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070681U - 通轴内转子轮毂电机 - Google Patents

通轴内转子轮毂电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070681U
CN205070681U CN201520770932.4U CN201520770932U CN205070681U CN 205070681 U CN205070681 U CN 205070681U CN 201520770932 U CN201520770932 U CN 201520770932U CN 205070681 U CN205070681 U CN 20507068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heel hub
main shaft
planet
rotor
axi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770932.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傅松平
王晓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XIONGFENG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XIONGFENG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XIONGFENG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XIONGFENG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770932.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07068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07068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07068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Motors, Electrical Generators, Mechanical Devices, And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通轴内转子轮毂电机,包括主轴、旋转装配在主轴上的轮毂外壳和轮毂端盖、以及设于轮毂外壳内的转子和定子,转子通过行星齿轮减速器与所述轮毂端盖传动连接,主轴为一整体通轴,其两端分别穿出所述轮毂外壳和所述轮毂端盖的外部;行星齿轮减速器包括与转子支架固定且套在主轴外的太阳轮、固定套设在主轴上的行星架、旋转装配于行星架上的若干根行星轴、固定设置于各行星轴一端且与太阳轮啮合的若干个第一行星轮、固定设置于各行星轴另一端的若干个第二行星轮、固定在轮毂端盖上的离合器、以及连接在离合器上且与所述各第二行星轮啮合的内齿圈。本实用新型这种内转子轮毂电机结构简单,装配方便,便于维修。

Description

通轴内转子轮毂电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轮毂电机,具体是一种通轴内转子轮毂电机。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内转子轮毂电机中的主轴并非一体式结构,其分为相互独立的三个轴段,也就是说传统内转子轮毂电机中的主轴是由三根轴构成的,其中定子支架上一根轴,转子输出一根轴,轮毂端盖上一根轴。
这种传统结构的内转子轮毂电机存在以下缺点:电机机芯转速快,电机温升高,要求加工精度高,装配工艺复杂,制造成本偏高,售后服务复杂。而且现有内转子轮毂电机中行星齿轮减速器的结构也比较复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装配方便、便于维修的通轴内转子轮毂电机。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通轴内转子轮毂电机,包括主轴、旋转装配在该主轴上且相互固定的轮毂外壳和轮毂端盖、以及设于所述轮毂外壳内的转子和定子,所述转子通过行星齿轮减速器与所述轮毂端盖传动连接,
所述主轴为一整体通轴,其两端分别穿出所述轮毂外壳和所述轮毂端盖的外部;
所述转子固定于转子支架上,该转子支架通过第一轴承旋转装配在所述主轴上;
所述行星齿轮减速器包括与所述转子支架固定且套在主轴外的太阳轮、固定套设在所述主轴上的行星架、旋转装配于所述行星架上的若干根行星轴、固定设置于所述各行星轴一端且与所述太阳轮啮合的若干个第一行星轮、固定设置于所述各行星轴另一端的若干个第二行星轮、固定在所述轮毂端盖上的离合器、以及连接在所述离合器上且与所述各第二行星轮啮合的内齿圈,所述第一行星轮和第二行星轮分别布置在所述行星架的正反两侧。
本实用新型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包括以下优选方案:
所述第二行星轮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一行星轮的直径。
所述第二行星轮与所述行星轴为一体结构。
所述定子通过螺钉固定于定子支架上,所述定子支架通过螺钉锁紧固定在所述主轴上。
还包括与所述定子支架固定的行星轴底座,所述行星轴通过第五轴承旋转连接在所述行星轴底座上。
所述行星架与太阳轮之间支撑设置有第二轴承。
所述轮毂外壳通过第三轴承旋转装配于所述主轴上,所述轮毂端盖通过第四轴承旋转装配于所述主轴上,所述轮毂外壳和所述轮毂端盖通过螺钉固定在一起。
所述转子是以冷压固定的方式固定于所述转子支架上的。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本实用新型这种轮毂电机,其主轴采用一体式的整轴结构,而不像传统技术那样为相互分体的多段式结构,使电机结构更加简化,便于电机的装配和维修工作。而且该电机所使用的行星齿轮减速器结构巧妙而紧凑,工作稳定性高。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这种通轴内转子轮毂电机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主轴,2-第三轴承,3-定子支架,4-轮毂外壳,5-转子,6-定子,7-第一轴承,8-转子支架,9-太阳轮,10-行星轴底座,11-第五轴承,12-第一行星轮,13-行星轴,14-行星架,15-第二轴承,16-内齿圈,17-轮毂端盖,18-离合器,19-第四轴承,20-第二行星轮。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出示了本实用新型这种通轴内转子轮毂电机的一个具体实施例,同传统内转子轮毂电机一样,它也包括主轴1,主轴1上通过第三轴承2旋转装配有轮毂外壳4,主轴1上通过第四轴承19旋转装配有轮毂端盖17,且轮毂外壳4和轮毂端盖17通过螺栓固定在一起,轮毂外壳4内设置有转子5和定子6,采用内转子外定子结构,且转子5通过行星齿轮减速器与所述轮毂端盖17传动连接。
本实施例的关键改进在于:所述主轴1为一整体通轴,即主轴1为一整体式结构,并不像传统技术那样分为三个相互独立的轴段。该主轴1的一端穿出所述轮毂外壳4外部,另一端穿出所述轮毂端盖17的外部。所述转子5冷压固定于转子支架8上,该转子支架8通过第一轴承7旋转装配在主轴1上。所述行星齿轮减速器包括与转子支架8固定且套在主轴1外的太阳轮9、固定套设在主轴1上的行星架14、旋转装配于所述行星架14上的若干根(本例具体为三根)行星轴13、固定设置于各行星轴13一端且与太阳轮9啮合的三个第一行星轮12、固定设置于各行星轴13另一端的三个第二行星轮20、通过螺钉锁紧固定在轮毂端盖17上的离合器18、以及连接在所述离合器18上且与各第二行星轮20啮合的内齿圈16,所述第一行星轮12和第二行星轮20分别布置在所述行星架14的正反两侧。内齿圈16与离合器18单向锁紧配合,即:在图1的左视方向,当内齿圈16顺时针旋动时,内齿圈16与离合器18紧固,内齿圈16会带动离合器18与之同步转动;而当内齿圈16逆时针旋动时,内齿圈16与离合器18脱开,离合器18不会跟转。
电机通电工作时,转子5转动并带动太阳轮9转动,太阳轮9带动第一行星轮12和第二行星轮20转动,第二行星轮20再带动与之啮合的内齿圈16转动,此时内齿圈16与离合器18固定,内齿圈16带动离合器18与之同步转动,进而带动轮毂端盖17和轮毂外壳4转动,使车轮旋转,车辆前行。
电机不通电时,转子5不转动,人骑行时直接带动轮毂外壳4和轮毂端盖17转动,通过离合器18与内齿圈16的分离作用,致使太阳轮9不会跟转。
本实施例中,所述主轴1采用一体式的整轴结构,使电机结构更加简化,便于电机的装配和维修工作。
本例中,所述第二行星轮20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一行星轮12的直径,如此可以提高电机的速比,从而克服了速比小的问题。
所述第二行星轮20与行星轴13为一整体结构,二者连为一体。而第一行星轮12与行星轴13为分体式结构,第一行星轮12通过连接装置紧固在行星轴13上。而且第二行星轮20的直接小于行星轴13的直径,以方便第二行星轮20、行星轴13和第一行星轮12在行星架14上的装配。
本例中,所述定子6是通过一定子支架3安装在主轴1上的,具体为:定子6通过螺钉固定于定子支架3上,定子支架3通过螺钉锁紧固定在主轴1上。
并且,本例还设置有所述定子支架3固定的行星轴底座10,所述行星轴13通过第五轴承11旋转连接在所述行星轴底座10上。这样,在图1中,行星轴13的左、右两端分别旋转支撑在行星架14和行星轴底座10上,从而有效地防止了行星轴的摆动,保证了第一行星轮12和第二行星轮20工作时的运动稳定性。
此外,本例在所述行星架14与太阳轮9之间支撑设置有第二轴承15。如此能够很大的提高太阳轮9与第一行星轮12和第二行星轮20之间的同心度,同时也很好的稳定了太阳轮9的轴向位置。
当然,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人们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主要技术方案的精神实质所做的等效变换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通轴内转子轮毂电机,包括主轴(1)、旋转装配在该主轴(1)上且相互固定的轮毂外壳(4)和轮毂端盖(17)、以及设于所述轮毂外壳(4)内的转子(5)和定子(6),所述转子(5)通过行星齿轮减速器与所述轮毂端盖(17)传动连接,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轴(1)为一整体通轴,其两端分别穿出所述轮毂外壳(4)和所述轮毂端盖(17)的外部;
所述转子(5)固定于转子支架(8)上,该转子支架(8)通过第一轴承(7)旋转装配在所述主轴(1)上;
所述行星齿轮减速器包括与所述转子支架(8)固定且套在主轴(1)外的太阳轮(9)、固定套设在所述主轴(1)上的行星架(14)、旋转装配于所述行星架(14)上的若干根行星轴(13)、固定设置于所述各行星轴(13)一端且与所述太阳轮(9)啮合的若干个第一行星轮(12)、固定设置于所述各行星轴(13)另一端的若干个第二行星轮(20)、固定在所述轮毂端盖(17)上的离合器(18)、以及连接在所述离合器(18)上且与所述各第二行星轮(20)啮合的内齿圈(16),所述第一行星轮(12)和第二行星轮(20)分别布置在所述行星架(14)的正反两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轴内转子轮毂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行星轮(20)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一行星轮(12)的直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轴内转子轮毂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行星轮(20)与所述行星轴(13)为一体结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轴内转子轮毂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6)通过螺钉固定于定子支架(3)上,所述定子支架(3)通过螺钉锁紧固定在所述主轴(1)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通轴内转子轮毂电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定子支架(3)固定的行星轴底座(10),所述行星轴(13)通过第五轴承(11)旋转连接在所述行星轴底座(10)上。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轴内转子轮毂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行星架(14)与太阳轮(9)之间支撑设置有第二轴承(15)。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轴内转子轮毂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轮毂外壳(4)通过第三轴承(2)旋转装配于所述主轴(1)上,所述轮毂端盖(17)通过第四轴承(19)旋转装配于所述主轴(1)上,所述轮毂外壳(4)和所述轮毂端盖(17)通过螺钉固定在一起。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轴内转子轮毂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5)是以冷压固定的方式固定于所述转子支架(8)上的。
CN201520770932.4U 2015-09-30 2015-09-30 通轴内转子轮毂电机 Active CN20507068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770932.4U CN205070681U (zh) 2015-09-30 2015-09-30 通轴内转子轮毂电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770932.4U CN205070681U (zh) 2015-09-30 2015-09-30 通轴内转子轮毂电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070681U true CN205070681U (zh) 2016-03-02

Family

ID=553971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770932.4U Active CN205070681U (zh) 2015-09-30 2015-09-30 通轴内转子轮毂电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070681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828076A (zh) * 2017-03-31 2017-06-13 重庆大学 具有轮边减速装置的电动轮毂
CN109861449A (zh) * 2017-11-30 2019-06-07 宁波麦思动力***有限公司 一种轮毂电机及电动自行车
CN110365159A (zh) * 2019-09-04 2019-10-22 深圳小象电动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三输出电机
CN111525732A (zh) * 2020-05-22 2020-08-11 苏州盛亿电机有限公司 通轴式轮毂电机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828076A (zh) * 2017-03-31 2017-06-13 重庆大学 具有轮边减速装置的电动轮毂
CN109861449A (zh) * 2017-11-30 2019-06-07 宁波麦思动力***有限公司 一种轮毂电机及电动自行车
CN110365159A (zh) * 2019-09-04 2019-10-22 深圳小象电动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三输出电机
CN110365159B (zh) * 2019-09-04 2024-05-28 深圳小象电动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三输出电机
CN111525732A (zh) * 2020-05-22 2020-08-11 苏州盛亿电机有限公司 通轴式轮毂电机
CN111525732B (zh) * 2020-05-22 2024-05-31 苏州盛亿电机有限公司 通轴式轮毂电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186075U (zh) 一种电动汽车用轮边电机驱动桥
CN203186074U (zh) 一种电动汽车用轮边电机驱动桥
CN205070681U (zh) 通轴内转子轮毂电机
CN205686162U (zh) 一种输出大转矩的轮毂电机装置及汽车
CN201134723Y (zh) 外转子无齿啮合行星减速电动轮毂
CN202817991U (zh) 卡式飞轮轮毂电机
CN109017271B (zh) 一种电动汽车及其动力驱动装置
CN203472499U (zh) 差速器与电动机一体化的电动汽车
CN203481992U (zh) 带差速功能的减速电机
CN106956584A (zh) 多电机多档轮毂动力装置
CN202147581U (zh) 简易式轮毂电机
CN103475151B (zh) 带同轴行星齿轮的开关磁阻电机
KR20140006377A (ko) 인휠 구동장치
CN202491673U (zh) 使用盘式电机的同心式轮边驱动***
CN108242866B (zh) 轮毂电机
CN201360201Y (zh) 带有行星齿轮的发电机
CN103437958A (zh) 一种直驱型叠层风力发电机
CN206755060U (zh) 灯具图案盘传动结构
CN204030848U (zh) 内转子式轮毂电机
CN113007028B (zh) 风力发电机组
CN107769461A (zh) 拖拉机、汽车大功率高转矩轮毂电机
CN207705981U (zh) 拖拉机、汽车大功率高转矩轮毂电机
CN209196049U (zh) 两级行星减速器
CN102570713B (zh) 无刷行星减速轮毂电机
CN208581141U (zh) 一种集成径向磁通永磁轮毂电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