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807922U - 处理盒及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处理盒及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807922U
CN204807922U CN201290001281.7U CN201290001281U CN204807922U CN 204807922 U CN204807922 U CN 204807922U CN 201290001281 U CN201290001281 U CN 201290001281U CN 204807922 U CN204807922 U CN 20480792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x
resettlement section
photoreceptor
developer
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90001281.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森启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rother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rother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Brother Industries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80792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807922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8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using a processing cartridge, whereby the process cartridge comprises at least two image processing means in a single unit
    • G03G21/1803Arrangements or disposition of the complete process cartridge or parts thereof
    • G03G21/1814Details of parts of process cartridge, e.g. for charging, transfer, cleaning, developin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8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using a processing cartridge, whereby the process cartridge comprises at least two image processing means in a single unit
    • G03G21/1803Arrangements or disposition of the complete process cartridge or parts thereof
    • G03G21/1817Arrangements or disposition of the complete process cartridge or parts thereof having a submodular arrangement
    • G03G21/1821Arrangements or disposition of the complete process cartridge or parts thereof having a submodular arrangement means for connecting the different parts of the process cartridge, e.g. attachment, positioning of parts with each other, pressure/distance regul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Abstract

一种处理盒及具有该处理盒的图像形成装置,在处理盒(15)中,在盒安装部(44)上,设有在上下方向与显影盒(19)相对的安装部底壁(61);以及在上下方向比显影盒(19)更突出地延伸的延伸部(72),且鼓收容部(43)的上侧部分在上下方向比显影盒(19)的左右方向(轴线方向)中央部突出。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且即使受到来自第2方向外侧的冲击,也可抑制显影剂从显影剂盒泄漏的现象。

Description

处理盒及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采用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安装于该图像形成装置的处理盒。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有一种处理盒安装成装拆自如的电子照相方式的打印机。处理盒具有:具备感光鼓的鼓盒;以及收容显影剂,装拆自如地安装在鼓盒上的显影盒。
作为这种处理盒,例如提出了一种这样的处理盒:显影盒的上端部位于感光体盒的上端部的上侧(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1-133763号公报
然而,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处理盒中,由于显影盒的上端部配置在鼓盒的上端部的上侧,因此,在从处理盒的上侧受到冲击的场合,有时该冲击会作用于显影盒上端部。
例如,在误使处理盒落下的场合,有显影盒的上端部冲撞到地面上等的情况。这样,由落下所产生的冲击,有时介由显影盒的上端部而作用于显影盒,收容于内部的显影剂会漏出。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处理盒,以及具有该处理盒的图像形成装置,该处理盒结构简单,且即使从第2方向外侧受到冲击也可抑制显影剂从显影剂盒泄漏。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1)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处理盒具有:显影剂盒,该显影剂盒收容显影剂;以及感光体盒,显影剂盒相对于该感光体盒可装拆。
感光体盒具有:框体;以及感光体,该感光体设于框体,且该感光体构成为绕轴线旋转。
框体具有:感光体收容部,该感光体收容部收容感光体;以及盒收容部,该盒收容部在第1方向与感光体收容部相邻,且该盒收容部收容显影剂盒。
盒收容部具有第1壁及第1部分,该第1壁及第1部分形成收容显影剂盒的空间,第1壁向第1方向延伸,并且第1壁在与第1方向相交的第2方向与显影剂盒相对,第1部分形成为,从第1方向上的第1壁的与感光体收容部相反的一侧的端部延伸成在第2方向上比显影剂盒更突出。
感光体收容部具有第2部分,该第2部分在第2方向上至少比显影剂盒的轴线方向中央部更突出。
所述显影剂盒构成为一边相对于所述盒收容部转动一边被装拆。
所述框体具有第2壁,该第2壁从所述轴线方向外侧与所述显影剂盒相对。
所述第2壁具有导向部,该导向部用于对所述显影剂盒的转动进行导向。
所述显影剂盒具有电极,该电极可与外部的电源电连接。
所述第2壁的至少一部分配置成比所述电极更位于所述轴线方向外侧。
采用这种结构,盒收容部具有在第2方向与显影剂盒相对的第1壁以及在第2方向延伸成比显影剂盒更突出的第1部分,且感光体收容部具有在第2方向比显影剂盒的轴线方向中央部更突出的第2部分。
因此,在第2方向上的相对于第1壁位于与显影剂盒相反的一侧(以下,设作第2方向一方侧)施加冲击的场合,该冲击作用在第1壁上。另一方面,在第2方向上的相对于显影剂盒位于与第1壁相反的一侧(以下,设作第2方向另一方侧)施加冲击的场合,该冲击作用在第1部分及第2部分上。
即,从第2方向外侧施加在处理盒上的冲击,作用在第1壁上,或者作用在第1部分及第2部分上,且通过它们而作用在感光体盒上。
因此,可抑制从第2方向外侧施加在处理盒上的冲击作用在显影剂盒上的现象。
尤其,在误使处理盒落下的场合,第1壁或第1部分及第2部分与地面等冲撞。因此,可抑制该冲撞所产生的冲击通过第1壁或第1部分及第2部分而作用在感光体盒上,且作用在显影剂盒上的现象。其结果,可抑制收容于显影剂盒的显影剂漏出的现象。
因此,结构简单,且即使冲击从第2方向外侧施加在处理盒上,也可抑制显影剂从显影剂盒泄漏。
另外,由于盒收容部可装拆地收容显影剂盒,因此,盒收容部形成为具有使显影剂盒装拆用的装拆空间。
这一点,采用上述结构,由于一边转动一边装拆显影剂盒,因此,可减小装拆空间。
因此,可获得盒收容部的小型化,进而可获得处理盒的小型化。
另外,由于感光体盒的框体具有从轴线方向外侧与显影剂盒相对的第2壁,因此,在冲击从轴线方向外侧施加在处理盒上的场合,该冲击通过第2壁而作用在感光体盒上。
因此,可抑制来自轴线方向外侧的冲击作用在显影剂盒上的现象。
另外,由于第2壁具有导向部,因此,显影剂盒的转动由导向部导向,可确保显影剂盒顺畅的转动动作。
另外,采用这种结构,由于显影剂盒具有电极,因此,可将来自外部的偏压供给到显影剂盒。
另外,由于第2壁的至少一部分配置成比电极更位于轴线方向外侧,因此,在冲击从轴线方向外侧施加在处理盒上的场合,该冲击可靠地作用在第2壁上。
因此,可具有电极,并且可抑制来自轴线方向外侧的冲击作用在显影剂盒上的现象。
(2)另外,显影剂盒也可在第1方向上配置在第1部分与感光体收容部之间。
采用这种结构,相对于显影剂盒,在第1方向的一方侧配置有具有第2部分的感光体收容部,在第1方向的另一方侧配置有第1部分。即,在显影剂盒的第1方向的两侧,配置有在第2方向上比显影剂盒突出的部分(第1部分或第2部分)。
因此,来自第2方向另一方侧的冲击可靠地作用在第1部分及第2部分上,可靠地抑制作用在显影剂盒上的现象。
(3)另外,第1部分也可形成为向轴线方向延伸的基本平板形状。
采用这种结构,由于第1部分形成为向轴线方向延伸的基本平板形状,因此,在冲击从第2方向另一方侧施加在处理盒上的场合,该冲击可靠地作用在第1部分上。
因此,可更进一步可靠地抑制来自第2方向另一方侧的冲击作用在显影剂盒上的现象。
(4)另外,第1部分随着从第1端部朝向第2端部而倾斜成在第1方向上离开显影剂盒,第1端部是第1部分的第2方向的端部中与第1壁相对的端部,第2端部是第1部分的第2方向的端部中位于与第1端部相反的一侧的端部。
采用这种结构,由于第1部分随着从第1端部朝向第2端部而倾斜成离开显影剂盒,因此,能确保显影剂盒与第2端部之间相对大的空间。
然而,来自第2方向另一方侧的冲击施加在第2端部上,第2端部是第1部分中的位于与第1壁侧的端部(第1端部)相反的一侧的端部。
此时,由于能确保显影剂盒与第2端部之间相对大的空间,因此,可更进一步可靠地抑制施加在第2端部上的冲击作用在显影剂盒上的现象。
(5)另外,第1部分,也可在第2方向上与第1壁相反的一侧具有用于握持感光体盒的握持部。
采用这种结构,当对处理盒进行操作时,可对握持部进行握持。因此,可提高处理盒的操作性。
尤其,当将处理盒与装置主体进行装拆时,由于可对握持部进行握持,因此,可获得处理盒相对于装置主体的装拆作业的顺畅化。
(6)另外,握持部的第2方向上的端部中位于与第1壁相反的一侧的端部,也可在整个轴线方向,在第2方向上比显影剂盒更突出。
采用这种结构,由于握持部的第2方向上的端部中位于与第1壁相反的一侧的端部在整个轴线方向在第2方向比显影剂盒更突出,因此,可容易地使用握持部。
(7)另外,握持部也可具有突出壁,该突出壁从第1部分在第1方向上向感光体收容部侧突出。
另外,突出壁的突出方向下游侧的端部配置成比突出方向上游侧的端部在第2方向上更位于第1壁侧。
采用这种结构,由于握持部具有突出壁,因此,使用者能可靠地对握持部进行握持。因此,可进一步提高处理盒的操作性。
(8)另外,导向部也可具有槽部,该槽部向显影剂盒的装拆方向延伸。在该场合,显影剂盒具有被导向部,该被导向部向轴线方向突出且由槽部导向。
另外,显影剂盒也可具有抵接部,该抵接部向轴线方向突出且在被导向部被导向部导向的状态下与感光体收容部抵接。
采用这种结构,由于导向部具有槽部,且显影剂盒具有被导向部,因此,当显影剂盒的被导向部与盒收容部装拆时由槽部导向。因此,可确保显影剂盒相对于盒收容部的顺畅的装拆动作。
另外,由于显影剂盒具有抵接部,因此,在被导向部由导向部导向的状态下即显影剂盒的装拆途中,抵接部与感光体收容部抵接。
因此,以抵接部与感光体收容部的抵接部分为支点,显影剂盒可顺畅地转动。其结果,能可靠地确保显影剂盒的顺畅的转动动作。
(9)另外,盒收容部也可具有限制部件,该限制部件用于对显影剂盒从盒收容部的脱离进行限制。
在该场合,显影剂盒具有与限制部件卡合的被限制部,限制部件配置成,当投影到显影剂盒的脱离方向时与被限制部重合。
采用这种结构,由于盒收容部具有限制部件,显影剂盒具有与限制部件卡合的被限制部,因此,可限制显影剂盒从盒收容部上的不希望的脱离。
因此,即使是例如误使处理盒落下的场合,也可抑制显影剂盒脱离盒收容部。其结果,能可靠地抑制因落下而产生的冲击作用在显影剂盒上的现象。
(10)另外,显影剂盒也可在第1方向上与感光体收容部相反的一侧具有当相对于盒收容部被装拆时握持用的把手。
在该场合,盒收容部具有按压部件,该按压部件配置成当投影到第2方向时与把手重合,按压部件将显影剂盒按压向感光体。
采用这种结构,由于显影剂盒具有把手,因此,当将显影剂盒与盒收容部装拆时可握持把手,可获得显影剂盒相对于盒收容部的装拆作业的顺畅化。
另外,由于盒收容部具有将显影剂盒朝向感光体按压的按压部件,因此,可提高显影剂盒与感光体的相对定位精度。
并且,由于把手与按压部件配置成当投影到第2方向时重合,因此,可确保把手及按压部件的有效配置。
(11)另外,显影剂盒也可具有与第1壁接触的接触部。
在该场合,第1壁具有被接触部,该被接触部相对于按压部件而配置在显影剂盒的脱离方向上游侧,该被接触部与接触部接触。
采用这种结构,由于显影剂盒具有接触部,第1壁具有与接触部接触的被接触部,因此,可提高安装后的显影剂盒相对于盒收容部的相对位置精度。
另外,由于被接触部相对于按压部件而配置在显影剂盒的脱离方向上游侧,因此,可确保被接触部及按压部件的有效配置。
(12)另外,感光体收容部也可还具有构成为使感光体充电的充电器。
采用这种结构,由于感光体收容部具有充电器,因此,能可靠地使感光体充电。
(13)另外,第1部分也可设成可从盒收容部分离。
采用这种结构,由于第1部分和盒收容部设成可分离,因此,在与盒收容部分开成形第1部分后,可将第1部分组装于盒收容部。
因此,与将第1部分和盒收容部成形为一体的场合相比,可容易成形第1部分,可减少制造成本。
(14)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具有:上述(1)~(13)中任一个的处理盒;装置主体,该装置主体构成为可安装处理盒;以及曝光装置,该曝光装置在第1方向隔开间隔地与安装后的处理盒相对配置,该曝光装置构成为可将对感光体进行曝光用的激光向感光体射出。
另外,第1部分构成为,在处理盒安装于装置主体的状态下不干涉激光。
采用这种结构,由于图像形成装置具有曝光装置,第1部分不干涉激光,因此,能可靠地使感光体曝光,可在感光体上形成静电潜像。
因此,处理盒可具有第1部分,并且能可靠地将静电潜像形成在感光体上。
(15)另外,第1部分也可构成为在第2方向一方侧与激光隔开间隔。
采用这种结构,由于第1部分在第2方向一方侧与激光隔开间隔,因此,能可靠地抑制第1部分与激光产生干涉的现象。
(16)另外,装置主体也可具有移动部件,该移动部件构成为可向第2方向移动。
在该场合,移动部件具有按压部,该按压部构成为将安装途中的处理盒的第1部分按压向第2方向一方侧,按压部构成为不干涉激光。
采用这种结构,由于移动部件具有按压部,因此,在处理盒相对于装置主体处于安装途中状态的场合(相对于装置主体安装不充分的场合),若使移动部件移动,则按压部按压第1部分。这样,处理盒通过第1部分由按压部按压,从安装途中的位置移动到规定的安装位置。
即,通过使移动部件移动,能可靠地将处理盒安装在装置主体上。
(17)另外,按压部也可构成为在轴线方向外侧与激光隔开间隔。
采用这种结构,由于按压部在轴线方向外侧与激光隔开间隔配置,因此,能可靠地抑制按压部与激光产生干涉的现象。
(18)另外,移动部件也可构成为在第2方向另一方侧与安装后的处理盒隔开间隔。
采用这种结构,由于移动部件在第2方向另一方侧与处理盒隔开间隔地配置,因此,在第2方向上的处理盒与移动部件之间,可确保使激光通过用的空间。
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的处理盒及图像形成装置,结构简单,且即使从第2方向外侧施加冲击于处理盒,也可抑制显影剂从显影剂盒泄漏。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图像形成装置第1实施形态的打印机的侧剖视图。
图2是从左上侧看到的图1所示的处理盒的立体图。
图3是从左上侧看到的图2所示的鼓盒的立体图。
图4是从左上侧看到的图2所示的显影盒的立体图。
图5是用于说明图2所示的显影盒相对于鼓盒的装拆的说明图,是安装了显影盒后的状态的左侧视图。
图6是接着图5用于说明显影盒相对于鼓盒的装拆的说明图,是显影盒装拆途中的状态的左侧视图。
图7是接着图6用于说明显影盒相对于鼓盒的装拆的说明图,是显影盒脱离后状态的左侧视图。
图8是图3所示的鼓盒的俯视图。
图9(a)是图2所示的处理盒的俯视图,图9(b)是图9(a)所示的处理盒的俯视图的右侧部分的放大图。
图10是图9(a)所示的处理盒的A-A剖视图。
图11是用于说明图1所示的上罩盖的压入部对处理盒的按压的说明图。
图12(a)是从左上侧看到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第2实施形态的打印机的处理盒的立体图,图12(b)是图12(a)所示的处理盒的左侧视图。
图13(a)是从左上侧看到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第3实施形态的打印机的处理盒的立体图,图13(b)是图12(a)所示的处理盒的左侧视图。
1打印机
2主体外壳
7上罩盖
10压入部
15处理盒
16扫描单元
18鼓盒
19显影盒
20感光鼓
22栅控式电晕充电器
42鼓框架
43鼓收容部
44盒安装部
45收容部侧壁
47上壁
48导向槽
51导向部
60安装部侧壁
61安装部底壁
62前壁
63锁定杆
65被接触部
68按压部件
72延伸部
73鼓握持部
79显影握持部
83供电单元
84衬套部件
89抵接部
94接触部
97被限制部
102握持部分
105鼓握持部
L激光束
A中心轴线
X安装方向
Y脱离方向
S装拆空间
具体实施方式
1.打印机的整体结构
作为本发明图像形成装置一例子的打印机1,如图1所示,具有作为装置主体一例子的主体外壳2。
主体外壳2形成为基本箱形状,在其内部收容有:用于供给纸张P的供纸部3;以及用于将图像形成在所供给的纸张P上的图像形成部4。
另外,有关打印机1及处理盒15(后述),当提到方向时,以将它们分别在水平方向上放置时的方向为基准,具体来说,以各图所示的箭头方向为基准。
即,关于打印机1的上下前后方向,与关于处理盒15(后述)的上下前后方向稍许不同,(后述)如图1所示,处理盒15以其前侧为打印机1的前下侧,其后侧为打印机1的后上侧的状态安装于打印机1。
(1)主体外壳
在主体外壳2上形成有:用于装拆处理盒15(后述)的盒开口部5;以及用于导入纸张P的纸张开口部6。
在主体外壳2的上端部向上下方向(第2方向的一例子)贯通形成盒开口部5。
在主体外壳2的前端部的下端部向前后方向(第1方向的一例子)贯通形成纸张开口部6。
另外,在主体外壳2的上端部设有作为移动部件一例子的上罩盖7,在主体外壳2的前端部设有供纸罩盖8。
上罩盖7形成为向前后方向延伸的基本平板形状,在上罩盖7的下表面的前后方向基本中央部分设有作为按压部一例子的压入部10。
压入部10,以与设在鼓盒18(后述)左右两侧的一对被压入部74(后述,参照图3)对应的状态设有多个(两个),且压入部10在左右方向互相隔开间隔地相对配置。另外,压入部10形成为从上罩盖7的下表面向下方突出的侧面看时的基本矩形状,且压入部10形成为向左右方向延伸。
并且,上罩盖7设成,以其后端部为支点,从而可在将盒开口部5予以闭合的闭合位置和将盒开口部5予以开放的开放位置之间进行摆动(移动)(参照图1所示的双点划线)。即,上罩盖7可向上下方向移动。
供纸罩盖8形成为向上下方向延伸的基本平板形状。并且,供纸罩盖8设成,以其下端部为支点,从而可在将纸张开口部6予以闭合的第1位置和将纸张开口部6予以开放的第2位置之间进行摆动(移动)(参照图1所示的双点划线)。
(2)供纸部
供纸部3具有设于主体外壳2的底部的纸张放置部9。
纸张放置部9介由纸张开口部6而与主体外壳2的外部连通。
并且,在供纸罩盖8配置在第2位置的状态下,纸张P的前侧部分被堆叠在供纸罩盖8的上表面,同时纸张P的后侧部分介由纸张开口部6被堆叠在纸张放置部9内。
另外,供纸部3具有:配置在纸张放置部9后端部上侧的拾取辊11;配置在拾取辊11后侧的供纸辊12;相对配置于供纸辊12的后下侧的供纸垫13;以及从供纸垫13的后端部连续地向上方延伸的供纸通道14。
(3)图像形成部
图像形成部4具有处理盒15;作为曝光装置一例子的扫描单元16及定影单元17。
(3-1)处理盒
处理盒15构成为可相对于主体外壳2进行装拆,且在供纸部3的后侧部分的上侧,处理盒15安装于主体外壳2。
处理盒15具有:作为感光体盒一例子的鼓盒18;以及作为显影剂盒一例子的的显影盒19。
鼓盒18具有:作为感光体一例子的感光鼓20;转印辊21;以及作为充电器一例子的栅控式电晕充电器22。
感光鼓20形成为左右方向上的长的基本圆筒形状,并具有向左右方向延伸的鼓轴54。感光鼓20可旋转地设于鼓盒18的后侧部分。
转印辊21形成为向左右方向延伸的基本圆柱形状,且转印辊21从后侧压接于感光鼓20。
详细来说,转印辊21以其轴中心相比于感光鼓20的轴中心稍位于下侧的状态配置在感光鼓20的后侧。另外,转印辊21的下端缘相比于感光鼓20的下端缘而配置在上侧。具体来说,将转印辊21的轴中心与感光鼓20的轴中心连接起来的假想线段(未图示)与沿前后方向水平延伸的假想直线(未图示)所形成的锐角角度约是3°。因此,转印辊21压接在感光鼓20上的压力(转印压力)不受转印辊21的自重影响。
栅控式电晕充电器22隔开间隔地相对配置在感光鼓20的前上侧。
详细来说,栅控式电晕充电器22配置成,相对于转印辊21,在感光鼓20的周向上隔开间隔地配置,且将感光鼓20的轴中心与转印辊21的轴中心连接起来的假想线段(未图示)和将感光鼓20的轴中心轴线与充电金属线23(后述)连接起来的假想线段(未图示)所形成的夹角的角度约是120°。
另外,栅控式电晕充电器22具有充电金属线23以及栅极24。
充电金属线23向左右方向延伸地被张紧设置,且充电金属线23隔开间隔地相对配置在感光鼓20的前上侧。
栅极24形成为向前上方开放的侧面看时的基本字形,并设置成从后下侧围住充电金属线23。
显影盒19配置在感光鼓20的前下侧,并具有显影框架25。
在显影框架25内,前后排列地形成有调色剂收容室26和显影室27。调色剂收容室26和显影室27它们的容积分别形成为基本相同,且彼此之间通过连通口28而连通。
调色剂收容室26收容有调色剂(显影剂),在调色剂收容室26的前后上下方向基本中央部分设有搅拌器29。即,搅拌器29配置在感光鼓20的下侧。
在显影室27的下壁的上表面,形成有供给辊槽30、显影辊相对面31以及下薄膜粘附面32。
供给辊槽30是沿供给辊33(后述)周面的基本半圆形状,并形成为向后下方凹陷。
显影辊相对面31是沿显影辊34(后述)周面的基本圆弧形状,并形成为从供给辊槽30的后端部连续地向后上方延伸。
下薄膜粘附面32形成为从显影辊相对面31的后端部连续地向后方延伸。即,下薄膜粘附面32配置在显影辊相对面31的上侧。
另外,下薄膜粘附面32,相对于感光鼓20的下侧部分在上下方向隔开间隔地相对配置,且下薄膜粘附面32配置成,当向上下方向投影时,与感光鼓20的轴中心重合。
另外,显影室27设有:供给辊33;显影辊34;层厚限制片35;以及下薄膜36。
供给辊33以其下侧部分配置在供给辊槽30内的状态而可旋转地设于显影室27的前侧部分。由此,供给辊33配置在调色剂收容室26的后侧,且在上下方向上配置在与调色剂收容室26基本相同的高度(相比于调色剂收容室26稍微位于上侧)。
显影辊34以其下侧部分的周面与显影辊相对面32互相在上下方向上隔开间隔地相对的状态可旋转地设于显影室27的后侧部分。
另外,显影辊34设成,从后上侧与供给辊33接触,同时显影辊34的上侧及后侧部分从显影室27露出,且显影辊34从前下侧与感光鼓20接触。即,显影辊34配置在供给辊33的后上侧,同时配置在感光鼓20的前下侧。并且,供给辊33的轴中心,显影辊34的轴中心及感光鼓20的轴中心位于沿感光鼓20径向的基本同一直线上。
另外,显影辊34,相对于栅控式电晕充电器22,在感光鼓20的周向上隔开间隔地配置,并且显影辊34配置成,将感光鼓20的轴中心与充电金属线23连接起来的假想线段(未图示)和将感光鼓20的轴中心与显影辊34的轴中心连接起来的假想线段(未图示)所形成的夹角的角度约是120°。即,显影辊34,栅控式电晕充电器22及转印辊21分别在感光鼓20的周向上基本隔开等间隔地配置。
层厚限制片35的上端部固定于显影室27上壁的后端部,层厚限制片35的下端部从前侧与显影辊34接触。
下薄膜36的后侧部分固定于下薄膜粘附面32,下薄膜36的前端部在显影辊相对面31的上方与显影辊34的周面接触。
(3-2)扫描单元
扫描单元16,相对于安装后的处理盒15,在前方隔开间隔地相对配置。详细地说,相对于处理盒15的感光鼓20,在前后方向上隔开间隔地相对配置。
扫描单元16,基于图像数据而将用于对感光鼓20进行曝光的激光束L(激光的一例子)向感光鼓20射出,使感光鼓20的周面曝光。
详细来说,激光束L从扫描单元16向后方射出,通过多个(两个)压入部10之间从而使感光鼓20的前端部的周面曝光。即,感光鼓20被曝光的曝光点(感光鼓20前端部的周面),相对于感光鼓20的轴中心而设定在感光鼓20与转印辊21所接触的夹持点的相反侧。
此时,显影盒19配置在激光束L的射出轨迹的下侧,栅控式电晕充电器22配置在激光束L的射出轨迹的上侧。
另外,在对应于扫描单元16与感光鼓20之间的主体外壳2的内侧面,设有对处理盒15的装拆进行导向的一对导向部37。并且,当处理盒15脱离主体外壳2时,处理盒15由导向部37导向,由此,安装在鼓盒18上的显影盒19就从下侧向上侧通过激光束L的射出轨迹。
此时,设在处理盒15上的各种辊(转印辊21,供给辊33及显影辊34)也从下侧向上侧通过激光束L的射出轨迹。
(3-3)定影单元
定影单元17配置在鼓盒18的后侧部分的上侧。详细来说,定影单元17具有:配置在栅控式电晕充电器22上方的加热辊38;以及从后上侧与加热辊38压接的加压辊39。
即,加热辊38配置在栅控式电晕充电器22的栅极24上端部(开放侧端部)近旁。
(4)图像形成动作
显影盒19的调色剂收容室26内的调色剂,随着搅拌器29的旋转而介由连通口28被供给到供给辊33,再被供给到显影辊34,在供给辊33与显影辊34之间调色剂被摩擦充电为正极。
供给到显影辊34上的调色剂,其厚度随着显影辊34的旋转而由层厚限制片35限制,作成一定厚度的薄层而承载在显影辊34的表面上。
另一方面,感光鼓20的表面,在通过栅控式电晕充电器22而被均匀充电后,由扫描单元16曝光。由此,在感光鼓20的周面形成基于图像数据的静电潜像。并且,承载在显影辊34上的调色剂被供给到感光鼓20周面上的静电潜像,由此在感光鼓20周面上承载调色剂像(显影剂像)。
堆叠在纸张放置部9上的纸张P通过拾取辊11的旋转而被送到供纸辊12与供纸垫13之间,且随着供纸辊12的旋转而一张一张分开。然后,分开后的纸张P随着供纸辊12的旋转而被输送到供纸通道14,并以规定的时序而被一张一张地供给到图像形成部4(感光鼓20(后述)与转印辊21(后述)之间)。
并且,纸张P从下侧向上侧被输送到感光鼓20与转印辊21之间。此时,调色剂像被转印在纸张P上,形成图像。
并且,当纸张P通过加热辊38与加压辊39之间时就被加热及加压。此时,图像被热定影在纸张P上。
然后,纸张P被输送到排纸辊40,由排纸辊40排出到形成于主体外壳2上表面的排纸托盘41上。
如此,从纸张放置部9供给纸张P,纸张P通过感光鼓20与转印辊21之间(夹持点),接着,在通过加热辊38与加压辊39间之后,纸张P被排出到排纸托盘41上,如此,沿侧面看为基本C字形的输送通道输送纸张P。
2.处理盒的详细结构
处理盒15如图2所示,具有:装拆自如地安装于主体外壳2(参照图1)的鼓盒18;以及装拆自如地安装于鼓盒18的显影盒19。
(1)鼓盒
如图3所示,鼓盒18具有作为框体一例子的鼓框架42。
鼓框架42形成为基本有底矩形框形状,其后侧部分形成为作为感光体收容部一例子的鼓收容部43,其前侧部分形成为作为盒收容部一例子的盒安装部44。即,盒安装部44如图10所示,以在前后方向与鼓收容部43相邻的状态而配置在鼓收容部的前侧。
(1-1)鼓收容部
如图3所示,鼓收容部43形成为向左右方向延伸且前侧及下侧开放的基本箱形状(参照图1),并具有:在左右方向上隔开间隔地相对配置的一对收容部侧壁45;将这些收容部侧壁45的下端部中的后侧部分予以连接的转印辊支承部46(参照图10);以及将这些收容部侧壁45的上端部予以连接的上壁47(第2部分的一例子)。
如图5所示,一对收容部侧壁45分别形成为向上下前后延伸的侧面看时为基本矩形状的基本平板形状。
在收容部侧壁45的前端部的下侧部分设有导向部51。
在导向部51上形成有作为槽部一例子的导向槽48,并且导向部51设有卡止部49。
导向槽48从收容部侧壁45的前端缘向后方凹陷,且形成为前侧开放的侧面看时的基本U字形。导向槽48的槽宽(上下方向长度),形成为与显影盒19的衬套84(后述)的外径基本相同的长度(稍长)。
卡止部49在导向槽48的上侧,形成为从收容部侧壁45的前端部向前下方突出的侧面看时的基本三角形状。另外,卡止部49的下端缘设成与导向槽48的上端缘连续。
另外,在收容部侧壁45的前端缘,卡止部49的上侧部分被划分为被抵接部50。
另外,在右侧的收容部侧壁45,如图9(b)所示,在其右表面的前下侧部分一体地设有后壁部59。
后壁部59形成为从右侧的收容部侧壁45右表面稍向右方突出的俯视时的基本矩形状。
转印辊支承部46如图10所示,形成为沿转印辊21周面的侧剖视时的基本U字形,且向前上方开放。
另外,转印辊支承部46一体地具有第1切口部52。
第1切口部52形成为从转印辊支承部46的前端部连续地向下方延伸的基本平板形状。
如图3所示,上壁47形成为向左右方向延伸的基本平板形状。
另外,如图10所示,上壁47与转印辊支承部46上端部之间的开口区域,被划分为排纸开口部53,该排纸开口部53用于将通过了感光鼓20与转印辊21之间的夹持点的纸张P予以排出。
另外,在鼓收容部43收容有感光鼓20、转印辊21和栅控式电晕充电器22。
感光鼓20和转印辊21支承在一对收容部侧壁45间。
感光鼓20的鼓轴54的左右方向两端部分别在前后方向及上下方向配置在所对应的收容部侧壁45的侧面看时的基本中央部分,且感光鼓20贯通收容部侧壁45地向左右方向外方突出(参照图3),由此,感光鼓20以中心轴线A(轴线的一例子)为旋转中心而可相对旋转地支承于一对收容部侧壁45。
转印辊21的左右两端部配置于收容部侧壁45的后下侧部分,以配置在转印辊支承部46内,且可相对旋转地支承于一对收容部侧壁45。
另外,转印辊21的左右方向长度,形成得比感光鼓20的左右方向长度短。因此,如图3所示,为了支承转印辊21,收容部侧壁45的后下侧部分的左右的间隔形成得短。即,收容部侧壁45的后端部形成为朝向左右方向内侧的俯视时的基本曲拐状。
栅控式电晕充电器22埋设于上壁47。栅控式电晕充电器22的栅极24的下端部从上壁47的下表面露出,并与感光鼓20的上侧部分相对。
(1-2)盒安装部
如图3所示,盒安装部44允许显影盒19装拆地形成为上侧及后侧开放的基本箱形状,并具有:在左右方向上隔开间隔地相对配置的一对安装部侧壁60;连接这些安装部侧壁60的下端部的作为第1壁一例子的安装部底壁61;以及将这些安装部侧壁60的前端部连接起来的前壁62。
如图5所示,一对安装部侧壁60分别形成为从收容部侧壁45的前端部中的下端部连续地随着朝向前方而向斜上方延伸的基本平板形状。另外,安装部侧壁60的上端缘形成为,与导向槽48的下端缘连续,且随着朝向前方而向斜上方延伸。被抵接部50、卡止部49、导向槽48及安装部侧壁60的上端缘构成导向部51,收容部侧壁45与安装部侧壁60构成为具有导向部51的第2壁的一例子。
如图10所示,安装部底壁61隔开间隔地配置在第1切口部52的前侧,并形成为向前后方向延伸的基本平板形状。另外,安装部底壁61一体地具有第2切口部64以及一对被接触部65。
第2切口部64形成为,从安装部底壁61的后端部连续地随着朝向后方而向斜上方延伸的基本平板形状。另外,第2切口部64的后端部在前后方向与第1切口部52隔开间隔地配置,且第2切口部64的后端部与第1切口部52的前端部之间的开口区域被划分为供纸开口部66,该供纸开口部66用于将纸张P供给到感光鼓20与转印辊21之间的夹持点。
并且,第2切口部64的左右两端部与所对应的收容部侧壁45的左右方向内侧面的下端部连接。
被接触部65设在安装部底壁61的上表面的前侧部分,且在安装有显影盒19的状态(后述)下,被接触部65以与显影框架25的一对接触部94(后述)相对的状态而分别设在安装部底壁61的左右两端部(参照图8)。另外,被接触部65形成为从安装部底壁61的上表面向前上方突出的侧面看时的基本矩形状,并形成为向左右方向延伸的突条(参照图8)。被接触部65的自由端部(上端部)被倒角成截面看时的基本圆弧形状。
前壁62形成为,从安装部底壁61的前端部连续地随着朝向前方而向斜上方倾斜。
另外,如图8所示,在前壁62的后表面形成有多个(两个)按压部件收容部67。
在安装有显影盒19的状态(后述)下,按压部件收容部67以与显影前壁78(后述)中的左右两端部相对的状态而分别设在前壁62的后表面中的左右两端部。
如图10所示,按压部件收容部67形成为从前壁62的后表面向前方凹陷的侧面看时的基本U字形状。
另外,鼓收容部43与盒安装部44通过框架开口部55而连通,框架开口部55被划分成上壁47的前端部、安装部底壁61的后端部,以及与它们对应的收容部侧壁45的前端部的左右方向内侧面。
另外,在盒安装部44上,如图3所示,设有作为限制部件一例子的锁定杆63、按压部件68(图8),以及延伸部72。
锁定杆63如图8所示,设于右侧的安装部侧壁60。
相对于安装部侧壁60的前侧部分,锁定杆63设在左侧,且一体地具有:未图示的旋转轴、配置在旋转轴(未图示)的下侧的升降部107,以及配置在旋转轴(未图示)的上侧的限制部98。
限制部98形成为俯视时为基本矩形状的基本平板形状。
并且,锁定杆63,通过其旋转轴(未图示)可旋转地支承于右侧的安装部侧壁60,从而可转动地设成这二个姿势:对显影盒19相对于鼓盒18的脱离进行限制的第1姿势;以及允许显影盒相对于鼓盒18脱离的第2姿势。即,锁定杆63设定成升降部107相对于右侧的安装部侧壁60可在上下方向相对移动,且,锁定杆63设定成限制部98设成相对于右侧的安装部侧壁60可在前后方向相对移动。
另外,锁定杆63如图9(b)所示,始终受到未图示的施力部件的施力,以使限制部98的后端部在第1姿势中位于第2姿势的限制部98的后端部的位置的后侧。
按压部件68如图8所示,设在前壁62的按压部件收容部67内,且在俯视时,按压部件68以在前后方向与被接触部65并排地配置在被接触部65的前侧,且如图10所示,在侧面看时,按压部件68配置在被接触部65的前上侧(详细地说,是脱离方向Y(后述)的下游侧)。
另外,按压部件68具有主体部69以及弹簧部件70。
主体部69形成为后端部闭合的基本方管形状,且在其后端面一体地设有鼓出部71。鼓出部71如图10所示,形成为从主体部69的后端面基本中央部分向后方鼓出的侧面看时的基本圆弧形状。
弹簧部件70是向前后方向延伸的压缩螺旋弹簧,被收容于主体部69的内部空间。
并且,按压部件68配置成在主体部69后端部前表面与按压部件收容部67的后表面之间夹着弹簧部件70。由此,主体部69始终受到弹簧部件70的朝向后方的施力。
如图3所示,延伸部72一体地设于前壁62上。另外,前壁62及延伸部72构成为第1部分的一例子。
延伸部72形成为向左右方向(长度方向)延伸的基本平板形状,且延伸部72形成为,从前壁62上端部中的左右方向基本中央部分连续地与前壁62基本相同倾斜地随着向前方而向斜上方延伸(参照图10)。
即,延伸部72在前方隔开间隔地与鼓收容部43相对配置,且延伸部72的上端部配置在前壁62下端部的前侧。
另外,延伸部72一体地具有作为握持部一例子的鼓握持部73,以及被压入部74。
如图3所示,鼓握持部73设在延伸部72后表面中的左右方向基本中央部分,且一体地具有作为突出壁一例子的握持部分102,以及突条部101(参照图10)。
如图10所示,握持部分102形成为从延伸部72后表面中的上端部向后方突出的侧面看时的基本三角形状,且形成为向左右方向延伸(参照图3)。
详细地说,握持部分102的上端缘从延伸部72的上端部连续地随着朝向后方而向下方倾斜。即,握持部分102的上端缘的后端部,以比握持部分102的上端缘中的前端部更接近安装部底壁61的状态而位于下侧。另外,握持部分102的下端缘从握持部分102的后端部连续地随着朝向前方而向下方倾斜。
突条部101形成为从握持部分102下表面中的后端部向后下方突出的侧面看时的基本矩形状,且形成为向左右方向延伸。由此,鼓握持部73(握持部件102及突条部101)和延伸部72形成为侧面看时的基本倒J字形状。
被压入部74如图3所示,以相对于握持部分102的左右方向端部从左右方向外侧隔开间隔地相对的状态分别设在延伸部72后表面中的左右两端部。
被压入部74如图10所示,形成为从延伸部72的后表面向后方突出的基本平板形状,且形成为随着朝向上方而向后方鼓出的侧面看时的基本三角形状。
详细地说,被压入部74形成为,其上端缘从延伸部72的上端部连续地向后方延伸,其后端缘从上端缘的后端部屈曲地向下方延伸。
并且,在盒安装部44,如图3所示,由鼓收容部43的前端部、安装部底壁61的上表面、一对安装部侧壁60的左右方向内侧面、前壁62的后表面及延伸部72的后表面划分有作为收容显影剂盒的空间一例子的装拆空间S。
(2)显影盒
显影盒19如图4所示,具有上述的显影框架25。
显影框架25形成为向左右方向延伸的基本箱形状(参照图10),具有:在左右方向互相隔开间隔地相对的一对显影侧壁76(参照图9(a));连接这些显影侧壁76的下端部的显影底壁77(参照图10);连接这些显影侧壁76的前端部的显影前壁78(参照图10);以及将这些显影侧壁76的上端部连接起来的显影上壁75(参照图10)。
如图10所示,一对显影侧壁76分别形成为向上下前后延伸的侧面看时为基本矩形状的基本平板形状。
在右侧的显影侧壁76上,如图9(b)所示,设有被限制部97,以及突部(未图示)。
被限制部97设于右侧的显影侧壁76的右表面中的前端部,且形成为从右侧的显影侧壁76右表面向右方突出的俯视时的基本矩形状。
突部(未图示)与锁定杆63的升降部107(参照图8)对应地设在被限制部97的后侧,且形成为,从右侧的显影侧壁76的右表面向右方突出。
如图10所示,显影底壁77形成为向前后方向延伸的基本平板形状,且在显影底壁77的下表面设有一对被按压部99以及一对接触部94。
如图4所示,被按压部99设在显影底壁77底面中的前端部,且与多个(两个)按压部件68对应地分别设在显影底壁77的左右两端部(参照图4)。
两个被按压部99分别具有在左右方向隔开间隔地相对配置的一对突出部100。
突出部100如图10所示,形成为从显影底壁77的底面向前下方突出的侧面看时基本为三角形状的基本平板形状。
详细地说,突出部100形成为,其前端缘从显影底壁77的底面向下方延伸,其下端缘从前端缘的下端部屈曲并向后下方延伸。
接触部94,与多个(两个)被接触部65对应地分别设在显影底壁77的左右两端部。另外,接触部94当投影到前后方向时以被夹持于一对突出部100之间的状态而位于一对突出部100之间,且接触部94配置在被按压部99的后下侧(参照图4)。
另外,接触部94以从显影底壁77的底面向下方突出的状态而形成为具有朝向前下方的顶部的侧面看时基本为三角形状的基本平板形状。详细地说,接触部94的前端缘从显影底壁77的底面向后下方延伸,接触部94的下端缘从前端缘的下端部屈曲地向后上方延伸。
显影前壁78形成为从显影底壁77的前端部连续地向上方延伸的基本平板形状。
显影上壁75形成为从显影前壁78的上端部连续地向后方延伸的基本平板形状。
另外,在显影框架25的显影室27设有显影辊34。在显影框架25的前端部一体地设有作为把手一例子的一对显影握持部79。
显影辊34具有:向左右方向延伸的金属制的显影辊轴80;以及以使显影辊轴80的左右两端部露出的状态覆盖显影辊轴80的橡胶辊81。
并且,显影辊34,通过显影辊轴80的左右两端部分别配置在所对应的显影侧壁76的后端部,且贯通显影侧壁76地向左右方向外方突出,从而显影辊34可相对旋转地支承于一对显影侧壁76。
并且,在显影辊轴80的左右方向两端部(突出部分)如图4所示,分别设有作为被导向部一例子的衬套部件84。
衬套部件84形成为向左右方向延伸,且左右方向外侧端部被闭合的基本圆筒形状。衬套部件84的内径形成为与显影辊轴80的左右方向端部外径基本相同的直径(稍大的大径)。并且,衬套部件84,以显影辊轴80的左右方向端部插通在其内部空间的状态而外嵌于显影辊轴80的左右方向端部。
显影握持部79形成为正面看时为基本矩形状的基本平板形状,且显影握持部79分别设于显影前壁78的前表面中的左右两端部。另外,显影握持部79如图10所示,形成为从显影前壁78的前表面中的上端部连续地随着朝向前方而向上方倾斜。
另外,在显影盒19上如图4所示,在左侧的显影侧壁76的外侧面(左侧面)设有驱动单元82,在右侧的显影侧壁76的外侧面(右侧面)设有作为电极一例子的供电单元83。
驱动单元82具有显影耦合器85以及齿轮罩盖86。
显影耦合器85形成为向左右方向延伸的基本圆柱形状。显影耦合器85可旋转地支承于左侧的显影侧壁76(参照图9(a))。
另外,在显影耦合器85的左端面形成有结合凹部92。结合凹部92以从显影耦合器85的左端面向右方凹陷的状态而形成为向显影耦合器85的径向延伸的侧面看时的基本长孔形状。在结合凹部92可驱动传递地嵌合设在主体外壳2内的主体耦合器(未图示)的结合凸部(未图示),被输入来自打印机1的驱动力。
齿轮罩盖86形成为向右方及后方开放的基本箱形状。齿轮罩盖86以收容显影耦合器85的状态而固定于显影框架25左侧的显影侧壁76(参照图9(a))。
另外,齿轮罩盖86的左侧壁93形成为向上下前后延伸的基本平板形状,且在左侧壁93形成有衬套露出槽87、耦合器衬套88,以及抵接部89。
衬套露出槽87,以从左侧壁93的后端缘向前下方被切去的状态而形成为向后上方开放的侧面看时的基本C字形。衬套露出槽87的槽宽(内径)形成得比衬套部件84外径稍大。在衬套露出槽87内,插通有向左方突出的衬套部件84。
耦合器衬套88在衬套露出槽87的前上侧,形成为从左侧壁93向左方延伸的基本圆筒形状。耦合器衬套88在其右端部与齿轮罩盖86的内部(右侧)连通。在耦合器衬套88内,以使结合凹部92露出的状态插通有显影耦合器85的左端部。
抵接部89在耦合器衬套88的上侧,形成为从左侧壁93的左表面向左方突出的基本柱形状。
另外,抵接部89如图5所示,形成为向前上方及后下方延伸的侧面看时的基本爪形状,且在其上表面及后表面划分有导向弯曲面91。
导向弯曲面91具有:被划分在抵接部89上端部上的上端面95;被划分在抵接部89后端部上的后端面90;以及被划分在上端面95与后端面90之间的连续面96。
上端面95在抵接部89的上端部上,形成为向上方鼓出的侧面看时的基本圆弧形。
连续面96形成为,从上端面95的后端部连续地随着朝向后方而向斜下方倾斜。
后端面90形成为从连续面96的后端部屈曲地向下方延伸。
另外,在显影框架25右侧的供电单元83也以左右对称的形状和配置而设置导向弯曲面91。
如图1所示,在处理盒15安装于主体外壳2的状态下,供电单元83与设在主体外壳2上的作为外部电源一例子的主体电极(未图示)电连接。
供电单元83如图9(b)所示,形成为向前后方向延伸的俯视时的基本矩形状,且由与供给辊33电连接的供给电极(未图示)和与显影辊34电连接的显影电极(未图示)等所构成。
3.显影盒相对于鼓盒的装拆动作
接着,说明显影盒19相对于鼓盒18的装拆。
(1)显影盒相对于鼓盒的安装动作
要将显影盒19安装在鼓盒18上,则如图7所示,握持显影盒19的显影握持部79,将显影盒19的后端部从上侧***盒安装部44的装拆空间S。
这样,衬套部件84与安装部侧壁60的上端缘抵接,并且抵接部89的导向弯曲面91的上端面95从前侧与收容部侧壁45的被抵接部50抵接。
接着,以上端面95与被抵接部50的抵接部分为支点向安装方向X(左侧面看时基本绕顺时针)转动。
这样,如图6所示,衬套部件84沿安装部侧壁60的上端缘向后下方移动,显影盒19的前端部向前下方移动。
接着,当使显影盒19进一步沿安装方向X转动时,则如图5所示,衬套部件84被***导向部51的导向槽48内,并且显影盒19的前端部被收容在盒安装部44的前端部内。如此,导向部51对显影盒19的转动进行导向,导向槽48形成为沿安装方向X延伸。
另外,导向部51的卡止部49与衬套部件84的上侧相对,且在上下方向将衬套部件84予以卡止。
另外,显影盒19的接触部94的下端缘如图10所示,从上侧与所对应的被接触部65的自由端部接触。
另外,显影盒19的一对突出部100的前端缘,从前侧与所对应的按压部件68的鼓出部71接触。由此,显影盒19被按压向后方(感光鼓20),显影辊34的橡胶辊81始终从前下侧压接于感光鼓20。
此时,在前后方向上,显影盒19被配置在前壁62及延伸部72(第1部分)与鼓收容部43之间,且被收容于装拆空间S。
如上所述,显影盒19相对于盒安装部44的安装就结束,形成处理盒15。
此时,安装部底壁61在上下方向上与显影盒19相对地配置,收容部侧壁45及安装部侧壁60如图5所示,从左右方向外侧与显影盒19相对地配置。
另外,右侧的收容部侧壁45的厚壁部59如图9(b)所示,其右端部配置在比供电单元83的右端部稍右侧(长度方向外侧)。
另外,延伸部72的上端部如图5所示,在其整个左右方向位于比显影盒19的上端部更上侧的位置,即位于比显影握持部79上端部更上侧的位置。
即,如图10所示,前壁62及延伸部72从与安装部底壁61前端部连接的前壁62的下端部(第1端部的一例子)一体地延伸形成为在上下方向比显影盒19更突出。另外,前壁62及延伸部72,随着从前壁62下端部朝向延伸部72上端部(第2端部的一例子)而离开显影盒19地向前方倾斜。
另外,鼓握持部73设于延伸部72的上端部,并配置于处理盒15的上端部。另外,鼓握持部73的握持部分102的上端部的左右方向上的所有部分位于比显影握持部79的上端部更上侧的位置。
另外,鼓收容部43的上端部(上壁47的上端部)如图2及图5所示,位于比显影盒19的上端部的左右方向中央部更上侧的位置,即位于比显影框架25的显影上壁75的左右方向中央部更上侧的位置。即,鼓收容部43的上端部(上壁47)在上下方向上比显影盒19的左右方向中央部更向上方突出。
并且,如图5所示,将盒安装部44的延伸部72的上端部与鼓收容部43的上壁47的上端部连接起来的假想直线L1配置在显影握持部79上端部的上侧(在相对于显影盒19的安装部底壁61相反侧)。
另外,显影盒19的显影握持部79,以在前后方向相对于显影框架25配置在鼓收容部43相反侧的状态而配置于处理盒15的前端部。
详细地说,显影握持部79如图2所示,从左右方向外侧与延伸部72的被压入部74相对配置,且如图10所示,当向上下方向投影时,与所对应的按压部件68重合配置。
另外,显影盒19如图9(a)所示,从盒安装部44上的脱离始终受到锁定杆63的限制。
具体地说,锁定杆63的限制部98后端部中的左侧部分如图9(b)所示,从上侧与显影盒19的被限制部97前端部中的右侧部分卡合。即,限制部98配置成当向脱离方向Y投影(后述,参照图5)时与被限制部97重合。
另外,锁定杆63的升降部107(参照图8)配置在显影盒19的突部(未图示)下侧。
(2)显影盒从鼓盒脱离的脱离动作
要使显影盒脱离鼓盒18,则以与上述的安装动作相反的顺序进行操作。
具体地说,首先使锁定杆63的限制部98向前侧移动(转动),以解除限制部98与被限制部97的卡合。
这样,锁定杆63的升降部107(参照图8)从下侧与显影盒19的突部(未图示)抵接,将显影盒19的突部(未图示)向上方按压。
由此,显影盒19如图5及图6所示,沿脱离方向Y转动,显影盒19的前端部(显影握持部79)向后上方移动。此时,按压部件68的主体部69随着显影盒19的转动而以配置在显影盒19的接触部94下侧的状态进入后方,主体部69从上侧被接触部94抵接(参照图10)。
接着,握持显影盒19的显影握持部79,将显影握持部79向后上方提起。
这样,衬套部件84由导向槽48导向,向前方移动,并且导向弯曲面91的后端面90与连续面96的连续部分如图6所示,从前侧与收容部侧壁45的被抵接部50抵接。
然后,显影盒19以导向弯曲面91与被抵接部50的抵接部分为支点而向脱离方向Y(左侧面看时绕逆时针)转动。
此时,衬套部件84从导向槽48内脱离,且配置在卡止部49的前下侧,并位于收容部侧壁45与安装部侧壁60的连续部分的上侧。
然后,当沿脱离方向Y进一步向后上方提起显影握持部79时,衬套部件84如图7所示,就沿安装部侧壁60的上端缘向前上方移动,并且,导向弯曲面91的上端面95从前侧与收容部侧壁45的被抵接部50抵接。
接着,向上方提起显影握持部79,使显影盒19向上侧脱离鼓盒18。
如上所述,显影盒19从盒安装部44上的脱离就结束。
即,显影盒19相对于盒安装部44而一边被转动一边被装拆。
4.处理盒在主体外壳上的安装动作
接着,说明处理盒15相对于主体外壳2的安装动作。
要将处理盒15安装于主体外壳2,则首先如图1所示,如上所述,使主体外壳2的上罩盖7配置在开放位置。
接着,握持处理盒15的鼓握持部73,并以使感光鼓20的鼓轴54左右方向端部嵌合于主体外壳2的导向部37的状态,而将处理盒15通过盒开口部5而***主体外壳2内。
接着,将处理盒15沿导向部37压入到后下方,并以感光鼓20的鼓轴54为支点而使处理盒15绕左侧面看时的顺时针转动。
然后,当感光鼓20的鼓轴54配置于导向部37的后端部,鼓盒18的延伸部72配置在激光束L的射出轨迹的下侧时,处理盒15在主体外壳2上的安装就结束。
此外,延伸部72由于在下侧与激光束L的射出轨迹隔开间隔配置,因此不会干涉激光束L。
接着,使主体外壳2的上罩盖7从开放位置向闭合位置移动。
此时,如图11所示,当处理盒15在主体外壳2上的安装不充分时,压入部10就从上侧与被压入部74的上端部抵接。
然后,随着上罩盖7的移动,处理盒15通过被压入部74由压入部10按压向下方。
由此,如图1所示,处理盒15被配置在主体外壳2内的适当的安装位置。
如上所述,处理盒15相对于主体外壳2的安装就结束。
另外,在上罩盖7配置在闭合位置在状态下,压入部10相对于激光束L在左右方向外侧隔开间隔地配置,上罩盖7隔开间隔地配置在安装后的处理盒15的上侧。即,压入部10及上罩盖7配置成不干涉激光束L的状态。
5.作用效果
(1)处理盒15中,如图5所示,盒安装部44具有在上下方向(第2方向)与显影盒19相对的安装部底壁61,以及在上下方向上比显影盒19更向上方突出地延伸的延伸部72。另外,鼓收容部43的上侧部分(上壁47的上端部分)在上下方向上比显影盒19的左右方向(轴线方向)中央部更向上方突出。
因此,当冲击从下侧(在上下方向上的相对于安装部底壁61的与显影盒19的相反侧)施加在处理盒15上时,该冲击就作用在安装部底壁61上。另一方面,当冲击从上侧(在上下方向上相对于显影盒19的与安装部底壁61的相反侧)施加在处理盒15上时,该冲击就作用在延伸部72的上端部及鼓收容部43的上端部(上壁47)上。
即,从上下方向外侧施加在处理盒15上的冲击作用在安装部底壁61上,或者作用在延伸部72及鼓收容部43(上壁47)上,且通过它们而作用在鼓盒18上。
因此,可抑制从上下方向外侧施加在处理盒15上的冲击作用在显影盒19上。
尤其,在误使处理盒15落下的场合,安装部底壁61或延伸部72及鼓收容部43(上壁47)与地面等产生冲撞。因此,该冲撞所产生的冲击通过安装部底壁61或延伸部72及鼓收容部43而作用在鼓盒18上,可抑制作用在显影盒19上的现象。其结果,可抑制收容于显影盒19的调色剂漏出的现象。
因此,虽然是一种简单的结构,但即使冲击从上下方向外侧施加在处理盒15上,也可抑制调色剂从显影盒19泄漏。
(2)另外,显影盒19如图5所示,在安装于盒安装部44的状态下,在前后方向上(第1方向)配置在延伸部72与鼓收容部43之间。
因此,鼓收容部43配置在显影盒19的后侧,延伸部72配置在显影盒19的前侧。即,在显影盒19的前后方向的两侧,在上下方向上配置有比显影盒19更突出的部分(延伸部72或鼓收容部43)。
因此,对处理盒15的来自上侧的冲击,可靠地作用在延伸部72及鼓收容部43上,能可靠地抑制冲击作用在显影盒19上。
(3)另外,延伸部72如图2所示,形成为向左右方向延伸的基本平板形状。
因此,在冲击从上侧施加在处理盒15上的场合,该冲击可靠地作用在延伸部72上。
其结果,能更进一步可靠地抑制对处理盒15的来自上侧的冲击作用在显影盒19上的现象。
(4)另外,前壁62及延伸部72如图10所示,随着从前壁62的下端部(上下方向上的安装部底壁61侧的端部即第1端部)向延伸部72的上端部(上下方向上的位于与第1端部相反的一侧的端部即第2端部)而倾斜成向前方离开显影盒19。
因此,能确保显影盒19与延伸部72上端部之间相对大的空间。
其结果,能更进一步可靠地抑制施加在延伸部72上端部上的冲击作用在显影盒19上的现象。
(5)另外,延伸部72如图10所示,在其上端部(上下方向上的位于与安装部底壁61相反的一侧),具有对鼓盒18进行握持用的鼓握持部73。
因此,当对处理盒15进行操作时,可握持鼓握持部73。其结果,可提高处理盒15的操作性。
尤其,当将处理盒15与主体外壳2进行装拆时,由于可握持鼓握持部73,因此,可获得处理盒15相对与主体外壳2的装拆作业的顺畅化。
(6)另外,鼓握持部73的握持部分102的上端部(上下方向上的位于与安装部底壁61相反的一侧的端部)如图2所示,在整个左右方向位于显影握持部79的上侧。
因此,可容易地使用鼓握持部73。
(7)另外,鼓握持部73如图10所示,具有从延伸部72的后表面向后方(前后方向上鼓收容部43侧)突出的握持部分102。
另外,握持部分102上端缘中的后端部(突出方向下游侧的端部),位于握持部分102上端缘中的前端部(突出方向上游侧的端部)的下侧(安装部底壁61侧)。
因此,使用者能可靠地握持鼓握持部73,可进一步提高处理盒15的操作性。
(8)另外,显影盒19如图5~图7所示,相对于盒安装部44一边转动一边进行装拆。
然而,盒安装部44如图3所示,由于可装拆地收容显影盒19,因此形成为具有使显影盒19装拆用的装拆空间S。
这一点,如图5~图7所示,由于显影盒19一边转动一边被装拆,因此,可减小装拆空间S。
因此,可获得盒安装部44的小型化,进而可获得处理盒15的小型化。
另外,鼓框架42如图5所示,具有从左右方向外侧(轴线方向外侧)与显影盒19相对的收容部侧壁45及安装部侧壁60。
因此,在冲击从左右方向外侧施加在处理盒15上的场合,该冲击通过收容部侧壁45及安装部侧壁60而作用在鼓盒18上。
其结果,可抑制对处理盒15的来自左右方向外侧的冲击作用在显影盒19上的现象。
另外,收容部侧壁45及安装部侧壁60,具有对显影盒19的转动进行导向用的导向部51。
因此,如图5~图7所示,显影盒19的转动由导向部51导向,可确保显影盒19的顺畅的转动动作。
(9)另外,导向部51如图5所示,具有向显影盒19的安装方向X(装拆方向)延伸的导向槽48。另外,显影盒19具有向左右方向外方突出的衬套部件84。
并且,显影盒19的衬套部件84当与盒安装部44装拆时,由导向槽48导向。
因此,可确保显影盒19相对于盒安装部44的顺畅的装拆动作。
另外,显影盒19具有向左右方向外方突出的抵接部89。
并且,如图6及图7所示,在衬套部件84由导向部51导向的状态下,即在显影盒19的装拆途中,抵接部89与鼓收容部43的被抵接部50抵接。
因此,显影盒19,能以抵接部89与被抵接部50的抵接部分为支点而顺畅地转动。其结果,能可靠地确保显影盒19的顺畅的转动动作。
(10)另外,显影盒19如图9(b)所示,在显影框架25的右侧,具有可与设在主体外壳2上的主体电极(未图示)电连接的供电单元83。
因此,可将来自主体电极(未图示)的偏压供给到显影盒19。
另外,在右侧的收容部侧壁45上设有厚壁部59,且厚壁部59的右端部配置在供电单元83右端部的稍右侧(轴线方向外侧)。
因此,在冲击从右侧施加在处理盒15上的场合,该冲击可靠地作用在右侧的收容部侧壁45的厚壁部59上。
其结果,可具有供电单元83,并且可抑制来自右侧的冲击作用在显影盒19上的现象。
(11)另外,盒安装部44如图9(b)所示,具有对显影盒19从盒安装部44上的脱离进行限制用的锁定杆63。
另外,显影盒19具有与锁定杆63卡合的被限制部97,当向上下方向(详细地说,显影盒19的脱离方向Y(参照图5))投影时,锁定杆63与被限制部97重合地配置。
因此,可限制显影盒19从盒安装部44上的不希望的脱离。
其结果,即使是例如误使处理盒15落下的场合,也可抑制显影盒脱离盒安装部44的现象。因此,能可靠地抑制由落下而产生的冲击作用在显影盒19上的现象。
(12)另外,显影盒19如图10所示,在其前端部(前后方向上的与鼓收容部43相反的一侧),具有当与盒安装部44装拆时进行握持的显影握持部79。
因此,当将显影盒19与盒安装部44进行装拆时,可对显影握持部79进行握持,可获得显影盒19相对于盒安装部44的装拆作业的顺畅化。
另外,在盒安装部44上,设有当向上下方向投影时与显影握持部79重合地配置的按压部件68。
并且,按压部件68始终向后方按压以使显影盒19朝向感光鼓20。
因此,可提高显影盒19与感光鼓20的相对定位精度。另外,由于显影握持部79与按压部件68配置成当投影到上下方向时重合,因此,可确保显影握持部79及按压部件68的有效配置。
(13)另外,在显影盒19的显影底壁77上,如图10所示,设有与安装部底壁61接触的接触部94。
另外,在鼓盒18的安装部底壁61上,具有与接触部94接触的被接触部65。
因此,可提高安装后的显影盒19相对于盒安装部44的相对定位精度。
另外,被接触部65配置在按压部件68的后下侧(显影盒19的脱离方向Y上游侧)。
因此,可确保被接触部65及按压部件68的有效配置。
(14)另外,鼓收容部43如图10所示,具有使感光鼓20充电的栅控式电晕充电器22。
因此,能可靠地使感光鼓20充电。
(15)在打印机1中,如图1所示,具有扫描单元16,延伸部72配置成不干涉激光束L的状态。
因此,能可靠地将感光鼓20曝光,可在感光鼓20上形成静电潜像。
其结果,在处理盒15可具有延伸部72,并且可在感光鼓20上可靠地形成静电潜像。
(16)另外,延伸部72如图1所示,在激光束L的下侧(第2方向一方侧)与激光束L隔开间隔地配置。
因此,能可靠地抑制延伸部72与激光束L产生干涉的现象。
(17)另外,主体外壳2如图1所示,具有可向上下方向移动的上罩盖7。另外,上罩盖7具有压入部10。
并且,上罩盖7如图11所示,当从开放位置向闭合位置移动时,在处理盒15与主体外壳2装拆途中的场合(处理盒15在主体外壳2上的安装不充分的场合),压入部10从上侧与设在延伸部72上的被压入部74的上端部抵接。
然后,随着上罩盖7的移动,处理盒15通过被压入部74由压入部10按压向下方(第2方向一方侧)。
因此,处理盒15从安装途中的位置移动到规定的安装位置。
其结果,通过使上罩盖7移动(摆动),能可靠地将处理盒15安装于主体外壳2。
(18)另外,压入部10如图1所示,在左右方向(轴线方向)外侧与激光束L隔开间隔地配置。
因此,能可靠地抑制压入部10与激光束L产生干涉的现象。
(19)另外,上罩盖7在配置在闭合位置的状态下,在上侧(第2方向另一方侧)而与安装后的处理盒15隔开间隔地配置。
因此,在上下方向上的处理盒15与上罩盖7之间,可确保用于使激光束L通过的空间。
6.第2实施形态
下面,说明本发明的处理盒的第2实施形态。
图12(a)是从左上侧看到本发明图像形成装置的第2实施形态的打印机处理盒的立体图,图12(b)是图12(a)所示的处理盒的左侧面图。
在图12中,对于与图1~图11所示的各部对应的部分,标上与它们的各部相同的参照符号,省略其说明。
在第1实施形态的处理盒15中,如图2所示,鼓盒18具有与盒安装部44前壁62形成一体的延伸部72。
与此相对,在第2实施形态的处理盒15中,如图12所示,鼓盒18具有可从盒安装部44的前壁62分离的鼓握持部105。
鼓握持部105如图12(a)所示,形成为向下方开放的正面看时的基本U字形。另外,在第2实施形态中,鼓握持部105对应为第1部分的一例子。
并且,鼓握持部105在与前壁62分开成形后,各自由端部横跨前壁62的上端部中的左右方向中央部分地固定于前壁62,从而组装于鼓框架42的盒安装部44。
因此,与将延伸部72和前壁62成形为一体的场合相比,可容易成形延伸部72,可减少制造成本。
另外,鼓握持部105的上端部如图12(b)所示,在其整个左右方向配置在显影握持部79上端部的上侧。另外,将鼓握持部105的上端部与鼓收容部43上壁47的上端部连接起来的假想直线L2,也配置在显影握持部79的上端部的上侧。
因此,在第2实施形态中,也可获得与上述第1实施形态相同的作用效果。
7.第3实施形态
下面,说明本发明的处理盒的第3实施形态。
图13(a)是从左上侧看到本发明图像形成装置的第3实施形态的打印机处理盒的立体图,图13(b)是图13(a)所示的处理盒的左侧面图。
在第1实施形态及第2实施形态的处理盒15中,如图2及图12所示,显影框架25在其整个左右方向配置在鼓收容部43上端部的下侧。
与此相对,在第3实施形态的处理盒15中,如图13所示,显影框架25的显影上壁75中的左右方向两端部分别设有扩张部110,扩张部110的上端部配置在鼓收容部43上端部的上侧。
扩张部110如图13(b)所示,形成为下侧开放的基本箱形状,且形成为从显影上壁75的上表面向后上方突出的侧面看时的基本矩形状。并且,扩张部110的内部空间通过形成在显影上壁75上的开口(未图示)而与调色剂收容室26连通。
在该场合,鼓收容部43的上端部(上壁47的上端部)如图13(a)所示那样,由于位于显影框架25的显影上壁75的左右方向中央部的上侧,因此,也可获得与上述第1实施形态相同的作用效果。
另外,在显影上壁75上,由于设有与调色剂收容室26连通的扩张部110,因此,可扩大显影框架25的容积,可提高显影框架25的调色剂充填量。
8.变形例
上述的打印机1是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一实施形态,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的实施形态。
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除了上述的黑白打印机外,也可构成为彩色打印机。
在将图像形成装置构成为彩色打印机的场合,也可构成为具有多个感光体和记录介质输送部件的直接式的串联型彩色打印机,或构成为具有多个感光体、中间转印体和转印部件的中间转印式的串联型彩色打印机。
另外,显影盒19也可构成为,收容调色剂的调色剂盒装拆自如地安装在具有显影辊34的框架上。
另外,也可适用例如感光带等的感光体,来代替上述的感光鼓20。
另外,也可适用例如显影套筒、显影带、刷状的辊等的显影剂承载体,来代替上述的显影辊34。
另外,也可适用例如供给套筒、供给带和刷状的辊等的供给部件,来代替上述的供给辊33。
另外,也可适用例如螺旋输送器或输送带等的输送部件,来代替上述的搅拌器29。
另外,也可适用例如转印带、转印刷、转印片、薄膜型转印装置等的接触型转印部件,或使用例如电晕式等的非接触型转印部件等,来代替上述的转印辊21。
另外,也可适用例如电晕式充电器、锯齿状的放电部件等的非接触型充电器,或使用充电辊等的接触型充电器等,来代替上述的栅控式电晕充电器22。
另外,上述的延伸部72如图3所示,虽然设在鼓框架43中的左右方向基本中央部分(具体地说是前壁62上端部中的左右方向基本中央部分),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一个一个地分别设在鼓框架42中的左右两端部。
具体地说,延伸部72也可以配置在各显影握持部79前侧的状态,而分别设在前壁62上端部中的左右两端部。
另外,上述的延伸部72虽然设在鼓框架42的前端部,具体来说是设在前壁62,但并不限于此,也可设成从鼓框架42的安装部侧壁60的上端部向上方突出。
另外,上述的显影握持部79如图4所示,虽然与显影盒19的显影框架25设成一体,但并不限于此,也可与显影框架25分开设置。
此外,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也可具有图像读取部等,构成为多功能一体机。
采用这些结构,也可获得与上述第1实施形态~第3实施形态相同的作用效果。
另外,上述的第1实施形态~第3实施形态及变形例,可适当组合。

Claims (18)

1.一种处理盒,其特征在于,具有:
显影剂盒,该显影剂盒收容显影剂;以及
感光体盒,所述显影剂盒相对于该感光体盒可装拆,
所述感光体盒具有:
框体;以及
感光体,该感光体设于所述框体,且该感光体构成为绕轴线旋转,
所述框体具有:
感光体收容部,该感光体收容部***述感光体;以及
盒收容部,该盒收容部在第1方向与所述感光体收容部相邻,且该盒收容部***述显影剂盒,
所述盒收容部具有第1壁及第1部分,该第1壁及第1部分形成***述显影剂盒的空间,
所述第1壁向所述第1方向延伸,并且所述第1壁在与所述第1方向相交的第2方向与所述显影剂盒相对,
所述第1部分形成为,从所述第1方向上的所述第1壁的与所述感光体收容部相反的一侧的端部延伸成在第2方向上比所述显影剂盒更突出,
所述感光体收容部具有第2部分,该第2部分在所述第2方向上至少比所述显影剂盒的所述轴线方向中央部更突出,
所述显影剂盒构成为一边相对于所述盒收容部转动一边被装拆,
所述框体具有第2壁,该第2壁从所述轴线方向外侧与所述显影剂盒相对,
所述第2壁具有导向部,该导向部用于对所述显影剂盒的转动进行导向,
所述显影剂盒具有电极,该电极可与外部的电源电连接,
所述第2壁的至少一部分配置成比所述电极更位于所述轴线方向外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显影剂盒在所述第1方向上配置在所述第1部分与所述感光体收容部之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部分形成为向所述轴线方向延伸的基本平板形状。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部分随着从第1端部朝向第2端部而倾斜成在所述第1方向上离开所述显影剂盒,所述第1端部是所述第1部分的所述第2方向的端部中与所述第1壁相对的端部,所述第2端部是所述第1部分的所述第2方向的端部中位于与所述第1端部相反的一侧的端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部分在所述第2方向上与所述第1壁相反的一侧具有用于握持所述感光体盒的握持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握持部的所述第2方向上的端部中位于与所述第1壁相反的一侧的端部,在整个所述轴线方向,在所述第2方向上比所述显影剂盒更突出。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握持部具有突出壁,该突出壁从所述第1部分在所述第1方向上向所述感光体收容部侧突出,
所述突出壁的突出方向下游侧的端部配置成比所述突出方向上游侧的端部在所述第2方向上更位于所述第1壁侧。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部具有槽部,该槽部向所述显影剂盒的装拆方向延伸,
所述显影剂盒具有:
被导向部,该被导向部向所述轴线方向突出且由所述槽部导向;以及
抵接部,该抵接部向所述轴线方向突出且在所述被导向部被所述导向部导向的状态下与所述感光体收容部抵接。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盒收容部具有限制部件,该限制部件用于对所述显影剂盒从所述盒收容部的脱离进行限制,
所述显影剂盒具有与所述限制部件卡合的被限制部,
所述限制部件配置成,当投影到所述显影剂盒的脱离方向时与所述被限制部重合。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显影剂盒在所述第1方向上与所述感光体收容部相反的一侧具有当相对于所述盒收容部被装拆时握持用的把手,
所述盒收容部具有按压部件,该按压部件配置成当投影到所述第2方向时与所述把手重合,所述按压部件将所述显影剂盒按压向所述感光体。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显影剂盒具有与所述第1壁接触的接触部,
所述第1壁具有被接触部,该被接触部相对于所述按压部件而配置在所述显影剂盒的脱离方向上游侧,该被接触部与所述接触部接触。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光体收容部还具有构成为使所述感光体充电的充电器。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部分设成可从所述盒收容部分离。
14.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权利要求1~13中任一项所述的处理盒;
装置主体,该装置主体构成为可安装所述处理盒;以及
曝光装置,该曝光装置在所述第1方向隔开间隔地与安装后的所述处理盒相对配置,该曝光装置构成为可将对所述感光体进行曝光用的激光向所述感光体射出,
所述第1部分构成为,在所述处理盒安装于所述装置主体的状态下不干涉所述激光。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部分构成为在所述第2方向一方侧与所述激光隔开间隔。
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主体具有移动部件,该移动部件构成为可向所述第2方向移动,
所述移动部件具有按压部,该按压部构成为将安装途中的所述处理盒的所述第1部分按压向所述第2方向一方侧,
所述按压部构成为不干涉所述激光。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部构成为在所述轴线方向外侧与所述激光隔开间隔。
18.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部件构成为在所述第2方向另一方侧与安装后的所述处理盒隔开间隔。
CN201290001281.7U 2012-07-09 2012-11-29 处理盒及图像形成装置 Expired - Lifetime CN204807922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154148 2012-07-09
JP2012154148A JP2014016496A (ja) 2012-07-09 2012-07-09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PCT/JP2012/080839 WO2014010127A1 (ja) 2012-07-09 2012-11-29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807922U true CN204807922U (zh) 2015-11-25

Family

ID=499156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90001281.7U Expired - Lifetime CN204807922U (zh) 2012-07-09 2012-11-29 处理盒及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354600B2 (zh)
JP (1) JP2014016496A (zh)
CN (1) CN204807922U (zh)
WO (1) WO2014010127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89651A (zh) * 2016-07-08 2018-01-16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720372B2 (en) * 2014-11-28 2017-08-0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TWM538177U (zh) * 2016-11-02 2017-03-11 Avision Inc 分離式成像裝置
JP2018180380A (ja) * 2017-04-17 2018-11-1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感光体ユニット、及び、現像ユニット
JP2022178528A (ja) * 2021-05-20 2022-12-02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271274A (ja) 1994-03-29 1995-10-20 Canon Inc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258024A (ja) * 2004-03-11 2005-09-22 Canon Inc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304619B2 (ja) 2004-12-24 2009-07-29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像担持体カートリッジ、現像剤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434173B2 (ja) * 2009-03-18 2014-03-05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4868033B2 (ja) * 2009-06-30 2012-02-01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現像剤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現像装置
JP2011133763A (ja) 2009-12-25 2011-07-07 Brother Industries Ltd 現像カートリッジ
US9105634B2 (en) 2012-06-29 2015-08-11 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mpany, Ltd. Voids in interconnect structures and methods for forming the same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89651A (zh) * 2016-07-08 2018-01-16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
CN107589651B (zh) * 2016-07-08 2021-08-24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50125180A1 (en) 2015-05-07
JP2014016496A (ja) 2014-01-30
WO2014010127A1 (ja) 2014-01-16
US9354600B2 (en) 2016-05-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807922U (zh) 处理盒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2193472B (zh) 处理盒和成像设备
CN100428084C (zh) 成像设备
CN104412173B (zh) 处理盒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2262387B (zh) 可动地安装有可拆卸地保持调色剂箱的保持器单元的图像形成装置
CN101470397B (zh) 成像设备
US9098050B2 (en) Process unit
CN202512362U (zh) 显影盒
DE112012006677T5 (de) Kartusche und bilderzeugende Vorrichtung
CN102200728A (zh) 显影盒
CN102968019B (zh) 设有用于提高定位精度的定位轴的感光构件盒和处理盒
CN102736463B (zh) 图像形成设备
CN106896666A (zh) 图像形成装置
CN106814564A (zh) 充电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2200724A (zh) 显影盒
US20140126929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204440013U (zh) 显影剂盒
CN102243453A (zh) 图像形成设备
CN204807921U (zh) 处理盒
CN104520774A (zh) 处理盒
US9540204B2 (en) Sheet discharge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3135426B (zh) 具有用于保护感光鼓的盖的处理盒
CN102467030A (zh) 显影盒和处理单元
CN104520772A (zh) 盒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5388732A (zh) 显影盒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