CN205933529U - 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933529U
CN205933529U CN201620758713.9U CN201620758713U CN205933529U CN 205933529 U CN205933529 U CN 205933529U CN 201620758713 U CN201620758713 U CN 201620758713U CN 205933529 U CN205933529 U CN 20593352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line
treating apparatus
integrated sewage
zone
sewage tre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758713.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光武
俞兴平
潘松青
刘德松
胡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cused Photonics Hangzhou Inc
Original Assignee
Focused Photonics Hangzhou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cused Photonics Hangzhou Inc filed Critical Focused Photonics Hangzhou Inc
Priority to CN201620758713.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93352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93352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93352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reatment Of Biological Wastes In General (AREA)
  • Purification Treatments By Anaerobic Or Anaerobic And Aerobic Bacteria Or Animals (AREA)
  • 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ste Wate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所述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包括壳体以及在壳体内隔开的厌氧区、好氧区;进一步包括:第一输送模块,所述第一输送模块包括:第一管道,所述第一管道的输入端连接气源,输出端处在所述厌氧区内;第二管道,所述第二管道呈“U”形,设置在所述第一管道的外侧,输入端的位置高于所述第一管道的底端,并处于所述厌氧区内;第三管道,所述第三管道两端开口,输入端与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之间的空间连通,输出端连通所述好氧区。本实用新型具有成本低、效果好等优点。

Description

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特别涉及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近年来国家对黑臭水体的治理力度越来越严,分散生活污水的治理也受到了广泛重视。而传统土建设施因其施工周期长、隐蔽工程多、质量无法保证等问题,在服务人口较少、水量不大的地区受到限制,单户型或少户型地区更是如此。因此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显示出了显著的优越性。
而市面上大多数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因集成度低、功能不足、内部设备容易损坏、检修不便等原因,在排放环境要求较高而又缺乏专业技术人员的地区往往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方案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成本低、处理效果好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所述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包括壳体以及在壳体内隔开的厌氧区、好氧区;所述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进一步包括:
第一输送模块,所述第一输送模块包括:
第一管道,所述第一管道的输入端连接气源,输出端处在所述厌氧区内;
第二管道,所述第二管道呈“U”形,设置在所述第一管道的外侧,输入端的位置高于所述第一管道的底端,并处于所述厌氧区内;
第三管道,所述第三管道两端开口,输入端与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之间的空间连通,输出端连通所述好氧区。
根据上述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可选地,所述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进一步包括:
出水导流槽,所述出水导流槽设置在厌氧区内,所述固杂物分离槽的底部或侧壁的下部设有通孔,所述第一管道的输出端和第二管道的输入端处于所述出水导流槽内。
根据上述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可选地,所述第二管道设置在第一管道的外侧,第二管道的顶端与第一管道的外壁保持密封。
根据上述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可选地,所述第二管道和第三管道是同一个管道的不同部分。
根据上述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可选地,所述好氧区分隔为:
第一区,所述第一区内具有填料,所述第三管道输出的污水进入第一区内;
第二区,所述第二区与所述第一区连通,所述第二区内设有曝气器。
根据上述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可选地,使用隔板将所述好氧区分隔为第一区和第二区,所述隔板上具有通孔。
根据上述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可选地,所述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进一步包括:
缺氧区,所述缺氧区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污水依次通过所述缺氧区、厌氧区和好氧区;
第二输送模块,所述第二输送模块包括:
第四管道,所述第四管道的输入端连接气源,输出端处在所述第二区内;
第五管道,所述第五管道设置在所述第一管道的外侧,输入端的位置低于所述第四管道的底端,并处于所述第二区内;
第六管道,所述第六管道两端开口,输入端与第四管道和第五管道之间的空间连通,输出端连通所述缺氧区。
根据上述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可选地,所述第一区内另设有曝气器。
根据上述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可选地,所述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进一步包括:
缺氧区,所述缺氧区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污水依次通过所述缺氧区、厌氧区和好氧区;
固杂物分离槽,所述固杂物分离槽设置在缺氧区内,进水口连通所述固杂物分离槽,所述固杂物分离槽的底部或侧部设有通孔;
出水导流槽,所述出水导流槽设置在缺氧区内,所述出水导流槽的底部或侧壁的下部设有通孔。
根据上述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可选地,所述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进一步包括:
第三输送模块,所述第三输送模块包括:
第七管道,所述第七管道的输入端连接气源,输出端处在所述出水导流槽内;
第八管道,所述第八管道设置在所述第七管道的外侧,输入端的位置低于所述第七管道的底端,并处于所述出水导流槽内;
第九管道,所述第九管道两端开口,输入端与第七管道和第八管道之间的空间连通,输出端连通所述固杂物分离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为:
1.厌氧区内的输送模块能够控制厌氧去和缺氧去的最低液位,保证了厌氧去内填料完全淹没于水面之下,同时又实现了厌氧区和缺氧区的水位调节,使缺氧区和厌氧区起到了污水调节池的功能,免去了土建调节池的建设,有效地降低了成本;
2.第三输送模块在输送过程中实施了混匀,并送往固杂物分离槽内,实现了循环,,使得缺氧区污泥的均匀分布;
3.缺氧区内的固杂物分离槽实现了固杂物分离,将油等漂浮物控制在进水导流槽所在的较小区域,便于后续清理;
缺氧区和厌氧区出水导流槽的设置,避免了污水水力短流现象。
4.好氧区内第一区和第二区间相互循环,既保证了生物滤池(填料)内足够的溶解氧,又减少了水位较低而造成的曝气对填料的巨大冲刷,大大减少了填料挂膜时间,曝气器对悬浮填料的定时反冲洗,避免了悬浮填料上生物膜过厚导致污染物去除效果不佳的现象;
5.所用动力设备仅有气泵,大大减少了动力消耗和日常检修;
6.本实用新型集分离固杂物、调节水量水质、储存污泥、脱氮、除磷、降解有机物、沉淀悬浮颗粒物、消毒等多功能于一身,集成度高,占地面积小,维护简便,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参照附图,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将变得更易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这些附图仅仅用于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并非意在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构成限制。图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的结构简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和以下说明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方式以教导本领域技术人员如何实施和再现本实用新型。为了教导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已简化或省略了一些常规方面。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源自这些实施方式的变型或替换将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下述特征能够以各种方式组合以形成本实用新型的多个变型。由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下述可选实施方式,而仅由权利要求和它们的等同物限定。
实施例1:
图1示意性地给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的结构简图,如图1所示,所述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包括:
壳体1,所述壳体内设置隔板4-6,从而把壳体内部空间分隔为缺氧区7、厌氧区8、好氧区9、沉淀消毒区10;
缺氧区7,所述缺氧区内设置固杂物分离槽11、出水导流槽12和第三输送模块13;壳体上的进水口2与所述固杂物分离槽11连通,所述固杂物分离槽11的底部或侧部具有通孔;临近隔板4的位置处设置出水导流槽12,所述出水导流槽12的底部或侧壁的下部具有通孔;隔板4的上部具有多个通孔,使得缺氧区与厌氧区连通;所述第三输送模块13包括:
第七管道,所述第七管道的输入端连接气源,如气泵14,输出端处在所述出水导流槽内;
第八管道,所述第八管道设置在所述第七管道的外侧,输入端的位置低于所述第七管道的底端,并处于所述出水导流槽内;
第九管道,所述第九管道两端开口,输入端与第七管道和第八管道之间的空间连通,输出端连通所述固杂物分离槽,即第九管道的输出的泥水混合物送所述固杂物分离槽11内;
厌氧区8,所述厌氧区8内具有悬浮填料17、出水导流槽15及第一输送模块16,该出水导流槽15临着隔板5,该出水导流槽15的底部或侧壁的下部设有通孔;所述第一输送模块16包括:
第一管道,所述第一管道的输入端连接气源,输出端处在所述厌氧区内的出水导流槽内
第二管道,所述第二管道呈“U”形,设置在所述第一管道的外侧,输入端的位置高于所述第一管道的底端,并处于所述厌氧区内的出水导流槽内;
第三管道,所述第三管道两端开口,输入端与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之间的空间连通,输出端连通所述好氧区内的第一区;
好氧区9,所述好氧区9内由隔板分隔为第一区和第二区,该隔板的上部和下部具有多个通孔,以便连通第一区和第二区;所述第一区内具有悬浮填料20、间断工作的曝气器;第二区内设有第二输送模块19、连续工作的曝气器,所述第二输送模块19包括:
第四管道,所述第四管道的输入端连接气源,输出端处在所述第二区内;
第五管道,所述第五管道设置在所述第四管道的外侧,输入端的位置低于所述第四管道的底端,并处于所述第二区内;
第六管道,所述第六管道两端开口,输入端与第四管道和第五管道之间的空间连通,输出端连通所述缺氧区,即所述第六管道的输出的硝化液送固杂物分离槽11内;
沉淀消毒区10,所述沉淀消毒区10内设有第四输送模块22、消毒槽23及储药罐24,壳体1上的出水口3连通所述消毒槽23,消毒槽23上具有多个通孔,隔板6的底部具有多个通孔;所述第四输送模块22包括:
第十管道,所述第十管道的输入端连接气源,输出端处在所述沉淀消毒区内;
第十一管道,所述第十一管道设置在所述第一管道的外侧,输入端的位置低于所述第十管道的底端,并处于所述沉淀消毒区内;
第十二管道,所述第十二管道两端开口,输入端与第十管道和第十一管道之间的空间连通,输出端连通所述缺氧区,即所述第十二管道的输出的泥水混合物送固杂物分离槽11内。
具体实施时,污水通过进水口2进入缺氧区7内的固杂物分离槽11,在固杂物分离槽11内实现固杂物分离,浮油等漂浮物被控制在固杂物分离槽11内,来自于好氧区9的硝化液在缺氧区7内反硝化菌的作用下实现反硝化,达到脱氮效果,同时去除污水中部分有机物;第三输送模块13代替了常规搅拌装置,实现了缺氧区7污泥的均匀分布;同时缺氧区7还兼有污泥储存池的功能,用于储存来自沉淀消毒区10的回流污泥;此外缺氧区7出水导流槽12的设置,避免了污水水力短流现象;污水自出水导流槽12通过隔板4上通孔进入厌氧区8,聚磷菌释放磷酸盐,同时第一输送模块16通过第三管道控制厌氧区8和缺氧区7的最低液位,保证了厌氧区8内悬浮填料17完全淹没于水面之下,同时又实现了厌氧区8和缺氧区7的水位调节,使缺氧区7和厌氧区8起到了污水调节池的功能;污水通过第一输送模块16输送至第二区上部,在悬浮填料19附着的微生物的作用下实现硝化、去除有机物的功效,然后自第二区底部进入第一区,第一区底部曝气器产生的气体促进了第一区和第二区之间的水流循环,既保证了第一区内足够的溶解氧,又减少了水位较低而造成的曝气对悬浮填料20的巨大冲刷;曝气器对第一区内悬浮填料20定时反冲洗,避免悬浮填料20上生物膜过厚导致污染物去除效果不佳的现象,同时在好氧区9内聚磷菌通过过度吸磷将磷酸盐得以去除;污水自好氧区9底部进入沉淀消毒区10,污水内悬浮颗粒物通过沉淀沉入沉淀消毒区10底部,然后污水与储药罐24内的消毒药片接触,消毒药片溶解于污水中,然后污水在消毒槽23内与溶解于水的消毒药片充分接触、反应后自出水口3流出,达标排放。
实施例2: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的应用例。
在该应用例中,第二管道处于第一管道外侧,第二管道的顶端与第一管道的外壁保持密封;第五管道处于第四管道外侧,第五管道的顶端与第四管道的外壁保持密封;第八管道处于第七管道外侧,第八管道的顶端与第七管道的外壁保持密封;第十一管道处于第十管道外侧,第十一管道的顶端与第十管道的外壁保持密封。
实施例3: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的应用例。
在该应用例中,第二管道和第三管道是同一管道的不同部分,第一管道***该同一管道内,并在交汇处保持密封;第五管道处于第四管道外侧,第五管道的顶端与第四管道的外壁保持密封;第八管道处于第七管道外侧,第八管道的顶端与第七管道的外壁保持密封;第十一管道和第十二管道是同一管道的不同部分,第十管道***该同一管道内,并在交汇处保持密封;第一管道、第四管道、第七管道、第十管道的输入端、第一区和第二区内的曝气器连通同一个气泵。

Claims (9)

1.一种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所述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包括壳体以及在壳体内隔开的厌氧区、好氧区;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进一步包括:
第一输送模块,所述第一输送模块包括:
第一管道,所述第一管道的输入端连接气源,输出端处在所述厌氧区内;
第二管道,所述第二管道呈“U”形,设置在所述第一管道的外侧,输入端的位置高于所述第一管道的底端,并处于所述厌氧区内;
第三管道,所述第三管道两端开口,输入端与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之间的空间连通,输出端连通所述好氧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进一步包括:
出水导流槽,所述出水导流槽设置在厌氧区内,固杂物分离槽的底部或侧壁的下部设有通孔,所述第一管道的输出端和第二管道的输入端处于所述出水导流槽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管道设置在第一管道的外侧,第二管道的顶端与第一管道的外壁保持密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管道和第三管道是同一个管道的不同部分。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好氧区分隔为:
第一区,所述第一区内具有填料,所述第三管道输出的污水进入第一区内;
第二区,所述第二区与所述第一区连通,所述第二区内设有曝气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进一步包括:
缺氧区,所述缺氧区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污水依次通过所述缺氧区、厌氧区和好氧区;
第二输送模块,所述第二输送模块包括:
第四管道,所述第四管道的输入端连接气源,输出端处在所述第二区内;
第五管道,所述第五管道设置在所述第四管道的外侧,输入端的位置低于所述第四管道的底端,并处于所述第二区内;
第六管道,所述第六管道两端开口,输入端与第四管道和第五管道之间的空间连通,输出端连通所述缺氧区。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区内另设有曝气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进一步包括:
缺氧区,所述缺氧区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污水依次通过所述缺氧区、厌氧区和好氧区;
固杂物分离槽,所述固杂物分离槽设置在缺氧区内,进水口连通所述固杂物分离槽,所述固杂物分离槽的底部或侧部设有通孔;
出水导流槽,所述出水导流槽设置在缺氧区内,所述出水导流槽的底部或侧壁的下部设有通孔。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进一步包括:
第三输送模块,所述第三输送模块包括:
第七管道,所述第七管道的输入端连接气源,输出端处在所述出水导流槽内;
第八管道,所述第八管道设置在所述第七管道的外侧,输入端的位置低于所述第七管道的底端,并处于所述出水导流槽内;
第九管道,所述第九管道两端开口,输入端与第七管道和第八管道之间的空间连通,输出端连通所述固杂物分离槽。
CN201620758713.9U 2016-07-18 2016-07-18 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 Active CN20593352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758713.9U CN205933529U (zh) 2016-07-18 2016-07-18 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758713.9U CN205933529U (zh) 2016-07-18 2016-07-18 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933529U true CN205933529U (zh) 2017-02-08

Family

ID=579294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758713.9U Active CN205933529U (zh) 2016-07-18 2016-07-18 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93352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09811A (zh) * 2018-06-13 2018-10-02 长江大学 一体化富马酸废水处理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09811A (zh) * 2018-06-13 2018-10-02 长江大学 一体化富马酸废水处理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528932B (zh) 一种污水深度处理反硝化生物滤池装置***及处理工艺
CN207175585U (zh) 复合型生化反应器
CN110171906A (zh) 一种流域性稀土矿山尾水处理***及处理工艺
CN202297322U (zh) 一种生物强化高效活性污泥原位减量化装置
CN206266394U (zh) 一体化分散式生活污水处理装置
CN105967435A (zh) 一种双循环的脱氮除磷废水处理***及其工艺
CN108249691B (zh) 一体化低能耗分散式村镇生活污水处理***
CN107188379A (zh) 一种村镇生活污水田园景观式综合处理***
CN103979681A (zh) 硝化/反硝化一体化农村生活污水处理***
CN105601043B (zh) 一种村镇生活污水生态化微动力处理***
CN207468417U (zh) Aaoao+mbbr微动力污水处理装置
CN206970300U (zh) 用于生物反应池的硝化液回流装置及生物反应池
CN207047066U (zh) 一种村镇生活污水田园景观式综合处理***
CN109052868A (zh) 一种连续交替式mbbr污水处理方法及设备
CN205933529U (zh) 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
CN104986854A (zh) 污泥回流控制***、方法及污水处理***
CN205528299U (zh) 一种奶牛场废水处理***
CN204474402U (zh) 一种污水深度处理反硝化生物滤池装置***
CN218709623U (zh) 乡村污水集装箱式a2o一体化处理装置
CN105693036A (zh) 一种智能污水处理***
CN100582028C (zh) 一种生物活化吸附曝气的污水处理与水回用方法
CN205933530U (zh) 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
CN101759331B (zh) 前置活性污泥-廊道式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及方法
CN205710299U (zh) 一种流动式膜泥耦合池型脱氮除磷废水处理装置
CN212127701U (zh) 一体化生物膜反应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