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381110U - 一种汽车控制臂 - Google Patents

一种汽车控制臂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381110U
CN205381110U CN201620129909.1U CN201620129909U CN205381110U CN 205381110 U CN205381110 U CN 205381110U CN 201620129909 U CN201620129909 U CN 201620129909U CN 205381110 U CN205381110 U CN 20538111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rol arm
lower plate
flange
upper plate
lightening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129909.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韩淼龙
朱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Zhejiang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Zhejiang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Zhejiang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129909.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38111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38111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38111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Vehicle Body Suspens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控制臂,属于机械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的汽车控制臂不能实现的轻量化设计的问题。本汽车控制臂,包括具有安装臂一、安装臂二和安装臂三的控制臂本体,所述安装臂一连接有套管一,所述安装臂二连接有套管二,所述安装臂三上开设有连接孔,所述控制臂本体包括上板和下板,所述下板与上板固连形成封闭呈盒状的腔体。本汽车控制臂能实现在不影响控制臂性能的情况下,降低控制臂的质量,达到轻量化设计。

Description

一种汽车控制臂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汽车控制臂。
背景技术
在日常生活中,随着人们对汽车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同样的,对汽车的各方面的性能也就越来越关注,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推进,人们对汽车的轻量化设计也越来越重视,想要控制整车质量,不仅仅要控制白车身质量,各个子***的轻量化也非常关键,而汽车前悬架控制臂属于悬架导向部件,连接这车轮与车身,起着传递车轮与车身的力和力矩。
目前,在大多数车辆的前悬架控制臂通过其两端的橡胶衬套与车身连接,为了有效的控制来自不平路面激励而引起的振动,如中国专利申请(申请号:201210421215.1)公开了一种汽车前悬架控制臂,包括一体铸造形成的具有三个臂的控制臂本体,三个臂的端部上分别设置有球头销总成、后橡胶衬套总成和前橡胶衬套总成,在三个臂中,每个臂的两侧表面上分别设置有加强筋,采用整体整体式铸钢件结构。
上述的汽车前悬架控制臂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的传统的控制臂存在的各种缺陷,但仍存在以下缺陷:采用整体式铸钢件结构,虽然在每个臂的两侧表面上分别设置加强筋,但是在其保证强度的同时,增加了控制臂的重量,不能体现控制臂的轻量化设计。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汽车控制臂,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实现对汽车控制臂的轻量化设计,同时不影响汽车控制臂的性能。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汽车控制臂,包括具有安装臂一、安装臂二和安装臂三的控制臂本体,所述安装臂一连接套管一,所述安装臂二连接套管二,所述安装臂三上开设有连接孔,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臂本体包括上板和下板,所述下板与上板相抵靠且下板与上板贴合形成封闭呈盒状的腔体。
通过上板与下板之间的配合,使得下板与上板相抵靠与上板贴合形成封闭的腔体,而腔体呈盒状,从而也能在保证控制臂的刚度和强度的同时,通过上板与下板之间的配合关系,能够实现对控制臂的轻量化设计。
在上述的汽车控制臂中,所述上板的侧边向下翻折形成翻边一,在套管二向连接孔的方向上翻边一的宽度逐渐减小,在套管二向套管一的方向上翻边一的宽度逐渐减小,所述下板与翻边一固连。
下板与翻边一焊接,上板的侧边向下翻折形成的翻边一,且在套管二向连接孔的方向上翻边一的宽度逐渐减小,在套管二向套管一的方向上翻边一的宽度逐渐减小,使得刚度呈梯度性变化,保证套管二处有足够大的刚度,以抵抗套管二处承载的较大的力和扭矩,套管二处折弯角度较大,制造过程中容易产生裂纹及冲压减薄等缺陷,从而能在加强控制臂刚度的同时也能实现控制臂的轻量化设计。
在上述的汽车控制臂中,所述下板靠近套管二和连接孔的两端向上翻折形成翻边二,所述翻边二与上板的底面连接。
翻边二的形成使得上板与下板之间的贴合更加的紧密,同时增大了腔体的高度,使得控制臂的强度和刚度增强,同时也更好的在不影响控制臂性能的同时实现对控制臂的轻量化设计。
在上述的汽车控制臂中,所述安装臂一上开设有贯穿上板与下板的减重孔一,所述上板沿减重孔一的边沿处向下翻折形成环形翻边一,所述下板与环形翻边一连接。
减重孔一为上板的Z轴向下沉孔,通过设置在安装臂一的减重孔一,能进一步的减轻控制臂的质量,而上板沿减重孔一的边沿处向下翻折形成的环形翻边一能与下板相连接,从而使得上板与下板之间还是一个封闭的空腔,同时该设置也增强了安装臂一的抗扭和抗弯能力。
在上述的汽车控制臂中,所述控制臂本体的中心上开设有贯穿上板与下板的减重孔二,所述上板沿减重孔二的边沿处向下翻折形成环形翻边二,所述下板与环形翻边二连接。
通过上述的设置,使得控制臂本体中心段的抗弯和抗扭能力增强,同时设置的减重孔二也降低了控制臂的质量,实现了控制臂的轻量化设计。
在上述的汽车控制臂中,所述安装臂三上开设有贯穿上板与下板的减重孔三,所述上板沿减重孔三的边沿处向下翻折形成环形翻边三,所述下板与环形翻边三连接。
减重孔三为上板的Z轴向下沉孔,通过设置在安装臂三的减重孔三,能进一步的减轻控制臂的质量,而上板沿减重孔三的边沿处向下翻折形成的环形翻边三能与下板相连接,从而使得上板与下板之间还是一个封闭的空腔,同时该设置也增强了安装臂三的抗扭和抗弯能力。
在上述的汽车控制臂中,所述下板具有三个分别沿减重孔一的边沿处、减重孔二的边沿处和减重孔三的边沿处向上翻折形成的翻边三,三个翻边三分别与环形翻边一、环形翻边二和环形翻边三一一对应连接。
环形翻边一、环形翻边二和环形翻边三均能与下板紧密连接,从而使得上板与下板之间在开设减重孔一、减重孔二和减重孔三时仍形成一个封闭的腔体,增大了控制臂的刚度以及承压能力。
在上述的汽车控制臂中,所述上板与翻边一、下板与翻边二和下板与翻边三均呈圆弧过渡。
上板与翻边一、下板与翻边二和下板与翻边三均呈圆弧过渡,能降低控制臂制造过程的缺陷及应力集中,同时能够将应力沿圆弧的法向疏散应力,降低应力应变,减低变形开裂风险。
在上述的汽车控制臂中,所述减重孔一为腰形孔。
减重孔一的方向沿着控制臂的走势的方向,而减重孔一为腰形孔,能进一步的实现控制臂的轻量化设计。
在上述的汽车控制臂中,所述减重孔三为环形孔。
减重孔三的方向沿着控制臂走势的方向,而减重孔三为环形孔,能进一步的实现控制臂的轻量化设计在上述的汽车控制臂中,所述上板的厚度为2.8mm~3.5mm,所述下板的厚度为1.5mm~2.5mm。
通过对上板与下板的厚度设置,使得上板与下板形成的控制臂能保证控制臂的刚度和强度的情况下,也能实现对控制臂的轻量化设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汽车控制臂具有以下优点:
1、通过上板与下板的设置,使得在保证控制臂的刚度和强度的情况下,也能降低控制臂制造过程的缺陷及应力集中,同时能够将应力沿圆弧的法向疏散应力。
2、减重孔一、减重孔二和减重孔三的设置,能够在实现控制臂轻量化的同时,也能保证上板与下板之间成封闭性的腔体,从而也能保证控制臂的强度和刚度,同时增强了控制臂的抗扭和抗弯能力。
3、环形翻边一、环形翻边二和环形翻边三均能与下板紧密连接,从而使得上板与下板之间形成一个封闭的腔体,增大了控制臂的刚度以及承压能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汽车控制臂的装配图。
图2是本汽车控制臂中上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汽车控制臂中下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沿A-A的剖视图。
图中,1、控制臂本体;11、安装臂一;12、安装臂二;13、安装臂三;14、减重孔二;111、套管一;112、减重孔一;121、套管二;131、连接孔;132、减重孔三;2、上板;21、翻边一;22、环形翻边一;23、环形翻边二;24、环形翻边三;3、下板;31、翻边二;32、翻边三。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汽车控制臂包括具有安装臂一11、安装臂二12和安装臂三13的控制臂本体1,安装臂一11连接套管一111,安装臂二12连接套管二121,安装臂三13上开设有连接孔131。
具体的说,如图2-4所示,控制臂本体1包括上板2和下板3,上板2的侧边向下翻折形成翻遍一21,在套管二121向连接孔131的方向上翻遍一21的宽度逐渐减小,在套管二121向套管一111的方向上翻遍一21的宽度逐渐减小,下板3与翻遍一21相抵靠,且下板3与上板2贴合形成封闭呈盒状的腔体,下板3靠近套管二121和连接孔131的两端向上翻折形成翻边二31,翻边二31与上板2的底面连接,通过上板2与下板3之间的配合,形成一个封闭呈盒状的腔体,而翻遍一21的宽度沿着套管二121向连接孔131的和套管二121向套管一111的方向逐渐减小,使得刚度呈梯度性变化,保证套管二121处有足够大的刚度,以抵抗套管二121处承载的较大的力和扭矩,套管二121处折弯角度较大,制造过程中容易产生裂纹及冲压减薄等缺陷,从而使得本汽车控制臂能在保证性能和刚度的的同时,降低控制臂的质量,达到轻量化设计。
进一步说,安装臂一11上开设有贯穿上板2与下板3的减重孔一112,上板2沿减重孔一112的边沿处向下翻折形成环形翻遍一22,下板3与环形翻遍一22连接,控制臂本体1的中部开设有贯穿上板2与下板3的减重孔二14,上板2沿减重孔二14的边沿处向下翻折形成环形翻边二23,下板3与环形翻边二23连接,安装臂三13上开设有贯穿上板2与下板3的减重孔三132,上板2沿减重孔三132的边沿处向下翻折形成环形翻边三24,下板3与环形翻边三24连接,下板3具有三个分别沿减重孔一112的边沿处、减重孔二14的边沿处和减重孔三132的边沿处向上翻折形成的翻边三32,三个翻边三32分别与环形翻边一22、环形翻边二23和环形翻边三24一一对应连接,减重孔一112为腰形孔,减重孔三132为环形孔,减重孔一112、减重孔二14和减重孔三132均是Z轴向下沉孔,同时通过环形翻遍一22、环形翻边二23和环形翻边三24以及与环形翻遍一22、环形翻边二23和环形翻边三24相对应的翻边三32的设置,使得上板2与下板3在开设有减重孔一112、减重孔二14和减重孔三132的同时也能形成一个封闭的空腔,从而保证了控制臂的刚度和强度,同时也能提高安装臂一11、控制臂中心和安装臂三13处的抗扭和抗弯能力,同时减重孔一112、减重孔二14和减重孔三132降低了控制臂的质量,实现了控制臂的轻量化设计。
更进一步说,上板2与翻遍一21、下板与翻边二和下板与翻边三均呈圆弧过渡,上板2的厚度为2.8mm~3.5mm,下板3的厚度为1.5mm~2.5mm,上板2与翻遍一21、下板与翻边二和下板与翻边三均呈圆弧过渡,能够将应力沿圆弧的法向疏散,降低应力的应变,减低此处控制臂变形、开裂的风险,同时上板2与下板3的范围是随着车型而改变的,大多数车型能在此范围内即实现对控制臂的轻量化设计,也能满足对控制臂强度和刚度的需求。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汽车控制臂,包括具有安装臂一(11)、安装臂二(12)和安装臂三(13)的控制臂本体(1),所述安装臂一(11)连接有套管一(111),所述安装臂二(12)连接有套管二(121),所述安装臂三(13)上开设有连接孔(131),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臂本体(1)包括上板(2)和下板(3),所述下板(3)与上板(2)固连形成封闭呈盒状的腔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控制臂,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板(2)的侧边向下翻折形成翻边一(21),在套管二(121)向连接孔(131)的方向上翻边一(21)的宽度逐渐减小,在套管二(121)向套管一(111)的方向上翻边一(21)的宽度逐渐减小,所述下板(3)与翻边一(21)固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控制臂,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板(3)靠近套管二(121)和连接孔(131)的两端向上翻折形成翻边二(31),所述翻边二(31)与上板(2)的底面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控制臂,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臂一(11)上开设有贯穿上板(2)与下板(3)的减重孔一(112),所述上板(2)沿减重孔一(112)的边沿处向下翻折形成环形翻边一(22),所述下板(3)与环形翻边一(22)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控制臂,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臂本体(1)的中部开设有贯穿上板(2)与下板(3)的减重孔二(14),所述上板(2)沿减重孔二(14)的边沿处向下翻折形成环形翻边二(23),所述下板(3)与环形翻边二(23)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汽车控制臂,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臂三(13)上开设有贯穿上板(2)与下板(3)的减重孔三(132),所述上板(2)沿减重孔三(132)的边沿处向下翻折形成环形翻边三(24),所述下板(3)与环形翻边三(24)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汽车控制臂,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板(3)具有三个分别沿减重孔一(112)的边沿处、减重孔二(14)的边沿处和减重孔三(132)的边沿处向上翻折形成的翻边三(32),三个翻边三(32)分别与环形翻边一(22)、环形翻边二(23)和环形翻边三(24)一一对应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汽车控制臂,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板(2)与翻边一(21)、下板(3)与翻边二(31)和下板(3)与翻边三(32)均呈圆弧过渡。
9.根据权利要求4或5或6或7或8所述的汽车控制臂,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重孔一(112)为腰形孔。
10.根据权利要求6或7或8所述的汽车控制臂,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重孔三(132)为环形孔。
CN201620129909.1U 2016-02-19 2016-02-19 一种汽车控制臂 Active CN20538111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129909.1U CN205381110U (zh) 2016-02-19 2016-02-19 一种汽车控制臂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129909.1U CN205381110U (zh) 2016-02-19 2016-02-19 一种汽车控制臂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381110U true CN205381110U (zh) 2016-07-13

Family

ID=563507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129909.1U Active CN205381110U (zh) 2016-02-19 2016-02-19 一种汽车控制臂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381110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39055A (zh) * 2017-09-21 2018-01-05 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一种下控制臂总成及汽车
CN114571935A (zh) * 2022-03-28 2022-06-03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下摆臂及其制造方法和汽车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39055A (zh) * 2017-09-21 2018-01-05 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一种下控制臂总成及汽车
CN114571935A (zh) * 2022-03-28 2022-06-03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下摆臂及其制造方法和汽车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381110U (zh) 一种汽车控制臂
CN102874063B (zh) 汽车前悬架控制臂
CN215205057U (zh) 一种转向节
CN210478324U (zh) 汽车悬架的h臂总成结构
CN206106852U (zh) 一种摆臂衬套和摆臂衬套组件
CN207106606U (zh) 一种转向器支架
CN206704282U (zh) 一种转向器壳体
CN204895010U (zh) 汽车悬架下摆臂总成
CN201566706U (zh) 发动机罩气撑杆及铰链固定板加强结构
CN107097850A (zh) 一种通用型铝合金汽车副车架结构
WO2014114087A1 (zh) 一种空气悬架用导向簧总成
CN208530689U (zh) 副车架本体总成
CN216886892U (zh) 一种乘用车轻量化铝合金前转向节
CN206106851U (zh) 一种控制臂衬套组件
CN101648510B (zh) 一种发动机左安装支架
CN211494233U (zh) 一种副车架后横梁
CN210882313U (zh) 一种轻量化副车架结构
CN209382119U (zh) 一种驾驶室翻转轴
CN203832180U (zh) 一种汽车后悬架上控制臂
CN207274296U (zh) 具有低应力集中的冲焊驱动桥桥壳结构
CN202541252U (zh) 汽车空调压缩机用支架
CN201329820Y (zh) 汽车座椅内/外部支架
CN207106090U (zh) 一种前板簧支座
CN220391338U (zh) 一种轻量化汽车转向节
CN206307158U (zh) 一种备胎舱加强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