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059492U - 一种车辆及前防撞梁总成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车辆及前防撞梁总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059492U
CN205059492U CN201520662282.1U CN201520662282U CN205059492U CN 205059492 U CN205059492 U CN 205059492U CN 201520662282 U CN201520662282 U CN 201520662282U CN 205059492 U CN205059492 U CN 20505949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nergy
beam assembly
absorption box
anticollision beam
collision preven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662282.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永辉
张华清
郭浩鹏
宋美娜
袁丽霞
米志佳
郭大亮
张海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662282.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05949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05949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05949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辆及前防撞梁总成,该前防撞梁总成包括防撞梁本体,和设置于所述防撞梁本体后侧且位于两端的后端溃缩吸能盒,并且还包括固定设置于所述防撞梁本体前侧的前端溃缩吸能盒。由于在防撞梁本体的前侧设计了前端溃缩吸能盒,因而一旦车辆与行人发生碰撞之后,前端溃缩吸能盒将发生显著变形甚至出现溃缩以便最大程度的吸收碰撞能量,减少传递到行人身上的碰撞能量,从而能够对行人形成更为有效的防护;同时与前端溃缩吸能盒相连的防撞梁本体可以对车辆部件以及车内乘客进行防护。

Description

一种车辆及前防撞梁总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辆及前防撞梁总成。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道路上的车辆也越来越多,这不仅导致车辆与车辆之间发生碰撞的几率显著增加,而且车辆与行人之间发生碰撞的几率也呈现逐渐上升的态势。
目前车辆前防撞梁总成的设计,更多的是考虑对车内的乘客以及车辆本身部件的保护,而对于与其发生碰撞的行人,却考虑的较少。这会直接导致与车辆发生碰撞的行人受到较大的伤害,甚至会导致行人死亡。
目前一些车辆前防撞梁总成为了提供行人保护功能,在前防撞梁的前面粘贴了一层缓冲泡沫,以期在发生碰撞时通过泡沫的缓冲对行人形成保护,但是该种形式的车辆前防撞梁总成却并不能给行人带来预期的保护效果,因为若车辆与行人发生碰撞,缓冲泡沫仅能通过变形缓冲来消耗碰撞能量,而变形缓冲所能够消耗的碰撞能量极为有限,大部分的碰撞能量依然是传递到了车前和行人的身上,该种形式的车辆前防撞钢梁对于行人的保护作用依然较为有限。
因此,如何能够提供一种既能够对车辆部件和车内乘客进行有效保护,又能充分对行人进行保护的车辆前防撞梁总成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前防撞梁总成,以便既能够对车辆部件和车内乘客进行有效保护,又能够充分对行人进行保护。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上述前防撞梁总成的车辆。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前防撞梁总成,包括防撞梁本体,和设置于所述防撞梁本体后侧且位于两端的后端溃缩吸能盒,并且该前防撞梁总成还包括固定设置于所述防撞梁本体前侧的前端溃缩吸能盒。
优选地,所述前端溃缩吸能盒由冷轧低碳钢板弯折形成。
优选地,所述前端溃缩吸能盒包括前面板、与所述前面板相连,且朝向所述防撞梁本体弯折的传力面板,所述传力面板与所述防撞梁本体固连。
优选地,所述前端溃缩吸能盒包括两个,两个所述前端溃缩吸能盒对称设置在所述防撞梁本体的两端。
优选地,所述传力面板包括三个,三个所述传力面板分别构成所述前端溃缩吸能盒的上端面、下端面和一个侧端面,两个所述前端溃缩吸能盒的侧端面相对设置。
优选地,所述前端溃缩吸能盒的上端面和下端面上还设置有纵向吸能凹槽,侧端面上还开设有弱化吸能孔。
优选地,所述前端溃缩吸能盒的前面板上还冲压有前端吸能凹槽。
优选地,所述防撞梁本体后侧中部冲压有横贯所述防撞梁本体的后部凹槽,使所述防撞梁本体的横截面呈“B”型。
优选地,所述后端溃缩吸能盒由两个“U”型半盒体扣合焊接形成,且所述后端溃缩吸能盒上设置有垂向吸能凹槽。
本实用新型中所公开的车辆设置有前防撞梁总成,并且所述前防撞梁总成为上述任意一项所公开的前防撞梁总成。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中所公开的前防撞梁总成中,包括防撞梁本体和后端溃缩吸能盒,后端溃缩吸能盒设置于防撞梁本体后侧并且位于防撞梁本体的两端,除此之外,该前端防撞梁总成中还包括固定设置在防撞梁本体前侧的前端溃缩吸能盒。
本实用新型中所公开的前防撞梁总成中,由于在防撞梁本体的前侧设计了前端溃缩吸能盒,因而一旦车辆与行人发生碰撞之后,前端溃缩吸能盒将发生显著变形甚至出现溃缩以便最大程度的吸收碰撞能量,减少传递到行人身上的碰撞能量,从而能够对行人形成更为有效的防护;同时与前端溃缩吸能盒相连的防撞梁本体可以对车辆部件以及车内乘客进行防护。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中所公开的前防撞梁总成既能够对车辆部件和车内乘客进行有效防护,又能够对行人进行充分保护,减少或减轻碰撞过程中行人所受到的伤害。
本实用新型中所公开的车辆由于采用了上述前防撞梁总成,因此该车辆兼具上述前防撞梁总成的相应优点,本文中对此不再进行赘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公开的前防撞梁总成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公开的前防撞梁总成的主视示意图;
图3为图2中所公开的前防撞梁总成的左视示意图;
图4为图2中所公开的前防撞梁总成的后视示意图;
图5为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中,1为防撞梁本体,2为后端溃缩吸能盒,3为前端溃缩吸能盒,4为支架板,5为格栅安装支架,6为喇叭安装支架,11为后部凹槽,21为垂向吸能凹槽,31为纵向吸能凹槽,32为上端面,33为侧端面,34为前面板,35为前端吸能凹槽,36为下端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请参考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公开的前防撞梁总成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公开的前防撞梁总成,安装在车辆的前部,包括防撞梁本体1和后端溃缩吸能盒2,其中后端溃缩吸能盒2设置在防撞梁本体1后侧,并且后端溃缩吸能盒2位于防撞梁本体1的两端,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施例中所公开的前防撞梁总成的核心改进点在于,还包括固定设置在防撞梁本体1前侧的前端溃缩吸能盒3,在本实施例中,前端溃缩吸能盒3固设在防撞梁本体1上的方式优选的为焊接固定。
需要进行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中,防撞梁本体的前侧和后侧是以车辆的车头方向区分的,车辆在正常行驶的过程中,车头前进的方向定义为前方,相应的,与此相对的方向为后方,防撞梁本体1的前侧和后侧也是参照该方向来进行命名和定义的。车辆前进和后退的方向也可称为纵向,车辆的宽度方向称为横向,车辆的高度方向称为垂向。
由于在防撞梁本体的前侧设计了前端溃缩吸能盒3,因而一旦车辆与行人发生碰撞之后,前端溃缩吸能盒3将发生显著变形甚至出现溃缩以便最大程度的吸收碰撞能量,减少传递到行人身上的碰撞能量,从而能够对行人形成更为有效的防护;同时与前端溃缩吸能盒3相连的防撞梁本体1可以对车辆部件以及车内乘客进行防护。因而上述实施例中所公开的前防撞梁总成既能够对车辆部件和车内乘客进行有效防护,又能够对行人进行充分保护,减少或减轻碰撞过程中行人所受到的伤害。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弱化前端溃缩吸能盒3本身的强度,进一步降低碰撞过程中车辆对行人小腿部位的伤害,本实施例中的前端溃缩吸能盒3由冷轧低碳钢板弯折形成,使碰撞能量在溃缩过程中被消耗。更为具体的,如图2和图4中所示,前端溃缩吸能盒3包括前面板34、与前面板34相连并朝向防撞梁本体1弯折的传力面板,传力面板与防撞梁本体1固连。传力面板可以构成前端溃缩吸能盒3的上端面32、下端面36和两个侧端面33,该种情况下,一个前端溃缩吸能盒3对应四个传力面板。为了能够有效保护行人,本实施例中所公开的前端溃缩吸能盒的传力面板具体包括三个,如图2和图4中所示,三个传力面板分别构成前端溃缩吸能盒3的上端面32、下端面36以及一个侧端面33,在碰撞过程中,前端溃缩吸能盒3的前面板34所受到的冲击力可以顺利通过三个传力面板传递到防撞梁本体1上。
前端溃缩吸能盒3具体设置有两个,如图1、图2和图4中所示,两个前端溃缩吸能盒3对称地设置在防撞梁本体1的两端,并且两个前端溃缩吸能盒3的侧端面33相对设置。两个前端溃缩吸能盒3前面板34采用平面设计,并且面积较大,在碰撞力一定的情况下,单位面积上所受到的撞击力显著减小,降低了局部应力,能够更好的为发动机舱内部的零部件提供保护。
如图1、图2和图4中所示,本实施例中所公开的前防撞梁总成中,前端溃缩吸能盒3的上端面32和下端面36上还设置有纵向吸能凹槽31,并且侧端面33上还开设有用于弱化传力面板强度的弱化吸能孔,弱化吸能孔的形状不受限制,可以为圆形、方形或者其他形状。当然,为了能够尽量吸收碰撞能量,还可在前端溃缩吸能盒3的前面板34上设置吸能结构,本实用新型中在前端溃缩吸能盒3的前面板34上还冲压有前端吸能凹槽35,更为具体的是,前端吸能凹槽呈锥形,并且前端吸能凹槽35的槽底面积小于其开口面积,如图3中所示。前端吸能凹槽35在每个前端溃缩吸能盒3上的设置数量应当合适,既需能够保证前面板34最大程度的吸收碰撞能量,又不至于使前面板34丧失应有的强度,本实施例中每个前端溃缩吸能盒3上设置有两个前端吸能凹槽35。
防撞梁本体1应当具备较大的强度,其作用主要为保护发动机舱内的零部件免受损害,或者尽量降低发动机舱内零部件的受损程度,为此本实施例中的防撞梁本体1后侧中部冲压有横贯防撞梁本体1的后部凹槽11,后部凹槽11的上端和下端均为管状部件,如图5中所示,后部凹槽11使防撞梁本体1的横截面呈“B”型。
后端溃缩吸能盒2由两个“U”型半盒体扣合焊接形成,两个“U”型半盒体可以为上下对称扣合焊接,也可为左右对称扣合焊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后端溃缩吸能盒2由两个左右对称扣合焊接的“U”型半盒体形成,并且后端溃缩吸能盒2的侧面上还设置有垂向吸能凹槽21,如图1和图5中所示。
如图1中所示,前防撞梁总成上还设置有格栅安装支架5和喇叭安装支架6,以方便车辆前端的格栅以及车辆喇叭的安装。
经过试验测试,本实用新型中所公开的前防撞梁总成,在低速碰撞过程中,前端溃缩吸能盒3可以通过三个传力面板迅速将力传递给防撞梁本体1,防撞梁本体1再通过后端溃缩吸能盒2和支架板4传递到车身纵梁上;而速度稍高,低碳钢板弯折形成的前端溃缩吸能盒3将出现溃缩,从而最大程度的消耗碰撞能量,减小对行人和车辆部件的损害。该前防撞梁总成对正面碰撞和40%偏置碰撞所产生的碰撞能量均能够有效吸收和消耗。
本实用新型中还公开了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前防撞梁总成,并且该车辆的前防撞梁总成为上述任意一实施例中所公开的前防撞梁总成。当然,本实用新型中所指的车辆包括但不限于内燃机车和电瓶车。
由于该车辆采用了上述实施例中所公开的前防撞梁总成,因而该车辆兼具上述前防撞梁总成的相应技术优点,本申请文件中对此不再进行赘述。
以上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前防撞梁总成,包括防撞梁本体(1),和设置于所述防撞梁本体(1)后侧且位于两端的后端溃缩吸能盒(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设置于所述防撞梁本体(1)前侧的前端溃缩吸能盒(3)。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防撞梁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端溃缩吸能盒(3)由冷轧低碳钢板弯折形成。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前防撞梁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端溃缩吸能盒(3)包括前面板(34)、与所述前面板(34)相连,且朝向所述防撞梁本体(1)弯折的传力面板,所述传力面板与所述防撞梁本体(1)固连。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前防撞梁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端溃缩吸能盒(3)包括两个,两个所述前端溃缩吸能盒(3)对称设置在所述防撞梁本体(1)的两端。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前防撞梁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力面板包括三个,三个所述传力面板分别构成所述前端溃缩吸能盒的上端面(32)、下端面(36)和一个侧端面(33),两个所述前端溃缩吸能盒(3)的侧端面(33)相对设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前防撞梁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端溃缩吸能盒(3)的上端面(32)和下端面(36)上还设置有纵向吸能凹槽(31),侧端面(33)上还开设有弱化吸能孔。
7.如权利要求3-6任意一项所述的前防撞梁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端溃缩吸能盒(3)的前面板(34)上冲压有前端吸能凹槽(35)。
8.如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前防撞梁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撞梁本体(1)后侧中部冲压有横贯所述防撞梁本体(1)的后部凹槽(11),使所述防撞梁本体(1)的横截面呈“B”型。
9.如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前防撞梁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端溃缩吸能盒(2)由两个“U”型半盒体扣合焊接形成,且所述后端溃缩吸能盒(2)上设置有垂向吸能凹槽(21)。
10.一种车辆,设置有前防撞梁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防撞梁总成为如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前防撞梁总成。
CN201520662282.1U 2015-08-28 2015-08-28 一种车辆及前防撞梁总成 Active CN20505949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662282.1U CN205059492U (zh) 2015-08-28 2015-08-28 一种车辆及前防撞梁总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662282.1U CN205059492U (zh) 2015-08-28 2015-08-28 一种车辆及前防撞梁总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059492U true CN205059492U (zh) 2016-03-02

Family

ID=553860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662282.1U Active CN205059492U (zh) 2015-08-28 2015-08-28 一种车辆及前防撞梁总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059492U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67435A (zh) * 2016-04-09 2016-06-15 合肥亿恒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suv车型的防撞梁
CN107662566A (zh) * 2016-07-28 2018-02-06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防撞梁总成及车辆
CN110116692A (zh) * 2019-04-24 2019-08-13 广汽蔚来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汽车及前防撞梁总成
CN114347934A (zh) * 2020-10-12 2022-04-15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防撞梁、车身结构以及车辆
CN114644046A (zh) * 2021-04-06 2022-06-21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车架与汽车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67435A (zh) * 2016-04-09 2016-06-15 合肥亿恒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suv车型的防撞梁
CN107662566A (zh) * 2016-07-28 2018-02-06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防撞梁总成及车辆
CN110116692A (zh) * 2019-04-24 2019-08-13 广汽蔚来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汽车及前防撞梁总成
CN114347934A (zh) * 2020-10-12 2022-04-15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防撞梁、车身结构以及车辆
CN114644046A (zh) * 2021-04-06 2022-06-21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车架与汽车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059492U (zh) 一种车辆及前防撞梁总成
CN203255261U (zh) 一种汽车前围板加强结构及汽车前围板总成
CN204845824U (zh) 一种新型防撞梁吸能盒
CN105599781A (zh) 一种轨道交通车辆用蜂窝式排障吸能装置
CN202827752U (zh) 客车正碰压溃吸能结构和具有该结构的客车
CN204249970U (zh) 一种多级吸能式汽车前防撞梁
CN205168397U (zh) 一种汽车保险杠
CN202863353U (zh) 汽车防撞梁结构
CN106240641A (zh) 一种小型电动车前舱防撞结构
CN110789479A (zh) 车身前端防撞装置
CN105270474A (zh) 一种汽车的前防撞梁总成
CN203237190U (zh) 多传力路径的客车前防撞梁
CN203438964U (zh) 一种汽车前防撞梁
CN102910139B (zh) 保护行人小腿的汽车防撞装置
CN202911686U (zh) 一种汽车防撞横梁结构
CN205059488U (zh) 一种汽车车身防撞装置
CN103057497A (zh) 一种客车前防撞梁
CN102975770B (zh) 汽车地板
CN206049800U (zh) 一种小型电动车前舱防撞结构
CN204846054U (zh) 一种汽车防撞梁与纵梁的安装结构
KR20050112342A (ko) 차량의 크래쉬 박스
CN209833565U (zh) 一种汽车门槛防撞盒总成
CN203472762U (zh) 吸能组件及汽车
CN203623583U (zh) 多级吸能后防护装置
CN202703478U (zh) 保险杠缓冲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