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233591U - 一种补强板及线路板 - Google Patents

一种补强板及线路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233591U
CN203233591U CN 201320145725 CN201320145725U CN203233591U CN 203233591 U CN203233591 U CN 203233591U CN 201320145725 CN201320145725 CN 201320145725 CN 201320145725 U CN201320145725 U CN 201320145725U CN 203233591 U CN203233591 U CN 20323359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iffening plate
circuit board
flexible circuit
join domain
ope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320145725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腾飞
刘铁楠
李建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ruly Opto Electronics Ltd
Original Assignee
Truly Opto Electronic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ruly Opto Electronics Ltd filed Critical Truly Opto Electronics Ltd
Priority to CN 201320145725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23359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23359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233591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ructure Of Printed Board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补强板,设置于柔性线路板加强区域的下方,补强板的侧面具有包括底部和相对的两个侧壁的开口,每个侧壁上各具有一个卡点,两个侧壁上的卡点的连线与开口底部具有间隙,两个卡点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柔性线路板连接区域的顶部的宽度,小于或等于柔性线路板连接区域的底部的宽度,以在卡点位置卡住连接区域,使连接区域朝向开口呈圆角弯折,开口的底部不会与柔性线路板接触,避免了补强板边缘对柔性线路板的切割效应,提高了线路板的弯折性能,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线路板不容易断裂。

Description

一种补强板及线路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补强板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补强板及线路板。
背景技术
柔性线路板(FPC,Flexible Printed Circuit)应用于集成电路、软件、新型元器件等产业,以其配线密度高、重量轻、厚度薄等优点受到广泛欢迎。
由于具有柔性,在搭载元器件时,柔性线路板的机械强度需要加强,通常是在需要加强的区域粘贴补强板。因此,柔性线路板上粘贴有补强板的区域不可弯折,未粘贴补强板的区域可以弯折。
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发现,柔性线路板的可弯折区域的线路容易断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补强板及线路板,以提高线路板的弯折性能,使其不易断裂。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补强板,设置于柔性线路板的下方,所述柔性线路板包括加强区域和弯折区域,及连接所述加强区域和弯折区域的连接区域,所述连接区域的顶部与所述弯折区域连接,所述连接区域的底部与所述加强区域连接,所述补强板位于所述加强区域的下方,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强板的侧面具有开口,所述开口包括底部和相对的两个侧壁,每个所述侧壁上各具有一个卡点,所述两个侧壁上的卡点的连线与所述开口底部具有间隙,且所述两个侧壁上的卡点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所述连接区域的顶部的宽度,小于或等于所述连接区域的底部的宽度,以在所述卡点位置卡住所述柔性线路板的连接区域,使所述柔性线路板的连接区域朝向所述补强板的开口呈圆角弯折。
优选的,所述两个侧壁均为弧面。
优选的,所述两个侧壁弧面的圆心位于所述补强板的外部。
优选的,所述两个侧壁弧面的弧面半径相同。
优选的,所述连接区域为圆弧过渡,所述两个侧壁弧面的弧面半径与所述连接区域的圆弧的曲率半径相同。
优选的,所述开口的底部为一平面,所述平面的长度与所述连接区域的顶部的宽度相同,所述开口的顶部长度与所述连接区域的底部的宽度相同。
优选的,所述两个侧壁弧面的圆心位于所述补强板的内部。
优选的,所述两个侧壁均为平面。
优选的,所述开口底部为一平面,所述两个侧壁均垂直于所述开口底部。
优选的,所述开口底部为一平面,所述两个侧壁均与所述开口底部呈0度~90度的夹角,且所述开口的顶部长度大于所述开口的底部长度。
优选的,所述两个侧壁与所述开口底部所呈的夹角的角度相同。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线路板,包括柔性线路板和以上所述的补强板,所述柔性线路板包括加强区域和弯折区域,及连接所述加强区域和弯折区域的连接区域,所述补强板设置于所述柔性线路板的加强区域的下方,所述柔性线路板的连接区域朝向所述补强板呈圆角弯折。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补强板及线路板,在补强板的一侧设置有开口,开口的两侧壁上分别具有一个卡点,并使两个侧壁上的卡点的连线不在开口底部上,两个侧壁上的卡点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柔性线路板的连接区域的顶部的宽度,小于或等于连接区域的底部的宽度。
当柔性线路板朝向补强板的开口弯折时,补强板的开口侧壁上的卡点能够将柔性线路板的连接区域的两侧顶起,卡住连接区域,连接区域便会呈圆角弯折,开口的底部不会与柔性线路板接触,避免了现有技术中柔性线路板呈直角弯折时,补强板边缘对柔性线路板的切割效应,增加了弯折空间,因此提高了线路板的弯折性能,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线路板不容易断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提供的一种补强板的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提供的柔性线路板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提供补强板与柔性线路板的位置关系的俯视图;
图4~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提供其它开口形状的补强板的俯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所提供线路板的结构图;
图8为现有技术中柔性线路板弯折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正如背景技术所述,常规的带有补强板的柔性线路板可弯折区域的线路非常容易断裂。发明人研究发现,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要是,现有技术中补强板通常为一整块长方体的板子,其边缘的角度均为90度,补强板直接贴覆于柔性线路板的下方,用以加强柔性线路板部分区域的机械强度,柔性线路板的其它部分是需要保持柔性可弯折的,当柔性线路板弯折时,贴有补强板的区域与可弯折区域的连接处直接与补强板的边缘接触,因此呈90度角的边缘会对柔性线路板产生切割效应,多次弯折之后,柔性线路板的线路非常容易发生断裂。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补强板及线路板,该补强板具体为:
所述补强板的侧面具有开口,所述开口包括底部和相对的两个侧壁,每个所述侧壁上各具有一个卡点,所述两个侧壁上的卡点的连线与所述开口底部具有间隙,且所述两个侧壁上的卡点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所述连接区域的顶部的宽度,小于或等于所述连接区域的底部的宽度,以在所述卡点位置卡住所述柔性线路板的连接区域,使所述柔性线路板的连接区域朝向所述补强板的开口呈圆角弯折。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补强板及线路板,在补强板的一侧设置有开口,开口的两侧壁上分别具有一个卡点,并使两个侧壁上的卡点的连线不在开口底部上,两个侧壁上的卡点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柔性线路板的连接区域的顶部的宽度,小于或等于连接区域的底部的宽度。
当柔性线路板朝向补强板的开口弯折时,补强板的开口侧壁上的卡点能够将柔性线路板的连接区域的两侧顶起,卡住连接区域,连接区域便会呈圆角弯折,开口的底部不会与柔性线路板接触,避免了现有技术中柔性线路板呈直角弯折时,补强板边缘对柔性线路板的切割效应,增加了弯折空间,因此提高了线路板的弯折性能,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线路板不容易断裂。
以上是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思想,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其次,本实用新型结合示意图进行详细描述,在详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时,为便于说明,表示装置结构的剖面图会不依一般比例作局部放大,而且所述示意图只是示例,其在此不应限制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此外,在实际制作中应包含长度、宽度及深度的三维空间尺寸。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补强板,设置于柔性线路板的下方,参考附图1、2、3,所述柔性线路板包括加强区域201和弯折区域202,及连接所述加强区域201和弯折区域202的连接区域203,所述连接区域203的顶部与所述弯折区域202连接,所述连接区域203的底部与所述加强区域201连接,所述补强板101位于所述加强区域201的下方;所述补强板101的侧面具有开口,所述开口包括底部103和相对的两个侧壁102,每个所述侧壁102上各具有一个卡点301,所述两个侧壁上的卡点301的连线与所述开口底部103具有间隙,且所述两个侧壁上的卡点301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所述连接区域203的顶部的宽度,小于或等于所述连接区域203的底部的宽度,以在所述卡点301位置卡住所述柔性线路板的连接区域203,使所述柔性线路板的连接区域203朝向所述补强板101的开口呈圆角弯折。
连接区域203朝向开口弯折时,补强板101开口的侧壁102与连接区域的两侧相遇,侧壁102上的卡点301将连接区域203的两侧顶住,连接区域203便不能再向内弯折,因此不会与开口底部103接触,补强板101上没有能够对柔性线路板产生切割效应的部分,柔性线路板多次弯折后也不会断裂。
需要说明的是,图1、2、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最优的实施方案,该最优方案具体为:补强板101开口的两个侧壁102均为弧面,两个侧壁102弧面的圆心位于补强板101的外部,即两个侧壁102弧面相对弯曲,两个侧壁102弧面的弧面半径相同;通常柔性线路板的连接区域203为圆弧过渡,连接区域203两侧的两个圆弧的曲率半径均与补强板101开口的两个侧壁102弧面的弧面半径相同;同时,开口的底部103为一平面,所述平面的长度与连接区域203的顶部的宽度相同,开口的顶部长度与连接区域203的底部的宽度相同;这种情况下,两个侧壁上的卡点301之间的距离大于连接区域203的顶部的宽度,小于连接区域203的底部的宽度。
上述最优方案补强板的侧壁102均设置成弧面,使侧壁102与底部103的连接处比较圆滑,没有尖锐的角度,防止了尖锐角度处的应力集中,使侧壁的应力分散,对补强板的强度具有有益的作用。
除上述最优方案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有多种优选方案,下面进行详细介绍。
本实施例并不限定补强板上开口的具体形状,如图4所示,补强板401的两个侧壁402为弧面,两个侧壁402弧面的圆心位于补强板401内部,即两个侧壁402弧面朝相背离的方向弯曲;两个弧面的弧面半径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优选为相同。
如图5所示,补强板501的开口底部503为一平面,开口的两个侧壁502均为平面,并且两个侧壁502均垂直于开口底部503;即从俯视图来看,开口的形状为一矩形。
如图6所示,补强板601的开口底部603为一平面,两个侧壁602均与开口底部603呈0度~90度的夹角,且开口的顶部长度大于开口的底部603的长度;即从俯视图来看,开口的形状为一倒梯形;两个侧壁602与开口底部603所呈的夹角的角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优选为相同。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并不限定补强板开口的底部的形状,开口的底部可以为一个平面,也可以为其形状,开口优选为一个平面。
另外,本实施例并不对补强板开口顶部的长度与底部的长度的大小关系,开口顶部的长度可以大于、小于或等于底部的长度,本实施例中优选的为开口顶部的长度大于底部的长度。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所述的各种补强板的设计,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优选实施例,任何基于本实用新型基本思想的补强板设计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线路板,如图7所示,包括柔性线路板702和实施例一中所述的补强板701,所述柔性线路板702包括加强区域和弯折区域,及连接所述加强区域和弯折区域的连接区域,所述补强板701设置于所述柔性线路板702的加强区域的下方,所述柔性线路板702的连接区域朝向所述补强板701呈圆角704弯折。
柔性线路板702朝向补强板701的开口703弯折,其两侧会被补强板701开口703的侧壁顶住,柔性线路板702不会与开口703的底部直接接触,因此会形成圆角弯折。
而现有技术中柔性线路板为直角弯折,如图8所示,柔性线路板802弯折时,被补强板801的边缘顶住,呈直角804弯折,柔性线路板802弯折的区域只有一条边,多次弯折之后,经过这条边的线路容易断裂。
因此,本实施例所提供的线路板避免了补强板边缘对柔性线路板的切割效应,线路板上的线路更加不容易断裂。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验数据,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下表1为本实施例与现有技术的线路板弯折次数与断裂情况对比表。
表1
Figure BDA00002974460400071
通过上面的对比,不难发现,现有技术中设置有补强板的柔性线路板弯折30次就已经发生线路板线路断裂的情况,采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补强板制作的线路板,其柔性线路板在弯折100次后,仍然没有断裂的迹象,可见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线路板的弯折性能大大增强。
需要说明的是,通常情况下,为了防止具有尖锐角度使应力集中所造成的柔性线路板过渡处撕裂的问题,柔性线路板会有圆角处理,即柔性线路板连接区域为圆弧过渡,连接区域的两侧为圆弧,从加强区域过渡到弯折区域是通过平缓圆滑的圆弧过渡的;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补强板适用于上述柔性线路板,同时对于连接区域非圆弧过渡的柔性线路板也会产生相同的有益效果。
针对上述情况,柔性线路板的连接区域为直角过渡,即连接区域的底部和顶部宽度相同,此时,补强板两个侧壁上的卡点之间的距离要等于柔性线路板连接区域的顶部或底部的宽度。
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披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方法和技术内容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作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内。

Claims (12)

1.一种补强板,设置于柔性线路板的下方,所述柔性线路板包括加强区域和弯折区域,及连接所述加强区域和弯折区域的连接区域,所述连接区域的顶部与所述弯折区域连接,所述连接区域的底部与所述加强区域连接,所述补强板位于所述加强区域的下方,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强板的侧面具有开口,所述开口包括底部和相对的两个侧壁,每个所述侧壁上各具有一个卡点,所述两个侧壁上的卡点的连线与所述开口底部具有间隙,且所述两个侧壁上的卡点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所述连接区域的顶部的宽度,小于或等于所述连接区域的底部的宽度,以在所述卡点位置卡住所述柔性线路板的连接区域,使所述柔性线路板的连接区域朝向所述补强板的开口呈圆角弯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补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侧壁均为弧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补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侧壁弧面的圆心位于所述补强板的外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补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侧壁弧面的弧面半径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补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区域为圆弧过渡,所述两个侧壁弧面的弧面半径与所述连接区域的圆弧的曲率半径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补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的底部为一平面,所述平面的长度与所述连接区域的顶部的宽度相同,所述开口的顶部长度与所述连接区域的底部的宽度相同。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补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侧壁弧面的圆心位于所述补强板的内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补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侧壁均为平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补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底部为一平面,所述两个侧壁均垂直于所述开口底部。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补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底部为一平面,所述两个侧壁均与所述开口底部呈0度~90度的夹角,且所述开口的顶部长度大于所述开口的底部长度。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补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侧壁与所述开口底部所呈的夹角的角度相同。
12.一种线路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柔性线路板和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补强板,所述柔性线路板包括加强区域和弯折区域,及连接所述加强区域和弯折区域的连接区域,所述补强板设置于所述柔性线路板的加强区域的下方,所述柔性线路板的连接区域朝向所述补强板呈圆角弯折。
CN 201320145725 2013-03-27 2013-03-27 一种补强板及线路板 Expired - Lifetime CN20323359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320145725 CN203233591U (zh) 2013-03-27 2013-03-27 一种补强板及线路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320145725 CN203233591U (zh) 2013-03-27 2013-03-27 一种补强板及线路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233591U true CN203233591U (zh) 2013-10-09

Family

ID=492896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320145725 Expired - Lifetime CN203233591U (zh) 2013-03-27 2013-03-27 一种补强板及线路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233591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71207A (zh) * 2020-09-15 2020-12-11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复合散热材与显示装置
CN113225899A (zh) * 2021-04-28 2021-08-06 广州立景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
CN115582631A (zh) * 2022-09-23 2023-01-10 深圳市汇川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飞行加工方法、装置、激光平面切割设备及介质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71207A (zh) * 2020-09-15 2020-12-11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复合散热材与显示装置
CN113225899A (zh) * 2021-04-28 2021-08-06 广州立景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
CN115582631A (zh) * 2022-09-23 2023-01-10 深圳市汇川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飞行加工方法、装置、激光平面切割设备及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233591U (zh) 一种补强板及线路板
CN204358668U (zh) 一种led交错连续电路板
CN207283905U (zh) 一种可避免弯折后撕裂的柔性电路板
CN206411383U (zh) 直下式曲面背光模组
CN102392986A (zh) 背框以及背光***
CN102402052A (zh) 平板显示装置、立体显示装置以及等离子显示装置
CN204948511U (zh) 一种用于辅助pcb板对接的固定装置
CN102402046A (zh) 平板显示装置、立体显示装置以及等离子显示装置
CN102392988A (zh) 背框以及背光***
CN102374501A (zh) 背框以及背光***
CN206319468U (zh) 吊顶插接片及吊顶
CN209389609U (zh) 一种配线槽
CN210519165U (zh) 一种具有防护结构便于拆装的fpc柔性线路板
CN206389607U (zh) 一种pcb结构
CN205715085U (zh) 一种弯角连接件
CN102402054A (zh) 平板显示装置、立体显示装置以及等离子显示装置
CN206524596U (zh) 一种多功能浇注母线槽底板
CN202332136U (zh) 平板显示装置、立体显示装置以及等离子显示装置
CN201325627Y (zh) Pcb板专用托盘
CN216057606U (zh) 一种印制电路板
CN201335059Y (zh) 板材拐角连接件
CN208886687U (zh) 一种背光源的模组pcb固定结构
CN202385389U (zh) 一种柔性印刷线路板
CN220253000U (zh) 一种可层叠定位的矽钢片
CN202385384U (zh) 一种柔性印刷线路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