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708143U - 拉链 - Google Patents

拉链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708143U
CN204708143U CN201520266991.8U CN201520266991U CN204708143U CN 204708143 U CN204708143 U CN 204708143U CN 201520266991 U CN201520266991 U CN 201520266991U CN 204708143 U CN204708143 U CN 20470814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op member
outward appearance
chain tooth
appearance portion
tape me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266991.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荷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KK Corp
Original Assignee
YKK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KK Corp filed Critical YKK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70814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70814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lide Fasten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拉链的止件能融合于链牙列而一体化,止件与链牙一起具有较高外观性的拉链。该拉链具备沿着左右一对带部件(16)的长度方向,在相向侧的侧部(16a)分别交替配置的一对链牙列(15)。链牙列的链牙(14)具有:链牙外观部(34),其配置在带部件的表面(16c);以及啮合部(36),其配置在带部件的背面(16d),并与相邻的链牙啮合。在一对链牙列具备使啮合部互相啮合的拉头(18),在链牙列的端部具有阻止拉头滑动的下止件(44)、上止件(46)。外观部从带部件的表面侧观察,是在与带部件的长度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上具有长轴的大致椭圆形状。下止件、上止件的表面侧的下止件外观部(48)、上止件外观部(54)具有与链牙外观部相同的外观。

Description

拉链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链牙在啮合时呈链条状连结,在链牙列的端部设置有防止拉头脱落的止件的拉链。
背景技术
以往,对于一对链牙通过拉头啮合的拉链,使用防止拉头脱落、维持链牙啮合状态的止件。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拉链具有配置在拉链的链牙列的一端的带部件的下止、以及配置在链牙列的另一端的一对上止,并且通过将装饰部件安装于下止或上止而进行装饰。此外,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的拉链设置有配置在拉链的链牙列的一端的带部件的止部,以及安装在止部的装饰部件。
此外,拉链可以是各种形状,例如专利文献3中的拉链在啮合时链牙排列成一列而外观呈链条状。这种拉链的链牙具备:外观部,其配置在带部件的表侧;以及啮合部,其位于带部件的侧缘侧并与相邻的链牙啮合。外观部呈椭圆形状,且其在带部件厚度方向的截面形状形成为半球状。而且,在左右一对链牙啮合的状态下,多个链牙以相同形状的外观部沿着带部件的侧部呈链条状排列成一列的方式存在,所述外观部为椭圆形状且在厚度方向呈半球状。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再表2012/049736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再表2012/043047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再表2011/039868号公报
实用新型内容
在上述背景技术的情况下,专利文献1和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拉链和其止件是在该止件上进行装饰而使其显眼的部件,止件和链牙在外观上的差异大,没有一体感,该止件不适用于不想使止件显眼的用途。另外,专利文献3的特征在于拉链链牙的形状,但对于止件并没有公开。
该实用新型是鉴于上述背景技术中的问题点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拉链,其中,止件形成为与链牙相似的形状,止件能融合于链牙列而一体化,止件与链牙一起具有较高的外观性。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拉链,该拉链具备左右一对带部件;以及一对链牙列,其包含沿着所述带部件的长度方向,在所述带部件相向侧的侧部分别交替配置的多个链牙。所述链牙是采用合成树脂制成,且通过注射成型而安装在所述带部件,所述链牙设置有:链牙外观部,其配置在所述带部件的表面;以及啮合部,其配置在所述带部件的背面并与相邻的所述链牙啮合。在所述一对链牙列以能够滑动的方式安装有拉头,利用拉头的通过,使所述链牙的所述啮合部互相啮合。在所述带部件的所述链牙列的端部设置有阻止所述拉头滑动的止件。所述止件也是采用合成树脂制成,且通过注射成型而被安装在所述带部件。在所述止件设置有:外观部,其配置在所述带部件的表面;以及背部,其配置在所述带部件的背面。从所述带部件的表面侧观察,所述外观部形成为在与所述带部件的长度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上具有长轴的大致椭圆形状。所述止件的所述外观部和所述背部中的至少一者是与所述拉头抵接而阻止所述拉头的滑动的部件,所述止件的所述外观部具有与所述链牙的所述链牙外观部相同的外观。
所述外观部的在所述带部件的厚度方向的截面形状形成为整体弯曲的大致半球状。由此,在左右一对所述链牙啮合的状态下,多个所述链牙以所述链牙外观部沿着所述带部件的侧部排列成一列的方式配置。
所述止件的所述外观部距所述带部件的表面的最大高度设置得比所述链牙的所述链牙外观部距所述带部件的表面的最大高度高,所述止件的所述背部距所述带部件的背面的最大高度设置得比所述链牙的所述啮合部距所述带部件的背面的最大高度相对较高,所述拉头与所述止件抵接而被阻止通过时,所述拉头首先与所述止件的所述背部抵接,如果进一步向通过方向施加力,则所述止件以所述带部件的附近为中心旋转,由此所述外观部向所述拉头侧倾斜而与所述拉头抵接,从而阻止所述拉头的滑动。
所述止件中距所述带部件的表面的最大高度比所述止件中距所述带部件的背面的最大高度低。在所述止件的所述背部的下表面设置有相对于所述带部件的背面大致平行的平面部。
所述上止件(46)仅固定于一对带部件的一方的带部件的侧缘,所述上止件从一方的带侧缘向着设置在另一方的带部件的一端的上端的链牙延伸设置,在所述上止件中的与所述最上端链牙相向的面形成有与所述带部件的厚度方向平行的槽部,在注射成型所述上止件时的模具的浇口部分的流道痕位于所述槽部的底部。
在使所述一对链牙列互相啮合、一对带部件的侧部彼此邻接而关闭的状态下,所述下止件是通过横跨一对带部件的侧部地进行注射成型而被安装的。
对于本实用新型的拉链,阻止拉头的止件形成为与链牙相似的形状,在一对链牙列啮合 的状态下,止件位于以链条状排列成一列地配置的延长线上,止件能融合于链牙列而一体化,活用链牙列的外观特征,从而能够具有较高的外观性。进一步的,止件,从正面看不到的背部形成为比链牙的背侧部分厚,能够可靠地抵接拉头防止拉头脱落,表侧的外观部为仅比链牙略高的形状,所以没有不协调的感觉。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的拉链的主视图。
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拉链的一对链牙列拉开到中途状态的主视图(a)和后视图(b)。
图3是本实施方式的拉链的链牙的立体图。
图4是本实施方式的拉链的链牙的立体图。
图5是本实施方式的拉链的横截面图。
图6是本实施方式的拉链的纵截面图。
图7是本实施方式的拉链的局部截断横截面图(a)和右视图(b)。
图8是本实施方式的拉链的纵截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  拉链
14  链牙
16  带部件
18  拉头
34  链牙外观部
48  下止件外观部
54  上止件外观部
36  啮合部
42  卡合部
44  下止件
46  上止件
50  下止件背部
56  上止件背部
53  平面部
58  凹凸部
60  槽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图1至图8表示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拉链10能够开闭自如地关闭例如衣服或包等的开口部。特别地,使用于反复开闭拉链10的情况。
拉链10具有由多个链牙14构成的链牙列15配置在沿着带部件16的长度方向的一侧的侧部16a的拉链牙链带,如果各拉链牙链带的链牙列15通过拉头18而互相啮合,则各链牙14以链条状连结成一列。
此外,在此,本实用新型中说明的上下方向是指:拉头18的滑动方向,以通过拉头18使链牙列15关闭的方向为上,打开的方向为下,在图1中是纸面的上下方向。此外,本实用新型中说明的宽度(左右)方向是指:与长度方向交叉,且沿着由一对带部件16构成的拉链带的周面(表面或背面)的方向,在图1中是纸面的左右方向。此外,本实用新型中说明的表背方向是指:与长度方向、宽度方向中的任一方向都交叉的方向,以带部件16的表面16c侧为表方向,背面16d侧为背方向,在图1中是纸面的表背方向。此外,表背方向也与链牙14的厚度方向一致。
在此,基于图3、图4说明拉链10的链牙14。链牙14使用例如聚酰胺、聚甲醛、聚丙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等合成树脂,注射成型于带部件16的侧部16a。链牙14设置有:链牙外观部34,其配置在带部件16的表面16c侧;以及啮合部36,其从带部件16的侧缘部起配置在背面侧并与相邻的链牙14啮合,链牙外观部34、啮合部36都以从带部件16的侧缘部向着另一侧的带部件16突出的方式设置有延伸设置部37。在链牙外观部34和啮合部36之间设置有在带部件16的侧部16a注射成型而形成的带固定槽38。在链牙外观部34和啮合部36之间的与带固定槽38相反的一侧,即在延伸设置部37,沿着带部件16的长度方向形成有用于收容另一侧的带部件16的侧部16a的断面呈大致U字形的带收容槽40。
从带部件16的表面16c侧观察,链牙外观部34在与带部件16的长度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上形成为细的大致椭圆形状,且在带部件16的长度方向、以及同长度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呈对称的形状。链牙外观部34的在带部件16的厚度方向的截面形状形成为整体弯曲的大致半球状。由此,在左右一对链牙14啮合时,多个链牙14以形状相同的链牙外观部34沿着带部件16的侧部16a呈链条状排列成一列的方式配置。此外,此处所说的“左右一对链牙14 排列成一列时”,是指所有的链牙14的宽度方向的侧缘以在长度方向成为一条直线的方式排列的状态。
啮合部36形成为比链牙外观部34的从表面起的厚度(高度)薄的平坦的板状。在啮合部36设置有:基部36a,其位于安装在带部件16的侧部16a的带固定槽38侧;啮合头部36b,其从基部36a向另一侧的带部件16延伸设置且形成有带收容槽40;颈部36c,其形成于基部36a和啮合头部36b之间且其在长度方向的间隔比基部36a和啮合头部36b的长度方向的间隔窄。啮合头部36b是将链牙外观部34的大致椭圆形状分割成一半所得的形状,颈部36c的啮合头部36b侧构成为一对卡合部42,卡合部42是相对于带收容槽40的插通方向大致平行地形成的平面。卡合部42的前端部分以及同该前端部分连续的啮合头部36b的一部分从链牙外观部34的周缘部略微突出。
如图1、图2所示,在拉链10的链牙列15的上下方向的端部设置有作为下止件44和上止件46,该下止件44和上止件46阻止拉头18的滑动而对拉链10进行限制,从而使拉头18不会从链牙列15脱离。
拉头具备上翼板20、下翼板22、以及连结上翼板20和下翼板22的未图示的连结柱。此外,在上翼板20和下翼板22的左右侧缘有一对凸缘向着彼此的方向突出,在上翼板20和下翼板22的各凸缘间具有能够插通带部件16的间隙。连结柱连结上下翼板20、22的带长度方向上端,在上翼板20和下翼板22之间形成有大致Y字形的链牙引导通路。
此外,在上翼板20安装有拉片21,通过操作该拉片21,能够使通过链牙引导通路的相邻的链牙14彼此啮合或啮合解除。此外,如图6所示,各链牙14以链牙外观部34成为上翼板20侧、啮合部36成为下翼板22侧的方式***通。
下止件44与最下方的链牙14a隔开微小的间隔而安装于链牙列15的下侧的端部,在使一对链牙列15啮合了的状态下,以将一对带部件16的侧部16a彼此关闭的状态被固定,一般称为下止件。下止件44是使用和链牙14相同材料的合成树脂通过注射成型形成的。如图5、图6所示,在下止件44设置有:下止件外观部48,其配置在带部件16的表面16c;以及下止件背部50,其配置在带部件16的背面16d。在注射成型于带部件16的侧部16a时,在下止件外观部48和下止件背部50之间,沿着带部件16的长度方向贯通而形成有左右一对带固定槽52。
从带部件16的表面16c观察,下止件44的下止件外观部48是与链牙14的链牙外观部34几乎相同的形状,在与带部件16的长度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形成为细的大致椭圆形状,且在与带部件16的长度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呈对称的形状。由此,左右一对链牙14啮合时, 下止件44的下止件外观部48位于多个链牙14的链牙外观部34以链条状排列成一列地配置的延长线上,而且下止件44的下止件外观部48也与链牙外观部34的形状相同,因此下止件44与链牙列15融合而一体化。
下止件44的宽度方向的最大尺寸比链牙14的宽度方向的最大尺寸略大。但是,由于下止件44的宽度方向的中心轴与排列成一列的链牙列15的宽度方向的中心轴同轴,下止件44与链牙列15融合而一体化。
下止件外观部48的在带部件16的厚度方向的截面形状与链牙14的链牙外观部34一样地形成为整体弯曲的大致半球状,并以下止件外观部48的宽度方向中心部分距带部件16的表面的高度成为最大高度的方式进行设定。下止件44的下止件背部50是与下止件外观部48相同的大致椭圆形状,以下止件背部50的弯曲的大致半球状的宽度方向中心部分距带部件16的背面的高度成为最大高度的方式进行设定,在下止件背部的下表面设置有相对于带部件16的背面16d平行的平面部53。
如图6所示,下止件44的从带部件16的表面16c到下止件外观部48的最高处的长度a(最大高度)设置得比从带部件16的表面16c到拉头18的上翼板20侧的内侧面18a的长度c长△a。下止件44的从带部件16的背面16d到下止件背部50的最高处即平面部53的长度b(最大高度)设置得比从带部件16的背面16d到拉头18的下翼板22侧的内侧面18b的长度d长△b。此外,△b和△a的关系满足:△b>△a。
如图1、图2所示,上止件46安装于带部件16的一方链牙列15的上侧的端部,上止件46设置于具有在一对链牙列15中为从上起第2个的链牙14b的带部件16。即,上止件46仅固定于一方的带部件16的侧缘,上止件46从一方的带部件16的侧缘起向着位于另一方的带部件的上端的链牙14延伸设置。
上止件46与从上起第2个,即与作为安装有上止件46侧的带部件16的上端的链牙14b隔开微小的间隔而被安装。而且,在使链牙列15互相啮合,拉头18位于链牙列15的上端部附近,并从拉头18的上端部能够看到没有啮合的链牙14b、14c的状态下,上止件46与位于最上端的链牙14c等高地排列。
上止件46是使用与链牙14相同材料的合成树脂,通过注射成型而形成。如图7、图8所示,在上止件46设置有:上止件外观部54,其配置在带部件16的表面16c;以及上止件背部56,其配置在带部件16的背面16d。在注射成型于带部件16的侧部16a时,在上止件外观部54和上止件背部56之间,沿着带部件16的长度方向贯通而形成有左右一对带固定槽57。
从带部件16的表面16c观察,上止件46的上止件外观部54与链牙14的链牙外观部34形状几乎相同,是在与带部件16的长度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上形成为细的大致椭圆形状,且在带部件16的长度方向、以及同长度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呈对称的形状。由此,左右一对链牙14啮合,拉头18来到上端部时,距离拉头18的上端部,链牙14c和上止件46具有相同高度并位于左右两侧,上止件46和链牙列15融合而一体化。即使在左右一对链牙14打开的如图2所示的状态下,上止件46也看起来与链牙列15的链牙14相同,没有不协调的感觉,看上去舒服。
上止件外观部54的带部件16的厚度方向的截面形状与链牙14的链牙外观部34一样地形成为整体弯曲的大致半球状。上止件46的上止件背部56也同样地形成为整体弯曲的大致半球状。如图8所示,上止件外观部54的从带部件16的表面16c到上止件外观部54的最高处的长度e(最大高度)设置得比从带部件16的表面16c到拉头18的上翼板20侧的内侧面18a的长度g长△e。上止件46的上止件背部56的从带部件16的背面16d到上止件背部56的最高处的长度h(最大高度)设置得比从带部件16的背面16d到拉头18的下翼板22侧的内侧面18b的长度h长△f。此外,△e和△f的关系满足:△f>△e。
在上止件46的、与安装有带部件16的侧面相反一侧的侧面、即与一对链牙列15中的最上端的链牙相向的面,在为球面的侧面的最突出的部分,形成有与带部件16的厚度方向平行的槽部60。在槽部60的底部,具有注射成型上止件46时的模具的浇口部分的流道痕。流道痕是除去了模具的流道的部分,相对于槽部60的底面构成为凹部或凸部58。流道痕的凸部58的高度比槽部60的深度低而收容于槽部60内。通过这样的结构,由于流道痕挂到人的皮肤或衣服的可能性低,流道痕不会损伤人的皮肤,此外,也可以防止流道痕挂到衣服。
接着,基于图1说明拉链10的啮合方法。对于拉链10,在一对带部件16的侧部16a,以各链牙14彼此分别隔开一个链牙量的间隔的方式配置有多个链牙14,在一对带部件16链牙14彼此错开地相向。对于各链牙14,带收容槽40朝向另一方的带部件16开口,卡合部42位于相反侧。而且,当通过拉头18使一对带部件16彼此倾斜并且靠近时,另一方的带部件16的侧部16a嵌合于带收容槽40;另一方的带部件16的链牙14的卡合部42以相向且重叠的方式位于卡合部42。然后,拉头18通过后,一对带部件16成为彼此平行,链牙14的卡合部42彼此平行地抵接,进而成为啮合状态。在啮合状态下,从带部件16的表面16c观察时,链牙14的链牙外观部34具有微小的间隔而连结成链条状。由于连续的链牙外观部34彼此具有微小的间隔地分离,而且链牙外观部34形成为大致椭圆形状,因此在拉链10啮合的状态下,无论使其向哪个方向弯曲,相邻的链牙外观部34彼此也不会干涉,会自由地弯曲, 成为柔软性高的部件。由于啮合部36和带收容槽40平坦地形成,而且啮合头部36b形成为与链牙外观部34一样的大致椭圆形状,因此其彼此不会干涉,能够顺利地弯曲。
对于拉链10,在各链牙14啮合了的状态下,一方的带部件16侧的链牙列15的长度方向的中心线与另一方的带部件16侧的链牙列15的长度方向的中心线一致。即,在像本实施方式这样的链牙外观部34是左右对称的形状的情况下,如果拉链10的链牙14啮合,则由于一方的带部件16的链牙外观部34与另一方的带部件16的链牙外观部34在宽度方向上位于相同位置,因此链牙列15形成为配置在1条直线上。下止件44位于与配置在1条直线上的链牙列15的下端部连续的位置,没有不协调的感觉。上止件46位于与一方的链牙列15的上端部连续的位置,没有不协调的感觉。在使拉头18向下方滑动而打开拉链10时,在链牙列15的下端部,拉头18的下翼板22与下止件44的下止件背部50抵接而停止,从而不会脱落。如果拉头18与下止件背部50抵接后进一步向下方施加力,则下止件44的下止件背部50被按压而以带部件16的附件为中心旋转,从而下止件外观部48向拉头18侧倾斜而与拉头18抵接,拉头18的上翼板20也与下止件44的下止件外观部48抵接,进而可靠地停止。
此外,对于拉链10,在各链牙14啮合了的状态下,拉头18位于上端部附近,虽然从拉头18能看到最上面的链牙14c,但是在与该链牙14c对称的位置上能看到上止件46,从而没有不协调的感觉。在使拉头18向上方滑动时,在链牙列15的上端部,拉头18的下翼板22与上止件46的上止件背部56抵接而停止,从而不会脱落。如果拉头18与上止件背部56抵接后进一步向上方施加力,则上止件46的上止件背部56被按压而以带部件16的附件为中心旋转,拉头18的上翼板20与上止件46的上止件外观部54抵接,进而可靠地停止。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拉链10,下止件44和上止件46分别安装于链牙列15的端部,下止件44和上止件46阻止拉头18的滑动,能够稳定地防止拉头18从拉链10脱落,能够可靠地维持链牙14的啮合状态。下止件44和上止件46具有设计性,且由于是球形状,没有锐利的部分,即使与皮肤接触也不会产生痛感。而且,下止件44和上止件46是在带部件16直接注射成型,能简单且可靠地以高的强度对其进行安装。
对于下止件44和上止件46,其下止件外观部48、上止件外观部54设置成与链牙14的链牙外观部34相似的形状,在排列于链牙列15时看上去像链牙14,因此没有不协调的感觉,外观变得良好。由于下止件44和上止件46的从带部件16的表面16c看不到的下止件背部50、上止件背部56在带部件16的厚度方向的长度比链牙14的啮合部36的长,因此能可靠地与拉头18抵接,但是在从带部件16的表面16c观察的状态下,下止件44以及上止件46与链牙14看上去相同,下止件44和上止件46是比链牙14略高的形状,没有不协调的感觉。 而且,下止件44位于一对链牙列15啮合时以链条状排列成一列地配置的延长线上,下止件44与链牙列15融合而一体化,活用链牙列15的外观特征,能够具有高的外观性。当左右一对链牙14啮合,拉头18来到上端部时,距离拉头18的上端部,上止件46和链牙14c位于相同高度,上止件46和链牙列15融合而一体化,上止件46看起来和链牙列15的链牙14相同,没有不协调的感觉,看上去舒服。
此外,对于本实施方式的拉链10,虽然拉头18与下止件44和上止件46的下止件背部50、上止件背部56抵接而停止,但是一旦在拉头18的前进方向进一步施加强力,下止件44和上止件46会倾斜,从而下止件外观部48、上止件外观部54与拉头18抵接进而能够可靠地阻止拉头18的滑动。
下止件44的下止件背部50设置有平面部53,通过平面部53使下止件背部50的高度略微变低,穿着安装有拉链10的衣服等时,即使下止件背部50与身体接触也不会产生痛感。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拉链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对各部件的形状或数目等进行适当变更。例如,在一条拉链中,也可以在下端部设置本实用新型的上下止件,在上端部设置不同的止件。此外,也可以在上端部设置本实用新型的止件,在下端部设置不同的止件。拉链的链牙的形状也能够进行适当变更,能够配合止件的外观部、链牙的形状进行适当变更。

Claims (7)

1.一种拉链,其特征在于,
该拉链具备:左右一对带部件(16);以及一对链牙列(15),其包含沿着所述带部件(16)的长度方向,在所述带部件(16)相向侧的侧部(16a)分别交替配置的多个链牙(14),
所述链牙(14)是采用合成树脂制成,且通过注射成型而安装于所述带部件(16),所述链牙(14)设置有:链牙外观部(34),其配置在所述带部件(16)的表面(16c);以及啮合部(36),其配置在所述带部件(16)的背面(16d),并与相邻的所述链牙(14)啮合,
在所述一对链牙列(15)以能够滑动的方式安装有拉头(18),利用拉头(18)的通过,使所述链牙(14)的所述啮合部(36)互相啮合,
阻止所述拉头(18)的滑动的下止件(44)、上止件(46)分别设置于所述带部件(16)的所述链牙列(15)的两端部,
所述下止件(44)及所述上止件(46)是采用合成树脂制成,且通过注射成型而安装于所述带部件(16),在所述下止件(44)、所述上止件(46)设置有:下止件外观部(48)、上止件外观部(54),其配置在所述带部件(16)的表面(16c);以及下止件背部(50)、上止件背部(56),其配置在所述带部件(16)的背面(16d),
从所述带部件(16)的表面(16c)侧观察,所述链牙外观部(34)、所述下止件外观部(48)以及所述上止件外观部(54)形成为在与所述带部件(16)的长度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上具有长轴的大致椭圆形状,
所述下止件(44)、所述上止件(46)的所述下止件外观部(48)、所述上止件外观部(54)和所述下止件背部(50)、所述上止件背部(56)中的至少一者是与所述拉头(18)抵接而阻止所述拉头(18)的通过的部件,所述下止件(44)、所述上止件(46)的所述下止件外观部(48)、所述上止件外观部(54)具有与所述链牙(14)的所述链牙外观部(34)相同的外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链,其特征在于,
所述链牙外观部(34)、所述下止件外观部(48)以及所述上止件外观部(54)的在所述带部件(16)的厚度方向的截面形状形成为整体弯曲的大致半球状,
在左右一对所述链牙(14)啮合的状态下,多个所述链牙(14)以所述链牙外观部(34)、所述下止件外观部(48)以及所述上止件外观部(54)沿着所述带部件(16)的侧部(16a)排列成一列的方式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链,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止件(44)、所述上止件(46)的所述下止件外观部(48)、所述上止件外观部(54)距所述带部件(16)的表面(16c)的最大高度设置得比所述链牙(14)的所述链牙外观部(34)距所述带部件(16)的表面(16c) 的最大高度高,所述下止件(44)、所述上止件(46)的所述下止件背部(50)、所述上止件背部(56)距所述带部件(16)的背面(16d)的最大高度设置得比所述链牙(14)的所述啮合部(36)距所述带部件(16)的背面(16d)的最大高度相对较高,所述拉头(18)与所述下止件(44)、所述上止件(46)抵接而被阻止通过时,所述拉头(18)首先与所述下止件(44)、所述上止件(46)的所述下止件背部(50)、所述上止件背部(56)抵接,如果进一步向通过方向施加力,则所述下止件外观部(48)、所述上止件外观部(54)向所述拉头(18)侧倾斜而与所述拉头(18)抵接,从而阻止所述拉头(18)的通过。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拉链,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止件(44)、所述上止件(46)中距所述带部件(16)的表面(16c)的最大高度比所述下止件(44)、所述上止件(46)中距所述带部件(16)的背面(16d)的最大高度低。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链,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下止件(44)的所述下止件背部(50)的下表面设置有相对于所述带部件(16)的背面(16d)大致平行的平面部(53)。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拉链,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止件(46)仅固定于一对带部件的一方的带部件的侧缘,所述上止件(46)从一方的带侧缘向着设置在另一方的带部件的一端的上端的链牙延伸设置,
在所述上止件(46)中的与所述最上端链牙相向的面形成有与所述带部件(16)的厚度方向平行的槽部(60),在注射成型所述上止件(46)时的模具的浇口部分的流道痕(58)位于所述槽部(60)的底部。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拉链,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止件(44)在使所述一对链牙列(15)互相啮合而使一对带部件(16)的侧部16a彼此邻接而闭合的状态下,通过横跨一对带部件(16)的侧部16a地进行注射成型来被安装的。
CN201520266991.8U 2014-05-07 2015-04-28 拉链 Active CN204708143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002324U JP3191897U (ja) 2014-05-07 2014-05-07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
JPJP2014-002324U 2014-05-07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708143U true CN204708143U (zh) 2015-10-21

Family

ID=543071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266991.8U Active CN204708143U (zh) 2014-05-07 2015-04-28 拉链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3191897U (zh)
CN (1) CN20470814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20008A (zh) * 2017-03-28 2019-11-29 Ykk株式会社 拉链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8055713A (zh) * 2021-10-05 2024-05-17 Ykk株式会社 上止以及带拉链的产品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20008A (zh) * 2017-03-28 2019-11-29 Ykk株式会社 拉链
CN110520008B (zh) * 2017-03-28 2022-05-13 Ykk株式会社 拉链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3191897U (ja) 2014-07-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369981B (zh) 带分离嵌插件的拉链
KR101493204B1 (ko) 파스너 스트링거
CN102245046B (zh) 拉链用分离嵌插件
US7353570B2 (en) Slide fastener chain
CN106714609B (zh) 拉链链牙、拉链牙链带及拉链
CN102469852B (zh) 拉链
TWI554226B (zh) Chain belt
CN204708143U (zh) 拉链
CN100508816C (zh) 隐蔽拉链
CN103269616A (zh) 带分离嵌插件的拉链
CN202980431U (zh) 玉米牙注塑拉链
CN209883207U (zh) 套装链牙组、轻滑式拉链及应用其的制品
CN207574637U (zh) 一种半圆形开尾拉链及配合其使用的拉头
CN105188456B (zh) 拉链
AU2008278680A1 (en) A comb
WO2006016821A1 (en) Improvements to zips
CN109393656B (zh) 非对称式轻滑拉链及其应用的制品
EP2387903A1 (en) Slide fastener
CN210130444U (zh) 拉链牙链带
CN109788826A (zh) 拉头及拉链
CN106579664A (zh) 一种隐形拉链
CN211092164U (zh) 一种拉链及止件
EP3501322A1 (en) Easy-slide zipper and articles using the same
CN103976525A (zh) 一种隐蔽拉链
TW201108960A (en) Slide fastener with two or more coupling element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