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069371U - 智能型螺旋式共模电感绕线机 - Google Patents

智能型螺旋式共模电感绕线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069371U
CN205069371U CN201520847006.2U CN201520847006U CN205069371U CN 205069371 U CN205069371 U CN 205069371U CN 201520847006 U CN201520847006 U CN 201520847006U CN 205069371 U CN205069371 U CN 20506937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body
cylinder
coiling
common mode
material loa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847006.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立衡
李德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uhai Keris 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ZHUHAI KLES MACHIN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UHAI KLES MACHIN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UHAI KLES MACHIN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847006.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06937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06937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06937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Wire Process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并提供了一种设计合理、使用方便的能够提高工作效率、保障电感绕线质量的智能型螺旋式共模电感绕线机。本实用新型机身(1)以及分别设置在所述机身(1)上的进线机构、上模腔带机构、下模腔带机构、上料机构以及下料机构,所述进线机构设置在所述上模腔带机构的后方,所述下模腔带机构设置在所述上模腔带机构的前方,所述上料机构设置于所述上模腔带机构的下方,所述下料机构设置于所述下模腔带机构的下方。本实用新型适用于电感器绕线领域。

Description

智能型螺旋式共模电感绕线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智能型螺旋式共模电感绕线机。
背景技术
在电感生产加工领域中,电感的绕线多数还是采用半自动机器加人工来对电感元件进行绕线,其效率低下,而且因为每个工人的手工技术不一致,容易导致绕线的质量参差不齐,影响产品整体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设计合理、使用方便的能够提高工作效率、保障电感绕线质量的智能型螺旋式共模电感绕线机。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包括机身以及分别设置在所述机身上的进线机构、上模腔带机构、下模腔带机构、上料机构以及下料机构,所述进线机构设置在所述上模腔带机构的后方,所述下模腔带机构设置在所述上模腔带机构的前方,所述上料机构设置于所述上模腔带机构的下方,所述下料机构设置于所述下模腔带机构的下方。
所述上模腔带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机身上的呈矩形体的第一架体,所述第一架体的前方中部设置有绕线上模腔,所述第一架体的后方中部设置有剪线刀,所述第一架体的两个上角上分别设置有气动推线杆,两个所述气动推线杆的输出端分别对向所述绕线上模腔。
所述绕线上模腔内设置有产品支撑体,所述产品支撑体上设置有进线孔,所述产品支撑体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与产品相适配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上部设置有第一螺旋绕线轨道。
所述下模腔带机构包括前固定板、支撑滑杆、推板、第一气缸以及第二架体,所述前固定板固定设置在所述机身的前端上,所述支撑滑杆的一端与所述前固定板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架体固定连接,所述推板与所述第二架体相连接并与所述第二架体分别设置在所述支撑滑杆上,所述第一气缸设置在所述机身上且其输出端与所述推板相连接。
所述下模腔带机构还包括旋转架、旋转电机、上架体、气动夹紧钩、压线杆以及压线杆气缸,所述旋转电机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架体的后表面上,所述旋转架的中部设置在所述旋转电机的输出端上,所述上架体固定设在所述第二架体的上部,所述压线杆气缸固定竖直设置在所述上架体的顶部,所述上架体的中部设有滑轨,所述压线杆与所述压线杆气缸的输出端相连接并置于所述滑轨上,所述气动夹紧钩设置在所述上架体的下部并置于所述旋转架的上方。
所述旋转架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绕线下模腔,所述绕线下模腔内设置有与产品相适配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的上部设置有第二螺旋绕线轨道,所述绕线下模腔的背面设置有产品推料孔。
所述进线机构包括依次连接的进线电机、减速器、变速器以及线轮架,所述线轮架上设置有若干个上线轮、若干个下线轮、上过线道以及下过线道,若干个所述上线轮分别设在所述上过线道的上方,若干个所述下线轮分别设在所述下过线道的下方,所述线轮架的上部还设置有若干个调节螺栓,每个所述调节螺栓与一个所述上线轮相连接。
所述上料机构包括上料轨道、上料台、上料推杆以及上料气缸,所述上料轨道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架体的下方,所述上料台设在所述上料轨道的末端,所述上料推杆固定连接在所述上料气缸的输出端上并置于所述上料台的后方,所述上料气缸通过支撑架固定设置在所述上料台的后方。
所述下料机构包括下料推杆以及下料气缸,所述下料气缸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架体的下方,所述下料推杆固定设置在所述下料气缸的输出端上并置于所述旋转架的前方,所述下料推杆与所述产品推料孔相适配。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本实用新型中,由于在同一机身上同时装配有互相配合工作的进线机构、上模腔带机构、下模腔带机构、上料机构以及下料机构,所以本实用新型能够完全摆脱人工对电感元件绕线的干预,大大提高了整体工作效率;
又由于电感元件放置在互相对应适配闭合的绕线上模腔以及绕线下模腔之间,线体经过进线孔进入到两模腔内并沿着第一螺旋绕线轨道以及第二螺旋绕线轨道来对电感元件进行绕线,由于第一螺旋绕线轨道以及第二螺旋绕线轨道都是根据进行绕线线体的实际大小来设置,所以其大小以及绕线位置都有了定式,这样一来就保障了电感绕线的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上模腔带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下模腔带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绕线上模腔与绕线下模腔的对应状态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绕线下模腔与绕线上模腔的对应状态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绕线下模腔与绕线上模腔的闭合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图3、图4、图5、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机身1以及分别设置在所述机身1上的进线机构、上模腔带机构、下模腔带机构、上料机构以及下料机构,所述进线机构设置在所述上模腔带机构的后方,所述下模腔带机构设置在所述上模腔带机构的前方,所述上料机构设置于所述上模腔带机构的下方,所述下料机构设置于所述下模腔带机构的下方。
所述上模腔带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机身1上的呈矩形体的第一架体21,所述第一架体21的前方中部设置有绕线上模腔22,所述第一架体21的后方中部设置有剪线刀,所述第一架体21的两个上角上分别设置有气动推线杆23,两个所述气动推线杆23的输出端分别对向所述绕线上模腔22。
所述绕线上模腔22内设置有产品支撑体221,所述产品支撑体221上设置有两个进线孔222,所述产品支撑体22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与产品相适配的第一凹槽223,所述第一凹槽223的上部设置有第一螺旋绕线轨道224。
所述下模腔带机构包括前固定板31、支撑滑杆32、推板33、第一气缸以及第二架体341,所述前固定板31固定设置在所述机身1的前端上,所述支撑滑杆32的一端与所述前固定板31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架体21固定连接,所述推板33与所述第二架体341相连接并与所述第二架体341分别设置在所述支撑滑杆32上,所述第一气缸设置在所述机身1上且其输出端与所述推板33相连接。所述推板33在所述第一气缸的驱动下能够带动所述第二架体341沿所述支撑滑杆32作前后的滑动。
所述下模腔带机构还包括旋转架34、旋转电机35、上架体36、气动夹紧钩37、压线杆38以及压线杆气缸39,所述旋转架34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绕线下模腔24,所述绕线下模腔24内设置有与产品相适配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的上部设置有第二螺旋绕线轨道,所述第二螺旋绕线轨道与所述第一螺旋绕线轨道224相对应适配,两者的轨道大小根据不同型号的线材而被加工成相应的尺寸。所述绕线下模腔24的背面设置有产品推料孔243。
所述旋转电机35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架体341的后表面上,所述旋转架34的中部设置在所述旋转电机35的输出端上,所述上架体36固定设在所述第二架体341的上部,所述压线杆气缸39固定竖直设置在所述上架体36的顶部,所述上架体36的中部设有滑轨361,所述压线杆38与所述压线杆气缸39的输出端相连接并置于所述滑轨361上,所述气动夹紧钩37设置在所述上架体36的下部并置于所述旋转架34的上方,同时与位于其附近的一个绕线下模腔24相对应。
所述进线机构包括两套依次连接的进线电机41、减速器42、变速器48以及线轮架43,每个所述线轮架43上共设置有四个上线轮44、四个下线轮45、上过线道46以及下过线道47,四个所述上线轮44分别设在所述上过线道46的上方,四个所述下线轮45分别设在所述下过线道47的下方,所述线轮架43的上部还设置有四个调节螺栓49,每个所述调节螺栓49与一个所述上线轮44相连接。当旋转所述调节螺栓49时,能够调节相对应的所述上线轮44的上下位置,进而满足不同直径的线材。每个所述线轮架43的出线端都是对准所述第一架体21与两个所述进线孔222相通的两个线孔。
所述上料机构包括上料轨道51、上料台52、上料推杆53以及上料气缸54,所述上料轨道51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架体21的下方,所述上料台52设在所述上料轨道51的末端,所述上料推杆53固定连接在所述上料气缸54的输出端上并置于所述上料台52的后方,所述上料气缸54通过支撑架固定设置在所述上料台52的后方。
所述下料机构包括下料推杆61以及下料气缸62,所述下料气缸62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架体341的下方,所述下料推杆61固定设置在所述下料气缸62的输出端上并置于所述旋转架34的前方,所述下料推杆61与所述产品推料孔243相适配。
工作原理:
开启机器后,所述旋转架34呈垂直于水平面放置,所述第一气缸向后推动所述推板33进而带动所述前固定板31后移,使得位于所述旋转架34下端的所述绕线下模腔24置于所述上料台52的前方,电感元件7自所述上料轨道51滚落至所述上料台52上,所述上料气缸54驱动所述上料推杆53将所述电感元件7推送至所述绕线下模腔24中,完成后,所述第一气缸向前拉动所述推板33进而带动所述前固定板31前移,接着所述旋转架34在所述旋转电机35的带动下旋转一百八十度,将装有所述电感元件7的所述绕线下模腔24旋转至与所述绕线上模腔22相对应的位置;接着所述第一气缸向后推动所述推板33进而带动所述前固定板31后移,使得装有所述电感元件7的所述绕线下模腔24向后移并与所述绕线上模腔22相对应适配闭合,此时两条线材分别通过两个所述线轮架43的输送进入至两个所述进线孔222内,并且两线材进入两个所述进线孔222后沿所述第一螺旋绕线轨道224以及所述第二螺旋绕线轨道对所述电感元件7进行缠绕,当线材行进至所述第一螺旋绕线轨道224以及所述第二螺旋绕线轨道的最低端时,两个所述气动推线杆23启动并且两者的输出端分别对两条线材进行顶压,所述线材每进一定长度,两个所述气动推线杆23对所述线材顶压一次,共顶压五次,最终将所述线材的进线端压至于水平面互相垂直为止。同时,所述剪线刀将两条所述线体在所述绕线上模腔22的背部处剪断。
接着,所述气动夹紧钩37下降并将所述电感元件7往所述绕线下模腔24处钩紧,同时所述第一气缸向前拉动所述推板33进而带动所述前固定板31前移,进而带动装有所述电感元件7的所述绕线下模腔24向前移,此时所述压线杆气缸39推动所述压线杆38向下运动并将所述电感元件7的平行于水平面的线尾8压弯至与水平面垂直;完成后所述气动夹紧钩37松开所述电感元件7,所述接着所述旋转架34在所述旋转电机35的带动下旋转一百八十度,最后所述下料推杆61在所述下料气缸62的推动下经所述产品推料孔243将完成绕线的所述电感元件7推落至料盘中。至此所述电感元件7的绕线工序完成。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电感元件7的上料与绕线分别在所述旋转架34的两端上的两个所述绕线下模腔24上同时完成。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电感器绕线领域。

Claims (9)

1.一种智能型螺旋式共模电感绕线机,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机身(1)以及分别设置在所述机身(1)上的进线机构、上模腔带机构、下模腔带机构、上料机构以及下料机构,所述进线机构设置在所述上模腔带机构的后方,所述下模腔带机构设置在所述上模腔带机构的前方,所述上料机构设置于所述上模腔带机构的下方,所述下料机构设置于所述下模腔带机构的下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型螺旋式共模电感绕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腔带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机身(1)上的呈矩形体的第一架体(21),所述第一架体(21)的前方中部设置有绕线上模腔(22),所述第一架体(21)的后方中部设置有剪线刀,所述第一架体(21)的两个上角上分别设置有气动推线杆(23),两个所述气动推线杆(23)的输出端分别对向所述绕线上模腔(2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型螺旋式共模电感绕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线上模腔(22)内设置有产品支撑体(221),所述产品支撑体(221)上设置有进线孔(222),所述产品支撑体(22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与产品相适配的第一凹槽(223),所述第一凹槽(223)的上部设置有第一螺旋绕线轨道(224)。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型螺旋式共模电感绕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腔带机构包括前固定板(31)、支撑滑杆(32)、推板(33)、第一气缸以及第二架体(341),所述前固定板(31)固定设置在所述机身(1)的前端上,所述支撑滑杆(32)的一端与所述前固定板(31)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架体(21)固定连接,所述推板(33)与所述第二架体(341)相连接并与所述第二架体(341)分别设置在所述支撑滑杆(32)上,所述第一气缸设置在所述机身(1)上且其输出端与所述推板(33)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型螺旋式共模电感绕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腔带机构还包括旋转架(34)、旋转电机(35)、上架体(36)、气动夹紧钩(37)、压线杆(38)以及压线杆气缸(39),所述旋转电机(35)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架体(341)的后表面上,所述旋转架(34)的中部设置在所述旋转电机(35)的输出端上,所述上架体(36)固定设在所述第二架体(341)的上部,所述压线杆气缸(39)固定竖直设置在所述上架体(36)的顶部,所述上架体(36)的中部设有滑轨(361),所述压线杆(38)与所述压线杆气缸(39)的输出端相连接并置于所述滑轨(361)上,所述气动夹紧钩(37)设置在所述上架体(36)的下部并置于所述旋转架(34)的上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智能型螺旋式共模电感绕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架(34)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绕线下模腔(24),所述绕线下模腔(24)内设置有与产品相适配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的上部设置有第二螺旋绕线轨道,所述绕线下模腔(24)的背面设置有产品推料孔(243)。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型螺旋式共模电感绕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进线机构包括依次连接的进线电机(41)、减速器(42)、变速器(48)以及线轮架(43),所述线轮架(43)上设置有若干个上线轮(44)、若干个下线轮(45)、上过线道(46)以及下过线道(47),若干个所述上线轮(44)分别设在所述上过线道(46)的上方,若干个所述下线轮(45)分别设在所述下过线道(47)的下方,所述线轮架(43)的上部还设置有若干个调节螺栓(49),每个所述调节螺栓(49)与一个所述上线轮(44)相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型螺旋式共模电感绕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机构包括上料轨道(51)、上料台(52)、上料推杆(53)以及上料气缸(54),所述上料轨道(51)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架体(21)的下方,所述上料台(52)设在所述上料轨道(51)的末端,所述上料推杆(53)固定连接在所述上料气缸(54)的输出端上并置于所述上料台(52)的后方,所述上料气缸(54)通过支撑架固定设置在所述上料台(52)的后方。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智能型螺旋式共模电感绕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料机构包括下料推杆(61)以及下料气缸(62),所述下料气缸(62)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架体(341)的下方,所述下料推杆(61)固定设置在所述下料气缸(62)的输出端上并置于所述旋转架(34)的前方,所述下料推杆(61)与所述产品推料孔(243)相适配。
CN201520847006.2U 2015-10-29 2015-10-29 智能型螺旋式共模电感绕线机 Active CN20506937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847006.2U CN205069371U (zh) 2015-10-29 2015-10-29 智能型螺旋式共模电感绕线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847006.2U CN205069371U (zh) 2015-10-29 2015-10-29 智能型螺旋式共模电感绕线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069371U true CN205069371U (zh) 2016-03-02

Family

ID=553958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847006.2U Active CN205069371U (zh) 2015-10-29 2015-10-29 智能型螺旋式共模电感绕线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069371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46069A (zh) * 2017-11-27 2018-04-20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一种磁悬浮轴承绕组精密绕线装置
CN110600258A (zh) * 2019-09-10 2019-12-20 上海大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防抖线圈绕线机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46069A (zh) * 2017-11-27 2018-04-20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一种磁悬浮轴承绕组精密绕线装置
CN110600258A (zh) * 2019-09-10 2019-12-20 上海大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防抖线圈绕线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825255U (zh) 一种自动绕线扎线机
CN106592194A (zh) 全自动布料铺剪一体机
CN203760317U (zh) 全自动绕线包胶机
CN201490021U (zh) 一种电容器的自动包胶机
CN114999816B (zh) 一种十字绕法磁环绕线机
CN108145047A (zh) 一种打圈对焊一体机
CN106672294A (zh) 防水材料打包装置
CN110033942A (zh) 一种非晶三角立体卷铁心箔线两用型自动绕线机
CN205069371U (zh) 智能型螺旋式共模电感绕线机
CN104759867B (zh) 一种电阻丝装机
CN114512331A (zh) 一体式变压器穿套管绕线包胶设备
CN114023560A (zh) 电感自动插隔板底座一体机及插隔板底座工艺
CN109607318A (zh) 电线绕卷装置
CN205652914U (zh) 扁丝料拉平收卷机的收卷机构
CN209859800U (zh) 一种非晶三角立体卷铁心箔线两用型自动绕线机
CN109392208A (zh) 电磁炉线圈自动安装方法
CN205651205U (zh) 扁丝料拉平收卷机
CN213935949U (zh) 一种全自动二工位多圈数磁环机
CN210942394U (zh) 自动双轴包胶纸机
CN205110994U (zh) 一种直线式自动焊锡装置
CN209702024U (zh) 一种装修用电线放线车
CN113261837A (zh) 一种圣诞树仿真树叶上使用的自动绑枝机
CN208684168U (zh) 一种用于铜箔的自动包高温胶纸装置
CN206059165U (zh) 梭形线圈的绕线成套加工设备
TWI619563B (zh) 提把自動穿線成型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519000 4th floor, No.10 Futian Road, Xiangzhou District, Zhuhai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Zhuhai Keris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No. 10, Futian Road, Fuxi Industrial Zone, Xiangzhou District, Zhuhai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19000

Patentee before: ZHUHAI KLES MACHINE TECHNOLOGY Co.,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