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141283U - 电子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电子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141283U
CN205141283U CN201520949002.5U CN201520949002U CN205141283U CN 205141283 U CN205141283 U CN 205141283U CN 201520949002 U CN201520949002 U CN 201520949002U CN 205141283 U CN205141283 U CN 20514128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carrier
circuit board
tail end
electric pow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949002.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立生
薛正祥
吴铸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peed Tech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peed Tech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peed Tech Corp filed Critical Speed Tech Corp
Priority to CN201520949002.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14128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14128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14128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ulti-Conductor Connections (AREA)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一种电子连接器,固定于一电路板,电子连接器包含一内绝缘本体及多个端子模块,内绝缘本体包含一配接部及一安装部,各端子模块分别具有多个端子及一载体,各端子分别具有一对接部、一尾端部及连接该对接部及该尾端部的一主体部,各主体部共同被定位于载体,使各对接部位于载体外并分别延伸进入配接孔中,而各尾端部也位于载体外并分别朝向电路板的一表面延伸,且部分端子的尾端部分别具有贴附于表面的一焊接面及穿设于表面的一焊接脚。

Description

电子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子连接器,特别涉及一种利用一内绝缘本体及多个端子模块组合设计而成的电子连接器。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典型的现有技术例如美国第8,465,302号专利,该连接器属于一种被固定于一电子装置内的电路板(图示未公开)连接器,且该连接器是属于一种在该电路板表面上、下层叠(verticallystacked)连接器。在图1中,该连接器可以是一种双层连接器,即该连接器可以被视为是具有两个对接埠而与二分离的对接连接器(图示未公开)对接。在该现有技术中,该连接器包括一绝缘壳体A及4只信号端子B,各该信号端子B分别具有一对接端B1、一连接部B2及一尾端B3,各该对接端B1是可与该对接连接器形成机械接触,各该尾端B3是被用来与该电路板形成电性连接,各该连接部B2是分别连接各该对接端B1与尾端B3。
在前述附图中,各该信号端子B的尾端B3分别具有一穿孔B31,利用各该尾端B3的穿孔B31,使各该信号端子B的尾端B3具有可弹性变形的能力。各该信号端子B的尾端B3一旦穿越该电路板后,即因各该尾端B3的弹性回复力而扣紧该电路板,此即为俗称押入固定式(press-fit)端子。由于押入固定式端子的尾端B3必须穿越该电路板,因此该电路板上必须制造多个贯穿孔(throughholes,图示中未公开),各该端子B的尾端B3才能扣紧该电路板。然而,在传输高频电子信号的电路板上制造多个贯穿孔是不利的,因为各贯穿孔间的间距限制了相邻端子间的间距,且多量的贯穿孔提高了该电路板上电路导线(trace)布局的困难,特别是该电路板具有多层电路导线。更甚者,由于一般使用押入固定式端子的连接器是不焊接在电路板上,单纯依靠各该端子B尾端B3扣紧该电路板形成的保持力,因此这种连接器不适于让使用者可多次插拔该对接连接器的环境。
该现有技术为了解决前述问题设计了特殊的端子B尾端B3排列方式,但该种排列方式仍是针对押入固定式端子,未有效解决前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子连接器,指一种利用一内绝缘本体及多个端子模块组合设计而成的电子连接器,使该连接器能够通过焊接被固定于一电路板,以减少该电路板上贯穿孔数量,进而增加该电路板上电路导线(trace)布局的便利性。
本实用新型的次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子连接器,指一种利用一内绝缘本体及多个端子模块组合设计而成的电子连接器,使该连接器在传输信号时能够减少串音干扰。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子连接器,固定于一电路板,该电子连接器包含一内绝缘本体及多个端子模块。该内绝缘本体包含一配接部及一安装部,该配接部具有收容一对接连接器部分的至少一配接孔。各所述端子模块分别具有一载体及多个端子,该载体装设于该安装部,且各该端子共同由一金属薄板成形且共同被固定于该载体。其中,各所述端子分别具有一对接部、一尾端部及连接该对接部及该尾端部的一主体部,各所述端子的该主体部共同被定位于该载体,使各所述端子的该对接部位于该载体外并分别延伸进入该配接孔中,而各所述端子的该尾端部也位于该载体外并分别朝向该电路板的一表面延伸,且部分端子的该尾端部分别具有贴附于该表面的一焊接面及穿设于该表面的一焊接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部内缘具有多个沟槽,且各所述端子模块的各所述载体分别对应各所述沟槽装设于该安装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子连接器还具有一外绝缘本体,其中该外绝缘本体具有一组装孔,且所述内绝缘本体从该组装孔嵌入该外绝缘本体中与该外绝缘本体相互匹配形成一体。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子连接器还具有至少一定位件及至少一凹槽,其中该凹槽邻近所述组装孔设置于所述外绝缘本体,且该定位件一端嵌设于该凹槽中,而另一端固定于所述电路板。
为了能够更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特点和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与附图,惟所附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现有技术美国专利公开第8,465,302号专利的剖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子连接器的外观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电子连接器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电子连接器的部分结构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电子连接器的部分结构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电子连接器的部分结构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电子连接器的部分结构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电子连接器的部分结构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电子连接器的部分结构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电子连接器的部分结构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A绝缘壳体B信号端子
B1对接端B2连接部
B3尾端B31穿孔
1电子连接器10内绝缘本体
11配接部110上配接孔
111下配接孔112端子槽
12安装部120沟槽
13后背盖14外绝缘本体
140组装孔141凹槽
15定位件16金属屏蔽版
2电路板21第一焊接部
22第二焊接部220穿孔
3端子模块31上排端子对
32下排端子对33载体
330缺槽34信号端子模块
341对接部342主体部
343尾端部35接地端子模块
351对接部352主体部
353尾端部354突起
355焊接面356焊接脚
5电路板51信号端子焊接部
52接地端子焊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图2-图10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子连接器1,固定于一电路板2,于本实施例中所公开的该电子连接器1被设定为一种直角式(RightAngle)的该电子连接器1,该电子连接器1包含一内绝缘本体10、一后背盖13、一外绝缘本体14、至少一定位件15、一金属屏蔽板16及多个端子模块3。
于本实施例公开中,该内绝缘本体10包含一配接部11及一安装部12,该配接部11由该安装部12一侧延伸,且该配接部11具有一上配接孔110及一下配接孔111层叠排列,使该配接部11可与一个或两个对接连接器连接(附图中未公开)。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公开中,该连接器具有一上配接孔110及一下配接孔111,这是针对一种可以与一个具有层叠的两个连接埠的对接连接器的实施例,使该连接器可以与一个具有层叠的两个连接埠的对接连接器匹配或与两个具有单连接埠的连接器匹配。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依据本实施例的公开,而将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技术应用于单一配接孔110或111的连接器。
于本实施例公开中,该配接部11的该上配接孔110及该下配接孔111分别具有上下相互对应的端子槽112,且该安装部12内缘具有多个沟槽120,使各该端子模块3分别对应各该沟槽120装设于该安装部12,且各该端子模块3的各该端子分别延伸至相对应的各该端子槽112中。该后背盖13由相对该配接部11的该安装部12另一侧端装设于该安装部12并遮盖该安装部12及各该端子模块3的部分。
于本实施例公开中,该外绝缘本体14具有一组装孔140,及至少一凹槽141邻近该组装孔140设置。该内绝缘本体10从该组装孔140嵌入该外绝缘本体14中与该外绝缘本体14相互匹配形成一体。该外绝缘本体14的该凹槽141中进一步设有至少一定位件15,该定位件15一端固定于该外绝缘本体14的凹槽141中,而另一端固定于该电路板,且该定位件15可在该电子连接器1固定于该电路板时用于定位及增加固持力。
于本实施例公开中,各该端子模块3分别具有一上排端子对31、一下排端子对32及一载体33。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公开中,所谓“上排端子对31”及“下排端子对32”是指未被排列于该上配接孔110及/或下配接孔111上、下对应位置的两相对应设置信号端子,非限定为成对传输一组电子信号的端子,此应予以陈明。各该载体33分别对应装设于该安装部12中的各该沟槽120,且各该上排端子对31及各该下排端子对32于各该载体33分别安装于各该沟槽120中后,分别延伸至所对应的该上配接孔110及该下配接孔111,使该上排端子对31及下排端子对32可与该对接连接器形成电连接状态。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公开中,该连接器是可被用来与一具有层叠的两个连接埠的单一对接连接器形成电性连接,因此各该载体33分别具有一上排端子对31及一下排端子对32。然而,在针对具有单一连接埠的对接连接器应用时,各该载体33只须具有一上排端子对31或一下排端子对32,此为可自本实用新型前述附图公开而修改的应用。
于本实施例公开中,各该端子模块3由多个信号端子模块34及多个接地端子模块35分别排列。各该接地端子模块35分别排列于成对的相邻的二信号端子模块34两边,各该信号端子模块34分别具有多被用来传输高频电子信号的信号端子,并将各该接地端子模块35排列在两信号端子模块34两边,成为接地端子模块35-信号端子模块34-信号端子模块34-接地端子模块35的排列顺序,以降低电子信号于传输时的交互干扰。各该信号端子模块34及各该接地端子模块35的各该端子分别具有一对接部341、351、一尾端部343、353及连接该对接部341、351及该尾端部343、353的一主体部342、35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预设的条件是在各该单一配接孔110或111中,相邻的信号端子共同传输一组差分电子信号。
于本实施例公开中,各该端子的主体部342、352共同被定位于该载体33,并通过各该载体33而被装设于对应的该安装部10的各该沟槽120中。于本实施例公开中,各该上排端子对31及各该下排端子对32的对接部341、351分别指延伸出各该载体33边缘并分别朝该配接部11延伸的部分,而各该上排端子对31及各该下排端子对32的尾端部343、353分别指延伸出各该载体33边缘并分别朝该电路板2延伸的部分。
于本实施例公开中,各该端子的对接部341、351分别延伸至对应的该上配接孔110及该下配接孔111中的各该端子槽112。各该端子的尾端部343、353于本实施例中,各该信号端子模块34的各该尾端部343其外型呈L型,且分别朝向该电路板方向延伸至该安装部12外,并焊接于该电路板2的一第一焊接部21。各该接地端子模块35的各该尾端部353分别朝向该电路板2方向延伸,且各该尾端部353分别具有一焊接面355及一焊接脚356,该焊接面355焊接于该电路板的一第二焊接部22,该焊接脚356穿设于该第二焊接部22的一穿孔220,使该接地端子模块35通过各该尾端部353的该焊接面355及该焊接脚356与该电路板2形成电性连接。
请参图8所示,为一电路板5,其包含多个信号端子焊接部51及多个接地端子焊接部52。该电路板5的各该信号端子焊接部51及各该接地端子焊接部52的布局,配合信号端子及接地端子的各端子脚(图示中未公开)来设计。由图8所揭示中,各该接地端子焊接部52为贯穿孔,而邻近各该信号端子焊接部51为长条状,然而在这种布局之下,各该接地端子焊接部52会因为与邻近各该信号端子焊接部51间距过小,使得各该接地端子焊接部52在与接地端子的端子脚焊接制程中,容易发生溢锡而接触到邻近各该信号端子焊接部51而造成短路。
请参图9所示,本实施例所公开的一电路板2,该电路板2的布局包含多个第一焊接部21、多个第二焊接部22及多个穿孔220,其中各该穿孔220对应设于各该第二焊接部22上,再请同参图10所示,其与图9不同处在于该电路板2的布局将各该穿孔220与各该第二焊接部22保持一既定距离。上述图9或图10所公开的该电路板2布局方式,不论采用何者皆可与本实施例所公开中的各该接地端子模块35的各该尾端部353焊接并保持电性接触。
于本实施例中的各该接地端子模块35的各该尾端部353分别朝向该电路板方向延伸,且各该尾端部353的该焊接面355分别对应各该第二焊接部22的位置,焊接于该电路板2的各该第二焊接部22,而各该尾端部353的各该焊接脚356分别对应穿设于各该穿孔220,使各该接地端子模块35通过各该尾端部353的该焊接面355及该焊接脚356与该电路板2形成电性连接。因为各该第二焊接部22与各该第一焊接部21于本实施例中同为长条状且邻近等距排列,且各该穿孔220亦分别对应各该第二焊接部22设置于该电路板2,并由各该第二焊接部22一端延伸,故各该穿孔220与各该第一焊接部11之间距离增加,使各该接地端子焊接部52在与接地端子的端子脚焊接制程中降低短路的发生率。
于本实施例公开中,各该信号端子模块34及各该接地模块35的各该载体33分别具有连通的一缺槽330。该缺槽330位于各该信号端子模块34及各该接地模块35的该上排端子对31及该下排端子对32之间,且于各该缺槽中设有一金属屏蔽板16。各该载体33分别以注塑成型方式形成于各该信号模块34及各该接地端子模块35的各该主体部352。各该接地端子模块35的各该主体部352于本实施例中设定为平板状,可用于隔绝邻近成对的各该信号端子模块34的各该主体部342于信号传输时的交互噪音干扰。
各该接地端子模块35的各该主体部352具有部分材料形成为具机械刚性的突起354,延伸进入该缺槽330内与该金属屏蔽板16接触形成电性连接。当各该信号端子模块34及各该接地模块35的各该载体33装设于该安装部12时,该金属屏蔽板16的部分穿设于该内绝缘本体10,使该金属屏蔽板16的部分位于各该信号端子模块34及各该接地模块35的上排端子对31及下排端子对32之间,以屏蔽各该信号端子模块34的该上排端子对31及下排端子对32的各该对接部341于信号传输时的交互噪音干扰。
由以上详细说明,可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明了本实用新型的确可达成前述目的,实已符合专利法的规定,于是提出专利申请。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实用新型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实用新型专利涵盖的范围内。

Claims (4)

1.一种电子连接器,固定于一电路板,其特征在于,该电子连接器包含:
一内绝缘本体,包含一配接部及一安装部,该配接部具有收容一对接连接器部分的至少一配接孔;以及
多个端子模块,分别具有一载体及多个端子,该载体装设于该安装部,且各所述端子共同由一金属薄板成形且共同被固定于该载体;
其中,各所述端子分别具有一对接部、一尾端部及连接该对接部及该尾端部的一主体部,各所述端子的该主体部共同被定位于该载体,各所述端子的该对接部分别由该载体外延伸进入该配接孔中,各所述端子的该尾端部分别由该载体外朝该电路板表面延伸,且部分端子的该尾端部分别具有贴附于该电路板表面的一焊接面及穿设于该电路板表面的一焊接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内缘具有多个沟槽,且各所述端子模块的各所述载体分别对应各所述沟槽装设于该安装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还具有一外绝缘本体,其中该外绝缘本体具有一组装孔,且所述内绝缘本体从该组装孔嵌入该外绝缘本体中与该外绝缘本体相互匹配形成一体。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还具有至少一定位件及至少一凹槽,其中该凹槽邻近所述组装孔设置于所述外绝缘本体,且该定位件一端嵌设于该凹槽中,而另一端固定于所述电路板。
CN201520949002.5U 2015-11-24 2015-11-24 电子连接器 Active CN20514128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949002.5U CN205141283U (zh) 2015-11-24 2015-11-24 电子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949002.5U CN205141283U (zh) 2015-11-24 2015-11-24 电子连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141283U true CN205141283U (zh) 2016-04-06

Family

ID=556270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949002.5U Active CN205141283U (zh) 2015-11-24 2015-11-24 电子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141283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52486A (zh) * 2019-11-14 2020-02-04 台湾立讯精密有限公司 连接器
CN110854572A (zh) * 2019-11-14 2020-02-28 宣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连接器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52486A (zh) * 2019-11-14 2020-02-04 台湾立讯精密有限公司 连接器
CN110854572A (zh) * 2019-11-14 2020-02-28 宣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连接器
US11283221B2 (en) 2019-11-14 2022-03-22 Speed Tech Corporation Connector
US11316307B2 (en) 2019-11-14 2022-04-26 Dongguan Luxshare Technologies Co., Ltd Connector
US11641081B2 (en) 2019-11-14 2023-05-02 Dongguan Luxshare Technologies Co., Ltd Connector with improved shielding effect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200486033Y1 (ko) 소켓 전기 커넥터
CN203521683U (zh) 电源连接器组件
US9577364B2 (en) Cable connector component, board connector component, and electric connector assembly thereof
CN202009112U (zh) 电连接器组件
US20130337685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detect function
US11329409B2 (en) Housing for wire to board connector
US20160240980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CN204179274U (zh) 电连接器组合
CN204597020U (zh) 电连接器组合
US20160240977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method of making the same
CN204885479U (zh) 电连接器
CN205141283U (zh) 电子连接器
US11942711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electrical terminals
CN204835032U (zh) 防水电连接器
CN204271349U (zh) 插座连接器
CN205122833U (zh) 电子连接器
JP2013524449A (ja) Usbプラグ、usb接続構造及び無線端末
US20160141816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structure
CN203351889U (zh) 插头连接器及插座连接器
CN205016739U (zh) 电连接器
CN104956551A (zh) 电连接器
CN204696259U (zh) 线缆连接器分线结构
CN202856090U (zh) 插座连接器
CN203589300U (zh) 电连接器
CN103441408A (zh) 汽车音响连接器母座的制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