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559839U - 耳挂式耳机、耳挂式耳麦及耳挂挂架 - Google Patents

耳挂式耳机、耳挂式耳麦及耳挂挂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559839U
CN204559839U CN201520196613.7U CN201520196613U CN204559839U CN 204559839 U CN204559839 U CN 204559839U CN 201520196613 U CN201520196613 U CN 201520196613U CN 204559839 U CN204559839 U CN 20455983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extension
supra
ear
ar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196613.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小岛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VCKenwood Corp
Original Assignee
JVCKenwood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VCKenwood Corp filed Critical JVCKenwood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55983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55983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Headphones And Earpho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耳挂式耳机、耳挂式耳麦及耳挂挂架,能够抑制成本上升并得到良好的佩戴感。该耳挂式耳机具备:主体部(1),其安装有扬声器单元(SP);耳挂挂架部(3),其连结于主体部(1)侧且具有弯曲的臂部(3d);以及挂止部(3f),其设置于臂部(3d)并具有向从主体部(1)离开的方向延伸的第一延伸部(3f1)及第二延伸部(3f2)。在挂止部(3f)的横截面形状中,第一延伸部(3f1)和第二延伸部(3f2)延伸形成为随着从臂部(3d)离开而相互分离。

Description

耳挂式耳机、耳挂式耳麦及耳挂挂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耳挂式耳机、耳挂式耳麦及耳挂挂架。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一个例子,关于耳机已知有挂在耳廓上的耳挂挂架以及一体具备该耳挂挂架的耳挂式耳机。
另外,专利文献2中记载有在具备耳机和麦克风双方的所谓耳麦中采用作为耳挂式的结构。
另外,专利文献3中记载有在耳挂式的耳麦中,为了使佩戴状态良好,而在耳挂部具备成为海绵状球体而成的衬垫。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244514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0—193344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8—300903号公报
实用新型内容
耳挂式耳机与非耳挂式的耳机相比,佩戴在耳廓上的姿势比较稳定,因此使用于伴随运动的使用、办公用无线通信用等诸多用途。
但是,佩戴耳挂挂架的耳廓和头部侧面之间的间隙间隔、间隙形状的个体差异较大。
因此,如专利文献3所示研讨了即便在耳挂式中也不受耳廓的个体差异影响而能得到良好的佩戴感的研究。
即便如此,如专利文献3所记载的在耳挂部上安装其它部件的衬垫的方法也存在零部件数量增加并导致成本上升的问题,当前正期待着进一步的研究。
于是,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课题是提供如下耳挂式耳机、耳挂式耳麦及耳挂挂架,能够抑制成本上升并得到更加良好的佩戴感。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结构。
1)一种耳挂式耳机52,其特征在于,具备:
主体部1,其安装有扬声器单元SP;
耳挂挂架部3,其连结于上述主体部1侧且具有弯曲的臂部3d;以及
挂止部3f,其设置于上述臂部3d并具有向从上述主体部1离开的方向延伸的第一延伸部3f1及第二延伸部3f2,
在上述挂止部3f的横截面形状中,上述第一延伸部3f1和上述第二延伸部3f2延伸形成为随着从上述臂部3d离开而相互分离。
2)一种耳挂式耳麦51,其特征在于,具备:
1)所记载的耳挂式耳机52;以及
臂状的麦克风部4,其在一端侧具有麦克风单元MU且另一端侧连结于上述耳挂式耳机52的上述主体部1。
3)一种耳挂挂架54,其安装在不是耳挂式的耳机EP上使用时能够挂在耳朵上,
上述耳挂挂架54的特征在于,具备:
挂架主体部543d,其形成为弯曲臂状;
槽543j,其设置于上述挂架主体部543d并供从上述耳机EP延伸的线65嵌入;以及
挂止部543f,其设置在上述挂架主体部543d的弯曲外侧面上并具有向径向外侧延伸的第一延伸部543f1及第二延伸部543f2,
在上述挂止部543d的横截面形状中,上述第一延伸部543f1和上述第二延伸部543f2以随着从上述挂架主体部543d离开而相互分离的方式延伸。
也就是说,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方案。
方案一是一种耳挂式耳机,其特征在于,具备:
主体部,其安装有扬声器单元;
耳挂挂架部,其连结于上述主体部侧且具有弯曲的臂部;以及
挂止部,其设置于上述臂部并具有在从上述主体部离开的方向延伸的第一延伸部及第二延伸部,
在上述挂止部的横截面形状中,上述第一延伸部和上述第二延伸部延伸形成为随着从上述臂部离开而相互分离。
方案二的耳挂式耳机是在方案一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
上述挂止部的一部分在从上述臂部与主体部连结的连结部到上述臂部的长度一半的范围内延伸。
方案二的耳挂式耳机是在方案一或二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
上述耳挂挂架部相对于上述主体部至少能够转动180度,且上述耳挂式耳机能够佩戴在右耳和左耳双方上,
上述耳挂挂架部的上述臂部沿着一个平面而弯曲形成,并且上述第一延伸部和上述第二延伸部夹着上述一个平面而以大致相等角度倾斜延伸。
方案四是一种耳挂式耳麦,其特征在于,具备:
耳挂式耳机,其具备:主体部,其安装有扬声器单元;耳挂挂架部,其连结于上述主体部侧且具有弯曲的臂部;以及挂止部,其设置于上述臂部并具有向从上述主体部离开的方向延伸的第一延伸部及第二延伸部,在上述挂止部的横截面形状中,上述第一延伸部和上述第二延伸部延伸形成为随着从上述臂部离开而相互分离;以及
臂状的麦克风部,其在一端侧具有麦克风单元且另一端侧连结于上述耳挂式耳机的上述主体部。
方案五的耳挂式耳麦是在方案四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
上述挂止部的一部分在从上述臂部与主体部连结的连结部到上述臂部的长度一半的范围内延伸。
方案五的耳挂式耳麦是在方案四或五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
上述耳挂挂架部相对于上述主体部至少能够转动180度,且上述耳挂式耳机能够佩戴在右耳和左耳双方上,
上述耳挂挂架部的上述臂部沿着一个平面而弯曲形成,并且上述第一延伸部和上述第二延伸部夹着上述一个平面而以大致相等角度倾斜延伸。
方案七是一种耳挂挂架,其安装在不是耳挂式的耳机上而在使用时能够挂在耳朵上,
上述耳挂挂架的特征在于,具备:
挂架主体部,其形成为弯曲臂状;
槽部,其设置于上述挂架主体部并供从上述耳机延伸的线嵌入;以及
挂止部,其设置在上述挂架主体部的弯曲外侧面上并具有向径向外侧延伸的第一延伸部及第二延伸部,在上述挂止部的横截面形状中,上述第一延伸部和上述第二延伸部以随着从上述挂架主体部离开而相互分离的方式延伸。
实用新型的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能够提供如下耳挂式耳机、耳挂式耳麦及耳挂挂架,能够抑制成本上升并得到更加良好的佩戴感。
附图说明
图1是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耳挂式耳麦的实施例即耳麦51的后视图。
图2是耳麦51的右侧视图。
图3是耳麦51的俯视图。
图4是用于说明将耳麦51佩戴于左耳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5是图1中的S1—S1位置上的剖视图。
图6是将耳麦51佩戴于左耳的状态下的挂止部3f的剖视图。
图7是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耳挂式耳机的实施例(相对于耳麦51的变形例1)即耳挂式耳机52的后视图。
图8(a)及图8(b)是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耳挂挂架的实施例(相对于耳麦51的变形例2)即耳挂挂架54的模式图。
图9(a)及图9(b)是用于说明其它变形例的剖视图。
图10(a)至图10(d)是用于说明又一个变形例的模式图。
图中:
1、61—主体部;1a—耳垫部;2—挂架支柱部;2a—支撑轴部;2b—止动部;3—挂架部;3a—基部;3b—并列轴部;3b1—缘部;3c—弯折部;3d—臂部;3d1—芯部;3d2—覆盖部;3e—前端部;3f、3fA—挂止部;3f1、3f2、3f1A、3f2A—延伸部;4—麦克风部;4a—麦克风基部;4b—杆部;4c—麦克风主体部;5、65—线;51—耳麦;52、EP—耳机;54—耳挂挂架;543d—挂架主体部;543c—弯折部;543f—挂止部;543j—槽;68—耳承;AR1—部位;CLa、CLb—轴线;CLf1、CLf2—延伸线;Da—长边长度;Db—短边长度;E—耳廓;E1—耳轮;E1a—表面;E2—耳垂;E3—耳轮脚;E3a—缘部;HD—侧部;Lf1、Lf2—延伸高度;LH—距离;LHa—规定距离;LNa—延长线;MU—麦克风单元;SP—扬声器单元;P1、P2—交点;Ra、Rb、Ra1、Rc1—延伸距离;θa—劣角;θb—角度;θ4—角度。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10(d),利用优选的实施例及变形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耳挂式耳麦等进行说明。
在以下的说明中,将上下前后左右的各概略方向规定为各图的箭头方向。该方向与使用状态的姿势中的方向等没有直接关系,其是为了易于理解而便利地规定的方向。
(实施例)
作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耳挂式耳麦的实施例对耳麦51进行说明。首先,参照图1至图3对耳麦51的概略结构进行说明。
图1是耳麦51的后视图,图2是右侧视图,图3是俯视图。
如后所述,耳麦51通过使耳挂挂架部3(以下也仅称为挂架部3)旋转180°,并使麦克风部4转动规定角度,从而能够佩戴在左耳和右耳的任一侧而作为耳麦使用。
图1至图3表示佩戴在左耳上的形态,在佩戴于左耳的状态下,前方为头部侧,左方为脸侧。
另外,上下方向为了便利而为挂架支柱部2的轴线CLa方向。该上下方向根据使用者的耳廓形状等,不一定与佩戴状态下的上下(天地)方向一致(在后面详细说明)。
耳麦51具有:大致圆锥台状的主体部1,其在内部安装有扬声器单元SP,且使前方侧为底部;挂架支柱部2,其设置于主体部1且从缘部向上方突出;挂架部3,其绕挂架支柱部2的轴线CLa可转动地连结于挂架支柱部2;麦克风部4,其从主体部1向斜下方延伸;以及线5,其从主体部1向下方引出。在以下的说明中,主体部1包括挂架支柱部2。
挂架支柱部2的轴线CLa虽然在该例子中被设定为在后视图中通过主体部1的大致中心位置,但是也可以被设定为经过从中心位置偏离的位置。
主体部1的底部侧在使用状态下以覆盖外耳道的方式与耳廓抵接。该抵接的面作为耳垫部1a。
导线(未图示)从收纳在主体部1内的扬声器单元SP延伸并通过线5内。
挂架支柱部2具有与主体部1一体的细头带阶梯的支撑轴部2a,在其细轴部上转动自如地外嵌有挂架部3的基部3a。支撑轴部2a的前端安装有作为基部3a的防脱件的止动部2b。
挂架部3相对于挂架支柱部2,如图1所示,在向右方侧延伸的左耳佩戴用位置和向左方侧延伸的右耳佩戴用位置(参照双点划线)之间的至少180°的角度范围内,能够绕轴线CLa转动。即,使挂架部3相对于主体部1转动180°,从而能够选择佩戴在右耳和左耳的任一侧的耳朵上。
挂架部3具有:并列轴部3b,其从基部3a沿止动部2b的右方边缘向上方延伸;弯折部3c,其在并列轴部3b的上方端向右方折弯;以及臂部3d,其从弯折部3c朝向右下方,以沿着耳廓E的后头部侧的根元部位形状的方式弯曲延伸(参照图4)。
臂部3d形成为在佩戴状态下,前端部3e通过主体部1的下方并位于轴线CLa的左方侧区域。
臂部3d在弯折部3c和前端部3e之间的弯曲区域中的与前端部3e相比靠近弯折部3c的部位上具有挂止部3f。在后面说明挂止部3f的详细内容。
臂部3d以沿着一个平面的方式延伸形成。由此,在左耳佩戴用位置及右耳佩戴用位置的任一位置上都能够没有不适感地佩戴在耳朵上。
另外,臂部3d由具有弹性的材料形成。由此,当以基部3a为固定端时,能够实现如下变形,即:以使前端部3e侧向图1的逆时针方向或顺时针方向移动的方式使弯曲程度扩大、缩小的变形;以及使前端部3e侧向图1的前后方向(纸面正反方向)移动的扭转变形。
麦克风部4具有:麦克风基部4a,其在绕轴线CLb的规定角度范围内可转动地组装于主体部1;杆部4b,其在左耳佩戴用位置从麦克风基部4a向左下斜前方延伸;以及麦克风主体部4c,其设置在杆部4b的前端,并收纳有麦克风单元MU。
导线(未图示)从麦克风单元MU延伸,该导线通过杆部4b并与来自扬声器单元SP的导线一起通过线5内。
麦克风部4绕轴线CLb转动时的规定角度范围设定为,在图1的后视图中以轴线CLa为中心在左右方向上相同的角度θ4。该角度θ4在将耳麦51佩戴于耳廓E的状态下,作为麦克风主体部4c位于使用者的嘴角附近的角度,而与杆部4b的形状等一起被适当设定。例如该角度θ4≈45°。
在图1中,用双点划线表示耳麦51处于右耳佩戴用位置时的麦克风部4的使用位置。
线5的前端侧作为与外部设备连接的插头(未图示)。将该插头连接于外部设备,从而从扬声器单元SP输出来自外部设备的输出声音,并向外部设备供给由麦克风单元MU收集的声音。
耳麦51利用上述的结构而将挂架部3挂在耳廓E的后方侧根元部上,从而耳垫部1a自然地以封闭外耳道的方式与耳廓E的局部抵接,同时利用伴随勾挂的耳挂部3的微小挠曲,耳垫部1a对耳廓E作用力,因此能够具有一定程度的稳定感进行佩戴。
图4是表示该佩戴状态的立体图。在该佩戴状态下,麦克风主体部4c(图4中未图示)位于使用者的嘴角附近,并良好地收集使用者的声音。
图4中示出头部左侧的侧部HD、耳廓E及佩戴在耳廓E上的耳麦51。在将耳麦51佩戴于通常形状的耳廓E的情况下,轴线CLa相对于直立的使用者的头部上下方向,呈上方稍稍向前方倾斜的姿势。
另外,耳麦51以如下地佩戴在耳廓E上,即在佩戴状态下,挂架部3中的并列轴部3b的后头部侧的缘部3b1处于与耳轮脚E3中的脸侧的缘部E3a接近或接触的位置,同时臂部3d沿着耳廓E的后方根元部侧的外形形状,且前端部3e向脸侧以超过对应于耳垂E2的位置的程度延伸。
下面,主要参照图5及图6对臂部3d的挂止部3f进行说明。
图5是图1中的S1—S1位置上的剖视图。图5中为了便利而用箭头表示相对于臂部3d的弯曲形状的内侧(主体部1侧)和外侧。
在耳麦51的使用状态下,外侧是成为大致上方的一侧,内侧是成为大致下方的一侧。图6是将耳麦51佩戴于左耳的状态的挂止部3f的剖视图。
臂部3d具有:作为芯材而弯曲形成的芯部3d1;以及覆盖芯部3d1的大致整个周面的覆盖部3d2,该臂部3d例如通过双色成型而形成。
在臂部3d中,芯部3d1从基部3a侧埋设到比图1中的线5靠近前的部位。
即,包括对应于线5的部位的前端部3e侧的部位AR1未埋设芯部3d1而仅由覆盖部3d2形成。因而,部位AR1比埋设有芯部3d1的部位柔软。
由此,使挂架部3在左耳佩戴用位置和右耳佩戴用位置之间转动时,能够使部位AR1较大变形而跨过线5。
芯部3d1由例如POM(聚缩醛)树脂形成。覆盖部3d2由例如热塑性弹性体、硅酮橡胶形成。
臂部3d的呈横截面形状使前后方向为长边的大致椭圆。
例如,长边长度Da=5.2mm,短边长度Db=4.2mm。
如图5所示,挂止部3f具有:延伸部3f1,其从覆盖部3d2的长边端部的一侧向斜外后方延伸形成;以及延伸部3f2,其从长边端部的另一侧向斜外前方延伸形成。
在该例子中,延伸部3f1和延伸部3f2形成在臂部3d的从弯折部3c到前端部3e之间的弯曲延伸方向上相同的位置。
另外,延伸部3f1和延伸部3f2形成为薄的平板状。
在图5中,成为延伸部3f1的延伸方向的延伸线CLf1和成为延伸部3f2的延伸方向的延伸线CLf2所成的劣角θa为例如约100°,且在臂部3d的弯曲延伸方向上固定。
另外,相对于臂部3d的短径的延长线LNa,延伸线CLf1和延伸线CLf2以相同的角度(劣角θa的一半:θa/2)倾斜。该角度不需要高精度地一致,只要是目视下能够识别为大致相同角度的程度的大致相等角度便已足够。
延长线LNa设定为沿着臂部3d所延伸的平面。
若将各延伸部3f1、3f2的延伸高度Lf1、Lf2设定为从各延伸部3f1、3f2的前端到臂部3d的轮廓线与延伸线CLf1、CLf2的交点P1、P2的距离,则在该例子中,延伸部3f1的延伸高度Lf1与延伸部3f2的延伸高度Lf2相等。
另外,该延伸高度例如为Lf1(=Lf2)=4.3mm。
各延伸部3f1、3f2在沿臂部3d的方向上,至少形成在图1所示的规定的延伸距离Rb的范围内。而且,各延伸部3f1、3f2在延伸距离Rb的范围内,形成为例如呈现固定的延伸高度。
在此,延伸距离不是最短直线距离而是指沿着臂部3d的弯曲延伸方向的距离。
该延伸距离Rb的范围设定为从并列轴部3b的缘部3b1隔开规定的延伸距离Ra。
该延伸距离Rb是位于臂部3d上的范围,只要各延伸部3f1、3f2的至少一部分在从与挂架支柱部2的连结部位到上述腕部3d的长度一半的范围内延伸即可。
根据该设定,由于耳廓E的下半部分与上半部分相比显著柔软,因此在佩戴的稳定性方面,优选使挂止部3f对应于耳廓E的上半部分,则佩戴姿势稳定。
麦克风部4的杆部4b较长地延伸而形成为臂状,因而前端的麦克风主体部4c容易以主体部1为支点向图1的纸面正交方向振动。因此,以主体部1为视点在与麦克风主体部4c相反侧的臂部3d上设置挂止部3f,从而能够有效抑制麦克风主体部4c的振动。
各延伸部3f1、3f2如图1等所示,在延伸距离Ra1的范围内具有倾斜部3f1a、3f2a,其延伸高度Lf1、Lf2随着朝向弯折部3c而逐渐变低。而且,在延伸距离Rc1的范围内具有随着朝向前端部3e而逐渐变低的倾斜部3f1b、3f2b。
延伸部3f1及延伸部3f2与柔软的覆盖部3d2一体形成。因而,延伸部3f1及延伸部3f2分别在延伸线CLf1、CLf2和延长线LNa所成的角度增减的方向(箭头DRa方向)上具有挠性。
延伸部3f1及延伸部3f2通过设定相互的间隔角度即劣角θa和延伸高度Lf1、Lf2,从而将前后方向的距离LH设定为成为规定距离LHa以上。
该规定距离LHa为12mm,其被设定为比通常的人体头部的侧部HD和耳廓E的根元部侧的间隙大。
即,将臂部3d以图5所示的姿势勾挂在耳廓E上时,延伸部3f1与耳廓E的头部侧的表面抵接,并且延伸部3f2与头部的侧部HD抵接。
还参照图6对其进行说明。
图6是将具备挂架部3的耳麦51佩戴在耳廓E上时的对应于挂止部3f的部分的剖视图,其中该挂架部3具有上述挂止部3f。
具体而言,图6相当于图4中的S2—S2位置上的剖面,且记载为包括耳廓E的耳轮E1和头部的侧部HD。
当将臂部3d挂在耳廓E上而成于使用状态时,挂止部3f的延伸部3f1与耳轮E1的头部侧E1的表面E1a抵接,延伸部3f2与头部的侧部HD抵接。
而且,由于距离LH(参照图5)比耳轮E1和侧部HD的根元部侧的间隙间隔宽,因此两个延伸部3f1、3f2以相互接近的方式挠曲(白色箭头)。
伴随该挠曲,延伸部3f1向使耳轮E1从侧部HD离开的方向施力(箭头F1),延伸部3f2对侧部HD朝向头部内侧地对施力(箭头F2)。
由此,在挂止部3f与耳轮E1及侧部HD之间消除间隙,并且臂部3d的佩戴位置被稳定地保持。
因此,具备具有挂止部3f的挂架部3的耳麦51的佩戴姿势稳定且能够得到更加良好的佩戴感。
只要挂止部3f是臂部3d的从弯折部3c到前端部3e之间的佩戴时对应于耳廓E的部位,则也可以设置在任意位置。
但是,在耳轮E1的脸侧的连接于侧部HD的耳轮脚E3附近,由于耳轮E1和侧部HD所成的角度呈更加锐角,因此如箭头F1及箭头F2所示作用的力变大。因此,优选避开该附近部位而形成,以避免产生使用者的佩戴不适感。
即,在臂部3d中,优选在弯折部3c和挂止部3f之间设置不存在延伸部3f1、3f2的部位(非挂止部:对应于延伸距离Ra的部位)。
在未设置弯折部3c的情况下,优选在作为臂部3d连结于主体部1侧的位置的成为臂部3d的根元部的部位和挂止部3f之间设置不存在延伸部3f1、3f2的部位。
由此,延伸部3f1、3f2与耳廓E的避开较硬且不容易变形的部位的部位抵接,并且,以使该部位在从侧部HD离开的方向扩展的方式对其施力,因此能够合理地佩戴,使用者产生不适感的可能性极度变少。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不限于上述的结构,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要点的范围内也可以是如下所示的变形例。
(变形例1)
耳麦51也可以去掉麦克风部4而作为如图7所示的耳挂式耳机52。换而言之,耳麦51是在耳挂式耳机52上附加麦克风部4。
耳挂式耳机52的主体部也可以是所谓的耳塞型式、耳道型式。
(变形例2)
主体部1和挂架部3也可以不进行一体化。例如,具备挂止部3f的挂架部3也可以是如下耳挂挂架54,其用于安装在不是耳挂式的耳机上而能够作为耳挂式来使用。
图8(a)及图8(b)是用于说明耳挂挂架54的模式图。
图8(a)中示出有:耳道型式的耳机EP,即不是耳挂式的耳机的一个例子;以及变形例2的耳挂挂架54,使该耳机EP能够作为耳挂式来使用。
耳机EP具有:主体部61;耳承68,其在使用时***外耳道内;以及线65,其从主体部61引出。
耳挂挂架54是与耳麦51的挂架部3一样的弯曲部件,其具有与臂部3d、弯折部3c及与挂止部3f对应的挂架主体部543d、弯折部543c及挂止部543f。挂止部543f是与实施例中说明的挂止部3f一样的结构,其具有设置在挂架主体部543d的弯曲形状的外侧面上的相当于延伸部3f1、3f2的延伸部543f1、543f2。
另外,在挂架主体部543d上设置有槽543j,其能够将线65嵌装在弯曲形状的内侧部分上。
将耳机EP的线65嵌入耳挂挂架54的槽543j,从而能够将耳机EP作为如图8(b)所示的耳挂式来使用。
(其它的变形例)
上述的实施例及变形例1、2不限于能够佩戴在左右任一侧的耳朵上的耳挂挂架,也可以是左耳专用或右耳专用的耳挂挂架。
在成为左侧和右侧的任一侧的耳朵专用的情况下,例如,可以不使实施例中的臂部3d成为沿着一个平面的形状,为了更适合于佩戴侧的耳廓E和头部的侧部HD形状,而成为还向图1的纸面正交方向弯曲的形状。
另外,针对挂止部3f,也可以不是如实施例中说明的相对于延长线LNa以前后均等角度来设定延伸线CLf1、CLf2。
例如,参照图9(a)及图9(b)来说明作为左耳专用的情况。
图9(a)与图6所示的情况相同,是从后头部侧观察左耳的耳轮E1及侧部HD的剖视图,图9(b)是用于说明作为左耳佩戴用而更加合适的挂止部3fA的形状。
在图9(a)中,将使用者的直立状态下的上下方向作为天地方向而用箭头来进行表示。
如图9(a)所示,头部的侧部HD成为沿着大致天地方向的面。另一方面,耳轮E1的头部侧的表面E1a成为随着朝向天侧以从侧部HD离开的方式相对于天地方向大致倾斜的面。
因而,当相对于延长线LNa在前后以均等角度分配并设定挂止部3f的延伸线CLf1、CLf2,则有时与侧部HD抵接的延伸部3f2A的变形比延伸部3f1A的变形大。此时,对侧部HD施加的力变大,对于使用者来说有可能变得难以得到自然的佩戴感。而且,另一方面,对耳轮E1施加的力变得过小,根据耳廓形状,有时可能希望更加稳定的佩戴感。
于是,如图9(b)所示,更好的是将侧部HD侧的延伸部3f2A的延伸线CL2A和延长线LNa所成的角度θb设定为比延伸部3f1A的延伸线CL1A和延长线LNa所成的角度θa小。
即,更好的是使θb<θa。
由此,佩戴时的延伸部3f1A的挠曲程度与延伸部3f2A的挠曲程度的差变小。即,对侧部HD的作用力与对耳轮E1的作用力的差变小。因此,对于使用者来说能得到自然的佩戴感。
而且,对耳轮E1施加的力不会变得过小,几乎不受耳廓形状的影响而能够得到更稳定的佩戴感。
挂止部3f的延伸部3f1、3f2的形状、相互的位置关系可以进行各种变形。在图10(b)至图10(d)中示出这些例子。
图10(a)中示出实施例中说明的延伸部3f1、3f2被设定为在相互对应的位置上延伸长度相同。
图10(a)至图10(c)是从挂止部的正上方(图5中的外方)观察挂止部3f的图。而且,图10(d)是从侧方(图5中的后方)观察挂止部3f的图。
如图10(b)所示,延伸部3f1、3f2也可以交替设置在相互不对应的位置上。
在该例子中,延伸部3f1被分割隔离形成为延伸部3f1a和延伸部3f1b,在对应于它们之间的位置上形成有延伸部3f2。
将延伸部3f1、3f2分割成多个,从而针对耳轮E1及侧部HD的力作用不会局部集中而容易分散,因此能够更自然地得到佩戴感。
延伸部3f1和延伸部3f2之间的间隔也可以并不固定。例如,如图10(c)所示,也可以形成为使弯折部3c侧变窄并使前端部3e侧变宽。侧部HD和耳轮E1的间隙间隔随着朝向后头部侧而变宽是通常的耳廓E的形状。因而,由于该例子是在佩戴于侧部HD和耳轮E1的间隙时,与两者的紧贴程度更高,因此符合需要。
延伸部3f1、3f2的延伸长度Lf1、Lf2也可以并不固定。例如,如图10(d)所示。
也可以形成为使前端部3e侧比弯折部3c侧长(高)。
耳轮E1的处于脸侧的耳轮脚E3侧不容易变形,从耳轮脚E3离开并随着朝向后头部侧而变得柔软且容易变形。
因而,若对耳轮脚E3侧的耳轮E1过度施力,则使用者有时可能会感到作用力而对佩戴感觉到不适感。于是,能够加大后头部侧的作用大的本变形例因这一点而优选。
根据同样的想法,也可以使延伸部3f1、3f2的厚度并不固定,而是使前端部3e侧比弯折部3c侧厚。由此,抑制耳轮脚E3侧的作用力,因此能够更加难以感觉到佩戴中的不适感,因而优选。
上述的实施例及各变形例可以在可能的范围内相互自由组合。

Claims (7)

1.一种耳挂式耳机,其特征在于,具备:
主体部,其安装有扬声器单元;
耳挂挂架部,其连结于上述主体部侧且具有弯曲的臂部;以及
挂止部,其设置于上述臂部并具有向从上述主体部离开的方向延伸的第一延伸部及第二延伸部,
在上述挂止部的横截面形状中,上述第一延伸部和上述第二延伸部延伸形成为随着从上述臂部离开而相互分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挂式耳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挂止部的一部分在从上述臂部与主体部连结的连结部到上述臂部的长度一半的范围内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耳挂式耳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耳挂挂架部相对于上述主体部至少能够转动180度,且上述耳挂式耳机能够佩戴在右耳和左耳双方上,
上述耳挂挂架部的上述臂部沿着一个平面而弯曲形成,并且上述第一延伸部和上述第二延伸部夹着上述一个平面而以大致相等角度倾斜延伸。
4.一种耳挂式耳麦,其特征在于,具备:
耳挂式耳机,其具备:主体部,其安装有扬声器单元;耳挂挂架部,其连结于上述主体部侧且具有弯曲的臂部;以及挂止部,其设置于上述臂部并具有向从上述主体部离开的方向延伸的第一延伸部及第二延伸部,在上述挂止部的横截面形状中,上述第一延伸部和上述第二延伸部延伸形成为随着从上述臂部离开而相互分离;以及
臂状的麦克风部,其在一端侧具有麦克风单元且另一端侧连结于上述耳挂式耳机的上述主体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耳挂式耳麦,其特征在于,
上述挂止部的一部分在从上述臂部与主体部连结的连结部到上述臂部的长度一半的范围内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耳挂式耳麦,其特征在于,
上述耳挂挂架部相对于上述主体部至少能够转动180度,且上述耳挂式耳机能够佩戴在右耳和左耳双方上,
上述耳挂挂架部的上述臂部沿着一个平面而弯曲形成,并且上述第一延伸部和上述第二延伸部夹着上述一个平面而以大致相等角度倾斜延伸。
7.一种耳挂挂架,其安装在不是耳挂式的耳机上而在使用时能够挂在耳朵上,
上述耳挂挂架的特征在于,具备:
挂架主体部,其形成为弯曲臂状;
槽部,其设置于上述挂架主体部并供从上述耳机延伸的线嵌入;以及
挂止部,其设置在上述挂架主体部的弯曲外侧面上并具有向径向外侧延伸的第一延伸部及第二延伸部,
在上述挂止部的横截面形状中,上述第一延伸部和上述第二延伸部以随着从上述挂架主体部离开而相互分离的方式延伸。
CN201520196613.7U 2014-06-24 2015-04-02 耳挂式耳机、耳挂式耳麦及耳挂挂架 Active CN204559839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128760 2014-06-24
JP2014128760A JP6217539B2 (ja) 2014-06-24 2014-06-24 耳掛け式イヤホン,耳掛け式ヘッドセット,及び耳掛けハンガ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559839U true CN204559839U (zh) 2015-08-12

Family

ID=538349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196613.7U Active CN204559839U (zh) 2014-06-24 2015-04-02 耳挂式耳机、耳挂式耳麦及耳挂挂架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6217539B2 (zh)
CN (1) CN20455983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21970A (zh) * 2014-12-17 2016-06-29 Gn奈康有限公司 耳麦和用于耳麦的耳挂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217374A1 (ja) * 2016-06-13 2017-12-21 旭化成株式会社 配線伸縮性のあるイヤホン及び装着方法
KR102252442B1 (ko) * 2020-01-13 2021-05-14 (주)마키나 이어 행거 다중 조절형 소형 사운드기기
CN115550783B (zh) * 2022-09-30 2023-10-31 东莞市猎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开放式耳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6489U (ja) * 1981-03-14 1983-01-17 ソニー株式会社 耳掛け式音響変換装置
JP2007208523A (ja) * 2006-01-31 2007-08-16 Star Micronics Co Ltd イヤーセット
JP4264846B2 (ja) * 2008-06-23 2009-05-20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ヘッドホン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21970A (zh) * 2014-12-17 2016-06-29 Gn奈康有限公司 耳麦和用于耳麦的耳挂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217539B2 (ja) 2017-10-25
JP2016009970A (ja) 2016-01-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082347B1 (en) In-ear headphones with retention members
CN203968330U (zh) 耳挂式耳机
CN107172512B (zh) 耳机耳翼
JP6408243B2 (ja) 耳近接スピーカ装置
CN204559839U (zh) 耳挂式耳机、耳挂式耳麦及耳挂挂架
CN216649963U (zh) 一种耳挂式耳机
JP2010530659A (ja) 改良されたイヤーピース
CN106231459B (zh) 一种半入耳式耳机外壳
JP2024505282A (ja) 複数の支持部を有するイヤホン
CN115460496A (zh) 耳挂连接结构及蓝牙耳机
US20240007778A1 (en) In-ear earpiece retaining structure
CN206506643U (zh) 一种伸缩式后挂耳机
CN220653526U (zh) 一种耳挂式声传导耳机
WO2024103725A1 (zh) 耳机
CN216649937U (zh) 一种可调式耳挂耳机
CN216752054U (zh) 夹耳式真无线听音设备
CN103237278B (zh) 头戴耳机自适应耳壳结构
US9301038B2 (en) Audio headset
CN207665175U (zh) 一种耳机耳翼
CN201726517U (zh) 一种可弯曲角度的耳塞机
CN204721576U (zh) 一种双卷线盘式可收线耳机
CN218482950U (zh) 耳挂连接结构及蓝牙耳机
CN204733316U (zh) 一种耳挂结构以及使用该结构的入耳式耳机
CN214281621U (zh) 采用软胶贴合的耳机
CN207783076U (zh) 耳塞式耳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