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976021U - 触控面板 - Google Patents

触控面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976021U
CN202976021U CN 201220577315 CN201220577315U CN202976021U CN 202976021 U CN202976021 U CN 202976021U CN 201220577315 CN201220577315 CN 201220577315 CN 201220577315 U CN201220577315 U CN 201220577315U CN 202976021 U CN202976021 U CN 20297602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ductive unit
time
hole
axial electrode
main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220577315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江耀诚
吴德发
严建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PK Touch Solutions Xiamen Inc
Original Assignee
TPK Touch Solutions Xiame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PK Touch Solutions Xiamen Inc filed Critical TPK Touch Solutions Xiamen Inc
Priority to CN 201220577315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97602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97602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976021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触控面板,包括绝缘层、第一轴向电极以及第二轴向电极。绝缘层具有复数第一孔洞以及复数第二孔洞。第一轴向电极包括复数第一上导电单元以及复数第一下导电单元分别设置于绝缘层之上侧与下侧。各第一孔洞部分暴露对应之第一下导电单元,以使第一上导电单元通过第一孔洞与第一下导电单元电性连接。第二轴向电极包括复数第二上导电单元以及复数第二下导电单元分别设置于绝缘层之上侧与下侧。各第二孔洞部分暴露对应之第二下导电单元,以使第二上导电单元通过第二孔洞与第二下导电单元电性连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触控面板,可避免发生因为采用桥接结构之设计所造成之相关问题,进而达到提升产品品质以及可靠度的效果。

Description

触控面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输入介面,尤指一种触控面板。
背景技术
触控面板近年来已被广泛应用于许多消费性电子产品中。目前触控面板的技术发展非常多样化,在携带型的小型电子装置中较常见的技术包括电阻式及电容式等,其操作原理使用感应电极来侦测触控点位置的电压或电流变化,并利用不同方向轴上连接各个感应电极的连接线将讯号传回而完成定位。
在习知之电容式触控面板技术中,于不同方向轴的连接线交会处一般需藉由复数绝缘块将不同方向之感应电极隔开以防止彼此讯号干扰。请参考图1,图1为依据习知技术所绘示的触控面板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习知之触控面板100包括沿第一方向X延伸之第一轴向电极140X、沿第二方向Y延伸之第二轴向电极140Y以及绝缘块120。第一轴向电极140X包括复数第一电极垫130X以及一桥接线110,桥接线110电性连接两相邻之第一电极垫130X。第二轴向电极140Y包括复数彼此图形相连之第二电极垫130Y。绝缘块120设置于第二轴向电极140Y与桥接线110之间,用以电性绝缘第二轴向电极140Y与桥接线110。不论是第二轴向电极140Y或桥接线110设置于绝缘块120之上,都有可能因为绝缘块120造成的地形起伏以及其边缘状况不佳而使绝缘块120上的第二轴向电极140Y或桥接线110发生断裂的问题,从而对触控面板100的信号稳定性产生不良的影响。尤其当设计考量而采用厚度较薄之桥接线120时,上述之影响程度会更加明显。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触控面板,利用于绝缘层之上下两侧设置导电单元,并通过于绝缘层中形成之孔洞使上下两侧的导电单元相接触以形成电性连接,进而形成沿不同方向延伸且电性分离之不同轴向电极。故本实用新型之触控面板可不需桥接结构之设计,避免发生因为使用桥接结构所造成之相关良率上的问题,进而达到提升产品品质以及可靠度的效果。
藉此,本实用新型之一较佳实施例提供一种触控面板,包括绝缘层、第一轴向电极以及第二轴向电极。绝缘层具有复数第一孔洞以及复数第二孔洞。第一轴向电极沿一第一方向延伸,且第一轴向电极包括复数第一上导电单元以及复数第一下导电单元分别设置于绝缘层之一上侧与一下侧。各第一孔洞部分暴露对应之第一下导电单元,用以使第一上导电单元通过第一孔洞与第一下导电单元电性连接。第二轴向电极沿一第二方向延伸,且第二轴向电极包括复数第二上导电单元以及复数第二下导电单元分别设置于绝缘层之上侧与下侧。各第二孔洞部分暴露对应之第二下导电单元,用以使第二上导电单元通过第二孔洞与第二下导电单元电性连接,且第二轴向电极与第一轴向电极相互电性绝缘。
进一步的,该第一方向垂直于该第二方向。
进一步的,该等第一上导电单元与该等第一下导电单元于该第一方向上互相间隔设置于该绝缘层之该上侧与该下侧,且该等第二上导电单元与该等第二下导电单元于该第二方向上互相间隔设置于该绝缘层之该上侧与该下侧。
进一步的,该等第一下导电单元与该等第二下导电单元电性绝缘,且该等第一上导电单元与该等第二上导电单元电性绝缘。
进一步的,更包括一基板,设置于该绝缘层之该下侧,其中该等第一下导电单元以及该等第二下导电单元设置于该绝缘层与该基板之间。
进一步的,各该第一上导电单元与各该第一下导电单元包括一主体部以及一凸出部,该凸出部由对应之该主体部沿该第一方向延伸形成,各该第一上导电单元之该凸出部通过对应之该第一孔洞与相邻之该第一下导电单元之该主体部电性连接,且各该第一下导电单元之该凸出部通过对应之该第一孔洞与相邻之该第一上导电单元之该主体部电性连接。
进一步的,各该第二上导电单元与各该第二下导电单元包括一主体部以及一凸出部,该凸出部由对应之该主体部沿该第二方向延伸形成,各该第二上导电单元之该凸出部通过对应之该第二孔洞与相邻之该第二下导电单元之该主体部电性连接,且各该第二下导电单元之该凸出部通过对应之该第二孔洞与相邻之该第二上导电单元之该主体部电性连接。
进一步的,各该第一上导电单元、各该第一下导电单元、各该第二上导电单元以及各该第二下导电单元分别为一直条状导电单元。
本实用新型之触控面板利用于绝缘层之上下两侧设置导电单元,并通过于绝缘层中形成之孔洞使上下两侧的导电单元相接触以形成电性连接,进而形成沿不同方向延伸且电性分离之不同轴向电极。由于本实用新型之触控面板可不需桥接结构之设计,故可避免发生因为采用桥接结构之设计所造成之相关问题,进而达到提升产品品质以及可靠度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依据习知技术所绘示的触控面板的示意图。
图2为依据本实用新型之第一较佳实施例所绘示的触控面板的示意图。
图3为依据本实用新型之第一较佳实施例所绘示的触控面板的剖面示意图。
图4至图7为依据本实用新型之第一较佳实施例所绘示的触控面板的制作方式示意图。
图8为依据本实用新型之第二较佳实施例所绘示的触控面板的示意图。
图9为依据本实用新型之第二较佳实施例所绘示的触控面板的剖面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0    触控面板          110    桥接线
120    绝缘块            130X   第一电极垫
130Y   第二电极垫        140X   第一轴向电极
140Y   第二轴向电极      200    触控面板
210    基板              220    第一导电层
220X   第一下导电单元    220XA  主体部
220XB  凸出部            220Y   第二下导电单元
220YA  主体部            220YB  凸出部
230    绝缘层            240    第二导电层
240X   第一上导电单元    240XA  主体部
240XB  凸出部            240Y   第二上导电单元
240YA  主体部            240YB  凸出部
250X   第一轴向电极      250Y   第二轴向电极
300    触控面板          320X   第一下导电单元
320Y   第二下导电单元    340X   第一上导电单元
340Y   第二上导电单元    350X   第一轴向电极
350Y   第二轴向电极      V1     第一孔洞
V2     第二孔洞          X      第一方向
Y  第二方向        Z  第三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请参考图2与图3。图2为依据本实用新型之第一较佳实施例所绘示的触控面板的示意图。图3为沿图2中A-A’剖线所绘示之剖面示意图。为了方便说明,本实用新型之各图式仅为示意以更容易了解本实用新型,其详细的比例可依照设计的需求进行调整。如图2与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触控面板200,包括一绝缘层230、一第一轴向电极250X以及一第二轴向电极250Y。绝缘层230具有复数第一孔洞V1以及复数第二孔洞V2。更明确地说,本实施例之触控面板200具有复数第一轴向电极250X以及复数第二轴向电极250Y,且第一轴向电极250X与第二轴向电极250Y相互电性绝缘。第一轴向电极250X沿一第一方向X延伸,第二轴向电极250Y沿一第二方向Y延伸,且第一方向X较佳垂直于第二方向Y,但并不以此为限。第一轴向电极250X包括复数第一上导电单元240X以及复数第一下导电单元220X,第一上导电单元240X以及第一下导电单元220X分别设置于绝缘层230之上侧与下侧,且第二轴向电极250Y包括复数第二上导电单元240Y以及复数第二下导电单元220Y分别设置于绝缘层230之上侧与下侧。换句话说,各第一上导电单元240X与各第二上导电单元240Y设置于绝缘层230之上侧,而各第一下导电单元220X与各第二下导电单元220Y设置于绝缘层230之下侧。各第一孔洞V1部分暴露对应之第一下导电单元220X,用以使第一上导电单元240X通过第一孔洞V1与第一下导电单元220X电性连接。各第二孔洞V2部分暴露对应之第二下导电单元220Y,用以使第二上导电单元240Y通过第二孔洞V2与第二下导电单元220Y电性连接。
在本实施例之触控面板200中,第一上导电单元240X与第一下导电单元220X于第一方向X上互相间隔设置于绝缘层230之上侧与下侧,且第二上导电单元240Y与第二下导电单元220Y于第二方向Y上互相间隔设置于绝缘层230之上侧与下侧。换句话说,各第一轴向电极250X由于第一方向X上互相间隔设置之第一上导电单元240X与第一下导电单元220X藉由第一孔洞V1互相直接接触相连而成,而各第二轴向电极250Y由于第二方向Y上互相间隔设置之第二上导电单元240Y与第二下导电单元220Y藉由第二孔洞V2互相直接接触相连而成。因此,触控面板200中用以进行触控感应之第一轴向电极250X与各第二轴向电极250Y可均不需藉由设置桥接结构来形成电性连接,故可避免发生因为使用桥接结构所造成之相关良率上的问题,进而达到提升产品品质以及可靠度的效果。值得说明的是,因避免了传统触控面板中的桥接结构,增大了第一上导电单元240X与相邻近的第二上导电单元240Y之间及第一下导电单元220X与相邻近的第二下导电单元220Y之间接触面积,进而可增强第一上导电单元240X与相邻近的第二上导电单元240Y之间的电容效应,及第一下导电单元220X与相邻近的第二下导电单元220Y之间的电容效应,从而提高触控面板对触摸点侦测的精度和准确度。且传统具有桥接结构的触控面板,因避免桥接结构影响触控面板外观视觉效果,通常桥接结构尺寸较小,阻值较高,且抗静电能力较差,本实施例提供的触控面板,相邻第一上导电单元240X之间直接通过第一下导电单元220X相连接,第二上导电单元240Y之间直接通过第二下导电单元220Y相连接,可降低传统桥接结构的阻值,提高触控面板抗静电能力。
进一步说明,第一下导电单元220X与第二下导电单元220Y较佳可包括同一导电材料,且第一上导电单元240X与第二上导电单元240Y较佳可包括同一导电材料,但并不以此为限。上述之导电材料可包括透明导电材料例如氧化铟锡(indium tin oxide,ITO)、氧化铟锌(indium zinc oxide,IZO)与氧化铝锌(aluminumzinc oxide,AZO)或其他适合之非透明导电材料例如银、铝、铜、镁、钼、上述材料之复合层或上述材料之合金,但并不以此为限。此外,第一下导电单元220X与第二下导电单元220Y电性绝缘,且第一上导电单元240X与第二上导电单元240Y电性绝缘。另请注意,如图2与图3所示,本实施例之触控面板200可更包括一基板210设置于绝缘层230之下侧,且第一下导电单元220X以及第二下导电单元220Y设置于绝缘层230与基板210之间,但并不以此为限。此外,绝缘层230可包括无机材料例如氮化硅(silicon nitride)、氧化硅(silicon oxide)与氮氧化硅(silicon oxynitride)、有机材料例如丙烯酸类树脂(acrylic resin)、聚亚酰胺(polyimide,PI)或其它适合之材料。值得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之绝缘层230较佳为整面式覆盖基板210、第一下导电单元220X以及第二下导电单元220Y,并藉由第一孔洞V1与第二孔洞分别部分暴露出第一下导电单元220X与第二下导电单元220Y,但并不以此为限。
另请注意,在本实施例中,各第一上导电单元240X较佳可包括一主体部240XA以及一凸出部240XB,凸出部240XB由主体部240XA沿第一方向X延伸形成,且各第一下导电单元220X较佳可包括一主体部220XA以及一凸出部220XB,凸出部220XB由主体部220XA沿第一方向X延伸形成。各第一上导电单元240X之凸出部240XB通过对应之第一孔洞V1与相邻之第一下导电单元220X之主体部220XA电性连接,且各第一下导电单元220X之凸出部220XB通过对应之第一孔洞V1与相邻之第一上导电单元240X之主体部240XA电性连接。同样地,各第二上导电单元240Y较佳可包括一主体部240YA以及一凸出部240YB,凸出部240YB由主体部240YA沿第二方向Y延伸形成,且各第二下导电单元220Y较佳可包括一主体部220YA以及一凸出部220YB,凸出部220YB由主体部220YA沿第二方向Y延伸形成。各第二上导电单元240Y之凸出部240YB通过对应之第二孔洞V2与相邻之第二下导电单元220Y之主体部220YA电性连接,且各第二下导电单元220Y之凸出部220YB通过对应之第二孔洞V2与相邻之第二上导电单元240Y之主体部240YA电性连接。更明确地说,主体部220XA、主体部220YA、主体部240XA以及主体部240YA较佳彼此分离且于一垂直于基板210之第三方向Z上不互相重叠。本实施例之主体部220XA、主体部220YA、主体部240XA以及主体部240YA分别为一矩形形状,但本实用新型并不以此为限,而于本实用新型之其他较佳实施例中亦可视设计需要使用其他形状例如三角形、多边形或不规则形状之主体部220XA、主体部220YA、主体部240XA以及主体部240YA,用以形成所需之搭配效果。
请参考图4至图7,并请一并参考图2与图3。图2至图7为依据本实用新型之第一较佳实施例所绘示的触控面板的制作方式示意图。图5为沿图4中之B-B’剖线所绘示之剖面示意图,而图7为沿图6中之C-C’剖线所绘示之剖面示意图。本实施例之触控面板的制作方法包括下列步骤。首先,如图4与图5所示,提供一基板210。然后,于基板210上形成复数第一下导电单元220X与复数第二下导电单元220Y。本实施例之第一下导电单元220X与第二下导电单元220Y的形成方式较佳可包括先于基板210上形成一第一导电层220,再对第一导电层220进行一图案化制程,用以形成第一下导电单元220X与第二下导电单元220Y。换句话说,第一下导电单元220X与第二下导电单元220Y较佳由对同一导电层进行图案化制程所形成,但本实用新型并不以此为限,而于本实用新型之其他较佳实施例中亦可视设计需要以不同之导电层分别形成第一下导电单元220X与第二下导电单元220Y。
接着,如图6与图7所示,形成一绝缘层230,覆盖第一下导电单元220X、第二下导电单元220Y以及基板210。之后,于绝缘层230中形成复数第一孔洞V1与复数第二孔洞V2,以使各第一孔洞V1部分暴露对应之第一下导电单元220X,且使各第二孔洞V2部分暴露对应之第二下导电单元220Y。
然后,如图2与图3所示,于绝缘层230上形成复数第一上导电单元240X与复数第二上导电单元240Y。本实施例之第一上导电单元240X与第二上导电单元240Y的形成方式较佳可包括先于绝缘层230上形成一第二导电层240,再对第二导电层240进行一图案化制程,用以形成第一上导电单元240X与第二上导电单元240Y,并同时形成如图2与图3所示之触控面板200。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上导电单元240X与第二上导电单元240Y较佳由对同一导电层进行图案化制程所形成,但本实用新型并不以此为限,而于本实用新型之其他较佳实施例中亦可视设计需要以不同之导电层分别形成第一上导电单元240X与第二上导电单元240Y。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上导电单元240X通过第一孔洞V1与第一下导电单元220X电性连接,且第二上导电单元240Y通过第二孔洞V2与第二下导电单元220Y电性连接。本实施例之第一导电层220与第二导电层240可包括透明导电材料例如氧化铟锡(indium tin oxide,ITO)、氧化铟锌(indium zinc oxide,IZO)与氧化铝锌(aluminum zinc oxide,AZO)或其他适合之非透明导电材料例如银、铝、铜、镁、钼、上述材料之复合层或上述材料之合金,但并不以此为限。值得说明的是,第一导电层220与第二导电层240较佳由同一种导电材料所形成或于第一导电层220与第二导电层240相接触之区域的材料较佳相同以降低因不同材料接触所造成之电性问题,但并不以此为限。举例来说,当第一导电层220与第二导电层240分别为多层材料结构时,第一导电层220之上层材料较佳与第二导电层240之下层材料相同,但并不以此为限。此外,第一上导电单元240X与第一下导电单元220X于第一方向X上互相间隔排列且电性连接,用以构成复数第一轴向电极250X。第二上导电单元240Y与第二下导电单元220Y于第二方向Y上互相间隔排列且电性连接,用以构成复数第二轴向电极250Y。触控面板200中之各部件的设置以及材料特性已于上述内容中说明,故在此并不再赘述。
请参考图8与图9。图8为依据本实用新型之第二较佳实施例所绘示的触控面板的示意图。图9为沿图8中之D-D’剖线所绘示之剖面示意图。如图8与图9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触控面板300,包括基板210、绝缘层230、第一轴向电极350X以及第二轴向电极350Y。第一轴向电极350X沿第一方向X延伸,且第二轴向电极350Y沿第二方向Y延伸,且第一轴向电极350X与第二轴向电极350Y相互电性绝缘。第一轴向电极350X包括复数第一上导电单元340X以及复数第一下导电单元320X分别设置于绝缘层230之上侧与下侧,且第二轴向电极350Y包括复数第二上导电单元340Y以及复数第二下导电单元320Y,第二上导电单元340Y以及第二下导电单元320Y分别设置于绝缘层230之上侧与下侧。换句话说,各第一上导电单元340X与各第二上导电单元340Y设置于绝缘层230之上侧,而各第一下导电单元320X与各第二下导电单元320Y设置于绝缘层230之下侧。各第一孔洞V1部分暴露对应之第一下导电单元320X,用以使第一上导电单元340X通过第一孔洞V1与第一下导电单元320X电性连接。各第二孔洞V2部分暴露对应之第二下导电单元320Y,用以使第二上导电单元340Y通过第二孔洞V2与第二下导电单元320Y电性连接。本实施例之触控面板300与上述第一较佳实施例之触控面板200不同的地方在于,本实施例之各第一上导电单元340X、各第一下导电单元320X、各第二上导电单元340Y以及各第二下导电单元320Y较佳分别为一直条状导电单元,但本实用新型并不以此为限,而于本实用新型之其他较佳实施例中亦可视设计需要使用其他形状例如三角形、多边形或不规则形状之第一上导电单元340X、第一下导电单元320X、第二上导电单元340Y以及第二下导电单元320Y。
本实施例之触控面板300的制作方式与上述第一较佳实施例相似,也就是说,第一下导电单元320X与第二下导电单元320Y的形成方式较佳可包括先于基板210上形成第一导电层220,再对第一导电层220进行图案化制程,用以形成第一下导电单元320X与第二下导电单元320Y。换句话说,第一下导电单元320X与第二下导电单元320Y较佳由对同一导电层进行图案化制程所形成,但并不以此为限。此外,第一上导电单元340X与第二上导电单元340Y的形成方式较佳可包括先于绝缘层230上形成第二导电层240,再对第二导电层240进行一图案化制程,用以形成第一上导电单元340X与第二上导电单元340Y。也就是说,第一上导电单元340X与第二上导电单元340Y较佳由对同一导电层进行图案化制程所形成,但并不以此为限。本实施例之触控面板300除了第一上导电单元340X、第一下导电单元320X、第二上导电单元340Y以及第二下导电单元320Y的形状之外,其各部件的设置位置、材料特性以及制作方式与上述第一较佳实施例相似,故在此并不再赘述。
综合以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触控面板利用于绝缘层之上下两侧设置导电单元,并通过于绝缘层中形成之孔洞使上下两侧的导电单元相接触以形成电性连接,进而形成沿不同方向延伸且电性分离之不同轴向电极。由于本实用新型之触控面板可不需桥接结构之设计,故可避免发生因为采用桥接结构之设计所造成之相关问题,进而达到提升产品品质以及可靠度的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绝缘层,具有复数第一孔洞以及复数第二孔洞;
第一轴向电极,沿一第一方向延伸,该第一轴向电极包括复数第一上导电单元以及复数第一下导电单元分别设置于该绝缘层之一上侧与一下侧,其中各该第一孔洞部分暴露对应之该第一下导电单元,用以使该等第一上导电单元通过该等第一孔洞与该等第一下导电单元电性连接;以及
第二轴向电极,沿一第二方向延伸,该第二轴向电极包括复数第二上导电单元以及复数第二下导电单元分别设置于该绝缘层之该上侧与该下侧,其中各该第二孔洞部分暴露对应之该第二下导电单元,用以使该等第二上导电单元通过该等第二孔洞与该等第二下导电单元电性连接,且该第二轴向电极与该第一轴向电极相互电性绝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方向垂直于该第二方向。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等第一上导电单元与该等第一下导电单元于该第一方向上互相间隔设置于该绝缘层之该上侧与该下侧,且该等第二上导电单元与该等第二下导电单元于该第二方向上互相间隔设置于该绝缘层之该上侧与该下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等第一下导电单元与该等第二下导电单元电性绝缘,且该等第一上导电单元与该等第二上导电单元电性绝缘。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更包括基板,设置于该绝缘层之该下侧,其中该等第一下导电单元以及该等第二下导电单元设置于该绝缘层与该基板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各该第一上导电单元与各该第一下导电单元包括一主体部以及一凸出部,该凸出部由对应之该主体部沿该第一方向延伸形成,各该第一上导电单元之该凸出部通过对应之该第一孔洞与相邻之该第一下导电单元之该主体部电性连接,且各该第一下导电单元之该凸出部通过对应之该第一孔洞与相邻之该第一上导电单元之该主体部电性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各该第二上导电单元与各该第二下导电单元包括一主体部以及一凸出部,该凸出部由对应之该主体部沿该第二方向延伸形成,各该第二上导电单元之该凸出部通过对应之该第二孔洞与相邻之该第二下导电单元之该主体部电性连接,且各该第二下导电单元之该凸出部通过对应之该第二孔洞与相邻之该第二上导电单元之该主体部电性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各该第一上导电单元、各该第一下导电单元、各该第二上导电单元以及各该第二下导电单元分别为一直条状导电单元。
CN 201220577315 2012-11-02 2012-11-02 触控面板 Expired - Lifetime CN20297602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20577315 CN202976021U (zh) 2012-11-02 2012-11-02 触控面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20577315 CN202976021U (zh) 2012-11-02 2012-11-02 触控面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976021U true CN202976021U (zh) 2013-06-05

Family

ID=485170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220577315 Expired - Lifetime CN202976021U (zh) 2012-11-02 2012-11-02 触控面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97602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93094A (zh) * 2012-11-02 2014-05-14 宸鸿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93094A (zh) * 2012-11-02 2014-05-14 宸鸿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CN103793094B (zh) * 2012-11-02 2017-02-15 宸鸿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793094A (zh) 触控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CN103092446B (zh) 一种触摸屏及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US20180210575A1 (en) Touch scree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ouch screen, and touch display device
CN203414931U (zh) 触控板
CN104750336B (zh) 静电电容式触摸屏面板
CN102799332B (zh) 一种嵌入式单层电容触摸屏
CN103164080A (zh) 具有静电防护结构的触控面板
CN106325579A (zh) 一种压力感测输入装置
CN203643976U (zh) 触控板
CN103576952A (zh) 触控面板
CN203658973U (zh) 触摸板与触摸屏
CN102799301A (zh) 触控面板的电极结构、制造方法以及触控面板
CN103092387A (zh) 触控面板
CN205334402U (zh) 一种压力感测输入装置
US20140292698A1 (en) Touch device
CN103076906A (zh) 触控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CN206322144U (zh) 一种两层结构的纯平电阻触摸屏
CN201570004U (zh) 一种触摸面板
CN205334401U (zh) 压力感测装置
CN201583936U (zh) 单层感应层电容触控板
CN202956748U (zh) 共接式走线的电容式触控面板
CN202976021U (zh) 触控面板
CN202150102U (zh) 电容式触摸感应装置
CN203588224U (zh) 触控感应装置
CN102707834A (zh) 触控面板及其触碰感应层的制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