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896506U - 具有气囊盖的内面板部件 - Google Patents

具有气囊盖的内面板部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896506U
CN202896506U CN2012202632873U CN201220263287U CN202896506U CN 202896506 U CN202896506 U CN 202896506U CN 2012202632873 U CN2012202632873 U CN 2012202632873U CN 201220263287 U CN201220263287 U CN 201220263287U CN 202896506 U CN202896506 U CN 20289650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und floor
layer
wainscot
zone
fix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20263287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斯蒂芬·特鲁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aurecia Innenraum Systeme GmbH
Original Assignee
Faurecia Innenraum Systeme Gmb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aurecia Innenraum Systeme GmbH filed Critical Faurecia Innenraum Systeme Gmb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89650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896506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0Arrangements for storing inflatable members in their non-use or deflated condition;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air bag modules or components
    • B60R21/215Arrangements for storing inflatable members in their non-use or deflated condition;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air bag modules or compon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vers for the inflatable member
    • B60R21/216Arrangements for storing inflatable members in their non-use or deflated condition;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air bag modules or compon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vers for the inflatable member comprising tether means for limitation of cover motion during deployme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0Arrangements for storing inflatable members in their non-use or deflated condition;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air bag modules or components
    • B60R21/215Arrangements for storing inflatable members in their non-use or deflated condition;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air bag modules or compon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vers for the inflatable member
    • B60R21/2165Arrangements for storing inflatable members in their non-use or deflated condition;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air bag modules or compon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vers for the inflatable member characterised by a tear line for defining a deployment open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65/00Joining or sealing of preformed parts, e.g. welding of plastics materials;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65/48Joining or sealing of preformed parts, e.g. welding of plastics materials; Apparatus therefor using adhesives, i.e. using supplementary joining material; solvent bond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65/00Joining or sealing of preformed parts, e.g. welding of plastics materials;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65/56Joining or sealing of preformed parts, e.g. welding of plastics materials; Apparatus therefor using mechanical means or mechanical connections, e.g. form-fi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70/00Shaping composites, i.e. plastics material comprising reinforcements, fillers or preformed parts, e.g. inserts
    • B29C70/68Shaping composites, i.e. plastics material comprising reinforcements, fillers or preformed parts, e.g. inserts by incorporating or moulding on preformed parts, e.g. inserts or layers, e.g. foam block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71/00After-treatment of articles without altering their shape;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71/04After-treatment of articles without altering their shape; Apparatus therefor by wave energy or particle radiation, e.g. for curing or vulcanising preformed articl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00Metal working
    • Y10T29/49Method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e
    • Y10T29/4998Combined manufacture including applying or shaping of fluent materi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posite Materials (AREA)
  • Air Bags (AREA)

Abstract

一种用于车辆内部的内面板部件及其制造方法。内面板部件具有第一层和第二层,第一层朝向第一侧,第二层具有下侧并固定于第一层,下侧朝向相反于第一侧的第二侧,第二层具有环绕边缘区域和由其形成的气囊通道开口,第一层具有主区域和气囊盖区域以覆盖通道开口,并且通过来自第二侧的气囊膨胀,气囊盖区域得以至少局部地从主区域分离,内面板部件具有连接部件,其包括:第一固定部分,第二固定部分和耦接部分,第一固定部分固定于第一层的气囊盖区域,第二固定部分固定于第二层下侧,耦接部分设置于第一固定部分和第二固定部分之间,其中耦接部分由柔性材料制成,其形成为当气囊盖区域至少局部地从主区域分离时,气囊盖区域由耦接部分保持。

Description

具有气囊盖的内面板部件
本申请要求享受申请号为DE102011102521.2申请日期为2011年5月26日的德国专利申请的申请日,该德国专利申请所有揭露的内容在此引入作为本申请的参考。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供车辆使用的内面板部件,特别涉及一种具有气囊盖区域的内面板部件及所述内面板部件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气囊盖区域用于覆盖气囊装置的气囊的通道开口。 
技术背景
内面板,特别是仪表板,其为现有技术所熟知。内面板可以设置在许多合适的位置,例如作为仪表板时,其可设置在乘客侧,并具有一气囊活门。通常,这这些内面板或者各个仪表板具有执行不同功能的多层体:一支撑层和一装饰层,所述支撑层可设置有一中间层,其中所述中间层置于所述支撑层上,所述装饰层固定于所述中间层的可见侧,并朝向乘客室。所述气囊活门经常地是由所述支撑层,所述中间层和所述装饰层形成,其中削弱区设置在朝向远离所述可见侧的一侧,并通常是顺着所述气囊活门的轮廓。 
为了防止所述气囊活门在气囊膨胀时被撒开,通常需要使用反弹带,其以紧贴地或压紧地方式使其一边与所述气囊通道开口的盖板连接,另一边与所述仪表板连接。在现有技术中,反弹带经常使用织物或纺布,并形成网状,参考德国专利文献DE202007016718U1。这些织物或纺布的柔性连接结构在所述仪表板的安装状态时其作用方式与薄膜铰链类似,从而可以防止所述盖板被撕开脱落。 
德国专利文献DE19530243A1和DE102008019950A1中分别举出了利用反弹带将气囊活门安全定位于导向盘枢纽或仪表板的例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气囊盖区域的内面板部件,以供车辆使用,其造价便宜而又能可靠地完成其功能。 
特别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气囊盖区域的内面板部件的制造方法,其价格合理又值得信赖。 
上述问题得以由包含有独立权利要求1记载特征的一内部部件解决。较优的技术方案在独立权利要求后附的从属权利要求中呈现。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内面板部件,较优选地,一柔性连接部件可一面安装在所述仪表板的一部段,另一面安装在一气囊盖区域内,以覆盖一通道开口,并且其可位于装饰层和支撑层下面。在现有技术中,柔性连接部件通常布置在一装饰层和一支撑层之间。通过连接部的这种布置方式,所述盖板由所述气囊推压以打开,产生的作用力直接传递到所述连接部件的所述装饰层和所述支撑层之间的连接位点。这样,由于上述作用力的产生,所述装饰层和所述支撑层之间的连接被撒开。这种撕裂会严重损坏所述仪表板,从而单纯地去修复或替换所述气囊活门已不值得,而是要整个地所述内面板需要更换。特别地,举仪表板的例子,根据使用的装饰材料,其价格昂贵人力成本又高。另外,通过撕开所述装饰层和所述支撑层之间的连接,形成薄膜铰链的布制连接结构和所述气囊盖也会脱落,从而通过膨胀气囊产生的压力与所述仪表板分离,这会导致受伤的风险升高。通过将柔性连接部件一面嵌牢于所述气囊盖上而另一面嵌牢于一支撑结构下面,其能得到的优点是,不再需要在所述气囊盖区域上设置额外的固定装置如固定带等,这些固定装置增加了所述气囊盖的重量。通过使所述气囊盖具有较低质量,在气囊膨胀时,所述气囊盖从所述仪表板撒开的风险得以得到限制。低质量还产生低质量惯性矩,从而在气囊膨胀时,只有较低的作用力施加在所述内面板部件上,这样,所述内面板部件必须没有那么强的刚性,因此具有较少的重量,这样从整体上对车辆的整体体重和所述内面板部件的制造起到可观的积极影响,这也意味着材料成本得到降低,机动车的燃料消耗也得到减少。 
固定部的嵌入,优选采用注模法,所述固定部设置在所述连接部件上。通过注模法,得以使所述柔性连接部件和所述气囊盖的充分压紧或贴紧的连接。 
在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件为一网状织物或纺布。这样做的优点已在前面有所述及,其在所述盖板和所述仪表板之间形成了足够完全并且又轻又防撕裂的连接。所述织物或纺布可分别由各种纺线或纤维制得,并且根据不同压力和排列,其可具有各种不同的强度。例如,根据所述连接部件的基本结构,防撒裂的纤维或纺线可以相应地整合为一体。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优选实施例的内面板部件,其供一车辆的内部使用,所述内面板部件具有一第一层和一第二层,所述第一层朝向一第一侧,所述第二层朝向相反于所述第一侧的一第二侧,所述第二层具有一下侧,所述第二层的下侧固定于所述第一层,所述第二层具有一环绕边缘区域和由所述环绕边缘区域界定形成的一气囊通道开口,所述第一层具有一主区域和一气囊盖区域,所述气囊盖区域覆盖所述通道开口,并且通过来自所述第二侧的气囊膨胀,所 述气囊盖区域得以至少局部地从所述主区域分离,其中所述内面板部件具有一连接部件,所述连接部件包括:一第一固定部分,一第二固定部分,和一耦接部分,所述第一固定部分固定于所述第一层的所述气囊盖区域,所述第二固定部分固定于所述第二层的所述下侧,所述耦接部分设置于是所述第一固定部分和所述第二固定部分之间,其中所述耦接部分由柔性材料制成,其设计成当所述气囊盖区域至少局部地从所述主区域分离时,所述气囊盖区域经由所述耦接部分保持固定。 
所述第一层优选地构造成为一支撑层。然而,所述第二层也可以至少局部地构造成为一支撑层。另外,所述第一层和所述第二层处于固定于彼此之上的状态时,他们都可以作为一支撑层。所述气囊或对应的所述气囊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二层一侧的初始位置上。通过所述第一层和所述第二层组成的所述内面板的布局,得到较优的复杂的嵌套和/或底切的内面板元件。另外,通过所述第一层和所述第二层组成的所述内面板的布局,所述气囊盖的区域内只需要设置一层,这样其优点是所述气囊盖具有比多层气囊盖更低的质量。在通过膨胀气囊将所述气囊盖撒开时,因为所述气囊盖具有较低质量,其在所述主区域的固定,特别是在所述第二层上的固定,可以实施成为小范围的连接固定,这样材料和重量都会得以减少。另外,通过将所述连接部件布局成连接于所述第二层所述下侧,这样做的优点是气囊膨胀时,作用于所述连接部件的力可以适宜的方式传递给所述内面板部件,并且不需要额外的措施以加强这些部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优选实施例的内面板部件,所述连接部件的所述第一固定部分和所述第二固定部分互相间隔设置,从而在两所述固定部分之间的所述耦接部分成为一暴露部分,特别地其为一环体。其优点是,所述气囊盖区域具有充足的空间,以在气囊膨胀发生时得以打开,所述气囊盖不会阻碍所述气囊的膨胀。依然要提的是,所述气囊盖区域要保证足够完全地通过所述连接部件固定于所述内面板部件的所述第二层。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优选实施例的内面板部件,所述连接部件的所述第一固定部分和所述第二固定部分互相间隔设置,从而在两所述固定部分之间的所述耦接部分构造成为一薄膜连接件或者合页连接件,其中所述第一固定部分通过一边缘部分邻接所述边缘区域。这样做的优点是,所述气囊盖猛烈地摆动打开或弹飞得到避免,特别是当可用的安装空间或者乘客室对所述气囊盖的打开有限制的时候。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优选实施例的内面板部件,所述柔性连接部件的所述第二连接部分嵌入到一固定带中,所述固定带固定于所述第二层上。这样做的优点是,所述连接部件可以更好地与所述第二层固定,从而可以选择最适合的材料以供所述连接部件执行其功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优选实施例的内面板部件,所述固定带设置有一第一耦接装置,所述第一层对应地具有一第二耦接装置,以可拆卸地并且压紧和/或贴紧地使所述固定带与所述第一层彼此耦接。在这里,耦接装置可以理解为允许将所述固定带以不损坏方式安装在所述第一层上的装置。优选地,所述耦接装置可以实施为插套连接,并设有压入配合器。这种不损坏安装方式的优点是,不需要额外的措施用来将所述固定带固定于所述第一层上,这使得制造过程更快速。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优选实施例的内面板部件,所述固定带的所述第一耦接件为一插头装置,所述第一层的所述第二耦接件为一插头安装装置,或者反之亦可,从而形成一可拆卸压入配合组件。所述耦接装置,也可以实施为舌片-槽沟的耦接方式,这样使得所述固定带在所述第一层上的侧向推压成为可能。这里必不可少的是所述固定带固定于所述第一层上时允许非损坏拆卸,并且安装足够安全,从而使得所述安装条在后续的安装和/或连接步骤中不会与所述第一层分离。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优选实施例的内面板部件,所述插头装置具有插头或***带,其可相互成系列,成线性,平行和/或互补地排列,所述插头安装装置设置在对应位置。插头或***带,和所述插头安装装置的位置并不限于上述位置。而是,所述位置可以适当选择,从而所述固定带在所述第一层上保持一直处于最优的固定得以成为可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优选实施例的内面板部件,所述柔性连接部件由一网状织物或纺布形成,其能足够防止撕开。所述连接部件将所述气囊盖区域和所述第二层连接并具有一弹性带的功能,其用来在通过膨胀气囊将所述气囊盖区域推开时,防止所述气囊盖区域被撒裂脱落。所述连接部件可以完全由一织物或纺布制得,但也可以是由适合作为反弹带的其他材料制得。所述连接部件也可以由柔性和非柔性片段组成,特别是位于端部的所述连接部件的固定部分。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优选实施例的内面板部件,所述第一层在所述气囊盖区域的那一侧具有一第一组装区域以供与所述第二层固定,其中所述第二层在所述边缘区域对着所述气囊通道开口处具有一第二组装区域对应所述第一层的所述第一组装区域。所述第一层和所述第二层的组装区域优选地构造成为适宜超声波振动焊接的区域。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优选实施例的内面板部件,所述第一层的所述第一组装区域构造成具有槽和网的第一系列,所述第二层的所述第二组装区域形成为具有槽和网的一第二系列,所述第一系列与所述第二系列互补排列,以使一层中的槽与另一层的网相联结。这种互补排列的优点是,这些槽和网构造成为互补结构,以使一层和另一层得以精准定位。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优选实施例的内面板部件,所述气囊装置的所述气囊的所述通道开口的边缘区域由一加强筋加强固定。这样做的优点是,由膨胀气囊所形成的从所述连接部件传递到所述边缘区域的作用力,可以更好地传递到所述第二层。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优选实施例的内面板部件,所述固定带固定于所述加强筋上。这样做的优点是,不再需要在所述第二层上采用额外的固定措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优选实施例的内面板部件,所述第一层和所述第二层由塑料材料制成。作为塑料材料,所以可以想得到的材料都适宜在车辆结构构造中用来制作成内面板部件,这些材料如TPO,ASA,ABS,PVC等等。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优选实施例的内面板部件,所述气囊盖区域至少局部地由所述第一层的材料削弱部形成。只有在所述气囊盖区域的制作材料太刚性,以致于不能自动开合以启动气囊时,才需要所述材料削弱部(削弱区域的设计取决于打开的几何学特性和打开速度)。 
本实用新型涉及内面板部件的制造,其中所述内面板部件具有一第一层和一第二层,所述第一层朝向一第一侧,所述第二层朝向相反于所述第一侧的一第二侧,所述第二层具有一下侧,所述第二层的下侧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层,所述第二层具有一环绕边缘区域和由所述环绕边缘区域界定形成的一气囊通道开口,所述第一层具有一主区域和一气囊盖区域,所述气囊盖区域覆盖所述通道开口,并且通过来自所述第二侧的气囊膨胀,所述气囊盖区域得以至少局部地从所述主区域分离。其中上述所述内面板部件的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将一柔性连接部件放入一模具, 
(b)藉由所述模具将所述内面板部件的所述第一层的一部分固定于所述柔性连接部件的一第一固定部分,并且将一固定带固定于所述柔性部件的一第二固定部分, 
(c)从所述模具中取出所述柔性连接部件,并且一并取出固定于所述柔性连接部件第一固定部分的所述内面板部件的第一层,及其固定于所述柔性连接部件第二固定部分的所述固定带, 
其中所述固定带预先可拆卸地耦接于所述第一层上,从而通过一组装方法得以使所述第一层和所述第二层在预定的组装区域永久地相连接。将所述固定带固定在所述第一层上的优点是所述固定事不会对后续步骤有干扰,例如不会进入到所述第一层和所述第二层的所述组装区域。 
根据一方法,所述固定带通过可拆卸无损坏耦接方式固定于所述第一层上,例如,具体地所述耦接方式可以是粘接或者制动连接,所述耦接足够安全,从而所述固定带不会在后续的组装方法中脱落。对于所述第一层与所述第二层的耦接,优选地,其选择的连接方式使得固定带在所述第一层上快速无损坏并 且暂时性地固定。 
根据一方法,安装一保护帽,以用来保护所述固定带和所述柔性连接结构。所述保护帽用于保护所述固定带和所述连接部件使其免受固定联结方法中的不利影响,所述固定联结方法指的是用来将所述第一层和所述第二层永久固定的方法。 
根据一方法,所述第一层以一个位于另一上之上的方式排布于所述内面板部件的所述第二层上,这样所述第一层和所述第二层得以藉由一组装方法使其互相连接,所述组装方法可以是振动焊接,超声波焊接,热工具焊接,红外焊接,热气焊接,点焊,摩擦焊接,高频焊接,环缝焊接,激光焊接,特别是适合塑料的永久连接的联结方法。所述第一层和所述第二层的连接也可以是其他的连接和固定方法。最基本的是,所述第一层和所述第二层要充分安全并且永久地相互连接在一起。 
根据一方法,所述固定带与所述第二层的连接藉由联结方法和/或藉由螺纹或制动方法。容易想到的是超声波铆接的联结方法。然而,所述固定方法和联结方法也可以使用,以应用于所述第一层和所述第二层的固定连接。在所述螺纹或制动方法中,其优点是,后续的拆卸更简单,例如为了更好的回收所述内面板部件使用的材料而进行拆卸时会更容易。 
根据一方法,所述固定带固定于所述第二层上并位于与所述第二层的所述组装区域侧相反的一侧。 
根据该方法的一个步骤中,所述第一层至少在沿所述气囊盖区域边缘的部分具有削弱区域,优选地,其由激光辐射形成。所述第一层的材料的削弱可以发生在与所述第二层固定之前或固定之后。使材料削弱的其他方法也可以采用,例如剪切,刻痕,印记,或者熔化。最基本的是,材料削弱的区域需要实施为使得膨胀气囊可以推开所述气囊盖区域。当形成所述气囊盖区域的材料足够刚性时,就可以分配削弱区域,使膨胀气囊可以推开所述气囊盖区域,并且不会对作用安全有任何限制。 
更多本实用新型的优点,特征及细节参照附图并在具体实施例中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具有气囊盖区域的一内面板部件的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所述内面板部件沿图1中A-A线的截面视图,以示意在最终组装状态时,所述内面板部件与一气囊装置和供一柔性连接部件的一固定带的相对位置关系。 
图3为根据图1和图2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所述内面板部件的一模具的示意图,所述模具在一第一步骤中用来制造一第一层和一固定带,所述第一层和所述固定带通过一柔性连接部件相互连接。 
图4为根据图1和图2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所述内面板部件的模具的示意图,所述模具在一第二步骤中用来制造所述第一层,其通过一柔性连接部件连接。 
图5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图2所示的所述内面板部件的所述第一层的示意图,所述第一层的结构参照图3和图4所示,图5示意在所述固定带的一中间组装步骤中,所述固定带可拆卸地固定在所述内面板部件的所述第一层上。 
图6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图2所示的所述内面板部件的所述第一层的示意图,所述第一层的结构参照图3和图4所示,图6示意当所述固定带可拆卸地连接到所述内面板部件的所述第一层上时的状态。 
图7为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内面板部件的所述第一层和第二层的示意图,所述第一层和所述第二层结构参照图3和图4所示,其中所述两层还没有组装在一起,只是示意说明所述第一层和所述第二层组装过程中的第一步。 
图8为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内面板部件的所述第一层和第二层的示意图,所述第一层和所述第二层结构参照图3和图4所示,其中所述第一层和所述第二层在一固定方法中互相固定在一起。 
图9为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内面板部件的所述第一层和第二层的示意图,所述第一层和所述第二层结构参照图3和图4所示,以示意所述固定带从所述第一层上拆卸下来。 
图10为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内面板部件的所述第一层和第二层的示意图,所述第一层和所述第二层结构参照图3和图4所示,其中所述固定带固定于所述第二层的下侧。 
图11为图1和图2中所示的所述气囊盖区域的仰视示意图,其只显示所述气囊盖区域的轮廓和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的所述第一层的固定连接处的位置,其示意有插头连接元件,并设置在所述固定带上,以在所述第一层固定时用于所述第一层的组装。 
图12为图1和图2中所示的所述气囊盖区域的仰视示意图,其只显示所述气囊盖区域的轮廓和第三实施例和第四实施例的所述第一层的固定连接处的位置,其示意有插头连接元件,并设置在所述固定带上,以在所述第一层固定时用于所述第一层的组装。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车辆的一内面板部件通常设有一通道开口50,以供一 气囊装置60的一气囊穿过,所述气囊设置在所述车辆的内部的一气囊腔。从乘客的视角来看,所述通道开50设置在所述饰板部件下侧。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内面板1的一实施例,其具体实施为一仪表板。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内面板也可是另外的内面板,如一供车辆内部边侧的内面板,以给一边侧气囊提供覆盖并使其穿透。通常,关心讨论的是具有一通道开口50的一内面板部件,以供一气囊装置60的气囊使用,所述气囊能够被所述内面板部件覆盖。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内面板1的示意图,其具有一第一层10和一第二层30。所述第一层10由一主区域100和一气囊盖区域20形成。所述气囊盖区域20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由所述主区域100的一边缘区域17界定。所述边缘区域17可以实施成为从外部可见,或者可以从一可见侧或第一侧S1可见,或者可以是看不见的。在所述挡板部件的预期的安装设计里面,所述第一侧S1为所述车辆的内侧。所述主区域100设置在所述第一层下侧,并朝向一第二侧S2,所述第二侧S2与所述第一侧S1相反,其设置有一第二层30,并以薄层方式连接。 
所述边缘区域17的走向沿着一气囊盖或气囊套的附近并朝向外侧,这样所述边缘区域17位于所述内面板部件1的材料削弱线13的外侧,所述内面板部件1的材料削弱线13是可选择地设置的,如图1所示。设置所述材料削弱线13,这样膨胀气囊可以推开所述气囊盖区域20。当所述仪表板1和对应的气囊盖区域的材料的刚性可以保证确信膨胀气囊能推开穿透该区域时,所述第一层10也可以没有所述材料削弱线13,或者只是局部地形成所述材料削弱线13而没有形成环绕的剥削线。在图1中示出了所述仪表板1的第一层1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层10在面向乘客室的S1侧上具有一装饰缝合固定件18,其用来连接一装饰层的装饰接缝(图中未示出)。所述第一层10可以与所述装饰层层压在一起(图中未示出)。 
图2所示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所述内面板部件沿图1中A-A截面的示意图,没有具有气囊装置60的装饰层。其外侧为朝向一第一侧S1,与所述内面板部件有关的一侧位于所述第二侧S2的相反一侧,所述第二侧S2为朝向远离所述乘客室的那一侧。当所述内面板部件1安装于一车辆内时,所述可见侧S1或者外侧为图1所示的对应所述仪表板的那一侧,其朝向机动车的所述乘客室。在所述第一侧,基本所有的结构元件布局于这一侧,其被所述内面板部件所覆盖,例如所述内面板部件覆盖一气囊装置60。 
在所述第一内面板部件层10的盖区域下侧10a,并朝向所述第二侧S2,固定有一柔性连接部件40,从而以连接所述主区域100和所述盖区域20,从而避免在膨胀气囊时所述盖区域20完全从所述主区域分离。所述柔性连接部 件40具有:一第一固定部分41,所述第一固定部分41固定于所述盖区域20的所述盖区域下侧10a,一第二固定部分42,其通过一固定带70固定在所述第二层的下侧30a,和一耦接部分43,所述耦接部件43布置于所述第一固定部分41和所述第二固定部分42之间以将所述第一固定部分41和所述第二固定部分42相连接,这样,在所述气囊盖区域20连接于所述柔性连接部件40的一侧,膨胀气囊造成所述气囊盖区域20与所述内面板部件的主区域100的撕开脱落得以避免。所述柔性连接部件40的所述第一固定部分41固定于所述可见层10那一侧并朝向内侧S2。 
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优选地,在一注模法中,所述固定带70固定在所述第二固定部分42上,其中所述连接带70在长宽方向上完全地或者只是在一预定长度上,与所述柔性连接部件40的所述第二连接部分42相对应地排列。 
图1和图2所示的内面板部件基本上包括两层:一第一层10和一第二层30。所述第一层10具有所述主区域100,其与所述第二层固定,并提供支撑,和一盖区域11,其形成所述气囊盖区域20并盖住一通道开口50,所述通道开口50为一气囊装置60的膨胀气囊设计。所述两层10,30一起形成一内面板部件的非层压基座。在该实施例中的内面板部件,其具有复杂几何参数,因为有供通风打开的破坏部分,有供仪表显示的位置,和其他设计规格,这些几何特征很难在一单一的注模步骤中完成。因此,图1所示的内面板1优选由一第一层10和一第二层30形成,所述第一层10和所述第二层30通过连接或固定方法使其相互连接。 
有利地,所述两层10,30由塑料形成,其中所述两层10,30分别在一注模法或压制法中单独制作。然后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两层10,30通过固定或联结方法相互连接在一起,见下述说明。所选择的塑料材料必须相应地适宜所选的固定或对应的联结方法。 
优选地,当所述两层10,30相互连接在一起时,一额外的第三层(图中未示出)固定于所述第一层10的这一侧的上侧并朝向所述可见侧S1。该额外层是一层压层或一装饰层,其可由塑胶,皮革或类似材料,或布组成,以适合用于一车辆的所述乘客室的布局配置。所述第三层(图中未示出)可以由两层部分组成。第一层部分邻近所述第一层10,并由纺布,织布或泡沫层组成。第二层部分朝向所述可见侧S1并布置在所述第一层部分上,其可由比如皮革或搪塑表皮组成。所述装饰层也可由单层,双层或多层适合车辆构造的材料组成。 
在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在所述仪表板1的可见侧S1上,朝向乘客和驾驶员,在所述第一层10上还设置有一装饰缝合固定件18,以连接装饰层的装饰接缝或装饰带,所述装饰层具有这样的装饰接缝或装饰带。当所述装饰层具有一装饰接缝或功能接缝固定在所述第一层10位于所述可见侧时,所述装饰 缝合固定件18是特别需要的部件。具体地,当在所述第一层上,一所谓塑胶皮或没有装饰接缝的另外的装饰层固定于其上时,所述内面板部件1可以形成为不设有装饰接缝或装饰带。在本例中,配备有所述装饰缝合固定件18。 
如图2所示,所述气囊盖区域20盖住一通道开口50,所述通道开口50形成于所述第二层30内,以供一气囊装置50的气囊穿过。所述第一层的所述主区域100具有一组装区域12,其邻近所述气囊盖区域20并位于所述通道开口50那一侧。在所述第一层10上,气囊盖区域20和主区域100毗连的部分,设置材料削弱部13,其从所述第二层30的边缘区域32侧向延伸形成,所述边缘区域33界定所述通道开口50。所述第一层10的所述材料削弱部13的走向可以部分或整体地在所述通道开口50内或到达所述通道开口50外。优选地,所述材料削弱部13的路线对应所述气囊盖区域20的边缘17,如图1所示。 
如图1所示,所述内面板部件1构造成一所谓U形活门***。这意味着,只有一个活门,或者所述气囊盖区域只有一个枢轴区域。这样,用于在膨胀气囊时允许撕开所述气囊盖区域20的所述材料削弱部13的路线在所述内面板部件的表面内构造成一U形路线,并朝向远离所述可见区域一侧,或者对应所述气囊盖区域20。所述活门的枢轴区域即是所述柔性连接部件40也布局在其上的那部分区域。如图2所示,所述材料削弱部13也显示在所述气囊盖区域的枢轴点位于所述边缘区域32上,所述材料削弱部13的强度没有其他材料部的强度高,这样就形成了一可打开的合页。 
然而,本实用新型的所述内面板部件可以构造成H形活门或多活门***。这意味着,至少有两处活门或两个枢轴位点,在这些位置活门可轴向打开。这样,用于在膨胀气囊时允许撕开所述气囊盖区域20的所述材料削弱部13的路线在所述内面板部件的表面内构为H形。在H形活门***中,所述柔性连接部件40对应设置在所述枢轴位点。所述柔性连接部件40对应地设置有一固定带70,以连接所述加强筋31,朝向所述气囊装置60的左右侧,从X1轴的方向上来看。然而,可以想到的是,在多个固定带组装在所述加强筋31上之前,先提供一共有的固定带70,然后该共有的固定带70分开为独立的固定带70以分别组装在所述加强筋31上。 
当膨胀气囊的膨胀力不足以撕开所述气囊盖区域20时,因为覆盖所述通道开口50的层体的材料特性比如弹性太强,刚性太强,就会导致所述气囊的正常功能不能得到保证,这时就需要所述材料削弱部13。 
优选地,所述第一层的组装区域12或连接区域具有网14和槽15的锯齿状的系列(如图7所示)。 
在所述第一层10的盖区域下侧10a,一第二层30设置在邻近所述通道开口50处,所述第二层30通过一连接区域或所述第二层30的一第二组装区域 33与所述第一层10的所述第一组装区域12以压紧或紧贴的方式相固定。所述第二层30的所述第二组装区域33具有与所述第一组装区域12互补的网34和槽35的系列结构(如图7所示),这样两个区域可以通过适宜的固定或联结方法相互连接在一起,所述方法,举个例子,可以是振动焊接。所述第一层10和所述第二层30的组装区域12,33可以是其他设计。最基本的是,它们适合于所选择的将所述第一层10和所述第二层30的连接或固定的方法。 
图7中所示的组装区域12,33的结构特别适合用振动焊接来将所述第一层10和所述第二层30固定。然后,所述组装区域12,33的其他实施方式也是可行的。例如所述组装区域12,33可以构造成为具有一吻合结构以形成紧贴的连接,与插舌-容槽的结构类似,并且在后续步骤中永久地相互连接在一起。 
所述第二层30在本实施例中作为一支撑层,并承担保证所述仪表板具有足够的稳定性。形成所述膨胀气囊的通道开口50的所述边缘区域32也由所述第二层30或者支撑层形成。 
优选地,所述第二层30的所述边缘区域32沿着边缘17的轨迹,并设有一加强结构。根据图2所示的实施例的所述内面板部件1,所述加强结构由所述加强筋31形成,其成对地排列在所述第二层30的所述边缘区域32,其延伸方向远离所述第二层30的下侧30a并朝向所述内侧S2。所述下侧30a指的是所述第二层30朝向远离所述第二层30的所述组装区域33的那一侧,如图2所示。位于所述通道开口50的所述边缘区域的加强结构可以是其他各种加强措施,例如具有加强稳定性的嵌入的金属或者塑料区域,或者是单独的加强元件31。所述加强结构最好是排列成环绕所述通道开口的所述边缘区域32。然而,可以预料到的是,所述加强结构也可以设置在局部位点上,而这些局部位点承受更高的压力。这样做的优点在于,可以节省材料,从而整个所述内面板部件可以构造成更节省材料并且更轻。 
如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所述柔性连接部件40具有一第一固定部分41,一第二固定部分42,和形成于所述第一固定部分41和所述第二固定部分42之间的一耦接部分43。所述柔性连接部件的所述第一固定部分41藉由注模法固定在所述气囊盖区域20的所述盖区域下侧10a,并且***其中。也可以通过适宜的粘合方法将所述第一固定部分41固定于所述气囊盖区域20,所述气囊盖区域20相应地设置用来与所述第一固定部分粘合。最基本的是,在固定方法中,所述气囊盖区域20的质量和对应重量基本上没有增加。高的质量和对应高的重量会产生大的质量惯性矩,这样的话,所述气囊盖区域在弹出时,其作用力会传递到所述内面板部件1的邻近区域,从而这些区域需要更强的刚性。低的质量惯性矩或对应的所述气囊盖区域的低质量竟未着 对应的所述内面板部件1可以具有更弱的刚性,从而具有更小的重量,从而从整体上对所述车辆的重量和所述仪表板的制作也起到有利的积极作用。另外,另外一方面的效果是,可以产生较少的材料成本。所述内面板部件1减少的重量,以及所述车辆总重量的减少可以使油耗减少。通过螺纹连接件将所述柔性连接部件40固定于所述气囊盖区域20的固定方式或其他方式如果提供了所述气囊盖区域20的质量,则是不宜采用的。另外,采用螺纹连接件可能会有危险存在,所述气囊盖区域20打开时所述螺纹连接件的部件会脱落,以不可控地方式被抛向所述乘客室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所述内面板部件1,如图1所示,嵌入一固定带70的所述柔性连接部件40的所述第二固定部分42藉由所述第二层30的所述加强筋31上的所述固定带70得以固定。所述固定带70最好藉由超声波铆接(图中未示出)的方法固定于所述加强筋31上。在所述加强筋31上,所述固定带70的固定或对应所述连接部件40的所述第二固定部分42的固定也可以是螺纹连接或粘合连接。最基本的是,所述固定带70分别在所述加强筋31或边缘区域的固定充分安全。所述固定带70也可以固定在所述加强筋31的边侧30b(如图2所示),并朝向所述边缘区域32,其中所述固定带和/或所述加强筋31的尺寸彼此相适宜,例如所述加强筋31的突出长度与所述固定带70的长度相适应。优选地,所述固定带70可以直接固定于所述边侧30b,此时所述耦接部分43可作为一合页开关。 
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所述柔性连接部件40的所述耦接部分43可以构造成为一个环,也就是说,所述耦接部分43不仅仅是作为一个反弹带,因为所述耦接部分43的S形区域可以提供自由的活动。 
然而,也可以只使所述耦接部分43为柔性结构,邻近的所述固定部分41,42都是刚性材质,这样所述耦接部分43可作为一薄膜连接件或合页或结构连接件。这样同样可以达到使所述耦接部分43的可动区域移动以更靠近所述边缘区域,所述S形区域缩短,这样所述自由活动得到限制。所述耦接部分43可以位于所述边缘区域32的边侧30b和所述第一层10的所述气囊内侧10a之间的角落区域内,并呈L形的柔性部分,从而当所述固定部分41,42布局在靠近该合页区域(图中未示出)时,所述耦接部分43起到类似薄膜连接件或合页的作用。 
如图2所示的实施例,所述柔性连接部件40最好是由柔性材料制成,如纺布或织布,其具有相同的柔性特性,所述柔性连接部件40由相同材料制成,并在从所述第一固定部分41所述耦接部分43到所述第二部分42都是相同材料。不过所述第一固定部分41和所述第二固定部分42也可以具有比所述耦接部分较小的柔性。所述柔性连接部件40也可以想到的是具有如下结构:所述 固定部分41,42为刚性材质,只有所述耦接部分43为柔性材质,从而在所述柔性部分具有一接合效果,并且所述气囊盖区域20只有在该柔性部分可以被打开。例如,在所述连接部件40的织布或纺布的刚性结构区域,稳固电线,加强电线,或者塑料棒可分别布置于所述固定部分41,42内。 
如图2所示的实施例,所述柔性连接部件40为一由织物布组成的平坦网状物,所述平坦延伸区域沿着轴X1和轴X2大致对应其轨迹,如图2所示,并且沿着轴X3大致对应所述气囊盖区域20的宽度,并沿着图1中A-A截面的方向。轴X1,X2和X3指的是图2所示的坐标轴箭头指示的方向。 
所述柔性连接部件40也由单独的条或带,整齐或不整齐地相互平行,之间留有预定的距离,其一边在所述第一层10的所述盖区域下侧10a的所述气囊盖区域20上,另一边在所述第二层30的下侧30。然后所述条或带分别布置在一平坦延伸的固定带70内。所述单独的条或带的端部可以分别收容于对应的固定连接部件中,所述固定连接部件执行所述固定带70的作用,然后其可进一步固定在固定肋上。 
图3至图10用以说明图1和图2所示的实施例的内面板部件的制造方法。 
如图3所示为一模具80的示意图,所述模具80具有一第一模具部81,一第二模具部82,和一第三模具部83。每所述模具部81,82,83分别在模具内侧具有一第一轮廓面90,一第二轮廓面91,一第三轮廓面92,和一第四轮廓面93,以形成图1所示的所述第一层10,并且一并形成具有位于所述柔性连接部件40上的所述固定带,其形成方法可以是比如注模法或压制法。在所示的方法中,所述第一层10和所述固定带70在一注模法中固定于所述柔性连接部件40上。然而,其他可以想到的方法也是可行的,例如铸造压制成形,或热塑成形。优选地,所述第一层10在一注模法或一压制方法中形成。所述第一层10和所述固定带70也可以在单独的模具中制得。优选地,所述固定带70预先固定在所述柔性连接部件40的所述第二固定部分42,然后在另外一个模具中,所述第一层10固定在所述柔性连接部件40的所述第一固定部分41上,固定方法可以分别是注模法和/或压制法。 
如图3所示为所述模具部81,82,83处于一打开位置,从而所述柔性连接部件40可以***到所述模具80中,以供安装所述第一层10和所述固定带70。如图3所示,单独的所述模具部81,82,83都设置有所述轮廓面90,91,92,93,以形成所述第一层10的结构特征,例如形成所述装饰缝合安装件18和所述组装区域13,并形成所述固定带70上的插头装置71和一系列带网73和槽74的组装区域。如图3所示,在所述模具80的模具部81,82,83上的轮廓面分别形成对应公母结构,从而对应将要形成的所述第一层10和所述固定带70,通过所述模具部81,82,83的闭合形成相对应凹腔。例如在所述第 一模具82上,在所述第一轮廓面上形成一装饰缝合安装件98。对应的轮廓区域,如果需要,其他所述模具部82,83设置有对应的互补部分,参见下面的进一步说明, 
在所述第一模具部81的所述第一轮廓面90,设置有一装饰条安装轮廓98,其作为一母结构,以供在所述第一层10上形成所述装饰条安装件18。 
在所述第二模具部82的所述第二轮廓面91上,形成所述固定带70的凹腔的轮廓提供部分,和所述第一层的凹腔的轮廓提供部分:供所述第一层10的所述组装区域12的槽-网轮廓96,供形成所述固定带70的槽-网轮廓97b,并且还形成额外的桩状结构94,以供在所述固定带70上形成所述插头装置71(图5所示)的插头。所述插头装置71的插头被设置用来组装于所述第一层10的插头安装装置16内,并采用可拆卸压紧配合的方式。另外,在所述模具80的所述第二模具部82的所述第二轮廓面91,形成有一突出轮廓95,以供形成所述第一层10的所述插头安装装置16,以***述插头装置71的插头。 
在所述模具80的所述第三模具部83内,在所述第三轮廓面92内,形成有一供设置轮廓的槽-网轮廓96,并且在所述第四轮廓面93,朝向远离所述第三轮廓面92,对应所述槽-网轮廓97b,形成有一槽-网轮廓97a,以形成所述固定带70的所述腔。 
图4所示为图2所示的所述第一层10,所述柔性连接部件40和所述固定带70的注模法或按压制作步骤。所述模具80处于闭合状态,在所述柔性连接部件40上,所述第一层10和所述固定带70已经分别通过注模法或压制方法固定在所述柔性连接部件40的所述固定部分41,42,其中所述耦接部分43形成为一个环。 
图5所示为图2中所述内面板部件1的制造方法中的一准备步骤。所述柔性连接部件40一面由所述第一固定部分41固定在所述第一层10上,另一面由所述第二固定部分42与所述固定带70固定。另外,在所述固定带70的一面,图上示意有插头装置71,其最好位于在所述固定带的最终组装状态时朝向远离所述第二层30的所述下侧30a的那一侧,如图2所示。这样使得所述固定带70可以轴向运动,如图5中箭头300所示,其嵌入所述第一层10,不需要转动或扭动所述耦接部分43。如箭头300所示所述轴向运动,其是为了将所述固定带70固定在所述第一层10上,如图6所示。 
另外,如图5所示,在所述第一层10上形成有插头安装装置16。优选地,所述插头安装装置16为凹缝或槽,其尺寸使得所述固定带70的所述插头装置71的插头以可拆卸压紧配合的方式与所述第一层10的所述插头安装装置16相卡合。另外,所述固定带70具有一系列槽73和网74。当所述第三层也形成有对应的表面结构时,这种槽-网结构使得所述固定带70在所述第二层30的固 定很方便。另外,也可以节省材料,所述连接部件40的所述第二固定部分42可以被更好地布局并且在所述固定带79内可以更容易位于中心区域。 
图6所示的图2中的所述内面板部件1的制造方法的一中间组装步骤,其中所述固定带70以无损并且可拆卸的方式被所述柔性部件40固定在所述第一层10的所述组装区域12。所述第一层10的所述插头安装装置16的位置最好选择成使所述柔性连接部件40的所述耦接部分43基本上平齐地稍微绷紧地躺在所述第一层10上,如图6所示,从而所述耦接部分43不会影响后面将要进行的组装步骤。 
将所述固定带70安装在所述第一层10上的无损并且可拆卸组装方式,其可以藉由将所述固定带70的所述插头装置71的插头***到所述第一层10的所述插头安装装置16的安装部来实现。所述插头装置71最好是突出物或插头,其在所述固定带70上成整体地形成,并且其可以被塞进或***所述插头安装装置16的安装部。固定在所述第一层10上的所述固定带70通过一压紧配合动作由所述插头安装装置16固定就位。这意味着,所述插头装置71的插头的尺寸和所述插头安装装置16的安装部的尺寸通过合适地选择以使所述插头装置71的插头得以***所述插头安装装置16的安装部,并且能够被夹紧和/或锁紧以固定就位。 
所述插头装置71也可由独立的插头形成,在将所述固定带固定于所述柔性连接部件40上的注模工艺之后,将其采用如胶水粘贴的方法固定在合适的位置。 
在所述固定带70以足够强度并且无损的方式可拆卸地固定在所述第一层10上后,一保护帽200可以固定于所述第一层10上,如图7所示。所述保护帽200完成两个功能:首先,其保护所述柔性连接部件40以使防止其在后续步骤中被污染和损坏,其次,如果在后续步骤中,所述固定带70过早地或不经意地从所这第一层10分离,所述保护帽200防止所述柔性连接部件40摆动进入到所述第一层10和所述第二层30的组装区域12,33。 
如图7所示,所述第一层10和所述第二层30相互分离开。运动箭头400指示在一个适合的装置里或者由人手工操作导引所述第一层10和所述第二层30朝向彼此。这里最基本的是,所述第一层10的所述组装区域12和所述第二层30的所述组装区域33正确地排列和布置在彼此上面,也就是说,所述第一层10和所述第二层30的锯齿准确地相互啮合。由于形成的所述网14,34和所述槽15,35的系列,形成的所述组装区域12,33的锯齿也可以提供一个定位协助的作用,从而使所述第一层10精准定位于所述第二层20上。 
图8显示通过振动焊接的方法将所述这第一层10固定于所述第二层20上。如振动箭头500所示,其指示振动压力沿着X3轴的方向(X3轴的箭头方向) 和X3轴的反方向(X3轴的箭头方向的反方向)施加。所述槽15,35和所述网14,34的表面相互按压于彼此之上,并且在所述振动压力的作用下振动,从而所述第一层10和所述第二层30的相互适配的所述组装区域12,13的表面相互熔化,这样所述组装区域12,33永久地连接在一起。施加于所述组装区域13,33的预定振动压力最好是在85HZ的频率范围。 
将所述第一层10固定在所述第二层30上的步骤也可使用其他的固定或联结方法。进一步地,这些方法如下所述,以作为举例:超声波焊接,热工具焊接,红外焊接,热气焊接,点焊,摩擦焊接,高频焊接,环缝焊接,激光焊接。特别地,适合所述第一层10和所述第二层30的永久连接的联结方法都可以采用,在这些方法中,所述第一层10和所述第二层30所使用的塑料和材料不会造成不利的损坏。 
如图9所示,所述第一层10和所述第二层30通过前面的连接或固定方法相互固定,并且所述固定带70从所述第一层10的可分离地并且无损坏地拆除,以及所述保护帽200的去除,已经开始,如箭头300所示。重要的是,所述固定带70和所述保护帽200都已经固定在所述第一层10上,并且它们在采用的所述固定方法中不会脱落,然而可以以无损坏的方式从所述第一层10去除,如图9所示。 
图10显示处于最终状态的所述内面板部件1。所述固定带70与所述加强筋31固定。超声波铆接被认为是这步骤中最合适的固定方法。所述固定带70固定于所述第二层30的所述下侧30a的方法可以是螺纹连接或其他固定方法,例如胶水粘粘,螺纹连接和/或焊接。对应地分离或安插的所述插头连接件71和所述插头安装装置16可以被去除,如图10所示。 
图11和图12为所述气囊盖区域20的简化的仰视图,以显示所述第一层10的所述耦接装置或插头安装装置16的可能的实施方式,其可形成于所述第一层10的所述盖区域下侧10a内,不同的实施方式在图11和图12中分开显示,并且以B-B线成镜像。如图11所示,作为一第一实施例,所述插头安装装置16为复数个具有圆形开口边缘的凹缝,所述凹缝成系列并相互平行地排列。在参照线B-B线的相反一侧,显示一第二实施方式的插头安装装置16,其由相互平行的通道或沟槽形成。 
图12显示图11的插头安装装置排列成相互形成分支。图11和图12所示的插头安装装置16的实施方式设计为通过一压紧配合的动作可以使所述插头装置71设置于所述固定带70上。为此,或者所述插头装置71的元件具有微小的过量,或者对应所述插头装置71的所述插头安装装置16具有微小的不足的尺寸,反之亦可。所述仰视图中所示的所述插头安装装置16的元件在所述第一层10的分布对应所述固定带70的所述插头装置71的元件的分布。根据 本实用新型的所述内面板部件1的另一实施例,所述固定带70的所述插头装置71的元件可以形成于所述第一层10上,假若这样,对应的所述插头安装装置16的元件刚设置在所述固定带70上。 
图2中所示的所述内面板部件1的优选的制造方法参照图3到图10在下面的揭露中予以说明。 
如图3所示,将所述柔性连接部件40放入一打开的模具80里的正确位置上。然后关闭所述模具80的所述模具部81,82,83,以得到形成所述第一层10和所述固定带70的腔体。当所述腔体合适地形成后,将塑料注入所述腔体中,所述注射步骤的最终状态如图4所示。所述第一层10和所述固定带70也可以在单独的注射步骤中形成,优选地,先形成所述固定带70,然后所述第一层10注射形成于所述柔性连接部件40上。在所述注射步骤后,所述柔性连接部件40与所述第一层10和所述固定带70一起从所述模具80中去除。然后,如图5和图6所示,所述固定带70藉由所述第一层10上的插头装置71可拆卸地固定于所述插头安装装置16内。在接下来的步骤中,一保护帽200固定于所述固定带70的区域上,所述固定带70固定于所述第一层10上。在所述保护帽200的固定步骤之前或之后,所述第一层10可以在图1和图2中所示的位置上设置材料削弱部13。材料削弱部13指的是通过材料的去除减少其刚性,这样,在所述材料削弱部的位置,所述气囊盖可以被膨胀气囊撒开。优选地,所述材料削弱部在一激光方法中形成。 
当完成所述固定带70和所述保护帽200在所述第一层10上的的组装后,进行所述第二层30在所述第一层10上的组装。所述第二层30采用类似的注模法或压制法预先制备,然后所述两层10,30排列于彼此之上,以使所述第一层10和所述第二层30对应的所述组装区域12,33以准确地配合的方式相连接在一起,如图7和图8所示。然后通过施加一频率在大约85HZ的振动压力,以进行一振动焊接步骤,从而将所述组装区域12,33固定在一起。不过,其他的固定方法和联结方法也可以使用,例如:超声波焊接,热工具焊接,红外焊接,热气焊接,点焊,摩擦焊接,高频焊接,环缝焊接和/或激光焊接。在固定所述第一层10和所述第二层30分别对应对应的所述组装区域13,33时,联结方法比较适合,因为其适合于塑料的永久固定。 
在所述第一层10固定在所述第二层30上后,所述保护帽200被去除,所述固定带70与所述第一层10脱离连接关系,其中所述固定带70的所述插头装置71以无损坏的方式从所述第一层10的所述插头安装装置16上分离。最后,所述固定带70在图10所示的边缘区域32的位置上通过超声波铆接的方法固定在所述第二层30的一个或所有加强筋31上。所述固定带70固定于所述第二层20的固定方法可以使用不同的固定或联结方法,例如胶水粘接,焊 接或螺纹连接。 
然后,一装饰层可以安装于所述内面板部件1上,如图10所示,其可设置在所述第一层10上。所述装饰层可以是一层织布或泡沫,其上可以设置皮革或搪塑表皮。 
附图标记
1仪表板/内面板         10第一层 
10a盖区域下侧          11第一层的盖区域 
12组装区域/联结区域    13材料部 
14网                   15槽 
16第二耦接装置/插头安装装置 
17边缘                 18装饰缝合安装件 
20气囊盖区域           30第二层 
30a下侧                30b边侧 
31加强筋               32边缘区域 
33组装区域/联结区域    34网 
35槽                   40织布/纺布结构;柔性连接部件 
41固定部分             42固定部分 
43耦接部分             50气囊通道开口 
60气囊装置             70固定带 
71第一耦接装置/插头装置73网 
74槽                   80模具,注射模具 
81,82,83第一,第二,第三模具部 
90第一轮廓面           91第二轮廓面 
92第三轮廓面           93第四轮廓面 
94桩状轮廓             95突出轮廓 
96槽-网轮廓            97a槽-网轮廓 
97b槽-网轮廓           98装饰条安装轮廓 
100主区域              200保护帽 
300运动箭头            400压力方向箭头 
500运动箭头            S1第一侧 
S2第二侧 

Claims (14)

1.一种用于车辆内部的内面板部件(1),所述内面板部件(1)具有第一层(10)和第二层(30),所述第一层(10)朝向第一侧(S1),所述第二层(30)具有下侧(30a)并固定于所述第一层(10)(构造成一支撑层),并且所述下侧(30a)朝向相反于所述第一侧(S1)的第二侧(S2),所述第二层(30)具有环绕边缘区域(32)和由所述环绕边缘区域(32)界定形成的气囊通道开口(50),其中所述第一层(10)具有主区域(100)和气囊盖区域(20),所述气囊盖区域(20)覆盖所述通道开口(50),所述第一层形成为通过来自所述第二侧(S2)(并且位于所述第二层那一侧的初始位置处)的气囊膨胀,所述气囊盖区域(20)得以至少局部地从所述主区域(100)分离,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面板部件(1)具有连接部件(40),所述连接部件(40)由第一固定部分(41),第二固定部分(42),和耦接部分(43)构成,所述第一固定部分(41)固定于所述第一层(10)的所述气囊盖区域(20),所述第二固定部分(42)固定于所述第二层(30)的所述下侧(30a),所述耦接部分(43)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部分(41)和所述第二固定部分(42)之间,其中所述耦接部分(43)由柔性材料制成,并形成为当所述气囊盖区域(20)至少局部地从所述主区域(100)分离时,所述气囊盖区域(20)由所述耦接部分(43)保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面板部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部分(41)和所述第二固定部分(42)互相间隔设置,从而在两所述固定部分(41、42)之间的所述耦接部分(43)成为暴露部分,尤其为环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面板部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部分(41)和所述第二固定部分(42)互相间隔设置,从而所述耦接部分(43)构造成为薄膜连接件或者合页连接件,其中所述第一固定部分(41)通过边缘部分邻接所述边缘区域(3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面板部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连接部件(40)的所述第二固定部分(42)嵌入到固定带(70)中,所述固定带(70)固定于所述第二层(30)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内面板部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带(70)设置有第一耦接装置(71),所述第一层(10)对应地具有第二耦接装置(16),以使所述固定带(70)与所述第一层(10)彼此为可拆卸地压入配合和/或贴紧配合耦接。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面板部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带(70)的所述第一耦接装置为插头装置(71),所述第一层(10)的所述第二耦接装 置为插头安装装置(16),或者所述固定带(70)的所述第一耦接件为插头安装装置(16),所述第一层(10)的所述第二耦接件为插头装置(71),从而一起形成可拆卸的压入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内面板部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装置具有多个插头或***带(71),其可相互串联地排列,成直线排列,平行排列和/或互偏地排列,所述插头安装装置(16)设置在相对应的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面板部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连接部件中(40)由网状织物或纺布形成,其具有足够的防撕裂性。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面板部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层(10)在所述气囊盖区域(20)的那一侧具有第一组装区域(12)以供与所述第二层(10)组装,其中所述第二层(10)在所述边缘区域(32)对应所述气囊通道开口(50)处具有第二组装区域(33),与所述第一层(10)的所述第一组装区域(12)互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内面板部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层(10)的所述第一组装区域(12)具有第一系列的槽(15)和网(14),所述第二层(30)的所述第二组装区域(33)具有第二系列的槽(34)和网(35),所述第一系列与所述第二系列互偏地排列,以使一层中的槽与另一层的网相关联。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面板部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装置(60)的所述气囊的所述通道开口(50)的边缘区域(32)由加强筋(31)加强固定。
12.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内面板部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带(60)安装于所述加强筋(31)上。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面板部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层(10)和所述第二层(30)由塑料材料制成。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面板部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盖区域(20)至少局部地由所述第一层(10)中的材料削弱部(13)界定而成。 
CN2012202632873U 2011-05-26 2012-05-28 具有气囊盖的内面板部件 Expired - Lifetime CN202896506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1102521.2 2011-05-26
DE102011102521A DE102011102521A1 (de) 2011-05-26 2011-05-26 Innenverkleidungsteil mit Airbag-Abdeckung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896506U true CN202896506U (zh) 2013-04-24

Family

ID=471403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202632873U Expired - Lifetime CN202896506U (zh) 2011-05-26 2012-05-28 具有气囊盖的内面板部件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714583B2 (zh)
CN (1) CN202896506U (zh)
DE (1) DE102011102521A1 (zh)
FR (1) FR2975649B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64596A (zh) * 2015-04-21 2016-11-02 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具有中间骨架元件的主动杂物箱门
CN109501710A (zh) * 2017-09-14 2019-03-22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气囊装置
CN110386098A (zh) * 2018-04-18 2019-10-29 保时捷股份公司 气囊覆盖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966788B1 (fr) * 2010-10-28 2012-12-21 Faurecia Interieur Ind Agencement de coussin de securite dans une planche de bord comportant un lien portant des elements surmoules
EP2703232B1 (de) * 2012-08-27 2016-10-05 SMP Deutschland GmbH Verkleidungsbauteil mit Einlegeteil zur Abdeckung eines Airbags sowie Herstellungsverfahren für das Innenverkleidungsbauteil
KR101382329B1 (ko) * 2012-09-19 2014-04-08 현대자동차 주식회사 자동차의 에어백 하우징 및 그 제조방법
FR3007349B1 (fr) * 2013-06-24 2016-02-26 Faurecia Interieur Ind Dispositif de securite pour vehicule
DE102016217659A1 (de) 2016-09-15 2018-03-15 Volkswagen Aktiengesellschaft Airbaganordnung in einem Fahrzeug
US10988098B2 (en) * 2017-03-30 2021-04-27 Toyoda Gosei Co., Ltd. Air bag mounting interior trim and production method therefor
CN107963049B (zh) * 2017-11-30 2020-09-18 上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气囊门总成和仪表板总成
CN108044894B (zh) * 2017-12-08 2021-03-16 广州敏瑞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多功能组装卡扣自动化***
US10780843B2 (en) * 2018-01-30 2020-09-22 Toyota Motor Engineering & Manufacturing North America, Inc. Methods for forming and tuning the durability of breakaway sections on a trim panel
FR3103407B1 (fr) 2019-11-26 2021-10-29 Smrc Automotive Holdings Netherlands Bv Procédé de fabrication d'une pièce thermoplastique composite et pièce obtenu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4315853C2 (de) * 1993-05-12 1996-05-15 Ymos Ag Ind Produkte Armaturentafel mit Beifahrer-Airbag
US5393089A (en) * 1993-09-01 1995-02-28 Chrysler Corporation Vehicle air bag cover
DE19530346A1 (de) * 1994-08-27 1996-02-29 Volkswagen Ag Deckel mit einem Grundkörper und wenigstens einem daran befestigten Halteband un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des Deckels
US6378894B1 (en) * 1999-07-09 2002-04-30 Visteon Global Technologies, Inc. Seamless passenger side inflatable restraint system
DE19935625C2 (de) * 1999-07-29 2003-12-04 Ruetgers Kunststofftechnik Gmb Gassackabdeckung
FR2811952B1 (fr) * 2000-07-18 2003-01-31 Ecia Equip Composants Ind Auto Equipement de vehicule automobile pour sac gonflable, ensemble correspondant et son procede de fabrication
US7291301B2 (en) * 2003-12-09 2007-11-06 International Automotive Components Group North America, Inc.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n airbag assembly and vehicle trim component
US7234726B2 (en) * 2004-12-16 2007-06-26 Visteon Global Technologies, Inc. Airbag assembly for improving force distribution
DE202007016718U1 (de) 2007-02-21 2008-04-03 K.L. Kaschier- Und Laminier Gmbh Airbagdeckelscharnier mit kraftaufnehmendem System
FR2929569B1 (fr) * 2008-04-03 2010-09-17 Faurecia Interieur Ind Dispositif de fixation d'un volet de coussin gonflable
DE102008019950B4 (de) 2008-04-21 2018-07-12 Volkswagen Ag Airbaganordnung für ein Fahrzeug sowie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r Airbaganordnung
US7784820B2 (en) * 2008-11-04 2010-08-31 Automotive Components Holdings, Llc Air bag deployment chute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64596A (zh) * 2015-04-21 2016-11-02 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具有中间骨架元件的主动杂物箱门
CN109501710A (zh) * 2017-09-14 2019-03-22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气囊装置
CN110386098A (zh) * 2018-04-18 2019-10-29 保时捷股份公司 气囊覆盖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FR2975649A1 (fr) 2012-11-30
FR2975649B1 (fr) 2017-12-08
DE102011102521A1 (de) 2012-11-29
US8714583B2 (en) 2014-05-06
US20130134693A1 (en) 2013-05-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896506U (zh) 具有气囊盖的内面板部件
US3953067A (en) Vehicle headliner construction
US9096183B2 (en) Composite part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 composite part
CN101646543B (zh) 形成带有局部化深厚柔软区域的装饰板的方法和由此获得的装饰板
US8398114B2 (en) Vehicular trim applications using film adhesive in lieu of stitching
EP3192636B1 (en) Manufacturing a vehicle trim component via compression forming and injection molding
US8579347B2 (en) Seam spacers for use with decorative stitching of vehicle interior components
US5458361A (en) Insert for air bag cover assembly
EP2862752B1 (en) An airbag unit for a motor vehicle safety device and a related method of packaging an airbag
CN102923090B (zh) 用于机动车安全气囊***的嵌入模制tpo滑槽
JP2003534178A (ja) 自動車のインテリア・コンポーネント
US20070257537A1 (en) Two-peice head restraint and method for making same
CN103402820B (zh) 具有精美周边的车辆装饰顶篷以及获取它的方法
EP3126188B1 (de)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mit einem bezug versehenen elementes und ein solches element
CN103625412B (zh) 内护板构件以及用于内护板构件的制造方法
ITPD20060437A1 (it) Suola traspirante ed impermeabile per calzature, calzatura utilizzante detta suola e procedimento per la realizzazione di detta suola e detta calzatura
CN101622117A (zh) 装饰板
CN102741029A (zh) 发泡成形用模具以及发泡成形构件的制造方法
FR2880838A1 (fr) Procede de fabrication d'un panneau composite avec une peau decorative et panneau correspondant
CN104223607A (zh) 具有防渗结构的夹式扣合元件拉链
KR20190021370A (ko) 자동차 안전 장치용 에어백 유닛
CN107580551A (zh) 车辆外部装饰部件
CN103402826B (zh) 复合材料层
KR100695788B1 (ko) 자동차 내장재용 스킨구조
US20100260980A1 (en) Method for producing a molded part comprising different decorative zon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