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679099U - 一种串联高效浮头式换热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串联高效浮头式换热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679099U
CN205679099U CN201620625258.5U CN201620625258U CN205679099U CN 205679099 U CN205679099 U CN 205679099U CN 201620625258 U CN201620625258 U CN 201620625258U CN 205679099 U CN205679099 U CN 20567909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r
pipe box
high efficiency
series connection
heat exchanger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625258.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少忠
束王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entral-South Heavy Industry Co Ltd In Jiangyin
Original Assignee
Central-South Heavy Industry Co Ltd In Jiangyin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entral-South Heavy Industry Co Ltd In Jiangyin filed Critical Central-South Heavy Industry Co Ltd In Jiangyin
Priority to CN201620625258.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67909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67909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67909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串联高效浮头式换热器,包括纵向排布的下部换热器、中部换热器及上部换热器,在所述的下部换热器、中部换热器及上部换热器两端分别设置有左管箱和右管箱,在所述的下部换热器、中部换热器及上部换热器的左管箱依次通过管程料口相串联,所述的下部换热器、中部换热器及上部换热器依次通过壳程料口相串联,在所述的下部换热器、中部换热器及上部换热器之间分别设置有鞍座相互连接,在所述的右管箱上分别设置有壳程排净口和壳程放空口,在所述的下部换热器、中部换热器及上部换热器下端分别设置有壳程排污口。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安全可靠、经济合理和便于安装维护的串联高效浮头式换热器。

Description

一种串联高效浮头式换热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串联高效浮头式换热器。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的发展,各行各业对能源的需求日益剧增,换热器在换热单元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主要为下游设备提供工艺流程所需温度的物料,目前世面上各种换热器的种类繁多,换热器在化工、纺织、医药、石油、电力、冶金、船舶、核电、集中供暖、食品等相关工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根据不同介质、不同工况、不同温度、不同压力,结构型式也不同,其在生产过程中换热器可作为加热器、冷却器、冷凝器、蒸发器和再沸器等,结构有浮头式换热器、固定管板式换热器、U形管板换热器、填料函式换热器、板式换热器等,应用非常广泛。
换热器作为换热过程中的中间载体,换热单元中不可缺少的单元,如何合理高效的利用能源,避免热传导过程中能源的浪费,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减少换热面积,实现降本增效和节能减排的目标,是各行业必须考虑的问题,工程中通常是单台换热器连接工艺管路、也有时采用并联组合的方式接入工艺管路,但由于连接过程中需要根据现场的场地决定管道的走向,有时会导致连接管道太长,经过换热器流出的物料在管道中流动的时间变长,物料温度与外部大气存在热传导的损耗,物料进入下游设备可能会达不到工艺要求,进而影响工艺预期的效果,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可以在实践中得到很好的应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串联高效浮头式换热器,能够改善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结构安全可靠、经济合理和便于安装维护的串联高效浮头式换热器。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串联高效浮头式换热器,包括纵向排布的下部换热器、中部换热器及上部换热器,在所述的下部换热器、中部换热器及上部换热器两端分别设置有左管箱和右管箱,在所述的下部换热器、中部换热器及上部换热器的左管箱依次通过管程料口相串联,所述的下部换热器、中部换热器及上部换热器依次通过壳程料口相串联,在所述的下部换热器、中部换热器及上部换热器之间分别设置有鞍座相互连接,在所述的右管箱上分别设置有壳程排净口和壳程放空口,在所述的下部换热器、中部换热器及上部换热器下端分别设置有壳程排污口。
进一步的,为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下部换热器、中部换热器及上部换热器分别由壳体及设置在壳体内侧的换热管构成,在所述的所述的下部换热器、中部换热器及上部换热器靠近所述的左管箱一端分别设置有固定管板,所述的换热管分别通过所述的固定管板与所述的左管箱相连接,在所述的所述的下部换热器、中部换热器及上部换热器的右管箱内侧分别设置有浮动管板,所述的换热管远离所述的固定管板一端分别固定在所述的浮动管板上。
进一步的,为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左管箱通过法兰可拆卸连接在相应所述的壳体。
进一步的,为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固定管板通过紧固件固定连接在所述的左管箱和所述的壳体的法兰之间。
进一步的,为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在所述的右管箱面向所述的壳体一端设置有法兰,所述的右管箱上的法兰通过紧固件与所述的壳体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本体的串联连接,使3台换热器连通成为一个整体动循环体系;在保证同等需求换热效果下,由于与外部连接管道减少,缩短了物料在连接管道中停留的时间,减少了与大气热传导的热交换,大大提高了换热效率,节约了能源。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介绍,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现有的通过管道连接的换热器结构,管道热能量费非常大,造成能源使用率的降低,本实用新型为了改善该问题,如图1所示,公开了一种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的串联高效浮头式换热器,该换热器包括纵向排布的下部换热器101、中部换热器102及上部换热器103,在所述的下部换热器101、中部换热器102及上部换热器103两端分别设置有左管箱104和右管箱105,在所述的下部换热器101、中部换热器102及上部换热器103的左管箱104依次通过管程料口106相串联,所述的下部换热器101、中部换热器102及上部换热器103依次通过壳程料口107相串联,在所述的下部换热器101、中部换热器102及上部换热器103之间分别设置有鞍座108相互连接,在所述的右管箱105上分别设置有壳程排净口111和壳程放空口115,在所述的下部换热器101、中部换热器102及上部换热器103下端分别设置有壳程排污口114。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下部换热器、中部换热器和上部换热器的左管箱相互串联,使得换热器的换热管介质可相互串联流通,使下部换热器101、中部换热器102及上部换热器103相互串联,使得下部换热器101、中部换热器102及上部换热器103的壳程介质可以相互串联流通,减少三个换热器之间的管道连接,使3台换热器连通成为一个整体动循环体系;在保证同等需求换热效果的 下,由于与外部连接管道减少,缩短了物料在连接管道中停留的时间,减少了与大气热传导的热交换,大大提高了换热效率,节约了能源。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鞍座结构,能够提高下部换热器101、中部换热器102及上部换热器103之间的稳定性,使其连接更加可靠。
实施例1:
本实施例中,公开了一种换热器的优选结构,优选地,所述的下部换热器101、中部换热器102及上部换热器103分别由壳体109及设置在壳体109内侧的换热管110构成,在所述的所述的下部换热器101、中部换热器102及上部换热器103靠近所述的左管箱104一端分别设置有固定管板112,所述的换热管110分别通过所述的固定管板112与所述的左管箱104相连接,在所述的所述的下部换热器101、中部换热器102及上部换热器103的右管箱105内侧分别设置有浮动管板113,所述的换热管110远离所述的固定管板112一端分别固定在所述的浮动管板113上。
本实施例中,下部换热器101、中部换热器102及上部换热器103的结构相同,通过采用固定管板,方便换热管的连接并使左管箱和壳体相互分割开来,方便介质的输送和流动,利用浮动管板,对换热管进行固定,使其保持稳定,避免壳程介质进入壳体内,对换热管产生冲击造成换热管受到冲蚀造成结构不稳定的问题。
实施例2: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中,为了方便左管箱和壳体的连接,优选地,所述的左管箱104通过法兰可拆卸连接在相应所述的壳体109。在壳体两端分别设置法兰,利用螺栓作为连接件使左管箱与壳体相互连接。
进一步优选地,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固定管板112通过紧固件固定连接在所述的左管箱104和所述的壳体109的法兰之间。使固定管板实现散热管的固定的同时,作为分隔左管箱和壳体的隔板结构,并可以通过螺栓作为紧固件进行连接和固定。
本实施例中,为了方便右管箱的安装,优选地,在所述的右管箱105面向所述的壳体109一端设置有法兰,所述的右管箱105上的法兰通过紧固件与所述的壳体109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中,整体结构包括下部换热器、中部换热器、上部换热器,即由三台浮头式换热器串联组成,每台浮头换热器设有左管箱、右管箱、壳体、换热管、固定管板、浮动管板、管程料口、壳程料口、壳程排污口、壳程排净口、壳程放空口;左管箱、右管箱通过紧固件和壳体上的设备法兰进行连接,固定管板和浮动管板与换热管焊接,中间通过鞍座进行固定,利用紧固件进行紧固。当其中任意一个浮头式换热器管束需要更换时,只需打开左管箱,右管箱,先松开设备法兰紧固件,再松开浮动管板侧的钩圈和浮头盖连接的紧固件,此时可以整体将管束抽出进行维修或更换。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将下部换热器,中部换热器,上部换热器串联组合起来,中间通过鞍座进行固定紧固,在保证同等需求换热效果的前提下,与常规工程工艺对比可大幅减少设备与大气的热交换,从而提高设备整体的换热效率,节约能源,达到高效传热的目的。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5)

1.一种串联高效浮头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纵向排布的下部换热器、中部换热器及上部换热器,在所述的下部换热器、中部换热器及上部换热器两端分别设置有左管箱和右管箱,在所述的下部换热器、中部换热器及上部换热器的左管箱依次通过管程料口相串联,所述的下部换热器、中部换热器及上部换热器依次通过壳程料口相串联,在所述的下部换热器、中部换热器及上部换热器之间分别设置有鞍座相互连接,在所述的右管箱上分别设置有壳程排净口和壳程放空口,在所述的下部换热器、中部换热器及上部换热器下端分别设置有壳程排污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串联高效浮头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部换热器、中部换热器及上部换热器分别由壳体及设置在壳体内侧的换热管构成,在所述的所述的下部换热器、中部换热器及上部换热器靠近所述的左管箱一端分别设置有固定管板,所述的换热管分别通过所述的固定管板与所述的左管箱相连接,在所述的所述的下部换热器、中部换热器及上部换热器的右管箱内侧分别设置有浮动管板,所述的换热管远离所述的固定管板一端分别固定在所述的浮动管板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串联高效浮头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管箱通过法兰可拆卸连接在相应所述的壳体。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串联高效浮头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管板通过紧固件固定连接在所述的左管箱和所述的壳体的法兰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串联高效浮头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右管箱面向所述的壳体一端设置有法兰,所述的右管箱上的法兰通过紧固件与所述的壳体相连接。
CN201620625258.5U 2016-06-23 2016-06-23 一种串联高效浮头式换热器 Active CN20567909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625258.5U CN205679099U (zh) 2016-06-23 2016-06-23 一种串联高效浮头式换热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625258.5U CN205679099U (zh) 2016-06-23 2016-06-23 一种串联高效浮头式换热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679099U true CN205679099U (zh) 2016-11-09

Family

ID=574308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625258.5U Active CN205679099U (zh) 2016-06-23 2016-06-23 一种串联高效浮头式换热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67909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53620A (zh) * 2016-06-23 2016-09-21 江阴中南重工有限公司 一种串联高效浮头式换热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53620A (zh) * 2016-06-23 2016-09-21 江阴中南重工有限公司 一种串联高效浮头式换热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953620A (zh) 一种串联高效浮头式换热器
CN103776280B (zh) 具有凸形薄管板的立式换热器
CN102914181B (zh) 拆卸清洗的固定管板式列管换热器
CN205679099U (zh) 一种串联高效浮头式换热器
CN106440876A (zh) 外导流折流杆u管u壳纯逆流换热器
CN106017150A (zh) 一种u型壳式液化天然气气化器
CN201382719Y (zh) 一种螺旋折流板换热器
CN204854422U (zh) 一种管壳式换热器
CN108981427B (zh) 一种列管式热交换器
CN206755943U (zh) 一种换热器组
CN202692766U (zh) 一种低阻力降换热管束装置
CN207279582U (zh) 刺刀式夹套换热管太阳能光热发电蒸汽发生器
CN203848723U (zh) 一种可抽芯的纯逆流换热器
CN203704731U (zh) 一种具有凸形薄管板的立式换热器
CN206235200U (zh) 外导流折流杆u管u壳纯逆流换热器
CN203083141U (zh) 壳程串联式气水交换器组
CN206919726U (zh) 一种新型换热器结构
CN206113720U (zh) 一种汽车用节能型u型管壳式换热器
CN205192297U (zh) 一种三联换热器
CN209263717U (zh) 一种采用新型折流格栅的回弯管壳式换热器
CN204944243U (zh) 可更换盘管式电解烟气余热回收换热装置
CN109959272A (zh) 一种循环式节能换热器
CN211451965U (zh) 一种高效率的换热器
CN210980905U (zh) 双壳体双流程管壳式集成换热器
CN106500538B (zh) 一种双流程板管式换热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