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288192U - 触摸屏 - Google Patents

触摸屏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288192U
CN204288192U CN201420824292.6U CN201420824292U CN204288192U CN 204288192 U CN204288192 U CN 204288192U CN 201420824292 U CN201420824292 U CN 201420824292U CN 204288192 U CN204288192 U CN 20428819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unit
electrode
distance
connecting line
touc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824292.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唐根初
安宏鹏
刘伟
蒋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chang OFilm Tech Co Ltd
Suzhou OFilm Tech Co Ltd
OFilm Group Co Ltd
Anhui Jingzhuo Optical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chang OFilm Tech Co Ltd
Suzhou OFilm Tech Co Ltd
Shenzhen OFilm 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chang OFilm Tech Co Ltd, Suzhou OFilm Tech Co Ltd, Shenzhen OFilm 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chang OFilm Te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824292.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28819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28819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28819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触摸屏。该触摸屏包括透明基底和若干电极,电极包括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和第三电极,其中第一电极单元沿第一方向等间距排列,第二电极单元沿第一方向等间距排列,且与所述第一电极单元交错排布,第三电极在所述第一电极单元和所述第二电极单元的第二方向,并且第三电极单元沿第一方向等间距排列,每一所述第三电极单元和一所述第一电极单元以及相邻的一所述第二电极单元分别耦合形成感应区域,所述第三电极单元与第三连接线一一对应。本实用新型可以减少连接线的数量。

Description

触摸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多媒体技术,尤其涉及一种触摸屏。
背景技术
触摸屏是一种可接收触摸输入信号的感应式装置。触摸屏一般安装在液晶屏幕等显示器件前,并具有透光性,可以使用户在观察屏幕显示的信息时,通过触碰触摸屏给予反馈,从而进行人机交互过程。
当前,触摸屏的结构一般包括透明基底和设置于透明基底上的导电层。图1是传统触摸屏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设置于基底10上导电层包括多个平行排布的电极,每个电极由一个第一电极11、多个第二电极12以及分别将第一电极和所有第二电极与透明基底上的柔性电路板13相连接的连接线14与15组成,第一电极11和第二电极12都为矩形,且第一电极11的长边远大于短边以及第二电极12的边长,多个第二电极12沿第一电极11的长边方向等间距排列在第一电极11同一侧。第一电极11和第二电极12均通过连接线与柔性电路板13连接。当有物体接近或接触触摸屏时,接近该物***置的第一电极11与第二电极12之间的电容会产生变化,分别连接两电极的连接线14与15再将该电容变化传递至柔性电路板13,即可根据触摸屏上的该电容变化确定物体在触摸屏上的触碰位置。由于感应区域中分布连接线的区域会形成感应盲区,为了减小感应盲区,通常将连接每一个第二电极的连接线分为两组引向整个触摸屏感应区域的相对两侧,其中一侧引线再绕过感应区域的侧面和连接触控芯片的柔性电路板相连。
然而,因为具有独立连接线的第二电极的数量较多,因此连接第二电极与柔性电路板的连接线也较多,为了遮蔽感应区域侧向的连接线,触摸屏上需要形成较宽的边框区,同时也会使触摸屏感应区域具有较大的感应盲区。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触摸屏,可以通过设置第一电极、第二电极与第三电极,并使第三电极中的每一第三电极单元分别与相邻的第一电极单元和第二电极单元耦合形成感应区域,从而降低了第三电极单元与连接每一第三电极单元的第三连接线的数量,并减少感应盲区的面积。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触摸屏,包括:透明基底和若干电极,电极间隔排布于透明基底上,电极包括:
第一电极,包括若干第一连接线和第一电极单元,第一电极单元沿第一方向间隔排列,相邻的第一电极单元之间通过一第一连接线连接;
第二电极,包括若干第二连接线和第二电极单元,第二电极单元沿第一方向间隔排列,且与第一电极单元交错排布,相邻的第二电极单元之间通过一第二连接线连接;
第三电极,包括若干第三电极单元、以及与第三电极单元一一对应的第三连接线,第三电极单元在第一电极单元和第二电极单元的第二方向,并沿第一方向间隔排列,每一第三电极单元和一第一电极单元以及相邻的一第二电极单元分别耦合形成感应区域。
进一步的,第一电极单元、第二电极单元和第三电极单元为矩形电极单元。
进一步的,如上所述的触摸屏,第一正对面积与第一距离的比值大于第三正对面积与第四距离的比值,第二正对面积与第二距离的比值大于第三正对面积与第四距离的比值,第一正对面积与第一距离的比值大于第四正对面积与第三距离的比值,第二正对面积与第二距离的比值大于第四正对面积与第三距离的比值,其中,
第一正对面积为第三电极单元和与其相邻的第一电极单元之间正对部分的面积,第二正对面积为第三电极单元和与其相邻的第二电极单元之间正对部分的面积,第三正对面积为相邻的第三电极单元之间正对部分的面积,第四正对面积为所述第一电极单元和与其相邻的第二电极单元之间正对部分的面积,第一距离为第三电极单元和与其相邻的第一电极单元或第二电极单元之间的距离,第二距离为第三电极单元和与其相邻的第二电极单元之间的距离,第三距离为第一电极单元和与其相邻的第二电极单元之间的距离,第四距离为相邻的第三电极单元之间的距离。
进一步的,第一电极单元、第二电极单元和第三电极单元沿第一方向的长度相等。
进一步的,第一电极单元沿第一方向的长度为2mm~20mm,第二电极单元沿第一方向的长度为2mm~20mm,第三电极单元沿第一方向的长度为2mm~20mm,相邻两个第一电极单元之间的距离为4mm~40mm,相邻两个第二电极单元之间的距离为4~40mm,相邻两个第三电极单元之间的距离为2~20mm。
进一步的,第一电极单元沿第一方向的长度为9mm~15mm,第二电极单元沿第一方向的长度为9mm~15mm,第三电极单元沿第一方向的长度为9mm~15mm,相邻两个第一电极单元之间的距离为18mm~30mm,相邻两个第二电极单元之间的距离为18~30mm,相邻两个第三电极单元之间的距离为9~15mm。
进一步的,第一连接线和第二连接线均为直线,第一电极单元均位于第一连接线靠近第二连接线的一侧,且第一电极单元的远离第二连接线的侧边与第一连接线在同一直线上,第二电极单元均位于第二连接线靠近第一连接线的一侧,且第二电极单元的远离第一连接线的侧边和第二连接线在同一直线上。
进一步的,第一电极单元、第二电极单元和第三电极单元设置有锯齿状突出部,第三电极单元的突出部与第一电极单元的突出部以及第二电极单元的突出部交错排布。
进一步的,第一连接线呈折线形且位于第三电极单元与第二电极单元之间。
进一步的,第一连接线、第二连接线和第三连接线的宽度均小于等于10um。
进一步的,透明基底一侧设置有柔性电路板。
进一步的,电极由导电网格构成。
进一步的,导电网格的网格线宽小于10μm,相邻两个网格节点之间的间距为10~800μm。
进一步的,导电网格为嵌入结构,导电网格包括胶层和导电材料,胶层设置于透明基底上,胶层远离透明基底的一侧开设网格状凹槽,导电材料设置于网格状凹槽中。
进一步的,胶层的厚度为1um~30um,导电材料的厚度为0.1um~10um。
进一步的,胶层的厚度为2um~11um,导电材料的厚度为0.5um~5um。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触摸屏,通过设置在透明基底上的每个电极都包括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和第三电极,其中第一电极的第一电极单元和第二电极的第二电极单元交错排布,第三电极单元和一第一电极单元以及相邻的一第二电极单元分别耦合形成感应区域,并且所有第一电极单元对应同一条第一连接线,所有第二电极单元对应同一第二连接线,而第三电极单元和独立的第三连接线一一对应,从而减少了连接线的数量,并减少了感应盲区的面积。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传统触摸屏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触摸屏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电极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电极尺寸参数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触摸屏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提供的触摸屏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的导电网格的III-III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提供的触摸屏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触摸屏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触摸屏可以是电容式触摸屏,该触摸屏包括透明基底和至少两个电极,电极平行排布于透明基底20上,透明基底一侧设置有柔性电路板24。所述触摸屏中的电极包括:
第一电极21,包括若干第一连接线211和第一电极单元212,该第一电极单元212与第一连接线211均为印刷于透明基底上的银浆导电层,第一电极单元212沿第一方向间隔排列,其中,相邻的第一电极单元之间通过第一连接线连接。进一步的,距离柔性电路板最近的第一电极单元的一端可以通过第一连接线与相邻的第一电极单元连接,另一端通过第一连接线与柔性电路板24连接,从而使构成一条直列的多个第一电极单元212均通过第一连接线211与该柔性电路板23电连接。
第二电极22,包括若干第二连接线221和至少两个第二电极单元222,第二电极单元222沿第一方向间隔排列,且与第一电极单元212交错排布,相邻的第二电极单元之间通过第二连接线连接。进一步的,距离柔性电路板最近的第二电极单元的一端可以通过第二连接线与相邻的第二电极单元连接,另一端通过第二连接线与柔性电路板24连接。
第二电极中的多个第二电极单元222,分别与第一电极中的第一电极单元212呈交错排布的排列,使得第一电极单元212与第二电极单元222沿着第一方向间隔排列成一直列,直列中每一第一电极单元212或第二电极单元222与相邻的两电极单元均可以保持相同的间距。
第三电极23,包括至少两个第三电极单元232、以及与第三电极单元一一对应的第三连接线231,第三电极单元232在第一电极单元和第二电极单元的第二方向,并沿第一方向等间距排列,该第二方向可以与第一方向相互垂直,例如为第一电极单元或第二电极单元的侧向。每一第三电极单元均可对应一第一电极单元212以及相邻的一第二电极单元222,第三连接线231的一端和该第三连接线231对应的第三电极单元232相连,第三连接线231的另一端与柔性电路板24连接。其中,每一第三电极单元232和一第一电极单元212以及相邻的一第二电极单元222分别耦合形成不同的感应区域,用户触碰触摸屏时,每当用户的手指接触或靠近这些感应区域,该感应区域的第三电极单元232与对应第一电极单元212或者第二电极单元222之间的电容或其它电信号产生变化,该电信号变化再通过和不同电极单元相连的对应连接线传输到触摸屏的触控芯片上,并可根据不同的电信号识别出用户触摸的是触摸屏的哪一具体区域。
采用该设计,用来连接电极的连接线数量相比现有技术大大减少,从而同样减少了连接每一个第三电极单元的第三连接线的数量,这样可以减少感应盲区的面积,同时,因为连接第三电极单元的连接线通常布置在触摸屏的侧面,该设计同样也可以大大减少触摸屏侧面感应盲区面积,从而实现窄边框或者无边框的设计。
具体的,透明基底20可以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ethyleneterephthalate,简称PET)透明薄膜、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简称PMMA)、以及透明导电膜玻璃等任一透明片材。柔性电路板24和电极电连接,用于将电极感应到的电信号传输至触摸屏的触控芯片或者其他中央处理器。
在实际应用中,该电极可以为氧化铟锡(ITO)刻蚀而成。由于ITO的电阻率较大,为了减小电阻,可选的,该电极中的连接线可以为金属层刻蚀而成,例如,所述电极为印刷于该透明基底上的导电银浆制成。具体的,在基底上形成各电极后,在基底上形成一金属层,例如,金属镀层,再通过图形化遮蔽进行曝光显影及蚀刻工艺,形成各连接线,所述各连接线的宽度可以不大于10um,从而形成肉眼不可见的连接线。再可选的,所述电极,包括第一电极、第二电极、第三电极和连接线,均可以为金属层刻蚀而成,在本实施方式中,连接线的宽度仍可不大于10um,并且可以采用非压印方式制备。
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并使第三电极中的每一第三电极单元分别与相邻的第一电极单元和第二电极单元耦合形成感应区域,从而减少了第三电极单元与连接每一第三电极单元的第三连接线的数量,减少了感应盲区的面积。
进一步的,在优选实施例中,前述的第一电极单元、第二电极单元和第三电极单元均可以为矩形电极单元,此外,所有电极单元也可以为三角形、梯形或者不规则条形等其它形状。在前述电极单元为矩形电极时,可以限定电极中的第一电极单元、第二电极单元和第三电极单元沿第一方向的长度相等,以使电极中每一个第三电极单元都可以恰好对应一个第一电极单元和相邻的一个第二电极单元,从而形成大小相同且均匀排布的触摸感应区域。
在电极中的各部分在用户手指触碰下产生电容变化时,不仅在作为感应电极对的第三电极单元与第一电极单元、以及第三电极单元与第二电极单元之间存在感应电容变化,并且相邻的第三电极单元或者第一电极单元与相邻的第二电极单元之间也会产生电容,此电容为干扰电容。为保证电极单元之间具有较大感应电容值,并减小干扰电容,各电极单元之间应满足一定的尺寸及位置关系。由电容感应原理可知,两个电极单元之间的电容与两电极单元之间的正对面积成正比,与两电极单元之间的距离成反比。因此可以通过设置电极单元之间的正对面积与距离,来保证感应电极之间的感应电容较大,干扰电容较小。当第一电极单元、第二电极单元和第三电极单元均为矩形电极单元时,可对各电极单元与其它电极单元的正对面积以及相邻电极单元之间的距离进行设定。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电极位置关系示意图。如图3所示,可设定第一正对面积S1为第三电极单元和与其相邻的第一电极单元之间正对部分的面积,具体的,与第三电极单元相邻的第一电极单元为与所述第三电极单元耦合形成感应区域的第一电极单元;第二正对面积S11为第三电极单元和与其相邻的第二电极单元之间正对部分的面积,具体的,与第三电极单元相邻的第二电极单元为与所述第三电极单元耦合形成感应区域的第二电极单元;第三正对面积S2为相邻的第三电极单元之间正对部分的面积,第四正对面积S3为第一电极单元和与其相邻的第二电极单元之间正对部分的面积;第一距离为第三电极单元和与其相邻的第一电极单元或第二电极单元之间的距离,第二距离为第三电极单元和与其相邻的第二电极单元之间的距离,且第一距离和第二距离相等,都为d1,第三距离d2为第一电极单元和与其相邻的第二电极单元之间的距离,第四距离d3为相邻的第三电极单元之间的距离。
为保证感应电极之间的电容值足够大,且干扰电容较小,各电极单元之间的位置与尺寸均应满足如下关系:第一正对面积与第一距离的比值S1/d1大于第三正对面积与第四距离的比值S2/d3,第二正对面积与第二距离的比值S11/d1大于第三正对面积与第四距离的比值S2/d3,第一正对面积与第一距离的比值S1/d1大于第四正对面积与第三距离的比值S3/d2,第二正对面积与第二距离的比值S11/d1大于第四正对面积与第三距离的比值S3/d2
进一步的,各电极中的电极单元还可以限制为具体的尺寸范围。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电极尺寸参数示意图。如图4所示,第一电极单元沿第一方向的长度为d4,第二电极单元沿第一方向的长度为d5,第三电极单元沿第一方向的长度为d6,相邻两个第一电极单元之间的距离为d7,,相邻两个第二电极单元之间的距离为d8,相邻两个第三电极单元之间的距离为d9。上述长度及距离应满足的条件为:2mm≤d4≤20mm,优选为9mm≤d4≤15mm;2mm≤d5≤20mm,优选为9mm≤d5≤15mm;2mm≤d6≤20mm,优选为9mm≤d6≤15mm;4mm≤d7≤0mm,优选为18mm≤d7≤30mm;4mm≤d8≤40mm,优选为18mm≤d8≤30mm;2mm≤d9≤20mm,优选为9mm≤d9≤15mm。
本实施例中,通过限制触摸屏电极中各电极单元间的正对面积与相邻电极单元之间的距离,可以使电极单元间的感应电容值足够大,并使电极单元间的干扰电容较小,从而保证触摸屏具有良好的触控感应效果。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触摸屏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设置于基底40上电极中的第一电极41与第二电极42形成互补形状。具体的,该触摸屏中,每一个电极的形式为:第一连接线411和第二连接线421均为直线,第一电极单元412均位于第一连接线411靠近第二连接线421的一侧,且第一电极单元412的远离第二连接线421的侧边与第一连接线411在同一直线上,即所有第一电极单元412该侧边的边线与第一连接线411处于同一条直线上;第二电极单元422均位于第二连接线421靠近第一连接线411的一侧,且第二电极单元422的远离第一连接线411的侧边和第二连接线421在同一直线上,使得所有第二电极单元422该侧边边线与第二连接线421处于另一条直线上。从而该电极内所有交错排布的第一电极单元412和第二电极单元422均处于这两条直线之间,且使得第一电极41与第二电极42构成了一个互补的形状。因为电极中第一连接线和第二连接线与对应电极单元的一侧齐平,所以可有效减少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沿第二方向的宽度,从而缩小第一电极单元412或第二电极单元422与第三电极43中第三电极单元432的距离,增大电极单元之间的感应电容值或者减少感应盲区。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电极41与第二电极42的形状互补,且其各自的连接线,如第一连接线411和第二连接线421,均呈直线,因而将第一电极41与第二电极42看做整体时,两者合起来呈规则条状。
本实施例中,电极中的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形成了互补的结构与形状。这样可以有效减少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沿第二方向的宽度,从而增大电极单元的感应电容值或者减少触摸屏的感应盲区。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提供的触摸屏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电极均由导电网格构成。网格的结构尺寸非常小,可以使电极中第一电极、第二电极与第三电极均呈现近似透明的视觉效果。例如构成导电网格的网线线宽小于10μm,相邻两个网格节点之间的间距为10~800μm。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的导电网格的III-III截面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构成电极的导电网格为嵌入结构,主要包括胶层62和导电材料61,胶层设置于透明基底20上,胶层62远离透明基底20的一侧开设网格状凹槽,导电材料61设置于网格状凹槽中。具体为胶层62远离透明基底20的一侧面上开有网格状凹槽,凹槽中填充有导电材料61,导电材料61固化后即形成导电网格。其中,胶层的厚度为1μm~30μm,优选为2μm~11μm。凹槽的深度小于胶层厚度且导电材料的厚度为0.1μm~10μm,优选为0.5μm~5μm。
本实施例中,触摸屏的电极均由导电网格构成。导电网格的结构尺寸设置能够使电极呈现近似透明的视觉效果,这样可以使整个触摸屏呈现为透明状态。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提供的触摸屏的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在电极中的各电极单元上还设置有突出部,以增大第三电极单元732与第一电极单元712或第二电极单元722之间的触控面积。例如每个第一电极单元712、第二电极单元722与第三电极单元732上都有两个相同大小,成锯齿状的突出部,第三电极单元732的突出部733与第一电极单元712的突出部713以及第二电极单元722的突出部723交错排布,同时,连接所有第一电极单元712的第一连接线711位于第三电极单元732与相对应的第二电极单元722之间。这样使得每个第三电极单元732的突出部733的各个侧面都可以与相邻第一电极单元或者第二电极单元的突出部713、723之间形成感应电容,从而增大电极之间的感应电容。
本实施例中,电极中的第一电极单元、第二电极单元和第三电极单元设置有锯齿状突出部,且第三电极单元的突出部与第一电极单元的突出部以及第二电极单元的突出部交错排布,这样可以增大电极单元之间的感应电容,从而增强整个触摸屏的感应灵敏度。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6)

1.一种触摸屏,包括:透明基底和若干电极,所述电极间隔排布于透明基底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包括:
第一电极,包括若干第一连接线和第一电极单元,所述第一电极单元沿第一方向间隔排列,相邻的所述第一电极单元之间通过一所述第一连接线连接;
第二电极,包括若干第二连接线和第二电极单元,所述第二电极单元沿第一方向间隔排列,且与所述第一电极单元交错排布,相邻的所述第二电极单元之间通过一所述第二连接线连接;
第三电极,包括若干第三电极单元、以及与所述第三电极单元一一对应的第三连接线,所述第三电极单元在所述第一电极单元和所述第二电极单元的第二方向,并沿第一方向间隔排列,每一所述第三电极单元和一所述第一电极单元以及相邻的一所述第二电极单元分别耦合形成感应区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摸屏,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单元、第二电极单元和第三电极单元为矩形电极单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摸屏,其特征在于,
第一正对面积与第一距离的比值大于第三正对面积与第四距离的比值,第二正对面积与第二距离的比值大于第三正对面积与第四距离的比值,第一正对面积与第一距离的比值大于第四正对面积与第三距离的比值,第二正对面积与第二距离的比值大于第四正对面积与第三距离的比值,其中,
第一正对面积为所述第三电极单元和与其相邻的第一电极单元之间正对部分的面积,
第二正对面积为所述第三电极单元和与其相邻的第二电极单元之间正对部分的面积,
第三正对面积为相邻的所述第三电极单元之间正对部分的面积,
第四正对面积为所述第一电极单元和与其相邻的第二电极单元之间正对部分的面积,
第一距离为第三电极单元和与其相邻的第一电极单元或第二电极单元之间的距离,
第二距离为第三电极单元和与其相邻的第二电极单元之间的距离,
第三距离为第一电极单元和与其相邻的第二电极单元之间的距离,
第四距离为相邻的所述第三电极单元之间的距离。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摸屏,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单元、第二电极单元和第三电极单元沿第一方向的长度相等。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摸屏,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单元沿所述第一方向的长度为2mm~20mm,所述第二电极单元沿所述第一方向的长度为2mm~20mm,所述第三电极单元沿所述第一方向的长度为2mm~20mm,相邻两个所述第一电极单元之间的距离为4mm~40mm,相邻两个所述第二电极单元之间的距离为4~40mm,相邻两个所述第三电极单元之间的距离为2~20mm。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摸屏,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单元沿所述第一方向的长度为9mm~15mm,所述第二电极单元沿所述第一方向的长度为9mm~15mm,所述第三电极单元沿所述第一方向的长度为9mm~15mm,相邻两个所述第一电极单元之间的距离为18mm~30mm,相邻两个所述第二电极单元之间的距离为18~30mm,相邻两个所述第三电极单元之间的距离为9~15mm。
7.根据权利要求2~6任一项所述的触摸屏,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线和第二连接线均为直线,所述第一电极单元均位于所述第一连接线靠近所述第二连接线的一侧,且所述第一电极单元的远离所述第二连接线的侧边与所述第一连接线在同一直线上,所述第二电极单元均位于所述第二连接线靠近所述第一连接线的一侧,且所述第二电极单元的远离第一连接线的侧边和所述第二连接线在同一直线上。
8.根据权利要求2~6任一项所述的触摸屏,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单元、第二电极单元和第三电极单元设置有锯齿状突出部,所述第三电极单元的突出部与所述第一电极单元的突出部以及所述第二电极单元的突出部交错排布。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触摸屏,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线呈折线形且位于所述第三电极单元与所述第二电极单元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触摸屏,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线、所述第二连接线和所述第三连接线的宽度均不大于10um。
11.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触摸屏,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基底一侧设置有柔性电路板。
12.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触摸屏,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由导电网格构成。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触摸屏,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网格的网格线的宽度不大于10μm,相邻两个网格节点之间的间距为10~800μm。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触摸屏,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网格为嵌入结构,所述导电网格包括胶层和导电材料,所述胶层设置于所述透明基底上,所述胶层远离所述透明基底的一侧开设有网格状凹槽,所述导电材料设置于所述网格状凹槽中。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触摸屏,其特征在于,所述胶层的厚度为1um~30um,所述导电材料的厚度为0.1um~10um。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触摸屏,其特征在于,所述胶层的厚度为2um~11um,所述导电材料的厚度为0.5um~5um。
CN201420824292.6U 2014-12-23 2014-12-23 触摸屏 Active CN20428819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824292.6U CN204288192U (zh) 2014-12-23 2014-12-23 触摸屏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824292.6U CN204288192U (zh) 2014-12-23 2014-12-23 触摸屏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288192U true CN204288192U (zh) 2015-04-22

Family

ID=528713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824292.6U Active CN204288192U (zh) 2014-12-23 2014-12-23 触摸屏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288192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61205A (zh) * 2014-12-23 2015-03-25 深圳欧菲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触摸屏
TWI721722B (zh) * 2019-05-14 2021-03-11 南韓商樂金顯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觸控感測器的顯示裝置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61205A (zh) * 2014-12-23 2015-03-25 深圳欧菲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触摸屏
TWI721722B (zh) * 2019-05-14 2021-03-11 南韓商樂金顯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觸控感測器的顯示裝置
US11079885B2 (en) 2019-05-14 2021-08-03 Lg Display Co., Ltd. Display device having touch sensor
TWI750028B (zh) * 2019-05-14 2021-12-11 南韓商樂金顯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觸控感測器的顯示裝置
TWI774611B (zh) * 2019-05-14 2022-08-11 南韓商樂金顯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觸控感測器的顯示裝置
US11592944B2 (en) 2019-05-14 2023-02-28 Lg Display Co., Ltd. Display device having touch sensor
US11907485B2 (en) 2019-05-14 2024-02-20 Lg Display Co., Ltd. Display device having touch sensor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735948B1 (en) Touch inductor, embedded touch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N103576998B (zh) 电容式触摸屏及单层布线电极阵列
CN202771407U (zh) 电容式触摸屏及单层布线电极阵列
US9501192B2 (en) Single-layer capacitive touch sensor and touch control terminal
KR101585232B1 (ko) 인-셀 정전식 터치 스크린의 터치 패턴 구조
CN106502454A (zh) 触控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01393502A (zh) 互电容式触摸屏及组合式互电容触摸屏
CN101882041A (zh) 提高边缘感应触摸精度的电容式触摸屏及其数据处理方法
CN104063082A (zh) 触控感应电极结构
CN103247366B (zh) 电容式透明导电膜及其制造方法
CN102591541A (zh) 一种单层ito的布线结构
CN105446565A (zh) 边框区窄化式触控面板及其触控显示装置
CN103455227A (zh) 电容式触摸屏及显示装置
CN103257762B (zh) 投射电容式触控面板
CN107390914A (zh) 触控面板及显示设备
CN204288192U (zh) 触摸屏
CN205644477U (zh) 触摸屏
CN202649986U (zh) 电容式触控装置
CN102314272B (zh) 一种双层结构电容式触摸屏
CN104461205A (zh) 触摸屏
CN102750039A (zh) 触摸屏的布线结构
CN202720617U (zh) 一种单层电容式二维触摸传感器
CN104820308A (zh) 一种彩膜基板、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摸显示装置
CN103927031A (zh) 触控结构
CN102937855B (zh) 电容式触控面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Guangming New District Gongming stree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18106 white pine road o-film Technology Park HUAFA Road

Patentee after: Ophiguang Group Co.,Ltd.

Patentee after: Nanchang OFilm Tech. Co.,Ltd.

Patentee after: SUZHOU OFILM TECH Co.,Ltd.

Address before: Guangming New District Gongming stree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18106 white pine road o-film Technology Park HUAFA Road

Patentee before: OFilm Tech Co.,Ltd.

Patentee before: Nanchang OFilm Tech. Co.,Ltd.

Patentee before: SUZHOU OFILM TECH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Guangming New District Gongming stree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18106 white pine road o-film Technology Park HUAFA Road

Patentee after: OFilm Tech Co.,Ltd.

Patentee after: Nanchang OFilm Tech. Co.,Ltd.

Patentee after: SUZHOU OFILM TECH Co.,Ltd.

Address before: Baoan District Gongming stree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18106 white pine road o-film Technology Park HUAFA Road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OFilm Tech Co.,Ltd.

Patentee before: Nanchang OFilm Tech. Co.,Ltd.

Patentee before: SUZHOU OFILM TECH Co.,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419

Address after: 231323 Building 1, precision electronics industrial park, Hangbu Town, Shucheng County, Lu'an City, Anhu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Anhui jingzhuo optical display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Guangming New District Gongming stree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18106 white pine road o-film Technology Park HUAFA Road

Patentee before: Ophiguang Group Co.,Ltd.

Patentee before: Nanchang OFilm Tech. Co.,Ltd.

Patentee before: SUZHOU OFILM TECH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