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372911U - 气膜建筑热交换节能*** - Google Patents

气膜建筑热交换节能***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372911U
CN205372911U CN201620036131.XU CN201620036131U CN205372911U CN 205372911 U CN205372911 U CN 205372911U CN 201620036131 U CN201620036131 U CN 201620036131U CN 205372911 U CN205372911 U CN 20537291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pneumatic membrane
membrane building
exhaust duct
heat exchan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036131.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茂亦
汪妍君
劳歆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ongcheng Space (Shenzhe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Zhongde Membrane Structu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Zhongde Membrane Structu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Zhongde Membrane Structu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036131.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37291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37291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37291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ents Or Canop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气膜建筑热交换节能***,其中,其包括排风管道,设置有与气膜建筑的内部空间连通的至少一个排风口;送风管道,设置有与气膜建筑的内部空间连通的至少一个出风口;热交换器,分别与所述排风管道及所述送风管道连接,用于使从所述新风进入口进入的新风与所述排风管道内的污风热能交换并通过所述出风口进入气膜建筑的内部空间。采用较少的部件对气膜建筑内的空气进行更换,使用热交换器使气膜建筑内的空气与进来的新风进行热能交换,预热其进入气膜内的新风,节省了很多气温调节所需的能源,节能环保,气膜建筑内外的空气冬季可以源源不断地进行交换,而且不会导致气膜建筑内温度的波动。

Description

气膜建筑热交换节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气膜建筑热交换节能***。
背景技术
气膜建筑一般是采用高强度、高柔性的薄膜材料为主材料,利用密封空间内空气压力支撑原理,将充气膜材的外缘固定在地面基础或屋面结构上,利用充气***将空气送入气膜内部空间,当气膜内压力大于气膜外压力时,就产生一定的气压差,气膜内气体就能将充气膜材支撑起来覆盖在地面上或屋面上,形成大跨度的无梁无柱的建筑空间。充气膜建筑由于其具有该结构特性,使其具有足够的安全性,与现有的普通建筑相比,具有较好的经济性、环保性、舒适性和施工便捷性,因而,被广泛应用于航空港、候机大厅,工业厂房、仓库等领域中。但是在寒冷地区,冬季外部气温低,在长期使用的过程中,需要对气膜建筑内部的空气进行更换,现有的方法是增加气温调节装置,并实时监控以使气膜建筑内部温度达到平衡,调节气温所耗费的能源非常大。
因此,现有技术有待改进和发展。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气膜建筑热交换节能***。
本实用新型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气膜建筑热交换节能***,其中,其包括:
排风管道,设置有与气膜建筑的内部空间连通的至少一个排风口,所述排风管道的一端为污风排出口;
送风管道,设置有与气膜建筑的内部空间连通的至少一个出风口,所述排风管道的一端为新风进入口;
热交换器,分别与所述排风管道及所述送风管道连接,用于使从所述新风进入口进入的新风与所述排风管道内的污风热能交换并通过所述出风口进入气膜建筑的内部空间。
进一步地,所述排风管道、送风管道设置在气膜建筑外并且分别有一段布设在气膜建筑的跨度或长度方向的两侧。
进一步地,所述热交换器设置在气膜建筑的跨度或长度方向的一侧。
进一步地,所述排风管道等间距设置有多个所述排风口。
进一步地,所述送风管道等间距设置有多个所述出风口。
进一步地,多个所述排风口之间的间距等于多个所述出风口之间的间距。
进一步地,所述排风管道设置有换气阀。
进一步地,其还包括用于控制所述排风管道的换气阀同步开启和关闭的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热交换器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送风管道、排风管道的侧面分别一体设置有与气膜建筑内部连接的连接管道,所述连接管道设置有一通孔以及与所述控制装置连接的挡板,所述通孔分别在所述排风管道、送风管道上形成所述排风口、出风口。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采用较少的部件对气膜建筑内的空气进行更换,使用热交换器使气膜建筑内的空气与进来的新风进行热能交换,预热其进入气膜内的新风,节省了很多气温调节所需的能源,节能环保,气膜建筑内外的空气冬季可以源源不断地进行交换,而且不会导致气膜建筑内温度的波动。排风管道和送风管道上一一对应设置有排风口、出风口,且等间距设置,气膜建筑内空气的出风和进风量能达到有效的平衡,使气膜建筑内的气温更容易维持在一定范围内,不会出现局部气温异常的现象。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气膜建筑热交换节能***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附图标记:
气膜建筑10;
主进入口110;旋转门120;叉车通道130;
排风管道20;
排风口210;污风排出口220;
送风管道30;
出风口310;新风进入口320;
热交换器4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气膜建筑10热交换节能***,包括排风管道20、送风管道30及热交换器40;排风管道20及送风管道30分别与热交换器40连接,排风管道20设置有与气膜建筑10的内部空间连通的至少一个排风口210,并且排风管道20的一端为污风排出口220,送风管道30设置有与气膜建筑10的内部空间连通的至少一个出风口310,并且排风管道20的一端为新风进入口320,热交换器40用于使从新风进入口320进入的新风与所述排风管道20内出来的污风进行热能交换,热能交换后的新风通过送风管道30的出风口310进入气膜建筑10的内部空间,使得污风的一部分热能通过热交换器40转移给进来的新风,气膜建筑10内空气的温度可以维持在一定的平衡之内,不必另外增加其它调控温度的设备,本实用新型的气膜建筑10热交换节能***,采用较少的部件对气膜建筑10内的空气进行更换,使用热交换器40使气膜建筑10内的空气与进来的新风进行热能交换,省却了另外布设气温调节装置的麻烦,也节省了很多气温调节所需的能量,节能环保,气膜建筑内外的空气冬季可以源源不断地进行交换。
具体的,热交换器40包括有多根密封的金属管道,气膜建筑内的废气进入排风管道20,再通过热交换器40内的多根密封金属管道向外排放,气膜建筑外的新风从这些多根密封的金属管道周围通过并进入气膜建筑内,排放废气与新风的进入两者为隔离的,通过这些金属密封管道的同时新风吸收废气的热能,从而提高自身的温度,在冬季可以源源不断地进行能量交换,以达到回收排放废气中的能量的目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排风管道20、送风管道30设置在气膜建筑10外并且分别有一段布设在气膜建筑10的跨度方向或者长度方向的两侧,即有一段是分别设置在气膜建筑10较长边的那侧;例如,可将热交换器40设置在气膜建筑10的长度方向的一侧,即设置在较短边的那侧。也就是说,排风管道20和送风管道30的一大部分都是设置在气膜建筑10较长边的那侧,排风管道20、送风管道30是固定设置在气膜建筑基础的上方,从上方往下看,排风管道20、送风管道30在气膜建筑10的两侧的那段为平行并排设置,排风管道20和送风管道30穿过热交换器40,排风管道20的污风排出口220从热交换器40的一侧伸出,将气膜建筑10内的污风排出,送风管道30的新风进入口320设置在热交换器40的另一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气膜建筑10设置有至少一个旋转门120和主进入口110,数个叉车通道130,主进入口110方便车辆或大型设备的出入,旋转门120可以减少人们进入气膜建筑10的过程中热量的损失,外面的新风不会从旋转门120内进入气膜建筑10。排风管道20等间距设置有多个排风口210,送风管道30等间距设置有多个出风口310。较好的,多个排风口210之间的间距等于多个出风口310之间的间距,即排风管道20上的排风口210的位置与送风管道30上的送风口的位置一一对应,如此,使得,气膜建筑10内空气的出风和进风量能达到有效的平衡,使气膜建筑10内的气温更容易维持在一定范围内,不会出现大的波动,也不会出现局部气温异常的现象。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排风管道20设置有换气阀(图未示),该换气阀可以都设置在位于热交换器40的那段,也可以设置在其它位置,比如设置在位于气膜建筑10较短边且靠近热交换器40的那段。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其还包括用于控制排风管道20的换气阀同步开启和关闭的控制装置(图未示),控制装置与热交换器40电连接,需要对气膜建筑10内的空气更换时,开启热交换器40和控制装置,排风管道20的换气阀打开,开始进行污风的排出,并通过热交换器40进行热能交换。
更为详细的,送风管道30、排风管道20的侧面分别一体设置有与气膜建筑10内部连接的连接管道,连接管道设置有一通孔以及与控制装置连接的挡板,通孔分别在排风管道20、送风管道30上形成所述排风口210、出风口310。也就是说,连接管道为一长度较小的管道,送风管道30在面向气膜建筑10的那侧一体设置有一小段的管道,排风口210形成于该管道上;排风管道20在在面向气膜建筑10的那侧一体设置有一小段的管道,出风口310形成于该管道上,送风管道30、排风管道20上的连接管道的挡板由控制装置控制,两者是同时开启和关闭的。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气膜建筑热交换节能***,采用较少的部件对气膜建筑内的空气进行更换,使用热交换器使气膜建筑内的空气与进来的新风进行热能交换,预热其进入气膜内的新风,节省了很多气温调节所需的能源,节能环保,气膜建筑内外的空气冬季可以源源不断地进行交换,而且不会导致气膜建筑内温度的波动。排风管道和送风管道上一一对应设置有排风口、出风口,且等间距设置,气膜建筑内空气的出风和进风量能达到有效的平衡,使气膜建筑内的气温更容易维持在一定范围内,不会出现局部气温异常的现象。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9)

1.一种气膜建筑热交换节能***,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排风管道,设置有与气膜建筑的内部空间连通的至少一个排风口,所述排风管道的一端为污风排出口;
送风管道,设置有与气膜建筑的内部空间连通的至少一个出风口,所述排风管道的一端为新风进入口;
热交换器,分别与所述排风管道及所述送风管道连接,用于使从所述新风进入口进入的新风与所述排风管道内的污风热能交换并通过所述出风口进入气膜建筑的内部空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膜建筑热交换节能***,其特征在于,所述排风管道、送风管道设置在气膜建筑外并且分别有一段布设在气膜建筑的跨度或长度方向的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膜建筑热交换节能***,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器设置在气膜建筑的跨度或长度方向的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膜建筑热交换节能***,其特征在于,所述排风管道等间距设置有多个所述排风口。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气膜建筑热交换节能***,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管道等间距设置有多个所述出风口。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气膜建筑热交换节能***,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排风口之间的间距等于多个所述出风口之间的间距。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气膜建筑热交换节能***,其特征在于,所述排风管道设置有换气阀。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气膜建筑热交换节能***,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用于控制所述排风管道的换气阀同步开启和关闭的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热交换器电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气膜建筑热交换节能***,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管道、排风管道的侧面分别一体设置有与气膜建筑内部连接的连接管道,所述连接管道设置有一通孔以及与所述控制装置连接的挡板,所述通孔分别在所述排风管道、送风管道上形成所述排风口、出风口。
CN201620036131.XU 2016-01-14 2016-01-14 气膜建筑热交换节能*** Active CN20537291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036131.XU CN205372911U (zh) 2016-01-14 2016-01-14 气膜建筑热交换节能***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036131.XU CN205372911U (zh) 2016-01-14 2016-01-14 气膜建筑热交换节能***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372911U true CN205372911U (zh) 2016-07-06

Family

ID=562769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036131.XU Active CN205372911U (zh) 2016-01-14 2016-01-14 气膜建筑热交换节能***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37291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09219A (zh) * 2016-01-14 2016-04-20 深圳市中德膜结构有限公司 气膜建筑热交换节能***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09219A (zh) * 2016-01-14 2016-04-20 深圳市中德膜结构有限公司 气膜建筑热交换节能***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674444A (zh) 一种热回收新风换气空调净化机组
CN105509219A (zh) 气膜建筑热交换节能***
CN207065793U (zh) 一种节能建筑的通风装置
CN211191353U (zh) 一种用于通风柜补风的排风控制机构
CN107606736A (zh) 模块化新风***及其无尘施工方法
CN205372911U (zh) 气膜建筑热交换节能***
CN114383215B (zh) 换热器、空调器及空调控制方法
CN205425342U (zh) 一种新风管路***
JP2013163924A (ja) 建物
CN204388261U (zh) 风机墙净化空调机组
WO2018214363A1 (zh) 一种空调***及包含该空调***的船舶
CN207422554U (zh) 全热交换新风***
CN109937717B (zh) 大直径立筒仓渗流通风控温***
WO2017088797A1 (zh) 独立控温双进气通道新风空调***
CN107763789A (zh) 全热交换新风***
CN212195000U (zh) 一种智能控温的双层巴士空调***
CN213087024U (zh) 一种大空间节能通风建筑结构
CN201118127Y (zh) 装配式户外变电站箱体
CN210568865U (zh) 新风空调除湿净化一体机
CN202613622U (zh) 应用于巴士的外挂式蒸发冷却空调
CN202511388U (zh) 一种电子信息机房用的精确送风***
CN208981518U (zh) 一种气膜建筑节能降温***
CN207422553U (zh) 全热交换芯体和全热交换新风***
CN201555326U (zh) 一种钳形开启式通风器
CN201348310Y (zh) 一种串接式供热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Room 901, Unit B, Building G4, TCL International E City, 1001 Zhongshan Garden Road, Xili Street,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18000

Patentee after: Zhongcheng Space (Shenzhe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518131 Room 1208-1209, Block A, Art Industrial Park 127, South of Bulong Road, Minzhi Street, Longhua New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ZHONGDE MEMBRANE STRUCTURE CO., LTD.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518000 room 1401, block B, building 9, area C, Wanke Yuncheng phase III, Liuxin 4th Road, Xili community, Xili street,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ZHONGCHENG SPACE (SHENZHE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Room 901, Unit B, Building G4, TCL International E City, 1001 Zhongshan Garden Road, Xili Street,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18000

Patentee before: ZHONGCHENG SPACE (SHENZHE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