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463523U - 液力缓速器的油路结构 - Google Patents

液力缓速器的油路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463523U
CN203463523U CN201320561975.2U CN201320561975U CN203463523U CN 203463523 U CN203463523 U CN 203463523U CN 201320561975 U CN201320561975 U CN 201320561975U CN 203463523 U CN203463523 U CN 20346352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outlet
heat exchanger
oil circuit
filler ope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20561975.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闻维维
文光安
施国飞
张晶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wei Jujing Hubei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EERJIA SCIENCE-TECHNOLOGY Co Ltd SHENZHEN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EERJIA SCIENCE-TECHNOLOGY Co Ltd SHENZHEN filed Critical TEERJIA SCIENCE-TECHNOLOGY Co Ltd SHENZHEN
Priority to CN201320561975.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46352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46352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463523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ransmission Of Braking Force In Brak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力缓速器领域,具体公开了液力缓速器的油路结构,包括由顺序连通的工作腔、换热器以及油箱组成的第一油路,所述工作腔的旁通口与换热器连通,换热器与进油口连通,形成第二油路;可同时:工作腔的旁通口与进油口连通,形成第三油路,第二油路及第三油路上均设有节流阀;所述油箱与进油口之间的第一油路上设有进油口单向阀。其中,所述进油口单向阀的出口朝向工作腔的进油口;所述工作腔的出油口与换热器之间的第一油路上设有出油口单向阀。其中,所述出油口单向阀的出口朝向换热器。液力缓速器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油路结构,能降低残余扭矩、空载损耗,减少缓速器制作安装以及使用成本,同时提高了液力缓速器的制动性能。

Description

液力缓速器的油路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力缓速器领域,特别涉及液力缓速器的油路结构。
背景技术
液力缓速器是一种用于机动车辆的辅助制动装置,主要由定子叶轮和转子叶轮缓速器壳体等组成的工作腔、换热器、油箱组成,其本质是一种旋转阻尼装置,利用转子叶轮带动油液与定子叶轮冲击,产生反向涡旋扭矩,将车辆的动能转化为油液的热能,进而使得车辆减速。工作腔的油液在转子叶轮的带动下,经过缓速器出油口进入换热器进行油水换热,再从进油口流回工作腔,从而油液的热能被来自发动机冷却***的冷却水通过热交换器冷却的方式将油液的热能带走。
附图1是目前公知的油路结构图。其包括工作腔1、换热器2、油箱3、工作腔1上设有进油口11、出油口12,出油口12换热器2连通,换热器2与油箱3和进油口1依次连通,构成液力缓速器的油路结构。
当液力缓速器工作时,油液从工作腔1经出油口12进入换热器2进行油水换热,再从进油口11流回工作腔1,形成一个循环。
当液力缓速器停止工作时,油液从工作腔1经出油口12进入换热器2流回油箱3,此时换热器2中存储有油液,使得工作腔1内的气体不能流经换热器2形成循环气体,从而工作腔1内聚集大量的气体,工作腔1内的气体在转子叶轮的带动下冲击定子叶轮,产生了较高的残余扭矩,提高了缓速器的空载损耗。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是现有的液力缓速器空载损耗高的缺陷,提供两种液力缓速器的油路结构,其可降低液力缓速器的空载损耗。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其中一技术方案为:
一种液力缓速器的油路结构,其包括由顺序连通的工作腔、换热器以及油箱组成的第一油路,所述工作腔的旁通口与换热器连通,换热器与进油口连通,形成第二油路。
优选地,所述工作腔的旁通口与进油口之间的第二油路上设有节流阀。
优选地,所述工作腔的旁通口与进油口之间的第二油路上设有可调节节流阀。
优选地,所述油箱与进油口之间的第一油路上设有进油口单向阀。其中,所述进油口单向阀的出口朝向工作腔的进油口。
优选地,所述工作腔的出油口与换热器之间的第一油路上设有出油口单向阀,所述出油口单向阀包括并列设置的出油阀和旁通阀,出口均朝向换热器。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另一技术方案为:
一种液力缓速器的油路结构,其包括由顺序连通的工作腔、换热器以及油箱组成的第一油路,所述工作腔的旁通口与换热器连通,换热器与进油口连通,形成第二油路,所述工作腔的旁通口与进油口连通,形成第三油路。
优选地,所述第二油路和第三油路上设有节流阀;所述第二油路上设有节流阀;所述第三油路上设有节流阀。
优选地,所述第二油路和第三油路上设有可调节节流阀;所述第二油路上设有可调节节流阀;所述第三油路上设有可调节节流阀。
优选地,所述油箱与进油口之间的第一油路上设有进油口单向阀。其中,所述进油口单向阀的出口朝向工作腔的进油口。
优选地,所述工作腔的出油口与换热器之间的第一油路上设有出油口单向阀,所述出油口单向阀包括并列设置的出油阀和旁通阀,出口均朝向换热器。
本实用新型所述液力缓速器的油路结构,相比现有技术,其有益效果为
在旁通口与出油口之间设有第二油路,当该液力缓速器空载时,工作腔内存在有空气,工作腔内的空气在转子叶轮的带动下,经过第二油路流回工作腔,形成一个小循环气流,从而达到降低残余扭矩的作用,降低了液力缓速器的空载损耗,降低了用户的使用成本,同时提高了液力缓速器的使用性能。
在旁通口与出油口之间设有第二油路和第三油路,液力缓速器采用本油路结构,当该液力缓速器空载时,工作腔内存在有空气,工作腔内的空气在转子叶轮的带动下,分别经过第二油路和第三油路流回工作腔,形成一个小循环气流,从而达到降低残余扭矩的作用,降低了液力缓速器的空载损耗,降低了用户的使用成本,同时大大增加了缓速器换热效率,提高缓速器的制动性能。
在达到同样效果的基础上,简化了油路结构,从而减少了零部件,降低了油路制作安装工艺,降低了缓速器成本。
缓速器油路上安装有节流阀、进油口单向阀、出油口单向阀,可方便控制油路开合以及保证油路顺利流通,提高缓速器的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的液力缓速器油路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液力缓速器的油路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液力缓速器的油路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液力缓速器的油路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液力缓速器的油路结构示意图。
其中:
1、工作腔;11、进油口;12、出油口;13、旁通口;2、换热器;3、油箱;4、第一油路;5、第二油路;6、节流阀;7、进油口单向阀;8、出油口单向阀;9、第三油路;81、旁通阀;82、出油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实施例1:
请参照附图2,本实用新型所述液力缓速器的油路结构,其包括工作腔1、换热器2、以及油箱3,工作腔1上设有进油口11、出油口12以及旁通口13,出油口12与换热器2连通,换热器2与油箱3和进油口1依次连通,构成第一油路4,工作腔1的旁通口13与换热器2连通,换热器2与进油口11连通,形成第二油路5。
油箱3与进油口11之间的第一油路4上设有进油口单向阀7,其出口朝向进油口11,防止油液回流至油箱3,保证从油箱3出来的油液能流回工作腔。出油口12与换热器2之间的第一油路4上设有出油口单向阀8,出油口单向阀8包括并列设置的出油阀82和旁通阀81。其出口朝向换热器2。正常工作情况下,出油阀82打开,当工作腔1内压力较大时,旁通阀81与出油阀82同时打开,一方面,当缓速器扭矩增大时,工作腔内的压力也增大,旁通阀81与出油阀82同时打开,可增加出油口12的流量,从而大大增加了缓速器换热效率,提高缓速器的制动性能;另一方面可防止从出油口12流出的油液回流,保证油液顺利从出油口12流入换热器2。
实施例2:
请参照附图3,本实用新型所述液力缓速器的油路结构,其包括工作腔1、换热器2、以及油箱3,工作腔1上设有进油口11、出油口12以及旁通口13,出油口12与换热器2连通,换热器2与油箱3和进油口1依次连通,构成第一油路4。
工作腔1的旁通口13与换热器2连通,换热器2与进油口11连通,形成第二油路5,第二油路5上设有节流阀6,节流阀设在旁通口13与换热器2之间。
油箱3与进油口11之间的第一油路4上设有进油口单向阀7,其出口朝向进油口11,防止油液回流至油箱3,保证从油箱3出来的油液能流回工作腔。出油口12与换热器2之间的第一油路4上设有出油口单向阀8,出油口单向阀8包括并列设置的出油阀82和旁通阀81。其出口朝向换热器2。正常工作情况下,出油阀82打开,当工作腔1内压力较大时,旁通阀81与出油阀82同时打开,一方面,当缓速器扭矩增大时,工作腔内的压力也增大,旁通阀81与出油阀82同时打开,可增加出油口12的流量,从而大大增加了缓速器换热效率,提高缓速器的制动性能;另一方面可防止从出油口12流出的油液回流,保证油液顺利从出油口12流入换热器2。
实施例3:
请参照附图4,本实用新型所述液力缓速器的油路结构,其包括工作腔1、换热器2、以及油箱3,工作腔1上设有进油口11、出油口12以及旁通口13,出油口12与换热器2连通,换热器2与油箱3和进油口1依次连通,构成第一油路4。工作腔1的旁通口13与换热器2连通,换热器2与进油口11连通,形成第二油路5,所述工作腔1的旁通口13与进油口11连通,形成第三油路9。
油箱3与进油口11之间的第一油路4上设有进油口单向阀7,其出口朝向进油口11,防止油液回流至油箱3,保证从油箱3出来的油液能流回工作腔。出油口12与换热器2之间的第一油路4上设有出油口单向阀8,出油口单向阀8包括并列设置的出油阀82和旁通阀81。其出口朝向换热器2。正常工作情况下,出油阀82打开,当工作腔1内压力较大时,旁通阀81与出油阀82同时打开,一方面,当缓速器扭矩增大时,工作腔内的压力也增大,旁通阀81与出油阀82同时打开,可增加出油口12的流量,从而大大增加了缓速器换热效率,提高缓速器的制动性能;另一方面可防止从出油口12流出的油液回流,保证油液顺利从出油口12流入换热器2。
实施例4:
请参照附图5,本实用新型所述液力缓速器的油路结构,其包括工作腔1、换热器2、以及油箱3,工作腔1上设有进油口11、出油口12以及旁通口13,出油口12与换热器2连通,换热器2与油箱3和进油口1依次连通,构成第一油路4。
工作腔1的旁通口13与换热器2连通,换热器2与进油口11连通,形成第二油路5,所述工作腔1的旁通口13与进油口11连通,形成第三油路9。
第二油路5上设有节流阀6,节流阀6最好为可调节节流阀。节流阀设在旁通口13和换热器2之间。
第三油路9上设有节流阀6,节流阀6最好为可调节节流阀。
上述第二油路5上的节流阀6和第三油路9上的节流阀6公用一个,其设置在第二油路5和第三油路9重合的油路上。或者:第二油路5上设置节流阀,第三油路9上设置节流阀,两者不重合。本实施例里面的两者重合。
油箱3与进油口11之间的第一油路4上设有进油口单向阀7,其出口朝向进油口11,防止油液回流至油箱3,保证从油箱3出来的油液能流回工作腔。出油口12与换热器2之间的第一油路4上设有出油口单向阀8,出油口单向阀8包括并列设置的出油阀82和旁通阀81。其出口朝向换热器2。正常工作情况下,出油阀82打开,当工作腔1内压力较大时,旁通阀81与出油阀82同时打开,一方面,当缓速器扭矩增大时,工作腔内的压力也增大,旁通阀81与出油阀82同时打开,可增加出油口12的流量,从而大大增加了缓速器换热效率,提高缓速器的制动性能;另一方面可防止从出油口12流出的油液回流,保证油液顺利从出油口12流入换热器2。
上述实施例1~4中:
在旁通口和出油口之间设有第二油路,当该液力缓速器空载时,工作腔内存在有空气,工作腔内的空气在转子叶轮的带动下,经过第二油路流回工作腔,形成一个小循环气流,从而达到降低残余扭矩的作用,降低了液力缓速器的空载损耗,降低了用户的使用成本,同时提高了液力缓速器的使用性能。
在旁通口与出油口之间设有第二油路和第三油路,液力缓速器采用本油路结构,当该液力缓速器空载时,工作腔内存在有空气,工作腔内的空气在转子叶轮的带动下,分别经过第二油路和第三油路流回工作腔,形成一个小循环气流,从而达到降低残余扭矩的作用,降低了液力缓速器的空载损耗,降低了用户的使用成本,同时大大增加了缓速器换热效率,提高缓速器的制动性能。
在达到同样效果的基础上,简化了油路结构,从而减少了零部件,降低了油路制作安装工艺,降低了缓速器成本。
缓速器油路上安装有节流阀、进油口单向阀、出油口单向阀,可方便控制油路开合以及保证油路顺利流通,提高缓速器的性能。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

1.一种液力缓速器的油路结构,其包括由顺序连通的工作腔(1)、换热器(2)以及油箱(3)组成的第一油路(4),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腔(1)的旁通口(13)与换热器(2)连通,换热器(2)与进油口(11)连通,形成第二油路(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液力缓速器的油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旁通口(13)与进油口(11)之间的第二油路(5)上设有节流阀(6)。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液力缓速器的油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旁通口(13)与进油口(11)之间的第二油路(5)上设有可调节节流阀(6)。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液力缓速器的油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箱(3)与工作腔(1)的进油口(11)之间的第一油路(4)上设有进油口单向阀(7),所述进油口单向阀(7)的出口朝向进油口(1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液力缓速器的油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腔(1)的出油口(12)与换热器(2)之间的第一油路(4)上设有出油口单向阀(8),所述出油口单向阀(8)包括并列设置的出油阀(82)和旁通阀(81),出口均朝向换热器(2)。
6、一种液力缓速器的油路结构,其包括由顺序连通的工作腔(1)、换热器(2)以及油箱(3)组成的第一油路(4),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腔(1)的旁通口(13)与换热器(2)连通,换热器(2)与进油口(11)连通,形成第二油路(5),所述工作腔(1)的旁通口(13)与进油口(11)连通,形成第三油路(9)。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液力缓速器的油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油路(5)和第三油路(9)上设有节流阀(6);所述第二油路(5)上设有节流阀(6);所述第三油路(9)上设有节流阀(6)。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液力缓速器的油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油路(5)和第三油路(9)上设有可调节节流阀(6);所述第二油路(5)上设有可调节节流阀(6);所述第三油路(9)上设有可调节节流阀(6)。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液力缓速器的油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箱(3)与进油口(11)之间的第一油路(4)上设有进油口单向阀(7),所述进油口单向阀(7)的出口朝向进油口(11)。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液力缓速器的油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腔(1)的出油口(12)与换热器(2)之间的第一油路(4)上设有出油口单向阀(8),所述出油口单向阀(8)包括并列设置的出油阀(82)和旁通阀(81),出口均朝向换热器(2)。
CN201320561975.2U 2013-09-10 2013-09-10 液力缓速器的油路结构 Expired - Lifetime CN20346352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561975.2U CN203463523U (zh) 2013-09-10 2013-09-10 液力缓速器的油路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561975.2U CN203463523U (zh) 2013-09-10 2013-09-10 液力缓速器的油路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463523U true CN203463523U (zh) 2014-03-05

Family

ID=501758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20561975.2U Expired - Lifetime CN203463523U (zh) 2013-09-10 2013-09-10 液力缓速器的油路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463523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89935A (zh) * 2017-12-28 2018-05-04 吉林大学 一种水介质缓速器并联散热装置及控制方法
CN115199673A (zh) * 2022-02-09 2022-10-18 富奥汽车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液力缓速器的油路***及其使用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89935A (zh) * 2017-12-28 2018-05-04 吉林大学 一种水介质缓速器并联散热装置及控制方法
CN107989935B (zh) * 2017-12-28 2024-02-06 吉林大学 一种水介质缓速器并联散热装置及控制方法
CN115199673A (zh) * 2022-02-09 2022-10-18 富奥汽车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液力缓速器的油路***及其使用方法
CN115199673B (zh) * 2022-02-09 2023-06-30 富奥汽车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液力缓速器的油路***及其使用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481662B (zh) 一种用于匹配液力缓速器的整车散热***及控制方法
CN201090283Y (zh) 双循环水路双风扇起重机散热装置
CN208686849U (zh) 一种用于汽车液力缓速器的油路***
CN203463523U (zh) 液力缓速器的油路结构
CN103671636A (zh) 液力缓速器的油路结构及其降低空载损耗的方法
CN202707690U (zh) 液压***和工程机械
CN103321975B (zh) 一种低-高压软启动液压油源***
CN110159618A (zh) 一种液压闭式冲洗回路
CN202099824U (zh) 一种绞吸挖泥船绞刀液压马达的回油路
CN203431068U (zh) 一种降低空载损耗的液力缓速器油路结构
CN203431067U (zh) 降低空载损耗的液力缓速器油路结构
CN203431069U (zh) 一种液力缓速器的油路结构
CN202644636U (zh) 大型挖掘机回油***
CN204458005U (zh) 一种匹配发动机出水管和液力缓速器的水管结构
CN203822444U (zh) 缓速器冷却***
CN202032911U (zh) 一种凝汽器抽真空***
CN202468557U (zh) 液压冷却***
CN203906301U (zh) 一种汽轮机组用凝结水泵及凝结水***
CN203627370U (zh) 一种用于液力传动机械压力控制的两级控制阀
CN205173300U (zh) 一种具有液力缓速器的车辆的控制***
CN103671637B (zh) 一种液力缓速器的油路结构及其降低空载损耗的方法
CN206556106U (zh) 一种用于供热***的液体输送装置
CN106894905A (zh) 混合动力汽车及其冷却***
CN104806552A (zh) 一种使用寿命长和防管道冲蚀的凝液泵回路
CN207961336U (zh) 一种整体式液力缓速器壳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A1406, building 12, Shenzhen Ba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cological park, No. 18, Keji South Road, high tech Zone, Yuehai street,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Dawei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00, building 12, No. two Shenzhen Software Park, Nanshan Distric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henzhen, Guangdong 301, China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TERCA TECHNOLOGY Co.,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422

Address after: 518000 Building 1, teljia Shenzhe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No. 8, Guansheng fifth road, Guanlan Gaoxin Park, Luhu community, Guanhu street, Longhua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teljia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00 a1406, building 12, shenzhenw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cological park, No. 18, South Keji Road, high tech community, Yuehai street,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Dawei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606

Address after: 434008 No. 58, Dongfang Avenue, Jingzhou Development Zone, Jingzhou City, Hube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Dawei Jujing (Hubei)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00 Building 1, teljia Shenzhe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No. 8, Guansheng fifth road, Guanlan Gaoxin Park, Luhu community, Guanhu street, Longhua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teljia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305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