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452599U - 前纵梁加强装置、前纵梁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前纵梁加强装置、前纵梁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452599U
CN204452599U CN201420816361.9U CN201420816361U CN204452599U CN 204452599 U CN204452599 U CN 204452599U CN 201420816361 U CN201420816361 U CN 201420816361U CN 204452599 U CN204452599 U CN 20445259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de member
front side
stay bearing
bearing plate
stiffen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816361.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叶德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Treasure Ca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qi Foton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qi Foton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qi Foton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816361.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45259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45259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452599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前纵梁加强装置、前纵梁及车辆。前纵梁用于与前悬架相连接,前纵梁加强装置包括:第一支撑板。其中,第一支撑板与前纵梁的前纵梁内板的内侧壁相连接,并且,第一支撑板置于前悬架与前纵梁内板的连接位置到前纵梁内板后端边缘之间;第一支撑板上设置有加强筋。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前纵梁加强装置,可以增加前纵梁后部的强度,发生碰撞时,该加强装置可以减小前纵梁的弯曲变形,避免前悬架向后移动撞击到乘员舱,同时也避免了设置在前悬架前部的蓄电池向车辆后部移动碰撞风挡玻璃,造成风挡玻璃破碎,伤害驾驶员和乘客。本实用新型还在第一支撑板上设置有加强筋,既避免了增加第一支撑板整体的厚度,又可以进一步提高加强效果。

Description

前纵梁加强装置、前纵梁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前纵梁加强装置、前纵梁及车辆。
背景技术
一般而言,车辆前部的两侧会设置的前纵梁,前纵梁是车身承力的主要部件,在车辆碰撞时,前纵梁的前部会发生变形,以吸收碰撞时产生的能量,但是,碰撞时,又要尽量避免前纵梁后部(即前悬架与前纵梁的连接位置到前纵梁后端边缘之间)发生变形,否则,与前纵梁相连接的前悬架容易向后移动,进而撞击到乘员舱,使设置在前悬架前部的蓄电池也随着前悬架向车辆后部移动,进而碰撞风挡玻璃,容易造成风挡玻璃破碎,伤害驾驶员和乘客,此外,破碎的风挡玻璃还有可能划破安全气囊,降低安全气囊对驾驶员的保护作用。目前,为了避免碰撞时,前纵梁的后部发生变形,通常会在前纵梁的内部(前纵梁内板和前纵梁外板围成的空间内)增设加强件或加入填充胶,一般而言,设置在前纵梁内部的加强件体积通常较大而且重量较重,这不仅增加了前纵梁的重量,而且大大地增加了制造成本;采用加入填充胶时,有时因填充量不合适而使填充胶可能会挤破前纵梁,使前纵梁变形,此外,填充胶的成本也较高,增加车辆的制造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前纵梁加强装置、前纵梁及车辆,旨在解决现有前纵梁加强装置体积大且重量较重或者会挤破前纵梁使前纵梁变形的问题。
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前纵梁加强装置,前纵梁用于与前悬架相连接,包括:第一支撑板;其中,第一支撑板与前纵梁的前纵梁内板的内侧壁相连接,并且,第一支撑板置于前悬架与前纵梁内板的连接位置到前纵梁内板后端边缘之间;第一支撑板上设置有加强筋。
进一步地,上述前纵梁加强装置中,加强筋为第一支撑板冲压形成的第一凸起部。
进一步地,上述前纵梁加强装置中,第一支撑板上还设置有冲压形成的第二凸起部,并且,第二凸起部的一端延伸至第一支撑板的边缘,第二凸起部的第二端延伸至第一凸起部。
进一步地,上述前纵梁加强装置中,第二凸起部至少为一个。
进一步地,上述前纵梁加强装置中,还包括:第二支撑板;其中,第二支撑板与第一支撑板的边缘连接,第二支撑板与第一支撑板成夹角连接,并且,第二支撑板与前纵梁内板上部的翻边相连接。
进一步地,上述前纵梁加强装置中,第二支撑板和第一支撑板连接形成的夹角角度与前纵梁内板和前纵梁内板上部的翻边形成的夹角角度相同。
进一步地,上述前纵梁加强装置中,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一体成型。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前纵梁,前纵梁上设置有上述任一项的前纵梁加强装置。
进一步地,上述前纵梁中,前纵梁加强装置至少为一个。
再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车辆上设置有上述前纵梁。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前纵梁加强装置,可以设置在前纵梁的后部,以增加前纵梁后部的强度,发生碰撞时,该加强装置可以减小前纵梁的弯曲变形,避免与前纵梁相连接的前悬架向后移动,进而撞击到乘员舱,同时也避免了设置在前悬架前部的蓄电池随着前悬架向车辆后部移动,进而碰撞风挡玻璃,造成风挡玻璃破碎,伤害驾驶员和乘客。此外,本实用新型还在第一支撑板上设置有加强筋,该加强筋既避免了增加第一支撑板整体的厚度,又可以进一步提高加强效果,以减少碰撞时前纵梁沿左右方向的弯曲变形程度。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前纵梁加强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前纵梁加强装置与前纵梁内板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A-A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前纵梁加强装置与前悬架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前纵梁加强装置实施例:
参见图1至图4,图中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前纵梁加强装置的优选结构。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前纵梁包括相互连接的前纵梁内板2和前纵梁外板6,车辆的前悬架4与前纵梁内板2的内侧壁相连接。需要说明的是,前纵梁内板2的内侧壁为背离前纵梁外板6的侧壁。
如图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前纵梁加强装置包括:第一支撑板1。其中,第一支撑板1与前纵梁的前纵梁内板2的内侧壁相连接,并且,第一支撑板1置于前悬架4与前纵梁内板2的连接位置到前纵梁内板2后端边缘之间;第一支撑板1上设置有加强筋3。
第一支撑板1可以与前纵梁内板2的内侧壁的形状相配合,固定连接在前纵梁内板2的内侧壁上;第一支撑板1设置的位置在前悬架4与前纵梁内板2的连接位置到前纵梁内板2后端边缘之间(前纵梁内板2安装在车辆上时,靠近车头的一端为前端,远离车头的一端为后端)。第一支撑板1与前纵梁内板2的连接方式可以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固定连接方式,例如焊接、铆接或螺接等,本实施例对此不作任何限定。
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撑板1上还可以设置有加强筋3,具体实施时,加强筋3可以设置在第一支撑板1的内侧壁,加强筋3的形状可以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形状,例如圆形凸起或方形凸起等,本实施例对此不作任何限定。根据第一支撑板1所需的强度,加强筋3可以适当地选择个数,可以设置一个、两个或多个,本实施例对此不作任何限定。
本实施例中提供的前纵梁加强装置,可以设置在前纵梁的后部,以增加前纵梁后部的强度,发生碰撞时,该加强装置可以减小前纵梁的弯曲变形,避免与前纵梁相连接的前悬架向后移动,进而撞击到乘员舱,同时也避免了设置在前悬架前部的蓄电池随着前悬架向车辆后部移动,进而碰撞风挡玻璃,造成风挡玻璃破碎,伤害驾驶员和乘客。此外,本实施例还在第一支撑板上设置有加强筋,该加强筋既避免了增加第一支撑板整体的厚度,又可以进一步提高加强效果,以减少碰撞时前纵梁沿左右方向的弯曲变形程度。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左右反向相对于图3而言。
参见图3,上述实施例中,加强筋3为对第一支撑板1的壁面进行冲压形成第一凸起部。第一支撑板1与前纵梁内板2连接时,第一凸起部与前纵梁内板2之间具有部分空间。由于加强筋3为冲压形成,所以在起到加强作用的同时,也减轻了加强装置的重量,节约了材料,降低了加强装置的制造成本。
参见图1、图2和图4,上述实施例中,第一支撑板1上还设置有冲压形成的第二凸起部11,并且,第二凸起部11的第一端延伸至一支撑板1的边缘,第二凸起部11的第二端延伸至第一凸起部。第二凸起部11的第一端延伸至第一支撑板1的边缘,在第一支撑板1的边缘形成开口,在涂装前纵梁时,涂料可以通过开口流入第一凸起部和前纵梁内板2之间,避免第一凸起部外侧(与前纵梁内板2连接的一侧为外侧)以及第一凸起部覆盖的前纵梁内板2的部分生锈。具体实施时,第二凸起部11可以为圆形凸起部或方形凸起部等可以使涂料流入的形状,本实施例对此不作任何限定。
参见图1至图4,上述实施例中,第二凸起部11至少为一个。具体实施时,可以根据第一凸起部的个数设置第二凸起部11的个数,每个第一凸起部至少对应设置一个第二凸起部11,以避免每个第一凸起部外侧(与前纵梁内板2连接的一侧为外侧)以及第一凸起部覆盖的前纵梁内板2的部分生锈。
参见图1至图4,上述实施例中,前纵梁加强装置还可以包括:第二支撑板5。其中,第二支撑板5与第一支撑板1成夹角连接,并且,第二支撑板5与前纵梁内板上部的翻边21相连接。具体实施时,第二支撑板5为一长条形板状结构,第二支撑板5的一条长边与第一支撑板1的边缘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支撑板5与第一支撑板1的固定连接方式可以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例如焊接、铆接、螺接或一体成形等,本实施例对该连接方式不作任何限定;
本实施例中,第二支撑板5连接前纵梁内板上部的翻边21,增加了前纵梁内板上部翻边21的厚度,使前纵梁在受到撞击时上下方向上也不容易被折弯变形(图3所示的上下方向)。
优选地,参见图3,第二支撑板5和第一支撑板1之间的夹角与前纵梁内板2和前纵梁内板上部的翻边21之间的夹角相同,以使连接时,第一支撑板1与前纵梁内板2、第二支撑板5与前纵梁内板上部的翻边21之间更好地贴合,增加连接的稳固性。
具体实施时,第一支撑板1与前纵梁内板2、第二支撑板5与前纵梁内板上部的翻边21之间的连接方式可以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焊接、铆接或螺接等,本实施例对具体连接方式不作任何限定;
上述实施例中,第一支撑板1与第二支撑板5可以一体成型,以提高前纵梁加强装置自身的强度。
综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设置在前纵梁后部的前纵梁加强装置,增加前纵梁后部的强度,减少前纵梁向左右方向的弯曲变形,避免与前纵梁连接的前悬架向后移动,进而撞击到乘员舱,同时也避免了设置在前悬架前部的蓄电池随着前悬架向车辆后部移动,进而碰撞风挡玻璃,造成风挡玻璃破碎,伤害驾驶员和乘客。。
前纵梁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前纵梁,该前纵梁上设置有上述任一种前纵梁加强装置。其中,前纵梁加强装置的具体实施过程参见上述说明即可,本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中,前纵梁加强装置的数量至少为一个,具体实施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前纵梁加强装置的数量,本实施例对前纵梁加强装置的数量不做任何限定。
由于前纵梁加强装置具有上述效果,所以具有该前纵梁加强装置的前纵梁也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
车辆实施例:
本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车辆,该车辆上设置有上述任一种前纵梁;其中,前纵梁的具体实施过程参见上述说明即可,本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由于前纵梁具有上述效果,所以具有该前纵梁的车辆也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0)

1.一种前纵梁加强装置,所述前纵梁用于与前悬架(4)相连接,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支撑板(1),与所述前纵梁的前纵梁内板(2)的内侧壁相连接,并且,所述第一支撑板(1)置于所述前悬架(4)与所述前纵梁内板(2)的连接位置到所述前纵梁内板(2)后端边缘之间;
所述第一支撑板(1)上设置有加强筋(3)。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纵梁加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3)为第一支撑板(1)冲压形成的第一凸起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前纵梁加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板(1)上还设置有冲压形成的第二凸起部(11),并且,所述第二凸起部(11)的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一支撑板(1)的边缘,所述第二凸起部(11)的第二端延伸至所述第一凸起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前纵梁加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凸起部(11)至少为一个。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前纵梁加强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支撑板(5);其中,
所述第二支撑板(5)与所述第一支撑板(1)的边缘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板(5)与所述第一支撑板(1)成夹角连接,并且,所述第二支撑板(5)与所述前纵梁内板上部的翻边(21)相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前纵梁加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板(5)和所述第一支撑板(1)连接形成的夹角角度与所述前纵梁内板(2)和所述前纵梁内板上部的翻边(21)形成的夹角角度相同。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前纵梁加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板(1)与所述第二支撑板(5)一体成型。
8.一种前纵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纵梁上设置有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前纵梁加强装置。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前纵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纵梁加强装置至少为一个。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上设置有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前纵梁。
CN201420816361.9U 2014-12-19 2014-12-19 前纵梁加强装置、前纵梁及车辆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45259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816361.9U CN204452599U (zh) 2014-12-19 2014-12-19 前纵梁加强装置、前纵梁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816361.9U CN204452599U (zh) 2014-12-19 2014-12-19 前纵梁加强装置、前纵梁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452599U true CN204452599U (zh) 2015-07-08

Family

ID=536595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816361.9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452599U (zh) 2014-12-19 2014-12-19 前纵梁加强装置、前纵梁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45259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28530A (zh) * 2018-03-06 2019-09-13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下部车体构造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28530A (zh) * 2018-03-06 2019-09-13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下部车体构造
CN110228530B (zh) * 2018-03-06 2022-06-07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下部车体构造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487236B2 (ja) 自動車の車体側部構造
JP2016037074A (ja) 車両前部構造
WO2012073753A1 (ja) 車体後部構造
US9944326B2 (en) Vehicle body side portion structure
CN204998609U (zh) 汽车后纵梁总成及汽车
CN106740610A (zh) 保险杠
JP6482833B2 (ja) 車両用バンパ装置
KR101568285B1 (ko) 화물차용 적재함
CN111132892B (zh) 汽车用骨架部件
JP2014131896A (ja) 車両用樹脂バックドア構造
US9688226B2 (en) Bumper reinforcement
EP2703230A1 (en) Bumper beam assembly system
CN204452599U (zh) 前纵梁加强装置、前纵梁及车辆
JP2010100265A (ja) 車両用バンパ装置
WO2012157986A3 (ko) 자동차용 범퍼 백빔
KR102418416B1 (ko) 자동차 구조 부품 및 자동차 구조 부품을 제조하는 방법
JP2012171611A (ja) 自動車のロッカ構造
CN104176134A (zh) 一种碳纤维复合材料汽车车架结构
CN103832370B (zh) 用于车辆的保险杠横档
CN204526755U (zh) 背门撑杆支架总成
CN204196824U (zh) 集成式格栅结构
CN204196679U (zh) 用于总成的由塑料制造的支承部件
CN108725602B (zh) 一种地板总成及汽车
JP2019098917A (ja) 車体前部構造
CN204124215U (zh) 一种碳纤维复合材料汽车车架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0514

Address after: No. 188, Miyun District, Miyun District, Beijing, Beijing

Patentee after: Beijing treasure Car Co.,Ltd.

Address before: 102206, Beijing, Shahe Town, Changping District Road, sand Yang

Patentee before: BEIQI FOTON MOTOR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No. 188, Miyun District, Miyun District, Beijing, Beijing

Patentee after: Beijing baowo Automobile Co.,Ltd.

Address before: No. 188, Miyun District, Miyun District, Beijing, Beijing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treasure Car Co.,Ltd.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enomination of utility model: Front side member reinforcement, front side member and vehicle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817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708

Pledgee: BEIQI FOTON MOTOR Co.,Ltd.

Pledgor: Beijing baowo Automobile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0990000977

PC01 Cancellation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PC01 Cancellation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ate of cancellation: 20210507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708

Pledgee: BEIQI FOTON MOTOR Co.,Ltd.

Pledgor: Beijing baowo Automobile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0990000977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enomination of utility model: Front side member reinforcing device, front side member and vehicle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726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708

Pledgee: BEIQI FOTON MOTOR Co.,Ltd.

Pledgor: Beijing baowo Automobile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1990000644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708

Termination date: 20211219

PC01 Cancellation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PC01 Cancellation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ate of cancellation: 20231123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708

Pledgee: BEIQI FOTON MOTOR Co.,Ltd.

Pledgor: Beijing baowo Automobile Co.,Ltd.|Borgward Automotive (China) Co., 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1990000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