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151285U - 马达、盘驱动装置以及风扇 - Google Patents

马达、盘驱动装置以及风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151285U
CN203151285U CN2013200817278U CN201320081727U CN203151285U CN 203151285 U CN203151285 U CN 203151285U CN 2013200817278 U CN2013200817278 U CN 2013200817278U CN 201320081727 U CN201320081727 U CN 201320081727U CN 203151285 U CN203151285 U CN 20315128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ning
precompressed magnet
cylindrical portion
magnet
slee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20081727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河野洋佑
岩井优介
日高秀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de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de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dec Corp filed Critical Nidec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15128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151285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B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 F04B17/00Pumps characterised by combination with, or adaptation to, specific driving engines or motors
    • F04B17/03Pumps characterised by combination with, or adaptation to, specific driving engines or motors driven by electric motor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19/00Driving, starting, stopping 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ally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or of supports therefor; Control thereof; Control of operating function ; Driving both disc and head
    • G11B19/20Driving; Starting; Stopping; Control thereof
    • G11B19/2009Turntables, hubs and motors for disk drives; Mounting of motors in the driv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5/00Pumping installations or systems
    • F04D25/02Units comprising pumps and their driving means
    • F04D25/06Units comprising pumps and their driving means the pump being electrically driven
    • F04D25/0606Units comprising pumps and their driving means the pump being electrically driven the electric motor be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integration in the pump
    • F04D25/0613Units comprising pumps and their driving means the pump being electrically driven the electric motor be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integration in the pump the electric motor being of the inside-out type, i.e. the rotor is arranged radially outside a central stator
    • F04D25/0646Details of the stat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otor Or Generator Frames (AREA)
  • Iron Core Of Rotating Electric Machines (AREA)
  • Manufacture Of Motors, Generators (AREA)
  • Permanent Magnet Type Synchronous Machin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马达、盘驱动装置以及风扇。其中,马达包括旋转部和静止部,旋转部包括轴和转子磁铁,静止部包括套筒、覆盖套筒的带底的大致圆筒状的衬套、安装板以及定子,衬套包括衬套圆筒部和衬套底部,安装板包括衬套圆筒部的下部压入其中的大致圆筒状的固定圆筒部、从固定圆筒部的上部向径向外侧扩展的环状上板部、从环状上板部的外缘朝向下方的环状周边部以及从环状周边部的下部向径向外侧扩展的安装部,固定圆筒部的下端位于比衬套压入区域的下端靠下方的位置,且套筒的外周面与衬套圆筒部的内周面之间的套筒固定区域的下端以及支撑轴的径向间隙的下端的至少一方,位于比衬套压入区域的上端靠上侧的位置。

Description

马达、盘驱动装置以及风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动式马达。马达优选用于盘驱动装置、风扇。
背景技术
在日本特开第2008-283759号公报的图22所公开的马达80中,机壳32由安装板34b支撑。安装板34b包括板状部341b、安装部342b和调整部343。调整部343形成在板状部341b与安装部342b之间。安装部342b通过朝向轴向上方翻边而形成。
美国专利申请公开第2011/0084575号说明书的主轴马达在基底板400包括反翻边部500。反翻边部500包括铁芯支撑部510和翻边孔520。铁芯支撑部510包括弯曲部512和铁芯接触部514。反翻边部500的翻边部522朝向下方而形成。轴承机壳300与翻边部522结合。
另外,在日本特开第2000-166171号公报中公开了一种小型马达。小型马达包括铁芯保持架25。铁芯保持架25从轴向两侧夹持而保持定子铁芯5。铁芯保持架25靠弹性力固定在轴承保持架3的外周。
然而,在日本特开第2008-283759号公报的图22的马达中,将机壳32压入固定于安装板34b后,机壳32通过压入于安装板34b的内周面的少许部分处而被保持。因此,机壳32容易倾斜,因此难以通过马达的结构设计来防止轴歪倒。
并且,在美国专利申请公开第2011/0084575号说明书的主轴马达中,轴承200的内周面以及外周面与由翻边部522确定的固定范围在轴向位于相同高度,因此由于轴承机壳300向翻边部522压入,轴承200的内周面容易变形。并且,翻边部522的下端位于比轴承机壳300的下端靠上侧的位置,因此无法牢固地支撑轴承机壳300。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在马达中防止套筒的内周面的变形,且提高容纳套筒的衬套与安装板之间的刚性。
本实用新型例示性的第一方面涉及的马达包括旋转部和将旋转部支撑为以中心轴线为中心能够旋转的静止部,旋转部具有轴和转子磁铁,静止部具有:套筒,其具有供轴***的孔,且将轴支撑为能够自由旋转;带底的大致圆筒状的衬套,其覆盖套筒;安装板,衬套固定于所述安装板;以及定子,其在转子磁铁的径向内侧配置在所述衬套的周围,定子具有定子铁芯和线圈,衬套具有大致圆筒状的衬套圆筒部和衬套底部,套筒***在所述衬套圆筒部中,所述衬套底部封闭衬套圆筒部的下端,安装板具有:大致圆筒状的固定圆筒部,衬套圆筒部的下部压入在所述固定圆筒部中;环状上板部,其从固定圆筒部的上部向径向外侧扩展;环状周边部,其从环状上板部的外缘朝向下方;以及安装部,其从环状周边部的下部向径向外侧扩展,固定圆筒部的下端位于比固定圆筒部的内周面与衬套圆筒部的外周面间的衬套压入区域的下端靠下方的位置,且所述套筒的外周面与衬套圆筒部的内周面间的套筒固定区域的下端,以及套筒的内周面与轴的外周面间的支撑轴的径向间隙的下端的至少一方,位于比衬套压入区域的上端靠上侧的位置。
盘驱动装置具有马达、存取部、以及机壳,所述马达使盘旋转,所述存取部对盘进行信息的读取以及写入中的至少一项,机壳容纳马达以及存取部。
风扇具有上述马达以及安装于旋转部的叶轮杯。
根据本实用新型,能够在防止套筒的内周面的变形的同时提高容纳套筒的衬套与安装板间的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盘驱动装置的剖视图。
图2是马达的剖视图。
图3是放大表示套筒附近的图。
图4是放大表示垫圈附近的图。
图5是表示预压磁铁以及凸缘部的图。
图6是放大表示衬套的下部以及安装板的中央部的图。
图7是表示马达的组装流程的图。
图8是表示垫圈的其他例子的剖视图。
图9是表示衬套圆筒部的其他例子的剖视图。
图10是表示衬套圆筒部的另一其他例子的剖视图。
图11是表示衬套圆筒部的另一其他例子的剖视图。
图12是表示预压磁铁的其他例子的俯视图。
图13是表示安装板的中央部的其他例子的剖视图。
图14是表示垫圈的另一其他例子的剖视图。
图15是表示凸缘部、垫圈的上部以及预压磁铁的俯视图。
图16是表示凸缘部、垫圈的上部以及预压磁铁的俯视图。
图17是表示垫圈的另一其他例子的剖视图。
图18是轴流风扇的立体图。
符号说明
1  马达
2  静止部
4  旋转部
5  夹紧装置
9  盘
10  盘驱动装置
11  存取部
12  机壳
21  安装板
22  定子
23  套筒
24  衬套
25  垫圈
27  预压磁铁
31  底部周边部
32  中央凹部
34  防拔部
35  凸缘部
41  转子保持架
42  转子磁铁
43  轴
61  固定圆筒部
62  环状上板部
63  环状周边部
64  安装部
70  磁性钢板
71  铁芯背部
72  齿部
81  衬套压入区域
82  套筒固定区域
83  径向间隙
221  定子铁芯
222  线圈
231  槽部
241  衬套圆筒部
242  衬套底部
411  盘载置部(盖部)
J1   中心轴线
S11~S16  步骤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说明书中,将马达的中心轴线方向上的图2的上侧简称为“上侧”,将下侧简称为“下侧”。另外,上下方向并不表示组装到实际设备时的位置关系和方向。并且,将平行于中心轴线的方向称作“轴向”,将以中心轴线为中心的径向简称为“径向”,将以中心轴线为中心的周向简称为“周向”。
图1是本实用新型例示性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盘驱动装置10的剖视图。盘驱动装置10包括马达1、存取部11和将这些容纳在内部的箱状的机壳12。马达1是高度为几毫米至十几毫米的薄型马达。在马达1中,夹紧装置5嵌于盘9的中央孔91中,从而盘9通过夹紧装置5而固定。存取部11包括头111和头移动机构112。头111是对盘9进行信息的读取和写入中的至少一项的光拾取机构。盘9例如使用蓝光盘。也可使用其他种类的光盘。
头移动机构112使头111相对于马达1以及盘9移动。头111具有光射出部和受光部。光射出部朝向盘9的下表面发射激光。受光部接受从盘9反射的光。机壳12在上部具有当将盘9安装到盘驱动装置10内以及从盘驱动装置10内取出时开闭的盖部121。在盘驱动装置10中,盘9借助马达1而旋转,头移动机构112使头111向所需位置移动。
图2是马达1的纵剖视图。用双点划线表示盘9。马达1包括作为固定组装体的静止部2、作为旋转组装体的旋转部4以及夹紧装置5。旋转部4位于静止部2的上方。静止部2将旋转部4支撑为能够以中心轴线J1为中心旋转。夹紧装置5设置在旋转部4的上部。
静止部2包括大致板状的安装板21、定子22、套筒23、衬套24、垫圈25、电路板26以及环状的预压磁铁27。安装板21由金属形成。衬套24固定在安装板21的中央部210。中央部210为弯曲成向上方突出的台状的部位,且刚性由于弯折而得到提高。
衬套24为带底的大致圆筒状,且覆盖套筒23的外周。由此,套筒23容纳于衬套24中。定子22借助垫圈25配置在衬套24的周围。定子22包括定子铁芯221和形成在定子铁芯221上的多个线圈222。定子铁芯221由层叠钢板形成。电路板26配置在安装板21上。预压磁铁27配置在定子铁芯221的比线圈222靠径向内侧的部位的上表面上。
旋转部4包括带盖的大致圆筒状的转子保持架41、转子磁铁42、轴43以及环状橡胶44。转子保持架41由磁性材料形成,且覆盖定子22。转子保持架41在定子22的上侧固定在轴43的上部。转子保持架41包括盖部、圆筒部412以及圆筒状的轴固定部413,盖部成为盘载置部411。盘载置部411大致垂直于中心轴线J1,并在夹紧装置5的周围扩展。夹紧装置5设置在轴43的上部。
环状橡胶44设置在盘载置部411的上表面的外周。盘9借助环状橡胶44间接载置于盘载置部411上。预压磁铁27与盘载置部411在轴向对置。即,预压磁铁27与转子保持架的盖部在轴向对置。在预压磁铁27与盘载置部411之间作用有磁吸力,因此对静止部2与旋转部4之间施加有预压。由此,旋转部4的旋转稳定。
圆筒部412从盘载置部411的外缘部向下方延伸。转子磁铁42配置在圆筒部412的内周面的内侧。转子磁铁42既可直接也可间接地固定于圆筒部412。定子22配置在转子磁铁42的径向内侧。在马达1驱动时,在转子磁铁42与定子22之间产生磁作用。轴固定部413设置在盘载置部411的中央。轴43的上部***在轴固定部413中。轴43***在套筒23所具有的孔中。轴43以及转子保持架41由套筒23支撑为以中心轴线J1为中心可自由旋转。
夹紧装置5包括中心壳体51、多个爪部件52、多个螺旋弹簧53以及多个调心爪54。爪部件52沿周向排列且从中心壳体51向径向外侧突出。螺旋弹簧53容纳在中心壳体51内,且向径向外侧按压爪部件52。在马达1中,也可使用橡胶等其他弹性部件来代替螺旋弹簧。调心爪54分别配置在相邻的两个爪部件52之间。
盘9固定在盘载置部411上时,盘9与爪部件52接触。此时,爪部件52的末端在下降的同时向径向内侧移动。盘9通过调心爪54而与中心轴线J1中心对齐,且载置在盘载置部411上。此时,爪部件52的末端向盘9的上侧移动的同时在螺旋弹簧53的按压下返回径向外侧。由于爪部件52,盘9受到朝向径向外侧以及下侧的力,从而固定在盘载置部411上。
图3是放大表示套筒23附近的图。套筒23由含油性的多孔质烧结金属体形成。衬套24通过对磁性材料进行冲压加工而成型。由此,衬套24能够以低成本制造。衬套24包括大致圆筒状的衬套圆筒部241和衬套底部242。套筒23***在衬套圆筒部241中。衬套底部242封闭衬套圆筒部241的下端。
衬套底部242包括底部周边部31和中央凹部32。底部周边部31从衬套圆筒部241的下端朝向径向内侧扩展。中央凹部32在底部周边部31的径向内侧向下方凹陷。换言之,衬套底部242具有台阶。由此,与具有平坦的底部的情况相比,能够提高衬套24的下部的刚性。在中央凹部32的底面配置有圆板状的推力板33。推力板33由树脂形成。轴43的下端与推力板33的上表面接触。由此,轴43被支撑在轴向。
在底部周边部31上配置防拔部34。防拔部34呈板状且为圆环状。防拔部34由树脂形成。另外,防拔部34呈环状,但并不限定为圆环状,也不限定为完整的环状。例如,也可为C字状。轴43的下部包括沿外周形成的槽部231。槽部231沿整周朝向中心轴线J1凹陷。槽部231的底面的直径,即最小径比防拔部34的内径小。轴43的直径比防拔部34的内径大。因此,防拔部34的内缘部位于槽部231内。
而防拔部34的比内缘部靠外侧的部位在底部周边部31与套筒23的下端之间被上下夹持。防拔部34的一部分位于底部周边部31与套筒23之间,由此限制防拔部34的轴向移动。并且,防拔部34的内缘部与槽部231接触,从而能够防止轴43从套筒23拔出。
安装板21的中央部210包括大致圆筒状的固定圆筒部61、环状上板部62和环状周边部63。以下,将安装板21的除中央部210以外的部位称作安装部64。衬套圆筒部241的下部压入在固定圆筒部61中。环状上板部62从固定圆筒部61的上部向径向外侧扩展。环状周边部63从环状上板部62的外缘朝向下方。准确地说,环状周边部63从环状上板部62的外缘朝向下方的同时稍稍朝向径向外侧。安装部64从环状周边部63的下部向径向外侧扩展。在设计时,通过变更中央部210向上方的突出量而能够容易地变更定子22的轴向位置。
如图4所示,环状的垫圈25的内周面与衬套圆筒部241的外周面接触,从而垫圈25被固定。垫圈25由树脂形成。垫圈25的外周面与定子铁芯221的内周面接触。由此,能够容易地使定子铁芯221的中心位于中心轴线J1上。衬套圆筒部241包括在上端向径向外侧突出的凸缘部35。凸缘部35由拉深加工而成型,因而能够确保足够的强度。垫圈25的外径比凸缘部35的外径大。
定子铁芯221包括环状的铁芯背部71和多个齿72。齿72从铁芯背部71向径向外侧延伸。线圈222借助绝缘部件73而形成在齿72上。绝缘部件73既可为涂层也可为树脂成型品。线圈222形成在绝缘部件73上。绝缘部件73不存在于铁芯背部71的上表面以及下表面上。铁芯背部71的下表面与环状上板部62的上表面通过粘结剂而相固定。即,定子铁芯221与环状上板部62通过粘结剂相固定。换言之,铁芯背部71的下表面实质上是直接与环状上板部62的上表面接触的。由此,通过安装板21能够去除在定子22产生的热。也能够抑制定子22的振动。并且,通过使用粘结剂,即使垫圈25为树脂,也能够通过安装板21牢固地固定定子铁芯221。也可通过铁芯背部71的下表面间接与环状上板部62的上表面接触,来降低定子22的振动。铁芯背部71的外径比环状上板部62的外径大,或者相等。
预压磁铁27不通过绝缘部件73而是直接与铁芯背部71的上表面接触。在马达1中,铁芯背部71作为预压磁铁27的轭而使用。预压磁铁27的上表面的轴向位置与凸缘部35的上表面的轴向位置相同。为了扩大俯视时预压磁铁27的面积,预压磁铁27的内周面位于比定子铁芯221的内周面靠径向内侧的位置。也可只有预压磁铁27的内周面的一部分位于比定子铁芯221的内周面靠径向内侧的位置。预压磁铁27的上表面位于比垫圈25的上端靠上方的位置。或者,在轴向上的位置相同。并且,预压磁铁27的轴向的厚度比凸缘部35的外周部的轴向的厚度大。由此,能够增大预压磁铁27的磁导模,从而即使采用等级低的磁铁也能够抑制减磁。
图5是从上方观察到的预压磁铁27以及凸缘部35的图。预压磁铁27为圆环状。预压磁铁27在周向以规定的周期被磁化。在图5所示的例子中,两个N极和两个S极交替位于预压磁铁27的上表面。在轴向,N极和S极上下分布。另外,也可上部整体被磁化为N极和S极中的同一极,而下部整体被磁化为另一极。
预压磁铁27的中心离开中心轴线J1。预压磁铁27的内周面与凸缘部35的外周面局部接触。由此,在制造多个马达1时,能够容易地使预压磁铁27相对于中心轴线J1的偏离保持不变。其结果是,能够降低在盘载置部411与预压磁铁27之间产生的预压的偏差。预压磁铁27优选以磁极的周向的中央与衬套圆筒部241接触的方式配置。由于预压磁铁27与衬套圆筒部241在磁极的中央被强力吸引,因此通过如此配置预压磁铁27,能够进一步降低制造多个马达1时的预压的偏差。
另外,为了高效获得预压,优选衬套圆筒部241的径向的厚度比凸缘部35从衬套圆筒部241的外周面突出的距离大。并且,优选预压磁铁27的内周面与凸缘部35的外周面之间的径向最大距离,比凸缘部35从衬套圆筒部241的外周面突出的距离小。
如图4所示,定子铁芯221由沿轴向层叠的多个磁性钢板70构成。各磁性钢板70由冲压而成型。各磁性钢板70在成型时,在图4所示的状态下,比与铁芯背部71对应的部位的内端靠内侧的部位相对于与铁芯背部71对应的部位,相对地被向上方冲裁。因此,在磁性钢板70的内周,下侧的边缘在截面稍微圆滑弯曲。上侧的边缘在截面呈锐利状。由此,能够防止在磁性钢板70的内端产生的毛边与安装板21干涉,从而能够准确确定定子22的轴向位置。并且,如后所示,能够容易地从垫圈25的上方安装定子22。
图6是放大表示衬套24的下部以及安装板21的中央部210的图。在以下的说明中,将在固定圆筒部61的内周面与衬套圆筒部241的外周面之间沿轴向扩展的接触区域称作“衬套压入区域”。在图6中,用符号81表示衬套压入区域的轴向范围。将在套筒23的外周面与衬套圆筒部241的内周面之间沿轴向扩展的接触区域称作“套筒固定区域”。用符号82表示套筒固定区域的轴向范围。将套筒23的内周面与轴43的外周面之间的支撑轴43的间隙称作“径向间隙”。用符号83表示径向间隙的轴向范围。并且,对环状上板部62的轴向存在范围附加符号84。
在马达1中,固定圆筒部61的下端611位于比衬套压入区域81的下端靠下方的位置。衬套压入区域81的下部为在衬套24中刚性高的部位,且通过使下端611位于下方,能够充分延长衬套压入区域81的轴向长度,从而能够提高衬套24与安装板21之间的刚性。其结果是,能够防止或者降低衬套24倾斜。并且,套筒固定区域82的下端以及径向间隙83的下端位于比衬套压入区域81的上端靠上侧的位置。由此,能够防止由于衬套圆筒部241因压入而产生的变形所引起的套筒23的内周面的变形,从而防止轴承性能的降低。另外,若套筒固定区域82的下端以及径向间隙83的下端中的至少一者位于比衬套压入区域81的上端靠上侧的位置,则能够防止套筒23的内周面的变形。
套筒23在比套筒固定区域82靠下侧的位置,向径向内侧离开衬套圆筒部241的内周面。由此,能够使套筒23的下端位于下方,从而能够将防拔部34的移动范围抑制得较小。且,套筒23在比径向间隙83靠下侧的位置朝向径向外侧离开轴43的外周面。在马达1中,套筒23压入到衬套24中后进行套筒23的内周面的尺寸确定。通过上述结构,即使在测量棒不能够充分贯通套筒23时,也能够进行径向间隙83整体的套筒23的内周面的尺寸确定。并且,套筒23的内周面的下部为倾斜面,因此能够在轴43与套筒23的下部之间构成油压缓冲效果。
在马达1中,衬套压入区域81的上端在轴向的位置位于环状上板部62的轴向存在范围84内。在中央部210中,环状上板部62与固定圆筒部61之间刚性高。因此,通过上述结构,衬套24与安装板21之间的刚性更加提高。
由于垫圈25为树脂,因此在衬套24压入垫圈25时以及在安装定子22时能够防止衬套24的变形。并且,由于衬套24与垫圈25间的固有频率大不相同,因此能够抑制马达1的振动以及噪音。由于垫圈25,在定子22产生的热难以传到衬套24中,因此能够提高轴承机构的寿命。
图7为表示马达1的组装流程的图。首先,准备套筒23、衬套24、安装板21、定子22、旋转部4等各种部件和组装体(步骤S11)。另外,衬套24以及安装板21通过板材的冲压加工而成型。
接下来,将衬套24压入在大致环状的垫圈25中(步骤S12)。由此,将垫圈25配置在衬套圆筒部241的外周面。垫圈25的外径比凸缘部35的外径大。将套筒23压入衬套24中(步骤S13)。步骤S13也可在步骤S12之前进行。但是,在压入套筒23之前,推力板33以及防拔部34配置在衬套24的底部。相对于衬套圆筒部241的下部从下方嵌入安装板21(步骤S14)。由此,将衬套圆筒部241的下部压入在固定圆筒部61内。
将定子22的定子铁芯221从上方嵌入垫圈25的外周面(步骤S15)。换言之,使定子22向下方移动的同时,将衬套24、垫圈25等组装体***定子铁芯221的中央的孔中。通过垫圈25,容易使定子铁芯221的中心与衬套24的中心一致。在马达1中,由于垫圈25的外周面的直径以及定子铁芯221的内周面的直径比凸缘部35的外周面的直径大,因此能够实现从上方安装定子22。并且,在垫圈25的外周面的上部设置朝向下方且朝向径向外侧的倾斜面,因此能够容易地进行定子22的安装。
最后,将旋转部4的轴43***套筒23中(步骤S16)。此时,防拔部34发生弹性变形,防拔部34的一部分进入轴43的槽部231内。另外,在上述组装作业中,定子22、套筒23、衬套24、垫圈25之间的***既可以是压入也可以是不伴有压入的***。
图8是表示垫圈25的其他例子的剖视图。垫圈25以外的结构与图2相同。图8的垫圈25通过***成型而成型在衬套圆筒部241的外周面上。垫圈25与凸缘部35的下端接触,且为了避免与预压磁铁27发生干涉,衬套25的上表面朝向径向外侧而向下方倾斜。代替图7的步骤S12,进行通过***成型设置垫圈25的工序。此时,步骤S12在步骤S13之前进行。
图9是表示衬套圆筒部241的其他例子的剖视图。在图9中预压磁铁27的中心也离开中心轴线J1。图9表示凸缘部35与预压磁铁27接触的位置处的截面。
在图9的衬套圆筒部241中,凸缘部35的外周面的上部为朝向上方且向径向内侧倾斜的倾斜面351。即,衬套圆筒部241的外周面的上端包括朝向上方且朝向径向内侧的倾斜面351。如上所述,预压磁铁27的上部被磁化为N极以及S极中的一极,下部被磁化为另一极。倾斜面351的下端在比预压磁铁27的轴向中央靠下的位置与预压磁铁27的内周面接触。凸缘部35的外周面的下部在图9的截面位置与预压磁铁27的内周面接触。
因此,预压磁铁27的至少从轴向中央到上端的部位在整周离开衬套圆筒部241。换言之,在预压磁铁27的至少从轴向中央到上端的部位与衬套圆筒部241之间整周存在有间隙。由此,形成经预压磁铁27、凸缘部35、盘载置部411而返回到预压磁铁27的磁回路,因此能够通过预压磁铁27而高效获得预压。即,衬套圆筒部241的上部起到预压磁铁27的轭的作用。
另外,也可只在预压磁铁27的至少轴向上端与衬套圆筒部241之间,整周存在间隙。此时,与预压磁铁27的周向的一部分在轴向整体与衬套圆筒部241接触的情况相比,能够提高预压。
在图9中,也与图4一样,预压磁铁27的轴向的厚度比包括倾斜面351的凸缘部35的外周部的轴向厚度大。由此,使预压磁铁27靠近盘载置部411的设计变得容易,因此能够容易地获得预压效果。为了高效获得预压,预压磁铁27的内周面与倾斜面351的下端间的径向的最大距离优选为倾斜面351的径向宽度以下。
图10为表示衬套圆筒部241的其他例子的剖视图。在图10中,预压磁铁27的中心也离开中心轴线J1。图10表示衬套圆筒部241与预压磁铁27接触的位置处的截面。
在图10所示的衬套圆筒部241中未设置凸缘部35。由此,能够增加预压磁铁27的径向宽度。衬套圆筒部241的外周面的上端包括朝向上方且朝向径向内侧的倾斜面351。倾斜面351的下端与衬套圆筒部241的外周面的圆筒面状的部位相连。与图9一样,倾斜面351的下端在比预压磁铁27的轴向中央靠下侧的位置与预压磁铁27的内周面接触。因此,预压磁铁27的至少从轴向中央到上端的部位在整周离开衬套圆筒部241。其结果是,形成经由预压磁铁27、衬套圆筒部241的上部、盘载置部411而返回到预压磁铁27的磁回路,从而能够通过预压磁铁27而高效获得预压。
图10的衬套24也由板材通过冲压而成型。通过设置倾斜面351,衬套圆筒部241的上端的外周面的直径小于比上端靠下侧的位置处的外周面的直径。由此,不使用垫圈25也能够将定子22从上方固定到衬套圆筒部241的外周面。并且,不使用垫圈25也能够使定子22的中心与中心轴线J1一致。
图11是表示衬套圆筒部241的另一其他例子的剖视图。图11的衬套圆筒部241的外周面为到上端为止直径保持不变的圆筒面。在图11中,预压磁铁27的中心也离开中心轴线J1。图11表示衬套圆筒部241与预压磁铁27接触的位置处的截面。
图11的衬套24也由板材通过冲压而成型。因为衬套圆筒部241的上端的外周面的直径与比上端靠下侧的位置处的外周面的直径相同,因此不使用垫圈25也可以将定子22从上方配置在衬套圆筒部241的外周面。
另外,在上述任一实施方式中,预压磁铁27的上表面的轴向位置均可与衬套圆筒部241的上端的轴向位置一致,但优选预压磁铁27的上表面位于比衬套圆筒部241的上端靠上方的位置。由此,使预压磁铁27靠近盘载置部411的设计变得容易,因此能够稳定获得预压。
图12是表示预压磁铁27的其他例子的俯视图。预压磁铁27为环状的椭圆。预压磁铁27与凸缘部35或者衬套圆筒部241在两个位置271接触。这两个位置271在周向存在于不到180°的范围内。
其结果是,在预压磁铁27与凸缘部35或者预压磁铁27与衬套圆筒部241之间沿径向未作用有大的力,因此能够防止预压磁铁27的破损。另外,图5中是预压磁铁27与凸缘部35或者预压磁铁27与衬套圆筒部241在一个位置接触。
也可预压磁铁27与衬套圆筒部241(存在有凸缘部35时,为凸缘部35)呈面接触,即,俯视时呈线状接触。此时,接触区域的整体在周向存在于不到180°的范围内,由此能够容易地确定预压磁铁27的位置,即预压磁铁27从中心轴线J1偏离的偏离量。因此,能够容易地降低预压的偏差。并且,预压磁铁27相对于衬套圆筒部241不会成为轻轻压入的状态,因此能够防止预压磁铁27的破损。
图13是表示安装板21的中央部210的其他例子的剖视图。在中央部210中,环状上板部62成为台阶状的部位。具体地说,从固定圆筒部61的上部向径向外侧扩展,再向上方延伸并进一步向径向外侧扩展。因此,环状上板部62的轴向存在范围84比图6大。
与图6一样,在图13中,固定圆筒部61的下端611也位于比衬套压入区域81的下端靠下方的位置。套筒固定区域82的下端以及径向间隙83的下端位于比衬套压入区域81的上端靠上侧的位置。衬套压入区域81的上端在轴向的位置位于环状上板部62的轴向存在范围84内。
图14是表示垫圈25的另一其他例子的剖视图。图15为表示凸缘部35、垫圈25的上部251以及预压磁铁27的俯视图。垫圈25也通过***成型而成型在衬套圆筒部241的外周面上。垫圈25的上部251覆盖凸缘部35的外周面。预压磁铁27以嵌入垫圈25的上部251中的方式配置在定子铁芯221上。为了避免垫圈25与盘载置部411间的干涉,预压磁铁27的上表面位于比垫圈25的上端靠上方的位置。预压磁铁27的上表面也可位于与垫圈25的上端的轴向位置相同的位置。
在图14以及图15的垫圈25中,预压磁铁27的中心也离开中心轴线J1。为了能够这样配置预压磁铁27,垫圈25的上部251的外周面的中心离开中心轴线J1。通过垫圈25的上部的外周面与预压磁铁27的内周面接触,能够容易地确定预压磁铁27的径向位置。
另外,如图16所示,垫圈25的上部251的外周面的中心也可与中心轴线J1一致。此时,预压磁铁27的内周面只与垫圈25的上部251的外周面的一部分接触,由此能够使预压磁铁27相对于中心轴线J1的偏离保持不变。
图17是表示垫圈25的另一其他例子的剖视图。垫圈25通过***成型而成型在衬套圆筒部241的外周面上。垫圈25的上部251覆盖凸缘部35的外周面。垫圈25的外周面呈圆筒状。定子铁芯221嵌入垫圈25的外周面,预压磁铁27也嵌入垫圈25的外周面。定子铁芯221的内周面以及预压磁铁27的内周面的直径相同,且中心一致。
也可如此利用垫圈25来进行定子22以及预压磁铁27的定位。由此,能够简单地进行定位。并且,在图17中,能够将定子22与预压磁铁27同时嵌入垫圈25中。
图18是轴流风扇9的立体图。轴流风扇9包括作为固定组装体的静止部2、和作为旋转组装体的旋转部4以及叶轮杯91。静止部2与旋转部4的结构如图2以及以上所述。带盖的大致圆筒状的叶轮杯91与旋转部4相固定或者一体设置。此时,既可固定于转子保持架41也可固定于轴43。静止部2能够将旋转部4以及叶轮杯91支撑为以中心轴线为中心可旋转。叶轮杯91在外周面具有多个叶轮92,在内周面具有多个肋93。叶轮杯91固定于转子保持架41时,多个肋93与转子保持架41接触。在图18中,通过旋转部4逆时针旋转,轴流风扇9从顶面侧吸入空气,并向底面侧排出,从而产生气流。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可以进行各种变更。
预压磁铁27也可借助其他部件间接配置在定子铁芯221上。即,预压磁铁27配置在定子铁芯221的上方。预压磁铁27也可为除圆形或椭圆以外的环状。
也可不在衬套圆筒部241的外周面的上部设置倾斜面351,而是在预压磁铁27设置随着朝向上方而向径向外侧倾斜的倾斜面。另外,预压磁铁27的上端与衬套圆筒部241也可不是倾斜面,而是通过台阶等而相离开。
套筒23的内周面的下部也可不设置倾斜面而设置台阶。套筒23的外周面的下部也可不设置台阶而设置倾斜面。
垫圈25不必整周存在,例如也可在俯视时呈C字状。也可不在衬套24的底部设置中央凹部32。例如,衬套24的底部也可呈平板状。
轴流风扇9除轴流风扇以外也适用于离心风扇等其他风扇。
上述实施方式以及各变形例中的结构只要不相互矛盾即可适当组合。
本实用新型特别适合作为盘驱动装置的马达而使用。但是,并不限于此,也可作为各种其他用途的马达而使用。

Claims (28)

1.一种马达,
包括:
旋转部;以及
静止部,其将所述旋转部支撑为能够以中心轴线为中心旋转;
所述旋转部包括:
轴;以及
转子磁铁,
所述静止部包括:
套筒,其具有供所述轴***的孔,且将所述轴支撑为能够自由旋转;
带底的圆筒状的衬套,其覆盖所述套筒;
安装板,所述衬套固定于所述安装板;以及
定子,其在所述转子磁铁的径向内侧配置在所述衬套的周围,
所述定子包括:
定子铁芯;以及
线圈,
所述衬套包括:
圆筒状的衬套圆筒部,所述套筒***在所述衬套圆筒部中;以及
衬套底部,其封闭所述衬套圆筒部的下端,
所述安装板包括:
圆筒状的固定圆筒部,所述衬套圆筒部的下部被压入所述固定圆筒部中;
环状上板部,其从所述固定圆筒部的上部向径向外侧扩展;
环状周边部,其从所述环状上板部的外缘朝向下方;以及
安装部,其从所述环状周边部的下部向径向外侧扩展,
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圆筒部的下端位于比所述固定圆筒部的内周面与所述衬套圆筒部的外周面之间的衬套压入区域的下端靠下方的位置,
所述套筒的外周面与所述衬套圆筒部的内周面之间的套筒固定区域的下端、以及所述套筒的内周面与所述轴的外周面之间的支撑所述轴的径向间隙的下端的至少一方,位于比所述衬套压入区域的上端靠上侧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衬套压入区域的上端的轴向位置位于所述环状上板部的轴向存在范围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套筒在比所述套筒固定区域靠下侧的位置,向径向内侧离开所述衬套圆筒部的所述内周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套筒在比所述径向间隙靠下侧的位置,向径向外侧离开所述轴的所述外周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静止部具有环状的防拔部,
所述轴的下部具有沿外周形成的槽部,
所述防拔部的内缘部位于所述槽部内,
所述衬套底部还具有:
从所述衬套圆筒部的下端向径向内侧扩展的底部周边部;以及
在所述底部周边部的内侧向下方凹陷的中央凹部,
所述防拔部的一部分位于所述底部周边部与所述套筒的下端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子铁芯具有:
环状的铁芯背部;以及
多个齿部,所述多个齿部从所述铁芯背部朝向径向外侧延伸,且所述线圈借助绝缘部件形成在所述多个齿部,
所述铁芯背部的下表面直接或者隔着粘结剂间接地与所述环状上板部的上表面接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子铁芯由沿轴向层叠的多个磁性钢板构成,
所述多个磁性钢板分别通过冲压而成型,
在每个所述多个磁性钢板中,比与所述铁芯背部对应的部位的内端靠内侧的部位相对于与所述铁芯背部对应的部位,相对地向上方被冲裁。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铁芯背部的所述下表面上不存在绝缘部件,
所述铁芯背部的所述下表面与所述环状上板部的所述上表面直接接触。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旋转部还具有在所述定子的上侧固定于所述轴的上部的、带盖的圆筒状的转子保持架,
所述转子保持架由磁性材料形成,
所述静止部还具有环状的预压磁铁,所述预压磁铁配置在所述定子铁芯的比所述线圈靠径向内侧的部位的上方,且与所述转子保持架的盖部在轴向对置,
所述预压磁铁呈环状,并在周向以一定的周期被磁化或者被磁化为同一磁极,
所述预压磁铁的中心离开所述中心轴线,
所述预压磁铁的内周面与所述衬套圆筒部的外周面局部接触。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预压磁铁呈环状的椭圆,
所述预压磁铁与所述衬套圆筒部在两个位置接触,
所述两个位置在周向上存在于不到180°的范围内。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衬套圆筒部的外周面的上端包括朝向上方且朝向径向内侧的倾斜面,
所述倾斜面的下端与所述衬套圆筒部的外周面的圆筒面状的部位相连,
所述倾斜面的下端在比所述预压磁铁的轴向中央靠下方的位置,与所述预压磁铁的内周面接触,
所述预压磁铁的至少从轴向中央到上端的部位,整周离开所述衬套圆筒部。
12.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静止部还具有固定在所述衬套圆筒部的所述外周面的环状的垫圈,
所述衬套圆筒部在上端具有向径向外侧突出的凸缘部,
所述垫圈的外径比所述凸缘部的外径大,
所述垫圈的外周面与所述定子铁芯的内周面接触。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垫圈由树脂形成,
所述定子铁芯与所述环状上板部通过粘结剂相固定。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垫圈通过***成型而成型在所述衬套的所述外周面上。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垫圈与所述凸缘部的下端接触,所述垫圈的上表面朝向径向外侧且下方倾斜。
16.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旋转部还具有在所述定子的上侧固定在所述轴的上部的、带盖的圆筒状的转子保持架,
所述转子保持架由磁性材料形成,
所述静止部还具有环状的预压磁铁,所述预压磁铁配置在所述定子铁芯的比所述线圈靠径向内侧的部位的上方,且与所述转子保持架的盖部在轴向对置,
所述预压磁铁的上表面位于比所述垫圈的上端靠上方的位置,或者,它们的轴向位置相同。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预压磁铁不通过绝缘部件而是直接与所述定子铁芯接触。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预压磁铁的内周面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比所述定子铁芯的内周面靠径向内侧的位置。
19.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预压磁铁的上表面,位于比所述衬套圆筒部的所述上端靠上方的位置。
20.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预压磁铁的轴向厚度比所述凸缘部的外周部的轴向厚度大。
21.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垫圈的上部的外周面与所述预压磁铁的内周面接触。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子铁芯的内周面以及所述预压磁铁的内周面的直径相同,且中心一致。
23.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预压磁铁呈圆环状,且在周向以一定的周期被磁化或者被磁化为同一磁极,
所述预压磁铁的中心离开所述中心轴线,
所述预压磁铁的内周面只与所述垫圈的上部的外周面的一部分接触。
24.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预压磁铁呈圆环状,且在周向以一定的周期被磁化或者被磁化为同一磁极,
所述预压磁铁的中心离开所述中心轴线,
所述预压磁铁的内周面只与所述凸缘部的外周面局部接触。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缘部的外周面的上部具有朝向上方且向径向内侧倾斜的倾斜面,
所述倾斜面的下端在比所述预压磁铁的轴向中央靠下方的位置与所述预压磁铁的内周面接触,且在所述预压磁铁的至少从轴向中央到上端的部位与所述衬套圆筒部之间,整周存在间隙。
26.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马达还具有设置在所述轴的上部,且与盘的中央孔嵌合的夹紧装置。
27.一种盘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权利要求26所述的马达,其使盘旋转;
存取部,其对盘进行信息的读取和写入中的至少一种;以及
机壳,其容纳所述马达以及所述存取部。
28.一种风扇,其特征在于,包括:
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以及
叶轮杯部,其安装在所述旋转部。
CN2013200817278U 2012-03-07 2013-02-22 马达、盘驱动装置以及风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151285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050240A JP2013187976A (ja) 2012-03-07 2012-03-07 モータ、ディスク駆動装置およびモータの製造方法
JP2012-050240 2012-03-07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151285U true CN203151285U (zh) 2013-08-21

Family

ID=48978779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056601XA Pending CN103312075A (zh) 2012-03-07 2013-02-22 马达、盘驱动装置、风扇以及马达的制造方法
CN201320081727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151285U (zh) 2012-03-07 2013-02-22 马达、盘驱动装置以及风扇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056601XA Pending CN103312075A (zh) 2012-03-07 2013-02-22 马达、盘驱动装置、风扇以及马达的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103330B2 (zh)
JP (1) JP2013187976A (zh)
CN (2) CN103312075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3205723A1 (de) * 2013-03-28 2014-10-02 Rud Ketten Rieger & Dietz Gmbh U. Co. Kg Kugelgelagerter Anschlagpunkt
US10971193B2 (en) * 2017-08-08 2021-04-06 Sony Semiconductor Solutions Corporation Base unit and optical disk device
JP7155747B2 (ja) * 2018-08-22 2022-10-19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モータ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166171A (ja) 1998-11-30 2000-06-16 Sankyo Seiki Mfg Co Ltd 小型モータ
JP5217117B2 (ja) 2006-06-05 2013-06-19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ブラシレスモータ
JP5439708B2 (ja) 2007-05-09 2014-03-12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モータ、およびディスク駆動装置
JP2009095139A (ja) * 2007-10-09 2009-04-30 Nippon Densan Corp モータ
US8156513B2 (en) * 2009-08-21 2012-04-10 Nidec Corporation Motor and storage disk drive apparatus
CN101996656B (zh) 2009-08-21 2013-03-20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电动机、记录光盘驱动装置以及电动机的制造方法
KR101083508B1 (ko) * 2009-10-12 2011-11-17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스핀들 모터
KR101101442B1 (ko) 2010-01-13 2012-01-03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모터
KR101196600B1 (ko) * 2010-06-25 2012-11-02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스핀들 모터
JP2012165541A (ja) 2011-02-04 2012-08-30 Nippon Densan Corp モータおよび記録ディスク駆動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30236340A1 (en) 2013-09-12
US9103330B2 (en) 2015-08-11
JP2013187976A (ja) 2013-09-19
CN103312075A (zh) 2013-09-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386689B (zh) 主轴电机以及配置有该主轴电机的存储盘片驱动装置
CN204886473U (zh) 马达
US20020050749A1 (en) Motor with aligned magnetic centers
CN203151285U (zh) 马达、盘驱动装置以及风扇
CN102118076B (zh) 主轴电机及其制造方法
KR101046127B1 (ko) 모터 및 이를 탑재한 디스크 구동장치
CN210839164U (zh) 马达
CN203205995U (zh) 马达以及盘驱动装置
CN202997786U (zh) 马达
US10892661B2 (en) Motor
CN102111049B (zh) 电机
CN202142922U (zh) 电动机及盘驱动装置
US20130207499A1 (en) Rotor assembly for motor and spindle motor including the same
CN203027058U (zh) 盘旋转用马达以及具备该盘旋转用马达的盘驱动装置
JP5869795B2 (ja) スピンドルモータ
CN102624136B (zh) 主轴马达及盘驱动装置
JP2006079727A (ja) 光ディスク駆動装置
JP6272377B2 (ja) ディスク回転用モータ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ディスク駆動装置
US20120286622A1 (en) Spindle motor
KR101477230B1 (ko) 디스크 트레이 일체형 스핀들 모터 및 이를 구비한 디스크 플레이어
JP2010170631A (ja) チャッキング装置、ブラシレスモータ、及びディスク駆動装置
JP5858728B2 (ja) ディスク回転用モータ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ディスク駆動装置
KR101141348B1 (ko) 스테이터 및 이를 이용하는 모터
US20150188382A1 (en) Spindle motor
US8710706B2 (en) Motor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821

Termination date: 2020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