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836508U - 一种动力总成连接机构及汽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动力总成连接机构及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836508U
CN205836508U CN201620824571.1U CN201620824571U CN205836508U CN 205836508 U CN205836508 U CN 205836508U CN 201620824571 U CN201620824571 U CN 201620824571U CN 205836508 U CN205836508 U CN 20583650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stallation portion
plate body
plate
power assembly
bindiny mechanis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824571.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振东
鲁守卫
于宏志
胡海亮
张继科
贺娜娜
张艳青
贺燕铭
田安民
李继凯
姜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AIC Motor Powertrai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AIC Motor Powertrai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AIC Motor Powertrain Co Ltd filed Critical BAIC Motor Powertrai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824571.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83650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83650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83650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otor Or Generator Fram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动力总成连接机构及汽车,其中动力总成连接机构设置于发动机与变速器之间,包括:与发动机连接的第一安装部以及与变速器连接的第二安装部和第三安装部,第一安装部所在的第一安装平面与第二安装部所在的第二安装平面垂直,第三安装部所在的第三安装平面与第二安装平面垂直、且与第一安装平面平行,第一安装部、第二安装部和第三安装部一体连接。本实用新型的动力总成连接机构,可以提高动力总成的模态频率,降低甚至消除整车发生轰鸣噪声的几率,提高车辆乘坐舒适性,延长车辆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一种动力总成连接机构及汽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动力总成连接机构及汽车。
背景技术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居民的收入水平不断提高,购买力逐渐增强,对汽车的需求也不断增加,使得中国的汽车工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汽车产业在带来社会进步的同时,也消耗了大量能源,影响环境和生命健康。节能、环保、减排已经成了汽车行业最热门的词汇。
随着温室效应、二氧化碳排放、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严峻,油耗法规日趋严格,汽车行业面临着节能、环保的强大压力,汽车生产厂商为了能够降低整车油耗,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在整车各个***中寻找节油减排的关键点,汽车轻量化便是其中一项重要的降油耗趋势,即在保证汽车的强度和安全性能的前提下,尽可能地降低汽车的整体质量,从而减少燃料消耗,降低排气污染。而发动机的轻量化又是整车轻量化的重要方面。
现有技术中的发动机的轻量化措施包括:塑料进气歧管取代铝合金歧管,塑料缸盖罩取代铝合金缸盖罩,铝合金缸体取代铸铁缸体,冲压式薄钢板油底壳取代铝合金铸造油底壳,小排量发动机取代大排量发动机,而这些轻量化措施在降低发动机重量进而降低整车油耗的同时,却带来了一个“负”产品,即动力总成整体模态也随之降低了,这在发动机较薄弱部位容易暴露出来,比较常见的部位是油底壳,导致动力总成与车身模态频率发生耦合的几率随之增大,在某个特定工况下的噪声,如轰鸣声,便被激发出来,直接影响驾驶人员和车内乘客的乘坐舒适性,甚至车辆的使用寿命也会大幅缩短,尤其是搭载1.6L及以下排量自然吸气发动机的车辆发生噪声的概率更大。因此,在轻量化与动力总成模态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变得尤为重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动力总成连接机构及汽车,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轻量化后搭载冲压式钢板油底壳的发动机的动力总成,因模态降低而导致轰鸣噪声的产生,影响乘坐舒适性和车辆正常使用寿命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动力总成连接机构,设置于发动机与变速器之间,包括:
与所述发动机连接的第一安装部;以及
与所述变速器连接的第二安装部和第三安装部,所述第一安装部所在的第一安装平面与所述第二安装部所在的第二安装平面垂直,所述第三安装部所在的第三安装平面与所述第二安装平面垂直、且与所述第一安装平面平行,所述第一安装部、所述第二安装部和所述第三安装部一体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安装部设置于所述第二安装部的一侧,所述第三安装部设置于所述第二安装部相对的另一侧,且所述第三安装部、所述第一安装部与所述第二安装部焊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安装部包括:与所述发动机连接的、相互平行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设置于所述第一板体与所述第二板体之间的加强板,以及连接于所述加强板与所述第一板体之间的第一连接板、连接于所述加强板与所述第二板体之间的第二连接板。
优选的,所述第一板体通过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加强板焊接;所述第二板体通过所述第二连接板与所述加强板焊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板体和所述第二板体上分别设置有多个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与所述发动机的油底壳端的第一定位孔通过连接螺栓匹配,所述第一板体、所述第二板体与所述发动机连接。
优选的,所述加强板通过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第一板体的第一端面连接,所述加强板通过所述第二连接板与所述第二板体的第一端面连接;所述发动机的油底壳端与所述第一板体、所述第二板体的第二端面接触,且所述第一端面与所述第二端面相对。
优选的,所述加强板背离所述发动机的油底壳端的端面上设置有第一加强筋,所述第一板体、所述第二板体的第一端面远离所述加强板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加强筋。
优选的,所述第二安装部、所述第三安装部为相互垂直的连接板,且所述第二安装部、所述第三安装部上设置有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安装孔与所述变速器的第二定位孔通过连接螺栓匹配,所述第二安装部、所述第三安装部与所述变速器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汽车,所述汽车包括上述的动力总成连接机构。
本实用新型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
本实用新型的方案中,通过在发动机与变速器之间设置连接结构,可以在实现发动机的油底壳端与变速器的连接的基础上,提高整个动力总成的模态频率,降低甚至消除整车发生轰鸣噪声的几率,从而提高车辆乘坐舒适性,延长车辆正常使用寿命。改善现有技术中轻量化后搭载冲压式钢板油底壳的发动机的动力总成,因模态降低而导致轰鸣噪声的产生,影响乘坐舒适性和车辆使用寿命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动力总成连接机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动力总成连接机构示意图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动力总成连接机构示意图三。
其中图中:1、第一安装部;11、第一板体;12、第二板体;13、加强板;14、第一连接板;15、第二连接板;16、第一加强筋;17、第二加强筋;2、第二安装部;3、第三安装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动力总成连接机构,设置于发动机与变速器之间,包括:与发动机连接的第一安装部1;以及与变速器连接的第二安装部2和第三安装部3,第一安装部1所在的第一安装平面与第二安装部2所在的第二安装平面垂直,第三安装部3所在的第三安装平面与第二安装平面垂直、且与第一安装平面平行,第一安装部1、第二安装部2和第三安装部3一体连接。
具体的,在发动机与变速器之间设置一连接机构,其中连接机构的第一安装部1与发动机连接,连接机构的第二安装部2和第三安装部3与变速器连接。且第一安装部1所在的第一安装平面、第三安装部3所在的第三安装平面相平行,第一安装平面、第三安装平面与第二安装部2所在的第二安装平面垂直。
且第一安装部1、第二安装部2和第三安装部3之间一体连接,可以实现发动机与变速器之间的紧固连接,从而提高整个动力总成的模态频率,降低甚至消除整车发生轰鸣噪声的几率,提高车辆乘坐舒适性,延长车辆正常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连接机构的材质可以选用强度、硬度均较高,且具有较好韧性和焊接性的30号钢,以保证连接机构的强度、韧性和焊接性能。且由于连接机构由不同尺寸的钢板焊接而成,钢板的边缘处存在较多毛刺/毛边,边缘处较为锋利,在后续安装过程中极易造成安装人员的划伤,因此,需要对连接机构进行去毛刺/毛边处理。
在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第一安装部1设置于第二安装部2的一侧,第三安装部3设置于第二安装部2相对的另一侧,且第三安装部3、第一安装部1与第二安装部2焊接。
第二安装部2位于第一安装部1和第三安装部3之间,第一安装部1、第三安装部3位于第二安装部2相对的两侧,且第一安装部1、第三安装部3均与第二安装部2焊接,保证了连接的牢固性。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焊接不可避免会造成钢板的热变形,有必要将三个安装部的安装平面进行铣削加工,保证每个安装平面的平面度≤0.1,因此在设计连接机构时,三个安装部的安装平面可预留1~2mm的厚度。
在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中,如图1~图3所示,第一安装部1包括:与发动机连接的、相互平行第一板体11和第二板体12,设置于第一板体11与第二板体12之间的加强板13,以及连接于加强板13与第一板体11之间的第一连接板14、连接于加强板13与第二板体12之间的第二连接板15。
其中,第一安装部1包括第一板体11,与第一板体11之间间隔预定距离的、且与第一板体11平行的第二板体12,设置于第一板体11和第二板体12之间的加强板13,以及连接加强板13与第一板体11的第一连接板14、连接加强板13与第二板体12的第二连接板15。且第一板体11通过第一连接板14与加强板13焊接;第二板体12通过第二连接板15与加强板13焊接。
第一板体11、第二板体12的安装端面与发动机连接,第一板体11与安装端面相对的另一端面通过第一连接板14与加强板13焊接,第二板体12与安装端面相对的另一端面通过第二连接板15与加强板13焊接。
通过第一连接板14与第一板体11和加强板13的焊接,实现第一板体11与加强板13的连接,通过第二连接板15与第二板体12和加强板13的焊接,实现第二板体12与加强板13的连接。加强板13与第一连接板14、第一板体11、第二连接板15、第二板体12一体连接。其中,如图2所示,第二板体12的尺寸大于第一板体11的尺寸。
且焊接的连接方式可以保证第一安装部1各个部件之间的连接牢固性。在焊接时需注意以下几点:将焊条以150℃~200℃烘干30~50分钟,以200℃以上温度对钢板进行预热,焊接后放置在空气中冷却。
在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板体11和第二板体12上分别设置有多个第一安装孔,第一安装孔与发动机的油底壳端的第一定位孔通过连接螺栓匹配,第一板体11、第二板体12与发动机连接。
通过第一板体11、第二板体12上设置的第一安装孔与发动机的油底壳端的第一定位孔的螺栓连接,实现第一板体11、第二板体12与发动机的连接、进而实现第一安装部1与发动机的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连接机构安装于发动机与变速器壳体之间,且第一安装部1与发动机通过螺栓与孔配合的方式连接,应尽量避免或减少在发动机端的钻孔,以免影响发动机的强度。因此第一安装部1上的第一安装孔的尺寸应与发动机油底壳端面上的第一定位孔的孔位尺寸相匹配。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加强板13通过第一连接板14与第一板体11的第一端面连接,加强板13通过第二连接板15与第二板体12的第一端面连接;发动机的油底壳端与第一板体11、第二板体12的第二端面接触,且第一端面与第二端面相对。
第一连接板14和第二连接板15具有一定的高度,使得加强板13与发动机的油底壳端间隔一定距离,保证了安装的便利性,避免出现加强板13与发动机的油底壳端接触,阻碍安装的问题。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加强板13背离发动机的油底壳端的端面上设置有第一加强筋16,第一板体11、第二板体12的第一端面远离加强板13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加强筋17。
通过设置第一加强筋16可以保证加强板13的牢固性,通过在第一板体11、第二板体12的第一端面远离加强板13的一侧设置第二加强筋17,可以保证第一板体11、第二板体12的牢固性。
在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中,如图1~图3所示,第二安装部2、第三安装部3为相互垂直的连接板,且第二安装部2、第三安装部3上设置有第二安装孔,第二安装孔与变速器的第二定位孔通过连接螺栓匹配,第二安装部2、第三安装部3与变速器连接。
第二安装部2、第三安装部3上的第二安装孔与变速器上的第二定位孔通过连接螺栓配合实现第二安装部2、第三安装部3与变速器的连接,该连接方式简单有效,易于拆卸且具有较强的牢固性。
需要说明的是,在保证发动机与变速器连接强度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的减轻连接机构的重量,可以参照图1中所示,将设置为板体的第二安装部2的两端切去一部分,减轻连接机构的重量。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连接机构安装于发动机与变速器壳体之间,且第二安装部2、第三安装部3与变速器通过螺栓与孔配合的方式连接,应尽量避免或减少在变速器端的钻孔,以免影响变速器的强度。因此第二安装部2、第三安装部3上的第二安装孔的尺寸应与变速器端面上的第二定位孔的孔位尺寸相匹配。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汽车,汽车包括上述的动力总成连接机构。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动力总成连接机构,设置于发动机与变速器之间,其特征在于,包括:
与所述发动机连接的第一安装部(1);以及
与所述变速器连接的第二安装部(2)和第三安装部(3),所述第一安装部(1)所在的第一安装平面与所述第二安装部(2)所在的第二安装平面垂直,所述第三安装部(3)所在的第三安装平面与所述第二安装平面垂直、且与所述第一安装平面平行,所述第一安装部(1)、所述第二安装部(2)和所述第三安装部(3)一体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总成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部(1)设置于所述第二安装部(2)的一侧,所述第三安装部(3)设置于所述第二安装部(2)相对的另一侧,且所述第三安装部(3)、所述第一安装部(1)与所述第二安装部(2)焊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总成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部(1)包括:与所述发动机连接的、相互平行第一板体(11)和第二板体(12),设置于所述第一板体(11)与所述第二板体(12)之间的加强板(13),以及连接于所述加强板(13)与所述第一板体(11)之间的第一连接板(14)、连接于所述加强板(13)与所述第二板体(12)之间的第二连接板(1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动力总成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体(11)通过所述第一连接板(14)与所述加强板(13)焊接;所述第二板体(12)通过所述第二连接板(15)与所述加强板(13)焊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动力总成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体(11)和所述第二板体(12)上分别设置有多个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与所述发动机的油底壳端的第一定位孔通过连接螺栓匹配,所述第一板体(11)、所述第二板体(12)与所述发动机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动力总成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板(13)通过所述第一连接板(14)与所述第一板体(11)的第一端面连接,所述加强板(13)通过所述第二连接板(15)与所述第二板体(12)的第一端面连接;所述发动机的油底壳端与所述第一板体(11)、所述第二板体(12)的第二端面接触,且所述第一端面与所述第二端面相对。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动力总成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板(13)背离所述发动机的油底壳端的端面上设置有第一加强筋(16),所述第一板体(11)、所述第二板体(12)的第一端面远离所述加强板(13)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加强筋(17)。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力总成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安装部(2)、所述第三安装部(3)为相互垂直的连接板,且所述第二安装部(2)、所述第三安装部(3)上设置有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安装孔与所述变速器的第二定位孔通过连接螺栓匹配,所述第二安装部(2)、所述第三安装部(3)与所述变速器连接。
9.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动力总成连接机构。
CN201620824571.1U 2016-08-01 2016-08-01 一种动力总成连接机构及汽车 Active CN20583650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824571.1U CN205836508U (zh) 2016-08-01 2016-08-01 一种动力总成连接机构及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824571.1U CN205836508U (zh) 2016-08-01 2016-08-01 一种动力总成连接机构及汽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836508U true CN205836508U (zh) 2016-12-28

Family

ID=576169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824571.1U Active CN205836508U (zh) 2016-08-01 2016-08-01 一种动力总成连接机构及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83650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602323B (zh) 涡轮发动机驱动的压裂泵车
CN102582387B (zh) 一种汽车后悬安装总成结构
CN205836508U (zh) 一种动力总成连接机构及汽车
CN113417527A (zh) 一种钢铝混合后背门加强结构及后背门
CN207416953U (zh) 副车架结构
CN201179873Y (zh) 铁路车辆车门的门框结构
CN202764981U (zh) 一种机车车体
CN201256050Y (zh) 一种变压器油箱
CN202498963U (zh) 改进的铸造铝合金车轮
CN204659830U (zh) 一种汽车侧围总成
CN207080275U (zh) 一种汽车排气催化器固定支架结构及汽车
CN201610141U (zh) 一种铝合金全焊接车体独立门角
CN202001153U (zh) 一种汽车发动机进气歧管
CN201800534U (zh) 一种汽车油箱
CN206938874U (zh) 一种汽车仪表台横梁右侧端板新结构
CN205523511U (zh) 客车空气悬架用镂空式气囊下支架
CN206243249U (zh) 一种电动汽车整车布置结构
CN205524466U (zh) 电动客车矩管式底盘结构
CN206054135U (zh) 柴油机egr冷却器装配结构
CN203019980U (zh) 汽车后桥壳
CN210653364U (zh) 一种重卡挡泥板的安装结构
CN206767563U (zh) 叉车平衡重及具有其的内燃平衡重式叉车
CN208085402U (zh) 加强型汽车前桥右安装托架总成
CN202242843U (zh) 一种汽车摆臂
CN220562831U (zh) 一种低风阻货箱及货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