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177571U - 冷藏库 - Google Patents

冷藏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177571U
CN203177571U CN 201320103469 CN201320103469U CN203177571U CN 203177571 U CN203177571 U CN 203177571U CN 201320103469 CN201320103469 CN 201320103469 CN 201320103469 U CN201320103469 U CN 201320103469U CN 203177571 U CN203177571 U CN 20317757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oreroom
temperature band
freezer
spacer body
refrigerating cha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320103469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阿比留洋一
小野绫一
大西贤二
汤浅雅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Holding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17757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177571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frigerator Hous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冷藏库,其包括:分隔体(122),其对箱主体内进行上下分隔,使得形成温度带不同的贮藏室;门(119),其能够开放和关闭对由分隔体(122)划分的贮藏室的开口部;配置于开口部与门(119)之间的垫片(121);抵接部件(123),其配置于分隔体(122)的门侧前表面,与垫片(121)抵接;和散热管(131),其设置在比抵接部件(123)更靠库内侧的分隔体。散热管(131)与覆盖温度带高的贮藏室的门(118)和覆盖温度带低的贮藏室的门(119)之间的中心线相比偏向温度带低的贮藏室侧地配置成一列。

Description

冷藏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节能效果高的冷藏库的构造。
背景技术
一般而言,电冰箱构成为,用分隔板对电冰箱主体内进行分隔而形成多个贮藏室,与该贮藏室对应地分别设置有门。于是,各贮藏室的全部开口边缘部分因外部大气和贮藏室内的温度差而容易结露,即所谓的发汗,因此在该贮藏室的开口边缘部分埋设制冷循环中的散热管的一部分,由该散热管对开口边缘部分进行加热,来防止发汗(例如参照日本特开2002-364978号公报)。
图9表示现有技术中的防止发汗结构。如图9所示,在将第一冷冻室55和第二冷冻室56分隔的分隔壁78的前表面部配置有山形形状的分隔板81。在该分隔板81的突出部81a的内部上下设置有防止发汗用的散热管75,并且在与该突出部81a相对的门59、60设置有四个垫片(gasket:垫圈)90~93。
该防止发汗结构,除了由散热管75进行的加热之外,还通过使设置在分隔板81的突出部81a的前表面突出至门表面部分来提高表面温度,防止发汗。与此同时,通过设置突出部81a而使从散热管75的配置部分至第一冷冻室55和第二冷冻室56的距离延长来抑制热移动。进而,通过垫片90~93的隔热效果,防止因用于防止发汗的加热的热向第一冷冻室55、第二冷冻室56移动引起节能性的下降。
但是,在该现有技术的结构中,必须在分隔板81形成有山形这样的特殊形状的突出部81a,并且必须在与门59、60之间设置有进行密封的四个垫片90~94,存在构造复杂且部件数量增加等带来的导致成本上升的问题。另外,随着成本上升,散热管75在突出部81a的上下设置为二列,加热量较多,因此向第一冷冻室55、第二冷冻室56的热移动残留一部分,需要用于对该部分的量的热进行冷却的能量,用于提高节能性的改善余地变小。
该节能性的改善,虽然可以考虑为例如使散热管75为一列而使加热量减少即可,但使散热管75为一列时突出部81a前表面的发汗抑制将变得不充分。因此,如果使该散热管75为一列地进行发汗的抑制,则分隔板81自身的厚度将增大,需要确保从第一冷冻室55、第二冷冻室56至与外部空气接触的突出部81a前表面的距离相当长,并消除与外部的温度差。但是,当使分隔板81的厚度变厚时,第一冷冻室55、第二冷冻室56的容积将减少该变厚的量,这样的结果并不是实用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电冰箱,具备:具有隔热性能的箱主体;分隔体,其对箱主体进行分隔,使得形成温度带不同的贮藏室;和门,其能够开放和关闭由分隔体划分的贮藏室的开口部。具备:垫片,其配置在开口部与门之间,使贮藏室的密封性提高;抵接部件,其配置在分隔体的门侧前表面,与垫片抵接;和散热管,其设置在比抵接部件更靠库内侧的分隔体。散热管与覆盖温度带高的贮藏室的门和覆盖温度带低的贮藏室的门之间的中心线相比偏向温度带低的贮藏室侧以配置成一列的方式设置。
由此,对分隔体前表面的抵接部件进行加热的加热总量变少,经由抵接部件的向各贮藏室的热移动变少,其结果是节能性提高。与此同时,散热管能够对与外部空气温度的温差大而容易发汗的温度带低的贮藏室(以下也称为低温贮藏室)侧的分隔体部分进行加热,高效地抑制发汗。另外,通过将散热管的设置位置仅偏于低温贮藏室侧设置的结构,能够抑制发汗且提高节能性,也不会因分隔体的厚度变厚而使贮藏室的容积减小。另外,不需要使分隔体的前表面侧为山形或设置4个垫片,能够以简单且低价的结构实现发汗抑制和节能性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冷藏库的纵截面图。
图2是对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冷藏库的冷却结构进行说明的截面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冷藏库的主要部分放大截面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冷藏库的分隔体部分的立体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冷藏库的分隔体部分的分解立体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冷藏库的分隔体的主要部分立体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冷藏库的主要部分放大截面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冷藏库的主要部分放大截面图。
图9是表示现有技术中的冷藏库的主要部分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于本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冷藏库的纵截面图,图2是对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冷藏库的冷却结构进行说明的截面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冷藏库的主要部分放大截面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冷藏库的分隔体部分的立体图,图5是对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冷藏库的分隔体部分的分解立体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冷藏库的分隔体的主要部分立体图。
如图1所示,冷藏库100的箱主体101由主要使用钢板的外箱102和利用ABS等树脂进行成型而获得的内箱103构成,在外箱102和内箱103之间例如填充有硬质发泡聚氨酯等的发泡隔热部件。冷藏库100主要通过箱主体101与周围隔热。箱主体101被划分为多个贮藏室。在箱主体101的最上部配置有作为贮藏室的冷藏室104,在冷藏室104的下部配置有作为贮藏室的蔬菜室105,在最下部配置有作为贮藏室的冷冻室106。这些贮藏室的开口部,分别通过门117、门118、门119可开放和关闭地封闭。
冷藏室104将不结冰的温度设定为下限以进行冷藏保存,通常设定为1℃~5℃的范围。蔬菜室105设定为与冷藏室104同等或高一定程度的温度,通常设定为2℃~7℃的范围。冷冻室106设定为冷冻温度带以进行冷冻保存,通常设定为-22℃~-15℃的范围。此外,冷冻室106为了提高冷冻保存状态,有时也设定为例如-30℃、-25℃的低温。另外,虽然蔬菜室105也能够对冷冻室切换温度带,设定为至-18℃,但在后面本说明书中作为蔬菜室进行说明。
在箱主体101的最下部的冷冻室106后方区域设置有机械室107。在机械室107收纳有压缩机108、进行水分除去的干燥机(未图示)等的制冷循环的高压侧构成部件。
如图2所示,在冷冻室106的背面设置有生成冷气的冷却室109。在冷冻室106和冷却室109之间设置有具有隔热性的里面分隔壁110。里面分隔壁110是用于形成向各贮藏室的冷气的输送风路,对各贮藏室进行隔热划分的部件。在冷却室109内配设有冷却器111。在冷却器111的上部空间配置有冷却风扇112,其通过强制对流方式将由冷却器111冷却的冷气吹送到冷藏室104、蔬菜室105、冷冻室106。在冷却器111的下部空间设置有用于在冷却时对附着于冷却器111及其周边的霜、水进行除霜的玻璃管制的辐射加热器113。进而,在辐射加热器113的下部设置有用于接收除霜时产生的除霜水并将其排水到箱外的排水接收盘114,在其下游侧的箱外设置有蒸发盘116。
在里面分隔壁110设置有:用于将由冷却器111生成的冷气通过冷却风扇112导向冷冻室106的排出口115;和使在冷冻室106内循环的冷气向冷却器111返回的吸入口115a。另外,在冷冻室106内配置有贮藏食品类的收纳盒126。收纳盒126为与抽屉一起被抽出的部件。
如图3所示,在门119的内表面的端部,在全周设置有垫片121(在冷藏室104、蔬菜室105也同样)。垫片121与设置于分隔体122的前表面的金属制的抵接部件123紧贴,由此防止冷冻室106、蔬菜室105内部的冷气泄漏到外部。在此,分隔体122为将蔬菜室105和冷冻室106上下分隔开的部件,由树脂形成。
另外,在分隔体122的与抵接部件123的背面接触的部分配置有散热管131。散热管131是用于防止分隔体122的前方部分即抵接部件123结露的部件,散热管131为使制冷循环(未图示)的高温制冷剂在内部流通的部件。从而,通过与高温制冷剂进行的热交换,对抵接部件123加温,抑制发生结露。
在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从图3可明确,散热管131配置为一列,该配置位置配置于从门118和门119之间的由虚线所示的中心线B向配置收纳盒126的冷冻室106侧、即温度带低的贮藏室侧偏移的位置。而且,进一步使散热管131位于温度带低的冷冻室106侧的门119的垫片121的更上方的位置。
进而,分隔体122在抵接部件123的附近(本实施方式中为下方)形成隔热部124。隔热部124是作为用于使抵接部件123不与冷冻室106的内部空间直接接触的分隔体122的一部分而形成的,抑制由于来自抵接部件123的热传导而使冷冻室106的温度上升。这样,隔热部124成为对由于物体即固体彼此抵接而产生的热传导进行抑制的热传导隔热部。
如图4所示,隔热部124设置于抵接部件123的下方即分隔体122的宽度方向整体。另外,如图4、图5所示,在隔热部124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部设置有开口部128。开口部128为在宽度方向上向外方突出的突起形状,***至在与内箱103的两侧壁对应的部分设置的***孔127。如上所述,将开口部128***箱主体101,使分隔体122的前部固定于箱主体101。
如图6所示,在抵接部件123的背面库内侧配置有隔热部件134。隔热部件134抑制来自散热管131的热向库内的侵入。进而,在设置于抵接部件123的下部的隔热部124填充有隔热性比抵接部件123里面的隔热部件134的隔热部件的隔热性更高的发泡聚氨酯等的隔热部件130。由此,能够使隔热部124的隔热效率提高,抑制热从抵接部件123直接向库内侵入。
针对如上述方式构成的冷藏库,下面对其动作、作用进行说明。
首先,对冷冻室106内的冷气的流动进行说明。如图2所示,由冷却器111冷却的冷气,由随着电动机的旋转而旋转的冷却风扇112强制性地从排出口115分别被吹向冷冻室106的上层、中层、下层。所吹出的冷气被吹至收纳盒126,对收纳的食品类进行冷却。对食品类进行了冷却的冷气,如箭头所示的方式,通过收纳盒126和内箱底壁的空隙被吸入口115a吸入,返回至冷却器111,构成风路。
如上所述,冷气在冷冻室106内循环时,通过与壁面等温度比较高的部分进行热交换从而被加热。
在此,抵接部件123相对于被散热管131加热的冷气是高温的。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散热管131配置为一列,散热管131对基于抵接部件的加热总量与配置为二列的情况相比较少。因此,抵接部件123的温度与现有技术相比被抑制得较低,由此向分隔体上下的蔬菜室105、冷冻室106的热传导变少,能够抑制冷气的加温,能够提高冷却效率。其结果是,能够降低消耗电力量,即提高节能性。
另外,散热管131仅对温度带低的冷冻室106侧加热,因此能够高效地抑制与外部空气温度的温度差大而容易发汗的冷冻室106侧的分隔体前部分的发汗。进而,通过冷冻室106侧的热交换而温度降低,与现有技术相比成为比较低的温度的热向抵接部件123的温度带高的蔬菜室105侧热分散。其结果是,也能够抑制蔬菜室105侧的发汗,由此能够使向蔬菜室105内的由热传递引起的热损失比现有技术中少,能够提高节能性。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使散热管131的设置位置仅偏于冷冻室106侧地设置的结构,能够抑制发汗且能够提高节能性,没有必要使分隔体122的厚度变厚,因此不减小蔬菜室105、冷冻室106的容积。另外,可以不必使分隔体122的前表面侧为山形或设置四个垫片,能够以简单且低价的结构实现发汗抑制。
除此之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散热管131还与温度带低的冷冻室106侧的垫片121相比配置于温度带高的蔬菜室105侧,因此能够通过垫片121防止抵接部件123的被散热管131加热的部分与冷冻室106内的冷气直接接触。其结果是,能够减少热损失的发生,进一步实现节能性的提高。
另外,在分隔体122内的散热管131与温度带低的冷冻室106之间设置有隔热部124,因此能够避免抵接部件123与冷冻室106内的冷气直接接触,并且能够对散热管131和温度带低的冷冻室106之间进行隔热。进而,也能够有效地防止从散热管131向冷冻室106侧的热传导,能够更可靠地防止因将散热管131设置于温度带低的冷冻室106侧引起的温度带低的冷冻室106的热损失,能够提高节能性。特别是,由于隔热部124在内部设置有分隔体122、具有隔热性比设置于抵接部件123的内侧的隔热部件134的隔热性高的隔热部件130,因此能够提高上述防止热传导、防止热损失的效果,进一步提高节能性。
另外,如以上说明的方式,能够抑制冷气的加温,由此能够使冷气以低温度的状态循环,因此能够均匀地保持冷冻室106内整体的温度分布。
(第二实施方式)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冷藏库的主要部分放大截面图。其中,对于能够适用与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结构或同样的技术思想的部分,省略说明,仅针对不同的部分进行说明。
如图7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将蔬菜室105和配置收纳盒126的冷冻室106分隔的分隔体122的上侧部分即温度带高的蔬菜室105侧也设置隔热部125。进而,上侧的隔热部125与下侧的隔热部124,作为以与抵接部件123不同的部件形成的安装式的隔热部124、125,在其内部安装有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隔热部件130。
针对上述结构的冷藏库,下面对其动作、作用进行说明。其中,对于与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点的动作、作用,省略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抵接部件123的上下两侧具备安装式的隔热部124、125,由此与仅上下某一侧的情况相比,能够进一步提高对来自由散热管131加热的抵接部件123的热侵入进行抑制的效果。即能够降低向温度高的蔬菜室105的热传导,能够抑制热损失,能够提高节能性。
(第三实施方式)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冷藏库的主要部分放大截面图。其中,对于能够适用与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结构或同样的技术思想的部分,省略说明,仅针对不同的部分进行说明。
如图8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由树脂材料形成抵接部件123,使配置有收纳盒126的冷冻室106的密封性提高的垫片121具备磁铁121a,并且在与垫片121对应的抵接部件123的分隔体122侧配置磁性板140。
根据该结构,抵接部件其自身的热传导性不佳而隔热性优异,因此虽然发汗抑制效果一定程度降低,但能够有效地抑制散热管131的热热传导至蔬菜室105、冷冻室106侧,并且能够进一步提高节能性。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冷藏库能够抑制发汗并提高节能性,但在能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展开。例如,能够在没有问题的前提下将各实施方式组合实施。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冷藏库具备:具有隔热性能的箱主体;分隔体,对箱主体内进行分隔,使得形成温度带不同的贮藏室;门,其能够开放和关闭由分隔体划分的贮藏室的开口部;垫片,其配置于开口部与门之间,使贮藏室的密封性提高;抵接部件,其配置于所述分隔体的门侧前表面,与垫片抵接;和散热管,其设置在比抵接部件更靠库内侧的分隔体。散热管与覆盖温度带高的贮藏室的门和覆盖温度带低的贮藏室的门之间的中心线相比偏向温度带低的贮藏室侧地以配置成一列的方式设置。
由此,对分隔体前表面的抵接部件进行加热的加热总量变少,经由抵接部件的向各贮藏室的热移动变少,其结果是节能性提高。与此同时,散热管仅对低温贮藏室侧加热,因此能够高效地抑制与外部空气温度的温度差大而容易发汗的低温贮藏室侧的分隔体部分的发汗。
另外,因与低温贮藏室侧的热交换而温度降低,与现有技术相比成为比较低的温度的热向抵接部件的温度带高的贮藏室(以下称为高温贮藏室)侧热分散,所以也能够抑制高温贮藏室侧的发汗。由此,能够使因向高温贮藏室侧热传递引起的热损失比现有技术中少,能够提高节能性。另外,在构成方面,通过使散热管的设置位置仅偏向低温贮藏室侧设置的结构,能够抑制发汗,并能够提高节能性,也不会因分隔体的厚度变厚而使贮藏室的容积减小,另外,可以不必使分隔体的前表面侧为山形或设置四个垫片,能够以简单且低价的结构实现发汗抑制。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散热管与覆盖温度带高的贮藏室的门和覆盖温度带低的贮藏室的门之间的中心线相比更靠温度带低的贮藏室侧配置,并且与温度带低的贮藏室侧的垫片相比,配置在温度带高的贮藏室侧。能够通过垫片防止抵接部件的由散热管加热而温度上升的部分与低温贮藏室的冷气直接接触,其结果是,能够减少热损失的发生,能够实现进一步提高节能性。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在分隔体的散热管和温度带低的贮藏室之间设置隔热部。对散热管和温度带低的贮藏室之间进行隔热,并且也能够有效地防止来自散热管的热传导,能够更加有效地防止因将散热管设置于温度带低的贮藏室侧引起的温度带低的贮藏室处的热损失,能够进一步提高节能性。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隔热部在内部具备隔热性比分隔体的隔热性高的隔热部件。通过该结构,能够提高防止热传导、防止热损失的效果,能够进一步提高节能性。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也可以在分隔体和温度带高的贮藏室之间设置隔热部。通过该结构,能够减少向温度带高的贮藏室的热传导,能够防止热损失,能够提高节能性。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由树脂材料成抵接部件,使贮藏室的密封性提高的垫片具备磁铁,并且在与垫片对应的抵接部件的分隔体侧配置磁性板。由于抵接部件其自身的热移动性不佳而隔热性优异,因此虽然发汗抑制效果一定程度降低,但能够有效地抑制散热管的热向贮藏室侧的热传导,能够进一步提高节能性。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冷藏库,其不采用复杂的结构、不使分隔体的厚度变厚,能够抑制发汗且提高节能性,以简单低价的结构且不减少贮藏室的容积,节能性高,能够适用于家庭用、商用冷藏库或蔬菜专用库。

Claims (6)

1.一种冷藏库,其特征在于,具备:
具有隔热性能的箱主体;
分隔体,其对所述冷藏库主体进行分隔,使得形成温度带不同的贮藏室;
门,其能够开放和关闭由所述分隔体划分的贮藏室的开口部;
垫片,其配置于所述开口部和所述门之间,使所述贮藏室的密封性提高;
抵接部件,其配置于所述分隔体的所述门侧前表面,与所述垫片抵接;和
散热管,其设置在比所述抵接部件更靠库内侧的所述分隔体,
所述散热管与覆盖温度带高的贮藏室的门和覆盖温度带低的贮藏室的门之间的中心线相比偏向所述温度带低的贮藏室侧地以配置成一列的方式设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藏库,其特征在于:
所述散热管与所述覆盖温度带高的贮藏室的门和所述覆盖温度带低的贮藏室的门之间的中心线相比更靠所述温度带低的贮藏室侧配置,并且与所述温度带低的贮藏室侧的所述垫片相比,配置在所述温度带高的贮藏室侧。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冷藏库,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分隔体的所述散热管和所述温度带低的贮藏室之间设置有隔热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冷藏库,其特征在于:
所述隔热部在内部具备隔热性比所述分隔体的隔热性高的隔热部件。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冷藏库,其特征在于:
所述隔热部还设置在所述分隔体和所述温度带高的贮藏室之间。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冷藏库,其特征在于:
所述抵接部件由树脂材料形成,使所述贮藏室的密闭性提高的垫片具备磁铁,并且在与所述垫片对应的所述抵接部件的分隔体侧配置有磁性板。
CN 201320103469 2012-03-07 2013-03-07 冷藏库 Expired - Lifetime CN203177571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050046A JP2013185731A (ja) 2012-03-07 2012-03-07 冷蔵庫
JP2012-050046 2012-03-07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177571U true CN203177571U (zh) 2013-09-04

Family

ID=490742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320103469 Expired - Lifetime CN203177571U (zh) 2012-03-07 2013-03-07 冷藏库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13185731A (zh)
CN (1) CN20317757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36807A (zh) * 2018-04-02 2020-11-13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制冷冰箱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255531A (en) * 1993-01-05 1993-10-26 Whirlpool Corporation Refrigerator mullion assembly with hot gas defrost tube
JP3441363B2 (ja) * 1998-04-28 2003-09-02 株式会社東芝 冷蔵庫の仕切壁
JP3547348B2 (ja) * 1999-09-21 2004-07-28 株式会社東芝 冷蔵庫の仕切り部
JP2002107044A (ja) * 2000-09-29 2002-04-10 Sanyo Electric Co Ltd 冷蔵庫
JP2006105405A (ja) * 2004-09-30 2006-04-20 Toshiba Corp 冷蔵庫
JP5870235B2 (ja) * 2009-09-24 2016-02-24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冷蔵庫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36807A (zh) * 2018-04-02 2020-11-13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制冷冰箱
CN111936807B (zh) * 2018-04-02 2022-02-18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制冷冰箱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3185731A (ja) 2013-09-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903567B2 (ja) 冷蔵庫
CN201569237U (zh) 冰箱
US10731913B2 (en) Refrigerator having very low temperature freezer compartment
CN102472561B (zh) 冷藏库
CN103975209B (zh) 冷藏库
US20110048059A1 (en) Kimchi refrigerator
CN101986067B (zh) 冰箱
CN104180578A (zh) 一种冰箱
CN103339454A (zh) 冷藏库
CN102782426B (zh) 冷藏库
CN205561400U (zh) 冷藏库
CN107270613B (zh) 冰箱
CN203177571U (zh) 冷藏库
JP2001012841A (ja) 冷蔵庫
JP5884006B2 (ja) 冷蔵庫
JP2012007759A (ja) 冷蔵庫
JP5945708B2 (ja) 冷蔵庫
JP2014238186A (ja) 冷蔵庫
JP2012220116A (ja) 冷蔵庫
JP5434431B2 (ja) 冷蔵庫
JP5510077B2 (ja) 冷蔵庫
CN102510986B (zh) 冰箱
CN104685309B (zh) 冷藏库
JP2014156947A (ja) 冷蔵庫
KR100812364B1 (ko) 김치냉장고용 이중도어구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