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039200U - 一种同轴连接线 - Google Patents

一种同轴连接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039200U
CN203039200U CN 201220512850 CN201220512850U CN203039200U CN 203039200 U CN203039200 U CN 203039200U CN 201220512850 CN201220512850 CN 201220512850 CN 201220512850 U CN201220512850 U CN 201220512850U CN 203039200 U CN203039200 U CN 20303920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axial
braid
head
coated
connecting l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220512850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子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HEHONG INDUST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D & S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D & S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D & S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to CN 201220512850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039200U/zh
Priority to PCT/CN2013/072288 priority patent/WO2014048086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03920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039200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4/00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 H01R24/38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having concentrically or coaxially arranged contact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 Insulated Conduct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同轴连接线,包括同轴线和与所述同轴线相衔接的F头,其中,所述F头为锌合金材质的F头,所述F头包括:接头主体(5),所述接头主体(5)包括插头部(51)、与所述插头部(51)相连的螺母形状环(52)以及与所述螺母形状环(52)相连接的接头部(53);中心针(6),所述中心针(6)通过连接固定件(7)与所述接头主体(5)相连;所述螺母形状环(52)与所述插头部(51)边缘的距离H不小于5.5mm。该同轴连接线具备屏蔽效果好、牢固性高以及成本较低的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同轴连接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同轴线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同轴连接线。
背景技术
同轴连接线通常由同轴线和F头连接构成,然而目前市场上的F头,大部分屏蔽效果不是很好,并且牢固性存在问题,拉拔时很容易出现松动,而且制造成本也比较高,从而导致了同轴连接线的屏蔽效果也不是很好,并且牢固性也存在问题,而且制造成本也比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屏蔽效果好、牢固性高以及成本较低的同轴连接线。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同轴连接线,包括同轴线和与所述同轴线相衔接的F头,其中,所述F头为锌合金材质的F头,所述F头包括:接头主体(5),所述接头主体(5)包括插头部(51)、与所述插头部(51)相连的螺母形状环(52)以及与所述螺母形状环(52)相连接的接头部(53);
中心针(6),所述中心针(6)通过连接固定件(7)与所述接头主体(5)相连;
所述螺母形状环(52)与所述插头部(51)边缘的距离H不小于5.5mm。
其中,所述中心针(6)的尾部设置有焊接槽(8)。
其中,所述同轴线包括内导体(1)、包覆在所述内导体(1)外的绝缘层(2)、包覆在所述绝缘层(2)外侧与所述内导体(1)同轴的外导体(3)以及包覆在所述外导体(3)外侧的护套(4);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导体(3)包括包覆在所述绝缘层(2)外侧的铝箔(31)和包覆在所述铝箔外侧的第一编织层(32),所述第一编织层(32)为钢编织层。
其中,所述第一编织层(32)的钢丝外侧镀有铜层。
其中,所述外导体(3)还包括第二编织层(32′),所述第二编织层(32′)和所述第一编织层之间设置有铝箔(31)。
其中,所述第二编织层(32′)的钢丝外侧镀有铜层。
本实用新型中,由于所述F头包括接头主体(5),所述接头主体(5)包括插头部(51)、与所述插头部(51)相连的螺母形状环(52)以及与所述螺母形状环(52)相连接的接头部(53),以及包括中心针(6),所述中心针(6)通过连接固定件(7)与所述接头主体(5)相连,并且所述螺母形状环(52)与所述插头部(51)边缘的距离H不小于5.5mm。从而使得所述F头的屏蔽效果好、牢固性高。而且,由于所述F头为锌合金材质的F头,所以成本比较低。因此,具备所述的F头的同轴连接线的屏蔽效果也较好、牢固性也较高以及成本也比较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同轴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电磁能穿过屏蔽层时屏蔽层对电磁能的屏蔽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F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接头主体的局部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屏蔽效果好、牢固性高以及成本较低的同轴连接线。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同轴连接线,包括同轴线和与所述同轴线相衔接的F头,其中,所述F头为锌合金材质的F头。请参考图2,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同轴连接线包括的同轴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同轴线包括内导体1、包覆在内导体1外的绝缘层2、包覆在绝缘层2外侧与内导体1同轴的外导体3以及包覆在外导体3外侧的护套4;其中,外导体3包括包覆在绝缘层2外侧的铝箔31和包覆在铝箔31外侧的第一编织层32,该第一编织层32为钢编织层。
现有技术中的同轴线的外导体,也包括铝箔和包覆在铝箔外侧的铝编织层,其编织材料为裸铜,由于编织层的编织密度大,编织根数多,要求覆盖率大,所以裸铜用量也很多,由于铜价的不断上涨,同轴线的生产成本也越来越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同轴线,其外导体的第一编织层32为钢编织层,即编制材料选用了价格较为便宜的钢,因此有效地降低了同轴线的成本。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同轴线,在钢编织层的外侧还镀有铜层。可知,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价格较低的钢作为编织材料虽然能够有效降低同轴线的成本,然而,钢的硬度比较大,不利于编织,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未开始编织的钢丝外侧渡上铜层,即做成铜包钢的形式,作为编织材料,有效地降低了编织的难度,同时提高了外导体的导电性能。
在上述的具体实施例中,仅仅考虑到同轴线成本的降低,然而,对于同轴线,其屏蔽性能和电磁泄露的评估是通过电缆的屏蔽衰减进行表征的,同轴线的屏蔽衰减是电缆的一个重要的电气性能指标。同轴线的外导体3,不仅是传输回路的一根导线,同时又具有屏蔽作用,屏蔽层(即外导体3)的结构和材料直接影响到屏蔽效果。
屏蔽衰减可定义为干扰电磁场通过屏蔽层后的衰减值,即屏蔽衰减的值是以空间某点的电场强度E或磁场强度H与该点被屏蔽后的电场强度或磁场强度之比的对数来表示,公式如下:
As = ln | E E B | = ln | H H B | = ln | 1 S | (奈培)
As = 20 lg | 1 S | (分贝)
式中:
As-屏蔽衰减(奈或分贝)
E-空间某点的电场强度(伏/米)
EB-被屏蔽后的该点的电场强度(伏/米)
H-空间某点的磁场强度(安/米)
HB-被屏蔽后的该点的磁场强度(安/米)
S-屏蔽系数
请参考图2,图2为电磁能穿过屏蔽层时屏蔽层对电磁能的屏蔽示意图。
电磁能穿过屏蔽层(即外导体3)时,能量的方向与导线的传输方向垂直,通过屏蔽层介质方向辐射出去。电缆屏蔽层主要通过三个方面起到减弱干扰电磁波的作用,其中包括:吸收能量、反射能量、抵消能量。吸收能量是指能量在穿过屏蔽层的过程中损耗掉的部分,它是由于金属内涡流的热损耗所以起。当使用频率越高以及屏蔽层越厚的情况下,屏蔽效果越好。反射能量是指当电磁能达到屏蔽层时,在电介质与屏蔽层的界面上要有一部分能量反射回来,能量反射式由于电介质的波阻抗和屏蔽层的金属不一致引起的,而抵消能量是指电磁波在屏蔽层上产生的反向电磁场,能抵消部分干扰电磁波,图3可形象的表示屏蔽层具体吸收和反射能量的过程:
可知,影响屏蔽衰减的因素主要是屏蔽层的结构及制造工艺,本实用新型通过改变屏蔽层(即外导体3)的材料解决了成本问题,通过改变屏蔽层(即外导体3)的结构来解决性能问题。从吸收屏蔽的效果来看,铜优于钢;从反射屏蔽的效果来看,铜优于钢,可见铜材料的整体性能要优于钢。这也是现在同轴线普遍采用裸铜的原因。然而,铜的成本要远远高于钢。为了节省成本采用钢来做屏蔽层。
综上可知,屏蔽层主要通过三个方面:吸收能量、反射能量、抵消能量起到减弱干扰电磁波的作用,增大屏蔽层厚度,可以增强屏蔽效果。下面用公式来验证一下:
S = S n S f = 1 ch j Kt · 1 1 + 1 2 ( N + 1 N ) th j Kt
其中:Sn为吸收屏蔽系数
S n = 1 ch j Kt
Sf为反射屏蔽系数
S f = 1 1 + 1 2 ( N + 1 N ) ch j Kt
式中:
K-屏蔽层金属的涡流系数(1/毫米)。
K = ωμσ :
t-屏蔽层金属的厚度(毫米):
N-介质波阻抗与金属波阻抗之比,
N = Z G Z M :
ZG=jωμ0rs-介质的波阻抗(欧):
Figure BSA00000786042100056
-屏蔽金属的波阻抗(欧):
rs-屏蔽层内半径(毫米)。
从上述公式可以看出,屏蔽层金属厚度t增加一倍,屏蔽系数S减小3/4,屏蔽衰减越大,屏蔽效果越好。可见屏蔽厚度影响十分明显,即使在其他系数不如铜的条件下,通过增加屏蔽层厚度依然可以解决屏蔽问题。
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同轴线,其外导体3还包括第二编织层32′,第二编织层32′和第一编织层之间设置有铝箔31。即将原来的一层铝箔加一层编织的结构变为两个重复的一层铝箔加一层编织的结构。通过增加屏蔽厚度来弥补材料方面的缺点,从而达到节约成本,又不影响屏蔽性能的目的。
同样地,第二编织层32′的钢丝外侧也镀有铜层。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同轴连接线,包括同轴线和与同轴线相衔接的F头,其中,所述F头为锌合金材质的F头;其中同轴线采用图1所示结构的同轴线。
现有技术中的F头,采用冲压的方式连接,冲压的方式缺点就是相接处容易脱离,经不起拉力,如果用力,易脱离,本实用新型中通过改变接头的结构,使得连接更加稳固。
请参考图3和图4,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锌合金材质的F头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接头主体的局部剖视图。
本实用新型的锌合金材质的F头包括:接头主体5,中心针6,以及连接两者的连接固定件7,其中,接头主体5包括插头部51与插头部51相连的螺母形状环52以及与螺母形状环52相连接的接头部53;螺母形状环52与插头部51边缘的距离H不小于5.5mm。
在ANSISCTE124F头的标准中,要求F头需要经受住6.75N.m的扭矩测试,目前市场上的F头90%都无法达到测试要求。众所周知,扭矩的计算公式中T=FL,其中T为扭矩、F为力、L为力臂。测试中力F是固定不变的,为了增加扭矩T,我们只能通过增加力矩L来实现,因此,在本实用新型中,将螺母形状环52,向后移了一段距离,保证至少与插头部边缘的距离H不小于5.5mm,具体地,在本实用新型中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中,做到了8.0±2mm。
另一方面,为了便于F头与同轴线的连接,在F头的中心针6的尾部设置有焊接槽8。连接时,将同轴线的内导体1***该焊接槽8中焊接,同轴线的其他部位与F头的接头部53相连,从而方便地将F头与同轴线相连,便于加工,节省了工时,从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成本。
可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同轴线不仅仅局限于同本实用新型提供的F头进行连接,还可以与中国专利申请号为ZL20060016338.7中提供的9.5接头进行连接。
本实用新型中,由于所述F头包括接头主体5,所述接头主体5包括插头部51、与所述插头部51相连的螺母形状环52以及与所述螺母形状环52相连接的接头部53,以及包括中心针6,所述中心针6通过连接固定件7与所述接头主体5相连,并且所述螺母形状环(52)与所述插头部51边缘的距离H不小于5.5mm。从而使得所述F头的屏蔽效果好、牢固性高。而且,由于所述F头为锌合金材质的F头,所以成本比较低。因此,具备所述的F头的同轴连接线的屏蔽效果也较好、牢固性也较高以及成本也比较低。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同轴连接线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6)

1.一种同轴连接线,包括同轴线和与所述同轴线相衔接的F头,其特征在于,所述F头为锌合金材质的F头,所述F头包括:接头主体(5),所述接头主体(5)包括插头部(51)、与所述插头部(51)相连的螺母形状环(52)以及与所述螺母形状环(52)相连接的接头部(53); 
中心针(6),所述中心针(6)通过连接固定件(7)与所述接头主体(5)相连; 
所述螺母形状环(52)与所述插头部(51)边缘的距离H不小于5.5m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轴连接线,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针(6)的尾部设置有焊接槽(8)。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同轴连接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同轴线包括内导体(1)、包覆在所述内导体(1)外的绝缘层(2)、包覆在所述绝缘层(2)外侧与所述内导体(1)同轴的外导体(3)以及包覆在所述外导体(3)外侧的护套(4);所述外导体(3)包括包覆在所述绝缘层(2)外侧的铝箔(31)和包覆在所述铝箔外侧的第一编织层(32),所述第一编织层(32)为钢编织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同轴连接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编织层(32)的钢丝外侧镀有铜层。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同轴连接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导体(3)还包括第二编织层(32’),所述第二编织层(32’)和所述第一编织层之间设置有铝箔(3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同轴连接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编织层(32’)的钢丝外侧镀有铜层。 
CN 201220512850 2012-09-29 2012-09-29 一种同轴连接线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03920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20512850 CN203039200U (zh) 2012-09-29 2012-09-29 一种同轴连接线
PCT/CN2013/072288 WO2014048086A1 (zh) 2012-09-29 2013-03-07 一种同轴连接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20512850 CN203039200U (zh) 2012-09-29 2012-09-29 一种同轴连接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039200U true CN203039200U (zh) 2013-07-03

Family

ID=486912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220512850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039200U (zh) 2012-09-29 2012-09-29 一种同轴连接线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03039200U (zh)
WO (1) WO2014048086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11634A (zh) * 2016-12-29 2017-05-24 惠州市和宏电线电缆有限公司 一种改善屏蔽效果的抗压型同轴电缆及其连接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471545B1 (en) * 1993-05-14 2002-10-29 The Whitaker Corporation Coaxial connector for coaxial cable having a corrugated outer conductor
CA2428893C (en) * 2002-05-31 2007-12-18 Thomas & Betts International, Inc. Connector for hard-line coaxial cable
CN2704138Y (zh) * 2004-01-16 2005-06-08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线缆连接器
US7278887B1 (en) * 2006-05-30 2007-10-09 John Mezzalingua Associates, Inc. Integrated filter connector
CN201113045Y (zh) * 2007-09-20 2008-09-10 西安科耐特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免焊接高性能射频连接器
CN201226263Y (zh) * 2008-06-12 2009-04-22 徐建军 四屏蔽同轴电缆
CN201946361U (zh) * 2011-01-13 2011-08-24 杭州创美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地埋防爆同轴电缆
CN202352387U (zh) * 2011-12-07 2012-07-25 江苏西贝电子网络有限公司 一种有线电视信号线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11634A (zh) * 2016-12-29 2017-05-24 惠州市和宏电线电缆有限公司 一种改善屏蔽效果的抗压型同轴电缆及其连接方法
CN106711634B (zh) * 2016-12-29 2022-12-09 惠州市和宏电线电缆有限公司 一种改善屏蔽效果的抗压型同轴电缆的连接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4048086A1 (zh) 2014-04-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339691B (zh) 传输电缆
CN203038721U (zh) 一种同轴线及采用该同轴线的连接线
CN203039200U (zh) 一种同轴连接线
CN103630805A (zh) 10kV电缆中间接头绝缘表面导电微粒局部放电模型
CN207542053U (zh) 一种用于无线充电的双层fpc线圈结构
CN201149777Y (zh) 铜包钢导体电线电缆
CN211062864U (zh) 电磁反射膜
CN201838831U (zh) 连接器改良结构
CN202120630U (zh) 铝箔麦拉带短接绕包结构
CN212303122U (zh) 一种性能稳定的ffc
CN201877169U (zh) 粘结型网络双绞线
CN202183257U (zh) 一种极细同轴耐高温fep电线
CN201877556U (zh) 同轴频射电缆
CN201681664U (zh) 数据传输电缆
CN210378544U (zh) 一种双导体可接地抗干扰的ffc排线
CN208637199U (zh) 新能源纯电动汽车用高压电缆
CN202275639U (zh) 一种新型同轴电缆
CN205863464U (zh) 一种usb连接器
CN204087849U (zh) 一种具有超高屏蔽性能的电缆
CN201084478Y (zh) 高弹性超柔软耐温测控电缆
CN203276945U (zh) 一种交联聚乙烯绝缘铜丝铜带屏蔽变频器电缆
CN209233081U (zh) 一种带屏蔽线路的连接器
CN209357976U (zh) 一种抗干扰型连接器
CN220984230U (zh) 一种多芯数据电缆
CN214625663U (zh) 一种性能提升的ffc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518040 Che Kung Temple Futian Tian Tian hi tech building B1001-1003, Shenzhen, Guangdong, Futian District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HEHONG INDUSTRIAL CO., LTD.

Address before: 518040 Che Kung Temple Futian Tian Tian hi tech building B1001-1003, Shenzhen, Guangdong, Futian District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D & S Industries Limited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703

Termination date: 2020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