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558955U - 基于无动力的高效能污水处理*** - Google Patents

基于无动力的高效能污水处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558955U
CN203558955U CN201320768826.3U CN201320768826U CN203558955U CN 203558955 U CN203558955 U CN 203558955U CN 201320768826 U CN201320768826 U CN 201320768826U CN 203558955 U CN203558955 U CN 20355895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pond
conservancy diversion
grades
sewage treat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20768826.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祝爱民
祝龙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izhou Jinzhuofan Assembly Building Technology Co ltd
Huizhou Zhuofa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320768826.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55895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55895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558955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ste Wate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基于无动力的高效能污水处理***,包括池主体、进水端、出水端,包括:所述池主体包括一级沉淀池、二级沉腐池、三级净化池、分隔一级沉淀池与二级沉腐池的第一隔舱板、以及分隔二级沉腐池与三级净化池的第二隔舱板;所述一级沉淀池内壁上设有进水口,所述三级净化池内壁上设有出水端;所述第一隔舱板上设有第一导流开窗,所述第二隔舱板上设有第二导流开窗;所述第一、第二导流开窗为高低错位设计;池主体内污水采用环流式泛水方式流通。导流开窗上下错层,污水通过环流式泛水的流通方式流动,比传统的直流式泛水相比,本***具有更加通畅的流动特性,有效增强去污能力;生活污水经过三级滤池处理可有效净化水源。

Description

基于无动力的高效能污水处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领域,特别是关于基于无动力的高效能污水处理***。
背景技术
随着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对生活污水的处理,人们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传统的方式通常是使用砖混结构的化粪池来处理生活污水,但这类化粪池存在建设成本高、滤池流动性差、易发生短流及填料堵塞、去污效率低、需外加排水的动力***等问题,因此亟需研发一种高性能污水处理***。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去污效率高的基于无动力的高效能污水处理***。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基于无动力的高效能污水处理***,包括池主体、进水端、出水端,包括:所述池主体包括一级沉淀池、二级沉腐池、三级净化池、分隔一级沉淀池与二级沉腐池的第一隔舱板、以及分隔二级沉腐池与三级净化池的第二隔舱板;所述一级沉淀池内壁上设有进水口,所述三级净化池内壁上设有出水端;所述第一隔舱板上设有第一导流开窗,所述第二隔舱板上设有第二导流开窗;所述第一、第二导流开窗为高低错位设计;池主体内污水采用环流式泛水方式流通;所述一级沉淀池、二级沉腐池设有厌氧酸菌、生产甲烷菌,所述三级净化池自下而上设有微生物滤料层。
导流开窗上下错层,污水通过环流式泛水的流通方式流动,比传统的直流式泛水相比,本***具有更加通畅的流动特性,有效增强本***的去污能力。
生活污水经过三级滤池处理可有效净化水源。在一级沉淀池中,生活污水进行沉淀、水解酸化及厌氧消化,在厌氧酸菌的作用下,将部分不溶性有机物或大分子有机物水解成溶解性的小分子物质,在生产甲烷菌的作用下,将小分子物质进一步降解成水和二氧化碳,同时产生沼气;在二级沉腐池中,生活污水进一步沉淀、水解酸化及厌氧消化;在三级净化池中,通过微生物的吸收和降解,污水中的污染物更进一步地去除,去污效果优秀。
传统的化粪池由于存在池体的负压及沉积结块的阻挡,水体的流动无法自主进行,必须外加动力***辅助排水,需要消耗额外的能源。但本实用新型的污水处理***的三个滤池中的水体均处于流动状态,且滤池中的厌氧酸菌、生产甲烷菌、微生物滤料层具有渗透特性,不会阻挡水体的流动,整个***不需外加排水动力装置,节能环保,符合当今社会的绿色能源主题。
所述三级净化池设有导流管和导流引升管,所述第一导流开窗的高度高于第二导流开窗。
生活污水从二级沉腐池经第二导流开窗流入三级净化池。由于第二导流开窗的位置较低,污水是自下而上地进入上流式三级净化池,且由于采用了导流管和导流引升管,污水会顺着导流管及导流引升管的方向流通,通过此管件的引导,克服了短流和填料堵塞的问题。
所述池主体的内壁上设有波浪形的突起。
波浪形突起与上下错层的导流开窗相互协同作用,使得污水在池体内部地流动性大大增强,并形成一个良性的稳定内循环通路,有效避免污水的局部集聚问题。
所述一级沉淀池、二级沉腐池、三级净化池顶部各设有一清污井;所述第一导流开窗和第二导流开窗设有网纱。
清污井的设置,实现了由人员从外部进入滤池内部的目的,为本装置后期的运转维修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同时也为装置运转的定期检查及保养提供了条件;此外,调整生物菌种,也可通过清污井实现。
第一导流开窗和第二导流开窗设有网纱,通过网纱的阻挡,可防止一级沉淀池中的沉积物进入二级沉腐池,防止二级沉腐池的沉积物进入三级净化池。
所述进水端、出水端分别通过设置在一级沉淀池进水口、三级净化池出水口与池主体相连通;所述进水端上设有进水检查井,所述出水端上设有出水检查井。
由于进水端与出水端是本装置中水流量最密集的部位,也是最容易出现故障的地方,为此特设立两个独立的检查井,降低进水端和出水端的维修难度。
所述一级沉淀池顶部还设有通气管,所述通气管顶部设有管罩;进水端底部设有进水储污部,出水端底部设有出水储污部;所述隔舱板顶部设有镂空区;所述一级沉淀池、二级沉腐池、三级净化池通过第一导流开窗、第二导流开窗、以及镂空区相互连通。
由于三个滤池中的污水是流动状态的,因此不同滤池内的气压会随着水位的高低而发生变化,且气压的变化又反作用且阻碍污水的流动,因此必须解决滤池内的气压平衡问题。隔舱板顶部的镂空区,使得三个滤池相互连通,保证滤池间的气压始终保持一致;一级沉淀池顶部的通气管,确保了滤池内部气压与外部大气压保持相同的压力值,从而杜绝了气压阻碍污水流动的问题。
所述清污井外设有圆环板,顶部设有井盖及支座。
所述进水口与出水口上设有一接头,所述接头上设有一转角。
所述池体整体一次成型,所述池体由玻璃钢材料制成;出水端还设有氧化池。
由玻璃钢制成的池体,具有很强的耐潮湿、耐氧化、高低温无变形、及耐酸耐碱等优秀特性。污水离开三级净化池后,进入氧化池中;通过与氧气的接触,进一步去污。
本污水处理***的工作原理:
污水由进水端进入,并由进水口流入一级沉淀池;在一级沉淀池中,污水进行沉淀、水解酸化及厌氧消化,在厌氧酸菌的作用下,将部分不溶性有机物或大分子有机物水解成溶解性的小分子物质,在生产甲烷菌的作用下,将小分子物质进一步降解成水和二氧化碳,同时产生沼气;随后通过第一导流开窗进入二级沉腐池;在二级沉腐池中,污水展开进一步的沉淀、水解酸化及厌氧消化;在三级净化池中,通过微生物的吸收和降解,污水中的污染物更进一步地去除,去污效果优秀。
本实用新型相较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导流开窗上下错层,污水通过环流式泛水的流通方式流动,流动通畅且效果良好;生活污水经过三级滤池处理可有效净化水源。由于第二导流开窗的位置较低,污水是自下而上地进入上流式三级净化池,且由于采用了导流管和导流引升管,克服了短流和填料堵塞的问题。波浪形突起与上下错层的导流开窗相互协同作用,使得污水在池体内部地流动性大大增强,并形成一个良性的稳定内循环通路,有效避免污水的局部集聚问题。
附图说明
利用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基于无动力的高效能污水处理***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请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包括:
基于无动力的高效能污水处理***,包括池主体、进水端1、出水端5,包括:所述池主体包括一级沉淀池2、二级沉腐池3、三级净化池4、分隔一级沉淀池2与二级沉腐池3的第一隔舱板6、以及分隔二级沉腐池3与三级净化池4的第二隔舱板7;所述一级沉淀池2内壁上设有进水口,所述三级净化池4内壁上设有出水端;所述第一隔舱板6上设有第一导流开窗61,所述第二隔舱板7上设有第二导流开窗71;所述第一导流开窗61、第二导流开窗71为高低错位设计;池主体内污水采用环流式泛水方式流通;所述一级沉淀池2、二级沉腐池3设有厌氧酸菌、生产甲烷菌,所述三级净化池4自下而上设有微生物滤料层。
导流开窗上下错层,污水通过环流式泛水的流通方式流动,比传统的直流式泛水相比,本***具有更加通畅的流动特性,有效增强本***的去污能力。
生活污水经过三级滤池处理可有效净化水源。在一级沉淀池中,生活污水进行沉淀、水解酸化及厌氧消化,在厌氧酸菌的作用下,将部分不溶性有机物或大分子有机物水解成溶解性的小分子物质,在生产甲烷菌的作用下,将小分子物质进一步降解成水和二氧化碳,同时产生沼气;在二级沉腐池中,生活污水进一步沉淀、水解酸化及厌氧消化;在三级净化池中,通过微生物的吸收和降解,污水中的污染物更进一步地去除,去污效果优秀。
所述三级净化池4设有导流管和导流引升管,所述第一导流开窗61所处的高度高于第二导流开窗71。
生活污水从二级沉腐池经第二导流开窗流入三级净化池。由于第二导流开窗的位置较低,污水是自下而上地进入上流式三级净化池,且由于采用了导流管和导流引升管,污水会顺着导流管及导流引升管的方向流通,通过此管件的引导,克服了短流和填料堵塞的问题。导流管为直通管;导流引升管为多段渐变管,其内径呈周期性渐变。
所述池主体的内壁上设有波浪形的突起。
波浪形突起与上下错层的导流开窗相互协同作用,使得污水在池体内部地流动性大大增强,并形成一个良性的稳定内循环通路,有效避免污水的局部集聚问题。
所述一级沉淀池2顶部设有清污井21、二级沉腐池3顶部设有清污井31、三级净化池4顶部设有一清污井41。
清污井的设置,实现了由人员从外部进入滤池内部的目的,为本装置后期的运转维修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同时也为装置运转的定期检查及保养提供了条件;此外,调整生物菌种,也可通过清污井实现。
所述进水端1、出水端5分别通过设置在一级沉淀池2的进水口、三级净化池4的出水口与池主体相连通;所述进水端1上设有进水检查井11,所述出水端5上设有出水检查井51。
由于进水端与出水端是本装置中水流量最密集的部位,也是最容易出现故障的地方,为此特设立两个独立的检查井,降低进水端和出水端的维修难度。
所述一级沉淀池2顶部还设有通气管22,所述通气管22顶部设有管罩23;进水端1底部设有进水储污部12,出水端5底部设有出水储污部52;所述隔舱板6、7顶部设有镂空区62、72;所述一级沉淀池2、二级沉腐池3、三级净化池4通过第一导流开窗61、第二导流开窗71、以及镂空区62、72相互连通。
由于三个滤池中的污水是流动状态的,因此不同滤池内的气压会随着水位的高低而发生变化,且气压的变化又反作用且阻碍污水的流动,因此必须解决滤池内的气压平衡问题。隔舱板顶部的镂空区,使得三个滤池相互连通,保证滤池间的气压始终保持一致;一级沉淀池顶部的通气管,确保了滤池内部气压与外部大气压保持相同的压力值,从而杜绝了气压阻碍污水流动的问题。
所述清污井外设有圆环板,顶部设有井盖及支座。
所述进水口与出水口上设有一接头,所述接头上设有一转角。
所述池体整体一次成型,所述池体由玻璃钢材料制成;出水端还设有氧化池8。由玻璃钢制成的池体,具有很强的耐潮湿、耐氧化、高低温无变形、及耐酸耐碱等优秀特性。
本污水处理***的工作原理:
污水由进水端进入,并由进水口流入一级沉淀池;在一级沉淀池中,污水进行沉淀、水解酸化及厌氧消化,在厌氧酸菌的作用下,将部分不溶性有机物或大分子有机物水解成溶解性的小分子物质,在生产甲烷菌的作用下,将小分子物质进一步降解成水和二氧化碳,同时产生沼气;随后通过第一导流开窗进入二级沉腐池;在二级沉腐池中,污水展开进一步的沉淀、水解酸化及厌氧消化;在三级净化池中,通过微生物的吸收和降解,污水中的污染物更进一步地去除,去污效果优秀。
与其他各种化粪池相比,本污水处理***的污水处理能力显著增强。如下表所示,为每25立方米水,不同装置的处理能力差异。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1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细地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Claims (10)

1.基于无动力的高效能污水处理***,包括池主体、进水端、出水端,其特征在于,包括:所述池主体包括一级沉淀池、二级沉腐池、三级净化池、分隔一级沉淀池与二级沉腐池的第一隔舱板、以及分隔二级沉腐池与三级净化池的第二隔舱板;所述一级沉淀池内壁上设有进水口,所述三级净化池内壁上设有出水端;所述第一隔舱板上设有第一导流开窗,所述第二隔舱板上设有第二导流开窗;所述第一、第二导流开窗为高低错位设计;池主体内污水采用环流式泛水方式流通;所述一级沉淀池、二级沉腐池设有厌氧酸菌、生产甲烷菌,所述三级净化池自下而上设有微生物滤料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无动力的高效能污水处理***,其特征在于:所述池主体的内壁上设有波浪形的突起,所述第一导流开窗的高度高于第二导流开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无动力的高效能污水处理***,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沉淀池、二级沉腐池、三级净化池顶部各设有一清污井。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无动力的高效能污水处理***,其特征在于:所述三级净化池设有导流管和导流引升管;所述第一导流开窗和第二导流开窗设有网纱。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无动力的高效能污水处理***,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端、出水端分别通过设置在一级沉淀池进水口、三级净化池出水口与池主体相连通;所述进水端上设有进水检查井,所述出水端上设有出水检查井。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无动力的高效能污水处理***,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沉淀池顶部还设有通气管,所述通气管顶部设有管罩;进水端底部设有进水储污部,出水端底部设有出水储污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无动力的高效能污水处理***,其特征在于:所述隔舱板顶部设有镂空区;所述一级沉淀池、二级沉腐池、三级净化池通过第一导流开窗、第二导流开窗、以及镂空区相互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无动力的高效能污水处理***,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污井外设有圆环板,顶部设有井盖及支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基于无动力的高效能污水处理***,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口与出水口上设有一接头,所述接头上设有一转角。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基于无动力的高效能污水处理***,其特征在于:所述池体整体一次成型,所述池体由玻璃钢材料制成;出水端还设有氧化池。
CN201320768826.3U 2013-11-29 2013-11-29 基于无动力的高效能污水处理*** Expired - Lifetime CN20355895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768826.3U CN203558955U (zh) 2013-11-29 2013-11-29 基于无动力的高效能污水处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768826.3U CN203558955U (zh) 2013-11-29 2013-11-29 基于无动力的高效能污水处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558955U true CN203558955U (zh) 2014-04-23

Family

ID=505086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20768826.3U Expired - Lifetime CN203558955U (zh) 2013-11-29 2013-11-29 基于无动力的高效能污水处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558955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26361A (zh) * 2013-11-29 2014-03-12 祝爱民 基于无动力的高效能污水处理***
CN110217883A (zh) * 2019-07-12 2019-09-10 福州大学 一种流态改良型的高效化粪池及其工作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26361A (zh) * 2013-11-29 2014-03-12 祝爱民 基于无动力的高效能污水处理***
CN110217883A (zh) * 2019-07-12 2019-09-10 福州大学 一种流态改良型的高效化粪池及其工作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892437B (zh) 一种强化脱氮功能的mbbr反应***
CN205346962U (zh) 一种新型厌氧好氧一体化生物反应器
CN104860393A (zh) 一种适应于小型生活污水处理的生物反应器
CN105936541A (zh) 一种螺旋式mbr膜生物处理罐
CN103387312A (zh) 多级生物接触氧化反应器污水处理设备
CN204824332U (zh) 一种具有双曝气***的mbr膜架
CN204211537U (zh) 一体化兼氧mbr膜生物反应器
CN203558955U (zh) 基于无动力的高效能污水处理***
CN103626361A (zh) 基于无动力的高效能污水处理***
CN203373236U (zh) 一种小型水产养殖废水处理***
CN202999073U (zh) 氨氮可控的循环水养殖装置
CN205346964U (zh) 一种厌氧好氧一体化生物反应器
CN205420089U (zh) 一种中水回用***
CN205635068U (zh) 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
CN204607681U (zh) 中间曝气的二级生物氧化池
CN211198725U (zh) 一种污水处理内回流装置
CN104211173B (zh) 模块化智能厌氧反应***
CN206467031U (zh) 一种高效节能型氧化沟
CN108046418B (zh) 好氧内循环生物分离反应器
CN202538649U (zh) 一种双叠式平板膜组件
CN206395970U (zh) 一种高效澄清池
CN205346963U (zh) 厌氧好氧一体化生物反应器
CN203960018U (zh) 一种农村社区污水泥液无动力混合、抗低温生化处理装置
CN104276715B (zh) 用于罗非鱼厂区的生产加工废水的环保排污***
CN107585902A (zh) 水净化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625

Address after: 516006 Zhongkai Investment Holding Building, No. 01, 20th Floor, Zhongkai High-tech Zone, Hui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and No. 8 Changwu Road West (Office only)

Co-patentee after: Huizhou Jinzhuofan Assembly Building Technology Co.,Ltd.

Patentee after: HUIZHOU ZHUOFA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6006 No. 12 Huifeng East Second Road, Zhongkai, Huizhou City, Hui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Zhu Aimin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