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318112U - 用于车辆的导流器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用于车辆的导流器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318112U
CN203318112U CN2013201317109U CN201320131710U CN203318112U CN 203318112 U CN203318112 U CN 203318112U CN 2013201317109 U CN2013201317109 U CN 2013201317109U CN 201320131710 U CN201320131710 U CN 201320131710U CN 203318112 U CN203318112 U CN 20331811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tension member
air deflector
vehicle
uppers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20131710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沢田和希
新美康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isi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Aisin Seik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isin Seiki Co Ltd filed Critical Aisin Seiki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31811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318112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JWINDOWS, WINDSCREENS, NON-FIXED ROOFS, DOORS, OR SIMILAR DEVICES FOR VEHICLES; REMOVABLE EXTERNAL PROTECTIVE COVER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 B60J7/00Non-fixed roofs; Roofs with movable panels, e.g. rotary sunroofs
    • B60J7/22Wind deflectors for open roof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 Air-Condition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车辆的导流器设备,导流器设备包括安装在形成于顶部部分中的开口部的前边缘部处的导流器,导流器能够展开以突出到顶部部分的表面上,导流器包括上侧框架和下侧框架、网孔构件以及加强构件,上侧框架和下侧框架沿着前边缘部延伸,网孔构件具有分别埋设在上侧框架和下侧框架中的侧向方向上的两末端部,并且沿着前边缘部延伸,加强构件埋设在上侧框架和下侧框架的至少一者中并且沿着前边缘部延伸,其中,加强构件形成有中空部,中空部在加强构件的延伸方向上连通并且从上侧框架或者下侧框架敞开。

Description

用于车辆的导流器设备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用于车辆的导流器设备,该导流器设备安装在形成于车辆的顶部部分中的开口部的前边缘部处。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各种导流器设备已经提议作为用于车辆的导流器设备。例如,如图7所示,在JP2009-515748T(参考文献1)中公开的用于车辆的导流器设备包括固定框架91和可动框架93,固定框架91沿着开口部的前边缘部延伸并且固定到开口部的安装框架,可动框架93经由枢转装置92可转动地联接到固定框架91并且在存放位置与展开位置之间能够相对于固定框架91移动。具有柔性和透气性的网孔构件94置于框架91和93两者之间。网孔构件94随着可动框架93的运动而拉动到展开位置,并且由此与可动框架93一起突出到顶部部分的表面上,网孔构件在网孔构件的表面的至少一部分的范围内使空气通过网孔构件。 
另外,例如,如图8A和8B所示,在EP1977923A(参考文献2)中公开的用于车辆的导流器设备提议用由柔软材料(例如,橡胶、聚氨酯泡沫、或者多孔的透气材料)制成的衬垫98覆盖圆筒状加强材料96或大致H形加强材料97,并且外形由衬垫98模制。 
顺便提及,在参考文献1的用于车辆的导流器设备中,例如,在将网孔构件94的末端部与框架(连接元件)91和93结合中采用诸如钳夹、焊接、缝合、粘附粘接和***之类的方法。因此,由于网孔构件94与框架91和93的结合过程需要各自制造,制造步骤的数量具有增加的趋势。另外,在网孔构件94与框架91和93的结合作业过程中,在它们之间容易产生相对定位空隙。因此,可能在网孔构件94中产生褶皱。 在这种情况下,当网孔构件94与可移动框架93一起突出到顶部部分的面上时,可能有损网孔构件94的外观。 
另一方面,在参考文献2的用于车辆的导流器设备中,柔软材料趋于扩张和伸缩。因此,加强材料96与加强材料97之间的粘合可能变得不够充分。 
由此,存在对于如下的用于车辆的导流器设备的需要:该导流器设备突出到车辆的顶部部分的表面上,其改善了处于展开状态下的车辆的外观并且减少了制造步骤的数量。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根据本公开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车辆的导流器设备,导流器设备包括安装在形成于车辆的顶部部分中的开口部的前边缘部处的导流器,导流器能够展开以突出到顶部部分的表面上。导流器具有上侧框架和下侧框架、网孔构件以及加强构件,上侧框架和下侧框架沿着开口部的前边缘部延伸并且由树脂制成;网孔构件具有分别埋设在上侧框架和下侧框架中的侧向方向上的两末端部并且沿着开口部的前边缘部延伸;加强构件埋设在上侧框架和下侧框架中的至少一者中并且沿着开口部的前边缘部延伸。加强构件形成有中空部,中空部在加强构件的延伸方向上连通并且在加强构件的两端部处从上侧框架或者下侧框架敞开。 
根据这种构型,在网孔构件的侧向方向上的两末端部分别埋设在上侧框架和下侧框架中,加强构件埋设在上侧框架或者下侧框架中,使得例如随着上侧框架和下侧框架的树脂模制,上侧框架和下侧框架可以结合为整体并且固定在一起。因而,例如,与上侧框架和下侧框架与网孔构件经由适当结合手段进行结合的情况相比,可以减少制造步骤的数量。 
另外,可以消除在上侧框架和下侧框架与网孔构件各自结合的情况下产生的网孔构件的褶皱。因而,可以改进网孔构件的突出到顶部部分的表面上的外观。 
此外,由于加强构件埋设在上侧框架或者下侧框架中,可以增加上侧框架或者下侧框架的刚性。另外,加强构件形成有中空部,中空部在加强构件的延伸方向上连通并且在两端部处从上侧框架或者下侧框架敞开,使得导流器作为整体可以在重量上进一步减少尽可能多的未填充到中空部中的树脂量。
根据本公开的第二方面,提供了根据第一方面的用于车辆的导流器设备,其中,加强构件在除了中空部和延伸方向上的两端部之外的所有其余部分中与上侧框架、下侧框架或者网孔构件接触。 
根据这种构型,除了中空部和延伸方向上的两端部之外,加强构件未暴露在外部,并且可以改进导流器的整体外观。 
根据本公开的第三方面,提供了根据第一或者第二方面的用于车辆的导流器设备,其中,加强构件埋设在上侧框架中,上侧框架一体地包括由树脂制成的臂部,臂部在后端部处可转动地联接到开口部的边缘,后端部从在沿着开口部的前边缘部的延伸方向上的末端部向车辆后部延伸,与在加强构件的延伸方向上的末端相比,位于更靠近车辆后部的在臂部的车宽方向上的外侧面设置在如下位置处,即,设置在与在网孔构件的延伸方向上的末端相比更靠近车宽方向上的内侧的位置处,或者设置在与在网孔构件的延伸方向上的末端大致相等的位置处。 
根据这种构型,可以抑制高速风冲击臂部的周边结构(旋转轴、执行转动和偏压到展开状态的弹簧等等),并且可以降低风噪。 
根据本公开的第四方面,提供了根据第一至第三方面中任一方面的用于车辆的导流器设备,其中,在车辆的前部处的上侧框架和下侧框架中的至少一者的端面处形成有压花部,以变得比除了端面之外的外表面更粗糙。 
例如,如果在将网孔构件的侧向方向上的末端部***模制在与模制树脂制成的上侧框架和下侧框架的模具内的过程中,两末端部未固定在模具内,那么,末端部可以由所喷射的树脂推动并且接近位于车辆前部处的上侧框架和下侧框架的端面。根据这种构型,位于车辆前部处的上侧框架和下侧框架中的至少一者的端面是形成有压花部的所谓压花表面,从而网孔构件的靠近端面的末端部是不明显的,并且可以改进外观。 
根据本公开的第五方面,提供了根据第一至第四方面中任一方面的用于车辆的导流器设备,其中,在加强构件的延伸方向上的两端部不突出到相对于上侧框架或者下侧框架的外侧。 
根据这种构型,可以防止在加强构件的延伸方向上的两端部从上侧框架和下侧框架上暴露,并且可以改进外观。 
根据本公开的第六方面,提供了根据第三方面的用于车辆的导流器设备,其中,加强构件一直延伸到臂部的前端部。 
根据这种构型,加强构件一直延伸到臂部的前端部,使得可以防止两臂部之间在车宽方向上的的距离例如在树脂模制过程中或者由于随着时间变化而改变。 
在本公开中,可以提供用于车辆的导流器设备,该导流器设备可以改进在展开状态下突出到车辆的顶部部分的表面上的外观,并且可以减少制造步骤的数量。 
附图说明
通过参照附图的以下具体描述,本公开的前述和另外的特点和特征将变得明显,在附图中: 
图1为从上方斜向观察的顶部的立体图; 
图2为示意性示出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平面图; 
图3为示出该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4A为示出该实施方式的平面图; 
图4B为沿着图4A的线IVB-IVB截取的横截面图; 
图5为示出该实施方式的横断面; 
图6A为示意性示出了该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的横截面视图; 
图6B为示意性示出了该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的横截面视图; 
图7为示出了现有技术的一形式的立体图; 
图8A为示出了现有技术的另一形式的横截面视图;以及 
图8B为示出了现有技术的另一形式的横截面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将参照图1至图6来说明文中公开的实施方式。另外,下文中,车辆的前后方向称为“前后方向”,而车辆在高度方向上的上侧和下侧分别称为“上侧”和“下侧”。另外,指向车辆内部内侧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内侧称为“车内侧”,指向车辆内部外侧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外侧称为“车外侧”。 
如图1所示,作为车辆——例如汽车——的顶部部分的顶部10形成有作为开口部的大致四边形的顶部开口部10a并且安装有天窗设备11。天窗设备11包括导流器12,导流器12设置并且支承在顶部开口部10a的沿车辆宽度方向延伸的前边缘部处,天窗设备11包括大致四边形的可动板13,可动板13沿前后方向移动以打开和关闭顶部开口部10a,并且由例如玻璃板制成。 
导流器12附接为能够执行所谓的向上倾斜操作,使得当导流器围绕其后部转动时,前部向上移动。导流器12随着可动板13的打开操作而从可动板13侧松开以执行向上倾斜操作,并且突出到顶部10的顶面上(展开状态)。除此以外,导流器12随着可动板13的关闭操作而从可动板13侧向下推动并且配合在顶部10的顶面下方(存放状态)。当导流器12已经打开顶部开口部10a时,使导流器进入展开状态以防止由风卷入到车内所引起的空气振动。 
可动板13附接为能够执行向上倾斜操作和沿前后方向的滑动操作,在向上倾斜操作中,当可动板围绕其前部转动时,后部向上移动。在可动板13的打开操作和关闭操作中,采用了所谓的以向上倾斜状态执行滑动操作的外向滑动形式。 
如图2所示,天窗设备11包括一对导轨14,导轨14设置并且固定在顶部开口部10a的沿车辆宽度方向的两侧边缘处。由例如铝合金挤出材料制成的每个导轨14沿纵向方向具有恒定截面并且沿前后方向延伸。另外,用于驱动以打开和关闭可动板13的适当驱动机构(未示出) 在导轨14上滑动。另外,导流器12的沿车宽方向的两端部分别可转动地联接到两导轨14的前端部。 
接下来,将说明导流器12及其支承结构。 
如图3所示,导流器12包括大致带状的网孔构件21和大致杆状的下侧框架22和上侧框架23,带状网孔构件21沿顶部开口部10a的前边缘部延伸并且由例如树脂材料制成,大致杆状的下侧框架22和上侧框架23由树脂材料(例如包括玻璃纤维的树脂材料)制成,并且沿网孔构件的侧向方向在网孔构件21的全部纵向长度上分别埋设末端部21a、21b。下侧框架22模制为稍长于网孔构件21(末端部21a的)在下侧框架的延伸方向上的纵向长度,并且一体地树脂模制有末端部21a以在其全部长度上埋设末端部。上侧框架23具有框架部24,框架部24模制为沿着顶部开口部10a的前边缘部稍长于网孔构件21(末端部21b)在延伸方向(车宽方向)上的纵向长度,并且上侧框架23具有位于后端部处的一对臂部25,该后端部从框架部24的沿其延伸方向的两端部向车辆后部延伸。框架部24(上侧框架23)一体地树脂模制有末端部21b以在其整个长度上埋设末端部。 
下侧框架22固定到顶部开口部10a的前边缘部并且由顶部开口部10a的前边缘部支承。另一方面,上侧框架23具有一体的大致柱状的旋转轴26,旋转轴26从两臂部25的后端部彼此面对并且向车内侧突出并且可转动地联接到旋转轴26中的两导轨14的前端部。因而,如果上侧框架23围绕两旋转轴26沿附图中的顺时针方向转动,那么上侧框架23相对于下侧框架22向上运动。随着该运动,导流器12沿网孔构件的侧向方向张开网孔构件21以展开网孔构件以突出到顶部10的表面上,其中,网孔构件10具有固定到下侧框架22和上侧框架23的末端部21a和21b。因而,如果上侧框架23围绕两旋转轴26沿附图中的逆时针方向转动,那么上侧框架23相对于下侧框架22向下移动。随着该运动,导流器12沿网孔构件的侧向方向缩短网孔构件21并被存放以配合在顶部10的顶面下方,网孔构件21具有固定到下侧框架22和上侧框架23的末端部21a和21b。另外,在两臂部25的后端部处布置有弹簧27,弹簧27朝向上侧框架围绕两旋转轴26沿附图中的顺时针方向转动的一侧偏压上侧框架23,并且由例如平板弹簧制成。 
如图4A、图4B和图5一同所示,在上侧框架23中埋设有加强构 件31,加强构件31在两臂部25的包含框架部24的总长度在内的前端部之间沿着顶部开口部10a的前边缘部、与网孔构件21的末端部21b相比更靠近车辆后部延伸。加强构件31由例如铁材料或者铝合金挤出材料制成并且形成有中空部32,中空部32沿延伸方向在其全部长度上连通以呈现大致恒定圆筒形横截面。另外,尽管加强构件31的每个端部33沿着框架部24与每个臂部25之间的连接部向车辆后部延伸,但是该端部相对于臂部25的整体延伸方向向下倾斜。因此,每个臂部25的前端部形成有相对于臂部25的整体延伸方向向下突出的大致三角形容纳部28,以埋设加强构件31的每个端部33。如图4B中以放大方式所示,每个端部33的末端33a在臂部25的容纳部28处从上侧框架23敞开。即,臂部25的延伸方向(纵向方向)和加强构件31(末端33a)的开口方向彼此不同。另外,每个端部33的末端33a从容纳部28的包围上侧框架23的末端33a的外表面28a收回并且未突出到相对于上侧框架23的外侧。 
另外,如图4A所示,每个臂部25具有弯曲部25a,弯曲部25a的外侧面与加强构件31的末端33a相比更靠近车辆后部移向车内侧。每个臂部25的外侧面通过弯曲部分25a,并且由此,该外侧面与在网孔构件21的延伸方向上的末端21c相比更靠近车内侧设置。即,臂部25的与加强构件31的末端33a相比位于更接近靠近车辆后部的外侧面25b设置在与在网孔构件21的延伸方向上的末端21c相比更靠近车内侧的位置处。这是为了提供抑制高速风冲击布置于臂部25的后端部处的旋转轴26或者弹簧27。 
另外,如图5所示,位于车辆前部处的上侧框架23(框架部24)的端面23a处形成有压花部23b,以比除了端面23a之外的外侧面更粗糙。压花部23b的花纹模制为类似于例如网孔构件21的外观。这因而提供了网孔构件21的末端部21b即使被设置在上侧框架23的端面23a附近——例如,在树脂模制过程中——也不明显。此外,框架部24(上侧框架23)的顶面形成有在框架部的延伸方向上反复地凹凸的凹凸形状(未示出)。这因而提供了抑制在导流器12的展开状态(可动板13的打开状态)下产生的由于压力变动等造成的流体噪音、所谓的窗体震动。 
接下来,将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操作。 
首先,假设可动板13处于完全关闭状态并且从可动板13侧向下推动的导流器12处于存放状态。此时,如图3中的双点划线所示,两弹簧27弹性变形从而分别配合在臂部25的后端部下方。在这种状态下,如果可动板13操作打开,借助于这种打开操作,从可动板13侧松开的上侧框架23由两弹簧27偏压,并且围绕旋转轴26沿附图中的顺时针方向转动。由此,导流器12转动为使得框架部24向上移动并且进入展开状态。随着导流器12进入展开状态,防止了由风卷入到车内所引起的空气振动,如上文所述。 
之后,如果可动板13操作关闭,借助于这种关闭操作,从可动板13侧向下推动的上侧框架23围绕旋转轴26沿附图中的逆时针方向抵抗两弹簧27的偏压力转动。由此,导流器12转动为使得框架部24向下移动并且进入存放状态。 
接下来,将说明本实施方式的上侧框架23的制造方法。 
如图6A和6B中示意性示出的,与模制上侧框架23相关的模具40构造成在与加强构件31的延伸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包括用于主要模制加强构件一侧部分的第一模具41和用于主要模制加强构件其余侧部分的第二模具42。因而,由第一模具41和第二模具42形成的模具型腔C依照上侧框架23的外侧面模制。第一模具41和第二模具42分别形成有销拔出孔41a和42a,销拔出孔41a和42a用于在将加强构件31***模制到模具型腔C内(模具内)的过程中使用于保持加强构件31的***保持销43从销拔出孔41a和42a呈现或者不呈现。另外,尽管在图6中未示出,但网孔构件21的末端部21b还设置并且一起容纳在模具型腔C内。应当指出,在文中,网孔构件21的末端部21b未固定在模具型腔C内,而是借助于网孔构件21的树脂模制而固定到上侧框架23。 
如图6A所示,在将树脂喷射到模具型腔C中之前的阶段中,加强构件31由从销拔出孔41a和41b上突出到模具型腔C上的***保持销43保持。在此阶段中,树脂喷射到模具型腔C中以树脂模制上侧框架23,如图6B中示出。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将***保持销43从模具型腔C中拉出(执行所谓的销拔出模制),避免了销拔出孔留在树脂模制的上侧框架23中以及加强构件31在该位置处暴露到外部。 
另外,由于下侧框架22的制造方法除了加强构件31(销拔出模制) 以外与上侧框架23的制造方法相同,所以省略了对下侧框架23的制造方法的描述。根据上文,网孔构件21的末端部21a和21b二者分别埋设在下侧框架22和上侧框架23中,由此制造了导流器12。如上文所述,旋转轴26等与导流器12的上侧框架23一体形成。 
如上文详细描述的,根据本实施方式,获得了以下示出的效果。 
(1)在本实施方式中,网孔构件21的末端部21a和21b二者分别埋设在上侧框架23和下侧框架22中,加强构件31埋设在上侧框架23中,使得上侧框架23和下侧框架22例如可以借助于上侧框架23和下侧框架22的树脂模制而一体化地固定在一起。因而,例如,与上侧框架23、下侧框架22和网孔构件21通过适当的结合手段而结合的情况相比,可以减少制造步骤的数量。 
另外,可以消除在上侧框架23、下侧框架22和网孔构件21分别结合的情况下产生的网孔构件21的褶皱。除此之外,由于对网孔构件21进行固定的上侧框架23与下侧框架22之间的距离可以依据树脂模制框架的设备(模具等)进行确定,所以可以抑制距离的变化。从以上可知,可以改进网孔构件21的突出到顶部10的表面上的外观。 
此外,因为加强构件31埋设在上侧框架23中,因而可以增加上侧框架的刚性。另外,加强构件31形成有中空部32,中空部32在加强构件的延伸方向上连通并且在两端部(末端33a)处从上侧框架31敞开,使得导流器12作为一个整体可以在重量和成本上进一步降低尽可能多的未填充到中空部32中的树脂量。 
(2)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执行所谓的销拔出模制可以避免销拔出孔保留在上侧框架23中以及加强构件31在此位置处暴露到外部的情况,在所谓的销拔出模制中,用于保持加强构件31的***保持销43在将加强构件31***模制到与模制上侧框架23相关的模具40内的过程中能够移动。由此,加强构件31在除了中空部32和两端部(末端33a)之外的所有其余部分中与上侧框架23或者网孔构件21(末端部21b)接触,使得加强构件除了中空部32和两端部(末端33a)之外未暴露到外部,并且可以改善导流器12的整体外观。 
在本实施方式中,臂部25的与加强构件31的末端33a相比位于更接近车辆后部的外表面25b设置在与在网孔构件21的延伸方向上的末 端21c相比更接近车内侧。因此,可以防止高速风冲击臂部25的周边结构(旋转轴26、弹簧27等),并且可以降低风噪。 
(4)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将网孔构件21的末端部21b***模制到与模制上侧框架23相关的模具40内的过程中,末端部21b可以不固定在模具40内,而是由所喷射的树脂推动并且接近上侧框架23的端面23a。然而,上侧框架23的端面23a是形成有压花部23b的所谓压花表面,使得网孔构件21的靠近端面23a的末端部21b不明显并且可以改进外观。 
(5)在本实施方式中,加强构件31的两端部(末端33a)未突出到相对于上侧框架23的外侧,使得可以防止加强构件从上侧框架23暴露并且可以改进外观。 
(6)在本实施方式中,加强构件31一直延伸到臂部25的前端部,使得可以抑制两臂部25之间的间距例如在树脂模制过程中或者由于随时间变化而改变,并且可以降低成本。 
(7)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采用铁材或者铝合金挤出材料制成的加强构件31可以降低成本。(8)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模制埋设有加强构件31——例如由包括玻璃纤维的树脂材料制成——的上侧框架23可以充分地确保加强构件31之间的粘合。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可以进行如下改型。 
在本实施方式中,臂部25的与加强构件31的末端33a相比位于更靠近车辆后部的外侧面25b可以在车宽方向上设置在与在网孔构件21的延伸方向上的末端21c大致相等的位置处。 
在本实施方式中,下侧框架22和上侧框架23可以由相同的树脂材料制成,或者可以由不同的树脂材料制成。 
在本实施方式中,弹簧27可以是例如扭簧。 
在本实施方式中,两臂部25与上侧框架23的框架部24一体形成。然而,只要臂部可以埋设例如网孔构件21的末端部21b和加强构件31,则两臂部可以单独设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加强构件31可以是多边形管状的。另外,加强构件31的横截面形状可以沿加强构件的延伸方向改变。 
在本实施方式中,加强构件可以是仅延伸到框架部24中的加强构件。 
在本实施方式中,加强构件31的两端(末端33a)可以突出到相对于上侧框架23(容纳部28)的外侧。 
在本实施方式中,替代上侧框架23的压花部23b或者除了上侧框架23的压花部23b之外,压花部可以形成在车辆前部处的下侧框架22的端面处。 
在本实施方式中,压花部23b可以不形成在上侧框架23的端面23a处。 
在本实施方式中,臂部25的位于车外侧的外侧面还可以沿着弯曲部分25a向车内侧移动。 
在本实施方式中,可以不提供臂部25的弯曲部25a。即,与加强构件31的末端33a相比位于更靠近车辆后部的臂部25的位于车内侧的外侧面可以设置为与在网孔构件21的延伸方向上的末端相比更接近车内侧。 
在本实施方式中,加强构件31在除了中空部32和两端部(末端33a)之外的其与部分中与上侧框架23或者网孔构件21(末端部21b)接触。即,在将加强构件31***模制在模具40(模具型腔C)内的过程中,可以不执行销拔出模制。 
在本实施方式中,加强构件31埋设在上侧框架23中。然而,替代这种方案或者除了这种方案之外,同样的加强构件可以埋设在下侧框架22中。 
在本实施方式中,导流器12的展开和存放可以依照可动板13的打开操作和关闭操作来电动地执行。 
在前述说明书中已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原理、优选实施方式和操作模式。然而,旨在被保护的本实用新型不应理解为局限于所公开的特 定实施方式。另外,文中描述的实施方式应视作示意性的而非限制性的。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的情况下,其他人可以作出变型和改型以及使用等同物。因此,落入如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所有这些变型、改型以及等同物显然旨在包含于此。 

Claims (6)

1.一种用于车辆的导流器设备,所述导流器设备包括导流器,所述导流器安装在形成于所述车辆的顶部部分中的开口部的前边缘部处并且能够展开以突出到所述顶部部分的表面上,所述导流器包括: 
上侧框架和下侧框架,所述上侧框架和所述下侧框架沿着所述开口部的所述前边缘部延伸并且由树脂制成; 
网孔构件,所述网孔构件具有分别埋设在所述上侧框架和所述下侧框架中的侧向方向上的两末端部,并且沿着所述开口部的所述前边缘部延伸; 
加强构件,所述加强构件埋设在所述上侧框架和所述下侧框架中的至少一者中并且沿着所述开口部的所述前边缘部延伸, 
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构件形成有中空部,所述中空部在所述加强构件的延伸方向上连通并且在所述加强构件的两端部处从所述上侧框架或者所述下侧框架敞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导流器设备, 
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构件在除了所述中空部和所述延伸方向上的两端部之外的所有其余部分中与所述上侧框架、所述下侧框架或所述网孔构件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导流器设备, 
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构件埋设在所述上侧框架中, 
其中,所述上侧框架一体地包括由树脂制成的臂部,所述臂部在后端部处可转动地联接到所述开口部的所述边缘,所述后端部从在沿着所述开口部的所述前边缘部的延伸方向上的末端部向所述车辆的后部延伸, 
其中,与在所述加强构件的延伸方向上的所述末端相比,位于更靠近所述车辆的后部的在所述臂部的车宽方向上的外侧面设置在如下位置处,即,设置在与在所述网孔构件的延伸方向上的所述末端相比更靠近所述车宽方向上的内侧的位置处,或者设置在与在所述网孔构件的所述延伸方向上的所述末端大致相等的位置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导流器设备, 
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车辆的前部处的所述上侧框架和所述下侧框架 中的至少一者的端面处形成有压花部,以变得比除了所述端面之外的所述外侧面更粗糙。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导流器设备, 
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加强构件的所述延伸方向上的两所述端部未突出到相对于所述上侧框架或者所述下侧框架的外侧。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导流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构件一直延伸到所述臂部的前端部。 
CN2013201317109U 2012-03-21 2013-03-21 用于车辆的导流器设备 Expired - Lifetime CN203318112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063949 2012-03-21
JP2012063949A JP6035802B2 (ja) 2012-03-21 2012-03-21 車両用デフレクタ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318112U true CN203318112U (zh) 2013-12-04

Family

ID=479131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201317109U Expired - Lifetime CN203318112U (zh) 2012-03-21 2013-03-21 用于车辆的导流器设备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789879B2 (zh)
EP (1) EP2641763B1 (zh)
JP (1) JP6035802B2 (zh)
CN (1) CN203318112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39688A (zh) * 2014-07-09 2014-11-12 安徽省地坤汽车天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天窗的导风板
CN106240324A (zh) * 2016-07-28 2016-12-21 芜湖莫森泰克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全景天窗导风网结构
CN107428231A (zh) * 2014-06-06 2017-12-01 八千代工业株式会社 天窗装置的导向器构造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915581B2 (ja) * 2013-03-29 2016-05-11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車両用デフレクタ装置
JP6008401B2 (ja) 2013-11-08 2016-10-19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車両用デフレクタ装置
DE102015109279B4 (de) * 2015-06-11 2024-01-04 Webasto SE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faltbaren und/oder aufwickelbaren Funktionselements sowie Windabweiserelement und Rollobahn einer Rolloanordnung eines Kraftfahrzeugs
US10525807B1 (en) * 2018-07-11 2020-01-07 AISIN Technical Center of America, Inc. Snap-fit deflector system
JP7202799B2 (ja) * 2018-07-11 2023-01-12 ベバスト ジャパン株式会社 デフレクタ装置
JP7434989B2 (ja) 2020-02-13 2024-02-21 株式会社アイシン 車両用サンルーフユニット
DE102020126874A1 (de) * 2020-10-13 2022-04-14 Webasto SE Windabweiservorrichtung mit einem Windabweiserbügel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343061C1 (de) * 1983-11-29 1985-04-25 Rockwell Golde Gmbh, 6000 Frankfurt Windabweiser fuer Schiebedaecher von Kraftfahrzeugen
DE10210142A1 (de) * 2002-03-07 2003-09-18 Arvinmeritor Gmbh Windabweiser für ein Fahrzeugdach
FR2845038B1 (fr) * 2002-10-01 2004-12-10 Webasto Systemes Carrosserie Deflecteur en toile pour toit ouvrant de vehicule automobile et systeme de deflecteur escamotable associe
DE102005054186B4 (de) 2005-11-14 2009-11-26 Webasto Ag Windabweiser im Kraftfahrzeugbereich
DE102005063099B4 (de) 2005-12-30 2019-03-28 Webasto Ag Windabweiser im Kraftfahrzeugbereich
DE102006012644B4 (de) 2005-12-30 2007-11-29 Webasto Ag Windabweiser im Kraftfahrzeugbereich
DE102007015724A1 (de) 2007-04-02 2008-10-09 Webasto Ag Windabweiser
DE102007053079B3 (de) * 2007-11-07 2008-10-09 Webasto Ag Windabweiser für ein Fahrzeug mit beweglichem Dachteil
DE102008057799A1 (de) 2008-11-17 2010-05-20 Tb&C Outsert Center Gmbh Windabweiser für ein Fahrzeugdach
EP2269856B8 (de) * 2009-06-25 2013-11-13 TB&C Outsert Center GmbH Strukturverstärkendes Formteil für eine Luftleiteinrichtung eines Kraftfahrzeugs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28231A (zh) * 2014-06-06 2017-12-01 八千代工业株式会社 天窗装置的导向器构造
CN104139688A (zh) * 2014-07-09 2014-11-12 安徽省地坤汽车天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天窗的导风板
CN106240324A (zh) * 2016-07-28 2016-12-21 芜湖莫森泰克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全景天窗导风网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035802B2 (ja) 2016-11-30
US20130249255A1 (en) 2013-09-26
EP2641763B1 (en) 2019-06-12
EP2641763A3 (en) 2015-01-07
JP2013193601A (ja) 2013-09-30
EP2641763A2 (en) 2013-09-25
US8789879B2 (en) 2014-07-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318112U (zh) 用于车辆的导流器设备
CN102667183B (zh) 卡夹
CN102059998B (zh) 用于车辆的气囊安装组件
CN101722896A (zh) 后视镜托架
CN102343790B (zh) 用于车辆的导流器装置
CN101094801A (zh) 供月台密封装置和遮蔽装置使用的柔性结构
CN106794803A (zh) 车辆用车顶行李箱安装装置
CN105050842A (zh) 车辆用导流装置
CN101254774A (zh) 气囊装置的配设结构
CN103661225A (zh) 帘式气囊装置的配置构造
CN101374703A (zh) 用在车辆中的机罩安全气囊设备
CN103568809B (zh) 一种托架限位式发动机悬置总成
CN102285323B (zh) 汽车后排座椅中间扶手
CN103287379B (zh) 车辆的气囊装置
WO2012157986A3 (ko) 자동차용 범퍼 백빔
CN105253188A (zh) 一种汽车方向盘
CN104309703A (zh) 汽车挡泥板
CN205075600U (zh) 用于机动车辆的饰面组件
CN103386942A (zh) 车辆中的保险杠装置
CN104097702A (zh) 一种备胎支架结构及汽车
CN203753038U (zh) 车顶内衬的临时保持构造
CN104627101A (zh) 汽车防撞装置
CN202463555U (zh) 汽车燃油箱固定钢带
CN104724020A (zh) 一种汽车防护杠支撑机构、防护***及车辆
CN103802772B (zh) 一种用于车辆后保险杠中支架的弹性安装装置及其安装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