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067767U - Usb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Usb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067767U
CN204067767U CN201420412023.9U CN201420412023U CN204067767U CN 204067767 U CN204067767 U CN 204067767U CN 201420412023 U CN201420412023 U CN 201420412023U CN 204067767 U CN204067767 U CN 20406776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le
female
shell
usb connector
conducting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412023.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孝振
姚永斌
魏文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oertek Inc
Original Assignee
Goertek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oertek Inc filed Critical Goertek Inc
Priority to CN201420412023.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06776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06776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06776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USB连接器,涉及接口连接器技术领域,包括相互对接的母头和公头,所述母头上横向设有若干第一导电端子,所述公头上对应所述第一导电端子的位置横向设有分别与各所述第一导电端子相导通的若干第二导电端子;所述第一导电端子的一端设有凸出所述母头与所述公头相接触的端面的接触头,所述第二导电端子的一端设有露出所述公头与所述母头相接触的端面的接触面,所述接触头与所述接触面横向导通。本实用新型USB连接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USB连接器厚度大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USB连接器厚度小,可满足薄型或超薄型设备的需求,同时还具有结合稳定性高,用户使用方便等优点。

Description

USB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接口连接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USB连接器。
背景技术
USB连接器(Universal Serial Bus,通用串行总线接口)是近几年逐步在PC(personal computer,计算机)领域广为应用的新型接口技术。USB接口以其传输速度快,支持热插拨以及连接多个设备的特点在各类外部设备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随着计算机硬件技术的飞速发展,通过USB接口连接PC或电源的设备越来越多,如键盘、鼠标、打印机、扫描仪,以及数码相机、MP3、手机和平板电脑等。目前用在这些设备上的USB连接器包括母头和公头,母头和公头采用插接方式连接,母头上的导电端子与公头上的导电端子要重叠在一起才能实现导通,即母头上的导电端子与公头上的导电端子为纵向导通。母头和公头的此种导通方式导致USB连接器的厚度较大,然而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便携式电子设备设计得越来越薄,体积越来越小,如数码相机、MP3、手机和平板电脑等,故目前的厚度较大的USB连接器将不能满足越来越多的薄型或超薄型电子设备的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以上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USB连接器,此USB连接器厚度小,可满足薄型或超薄型电子设备的需求。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USB连接器,包括相互对接的母头和公头,所述母头上横向设有若干第一导电端子,所述公头上对应所述第一导电端子的位置横向设有分别与各所述第一导电端子相导通的若干第二导电端子;所述第一导电端子的一端设有凸出所述母头与所述公头相接触的端面的接触头,所述第二导电端子的一端设有露出所述公头与所述母头相接触的端面的接触面,所述接触头与所述接触面横向导通。
其中,所述母头包括母头外壳,所述母头外壳内设有第一绝缘件,所述第一绝缘件上固定有所述第一导电端子,与所述公头相接触的一端的所述第一绝缘件与所述母头外壳之间形成了用于容纳所述公头的收容腔;所述公头包括公头外壳,所述公头外壳内设有第二绝缘件,所述第二绝缘件上固定有所述第二导电端子。
其中,所述第二导电端子为扁平条状结构,所述第二导电端子的端部设有沿其延伸方向向回弯折的折弯部,所述折弯部的外端面即为所述接触面。
其中,所述母头外壳的侧壁上设有第一定位孔,所述公头外壳的侧壁上对应所述第一定位孔的位置设有第二定位孔,所述第二定位孔处设有凸起的并具有纵向弹性的第一定位块,所述第一定位块的一端与所述公头外壳连接为一体,所述第一定位块的另一端悬空;所述公头***所述母头后,所述第一定位块卡在所述第一定位孔内。
其中,在所述第一定位孔的位置设有第二定位块,所述第二定位块的一端与所述母头外壳连接为一体,所述第二定位块的另一端悬空并突出所述母头外壳,所述第二定位块同样具有纵向的弹性。
其中,所述母头外壳远离所述公头的一端的侧壁上设有向所述母头外壳内延伸的第一卡扣,所述第一绝缘件上对应所述第一卡扣的位置设有与所述第一卡扣相配合的第一卡槽。
其中,所述母头外壳远离所述公头的一端的侧壁上还设有第一定位缺口,所述第一绝缘件上对应所述第一定位缺口的位置设有与所述第一定位缺口相配合的第一定位凸台。
其中,所述公头外壳远离所述母头的一端的侧壁上设有向所述公头外壳内延伸的第二卡扣,所述第二绝缘件上对应所述第二卡扣的位置设有与所述第二卡扣相配合的第二卡槽。
其中,所述公头外壳远离所述母头的一端的侧壁上还设有第二定位缺口,所述第二绝缘件上对应所述第二定位缺口的位置设有与所述第二定位缺口相配合的第二定位凸台。
其中,所述母头外壳为塑料外壳或金属外壳中的一种;所述公头外壳为塑料外壳或金属外壳中的一种。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由于本实用新型USB连接器包括相互对接的母头和公头,母头上横向设有若干第一导电端子,公头上横向设有分别与各第一导电端子相导通的若干第二导电端子,第一导电端子的一端设有凸出母头与公头相接触的端面的接触头,第二导电端子的一端设有露出公头与母头相接触的端面的接触面,第一导电端子与第二导电端子横向导通。当公头和母头对接后,第一导电端子凸出的接触头与第二导电端子的接触面相接触,实现公头与母头的横向电连接。此种横向导通的USB连接器与现有的纵向导通的USB连接器相比厚度度更小,能够满足薄型或超薄型电子设备的需求。
由于第二导电端子为扁平条状结构,第二导电端子的端部设有沿其延伸方向向回弯折的折弯部,折弯部的外端面即为所述接触面。折弯部的端面为与第一导电端子的接触头相接触的接触面,当接触头与接触面相接触时,接触面具有一定的弹性,可向内凹陷,此种结构不仅保护了接触头,同时还提高了USB连接器的电连接可靠性。
由于母头外壳上设有第一定位孔,公头外壳相应的位置设有第二定位孔,第二定位孔处设有凸起的并具有纵向弹性的可卡在第一定位孔内的第一定位块。第一定位孔与第一定位块相互配合,在公头***母头后可保证公头和母头不会因拉扯等误动作分离,进一步保证了公头与母头之间电连接的可靠性。
由于在第一定位孔的位置设有第二定位块,第二定位块突出母头外壳,第二定位块同样具有纵向的弹性。当公头***母头后,第二定位块位于第一定位块的外侧,当需要将公头和母头分开时,只需要下按第二定位块,第二定位块会将第一定位块顶出第一定位孔,从而可以很轻松的将公头从母头内拨出,提高了公头和母头之间连接的方便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USB连接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USB连接器厚度大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USB连接器厚度小,可满足薄型或超薄型设备的需求,同时还具有结合稳定性高,用户使用方便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USB连接器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组合图;
图3是图1中母头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公头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2的A-A线剖视图;
图6是图2的B-B线剖视图;
图中:10、母头,12、母头外壳,120、第一定位孔,122、第二定位块,124、第一卡扣,126、第一定位缺口,14、第一绝缘件,140、第一卡槽,142、第一定位凸台,16、第一导电端子,160、接触头,20、公头,22、公头外壳,220、第一定位块,222、第二定位孔,224、第二卡扣,226、第二定位缺口,24、第二绝缘件,240、第二卡槽,242、第二定位凸台,26、第二导电端子,260、接触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和图2共同所示,一种USB连接器,包括相互对接的母头10和公头20,母头10上横向设有五根第一导电端子16,五根第一导电端子16的两端均穿出母头10的壳体,一端与公头20电连接,另一端与便携式电子设备的电路电连接;公头20上对应第一导电端子16的位置横向设有分别与各第一导电端子16相导通的五根第二导电端子26,五根第二导电端子26的两端也均露出公头20的壳体,一端与第一导电端子16电连接,另一端通过导线连接标准USB插头,用于连接PC或电源等。母头10和公头20横向对接,公头20***到母头10的外壳内,第一导电端子16与第二导电端子26横向导通(如图6所示)。
如图3、图4和图6共同所示,母头10包括母头外壳12,母头外壳12为两端开口的扁平环状结构,母头外壳12内设有第一绝缘件14,第一绝缘件14为实心结构,五根第一导电端子16间隔固定在第一绝缘件14上。第一导电端子16与第二导电端子26相接触的一端为突出第一绝缘件14的半球形接触头160。与公头20相接触一端的第一绝缘件14的端部位于母头外壳12内,第一绝缘件14的端部与母头外壳12之间形成了用于收纳公头20的收容腔,当公头20和母头10相互对接时,公头20***到收容腔内。公头20包括公头外壳22,公头外壳22也为两端开口的扁平环状结构,公头外壳22内设有第二绝缘件24,第二绝缘件24也为实心结构,五根第二导电端子26固定在第二绝缘件24上。第二导电端子26为扁平的条状结构,第二导电端子26与第一导电端子16相接触一端的端部沿其延伸方向向回弯折形成一折弯部,折弯部露出第二绝缘件24的端面形成了与接触头160相对接的接触面260。当公头20***母头10后,接触头160与接触面260相接触,因接触面260为弯折部的外端面,故当接触头160与接触面260相接触时接触面260具有向第二绝缘件24内部凹陷的弹性,从而在接触头160的顶压作用下接触面260会向内凹陷,增大了接触头160与接触面260的接触面积,从而既保护了接触头160又提高了公头20与母头10之间电连接的可靠性。
如图2、图3、图4和图5共同所示,母头外壳12相对的两个面积较大的侧壁上各设有两个第一定位孔120,第一定位孔120为延伸方向与USB连接的延伸方向相同的长条形孔;公头外壳22上对应各第一定位孔120的位置分别设有四个与第一定位孔120结构相同的第二定位孔222,第二定位孔222处设有凸起的第一定位块220,第一定位块220为拱形结构,第一定位块220远离母头10的一端与公头外壳22连为一体,另一端位于第二定位孔222内并悬空设置,第一定位块220具有纵向的弹性,当公头20***母头10后,第一定位块220卡在第一定位孔120内。在第一定位孔120的位置设有第二定位块122,第二定位块122靠近公头20的一端与母头外壳12连为一体,第二定位块122的另一端穿出母头外壳12并悬空设置在第一定位孔120的正投影范围内,第二定位块122同样具有纵向的弹性,当公头20***母头10后,第二定位块122位于第一定位块220的外侧。第一定位孔120与第一定位块220相互配合,在公头20***到母头10后可保证公头20与母头10不会因拉扯等误动作而分离,进一步保证了公头20与母头10之间电连接的可靠性;当需要将公头20从母头10内拨出时,只需要下按第二定位块122,第二定位块122会将第一定位块220顶出第一定位孔120,从而可以很轻松的将公头20从母头10内拨出,提高了公头20和母头10之间连接的方便性。
如图1和图3共同所示,母头外壳12远离公头20的一端设有向母头外壳12内延伸的第一卡扣124,第一卡扣124设置在母头外壳12的一个面积较大的侧壁的端部,第一卡扣124设有两个,且相对设置。第一绝缘件14上对应两个第一卡扣124的位置设有一个第一卡槽140,将第一绝缘件14安装到母头外壳12内后,两个第一卡扣124同时卡在第一卡槽140内。第一卡扣124与第一卡槽140相互配合,可防止公头20和母头10对接时第一绝缘件14与母头外壳12之间发生相对移动。母头外壳12远离公头20的一端还设有第一定位缺口126,第一定位缺口126横跨母头外壳12未设有第一卡扣124的三个侧壁,第一绝缘件14上对应第一定位缺口126的位置设有与第一定位缺口126相互配合的第一定位凸台142,第一定位凸台142横跨第一绝缘件14未设有第一卡槽140的三个侧壁。第一定位缺口126与第一定位凸台142相互配合,可防止公头20和母头10分离时第一绝缘件14与母头外壳12之间发生相对移动。
如图1和图4共同所示,公头外壳22远离母头10的一端设有向公头外壳22内延伸的第二卡扣224,第二卡扣224设置在公头外壳22的一个面积较大的侧壁的端部,第二卡扣224设有两个,且相对设置。第二绝缘件24上对应两个第二卡扣224的位置设有一个第二卡槽240,将第二绝缘件24安装到公头外壳22内之后,两个第二卡扣224同时卡在第二卡槽240内。第二卡扣224与第二卡槽240相互配合,可防止公头20和母头10对接时第二绝缘件24与公头外壳22之间发生相对移动。公头外壳22远离母头10的一端还设有第二定位缺口226,第二定位缺口226横跨公头外壳22未设有第二卡扣224的三个侧壁,第二绝缘件24上对应第二定位缺口226的位置设有与第二定位缺口226相配合的第二定位凸台242,第二定位凸台242横跨第二绝缘件24未设有第二卡槽240的三个侧壁。第二定位缺口226与第二定位凸台242相互配合,可防止公头20从母头10内拨出时第二绝缘件24与公头外壳22之间发生相对移动。
如图3和图4共同所示,母头外壳12为塑料外壳或金属外壳中的一种,第一绝缘件14为塑料件;公头外壳22为塑料外壳或金属外壳中的一种,第二绝缘件24为塑料件。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具体的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从上述构思出发,不经过创造性的劳动,所做出的种种变换,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USB连接器,包括相互对接的母头和公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母头上横向设有若干第一导电端子,所述公头上对应所述第一导电端子的位置横向设有分别与各所述第一导电端子相导通的若干第二导电端子;所述第一导电端子的一端设有凸出所述母头与所述公头相接触的端面的接触头,所述第二导电端子的一端设有露出所述公头与所述母头相接触的端面的接触面,所述接触头与所述接触面横向导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USB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母头包括母头外壳,所述母头外壳内设有第一绝缘件,所述第一绝缘件上固定有所述第一导电端子,与所述公头相接触的一端的所述第一绝缘件与所述母头外壳之间形成了用于容纳所述公头的收容腔;所述公头包括公头外壳,所述公头外壳内设有第二绝缘件,所述第二绝缘件上固定有所述第二导电端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USB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电端子为扁平条状结构,所述第二导电端子的端部设有沿其延伸方向向回弯折的折弯部,所述折弯部的外端面即为所述接触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USB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母头外壳的侧壁上设有第一定位孔,所述公头外壳的侧壁上对应所述第一定位孔的位置设有第二定位孔,所述第二定位孔处设有凸起的并具有纵向弹性的第一定位块,所述第一定位块的一端与所述公头外壳连接为一体,所述第一定位块的另一端悬空;所述公头***所述母头后,所述第一定位块卡在所述第一定位孔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USB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定位孔的位置设有第二定位块,所述第二定位块的一端与所述母头外壳连接为一体,所述第二定位块的另一端悬空并突出所述母头外壳,所述第二定位块同样具有纵向的弹性。
6.根据权利要求2至5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USB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母头外壳远离所述公头的一端的侧壁上设有向所述母头外壳内延伸的第一卡扣,所述第一绝缘件上对应所述第一卡扣的位置设有与所述第一卡扣相配合的第一卡槽。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USB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母头外壳远离所述公头的一端的侧壁上还设有第一定位缺口,所述第一绝缘件上对应所述第一定位缺口的位置设有与所述第一定位缺口相配合的第一定位凸台。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USB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公头外壳远离所述母头的一端的侧壁上设有向所述公头外壳内延伸的第二卡扣,所述第二绝缘件上对应所述第二卡扣的位置设有与所述第二卡扣相配合的第二卡槽。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USB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公头外壳远离所述母头的一端的侧壁上还设有第二定位缺口,所述第二绝缘件上对应所述第二定位缺口的位置设有与所述第二定位缺口相配合的第二定位凸台。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USB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母头外壳为塑料外壳或金属外壳中的一种;所述公头外壳为塑料外壳或金属外壳中的一种。
CN201420412023.9U 2014-07-24 2014-07-24 Usb连接器 Active CN20406776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412023.9U CN204067767U (zh) 2014-07-24 2014-07-24 Usb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412023.9U CN204067767U (zh) 2014-07-24 2014-07-24 Usb连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067767U true CN204067767U (zh) 2014-12-31

Family

ID=522092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412023.9U Active CN204067767U (zh) 2014-07-24 2014-07-24 Usb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06776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M484832U (zh) 通用序列匯流排連接器
CN104051920B (zh) Usb电连接器的转接模块
TWM447067U (zh) 電子產品之輔助用具
CN203850492U (zh) 可正反方向对插的usb插头
CN204103150U (zh) 一种可正反方向对插的usb插头
CN203813127U (zh) 通用序列总线连接器
CN204167540U (zh) 电连接器
CN102437490A (zh) 微型通用串行总线适配器
CN103138097B (zh) 通用串行汇流排连接器
TW201205978A (en) Intellectual electrical connector
US20130323951A1 (en) Adaptor for connecting connectors with different interfaces
CN203895655U (zh) 可正反方向对插的微型usb连接器
TWI470880B (zh) 連接器裝置
CN204067767U (zh) Usb连接器
CN104347976A (zh) 微型usb连接器
CN104348055A (zh) 具插卡功能的微型usb连接器
CN203039205U (zh) 复合式电连接器
CN204732632U (zh) 两用型数据传输的插头
CN104716468A (zh) Usb电连接器的旋动装置
US20090113103A1 (en) Cascade type charge assembly
US8602824B2 (en) Ultrathin USB female connector
TWM505087U (zh) 電連接器結構
CN204067704U (zh) Usb连接器
CN218242503U (zh) 一种转接件
CN204030036U (zh) 一种线对板电连接器及其插座连接器、插头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261031 Dongfang Road, Weifang high 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Shandong, China, No. 268

Patentee after: Goertek Inc.

Address before: 261031 Dongfang Road, Weifang high 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Shandong, China, No. 268

Patentee before: Goertek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