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921730U - 一种半入耳式耳机外壳 - Google Patents

一种半入耳式耳机外壳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921730U
CN205921730U CN201620807489.8U CN201620807489U CN205921730U CN 205921730 U CN205921730 U CN 205921730U CN 201620807489 U CN201620807489 U CN 201620807489U CN 205921730 U CN205921730 U CN 20592173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ar
unit
cavity
joint place
auricular conch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807489.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俞辰
周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n Musheng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n Musheng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n Musheng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n Musheng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807489.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92173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92173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921730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Headphones And Earpho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半入耳式耳机外壳,根据人耳结构,耳甲腔单元采用厚度非均匀结构,其中,第一贴合处、第二贴合处的厚度分别由第一贴合处的中心处、第二贴合处的中心处向两边增加,第三贴合处的厚度由第三贴合处的中心处向耳前切迹和耳屏间切迹方向增加,第四贴合处中心处的厚度均大于所述第一贴合处、第二贴合处、第三贴合处的厚度;本实用新型在会导致耳朵挤压变形的部位设计特殊的柔性结构,可以根据不同形状的耳型自适应形状,也避开了耳朵中的部分凸起,同时加强筋控制耳机尾端的推力和弯曲程度,且耳机外壳整体俯视图呈Z字形,该结构能够自然镶嵌进耳朵且卡紧耳朵形成扭力,保证佩戴的牢固性和舒适度,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及市场价值。

Description

一种半入耳式耳机外壳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半入耳式耳机外壳。
背景技术
耳机是人的随身音响,可以用于听音乐、通话等场景,随着手机、平板电脑等智能设备的普及,耳机日渐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目前市场上的耳机主要分为头戴式、悬挂式和入耳式三种。
头带式耳机由于有弹性半圆形支架,导致耳机的体积比较大,不易携带等问题。悬挂式耳机是利用耳塞挂钩挂在耳轮背后固定,这种耳机的体积依然较大,不易携带,而且由于挂钩与耳轮背接触面小不能贴合,导致耳轮背酸痛和疲劳。入耳式耳机体积小,方便携带,但是不能很好的适配人的耳朵,导致佩戴不舒适,另外,因为耳机在设计的时候并没有充分考虑到人耳的外耳门、对耳屏和耳轮脚的凸起结构,这样就导致人耳的外耳门、对耳屏和耳轮脚的凸起部位容易与耳机壳体凸出部位造成硬性挤压疼痛,同时佩戴者处于运动时,耳机也极易脱落,紧固性不高,从而影响耳机佩戴体验。因此,如何改善耳机的佩戴舒适度和牢固度,避免人们因长时间佩戴耳机出现耳朵疼痛的问题,已经成为当下人们非常关注的一个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半入耳式耳机外壳,主要解决现有耳机与人耳的外耳门、对耳屏和耳轮脚部位的凸起的挤压问题,和与人耳耳甲腔凹陷部位的贴合问题以及现有耳机的紧固性不高、佩戴舒适度较低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半入耳式耳机外壳,所述耳机外壳与人体耳朵的耳前切迹相贴合处为第一贴合处,所述耳机外壳与人体耳朵的耳屏间切迹相贴合处为第二贴合处,所述耳机外壳与人体耳朵的耳屏处相贴合处为第三贴合处,所述耳机外壳与人体耳朵的耳甲腔处相贴合处为第四贴合处;其中,所述第一贴合处、第二贴合处的厚度分别由第一贴合处的中心处、第二贴合处的中心处向两边增加;所述第三贴合处的厚度由第三贴合处的中心处向耳前切迹和耳屏间切迹方向增加;所述第四贴合处中心处的厚度均大于所述第一贴合处、第二贴合处、第三贴合处的厚度;所述第一贴合处、第二贴合处、第三贴合处、第四贴合处的厚度变化范围均为0.1mm-3mm。
上述一种半入耳式耳机外壳,所述第一贴合处与第三贴合处之间设置有第一凸起,所述第二贴合处与第三贴合处之间设置有第二凸起。
上述一种半入耳式耳机外壳,所述第一贴合处的宽度L1为A处至B处的直线距离,且L1的宽度数值变化范围为0.3mm-5mm,A处为所述第一贴合处与第三贴合处的接合处,B处为所述第一凸起的起始处;所述耳机外壳与人耳耳前切迹顶点相贴合的C点至所述A处与B处所在直线的距离H1的数值变化范围为0.1mm-7mm;所述第二贴合处的宽度L2为D处至E处的直线距离,且L2的宽度数值变化范围为0.3mm-5mm,D处为所述第一贴合处与第三贴合处的接合处,E处为所述第二凸起的起始处;所述耳机外壳与人耳耳屏间切迹底端相贴合的F点至所述D处与E处所在直线的距离H2的数值变化范围为0.1mm-7mm;所述第三贴合处的宽度L3为G处至H处的直线距离,且L3的宽度数值变化范围为0.5mm-20mm,G处为所述第一凸起的终止处,H处为所述第二凸起的终止处;所述耳机外壳与人耳耳屏相贴合的M点至所述G处至H处所在直线的距离H3的数值变化范围为0.1mm-8mm;所述第一凸起、第二凸起的高度数值为2mm-8mm。
上述一种半入耳式耳机外壳,所述耳机外壳包括***佩戴者耳道中的入耳单元、从所述入耳单元向外延伸的耳甲腔单元,当所述入耳单元***耳道时,所述耳甲腔单元的前表面与佩戴者的耳甲腔贴合,后表面与耳机柄相接;所述耳甲腔单元尾部的后表面设有可贴合在耳轮脚上的耳轮脚贴合面和可贴合在对耳屏上的对耳屏贴合面;所述的耳轮脚贴合面沿耳轮脚所在的面延伸,所述的对耳屏贴合面沿对耳屏所在的面延伸。
上述一种半入耳式耳机外壳,所述耳机外壳包括***佩戴者耳道中的入耳单元、从所述入耳单元向外延伸的耳甲腔单元,所述入耳单元和耳甲腔单元的外形分别与人体耳朵的耳道和耳甲腔的形状相契合,当所述入耳单元***耳道时所述耳甲腔单元的前表面与佩戴者的耳甲腔贴合,后表面与耳机柄相接;所述耳甲腔单元向后延伸有支撑单元,所述支撑单元的后表面设有可贴合在耳轮脚上的耳轮脚贴合面和可贴合在对耳屏上的对耳屏贴合面;所述的耳轮脚贴合面沿耳轮脚所在的面延伸,所述的对耳屏贴合面沿对耳屏所在的面延伸。
上述一种半入耳式耳机外壳,所述入耳单元为空腔体,其外形和人体耳朵的外耳道口的形状相契合;所述入耳单元的后端与耳甲腔单元相连接,前端设有出音口;所述入耳单元内部设置有柱形通孔;所述柱形通孔固定在入耳单元的前表面内部,且柱形通孔与出音口相连通;所述耳甲腔单元的前表面为向耳甲腔方向凸出的曲面,该曲面能够与佩戴者的耳甲腔贴合且该曲面的中心凸点贴合耳甲腔最深点;所述耳轮脚贴合面的顶部设置有向下凹曲的上弧线,所述上弧线贴合人体耳朵的耳轮脚根部的曲线走向;所述对耳屏贴合面的底部设置有向上凹曲的下弧线,所述下弧线贴合人体耳朵的对耳屏根部的曲线走向;所述上弧线的弧度参数为60度,所述下弧线的弧度参数为60度;所述耳轮脚贴合面和对耳屏贴合面的形状均呈半心形,且耳轮脚贴合面和对耳屏贴合面的中心点深度均为1mm-10mm。
上述一种半入耳式耳机外壳,所述入耳单元的顶部和底部分别向上和向下延展呈两翼状;所述入耳单元与耳甲腔单元之间通过耳甲腔单元内的导音管与柱形通孔相套接或粘结,其他接触部位只是相互贴合,不固定连接且贴合处内部有间隙;所述柱形通孔与入耳单元之间设置有稳定件,稳定件使得入耳单元的整体结构更为稳定;所述入耳单元包括平滑相接的前表面和后表面;所述前表面中间为凹陷结构;所述凹陷结构的形状、位置与人体外耳门相契合;所述外耳门为外耳道与耳甲腔的交汇处;所述柱形通孔与耳机前塞一体成型。
上述一种半入耳式耳机外壳,所述支撑单元向耳甲腔外侧弯曲延伸且与耳甲腔贴合,所述支撑单元与耳甲腔贴合面的反面上设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由耳甲腔单元与支撑单元接合处延伸至支撑单元末端,所述加强筋用于控制支撑单元的弯曲和变形程度。
上述一种半入耳式耳机外壳,所述加强筋向支撑单元与耳甲腔贴合面的反面***;所述加强筋由耳甲腔单元与支撑单元接合处起始,其***高度逐渐消减直至支撑单元尾部消失,加强筋消失点与支撑单元末端之间距离为0.1mm-5mm;所述支撑单元向耳甲腔外侧弯曲延伸至人耳对耳轮Z区域,且所述支撑单元长度范围为5mm-25mm。
上述一种半入耳式耳机外壳,所述耳甲腔单元和支撑单元之间为钝角,角度大小为95°到150°。
上述一种半入耳式耳机外壳,所述入耳单元、耳甲腔单元和支撑单元一体成型;或者所述耳甲腔单元和支撑单元一体成型,所述入耳单元和耳甲腔单元通过粘结的方式连接。
上述一种半入耳式耳机外壳,所述耳轮脚贴合面和对耳屏贴合面的凹陷区域填充邵氏硬度在0度~50度的柔性材料;所述耳甲腔单元和支撑单元采用邵氏硬度在5度-65度的柔性材料;所述入耳单元采用邵氏硬度在0度~45度的柔性材料;上述柔性材料包括硅胶、橡胶、记忆海绵。
上述一种半入耳式耳机外壳,所述入耳单元的前视图呈梯形,所述支撑单元的前视图呈三角形,所述入耳单元、耳甲腔单元和支撑单元整体前视图呈菱形结构,所述入耳单元、耳甲腔单元和支撑单元整体俯视图呈Z字形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根据人耳结构的设计,并在可能会导致耳朵挤压变形的部位设计了特殊的柔性结构,可以根据不同形状的耳型自适应形状,也避开了耳朵中的部分凸起,使得人们在佩戴耳机时的舒适度和牢固度大大改善,又因为是依靠自然的镶嵌而不是硬性卡位挤压,避免了人们因长时间佩戴耳机而产生的耳朵疼痛的问题;同时,在分析统计找到人们耳型的共性后,在耳前切迹、耳屏间切迹及耳屏处的部位设计出柔性富余的结构,进而满足不同形态人耳的需求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及市场价值。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半入耳式耳机外壳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半入耳式耳机外壳的各个自定义点、宽度及距离的标注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半入耳式耳机外壳的主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半入耳式耳机外壳的后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半入耳式耳机外壳的俯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半入耳式耳机外壳的仰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半入耳式耳机外壳的入耳单元的前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半入耳式耳机外壳的入耳单元的后视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半入耳式耳机外壳的入耳单元的侧视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半入耳式耳机外壳的入耳单元的俯视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半入耳式耳机外壳的***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半入耳式耳机外壳的耳机结构Z区域范围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第一贴合处;2、第二贴合处;3、第三贴合处;4、第四贴合处;5、第一凸起;6、第二凸起;7、入耳单元;8、耳甲腔单元;9、支撑单元;10、上弧线;11、下弧线;12、耳轮脚贴合面;13、对耳屏贴合面;14、加强筋;15、出音口;16、柱形通孔;17、导音管;18、凹陷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应当指出的是,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型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半入耳式耳机外壳,耳机外壳与人体耳朵的耳前切迹相贴合处为第一贴合处1,耳机外壳与人体耳朵的耳屏间切迹相贴合处为第二贴合处2,耳机外壳与人体耳朵的耳屏处相贴合处为第三贴合处3,耳机外壳与人体耳朵的耳甲腔处相贴合处为第四贴合处4;其中,第一贴合处1、第二贴合处2的厚度分别由第一贴合处1的中心处、第二贴合处2的中心处向两边增加;第三贴合处3的厚度由第三贴合处3的中心处向耳前切迹和耳屏间切迹方向增加;第四贴合处4中心处的厚度均大于第一贴合处1、第二贴合处2、第三贴合处3的厚度;第一贴合处1、第二贴合处2、第三贴合处3、第四贴合处4的厚度变化范围均为0.1mm-3mm。第一贴合处1与第三贴合处3之间设置有第一凸起5,第二贴合处2与第三贴合处3之间设置有第二凸起6,且第一凸起5、第二凸起6的高度数值为2mm-8mm。
如图2所示,第一贴合处1的宽度L1为A处至B处的直线距离,且L1的宽度数值变化范围为0.3mm-5mm,A处为第一贴合处1与第三贴合处3的接合处,B处为第一凸起5的起始处;耳机外壳与人耳耳前切迹顶点相贴合的C点至A处与B处所在直线的距离H1的数值变化范围为0.1mm-7mm;
第二贴合处2的宽度L2为D处至E处的直线距离,且L2的宽度数值变化范围为0.3mm-5mm,D处为第一贴合处1与第三贴合处3的接合处,E处为第二凸起6的起始处;耳机外壳与人耳耳屏间切迹底端相贴合的F点至D处与E处所在直线的距离H2的数值变化范围为0.1mm-7mm;
第三贴合处3的宽度L3为G处至H处的直线距离,且L3的宽度数值变化范围为0.5mm-20mm,G处为第一凸起5的终止处,H处为第二凸起6的终止处;耳机外壳与人耳耳屏相贴合的M点至G处至H处所在直线的距离H3的数值变化范围为0.1mm-8mm。
此外,耳机外壳的材料为硅胶或者橡胶等其他柔性材料,且邵氏硬度在0度-65度之间。
该耳机外壳与人们的耳型相适配,并在可能会导致挤压变形的部位包括耳前切迹处、耳屏间切迹处、耳屏处设计了特殊的柔性结构,且该耳机外壳的厚度在人体耳朵的耳前切迹和耳屏切迹之间、耳屏切迹和耳屏间切迹之间均形成厚度尖峰,进而使得耳机可以根据佩戴者不同形状的耳孔自动适应形状,使得耳机佩戴者的佩戴舒适度和牢固度得到了极好的改善,避免了人们因长时间佩戴耳机而产生的耳朵疼痛等问题。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一种半入耳式耳机外壳,如图4所示,包括***佩戴者耳道中的入耳单元7、从入耳单元7向外延伸的耳甲腔单元8,当入耳单元7***耳道时,耳甲腔单元8的前表面与佩戴者的耳甲腔贴合,后表面与耳机柄相接;其中,耳甲腔单元8尾部的后表面设有可贴合在耳轮脚上的耳轮脚贴合面12和可贴合在对耳屏上的对耳屏贴合面13;耳轮脚贴合面12沿耳轮脚所在的面延伸,对耳屏贴合面13沿对耳屏所在的面延伸。
实施例3:
在实施例1和2的基础上,一种半入耳式耳机外壳,如图3、图4所示,包括尺寸被设计为***佩戴者耳道中的入耳单元7、从入耳单元7向外延伸的耳甲腔单元8和从耳甲腔单元8延伸的支撑单元9,入耳单元7和耳甲腔单元8的外形分别与人体耳朵的耳道和耳甲腔的形状相契合,当入耳单元7***耳道时耳甲腔单元8的前表面与佩戴者的耳甲腔贴合,后表面与耳机柄相接;其中,支撑单元9的前表面和后表面于支撑单元9的顶部和底部处分别无缝接合,且接合处横向走线均为凹曲的弧线;支撑单元9的后表面设有向耳机外壳内凹陷的凹槽,凹槽沿上下方向设置有可贴合在耳轮脚上的耳轮脚贴合面12和可贴合在对耳屏上的对耳屏贴合面13;耳轮脚贴合面12沿耳轮脚所在的面延伸,对耳屏贴合面13沿对耳屏所在的面延伸;耳轮脚贴合面12的顶部设置有向下凹曲的上弧线10,上弧线10贴合人体耳朵的耳轮脚根部的曲线走向;对耳屏贴合面13的底部设置有向上凹曲的下弧线11,下弧线11贴合人体耳朵的对耳屏根部的曲线走向;上弧线10的弧度参数为60度,下弧线11的弧度参数为60度。
进一步地,入耳单元7、耳甲腔单元8和支撑单元9一体成型。
进一步地,耳甲腔单元8和支撑单元9一体成型,入耳单元7和耳甲腔单元8通过粘结的方式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以该耳机佩戴进人耳时,耳屏间切迹顶点与耳前间切迹顶点为耳机宽度,做耳轮脚贴合面12中心点到耳机宽度的垂线,以耳前切迹顶点为起点,垂足在耳机宽度上的比例为1/8-1/3;同理,以该耳机佩戴进人耳时,耳屏间切迹顶点与耳前间切迹顶点为耳机宽度,做对耳屏贴合面13中心点到耳机宽度的垂线,以耳屏间切迹顶点为起点,垂足在耳机宽度上的比例为1/5-2/3。
使用者在佩戴本实施例提供的耳机时,使用者的对耳屏可以经过上弧线10放入耳轮脚贴合面12,耳轮脚可以经过下弧线11放入对耳屏贴合面13,使对耳屏和耳轮脚贴合面12以及耳轮脚和对耳屏贴合面13如同拼图一般相互拼合,避免了因对耳屏和耳轮脚凸起与耳机长时间接触挤压导致对人耳的压迫作用,又因为是依靠自然的镶嵌而不是硬性卡位挤压,提高了耳机长时间佩戴的舒适性和牢固度。
实施例4:
在实施例2和实施例3的基础上,耳轮脚贴合面12和对耳屏贴合面13的形状均呈半心形,耳轮脚贴合面12和对耳屏贴合面13均以最低点为中心点向四周平滑过渡,其中耳轮脚贴合面12和对耳屏贴合面13的中心点深度为1mm-10mm。由于人耳的对耳屏和耳轮脚的大小有差异,因此,可以根据对耳屏和耳轮脚的大小,确定不同的槽深,满足佩戴者的使用体验。
耳轮脚贴合面12和对耳屏贴合面13的凹陷区域填充有邵氏硬度在0度~50度的记忆海绵或者硅胶。记忆海绵、硅胶是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方案,也可以选择邵氏硬度在0度~50度之间的任何柔性材料,目的是使人耳的对耳屏和耳轮脚在与本实施例提供的后部凹陷式耳机拼合时,更加舒适,避免出现硬性卡位拉伤,提高了耳机长时间佩戴的舒适性和牢固度。
实施例5:
在实施例2和实施例3的基础上,如图7、图8所示,入耳单元7的外形和人体耳朵的外耳道口的形状相契合;入耳单元7为空腔体且入耳单元7的顶部和底部分别向上和向下延展呈两翼状;入耳单元7的前端设有出音口15;
如图9所示,入耳单元7内部设置有柱形通孔16;柱形通孔16固定在入耳单元7的前表面内部且柱形通孔16与出音口15相连通;入耳单元7内部的三面空心的结构可以使得耳道与入耳单元7相接触的时候有一定向下挤压的空间,使得佩戴舒服,适配于更多人,同时起到一定的隔音作用;
如图10所示,入耳单元7包括平滑相接的前表面和后表面;前表面中间为凹陷结构18;凹陷结构18的形状、位置与人体外耳门相契合;外耳门为外耳道与耳甲腔的交汇处;凹陷结构18可抽象为两个平面相交,该平面角为钝角,其角度为95°到150°;
如图11所示,耳甲腔单元8内部固定有与微型扬声器连接的导音管17,入耳单元7与耳甲腔单元8之间通过导音管17与柱形通孔16相套接或粘结,入耳单元7尾部与耳甲腔单元8前端相契合,且入耳单元7与耳甲腔单元8之间只依靠导音管17与柱形通孔16连接固定,入耳单元7尾部与耳甲腔单元8前端之间只是相互贴合,内部是有间隙,在将入耳单元7置于外耳道时,如果外耳道内空间过小,入耳单元7尾部可向内挤压凹进,自动适配外耳道。
进一步地,入耳单元7采用邵氏硬度在0度~45度的柔性材料制成,该柔性材料包括硅胶、橡胶、记忆海绵等。硅胶是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方案,也可以选择邵氏硬度在0度~45度之间的任何柔性材料,目的是使人耳外耳道在置入入耳单元7后感觉舒适,避免出现硬性卡位拉伤,提高了耳机长时间佩戴的舒适性和牢固度。
进一步地,柱形通孔16与入耳单元7之间设置有稳定件,设置稳定件可以使得入耳单元7的整体结构更为稳定。
进一步地,柱形通孔16、稳定件与入耳单元7一体成型。
实施例6:
在实施例3的基础上,如图4、图5、图6和图12所示,支撑单元9可抽象为三角形结构,并且向耳甲腔外侧弯曲延伸至人耳对耳轮Z区域且与耳甲腔贴合,支撑单元9与耳甲腔贴合面的反面有加强筋14,加强筋14由耳甲腔单元8与支撑单元9接合处延伸至支撑单元9尾部,加强筋14用于控制支撑单元9的弯曲和变形程度,使用者佩戴时更加牢固。
本实施例中Z区域范围如图12所示,耳机与人耳接触的两点为耳前切迹Z1和耳屏间切迹Z2,连接上述两点并且取中点Z,支撑单元9末端支撑点为Y点,以Y为顶点向线段Z1Z2做垂线,垂足为X点,ZY距离为支撑点Y与中点Z之间距离,ZX距离为垂足X点与中点Z之间距离,设定X点在Z点上方为正,下方为负,ZY距离范围为7mm-23mm,ZX距离范围为-9mm至11mm,由此确定Z区域范围。
进一步地,耳甲腔单元8和支撑单元9选用橡胶或者硅胶,其邵氏硬度为5°到65°,根据人耳的不同,佩戴耳机后人耳承受到的压力也不相同,橡胶或者硅胶使人们佩戴耳机更加舒适,避免过度挤压,而造成酸痛和不适。
进一步地,耳甲腔单元8与支撑单元9为一体成型或者装配成型,耳甲腔单元8与支撑单元9之间为钝角,角度大小为95°到150°,支撑单元9长度范围为5mm-25mm,加强筋14起到支撑作用,且向支撑单元9与耳甲腔贴合面的反面***,由耳甲腔单元8与支撑单元9接合处起始,其***高度逐渐消减直至支撑单元9尾部消失,消失点与支撑单元9末端之间距离为0.1mm-5mm,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耳机与人耳充分贴合,不易掉落,同时加强筋14也避免支撑单元9因过度挤压而断裂损坏。
当本耳机外壳的长度大于佩戴者的耳甲腔长度时,支撑单元9可通过凹槽弯曲收紧,使耳机贴合耳甲腔,加强筋14可提高支撑单元9的弯曲程度以及弯曲后给耳机提供一个推力,增强耳机的紧固性;当本耳机外壳的长度略小于佩戴者的耳甲腔长度时,加强筋14扩张,提供一个推力,从而使得支撑单元9能够抵接在耳甲腔后部;
另外入耳单元7的前视图可抽象为梯三角形结构,支撑单元9的前视图可抽象为三角形结构,这两个三角形结构于耳甲腔单元8的最宽处结合,导致本实用新型整体前视图既为菱形结构;该菱形结构能够更加贴合佩戴者的耳朵,同时又因为是依靠自然的镶嵌卡进耳朵内,而不是硬性的卡位挤压固定,提高了耳机长时间佩戴的舒适性;同时入耳单元7方向内偏,支撑单元9方向外偏,入耳单元7、耳甲腔单元8和支撑单元9整体俯视图呈Z字形结构,该Z字形结构在佩戴进耳朵后能够卡紧,同时形成扭力,保证了佩戴时的牢固程度。
以上所述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应用范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凡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技术要点做出的简单修改、结构更改变化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半入耳式耳机外壳,所述耳机外壳与人体耳朵的耳前切迹相贴合处为第一贴合处(1),所述耳机外壳与人体耳朵的耳屏间切迹相贴合处为第二贴合处(2),所述耳机外壳与人体耳朵的耳屏处相贴合处为第三贴合处(3),所述耳机外壳与人体耳朵的耳甲腔处相贴合处为第四贴合处(4);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贴合处(1)、第二贴合处(2)的厚度分别由第一贴合处(1)的中心处、第二贴合处(2)的中心处向两边增加;所述第三贴合处(3)的厚度由第三贴合处(3)的中心处向耳前切迹和耳屏间切迹方向增加;所述第四贴合处(4)中心处的厚度均大于所述第一贴合处(1)、第二贴合处(2)、第三贴合处(3)的厚度;所述第一贴合处(1)、第二贴合处(2)、第三贴合处(3)、第四贴合处(4)的厚度变化范围均为0.1mm-3m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半入耳式耳机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贴合处(1)与第三贴合处(3)之间设置有第一凸起(5),所述第二贴合处(2)与第三贴合处(3)之间设置有第二凸起(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半入耳式耳机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贴合处(1)的宽度L1为A处至B处的直线距离,且L1的宽度数值变化范围为0.3mm-5mm,A处为所述第一贴合处(1)与第三贴合处(3)的接合处,B处为所述第一凸起(5)的起始处;所述耳机外壳与人耳耳前切迹顶点相贴合的C点至所述A处与B处所在直线的距离H1的数值变化范围为0.1mm-7mm;所述第二贴合处(2)的宽度L2为D处至E处的直线距离,且L2的宽度数值变化范围为0.3mm-5mm,D处为所述第一贴合处(1)与第三贴合处(3)的接合处,E处为所述第二凸起(6)的起始处;所述耳机外壳与人耳耳屏间切迹底端相贴合的F点至所述D处与E处所在直线的距离H2的数值变化范围为0.1mm-7mm;所述第三贴合处(3)的宽度L3为G处至H处的直线距离,且L3的宽度数值变化范围为0.5mm-20mm,G处为所述第一凸起(5)的终止处,H处为所述第二凸起(6)的终止处;所述耳机外壳与人耳耳屏相贴合的M点至所述G处至H处所在直线的距离H3的数值变化范围为0.1mm-8mm;所述第一凸起(5)、第二凸起(6)的高度数值为2mm-8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半入耳式耳机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机外壳包括***佩戴者耳道中的入耳单元(7)、从所述入耳单元(7)向外延伸的耳甲腔单元(8),当所述入耳单元(7)***耳道时,所述耳甲腔单元(8)的前表面与佩戴者的耳甲腔贴合,后表面与耳机柄相接;所述耳甲腔单元(8)尾部的后表面设有可贴合在耳轮脚上的耳轮脚贴合面(12)和可贴合在对耳屏上的对耳屏贴合面(13);所述的耳轮脚贴合面(12)沿耳轮脚所在的面延伸,所述的对耳屏贴合面(13)沿对耳屏所在的面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半入耳式耳机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机外壳包括***佩戴者耳道中的入耳单元(7)、从所述入耳单元(7)向外延伸的耳甲腔单元(8),所述入耳单元(7)和耳甲腔单元(8)的外形分别与人体耳朵的耳道和耳甲腔的形状相契合,当所述入耳单元(7)***耳道时所述耳甲腔单元(8)的前表面与佩戴者的耳甲腔贴合,后表面与耳机柄相接;所述耳甲腔单元(8)向后延伸有支撑单元(9),所述支撑单元(9)的后表面设有可贴合在耳轮脚上的耳轮脚贴合面(12)和可贴合在对耳屏上的对耳屏贴合面(13);所述的耳轮脚贴合面(12)沿耳轮脚所在的面延伸,所述的对耳屏贴合面(13)沿对耳屏所在的面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一种半入耳式耳机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入耳单元(7)为空腔体,其外形和人体耳朵的外耳道口的形状相契合;所述入耳单元(7)的后端与耳甲腔单元(8)相连接,前端设有出音口(15);所述入耳单元(7)内部设置有柱形通孔(16);所述柱形通孔(16)固定在入耳单元(7)的前表面内部,且柱形通孔(16)与出音口(15)相连通;
所述耳甲腔单元(8)的前表面为向耳甲腔方向凸出的曲面,该曲面能够与佩戴者的耳甲腔贴合且该曲面的中心凸点贴合耳甲腔最深点;
所述耳轮脚贴合面(12)的顶部设置有向下凹曲的上弧线(10),所述上弧线(10)贴合人体耳朵的耳轮脚根部的曲线走向;所述对耳屏贴合面(13)的底部设置有向上凹曲的下弧线(11),所述下弧线(11)贴合人体耳朵的对耳屏根部的曲线走向;所述耳轮脚贴合面(12)和对耳屏贴合面(13)的形状均呈半心形,且耳轮脚贴合面(12)和对耳屏贴合面(13)的中心点深度均为1mm-10mm。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半入耳式耳机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入耳单元(7)的顶部和底部分别向上和向下延展呈两翼状;所述入耳单元(7)与耳甲腔单元(8)之间通过耳甲腔单元(8)内的导音管(17)与柱形通孔(16)相连接;所述柱形通孔(16)与入耳单元(7)之间设置有稳定件;所述入耳单元(7)包括平滑相接的前表面和后表面;所述前表面中间为凹陷结构(18);所述凹陷结构(18)的形状、位置与人体外耳门相契合;所述外耳门为外耳道与耳甲腔的交汇处。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半入耳式耳机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单元(9)向耳甲腔外侧弯曲延伸且与耳甲腔贴合,所述支撑单元(9)与耳甲腔贴合面的反面上设有加强筋(14),所述加强筋(14)由耳甲腔单元(8)与支撑单元(9)接合处延伸至支撑单元(9)末端,所述加强筋(14)用于控制支撑单元(9)的弯曲和变形程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半入耳式耳机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14)向支撑单元(9)与耳甲腔贴合面的反面***;所述加强筋(14)由耳甲腔单元(8)与支撑单元(9)接合处起始,其***高度逐渐消减直至支撑单元(9)尾部消失,加强筋(14)消失点与支撑单元(9)末端之间距离为0.1mm-5mm;所述支撑单元(9)向耳甲腔外侧弯曲延伸至人耳对耳轮Z区域,且所述支撑单元(9)长度范围为5mm-25mm。
10.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一种半入耳式耳机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耳轮脚贴合面(12)和对耳屏贴合面(13)的凹陷区域填充邵氏硬度在0度~50度的柔性材料;所述耳甲腔单元(8)和支撑单元(9)采用邵氏硬度在5度-65度的柔性材料;所述入耳单元(7)采用邵氏硬度在0度~45度的柔性材料;上述柔性材料包括硅胶、橡胶、记忆海绵。
CN201620807489.8U 2016-07-28 2016-07-28 一种半入耳式耳机外壳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92173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807489.8U CN205921730U (zh) 2016-07-28 2016-07-28 一种半入耳式耳机外壳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807489.8U CN205921730U (zh) 2016-07-28 2016-07-28 一种半入耳式耳机外壳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921730U true CN205921730U (zh) 2017-02-01

Family

ID=578737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807489.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921730U (zh) 2016-07-28 2016-07-28 一种半入耳式耳机外壳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921730U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31459A (zh) * 2016-07-28 2016-12-14 西安慕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半入耳式耳机外壳
WO2018018778A1 (zh) * 2016-07-28 2018-02-01 西安知点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耳机前塞结构
TWI770384B (zh) * 2019-05-20 2022-07-11 美律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無線耳機
JP2022120049A (ja) * 2018-02-20 2022-08-17 株式会社Jvcケンウッド イヤホン及びサポータ
WO2024045047A1 (zh) * 2022-08-31 2024-03-07 深圳市韶音科技有限公司 耳机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31459A (zh) * 2016-07-28 2016-12-14 西安慕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半入耳式耳机外壳
WO2018018778A1 (zh) * 2016-07-28 2018-02-01 西安知点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耳机前塞结构
JP2022120049A (ja) * 2018-02-20 2022-08-17 株式会社Jvcケンウッド イヤホン及びサポータ
JP7447933B2 (ja) 2018-02-20 2024-03-12 株式会社Jvcケンウッド イヤホン及びサポータ
TWI770384B (zh) * 2019-05-20 2022-07-11 美律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無線耳機
WO2024045047A1 (zh) * 2022-08-31 2024-03-07 深圳市韶音科技有限公司 耳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921730U (zh) 一种半入耳式耳机外壳
CN106231459A (zh) 一种半入耳式耳机外壳
CN106060691B (zh) 具有保留构件的入耳式耳机
BR122022026446A2 (pt) Fone de ouvido
CN204906650U (zh) 一种耳机壳及蓝牙耳机
CN216649963U (zh) 一种耳挂式耳机
CN206421104U (zh) 头戴式虚拟实境显示装置
CN204559839U (zh) 耳挂式耳机、耳挂式耳麦及耳挂挂架
CN207283766U (zh) 耳机
CN207399469U (zh) 一种入耳式耳机
CN205921729U (zh) 一种耳机的后部凹陷结构
CN202551283U (zh) 一种入耳式耳机的耳塞套
CN202035121U (zh) 一种耳麦内置式耳机
CN203801058U (zh) 一种耳机套
CN210670490U (zh) 头戴式耳机结构
CN209488779U (zh) 自适应耳道式耳塞及应用其的耳机
CN207638832U (zh) 佩戴舒适的无线蓝牙耳机装置
CN206380060U (zh) 一种耳挂结构
CN205946097U (zh) 一种新型结构的耳机外壳
CN206993344U (zh) 一种蓝牙耳机
CN104967961A (zh) 耳内式助听器的制造方法
CN204697254U (zh) 一种填充耳窝多功能耳机
CN205921728U (zh) 一种耳机前塞结构
CN210042124U (zh) 一种防护耳膜耳机的新型挂耳连接结构
CN111419049A (zh) 一种家用音乐枕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201

Termination date: 2018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