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204873U - 太阳能电池单元、太阳能电池模块及其连接构件 - Google Patents

太阳能电池单元、太阳能电池模块及其连接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204873U
CN204204873U CN201390000395.4U CN201390000395U CN204204873U CN 204204873 U CN204204873 U CN 204204873U CN 201390000395 U CN201390000395 U CN 201390000395U CN 204204873 U CN204204873 U CN 20420487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ttery cell
solar battery
adhering film
tab line
sensitive sur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90000395.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松川礼欧
鹤冈恭生
竹村贤三
藤绳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owa Denko Material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Chem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Chem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Chemical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20487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204873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1/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1/04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adapted as photovoltaic [PV] conversion devices
    • H01L31/042PV modules or arrays of single PV cells
    • H01L31/05Electrical interconnection means between PV cells inside the PV module, e.g. series connection of PV cells
    • H01L31/0504Electrical interconnection means between PV cells inside the PV module, e.g. series connection of PV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eries or parallel connection of solar cells in a module
    • H01L31/0512Electrical interconnection means between PV cells inside the PV module, e.g. series connection of PV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eries or parallel connection of solar cells in a module made of a particular material or composition of material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太阳能电池单元、太阳能电池模块及其连接构件,所述太阳能电池单元能够将TAB线以充分的强度进行连接,且能够抑制制造成本的增加。太阳能电池单元(100)中,在受光面(21)上配置有多个指状电极(3),指状电极(3)上通过导电性粘接薄膜(5)连接有TAB线(4),导电性粘接薄膜(5)的连接前的膜厚(D)为指状电极(3)的从受光面(21)起算的高度(H)以上且为该高度(H)的2倍以下。

Description

太阳能电池单元、太阳能电池模块及其连接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太阳能电池单元、太阳能电池模块及其连接构件。 
背景技术
近年来,作为解决严重化的地球变暖、化石能源枯竭问题的手段,太阳能电池受到关注。该太阳能电池通常通过将多个太阳能电池单元串联或并联连接而形成。在该太阳能电池单元的表面(受光面),相互平行地形成有多根用于获得输出的、由Ag构成的直线状电极(指状电极)。此外,在背面以覆盖其整面的方式形成有由Al构成的背面电极。然后,通过如下方式将相邻的太阳能电池单元相互连接:在相邻的太阳能电池单元中的一个太阳能电池单元的受光面上,以与全部指状电极相互正交的方式连接金属配线构件(TAB线),进而将该TAB线连接于另一太阳能电池单元的背面电极。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263880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4-204256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平8-330615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3-133570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2005-243935号公报 
专利文献6:日本特开2007-265635号公报 
实用新型内容
以往,TAB线的连接使用的是显示良好的导电性的焊料(专利文献1)。此外,最近,考虑到环境问题,有时也使用不含Pb的Sn-Ag-Cu焊料(专利文献1和2)。可是,在将这些焊料用于TAB线的连接时,由于约220℃以上的热施加在太阳能电池单元上,因此,有可能发生连接工序的成品率降低、太阳能电池单元的翘曲。为了抑制这些问题,可以考虑增加太阳能电池单元中的 硅的厚度。但在这种情况下,制造成本会增加。 
此外,在将上述那样的焊料用于TAB线的连接时,为了确保焊料的润湿性,需要在太阳能电池单元的表面和背面的配置该TAB线的位置上预先形成由Ag构成的电极(母线电极)。可是,Ag的价格昂贵,因此制造成本会增加。此外,母线电极层的电阻大,因此,如果母线电极细,则该母线电极的薄层电阻(sheet resistance)变大。倘若如此,母线电极中的功率损耗会增加,太阳能电池单元的发电性能会降低。因此,为了抑制母线电极的薄层电阻,母线电极的宽度需要一定程度地加粗,成了制造成本进一步增加的原因。 
因此,近年来,提出了将具有导电性粘接层的导电性粘接剂代替焊料用于TAB线的连接(专利文献3~6)。该导电性粘接剂是在热固性树脂中混合、分散有Al粒子等金属粒子的组合物,通过将该金属粒子夹持于TAB线与太阳能电池单元的电极之间而实现电连接。在将导电性粘接剂用于TAB线的连接时,能够在小于或等于200℃进行连接,因此,能够抑制连接工序的成品率降低、太阳能电池单元的翘曲。此外,在将导电性粘接剂用于TAB线的连接时,无需确保润湿性,因此,为了确保润湿性而形成的与TAB线的宽度大体同等宽度的母线电极不需要或者可以细化,能够减少Ag的使用。 
然而,如果太阳能电池单元的受光面上未形成母线电极,则变成通过导电性粘接薄膜将TAB线粘贴在指状电极的高度程度的凹凸表面上,若不能将导电性粘接薄膜填充在太阳能电池单元与TAB线之间,则太阳能电池单元与TAB线的连接电阻变大,发电效率降低,或者不能获得充分的粘接力,有可能作为太阳能电池的组装工序的成品率降低、长期稳定的发电能力降低。对此,可以考虑对于指状电极的宽度仅将与TAB线连接的部分加粗,但是,虽Ag的量减少,制造成本反而会增加。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这样的课题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太阳能电池单元,所述太阳能电池单元能够将TAB线以充分的强度进行连接,且能够抑制制造成本的增加。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实用新型的太阳能电池单元的特征在于,受光面上配置有多个指状电极,指状电极上通过导电性粘接薄膜连接有TAB线,导电 性粘接薄膜的连接前的膜厚为指状电极的从受光面起算的高度以上且为该高度的2倍以下。 
该太阳能电池单元中,导电性粘接薄膜的连接前的膜厚为指状电极的从受光面起算的高度以上且为该高度的2倍以下。由此,通过导电性粘接薄膜将TAB线粘贴在指状电极的高度程度的凹凸表面上时,能够确保将导电性粘接薄膜的导电性粘接剂填充在太阳能电池单元与TAB线之间的充分的量。由此,能够按照预期获得太阳能电池单元与TAB线的粘接力,能够将TAB线以充分的强度进行连接,同时,作为太阳能电池的组装工序的成品率降低,能够提供长期稳定的发电能力。此外,能够减少Ag的量,能够抑制制造成本的增加。 
本实用新型的太阳能电池单元的特征在于,多个指状电极相互平行地分开配置在受光面上,同时,沿着与指状电极正交的方向配置有母线电极,母线电极上通过导电性粘接薄膜连接有TAB线,母线电极具有TAB线的线宽的1/2以下的线宽,导电性粘接薄膜的连接前的膜厚为指状电极的从受光面起算的高度以上且为该高度的1.8倍以下。 
该太阳能电池单元中,导电性粘接薄膜的连接前的膜厚为指状电极的从受光面起算的高度以上且为该高度的1.8倍以下。由此,通过导电性粘接薄膜将TAB线粘贴在指状电极的高度程度的凹凸表面上时,能够确保将导电性粘接薄膜的导电性粘接剂填充在太阳能电池单元与TAB线之间的充分的量。由此,能够按照预期获得太阳能电池单元与TAB线的粘接力,能够将TAB线以充分的强度进行连接,同时,作为太阳能电池的组装工序的成品率降低,能够提供长期稳定的发电能力。此外,能够减少Ag的量,能够抑制制造成本的增加。 
该太阳能电池单元中,所述指状电极的从所述受光面起算的高度为10μm~30μm。 
该太阳能电池单元中,所述指状电极的线宽为0.05mm~0.2mm。 
该太阳能电池单元中,所述导电性粘接薄膜的宽度为所述TAB线的宽度以下。 
该太阳能电池单元中,所述TAB线的厚度为0.1mm~0.4mm、宽度为0.5mm~10.0mm。 
该太阳能电池单元中,所述母线电极的线宽的下限为0.05mm。 
该太阳能电池单元中,未设置母线电极。 
该太阳能电池单元中,所述母线电极设于所述受光面上的所述导电性粘接薄膜的粘接区域的一部分。 
该太阳能电池单元中,所述母线电极连续地设置。 
该太阳能电池单元中,所述母线电极间断地设置。 
一种太阳能电池模块,其特征在于,具备: 
受光面上配置有多个指状电极的太阳能电池单元、 
连接于所述指状电极的TAB线、以及 
配置于所述指状电极与所述TAB线之间的导电性粘接薄膜, 
所述导电性粘接薄膜的连接前的膜厚为所述指状电极的从所述受光面起算的高度以上且为该高度的2倍以下。 
一种太阳能电池模块,其特征在于,具备: 
多个指状电极相互平行地分开配置在受光面上,同时沿着与所述指状电极正交的方向配置有母线电极的太阳能电池单元、 
连接于所述母线电极的TAB线、以及 
配置于所述母线电极与所述TAB线之间的导电性粘接薄膜, 
所述母线电极具有所述TAB线的线宽的1/2以下的线宽, 
所述导电性粘接薄膜的连接前的膜厚为所述指状电极的从所述受光面起算的高度以上且为该高度的1.8倍以下。 
该太阳能电池模块中,所述指状电极的从所述受光面起算的高度为10μm~30μm。 
该太阳能电池模块中,所述指状电极的线宽为0.05mm~0.2mm。 
该太阳能电池模块中,所述导电性粘接薄膜的宽度为所述TAB线的宽度以下。 
该太阳能电池模块中,所述TAB线的厚度为0.1mm~0.4mm、宽度为0.5mm~10.0mm。 
该太阳能电池模块中,所述母线电极的线宽的下限为0.05mm。 
该太阳能电池模块中,未设置母线电极。 
该太阳能电池模块中,所述母线电极设于所述受光面上的所述导电性粘接 薄膜的粘接区域的一部分。 
该太阳能电池模块中,所述母线电极连续地设置。 
该太阳能电池模块中,所述母线电极间断地设置。 
一种太阳能电池模块的连接构件,其特征在于, 
其将受光面上配置有多个指状电极的太阳能电池单元与TAB线连接, 
具备配置于所述TAB线与所述指状电极之间的导电性粘接薄膜, 
所述导电性粘接薄膜的连接前的膜厚为所述指状电极的从所述受光面起算的高度以上且为该高度的2倍以下。 
一种太阳能电池模块的连接构件,其特征在于, 
其将太阳能电池单元与TAB线连接,所述太阳能电池单元中多个指状电极相互平行地分开配置在受光面上,同时沿着与所述指状电极正交的方向配置有母线电极, 
所述母线电极具有所述TAB线的线宽的1/2以下的线宽, 
具备配置于所述TAB线与所述母线电极之间的导电性粘接薄膜, 
所述导电性粘接薄膜的连接前的膜厚为所述指状电极的从所述受光面起算的高度以上且为该高度的1.8倍以下。 
该太阳能电池模块的连接构件中,所述指状电极的从所述受光面起算的高度为10μm~30μm。 
该太阳能电池模块的连接构件中,所述指状电极的线宽为0.05mm~0.2mm。 
该太阳能电池模块的连接构件中,所述导电性粘接薄膜的宽度为所述TAB线的宽度以下。 
该太阳能电池模块的连接构件中,所述TAB线的厚度为0.1mm~0.4mm、宽度为0.5mm~10.0mm。 
该太阳能电池模块的连接构件中,所述母线电极的线宽的下限为0.05mm。 
该太阳能电池模块的连接构件中,未设置母线电极。 
该太阳能电池模块的连接构件中,所述母线电极设于所述受光面上的所述导电性粘接薄膜的粘接区域的一部分。 
该太阳能电池模块的连接构件中,所述母线电极连续地设置。 
该太阳能电池模块的连接构件中,所述母线电极间断地设置。 
实用新型的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能够将TAB线以充分的强度进行连接,且能够抑制制造成本的增加。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太阳能电池单元的受光面的俯视图。 
图2为表示图1的太阳能电池单元的背面的仰视图。 
图3为表示将多个图1的太阳能电池单元连接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4为图3的概略侧视图。 
图5为表示连接前的导电性粘接薄膜的侧视图。 
图6为表示第2实施方式涉及的太阳能电池单元的受光面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详细进行说明。其中,在附图的说明中,对于相同或相当的要素赋予相同的符号,省去重复的说明。 
[第1实施方式] 
图1为表示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太阳能电池单元的受光面的俯视图。图2为表示图1的太阳能电池单元的背面的仰视图。图3为表示将多个图1的太阳能电池单元连接的状态的立体图。图4为图3的概略侧视图。 
如图1所示,多个太阳能电池单元100串联或并联地电连接而形成1个太阳能电池模块,太阳能电池单元100具有基板2。该基板2大体呈正方形,其四角为圆弧状。基板2的一个面成为受光面21,另一个面成为背面22(参照图2)。基板2由例如Si的单晶、多晶和非晶中的至少一种构成。基板2的受光面21侧可以为n型半导体,也可以为p型半导体。基板2例如相对的2条边的距离为125mm。 
受光面21的表面上,多根(例如48根)直线状的指状电极3相互平行地分开配置。连接多个太阳能电池单元100而形成太阳能电池模块时,在该指状电极3上,通过导电性粘接薄膜5连接TAB线4(参照图4)。如图4所示,指状电极3的从受光面21的表面起算的高度H例如为10μm~30μm。指状电极3的线宽优选为0.05mm~0.2mm,例如为0.15mm。彼此相邻的指状电极3 的间隔例如为2.55mm。 
指状电极3由能够获得电导通的公知材料构成。作为指状电极3的材料,可以列举含有银的玻璃糊、粘接剂树脂中分散有各种导电性粒子的银糊、金糊、碳糊、镍糊、铝糊、和通过烧成、蒸镀形成的ITO等。其中,从耐热性、导电性、稳定性和成本的观点出发,优选使用含有银的玻璃糊。 
粘接区域SF、SF表示受光面21上粘接导电性粘接薄膜5、5的区域。粘接区域SF的宽度(即导电性粘接薄膜5的宽度)例如为1.2mm。粘接区域SF、SF的间隔例如为62mm。 
如图2所示,太阳能电池单元100的背面22上以覆盖其整体的方式形成有背面电极7。将多个太阳能电池单元100连接而形成太阳能电池模块时,在该背面电极7上通过导电性粘接薄膜5连接TAB线4(参照图4)。背面电极7例如通过将铝糊烧结而形成。 
粘接区域SB、SB表示背面22上粘接导电性粘接薄膜5的区域,成为与受光面21上的粘接区域SF对应的位置。粘接区域SB的宽度例如与粘接区域SF的宽度同样地为1.2mm。粘接区域SB、SB的间隔例如与粘接区域SF、SF的间隔同样地为62mm左右。此外,连接于粘接区域SB的TAB线4的宽度与连接于受光面21的TAB线的宽度同样地例如为1.5mm。在本实施方式中,以未设置母线电极的构成为例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是在粘接区域SF、SF的一部分未设置母线电极的(在粘接区域SF、SF的一部分设有母线电极的)构成。 
图5为表示连接前的导电性粘接薄膜的侧视图。如图4和图5所示,导电性粘接薄膜5的连接前的膜厚D为指状电极3的从受光面21起算的高度H以上且为该高度H的2倍以下(H≦D≦2×H)。导电性粘接薄膜5的宽度没有特别限制,使用与TAB线4的宽度同等、或小于TAB线4的宽度。如果宽度过宽,则树脂从TAB线4露出,外观设计性恶化。 
导电性粘接薄膜5层叠在成为临时支撑体的基材上。作为基材,从强度和导电性粘接薄膜的剥离性方面出发,使用OPP(拉伸聚丙烯)、聚四氟乙烯、硅酮处理过的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等,但不限于此。 
导电性粘接薄膜5含有树脂粘合剂和分散在该树脂粘合剂中的导电粒子。 
作为上述导电性粒子,没有特别限制,可以列举例如金粒子、银粒子、铜粒子、镍粒子、镀金粒子、镀铜粒子、镀镍粒子等。其中,从耐氧化性、熔点等特性的调整的观点出发,优选镍粒子。 
作为上述导电粒子的粒径,优选平均粒径(D50)为0.4μm~30μm,更优选为1μm~10μm。通过设为大于或等于0.4μm,耐氧化性更有效地提高。此外,通过为小于或等于30μm,能够更有效地获得连接电阻的稳定性。此外,作为导电粒子的形状没有特别限制,可以为大体球状、扁平状、块状、板状和鳞片状等中的任一种。从耐氧化性和低电阻率的观点出发,导电粒子的形状优选为大体球状、扁平状或板状。 
此外,上述导电粒子也可以是在上述由含磷合金制造的导电粒子外侧被覆银、银、钯、金等金属、金属合金而成的粒子。从成本的观点出发,被覆的金属优选为以银为主要成分的金属。作为被覆的方法,可以应用镀敷、蒸镀等现有的方法。被覆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定,例如,从成本的观点出发,可以设为小于或等于1μm,进一步优选为小于或等于0.5μm。 
此外,上述导电粒子可以单独使用1种,也可以组合使用2种以上。 
上述导电材料所含的上述导电粒子的含有率例如可以设为0.1~20体积%,优选为1~20体积%,更优选为1~15体积%。如果上述含有率低于0.1体积%,则与处于上述范围内的情况相比,作为导电材料的连接电阻的初期值增大。此外,如果上述含有率超过20体积%,则与处于上述范围内的情况相比,作为导电材料的连接电阻的长期稳定性降低。进而,在上述含有率为1~15体积%时,即使在没有太阳能电池单元100的母线的情况(无母线)、或者没有母线且指状电极3细的情况下,也能够更充分地发挥连接电阻的长期稳定性。 
作为上述树脂粘合剂,只要显示粘接性就没有特别限定,从进一步提高连接性的观点出发,优选为含有热固性树脂的树脂组合物。 
作为热固性树脂,可以使用公知的树脂,可以列举例如环氧树脂、苯氧树脂、丙烯酸树脂、聚酰亚胺树脂、聚酰胺树脂、聚碳酸酯树脂。这些热固性树脂可以单独使用1种或组合使用2种以上。其中,从进一步提高连接可靠性的观点出发,优选选自由环氧树脂、苯氧树脂和丙烯酸树脂组成的组中的1种以上热固性树脂。 
此外,除了上述热固性树脂以外,作为粘接剂成分的树脂组合物也可以含有公知的固化剂和固化促进剂作为任意成分。 
此外,为了改善对被粘接物的粘接性和润湿性,该树脂组合物可以含有硅烷系偶联剂、钛酸酯系偶联剂、铝酸酯系偶联剂等改性材料,为了提高导电粒子的均匀分散性,可以含有磷酸钙、碳酸钙等分散剂。进而,为了控制弹性模量、粘性,该树脂组合物可以含有丙烯酸橡胶、硅橡胶、聚氨酯等橡胶成分,为了控制被粘接物所含的金属和导电粒子所含的金属(尤其是银、铜)的迁移,可以含有螯合材料等。 
导电性粘接薄膜5中,在使用上述树脂粘合剂和导电粒子的同时,根据需要,还可以并用例如增量剂、软化剂(增塑剂)、粘着粘接性提高剂、抗氧化剂(抗老化剂)、热稳定剂、光稳定剂、紫外线吸收剂、着色剂、阻燃剂、有机溶剂等各种添加剂中的1种或2种以上。 
作为TAB线4,没有特别限定。具体而言,可以使用将厚度0.1mm~0.4mm、宽度0.5mm~10.0mm的以铜为主的带子的表面用含铅焊料、无铅焊料、银、锡等被覆而成的TAB线等。此外,也可以使用将表面的形状制成光扩散面,使照射在TAB线4上的太阳光线扩散反射,在太阳能电池模块的玻璃与大气的界面再次发生反射类型的TAB线。 
如图4所示,这样的太阳能电池单元100利用通过导电性粘接薄膜5配置的TAB线4进行连接。具体而言,在粘接区域SF配置导电性粘接薄膜5,进一步在其上配置TAB线4。然后,对连接装置设定规定的热压接条件,通过利用下侧热压接头和上侧热压接头夹持平台上的太阳能电池单元100,正反面同时进行导电性粘接薄膜5与TAB线4的热压接。作为热压接条件,可以列举例如120~200℃、1~30秒、0.1~3MPa的条件。 
导电性粘接薄膜5与TAB线4的连接通过反复进行下述操作而进行:将相邻的太阳能电池单元100A、100B中的一个太阳能电池单元100A的受光面21侧的指状电极3与另一个太阳能电池单元100B的背面22侧的背面电极7用TAB线4连接,进一步将相邻的太阳能电池单元100B、100C中的一个太阳能电池单元100B的受光面21侧的指状电极3与另一个太阳能电池单元100C的背面22侧的背面电极7用TAB线连接。由此,配置成1列的多个太 阳能电池单元100被串联地电连接。通过设置1列或多列这样的列,形成太阳能电池模块。实际应用时,将太阳能电池模块用强化玻璃等夹持,同时用透明的树脂填埋其间隙,进而设置外部端子。 
如以上所说明的,本实施方式中,导电性粘接薄膜5的连接前的膜厚D为指状电极3的从受光面21起算的高度H以上且为该高度H的2倍以下。由此,通过导电性粘接薄膜5将TAB线4粘贴在指状电极3的高度程度的凹凸表面上时,能够确保将导电性粘接薄膜5的导电性粘接剂填充在太阳能电池单元100与TAB线4之间的充分的量。由此,能够按照预期获得太阳能电池单元100与TAB线4的粘接力,能够将TAB线以充分的强度进行连接,同时,作为太阳能电池的组装工序的成品率降低、能够提供长期稳定的发电能力。此外,能够减少Ag的量,能够抑制制造成本的增加。 
这里,在导电性粘接薄膜5的膜厚D小于H的情况下,连接导电性粘接薄膜5后,不能利用导电性粘接薄膜5在太阳能电池单元100与TAB线4之间填充导电性粘接薄膜5,不能充分获得太阳能电池单元100与TAB线4的粘接力。粘接力不足会导致作为太阳能电池的组装工序的成品率降低。此外,有时太阳能电池单元100与TAB线4的连接电阻变大,发电效率降低。 
另一方面,在导电性粘接薄膜5的膜厚D比2×H大的情况下,树脂从TAB线4露出,外观设计性恶化。因此,通过将导电性粘接薄膜5的膜厚D设为指状电极3的从受光面21起算的高度H以上且为该高度H的2倍以下,能够维持外观设计性并在太阳能电池单元100与TAB线4之间填充导电性粘接薄膜5,能够充分获得太阳能电池单元100与TAB线4的粘接力。 
[第2实施方式] 
下面,对第2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6为表示第2实施方式涉及的太阳能电池单元的受光面的俯视图。如图6所示,太阳能电池单元200的受光面21的表面上配置有母线电极8、8。母线电极8、8沿着与指状电极3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配置。具体而言,母线电极8、8相互平行地分开配置,位于受光面21上粘接导电性粘接薄膜5、5的粘接区域SF、SF。图6中,母线电极8、8连续设置,母线电极8、8也可以间断地设置。 
母线电极8、8的线宽W1为TAB线4的线宽W2(图中用点划线表示) 的1/2以下(W1≦(W2)/2)。在具有这样的构成的太阳能电池单元200中,导电性粘接薄膜5的连接前的膜厚D为指状电极3的从受光面21起算的高度H以上且为该高度H的1.8倍以下(H≦D≦1.8×H)。母线电极8、8的线宽W1的下限优选为0.05mm。 
如以上所说明的,本实施方式中,导电性粘接薄膜5的连接前的膜厚D为指状电极3的从受光面21起算的高度H以上且为该高度H的1.8倍以下。由此,本实施方式中,能够将TAB线以充分的强度进行连接,且能够抑制制造成本的增加。 
实施例 
以下通过实施例进一步详细地进行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 
<导电性粘接薄膜的制作> 
[导电性粘接薄膜1] 
将苯氧树脂(高分子量环氧树脂)与含有微胶囊型潜在性固化剂的液状环氧树脂(环氧当量185)的比率设为30/70,使它们溶解于乙酸乙酯,得到乙酸乙酯的30%溶液。 
在该溶液中添加5质量%(以液状导电材料总量为基准)的直径2μm的镍粒子,混合分散,得到液状导电材料。用棒涂机将该液状导电材料涂布在临时支撑体(硅酮处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厚度50μm)上,在80℃干燥10分钟,得到厚度15μm的导电性粘接薄膜与临时支撑体的层叠体。然后,将该层叠体裁剪成1.5mm的宽度,在带状的临时支撑体上得到导电性粘接薄膜(厚度15μm)。 
[导电性粘接薄膜2] 
将苯氧树脂(高分子量环氧树脂)与含有微胶囊型潜在性固化剂的液状环氧树脂(环氧当量185)的比率设为30/70,使它们溶解于乙酸乙酯,得到乙酸乙酯的30%溶液。 
在该溶液中添加8质量%(以液状导电材料总量为基准)的直径4μm的铜粒子,混合分散,得到液状导电材料。用棒涂机将该液状导电材料涂布在临时支撑体(硅酮处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厚度50μm)上,在80℃干燥10分钟,得到厚度20μm的导电性粘接薄膜与临时支撑体的层叠体。然后, 将该层叠体裁剪成1.5mm的宽度,在带状的临时支撑体上得到导电性粘接薄膜(厚度20μm)。 
[导电性粘接薄膜3] 
将苯氧树脂(高分子量环氧树脂)与含有微胶囊型潜在性固化剂的液状环氧树脂(环氧当量185)的比率设为30/70,使它们溶解于乙酸乙酯,得到乙酸乙酯的30%溶液。 
在该溶液中添加8质量%(以液状导电材料总量为基准)的直径5μm的镍粒子,混合分散,得到液状导电材料。用棒涂机将该液状导电材料涂布在临时支撑体(硅酮处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厚度50μm)上,在80℃干燥10分钟,得到厚度25μm的导电性粘接薄膜与临时支撑体的层叠体。然后,将该层叠体裁剪成1.5mm的宽度,在带状的临时支撑体上得到导电性粘接薄膜(厚度25μm)。 
[导电性粘接薄膜4] 
将苯氧树脂(高分子量环氧树脂)与含有微胶囊型潜在性固化剂的液状环氧树脂(环氧当量185)的比率设为30/70,使它们溶解于乙酸乙酯,得到乙酸乙酯的30%溶液。 
在该溶液中添加8质量%(以液状导电材料总量为基准)的直径2μm的镍粒子,混合分散,得到液状导电材料。用棒涂机将该液状导电材料涂布在临时支撑体(硅酮处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厚度50μm)上,在80℃干燥10分钟,得到厚度30μm的导电性粘接薄膜与临时支撑体的层叠体。然后,将该层叠体裁剪成1.5mm的宽度,在带状的临时支撑体上得到导电性粘接薄膜(厚度30μm)。 
[导电性粘接薄膜5] 
将苯氧树脂(高分子量环氧树脂)与含有微胶囊型潜在性固化剂的液状环氧树脂(环氧当量185)的比率设为30/70,使它们溶解于乙酸乙酯,得到乙酸乙酯的30%溶液。 
在该溶液中添加8质量%(以液状导电材料总量为基准)的直径2μm的镍粒子,混合分散,得到液状导电材料。用棒涂机将该液状导电材料涂布在临时支撑体(硅酮处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厚度50μm)上,在80℃干 燥10分钟,得到厚度40μm的导电性粘接薄膜与临时支撑体的层叠体。然后,将该层叠体裁剪成1.5mm的宽度,在带状的临时支撑体上得到导电性粘接薄膜(厚度40μm)。 
[导电性粘接薄膜6] 
将苯氧树脂(高分子量环氧树脂)与含有微胶囊型潜在性固化剂的液状环氧树脂(环氧当量185)的比率设为30/70,使它们溶解在乙酸乙酯中,得到乙酸乙酯的35%溶液。 
在该溶液中添加8质量%(以液状导电材料总量为基准)的直径10μm的镍粒子,混合分散,得到液状导电材料。用棒涂机将该液状导电材料涂布在临时支撑体(硅酮处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厚度50μm)上,在80℃干燥10分钟,得到厚度50μm的导电性粘接薄膜与临时支撑体的层叠体。然后,将该层叠体裁剪成1.5mm的宽度,在带状的临时支撑体上得到导电性粘接薄膜(厚度50μm)。 
(实施例1) 
将太阳能电池单元(硅基板、125mm见方、厚度0.2mm、表面指状电极高度20μm、无表面母线、背面母线2根)与TAB线(镀焊料铜线、宽度1.5mm、厚度0.2mm)通过夹持导电性粘接薄膜1~6而电连接。连接方法是,配置各材料,然后,使用压接工具(日化设备工程公司制、商品名“AC-S300”)以加热温度180℃、加压压力2MPa、加热加压时间10秒的条件实施加热和加压。对太阳能电池单元用导电性粘接薄膜进行连接,得到带TAB线的太阳能电池单元。 
为了测定TAB线对太阳能电池单元的粘接力,获取将TAB线在太阳能电池的法线方向上以50mm/min提起时的剥离强度,将大于或等于2N的值判定为合格。进一步目测检查连接外观,判断固化后的导电性粘接薄膜的露出的有无。将试验结果示于表1。 
[表1] 
(实施例2) 
将太阳能电池单元(硅基板、125mm见方、厚度0.2mm、表面指状电极高度25μm、无表面母线、背面母线2根)与TAB线(镀焊料铜线、宽度1.5mm、厚度0.2mm)通过夹持导电性粘接薄膜1~6而电连接。连接方法和粘接力、连接外观按照实施例1进行。将试验结果示于表1。 
(实施例3) 
将太阳能电池单元(硅基板、125mm见方、厚度0.2mm、表面指状电极高度20μm、表面母线0.4mm宽、2根、背面母线2根)与TAB线(镀焊料铜线、宽度1.5mm、厚度0.2mm)通过夹持导电性粘接薄膜1~6而电连接。连接方法和粘接力、连接外观按照实施例1进行。将试验结果示于表2。 
[表2] 
(实施例4) 
将太阳能电池单元(硅基板、125mm见方、厚度0.2mm、表面指状电极高度25μm、表面母线0.4mm宽、2根、背面母线2根)与TAB线(镀焊料铜 线、宽度1.5mm、厚度0.2mm)通过夹持导电性粘接薄膜1~6而电连接。连接方法和粘接力、连接外观按照实施例1进行。将试验结果示于表2。 
符号说明 
100、200:太阳能电池单元;3:指状电极;5:导电性粘接薄膜;8:母线电极;21:受光面。 

Claims (33)

1.一种太阳能电池单元,其特征在于, 
受光面上配置有多个指状电极,所述指状电极上通过导电性粘接薄膜连接有TAB线, 
所述导电性粘接薄膜的连接前的膜厚为所述指状电极的从所述受光面起算的高度以上且为该高度的2倍以下。 
2.一种太阳能电池单元,其特征在于, 
多个指状电极相互平行地分开配置在受光面上,同时,沿着与所述指状电极正交的方向配置有母线电极,所述母线电极上通过导电性粘接薄膜连接有TAB线, 
所述母线电极具有所述TAB线的线宽的1/2以下的线宽, 
所述导电性粘接薄膜的连接前的膜厚为所述指状电极的从所述受光面起算的高度以上且为该高度的1.8倍以下。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太阳能电池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状电极的从所述受光面起算的高度为10μm~30μm。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太阳能电池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状电极的线宽为0.05mm~0.2mm。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太阳能电池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性粘接薄膜的宽度为所述TAB线的宽度以下。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太阳能电池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TAB线的厚度为0.1mm~0.4mm、宽度为0.5mm~10.0mm。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太阳能电池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母线电极的线宽的下限为0.05m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电池单元,其特征在于,未设置母线电极。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太阳能电池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母线电极设于所述受光面上的所述导电性粘接薄膜的粘接区域的一部分。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太阳能电池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母线电极 连续地设置。 
11.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太阳能电池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母线电极间断地设置。 
12.一种太阳能电池模块,其特征在于,具备: 
受光面上配置有多个指状电极的太阳能电池单元、 
连接于所述指状电极的TAB线、以及 
配置于所述指状电极与所述TAB线之间的导电性粘接薄膜, 
所述导电性粘接薄膜的连接前的膜厚为所述指状电极的从所述受光面起算的高度以上且为该高度的2倍以下。 
13.一种太阳能电池模块,其特征在于,具备: 
多个指状电极相互平行地分开配置在受光面上,同时沿着与所述指状电极正交的方向配置有母线电极的太阳能电池单元、 
连接于所述母线电极的TAB线、以及 
配置于所述母线电极与所述TAB线之间的导电性粘接薄膜, 
所述母线电极具有所述TAB线的线宽的1/2以下的线宽, 
所述导电性粘接薄膜的连接前的膜厚为所述指状电极的从所述受光面起算的高度以上且为该高度的1.8倍以下。 
14.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太阳能电池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状电极的从所述受光面起算的高度为10μm~30μm。 
15.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太阳能电池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状电极的线宽为0.05mm~0.2mm。 
16.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太阳能电池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性粘接薄膜的宽度为所述TAB线的宽度以下。 
17.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太阳能电池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TAB线的厚度为0.1mm~0.4mm、宽度为0.5mm~10.0mm。 
18.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太阳能电池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母线电极的线宽的下限为0.05mm。 
19.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太阳能电池模块,其特征在于,未设置母线电极。 
20.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太阳能电池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母线电极设于所述受光面上的所述导电性粘接薄膜的粘接区域的一部分。 
21.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太阳能电池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母线电极连续地设置。 
22.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太阳能电池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母线电极间断地设置。 
23.一种太阳能电池模块的连接构件,其特征在于, 
其将受光面上配置有多个指状电极的太阳能电池单元与TAB线连接, 
具备配置于所述TAB线与所述指状电极之间的导电性粘接薄膜, 
所述导电性粘接薄膜的连接前的膜厚为所述指状电极的从所述受光面起算的高度以上且为该高度的2倍以下。 
24.一种太阳能电池模块的连接构件,其特征在于, 
其将太阳能电池单元与TAB线连接,所述太阳能电池单元中多个指状电极相互平行地分开配置在受光面上,同时沿着与所述指状电极正交的方向配置有母线电极, 
所述母线电极具有所述TAB线的线宽的1/2以下的线宽, 
具备配置于所述TAB线与所述母线电极之间的导电性粘接薄膜, 
所述导电性粘接薄膜的连接前的膜厚为所述指状电极的从所述受光面起算的高度以上且为该高度的1.8倍以下。 
25.根据权利要求23或24所述的太阳能电池模块的连接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状电极的从所述受光面起算的高度为10μm~30μm。 
26.根据权利要求23或24所述的太阳能电池模块的连接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状电极的线宽为0.05mm~0.2mm。 
27.根据权利要求23或24所述的太阳能电池模块的连接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性粘接薄膜的宽度为所述TAB线的宽度以下。 
28.根据权利要求23或24所述的太阳能电池模块的连接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TAB线的厚度为0.1mm~0.4mm、宽度为0.5mm~10.0mm。 
29.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太阳能电池模块的连接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母线电极的线宽的下限为0.05mm。 
30.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太阳能电池模块的连接构件,其特征在于,未设置母线电极。 
31.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太阳能电池模块的连接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母线电极设于所述受光面上的所述导电性粘接薄膜的粘接区域的一部分。 
32.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太阳能电池模块的连接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母线电极连续地设置。 
33.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太阳能电池模块的连接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母线电极间断地设置。 
CN201390000395.4U 2012-04-12 2013-04-12 太阳能电池单元、太阳能电池模块及其连接构件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204873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090961A JP2015118952A (ja) 2012-04-12 2012-04-12 太陽電池セル
JP2012-090961 2012-04-12
PCT/JP2013/061079 WO2013154188A1 (ja) 2012-04-12 2013-04-12 太陽電池セル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204873U true CN204204873U (zh) 2015-03-11

Family

ID=493277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90000395.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204873U (zh) 2012-04-12 2013-04-12 太阳能电池单元、太阳能电池模块及其连接构件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2015118952A (zh)
CN (1) CN204204873U (zh)
WO (1) WO2013154188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13073A (zh) * 2017-03-30 2019-10-08 株式会社钟化 太阳能电池模块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5095609A (ja) * 2013-11-14 2015-05-18 デクセリアルズ株式会社 太陽電池セル、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6511736B2 (ja) * 2014-06-20 2019-05-15 日立化成株式会社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464708B2 (ja) * 2004-02-26 2010-05-19 信越半導体株式会社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及び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
JP5499729B2 (ja) * 2010-01-22 2014-05-21 日立化成株式会社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13073A (zh) * 2017-03-30 2019-10-08 株式会社钟化 太阳能电池模块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3154188A1 (ja) 2013-10-17
JP2015118952A (ja) 2015-06-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180585B1 (ko) 태양 전지 셀의 접속 방법 및 태양 전지 모듈
JP5446420B2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TWI536590B (zh) A solar cell module, a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 solar cell module, a reel winding wound with a mark line
KR101435312B1 (ko) 태양 전지 모듈, 태양 전지 모듈의 제조 방법
CN103493297A (zh) 各向异性导电膜、连接方法和连接结构体
KR20130036326A (ko) 태양 전지 모듈, 태양 전지 모듈의 제조 방법
KR20130138290A (ko) 태양 전지 모듈 및 태양 전지 모듈의 제조 방법
KR20130021374A (ko) 태양전지 모듈 및 태양전지 모듈의 제조 방법
CN103262254B (zh) 太阳能电池模块及其制造方法
CN204204873U (zh) 太阳能电池单元、太阳能电池模块及其连接构件
CN103403882A (zh) 太阳能电池模块及其制造方法
KR20130056338A (ko) 태양전지 모듈, 태양전지 모듈의 제조 방법, 태양전지 셀 및 탭선의 접속 방법
TW201246587A (en) Solar cell module, manufacturing method for solar cell module, and conductive adhesive
EP2816612A1 (en) Electrically conductive adhesive agent, solar cell module,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solar cell module
EP2818882A1 (en) Solar cell module manufacturing method, solar cell output measurement method, and solar cell output measurement jig
EP2667420A1 (en) Solar cell modul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olar cell module
TW201304161A (zh) 太陽電池模組、太陽電池模組之製造方法
KR20140066195A (ko) 태양 전지용 도전성 접착제 및 이것을 이용한 접속 방법, 태양 전지 모듈, 태양 전지 모듈의 제조 방법
WO2011093321A1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692347B2 (ja) 導電接着剤
CN103563011B (zh) 导电材料
US20130048921A1 (en) Conductive material
JP2016195201A (ja) 導電性接着ペースト、並びに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311

Termination date: 2017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