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068310U -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068310U
CN203068310U CN2013200158957U CN201320015895U CN203068310U CN 203068310 U CN203068310 U CN 203068310U CN 2013200158957 U CN2013200158957 U CN 2013200158957U CN 201320015895 U CN201320015895 U CN 201320015895U CN 203068310 U CN203068310 U CN 20306831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lock piece
light emitting
module backlight
lamp bar
lg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20015895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光耀
韦维砚
贺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CL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20015895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06831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06831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068310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该背光模组包括灯条、导光板以及阻挡件,其中,在灯条上间隔设置有多个发光二极管,导光板与灯条相对设置,阻挡件与灯条相邻设置,并在平行于灯条的延伸方向上,阻挡件设置于两相邻的发光二极管之间,在发光二极管的发光方向上,阻挡件设置于灯条和导光板之间。因此,本实用新型能够防止导光板受热膨胀后撞击发光二极管,从而防止显示装置漏光。

Description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显示装置的要求越来越高,薄型化已成为显示装置的发展趋势。
但是薄型化的显示装置的导光板和光源之间的距离通常较小,即耦光距离较小,这就导致导光板受热膨胀后容易撞到发光二极管,进而造成漏光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能够防止导光板受热膨胀后撞击发光二极管,从而防止显示装置漏光。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背光模组,该背光模组包括:灯条,在灯条上间隔设置有多个发光二极管;导光板,与灯条相对设置;阻挡件,与灯条相邻设置,并在平行于灯条的延伸方向上,阻挡件设置于两相邻的发光二极管之间,在发光二极管的发光方向上,阻挡件设置于灯条和导光板之间,以防止导光板受热膨胀后撞击到发光二极管。
其中,背光模组进一步包括铝挤,铝挤包括底部和侧壁,其中灯条设置在侧壁上,导光板设置在底部上,阻挡件设置在底部上。
其中,阻挡件中远离铝挤的一端为球体结构,其中,球体结构的直径小于两相邻的发光二极管的间隔宽度,并且大于发光二极管的厚度。
其中,背光模组进一步包括铝挤和橡胶件,铝挤包括底部和侧壁,其中,灯条设置在侧壁上,橡胶件设置在底部上,用于支撑导光板,阻挡件设置在橡胶件上。
其中,阻挡件中远离铝挤的一端为球体结构,其中,球体结构的直径小于两相邻的发光二极管的间隔宽度,并且大于发光二极管的厚度。
其中,阻挡件为条状结构,并且阻挡件的宽度小于两相邻的发光二极管的间隔宽度,阻挡件沿发光二极管的发光方向的厚度大于发光二极管的厚度。
其中,阻挡件为绝缘件。
其中,阻挡件的电阻率大于1011欧姆·米。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如上所述的背光模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实用新型的背光模组包括一阻挡件,其中,该阻挡件与灯条相邻设置,并在平行于灯条的延伸方向上设置于两相邻的发光二极管之间,在发光二极管的发光方向上设置于灯条和导光板之间。因此,当导光板受热膨胀后,导光板首先会撞击阻挡件,因此,阻挡件可以阻挡导光板撞击到发光二极管,从而防止显示装置漏光。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背光模组的结构的主视图;
图2是图1所示的背光模组沿AA'方向的侧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背光模组的结构的主视图;
图4是图3所示的背光模组沿AA'方向的侧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背光模组的结构的主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一并参阅图1和图2,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背光模组的结构的主视图,图2是图1所示的背光模组沿AA'方向的侧视图。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背光模组10包括灯条11、导光板12、阻挡件13以及发光二极管14。
其中,发光二极管14为光源,并且多个发光二级管14间隔设置在灯条11上,值得注意的是,发光二极管14的管脚外露设置。导光板12与灯条11相对设置,导光板12接收发光二极管14发出的光,并引导光均匀分布在整个导光板12的面内。阻挡件13与灯条11相邻设置,并在平行于灯条11的延伸方向上设置于两相邻的发光二极管14之间,在发光二极管14的发光方向上设置于灯条11和导光板12之间,以防止导光板12受热膨胀后撞击到发光二极管14。
具体而言,本实施例的背光模组10还进一步包括铝挤15和橡胶件16。其中,铝挤15起到快速散热的作用,其包括底部151和侧壁152。本实施例中,灯条11设置在侧壁152上,橡胶件16设置在底部151上,用于支撑导光板12,阻挡件13设置在橡胶件16上。
本实施例中,阻挡件13为条状结构,并且阻挡件13沿发光二极管14的发光方向的厚度H1大于发光二极管14的厚度H2。由此可以在导光板12受热膨胀后,首先撞击到阻挡件13。因此,阻挡件13阻挡了导光板12撞击发光二极管14,从而防止显示装置漏光。
进一步的,阻挡件13的宽度W1小于两相邻的发光二极管14的间隔宽度W2,并且阻挡件13为绝缘件,其电阻率优选大于1011欧姆·米。因此,一方面防止了阻挡件13遮挡发光二极管14发出的光进入导光板12,另一方面防止了阻挡件13与发光二极管14的外露的管脚接触而造成短路现象。
请参阅图3和图4,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背光模组的结构的主视图,图4是图3所示的背光模组沿AA'方向的侧视图。如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背光模组30与第一实施例的背光模组10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的背光模组30的阻挡件33中远离铝挤35的底部351的一端为球体结构331。其中,球体结构331的直径D1小于两相邻的发光二极管34的间隔宽度D2,并且大于发光二极管34的厚度D3。
同理,本实施例的阻挡件33也能够防止导光板32受热膨胀后撞击到发光二极管34,从而防止显示装置漏光。另外,本实施例的阻挡件33中远离铝挤35的底部351的一端为球体结构331,使得在导光板32撞击到阻挡件33时,球体结构331能够起到一个缓冲的作用,因此,有效的保护了导光板32不被划伤。
请参阅图5,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背光模组的结构的主视图。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背光模组50与第一实施例的背光模组10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的背光模组50省去了橡胶件,从而降低了生产成本。具体而言,本实施例的背光模组50的阻挡件53设置在铝挤55的底部551上。
其中,阻挡件53的宽度和厚度的设置与第一实施例的阻挡件13的设置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为了在导光板52撞击到阻挡件53时,更好地保护导光板52不被刮伤,本实施例中的阻挡件53也可以如第二实施例中的阻挡件33设置,即在远离铝挤55的底部551的一端设置为球体结构,具体球体结构的半径的大小与第二实施例的阻挡件33的设置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请参阅图6,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显示装置60包括显示面板61和背光模组62。其中,背光模组62用于向显示面板61提供光源。本实施例的背光模组62和前文第一实施例到第三实施例的背光模组的结构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背光模组包括阻挡件,该阻挡件与灯条相邻设置,并在平行于灯条的延伸方向上设置于两相邻的发光二极管之间,在发光二极管的发光方向上设置于灯条和导光板之间。因此,一方面,防止了阻挡件遮挡发光二极管发出的光进入导光板的现象;另一方面,当导光板受热膨胀后,阻挡件可以阻挡导光板撞击到发光二极管,从而防止显示装置漏光。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阻挡件为绝缘件,因此防止了阻挡件触碰到发光二极管的外漏的管脚而造成短路现象。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包括:
灯条,在所述灯条上间隔设置有多个发光二极管;
导光板,与所述灯条相对设置;
阻挡件,与所述灯条相邻设置,并在平行于所述灯条的延伸方向上,所述阻挡件设置于两相邻的所述发光二极管之间,在所述发光二极管的发光方向上,所述阻挡件设置于所述灯条和所述导光板之间,以防止所述导光板受热膨胀后撞击到所述发光二极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进一步包括铝挤,所述铝挤包括底部和侧壁,其中所述灯条设置在所述侧壁上,所述导光板设置在所述底部上,所述阻挡件设置在所述底部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挡件中远离所述铝挤的一端为球体结构,其中,所述球体结构的直径小于两相邻的所述发光二极管的间隔宽度,并且大于所述发光二极管的厚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进一步包括铝挤和橡胶件,所述铝挤包括底部和侧壁,其中,所述灯条设置在所述侧壁上,所述橡胶件设置在所述底部上,用于支撑所述导光板,所述阻挡件设置在所述橡胶件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挡件中远离所述铝挤的一端为球体结构,其中,所述球体结构的直径小于两相邻的所述发光二极管的间隔宽度,并且大于所述发光二极管的厚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挡件为条状结构,并且所述阻挡件的宽度小于两相邻的所述发光二极管的间隔宽度,所述阻挡件沿所述发光二极管的发光方向的厚度大于所述发光二极管的厚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挡件为绝缘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挡件的电阻率大于1011欧姆·米。
9.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包括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背光模组。
CN2013200158957U 2013-01-12 2013-01-12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Expired - Lifetime CN20306831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0158957U CN203068310U (zh) 2013-01-12 2013-01-12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0158957U CN203068310U (zh) 2013-01-12 2013-01-12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068310U true CN203068310U (zh) 2013-07-17

Family

ID=487670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200158957U Expired - Lifetime CN203068310U (zh) 2013-01-12 2013-01-12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068310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70477A (zh) * 2014-12-26 2015-04-29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09799646A (zh) * 2019-03-19 2019-05-24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模组的灯条、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2130247A (zh) * 2020-10-21 2020-12-25 冠捷显示科技(武汉)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器集成式发光二极管灯条的保护结构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70477A (zh) * 2014-12-26 2015-04-29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WO2016101365A1 (zh) * 2014-12-26 2016-06-30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09799646A (zh) * 2019-03-19 2019-05-24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模组的灯条、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2130247A (zh) * 2020-10-21 2020-12-25 冠捷显示科技(武汉)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器集成式发光二极管灯条的保护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068310U (zh)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204084274U (zh) 散热器、背光模组及显示模组
CN206209146U (zh) 导光板、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04373914A (zh) 一种灯条散热结构、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02155689A (zh) 一种背光模组
CN202382108U (zh) 背光模组及应用其的液晶显示设备
CN103994366B (zh) 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CN204807732U (zh) 导光板
CN103175033A (zh) 侧光源led背光模组
CN205103525U (zh) 一种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设备
CN105652514A (zh) 一种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设备
CN203880610U (zh) 一种带光导纤维的透镜组
CN204177998U (zh) 导光板、背光组件和侧发光电子设备
CN203442607U (zh) 侧入式背光结构和液晶模组
CN203162732U (zh) 背光模组
CN203082798U (zh) 电动自行车led导光条
CN204513047U (zh) 一种灯盘
CN201285632Y (zh) 一种led显示器面板
CN201569762U (zh) 改良断差导光板光传递的导光板结构
CN205921855U (zh) 一种防止led模组撞损的保护型箱体
CN103175023A (zh) Led背光模组
CN203757520U (zh) 一种侧入式led背光模组及显示设备
CN203309602U (zh) 一种led面板灯
CN204268130U (zh) 一种多条式led平板灯
CN202973014U (zh) 一种使用高功率led的直下式液晶电视的散热pcb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717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