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802989U - 可移动防爆加油*** - Google Patents

可移动防爆加油***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802989U
CN205802989U CN201620763787.1U CN201620763787U CN205802989U CN 205802989 U CN205802989 U CN 205802989U CN 201620763787 U CN201620763787 U CN 201620763787U CN 205802989 U CN205802989 U CN 20580298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orage tank
oil
gas
oil storage
pipel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763787.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亚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Shangjia Energy Network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Shangjia Energy Network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Shangjia Energy Network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Shangjia Energy Network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763787.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80298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80298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80298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illing Or Discharging Of Gas Storage Vesse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移动防爆加油***,包括用于油罐车上的防爆储油罐、对所述储油罐内的油气进行冷凝分离处理的油气冷凝装置、用于抽气泄压的气体排出真空泵以及为车辆进行加油的加油枪;所述油气冷凝装置设置在所述储油罐上方,所述油气冷凝装置和储油罐之间设有进气口以及排液口;所述油气冷凝装置上还设有气体出口,所述气体排出真空泵连接所述气体出口;所述加油枪和所述储油罐之间连接有将所述储油罐内存储的油液输送至所述加油枪的输油管道,以及将油气从所述加油枪输送至所述储油罐内的回收管道。本实用新型实现了油罐车为车辆加油的目的,安全可靠。

Description

可移动防爆加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气回收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移动防爆加油***。
背景技术
在加油站、油罐车等场所,在加油过程、运输过程中通常会有油气挥发出来。其中,在加油及油气回收的过程中会有油气进入油罐,由于加油量:回收油气为1:1-1.2(即加一升油会有1升到1.2升的油气回到油罐),所以当油气进入油罐量大于加油量时,油罐压力势必会升高,当油罐达到一定压力时,油罐就会泄压。现在大部分加油站的油罐泄压是罐内气体直接向空气中排放,会污染环境,当油气聚集时还会有火灾和***的危险。
此外,夏季油罐车在运送油品(如汽油)时,由于环境温度高,油品在运输过程中势必会蒸发,导致油罐压力升高,当压力升高到一定值时,就会往空气中泄放,污染环境,且泄放的气体中含有大量可燃烃类,油气遇到火花就会有起火危险,甚至有引起油罐***的危险。
为安全起见,目前现有的油罐车只能为加油站运送油品,不能直接为车辆加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实现油罐车为车辆加油,并且安全可靠的可移动防爆加油***。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可移动防爆加油***,包括用于油罐车上的防爆储油罐、对所述储油罐内的油气进行冷凝分离处理的油气冷凝装置、用于抽气泄压的气体排出真空泵以及为车辆进行加油的加油枪;
所述油气冷凝装置设置在所述储油罐上方,所述油气冷凝装置和储油罐之间设有连通所述油气冷凝装置和储油罐的进气口,以及设有连通所述油气冷凝装置和储油罐的排液口;所述油气冷凝装置上还设有气体出口,所述气体排出真空泵连接所述气体出口;
所述加油枪和所述储油罐之间连接有将所述储油罐内存储的油液输送至所述加油枪的输油管道,以及将油气从所述加油枪输送至所述储油罐内的回收管道。
优选地,所述油气冷凝装置包括制冷组件、连接在所述储油罐上方以接收来自所述储油罐的油气的冷凝罐、以及设置在所述冷凝罐内的冷凝管;所述冷凝管与所述制冷组件连接,供制冷剂通过以对所述冷凝罐内的油气进行低温冷凝;
所述进气口设置在所述冷凝罐的底部和所述储油罐之间;所述冷凝罐的底部设有间隔所述进气口的集液部,所述排液口设置在所述集液部与所述储油罐之间;所述体出口设置在所述冷凝罐的顶部。
优选地,所述制冷组件包括压缩机、依次与所述压缩机出口端连接的换热器和第一管道、节流元件、一端通过所述节流元件与所述第一管道连接的第二管道、以及第三管道;所述第二管道的另一端与所述冷凝管的进口连接,所述第三管道连接在所述冷凝管的出口和所述压缩机的进口端之间。
优选地,所述制冷组件还包括绕覆在所述集液部外周上的第四管道;所述第四管道的一端连接所述压缩机的出口端,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管道,供制冷剂通过以与所述集液部内的油液热交换,使所述油液温度升高;
所述第四管道和/或第一管道临近所述压缩机的一端上设有阀门。
优选地,所述冷凝管呈弯曲状排布在所述冷凝罐内;和/或,所述冷凝管上设有散热翅片。
优选地,所述进气口和所述气体出口分别位于所述冷凝罐的两端上;
所述油气冷凝装置还包括数个折流板,数个所述折流板呈上下交错连接在所述冷凝罐内上壁和底壁上,在所述冷凝罐内形成供所述油气通过的折流通道。
优选地,所述可移动防爆加油***还包括对冷凝分离出来的气体进行吸附处理的吸附单元,所述吸附单元连接所述气体出口和所述气体排出真空泵之间。
优选地,所述可移动防爆加油***还包括连接在所述气体出口和吸附单元之间的出气管,所述出气管穿过所述进气口,使冷凝分离出来的气体与通过所述进气口的油气进行热交换。
优选地,所述储油罐上设有检测其内部压力的压力检测装置;所述气体排出真空泵在所述压力检测装置检测到的压力值达到启动压力值时启动进行抽气;和/或,
所述储油罐上设有对其进行降温冷却和/或灭火的降温装置;所述降温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储油罐外表面上的水管,所述水管上布置有朝向所述储油罐的喷头;和/或,所述降温装置包括用于填充水或水基灭火剂的容置空间,所述容置空间为所述储油罐的双层壁之间的夹层空间。
优选地,所述储油罐上设有泄压阀和/或破真空阀;所述储油罐内填充有防爆阻燃材料。
本实用新型的可移动防爆加油***,用于油罐车,实现油罐车为车辆加油。在油罐车为车辆加油的同时,回收的油气以及储油罐内的油气通过储油罐上方的油气冷凝装置进行冷凝分离,经冷凝分离出来的油液返回储油罐内再利用,冷凝分离出来的气体则可直接排出,有效维持储油罐内压力,安全可靠,避免油气外泄所带来的安全隐患以及对环境的污染。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可移动防爆加油***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可移动防爆加油***中出气管与进气口之间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可移动防爆加油***,包括用于油罐车上的防爆储油罐1、对储油罐1内的油气进行冷凝分离处理的油气冷凝装置2、以及为车辆10进行加油的加油枪3。
油气冷凝装置2设置在储油罐1上方。油气冷凝装置2和储油罐1之间设有连通油气冷凝装置2和储油罐1的进气口11和排液口12;进气口11供储油罐1内油气通过进入油气冷凝装置2内,排液口12供油气冷凝装置2内油气中冷凝分离出来的油液通过以排回储油罐1。油气通过油气冷凝装置2的冷凝分离,有效进行回收再利用,还有效降低储油罐1内压力。
油气冷凝装置2上还设有气体出口211,油气中冷凝分离出来的气体通过气体出口211排出。
加油枪3和储油罐1之间连接有输油管道5,通过输油管道5将储油罐1内存储的油液输送至加油枪3,从而为车辆10进行加油。加油枪3和储油罐1之间连接有回收管道6,将油气从加油枪3输送至储油罐1内。
其中,储油罐1内可填充防爆阻燃材料,安全可靠,能保证在静电、燃烧、焊接、枪击、碰撞、侧翻等意外情况下不发生***危险,即使储油罐1破损油液的泄漏速度也非常缓慢。防爆阻燃材料优选填充储油罐1内整个内腔。
该防爆阻燃材料可为但不限于铝合金阻燃材料、聚醚阻燃材料和聚酯阻燃材料;防爆阻燃材料整体可呈蜂窝状,具有微孔可以吸附油液,在储油罐1内,油液可通过填充在防爆阻燃材料的微孔中而存储在储油罐1内,在静电、燃烧、焊接、枪击、碰撞、侧翻等意外情况下不发生***危险,即使泄漏速度也非常缓慢。储油罐1优选为双层壁结构的油罐。
储油罐1上设有泄压阀13和/或破真空阀,在紧急情况下泄压阀13打开,进行油气泄放,将储油罐1内压力维持在一个安全范围内。破真空阀优选设置在储油罐1顶部,防止负压。
可移动防爆加油***还包括用于抽气泄压的气体排出真空泵8,气体排出真空泵8连接气体出口211。通过该气体排出真空泵8的往外抽气动作,可使气体顺利排出。并且,在储油罐1内压力骤升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气体排出真空泵8进行抽气来降低储油罐1内压力,可以减少或避免储油罐1上泄压阀13的启动,避免没有经过冷凝、吸附处理的油气直接排出到大气中,减少安全隐患及环境污染。
在气体排出真空泵8发生故障或储油罐1内升压速度高于气体排出真空泵8抽气降压速度等紧急情况下,才需要打开储油罐1上的泄压阀13进行泄压。
油气冷凝装置2可通过接头或法兰等组件快速连接在储油罐1上方,方便快速拆装。接头或法兰等组件设置在进气口11和排液口12处,实现油气冷凝装置2在储油罐1上快速拆装。
油气冷凝装置2包括制冷组件、连接在储油罐1上方以接收来自储油罐1的油气的冷凝罐21、以及设置在冷凝罐21内的冷凝管22。冷凝管22与制冷组件连接,供制冷剂通过以对冷凝罐21内的油气进行低温冷凝。
冷凝罐21内的油气与冷凝管22内的制冷剂进行热交换,经冷凝后可分离为油液和气体,油液往下滴落,气体上升。为增大冷凝管22和油气之间的换热面积,冷凝管22优选呈弯曲状排布在冷凝罐21内。此外,还可在冷凝管22上设置散热翅片221。
进气口11设置在冷凝罐21的底部和储油罐1之间,并连通储油罐1和冷凝罐21。储油罐1内油液上方的油气通过进气口11上升进入冷凝罐21。进气口11还可设有开关阀门控制进气口11的通断。
气体出口211优选设置在冷凝罐21的顶部,油气中冷凝分离出来的气体上升后通过气体出口211排出。进气口11和气体出口211分别位于冷凝罐21的两端(长度方向上的两端)上。
冷凝罐21的底部设有间隔进气口11的集液部212,排液口12设置在集液部212与储油罐1之间,使得集液部212与储油罐1连通,油气中冷凝分离出来的油液汇集在集液部212内,并通过排液口12进入储油罐1内。由于油气从气相变成液相的相变,使气相压力降低,从而储油罐1内的压力下降。
集液部212优选呈漏斗状;排液口12位于集液部212的底部,滴落到集液部212内的油液沿着集液部212内壁面集中到底部,并通过排液口12排出到储油罐1内。
此外,为防止油液逆流回集液部212,排液口12处可设有逆流元件14。逆流元件14可以为逆止阀或S形管。其中,S形管于储油罐1内横向连接在排液口12处。
制冷组件包括压缩机23、依次与压缩机23出口端连接的换热器231和第一管道24、节流元件25、一端通过节流元件25与第一管道24连接的第二管道26、以及第三管道27;第二管道26的另一端与冷凝管22的进口连接,第三管道27连接在冷凝管22的出口和压缩机23的进口端之间。压缩机23、换热器231、第一管道24、节流元件25、第二管道26、冷凝管22以及第三管道27相互连通,形成供制冷剂在其中循环流通的制冷回路。压缩机23作为动力装置,驱使制冷剂在制冷回路内循环流通。其中,节流元件25可为毛细管或膨胀阀。
制冷剂经压缩机23压缩后形成高压气体,温度可高达100℃左右,压缩机23出口端的换热器231对制冷剂进行冷凝形成高压液体,温度可降至40℃左右;高压液体通过第一管道24流至节流元件25,经节流降压制冷后变成低温低压气体和/或液体,经第二管道26流通至冷凝管22内。制冷剂在冷凝管22内流通的过程中,与冷凝罐21内的油气进行热交换后通过第三管道27流回压缩机23,以此循环。而冷凝罐21内的油气经热交换后被冷却,油气中的烃类物质凝结成液体往下滴落积聚在集液部212内,并排至储油罐1内,而油气中混有的不能液化的氧气、氮气等气体上升,从气体出口211排出。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制冷组件还包括绕覆在集液部212外周上的第四管道28;第四管道28的一端连接压缩机23的出口端,另一端连接第一管道24,供制冷剂通过以与集液部212内的油液热交换,使油液温度升高,从零下温度上升到零上温度。第四管道28的设置,还可使得储油罐1在清空时,通过升温把粘附在集液部212上的油液残余蒸出。
第四管道28和/或第一管道24临近换热器231的一端上设有阀门,控制管道的通断,可以根据油液是否需要升温启闭阀门,使压缩机23输出的制冷剂先通过第四管道28再流至第一管道24,或者直接流至第一管道24。
油气冷凝装置2还包括数个折流板29。数个折流板29呈上下交错连接在冷凝罐21内上壁和底壁上,在冷凝罐21内形成折流通道供油气通过。连接在底壁上的折流板29的底部与底壁之间留有缺口,方便冷凝下来的油液通过以集中到集液部212。折流板29的设置还增加了油气在冷凝管22外的停留时间、增大换热面积,使得油气冷凝效果更好。
在本实施例中,数个折流板29分布在冷凝管22的弯曲段之间,油气从进气口11进入冷凝罐21后,沿着冷凝管22和折流通道,以从下往上并在水平方向上从一端到另一端的流动方向流动,在流动过程中与冷凝管22内的制冷剂热交换,冷凝分离出油液和气体。
通过冷凝分离处理,冷凝罐21的气体出口211排出的气体通常温度很低,为回收气体的余冷,可将气体与进入冷凝罐21的油气进行热交换,对油气进行预冷处理。对此,如图2所示,可移动防爆加油***还可包括连接气体出口211的出气管213,出气管213穿过进气口11,使冷凝分离出来的气体与通过进气口11的来自储油罐1的油气进行热交换,实现气体的余冷回收。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的可移动防爆加油***还包括对冷凝分离出来的气体进行吸附处理的吸附单元4,吸附单元4连接在气体排出真空泵8和气体出口211之间。气体出口211排出的气体进入吸附单元4,经吸附处理后再从吸附单元4的出口端排出;经吸附处理后的气体可燃气体含量极低,完全达到国家标准,可直接排到大气中,环保安全。吸附单元4可包括活性炭吸附罐。
出气管213连接在气体出口211和吸附单元4之间,余冷回收后的气体通过吸附单元4的吸附处理再排出。
另外,通过油气冷凝装置2对油气的冷凝分离,如果相变降压不足以使储油罐1内压力降低至耐压下限,则通过气体排出真空泵8使冷凝罐21内的气相排入吸附单元4吸附油气里的绝大部分烃类后排入大气,使储油罐1降压。
可移动防爆加油***还包括与吸附单元4的出口端连接的气体排出真空泵8,通过该气体排出真空泵8的往外抽气动作,使吸附单元4前后压差大于气体经吸附单元4产生的阻力降,使气体顺利排出。
进一步地,储油罐1上设有检测其内部压力的压力检测装置15。气体排出真空泵与压力检测装置15通讯连接,以形成联锁配合,气体排出真空泵8设置有一个启动压力值,在压力检测装置15检测到储油罐1内压力达到气体排出真空泵8的启动压力值时,气体排出真空泵8启动进行抽气,从而降低储油罐1内压力。优选地,启动压力值小于驱使泄压阀13启动的预设值。当储油罐1内压力降至安全范围值时,气体排出真空泵8停止抽气。
进一步地,储油罐1上还可设有对其进行降温冷却和/或灭火的降温装置(未图示)。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降温装置包括设置在储油罐1外表面上的水管,水管上布置有朝向储油罐1的喷头。其中,水管可采用盘绕方式或多段间隔设置在储油罐1的外表面上;水管内可供水或水基灭火剂通过,当有明火或储油罐1温度过高时,喷头向储油罐1表面进行喷水或水基灭火剂,对储油罐1进行降温、灭火等。油罐车上可对应设有装水或水基灭火剂的水箱与水管连接。喷头可与火焰检测器连接,当火焰检测器检测到明火时控制喷头自动喷水或水基灭火剂。
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降温装置包括用于填充水或水基灭火剂的容置空间,容置空间为储油罐1的双层壁之间的夹层空间。由于水的比热容较大,当外界温度骤升或骤降时可保持储油罐1及其内油液温度的大致稳定。储油罐1还可连接变频泵以保持水的压力,当水压足够时泵待机,水压降至一定区间时泵工作。
在加油枪3和储油罐1之间,输油管道5连接在储油罐1下端和加油枪3的出油通道之间,并且输油管道5上设有油泵51,油泵51作为动力装置将油液从储油罐1泵至加油枪3。回收管道6连接在储油罐1上端和加油枪3的油气回收通道之间,并且回收管道6上设有油气回收真空泵61,油气回收真空泵61作为动力装置将油气从加油枪3泵至储油罐1内。
优选地,输油管道5的一端连接在储油罐1的底部,该端可通过底阀52连接储油罐1;回收管道6的一端连接在储油罐1的上端(位于储油罐1内油液的液位上方);输油管道5的另一端和回收管道6的另一端可通过油气分离接头7与加油枪3连接。输油管道5上还设有流量计,用于测量通过的油量。
加油枪3为全密闭防火阻燃油气回收型加油枪,保证加油过程全密闭,无任何可燃气体泄漏,更安全。加油时加油枪3与车辆10上的油箱完全密封连接,无任何油气泄漏,油泵51工作时油气回收真空泵61同时启动,保证加油量与回气量比例为1:(1~1.1),加油枪3的油气回收套管上有防爆阻燃进气口,以保证车辆10上油箱压力与外界平衡(不被抽瘪)。油箱内的油气通过加油枪3的油气回收套管内侧的油气回收通道返回储油罐1内。
在加油枪3为车辆10加油时,加油枪3的周边(如与车辆10的油箱连接的位置)设有油气检测装置,一旦检测到加油口有油气泄漏到空气中时联锁停止油泵51,切断供油管路(输油管道5),防止危险发生。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可移动防爆加油***,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油罐车上的防爆储油罐、对所述储油罐内的油气进行冷凝分离处理的油气冷凝装置、用于抽气泄压的气体排出真空泵以及为车辆进行加油的加油枪;
所述油气冷凝装置设置在所述储油罐上方,所述油气冷凝装置和储油罐之间设有连通所述油气冷凝装置和储油罐的进气口,以及设有连通所述油气冷凝装置和储油罐的排液口;所述油气冷凝装置上还设有气体出口,所述气体排出真空泵连接所述气体出口;
所述加油枪和所述储油罐之间连接有将所述储油罐内存储的油液输送至所述加油枪的输油管道,以及将油气从所述加油枪输送至所述储油罐内的回收管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移动防爆加油***,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气冷凝装置包括制冷组件、连接在所述储油罐上方以接收来自所述储油罐的油气的冷凝罐、以及设置在所述冷凝罐内的冷凝管;所述冷凝管与所述制冷组件连接,供制冷剂通过以对所述冷凝罐内的油气进行低温冷凝;
所述进气口设置在所述冷凝罐的底部和所述储油罐之间;所述冷凝罐的底部设有间隔所述进气口的集液部,所述排液口设置在所述集液部与所述储油罐之间;所述体出口设置在所述冷凝罐的顶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移动防爆加油***,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组件包括压缩机、依次与所述压缩机出口端连接的换热器和第一管道、节流元件、一端通过所述节流元件与所述第一管道连接的第二管道、以及第三管道;所述第二管道的另一端与所述冷凝管的进口连接,所述第三管道连接在所述冷凝管的出口和所述压缩机的进口端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移动防爆加油***,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组件还包括绕覆在所述集液部外周上的第四管道;所述第四管道的一端连接所述压缩机的出口端,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管道,供制冷剂通过以与所述集液部内的油液热交换,使所述油液温度升高;
所述第四管道和/或第一管道临近所述压缩机的一端上设有阀门。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移动防爆加油***,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管呈弯曲状排布在所述冷凝罐内;和/或,所述冷凝管上设有散热翅片。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移动防爆加油***,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口和所述气体出口分别位于所述冷凝罐的两端上;
所述油气冷凝装置还包括数个折流板,数个所述折流板呈上下交错连接在所述冷凝罐内上壁和底壁上,在所述冷凝罐内形成供所述油气通过的折流通道。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移动防爆加油***,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移动防爆加油***还包括对冷凝分离出来的气体进行吸附处理的吸附单元,所述吸附单元连接所述气体出口和所述气体排出真空泵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移动防爆加油***,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移动防爆加油***还包括连接在所述气体出口和吸附单元之间的出气管,所述出气管穿过所述进气口,使冷凝分离出来的气体与通过所述进气口的油气进行热交换。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移动防爆加油***,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油罐上设有检测其内部压力的压力检测装置;所述气体排出真空泵在所述压力检测装置检测到的压力值达到启动压力值时启动进行抽气;和/或,
所述储油罐上设有对其进行降温冷却和/或灭火的降温装置;所述降温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储油罐外表面上的水管,所述水管上布置有朝向所述储油罐的喷头;和/或,所述降温装置包括用于填充水或水基灭火剂的容置空间,所述容置空间为所述储油罐的双层壁之间的夹层空间。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可移动防爆加油***,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油罐上设有泄压阀和/或破真空阀;所述储油罐内填充有防爆阻燃材料。
CN201620763787.1U 2016-07-19 2016-07-19 可移动防爆加油*** Active CN20580298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763787.1U CN205802989U (zh) 2016-07-19 2016-07-19 可移动防爆加油***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763787.1U CN205802989U (zh) 2016-07-19 2016-07-19 可移动防爆加油***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802989U true CN205802989U (zh) 2016-12-14

Family

ID=575086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763787.1U Active CN205802989U (zh) 2016-07-19 2016-07-19 可移动防爆加油***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802989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014222A1 (zh) * 2016-07-19 2018-01-25 深圳市尚佳能源网络有限责任公司 安全移动加油***
CN111674753A (zh) * 2020-06-25 2020-09-18 宁满帅 储油罐液封机械封双封一体环保呼吸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014222A1 (zh) * 2016-07-19 2018-01-25 深圳市尚佳能源网络有限责任公司 安全移动加油***
CN111674753A (zh) * 2020-06-25 2020-09-18 宁满帅 储油罐液封机械封双封一体环保呼吸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84431C (zh) 气体状烃的处理、回收方法
CN205796592U (zh) 一体式油气冷凝回收处理***
CN102706024B (zh) 一种油气回收的阶梯式制冷***和制冷方法及除霜方法
CN205933758U (zh) 冷凝式油气回收设备
CN205802995U (zh) 油气低温冷凝回收***
CN205802989U (zh) 可移动防爆加油***
CN101655445B (zh) 一种热泵型金属腐蚀性试验方法及装置
CN106744633B (zh) 一种防燃爆油气回收***
CN205872947U (zh) 抽气泄压联锁***
CN204637927U (zh) 一种油气回收装置
CN104713310A (zh) 甲烷气回收***以及回收控制方法
CN201735206U (zh) 一种冷却吸附的油气回收装置
CN1360959A (zh) 储、运、加油装置油气的人工制冷回收***
CN108137227B (zh) 安全移动加油***
CN201532354U (zh) 具有加热端与冷凝端的金属试验装置
CN209635078U (zh) 一种防爆型成品油储罐
CN205825584U (zh) 一种智能化的轻质汽油转换装置
CN207108463U (zh) 智能集成加油车
CN105771552A (zh) 一种油气回收装置及其回收方法
CN206188376U (zh) 氮气保护加油***
CN104295887B (zh) 一种液氮安全呼吸阀
CN208748026U (zh) 一种油气回收凝液收集与输送装置
CN206738936U (zh) 一种液态二氧化碳释放装置
CN205360968U (zh) 油气低温回收装置
CN106288468A (zh) 立式顺流直接接触凝结的辅助风冷制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