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874385U - 面部肌肉锻炼器 - Google Patents

面部肌肉锻炼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874385U
CN203874385U CN201420288743.9U CN201420288743U CN203874385U CN 203874385 U CN203874385 U CN 203874385U CN 201420288743 U CN201420288743 U CN 201420288743U CN 203874385 U CN203874385 U CN 20387438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flection
facial muscle
arm
muscle exerciser
elastic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288743.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松下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T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T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TG Co Ltd filed Critical MTG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87438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874385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3SPORTS; GAMES; AMUSEMENTS
    • A63BAPPARATUS FOR PHYSICAL TRAINING, GYMNASTICS, SWIMMING, CLIMBING, OR FENCING; BALL GAMES; TRAINING EQUIPMENT
    • A63B23/00Exercising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parts of the body
    • A63B23/025Exercising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parts of the body for the head or the neck
    • A63B23/03Exercising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parts of the body for the head or the neck for face muscle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Oral & Maxillofacial Surgery (AREA)
  • Otolaryng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hysical Education & Sports Medicine (AREA)
  • Rehabilitation Tools (AREA)
  • Orthopedics, Nursing, And Contraception (AREA)
  • Toy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面部肌肉锻炼器用的衔口,能将加重部的载重作为对于衔持部的负荷而有效的发挥作用,并能够得到对于面部肌肉的锻炼效果。在左右的臂(31)的端部上设置加重部(25)。在两个臂(31)之间设置有能用嘴唇含住的衔持部(24)。两个臂(31)在静止状态下的向下方的挠度被设定为超过4.8%。

Description

面部肌肉锻炼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锻炼人体的面部中的口轮匝肌等的面部肌肉的面部肌肉锻炼器。
背景技术
以前,作为这种面部肌肉锻炼器,提出了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构成。在现有的构成中,在带状的弹性板的中央部的表背两面上设置有可用嘴唇含住的衔持部。在弹性板的两端部上分别固定有重物。并且,在用嘴唇含住该面部肌肉锻炼器的衔持部的状态下,将整体上下摇晃。这样的话,基于两个加重部重量的弹性板的推斥力传到衔持部上,来锻炼面部肌肉。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外观设计登录第1223289号公报
可是,在专利文献1中虽然公开了整个面部肌肉锻炼器的形状,但没有记载为了适当地锻炼面部肌肉,面部肌肉锻炼器应该具有哪些属性。因此,在现有的面部肌肉锻炼器中,有可能不能得到有效的锻炼功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为,提供一种能够发挥有效的锻炼效果的面部肌肉锻炼器。
本实用新型的面部肌肉锻炼器为,一种具备弹性变形部、及其被设置在该弹性部的长度方向的中间位置上、且可用嘴唇含住的衔持部的面部肌肉锻炼器,其中,所述弹性变形部在静止状态下的向下方的挠度超过4.8%。
在这样构成的情况下,由弹性变形部进行共振而产生的负荷被适当地传到嘴唇上,从而可以锻炼面部肌肉。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形态中,在所述弹性部的两端部上设置有重物。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形态中,所述挠度超过8.1%。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形态中,所述挠度超过15.0%。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形态中,所述挠度在60.8%以下。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形态中,所述挠度小于60.8%。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形态中,所述挠度在48.8%以下。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形态中,所述挠度小于15.2%。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形态中,所述挠度在8.3%以下。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形态中,所述挠度在5.0%-60.8%的范围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形态中,所述挠度在5.0%-8.1%的范围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形态中,所述挠度在8.3%-15.0%的范围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形态中,所述挠度在15.2%-48.8%的范围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形态中,所述挠度在5.0%-15.0%的范围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形态中,所述挠度在8.3%-48.8%的范围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形态中,所述挠度在8.3%-60.8%的范围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形态中,所述挠度在48.8%-60.8%的范围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形态中,所述挠度在15.1%-60.0%的范围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形态中,所述挠度在8.2%-60.0%的范围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形态中,所述挠度在4.9%-60.0%的范围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可以得到有效的锻炼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面部肌肉锻炼器的使用状态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衔持部盖已被安装的状态的面部肌肉锻炼器。
图3是面部肌肉锻炼器的俯视图。
图4是面部肌肉锻炼器的主视图。
图5是图3的5-5线剖视图。
图6是图5的衬套部分在成形模具内的放大剖视图。
图7是弹性板的俯视图。
图8是处于安装了衬套的状态的弹性板的俯视图。
图9是图4的9-9线剖视图。
图10是衔口的立体图。
图11是表示芯和衔口的关系的分解剖视图。
图12是在与图11,90度不同的面上截断衔口的剖视图。
图13是图11的13-13线剖视图。
图14是表示加重部的分解剖视图。
图15是表示衔持部盖的使用状态的剖视图。
图16是衔持部盖的剖视图。
图17是表示衔持部盖的打开状态的立体图。
图18是表示面部肌肉锻炼器的挠曲变形的示意图。
图19是表示面部肌肉锻炼器的其他实施方式的俯视图。
图20(a)是试料的弹性板的俯视图。
图20(b)是表示对于试料的负荷试验状态的侧视图。
图21(a)表示口角抬高的验证条件的说明图。
图21(b)表示口角抬高的验证条件的说明图。
图22是表示口角抬高的验证结果的曲线图。
图23(a)是表示颊部抬高的验证条件的说明图。
图23(b)是表示颊部抬高的验证条件的说明图。
图24是表示颊部抬高的验证结果的曲线图。
图25(a)是表示脸线绷紧的验证条件的说明图。
图25(b)是表示脸线绷紧的验证条件的说明图。
图26是表示脸线绷紧的验证结果的曲线图。
符号说明
21…面部肌肉锻炼器、22…弹性板、24…衔持部、25…加重部、31…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按照附图对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该实施方式的面部肌肉锻炼器21通过被使用者的嘴唇含住,并且使用者上下摇晃面部肌肉锻炼器21,来锻炼使用者的口轮匝肌、及与该口轮匝肌连在一起的颊肌、笑肌等的面部肌肉。
如图3、图4、及图8所示,面部肌肉锻炼器21具备由钢板制的板弹簧形成的直线带板状的弹性板22。如图9及图11所示,在弹性板22的长度方向的中央部,通过以弹性板22为嵌件的成形固定有由聚丙烯等的硬质树脂形成的芯27。在芯27上形成有从弹性板22的一侧的端缘突出的突出部272。在芯27的突出部272上可拆卸地安装有形成中空状的衔口28,并由该安装状态的衔口28来形成被嘴唇含住的衔持部24。
如图3、图6、及图8所示,除了整个弹性板22和芯27上除了突出部272以外的部分通过涂覆层23被铸型,涂覆层23由聚氨酯等的合成树脂形成。该涂覆层23由比芯27软质的合成树脂构成。在弹性板22的两端部侧分别形成有一对贯穿孔222。内侧的贯穿孔222用于在涂覆层23成形时允许合成树脂的进入,并强化弹性板22和涂覆层23的结合。如图5及图6所示,衬套26被强制地嵌合在外侧的贯穿孔222中,并从弹性板22的表背两面突出。但是,衬套26具有不从涂覆层23的表面露出的高度。在弹性板22的两端分别透设有小孔224。该小孔224也用于允许合成树脂的进入,并强化弹性板22和涂覆层23结合。
并且,由在芯27的左右两侧的弹性板22及涂覆层23形成左右一对的臂31。在臂31上的涂覆层23的顶端部上分别设置有加重部25。
如图1所示,通过用嘴唇含住衔持部24并上下摇晃整个面部肌肉锻炼器21,基于加重部25的负载和弹性板22的弹性等,使得两臂31与摇晃共振从而上下振动。在此,共振是指:在规定范围内的振动数的振动施加于衔持部24上时,臂31进行较大地振动。特别优选地,臂31的端部弯曲至比衔持部24的高度更高的位置。由此,负荷作用于含住衔持部24的使用者的面部肌肉上,从而锻炼面部肌肉。
如图9-图13所示,在所述芯27的外周面上形成有用于卡止保持所述衔口28的凹凸部271。衔口28由比芯27软质的、且不容易滑动的聚氨酯等的软质合成树脂形成。在所述衔口28的内周面上形成有可卡合于芯27的凹凸部271上的凹凸部281。衔口28的外周面的中央部的上下上形成有可用嘴唇含住的凹陷部282。如图13所示,在该凹陷部282的部分上的衔口28的外周面被形成为长径沿左右方向延伸的椭圆形。因此,由于在凹陷部282的上下2个位置的曲率小于左右2个位置的曲率、且平坦,所以易于含住衔口28。衔口28的顶端部的外周面上形成有凹部283。衔口28的顶端面的外周面上形成有球面状的凸部284。
衔口28的基端上形成有位于臂31的表背两侧的一对缘部285。该缘部285比衔口28的其他部分突出,并且如图9所示,在将面部肌肉锻炼器21置于桌子等的上表面等的设置面100上时,该缘部285接触到所述设置面100,从而使衔口28成为倾斜向上的方向。因此,可以防止衔口28的被嘴唇含住的部分接触到设置面100,并可以保持其清洁。
通过准备外形尺寸等不同的多种衔口28,使用者可以根据其口的大小和形状等来选择适当的衔口28,并将其嵌合于芯27的外侧。该衔口28比芯27软,其硬度例如在基于依照JISK6253的类型A的硬度计上为60度。
如图5及图14所示,在所述涂覆层23的两端位置上形成有保持孔29。所述两个加重部25由可拆卸地安装在该保持孔29中的重物30构成。准备了不同重量的多种重物30,从而根据使用者所要求的锻炼程度等来选择任意重量的重物30,并可拆卸地安装在保持孔29中。
在该实施方式的面部肌肉锻炼器21上附属有盖51,该盖51与面部肌肉锻炼器21一起构成一套面部肌肉锻炼器。
如图2、及图15-图17所示,盖51由透明或半透明的聚丙烯、聚乙烯、聚酰胺树脂等的合成树脂构成,并且通过中央的一体铰链52而设置有一对切为两半状的盖板53、54。盖板53、54一侧构成主体,另一侧构成盖体,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图15下侧的盖板53作为主体,上侧的盖板54作为盖体。2个盖板53、54分别形成为凹状,并在其之间形成收容空间511。面部肌肉锻炼器21的衔持部24及涂覆层23的中央部被收容于收容空间511中,并且该部分被盖51覆盖。在一侧的盖板53形成有卡止抓55,在另一侧的盖板54上形成有卡合该卡止抓55的接受部56,并在盖板53、54被关闭时,盖51通过卡止抓55和接受部56的卡合而被保持在锁闭状态。在2个盖板53、54的侧壁上形成有凹部58。在两个盖板53、54锁闭时,两个凹部58构成避开与所述臂31的干扰而用于使该臂31通过的开口59,在该开口59的缘部和臂31的外周面之间形成有间隙60。另外,该缘部形成为截面为圆弧状的形状,以使开口59不产生边界、或形成为厚度较厚以使与臂31的接触面积变大,或者被形成为较厚且截面圆弧状,从而能够防止在臂31上留下划痕和痕迹。
以下,对如上述构成的面部肌肉锻炼器21的使用方法进行说明。
如图2所示,该面部肌肉锻炼器21在不使用时,在面部肌肉锻炼器21的中央部上安上盖51从而覆盖衔持部24。因此,能够维持为被嘴唇含住的部分的清洁。由于盖51呈大致沿衔口28的外表面的形状,所以可以将处于盖51的安装状态的面部肌肉锻炼器21收容于专用壳体中,从而可以携带和保管。
在用面部肌肉锻炼器21锻炼面部肌肉时,卸下盖51。另外,根据面部肌肉锻炼器21的使用者所要求的锻炼程度,事先将具有所需外形尺寸的衔口28安装在芯27上,并将所需重量的重物30安装在2个加重部25的保持孔29中。在该状态下,将衔持部24的凹陷部282含于嘴唇中并使面部上下摆动。这样的话,在面部肌肉锻炼器具21的重量作用于嘴唇上的状态下,通过由板弹簧形成的弹性板22使得2个加重部25上下共振,并使该振动传到衔持部24。由此,负荷通过嘴唇施加于面部肌肉上,从而锻炼该面部肌肉。
在该情况下,衔持部24从臂31的侧缘突出,并被配置在从该侧缘向外侧变位的位置上。因此,面部肌肉锻炼器21变成以单臂状态被嘴唇含住,而使对嘴唇的负载变大。因此,基于共振的负荷作为对于面部肌肉的负荷有效地发挥作用,从而可以有效地锻炼面部肌肉。这时,由于所述凹陷部282被形成为横向较长的截面椭圆形,所以能以张开嘴唇的状态保持衔口28。通过以张开嘴唇的状态保持衔口28,从而能够使因进行共振产生的负荷传到整个口轮匝肌上。由于在口轮匝肌上连接有笑肌等的表情肌肉,所以通过口轮匝肌也能锻炼笑肌等,从而可以进行有效的锻炼。
由于在该实施方式的面部肌肉锻炼器21中,弹性板22被铸型于合成树脂的涂覆层23中,所以在臂31弯曲而产生共振时,能够抑制除了为了锻炼想要得到的臂31的上下振动以外的动作、例如弹性板22的扭曲和微振动。因此,能够减少妨碍动作传到使用者的嘴唇上,并可以舒适地使用面部肌肉锻炼器21。另外,也可以代替对整个弹性板22进行铸型,通过粘结等将合成树脂的板和片材固装在表背两面或在表背的一个面上。
所述衔口28具有不易滑动、且硬度适中的橡胶性。因此,易于含住、且可以将由臂31的振动产生的负荷传到嘴唇上。若衔口28过硬,衔口28就会不适合嘴唇,而不容易将其含住。相反,若衔口28过软,由于即使是可以含住也很难将面部肌肉锻炼器21维持在稳定状态,并且臂31的振动被吸收,所以用于锻炼的负荷被减少。
在不同的使用者使用该面部肌肉锻炼器21的情况下,通过将外形尺寸不同的衔口28拆卸安装到芯27,从而即使是口的大小和形状不同的使用者也可以共同使用1个面部肌肉锻炼器21。
并且,面部肌肉锻炼器21根据面部肌肉的强度和锻炼程度,能将加重部25的保持孔29内的重物30换成重量不同的其他重物30。
在锻炼结束后,衔口28可以根据需要从芯27卸下并可以洗净,并且洗净后的衔口28被重新安装到衔口28上。因此,能够保持衔口28的清洁、且非常的卫生。之后,盖51以覆盖衔口28的方式安装至面部肌肉锻炼器21上。
综上所述,通过用盖51盖上衔口28,从而在携带或保管面部肌肉锻炼器21时能使衔口28维持在清洁的状态。另外,只要收容从芯27卸下的单独的衔口28,就可以在携带或保管衔口28的情况下,将衔口28保持在清洁状态。
以下,对本实施方式的面部肌肉锻炼器21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
首先,在图7示出的弹性板22的中央部上将以弹性板22为嵌件的芯27注塑成型。
接着,衬套26被强行地嵌合在弹性板22的两端侧的一对贯穿孔222中。由此,衬套26被突设于弹性板22的表背两面上。
之后,如图6所示,弹性板22被安装在成形模具101内,成为涂覆层23的合成树脂被注塑到该模具101内。这时,合成树脂的注塑初期的其注塑压力不会均等地作用于弹性板22上,该压力会一时性的、不均等地作用于弹性板22上。因此,会有这样的情况、即因弹性板22弯曲,而在成形模具101的凹模102的成形面上形成由该端缘的边缘等造成的擦伤等。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弹性板22已弯曲的情况下,可以避免衬套26与凹模的成形面抵接,从而使弹性板22与凹模的成形面抵接。
因此,能够防止在凹模102的成形面上形成划伤的情况。在完成向凹模102内充填合成树脂的状态下,由于注塑压力均等地作用于整个弹性板22上,所以在弹性板22的弯曲恢复原状、且该弹性板22在凹模102中以直线状延伸。因此,在完成成形后,弹性板22被铸型到已成形的涂覆层23内的固定位置上。
可是,在本实施方式的面部肌肉锻炼器21中,在用嘴唇含住衔持部24并上下摇晃时,两侧的臂31弯曲的同时产生共振。在该情况下,在本实施方式中,臂31的长度、加重部25的重量、及包括弹性板22的臂31的弹性系数被设定为,衔持部24以小于6.50赫兹(Hz)的振动数进行振动时在臂31上产生共振。因此,使用者可以用嘴唇含住并使臂31产生共振,并且可以利用该负荷进行有效的锻炼。相对于此,在超过6.50Hz的振动数中、即衔持部24以短间隔往返移动的情况下,由于臂31不产生共振,所以变成与使不弯曲的刚体产生振动的状态相同的状态,并且由臂31的共振产生的负荷不会传到嘴唇上,从而不能得到有效的锻炼效果。
在本实施方式的面部肌肉锻炼器21中,臂31在静止状态下的向下方的挠度、即在图17示出的臂31的顶端相对于臂31的长度b的向下方的挠曲量a被设定为超过4.8百分比(%)。因此,在使衔持部24产生上下振动的情况下,臂31会适当地弯曲并产生振动。因此,使用者能够得到有效的锻炼效果。相对于此,当挠度在4.8%以下的情况下、即在臂的刚性高而不易弯曲的情况下,由于不容易产生共振,所以很难得到有效的锻炼效果。
在本实施方式的面部肌肉锻炼器21中,在共振作用于臂31上时,施加到衔持部24的负荷被设定为小于7.4牛顿(N)。因此,在上下摇晃衔持部24而使臂31产生共振时,适当的负荷作用于使用者,从而能够得到有效的锻炼效果。相对于此,当负荷在7.4N以上时,由于负荷过高而很难摇晃臂31。
以下,基于表1-表6对实施方式的面部肌肉锻炼器21的作用的验证结果进行说明。在该验证中,使用图20(a)示出的、后述的多种弹性板22。在弹性板22的长度方向的中间部上形成有突出部223。在弹性板22的两端上用螺栓和别针等以可拆卸地安装有后述的各种加重部(未予图示)。
在表1中,厚度为0.6毫米(mm)、0.8mm、1.0mm的3种,长度为300mm、400mm、500mm、600mm、700mm、800mm、1000mm的7种的弹性板22,因此准备了总计21种的弹性板22。并且,准备了重量为6.0毫克(g)、11.5g、23.5g、48.0g、92.0g的5种加重部,并将其分别安装在上述21种的弹性板22的两端上,从而做出105种试料120(参照图20(b))。如该图20(b)所示,用由伊藤精机股份有限公司制造的松平式振动试验机103夹持弹性板22的突出部223,并对试料120赋予沿上下方向、振幅为20mm的各种振动,并且将弹性板22在左右两侧上产生最大振幅时的每一秒的赋予振动数记入所述表1中。产生共振时的赋予振动数的值是根据所述振动试验机103的控制器105的显示部的显示来确定。共振的有无是根据目测来确定。并且,将上述的各种试料120从所述振动试验机103卸下,并在弹性部22的突出部223上安装与所述衔持部24大小及硬度相同的衔口41,并由10名的被实验者对该试料120进行体感实验,并如表2所示将该结果排成4个等级。该4个等级是根据6名以上的被实验者感到共振的结果、即不能产生共振(等级4)、不容易产生共振(等级3)、容易产生共振(等级2)、特别容易产生共振(等级1)来排列。“不能产生共振”是表示不能使臂31产生共振、“不容易产生共振”是表示虽然能感觉到振动但需要熟知共振。另外,在表1内的“-”表示没能用振动试验机103的控制器105测量到振动数。因此,每一秒的振动数即使在1.17以下,也可以确认到存在弹性板22的臂产生共振的弹性板22。
(表1)
(表2)
如可以从表1及表2明显地看出,在使用所述衔口41以小于6.50赫兹(Hz)的振动数进行振动时可使弹性板22的臂产生共振的试料120的情况下,虽然使用者不容易产生共振,但能使臂产生共振,因而可以用于锻炼面部肌肉。在使用衔口41以小于5.00Hz的振动数进行振动时可使弹性板22的臂产生共振的试料120的情况下,由于使用者容易使臂产生共振,所以是优选的。特别是,在使用衔口41以小于3.50Hz的振动数进行振动时可使臂产生共振的试料120的情况下,由于使用者更容易使臂产生共振,所以是优选的。
在上述的条件中,在使用衔口41以超过4.67Hz的振动数进行振动时可使臂产生共振的试料120的情况下,虽然使用者不容易使臂产生共振,但是由于可以使其产生共振,所以可用于锻炼面部肌肉。在使用衔口41以超过4.33Hz的振动数进行振动时可使臂产生共振的试料120的情况下,由于使用者能容易使臂产生振动,所以可用于锻炼面部肌肉。特别是,在使用衔口41以1.17Hz以上的振动数使臂产生共振的试料120的情况下,由于容易使所述臂共振,所以是优选的。
即使是振动数小于1.17Hz也可以产生共振,但是由于臂在每一秒的进行振动的次数减少,运动效果降低,所以是不可取的。虽然在使用所述衔口41以6.33Hz以下的振动数能使臂产生共振的试料120的情况下不容易产生共振,但由于使用者能够使臂产生共振,所以可用于锻炼面部肌肉。试料120优选为衔口41以4.67Hz-3.50Hz振动数进行振动时可使臂产生共振的试料。试料120特别优选为,衔口41以3.33Hz-1.17Hz振动数进行振动时可使臂产生共振的试料。试料120还优选为,衔口41以1.17Hz-3.40Hz振动数进行振动时可使臂产生共振的试料。试料120也可以是衔口41以1.17Hz-4.80Hz振动数进行振动时可使臂产生共振的试料。即使是使用衔口41以1.17Hz-6.40Hz振动数进行振动时可使臂产生共振的试料120,也可以进行锻炼。
从其他观点来看,衔口41以6.33Hz-1.17Hz的范围内的振动数进行振动时可使臂产生共振的试料120可以用于锻炼,并且衔持部24以6.33Hz-5.0Hz的范围内的振动数进行振动时可使臂产生共振。还优选为,衔口41以6.33Hz-3.50Hz的范围内的振动数进行振动时可使臂产生共振的试料120。更优选为,衔口41以4.67Hz-1.17Hz的范围内的振动数进行振动时可使臂产生共振的试料120。
表3是基于厚度为0.6mm、0.8mm、1.0mm的3种,长度为400mm、500mm、600mm、700mm、800mm、1000mm的6种的总计18种的弹性板22、和重量为6.0g、11.5g、23.5g、48.0g、92.0g的5种加重部的组合做出90种的试料120。如图18所示,以mm单位测量在自然状态下的弹性板22的左右臂的挠曲量a,并将该数值与弹性板22的臂的长度b的比率、即作为挠度计入表3中。这些各种试料120与上述同样地由10名被实验者进行体感实验,并与所述表2同样地在表4中将该结果排成4个等级。
(表3)
(表4)
因此,当为臂在静止状态下的挠度超过4.8%的试料120时,使用者能够使臂产生共振。当为挠度超过8.1%的试料120时,由于变成容易使臂产生共振,所以是优选的。当为挠度超过15.0%时,由于变成特别容易使臂产生共振,所以是优选的。虽然在挠度小于8.3%时不容易产生共振,但是能使其产生共振。在挠度小于15.2%的情况下,由于变得容易产生共振,所以是优选的。在挠度小于60.8%的情况下,由于特别容易产生共振,所以是更优选的。
从其他观点看,当挠度在5.0%-60.8%的范围内时能够产生共振。具体地讲,显示了这样的结果、即当挠度在5.0%-8.1%的范围内时能够产生共振,当挠度在8.3%-60.8%的范围内时能够容易产生共振,当挠度在8.3%-15.0%的范围内及48.8%-60.8%的范围内时易于产生共振,当挠度在15.2%-48.8%的范围内时特别易于产生共振。如上所述,在挠度为60.8%时虽然易于产生共振,但是若挠度在远远超过该60.8%时,可以估计为衔口41的动作不易于传到弹性板22上而使臂不易于产生共振。即使当挠度在15.1%-60%的范围内时也容易地使臂产生共振。即使当挠度在8.2%-60.0%的范围内时也易于产生共振。即使当挠度在4.9%-60.0%的范围内时也能产生共振。
在表5中,与上述同样地,基于厚度为0.6mm、0.8mm、1.0mm的3种,长度为400mm、500mm、600mm、700mm、800mm、1000mm的6种的总计18种的弹性板22、和重量为6.0g、11.5g、23.5g、48.0g、92.0g的5种加重部的组合做成90种试料120。如图20(b)所示,用振动试验机103从上下夹住弹性板22的突出部223,并由该振动试验机103以与上述表1相同的条件使弹性板22上下振动。这时,通过挠曲传感器104检测出作用于试料120上的最大负荷,并将该检测数据由控制器105进行分析并以牛顿(N)单位显示。作为挠曲传感器东京测具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的型号为Strain Gauges TYPE:FLA-5-11-3L被使用。顺便说一下,作用于试料120上的负荷受到弹性板22及加重部的负重、弹性板22的推斥力、和因振动而附加的加速度的影响。控制器105将在静止状态下的挠曲传感器104的输出设定为,为基准值的零,并从挠曲量测量施加到弹性板22的突出部223的负荷。并且,加上施加到弹性板22的重力的作用量,并将以这样的方式算出的负荷的最大值计入表5中。各个试料120与上述同样地由10名被实验者进行体感实验,并将其结果排成:不能产生共振(等级3),虽然不容易产生共振但可以使其产生共振(等级2),容易产生共振(等级1)的3个等级。表6是表示该等级的表。
(表5)
(表6)
其结果,当为以小于7.4N的负荷使臂产生共振的试料120时,使用者能够使臂产生共振,当为以小于3.9N的负荷使臂产生共振的试料120时,使用者特别容易使臂产生共振。当为以小于1.5N的负荷使臂产生共振的试料120时,虽然可以推测为容易使臂产生共振,但是由于超出所述检测器的能力,所以不执行验证。
从其他观点来看,当为以施加到衔口41的负荷在3.9N-7.1N的范围内使臂产生共振的试料120时,使用者能使臂产生共振,而当为以该负荷在1.5N-3.8N的范围内使臂产生共振的试料120时,使用者特别容易使臂产生共振。即使为以负荷在1.5N-3.85N的范围内使臂产生共振时,使用者也能使臂产生振动。当负荷小于1.5N时,虽能使臂产生共振,但是负荷量小、且运动效果小。
因此,如果将面部肌肉锻炼器21的臂31的长度、重物30的重量等的各种条件设定为任意的话,表示被计入到表1-表6中的各种举动的面部肌肉锻炼器21会被具体化。这样的面部肌肉锻炼器21能够得到与所述验证结果同样的效果。
可是,以年龄在20-70代的男女67名为对象,使用本实施方式的面部肌肉锻炼器21并以每次30秒每日2次的形式连续使用8周,对其效果进行验证。该验证的条件和结果被示出在图21-图26中。在验证中所使用的面部肌肉锻炼器21全长为540mm、弹性板22的长度为380mm、厚度为6mm,热塑性聚氨酯的涂覆层23的厚度为6mm,重物30的重量为92g。在验证试验之前、即使用之前和验证试验结束后、即使用后拍摄被实验者的面部,并用为2维皮肤表面分析软件的、由美国的CanfieldScientific公司制造的型号为“Mirror”的软件对该相片影像进行分析来测量验证试验前后的变化状态,并将其结果制成图表。
图21(a)、(b)及图22是验证了被实验者的口角抬高的实验结果。即、测量在使用前、使用后的相片中的、67名被实验者的口角和眼袋之间的距离106,并算出使用前、使用后的距离106的变化。并且,对67名的使用前及使用后的算出结果分别进行平均,在图22中将其制成图表。如可以从图22明显地看出,由于使用后相对于使用前所述距离106平均缩短0.6mm并使口角抬高,所以锻炼效果被认可。
图23(a)、图23(b)及图24是验证了颊部抬高的实验结果。即、在67名被实验者的使用前、使用后的侧脸相片中设定通过耳屏间切迹的水平线107和通过口角的水平线108,并决定在2个水平线107、108之间以耳屏间切迹为起点109的脸颊轮廓上的最长点110,测量对于从起点109到最长点110的距离的使用前、使用后的状态。但是,耳屏间切迹和脸颊轮廓部不明显的9名从验证对象排除,并对58名的数据进行平均化。在该情况下,锻炼结果、即最长点110的位置被向上移动。并且,算出67名的使用前、使用后的变化,并在图24中将其制成图表。可以从图24明显地看出,由于使用后相对于使用前所述距离平均缩短大致0.7mm,所以锻炼效果被认可。
图25(a)、(b)及图26是验证了脸线绷紧效果的实验。即、在67名的使用前、使用后的正面相片中设定通过鼻翼脚的根部的水平线111,并设定该水平线111下侧的脸部轮廓112。并且,算出在使用前及使用后中的所述水平线111和脸部轮廓112之间的面积并算出其变化,并在图26中将其制成图表。但是在该情况,脸部轮廓112不明显的11名从验证对象排除,并对56名的数据进行平均化。可以从图26明显地看出,使用前相对于使用后平均减小大致0.7平方厘米的面积的减少被认可。
如上所述,由于通过使用面部肌肉锻炼器21使得脸各部的尺寸变短,所以返老还童效果被认可。
(其他实施方式)
以下,以与上述实施方式不同的部分为中心对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在图19中示出的实施方式是省略了上述实时方式中的重物30的面部肌肉锻炼器21。并且,在弹性板22的两端部形成有大面积部122,并使其具有由该大面积部122代替重物30的负载功能。在该构成的情况下,虽未予图示但设置有弹性板22的贯穿孔222和衬套26,并且优选地,衬套26被设置在大面积部122的顶端部上。
在图19的实施方式中,由于部件数量减少,所以构成被简化。
(变形例)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可以变更为如下方式并将其而具体化。
无需设置覆盖弹性板22的涂覆层23,而将弹性板22设为裸露状态,并将构成加重部25的重物30直接固定在弹性板22上。在该情况下,重物30的固定通过使用螺栓、或将形成在重物30上的突起嵌合在弹性板22的孔中来进行。并且,重物30也可以通过进行巻绕、或进行弯折、或设为大面积来构成,以使重物30变成弹性板22所需要重量。
弹性板22的材质除了钢板,也可以变更为其他的材质、例如碳纤维、FRP(纤维增强复合塑料)等。
也可以省略弹性板22的涂覆层23。
如在图1用双划线所示,在保持孔29的附近的、弹性板22的两端位置设置缓和部件32。该缓和部件32由比涂覆层23硬质的合成树脂形成,并以具有与涂覆层23的表面连续的表面的方式置于涂覆层23中。突出于该缓和部件32的内侧面的、未予图示的销被嵌合在弹性板22的两端的小孔224中,从而固定缓和部件32。缓和部件32缓和作用于弹性板22的两端上的集中应力,从而防止涂覆层23的裂缝等的产生。
作为弹性板22的涂覆层23,也可以将合成树脂板粘在弹性板22的表背面的一面或两面上、或在表背面的一面或两面上以薄板状注塑合成树脂,或在弹性板22上包上胶带。

Claims (20)

1.一种面部肌肉锻炼器,具备:
弹性变形部;及
被设置在该弹性变形部的长度方向的中间位置上、且可用嘴唇含住的衔持部,
其中,
所述弹性变形部在静止状态下的向下方的挠度超过4.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部肌肉锻炼器,其中,
在所述弹性部的两端部上设置有重物。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部肌肉锻炼器,其中,
所述挠度超过8.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部肌肉锻炼器,其中,
所述挠度超过15.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部肌肉锻炼器,其中,
所述挠度在60.8%以下。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部肌肉锻炼器,其中,
所述挠度小于60.8%。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部肌肉锻炼器,其中,
所述挠度在48.8%以下。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部肌肉锻炼器,其中,
所述挠度小于15.2%。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部肌肉锻炼器,其中,
所述挠度在8.3%以下。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部肌肉锻炼器,其中,
所述挠度在5.0%-60.8%的范围内。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部肌肉锻炼器,其中,
所述挠度在5.0%-8.1%的范围内。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部肌肉锻炼器,其中,
所述挠度在8.3%-15.0%的范围内。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部肌肉锻炼器,其中,
所述挠度在15.2%-48.8%的范围内。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部肌肉锻炼器,其中,
所述挠度在5.0%-15.0%的范围内。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部肌肉锻炼器,其中,
所述挠度在8.3%-48.8%的范围内。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部肌肉锻炼器,其中,
所述挠度在8.3%-60.8%的范围内。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部肌肉锻炼器,其中,
所述挠度在48.8%-60.8%的范围内。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部肌肉锻炼器,其中,
所述挠度在15.1%-60.0%的范围内。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部肌肉锻炼器,其中,
所述挠度在8.2%-60.0%的范围内。
2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部肌肉锻炼器,其中,
所述挠度在4.9%-60.0%的范围内。
CN201420288743.9U 2014-04-30 2014-05-30 面部肌肉锻炼器 Expired - Lifetime CN203874385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094319 2014-04-30
JP2014-094319 2014-04-30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874385U true CN203874385U (zh) 2014-10-15

Family

ID=51674933

Famil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288743.9U Expired - Lifetime CN203874385U (zh) 2014-04-30 2014-05-30 面部肌肉锻炼器
CN201410240492.1A Pending CN105013144A (zh) 2014-04-30 2014-05-30 面部肌肉锻炼器
CN201410306626.5A Pending CN105013145A (zh) 2014-04-30 2014-06-30 面部肌肉锻炼器
CN201420358233.4U Expired - Lifetime CN203989709U (zh) 2014-04-30 2014-06-30 面部肌肉锻炼器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240492.1A Pending CN105013144A (zh) 2014-04-30 2014-05-30 面部肌肉锻炼器
CN201410306626.5A Pending CN105013145A (zh) 2014-04-30 2014-06-30 面部肌肉锻炼器
CN201420358233.4U Expired - Lifetime CN203989709U (zh) 2014-04-30 2014-06-30 面部肌肉锻炼器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JP (1) JP2015221191A (zh)
CN (4) CN203874385U (zh)
AU (1) AU2014392921A1 (zh)
CA (1) CA2946261A1 (zh)
RU (1) RU2652977C1 (zh)
TW (1) TWI532518B (zh)
WO (1) WO201516659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3874385U (zh) * 2014-04-30 2014-10-15 株式会社Mtg 面部肌肉锻炼器
TWI614432B (zh) * 2016-12-09 2018-02-11 線性運動之驅動裝置及其應用之取放器單元、移載作業設備
CN108525215B (zh) * 2018-04-16 2021-01-22 李占忠 唇部康复训练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H303454A (fr) * 1953-11-05 1954-11-30 Keller Cordone Lidia Appareil pour développer les muscles faciaux.
US3805771A (en) * 1972-05-19 1974-04-23 J Wright Facial muscle exerciser
DE3433356A1 (de) * 1984-09-11 1986-03-20 Henning 8000 München Fiebelkorn Vorrichtung zur staerkung der lippenmuskulatur, insbesondere fuer musikausuebende auf holz- und blechblasinstrumenten
JPH0736683Y2 (ja) * 1989-10-26 1995-08-23 東絶工業株式会社 トレーニング用ウエイトリング
JPH08131578A (ja) * 1994-11-07 1996-05-28 Nobuyoshi Ueno 顔の筋肉トレーニング器
JP3075856U (ja) * 2000-08-24 2001-03-06 ボディーブレード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運動用具および運動用具セット
US20030073542A1 (en) * 2001-10-12 2003-04-17 Patton Julie L. Mechanism to exercise and strengthen the facial muscles that control and form the embouchure
JP1223289S (zh) * 2004-02-10 2004-11-22
JP3143166U (ja) * 2008-04-29 2008-07-10 株式会社Lpn 運動補助具
JP4848026B2 (ja) * 2009-05-15 2011-12-28 信広 久保 表情筋鍛錬具
JP2014087478A (ja) * 2012-10-30 2014-05-15 Mtg:Kk 顔面筋鍛錬具
SG11201501802VA (en) * 2012-10-30 2015-05-28 Mtg Co Ltd Implement for training facial muscle
CN203874385U (zh) * 2014-04-30 2014-10-15 株式会社Mtg 面部肌肉锻炼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013145A (zh) 2015-11-04
CN203989709U (zh) 2014-12-10
CN105013144A (zh) 2015-11-04
TWI532518B (zh) 2016-05-11
RU2652977C1 (ru) 2018-05-03
TW201542268A (zh) 2015-11-16
WO2015166592A1 (ja) 2015-11-05
AU2014392921A1 (en) 2016-10-27
JP2015221191A (ja) 2015-12-10
CA2946261A1 (en) 2015-11-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874385U (zh) 面部肌肉锻炼器
KR101555169B1 (ko) 안면근 단련구
JP6523258B2 (ja) 顔面筋鍛錬具
US9924772B2 (en) Method for producing a clamping member of a hair clip, the clamping member, and a hair clip including two clamping members
US20180035944A1 (en) Probe for measuring lip closing force
US6406405B1 (en) Flared and weighted facial muscle exercising device
JP2015221199A (ja) 顔面筋鍛錬具
JP7364326B2 (ja) 顔面筋鍛錬具
Drugă et al. Vibration and the human body
WO2019151170A1 (ja) 顔面筋鍛錬具
JP3476269B2 (ja) 肌の弾力性を判定するための機器
KR101530512B1 (ko) 안면근 단련구
CN204745520U (zh) 面部肌肉锻炼器
JP3102677U (ja) 運動用バランス器具
CN214284933U (zh) 一种唇部闭合力测量装置
JP2016087227A (ja) 運動用具
JP2021010708A (ja) デンタルフロスホルダ、デンタルフロスホルダ製造装置及びデンタルフロスホルダ製造方法
LV14303B (lv) Elements iPod nano un iPod shuffle stiprināšanai un stiprinājuma veidošanas paņēmien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