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832807U - 回路反馈式机械调节*** - Google Patents

回路反馈式机械调节***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832807U
CN202832807U CN 201220482650 CN201220482650U CN202832807U CN 202832807 U CN202832807 U CN 202832807U CN 201220482650 CN201220482650 CN 201220482650 CN 201220482650 U CN201220482650 U CN 201220482650U CN 202832807 U CN202832807 U CN 20283280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vity volume
connecting tube
pipe
air inlet
cav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220482650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孟祥慧
王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 201220482650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83280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83280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832807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upercharger (AREA)

Abstract

一种机械设计领域的回路反馈式机械调节***,包括:进气管、发动机、排气管、压气机、涡轮、连接管、容积腔、移动体和弹簧,连接管与容积腔壁面相连通,移动体安装容积腔内并与容积腔的内壁面密封接触,贯穿管贯穿移动体的左右两壁面,弹簧的两端分别与移动体的下壁面、容积腔下壁面相连接。当发动机处于中低速工况时,移动体在容积腔内向下移动,排气再循环率较大,发动机各缸排温较低,整机性能较优;当发动机处于高速工况时,移动体在容积腔内向上移动,排气再循环率较小,发动机的动力性较好,整机性能较优。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结构简单,适用于带有涡轮增压器的排气再循环***。

Description

回路反馈式机械调节***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种机械设计领域的排气再循环***,特别是一种带有涡轮增压器的回路反馈式机械调节***。
背景技术
发动机的有害排放物是造成大气污染的一个主要来源,随着环境保护问题的重要性日趋增加,降低发动机有害排放物这一目标成为当今世界上发动机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随着世界石油制品的消耗量逐年上升,国际油价居高不下,柴油车的经济性日渐突出,这使得柴油机在车用动力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所以开展柴油机有害排放物控制方法的研究,是从事柴油机设计者的首要任务。排气再循环***是将柴油机产生的废气的一小部分再送回气缸。再循环排气由于具有惰性将会延缓燃烧过程,也就是说燃烧速度将会放慢从而导致燃烧室中的压力形成过程放慢,这就是氮氧化合物会减少的主要原因。另外,提高排气再循环率会使总的排气流量减少,因此废气排放中总的污染物输出量将会相对减少。在中低速工况时,发动机需要较大的排气再循环率,以降低排温,减小污染;在高速工况时,发动机需要较小的排气再循环率,以提高发动机的动力性。
经过对现有技术文献的检索发现,中国专利号ZL200410063439.5,专利名称:电子式排气再循环气体控制装置,该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控制发动机排气再循环率的装置,能较好地兼顾发动机的中高转速工况;但是其排气再循环率的的变化是通过专门的控制结构来实现的,从而使控制***变的比较复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回路反馈式机械调节***,使其排气再循环率可以自我调节,较好地兼顾发动机的各个转速工况,而且结构简单,不需要专门的控制机构。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实用新型包括:压气机进气管、压气机、发动机进气管、发动机、发动机排气管、涡轮、涡轮排气管、连接轴、容积腔、容积腔上壁面、容积腔下壁面、容积腔左壁面、容积腔右壁面、容积腔前壁面、容积腔后壁面、移动体、弹簧、第一连接管、第二连接管、第三连接管、贯穿管和第四连接管,压气机的进出气口分别与压气机进气管的出气口、发动机进气管的进气口相连接,发动机的进出气口分别与发动机进气管的出气口、发动机排气管的进气口相连接,涡轮的进出气口分别与发动机排气管的出气口、涡轮排气管的进气口相连接,压气机通过连接轴与涡轮相连接,容积腔的横截面为长方形,容积腔上壁面、容积腔下壁面、容积腔左壁面、容积腔右壁面、容积腔前壁面、容积腔后壁面固结为一体,第一连接管的两端分别与容积腔左壁面、第四连接管的一端相连通,第四连接管的另一端与压气机进气管相连通,第二连接管的两端分别与发动机排气管、容积腔右壁面相连通,第三连接管的两端分别与发动机排气管、容积腔下壁面相连通,第一连接管、第二连接管、贯穿管均为直圆管且内径相同,第一连接管的轴线与第二连接管的轴线重合,第一连接管的轴线与贯穿管的轴线在同一平面上,移动体安装容积腔内并与容积腔的内壁面密封接触,贯穿管贯穿移动体的左右两壁面,弹簧的两端分别与移动体的下壁面、容积腔下壁面相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中,移动体可以在容积腔内上下移动。当发动机处于中低速工况时,发动机排气管内压力较低,移动体下方的容积腔内压力也较低,在弹簧的拉伸作用下移动体向下移动,从而使第一连接管通过贯穿管与第二连接管相连通,排气再循环率增大,发动机的各缸排温降低,整机性能较优;当发动机处于高速工况时,发动机排气管内压力较高,移动体下方的容积腔内压力也较高,移动体在克服弹簧的弹性力后向上移动并拉伸弹簧,从而使第一连接管与第二连接管相隔断,排气再循环率减小,发动机动力性较好,整机性能较优。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结构简单,适用于带有涡轮增压器的排气再循环***,既能兼顾发动机的各个转速工况,又能使排气再循环***不需要专门的排气再循环率控制机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回路反馈式机械调节***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压气机进气管,2、压气机,3、发动机进气管,4、发动机,5、发动机排气管,6、涡轮,7、涡轮排气管,8、连接轴,9、容积腔,10、容积腔上壁面,11、容积腔下壁面,12、容积腔左壁面,13、容积腔右壁面,14、容积腔前壁面,15、容积腔后壁面,16、移动体,17、弹簧,18、第一连接管,19、第二连接管,20、第三连接管,21、贯穿管,22、第四连接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前提,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实施例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压气机进气管1、压气机2、发动机进气管3、发动机4、发动机排气管5、涡轮6、涡轮排气管7、连接轴8、容积腔9、容积腔上壁面10、容积腔下壁面11、容积腔左壁面12、容积腔右壁面13、容积腔前壁面14、容积腔后壁面15、移动体16、弹簧17、第一连接管18、第二连接管19、第三连接管20、贯穿管21和第四连接管22,压气机2的进出气口分别与压气机进气管1的出气口、发动机进气管3的进气口相连接,发动机4的进出气口分别与发动机进气管3的出气口、发动机排气管5的进气口相连接,涡轮6的进出气口分别与发动机排气管5的出气口、涡轮排气管7的进气口相连接,压气机2通过连接轴8与涡轮6相连接,容积腔9的横截面为长方形,容积腔上壁面10、容积腔下壁面11、容积腔左壁面12、容积腔右壁面13、容积腔前壁面14、容积腔后壁面15固结为一体,第一连接管18的两端分别与容积腔左壁面12、第四连接管22的一端相连通,第四连接管22的另一端与压气机进气管1相连通,第二连接管19的两端分别与发动机排气管5、容积腔右壁面13相连通,第三连接管20的两端分别与发动机排气管5、容积腔下壁面11相连通,第一连接管18、第二连接管19、贯穿管21均为直圆管且内径相同,第一连接管18的轴线与第二连接管19的轴线重合,第一连接管18的轴线与贯穿管21的轴线在同一平面上,移动体16安装容积腔9内并与容积腔9的内壁面密封接触,贯穿管21贯穿移动体16的左右两壁面,弹簧17的两端分别与移动体16的下壁面、容积腔下壁面11相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中,移动体16可以在容积腔9内上下移动。当发动机4处于中低速工况时,发动机排气管5内压力较低,移动体16下方的容积腔内压力也较低,在弹簧17的拉伸作用下移动体16向下移动,从而使第一连接管18通过贯穿管21与第二连接管19相连通,排气再循环率增大,发动机4的各缸排温降低,整机性能较优;当发动机处于高速工况时,发动机排气管5内压力较高,移动体16下方的容积腔内压力也较高,移动体16在克服弹簧17的弹性力后向上移动并拉伸弹簧17,从而使第一连接管18与第二连接管19相隔断,排气再循环率减小,发动机4的动力性较好,整机性能较优。因此,本实用新型可以较好的兼顾发动机4的各个转速工况。

Claims (1)

1.一种回路反馈式机械调节***,包括压气机进气管(1)、压气机(2)、发动机进气管(3)、发动机(4)、发动机排气管(5)、涡轮(6)、涡轮排气管(7)和连接轴(8),压气机(2)的进出气口分别与压气机进气管(1)的出气口、发动机进气管(3)的进气口相连接,发动机(4)的进出气口分别与发动机进气管(3)的出气口、发动机排气管(5)的进气口相连接,涡轮(6)的进出气口分别与发动机排气管(5)的出气口、涡轮排气管(7)的进气口相连接,压气机(2)通过连接轴(8)与涡轮(6)相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容积腔(9)、容积腔上壁面(10)、容积腔下壁面(11)、容积腔左壁面(12)、容积腔右壁面(13)、容积腔前壁面(14)、容积腔后壁面(15)、移动体(16)、弹簧(17)、第一连接管(18)、第二连接管(19)、第三连接管(20)、贯穿管(21)和第四连接管(22),容积腔(9)的横截面为长方形,容积腔上壁面(10)、容积腔下壁面(11)、容积腔左壁面(12)、容积腔右壁面(13)、容积腔前壁面(14)、容积腔后壁面(15)固结为一体,第一连接管(18)的两端分别与容积腔左壁面(12)、第四连接管(22)的一端相连通,第四连接管(22)的另一端与压气机进气管(1)相连通,第二连接管(19)的两端分别与发动机排气管(5)、容积腔右壁面(13)相连通,第三连接管(20)的两端分别与发动机排气管(5)、容积腔下壁面(11)相连通,第一连接管(18)、第二连接管(19)、贯穿管(21)均为直圆管且内径相同,第一连接管(18)的轴线与第二连接管(19)的轴线重合,第一连接管(18)的轴线与贯穿管(21)的轴线在同一平面上,移动体(16)安装容积腔(9)内并与容积腔(9)的内壁面密封接触,贯穿管(21)贯穿移动体(16)的左右两壁面,弹簧(17)的两端分别与移动体(16)的下壁面、容积腔下壁面(11)相连接。
CN 201220482650 2012-09-19 2012-09-19 回路反馈式机械调节***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83280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20482650 CN202832807U (zh) 2012-09-19 2012-09-19 回路反馈式机械调节***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20482650 CN202832807U (zh) 2012-09-19 2012-09-19 回路反馈式机械调节***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832807U true CN202832807U (zh) 2013-03-27

Family

ID=479445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220482650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832807U (zh) 2012-09-19 2012-09-19 回路反馈式机械调节***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832807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91469A (zh) * 2013-05-24 2013-09-11 上海交通大学 旋转式气阀控制机构
CN103541824A (zh) * 2013-09-24 2014-01-29 上海交通大学 压力不平衡式阀体升程调节机构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91469A (zh) * 2013-05-24 2013-09-11 上海交通大学 旋转式气阀控制机构
CN103291469B (zh) * 2013-05-24 2015-10-28 上海交通大学 旋转式气阀控制机构
CN103541824A (zh) * 2013-09-24 2014-01-29 上海交通大学 压力不平衡式阀体升程调节机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291469B (zh) 旋转式气阀控制机构
CN102536524A (zh) 利用排气压力调节的排气再循环***
CN102562369A (zh) 利用进气压力控制的排气再循环***
CN105020060A (zh) 节流型最高温度调节装置
CN105422291A (zh) 板体型气体再循环控制装置
CN102536444A (zh) 带有弹性部件的排气再循环***
CN105545537A (zh) 低压气体再循环调节***
CN102562281A (zh) 利用排气压力控制的排气再循环***
CN102787949A (zh) 气压式进排气流通装置
CN102562370A (zh) 利用进气压力调节的排气再循环***
CN202832807U (zh) 回路反馈式机械调节***
CN102808699A (zh) 两气路隔断与相连切换装置
CN102588152A (zh) 自调节式排气再循环***
CN103527324A (zh) 压差式气阀升程调节机构
CN105545538A (zh) 旋转带动式提升控制***
CN202756124U (zh) 移动体上下移动装置
CN105179116A (zh) 带有外循环***的降温装置
CN102767449A (zh) 交叉式进排气***
CN103195615A (zh) 压差式机械调节***
CN202832774U (zh) 利用排气作为气源的气体循环装置
CN202732125U (zh) 一种两低压级气路串联装置
CN102767438A (zh) 利用排气作为气源的高压级回路装置
CN105179073A (zh) 废气引进型降温***
CN202659354U (zh) 采用移动部件的机械式调节机构
CN103573396A (zh) 涡轮前后压差控制式低压循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327

Termination date: 2013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