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792106U - 一种双锥形旋风式高效生物质炉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锥形旋风式高效生物质炉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792106U
CN202792106U CN 201220364346 CN201220364346U CN202792106U CN 202792106 U CN202792106 U CN 202792106U CN 201220364346 CN201220364346 CN 201220364346 CN 201220364346 U CN201220364346 U CN 201220364346U CN 202792106 U CN202792106 U CN 20279210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ove
fiery
fire
circle
combus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220364346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熊建
高凯旋
田发科
何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BEI BLUEFIRE ECOLOGY ENER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BEI BLUEFIRE ECOLOGY ENER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BEI BLUEFIRE ECOLOGY ENER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BEI BLUEFIRE ECOLOGY ENERGY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1220364346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79210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79210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792106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olid-Fuel Combustion (AREA)

Abstract

一种双锥形旋风式高效生物质炉具,包括炉外膛、炉内膛、上旋风导火装置、下旋风导火装置、弧形拦火板与锅圈,所述上旋风导火装置由多个上导火叶片沿同一圆周均匀设置于导火壁上,下旋风导火装置由多个下导火叶片沿同一圆周均匀设置于柱形燃烧腔上,所述弧形拦火板背面与烟道的进烟口相对,底部与上盖板相接触,顶部位于锅圈的下方,所述锅圈包括相互配合的大锅圈、中锅圈和封火盖。本设计具备双重旋风导火装置,延长了高温烟气在炉内的停留时间,使燃烧速度放缓,使燃料中的炭和烟气中的可燃物质得以充分燃烧,降低了燃烧中产生的有害物质的排放浓度,更加安全环保。

Description

一种双锥形旋风式高效生物质炉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炉具,尤其涉及一种双锥形旋风式高效生物质炉具,具体适用于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
背景技术
传统的农村炉灶大多是手工堆砌的砖石结构,建造技术粗糙,煤炭或生物质由于燃烧不充分,释放出大量浓烟,引起的室内空气污染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一大祸患。随着世界各国对能源效率和空气污染的越来越关注,以及中国农村的城镇化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传统的炊事供暖炉灶和其低效的燃烧方式已经不能满足需要。户用高效低排放生物质炉具不仅可以减少煤炭的消耗,减少污染物排放,改善室内空气质量,而且能够利用废弃的生物质资源,节省燃料,变废为宝;同时可以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增进身体健康;实现节能减排,促进***新农村建设。
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为CN2545502Y,授权公告日为2003年4月16日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高能秸秆燃炉,它是在圆柱形的炉体上,设置一个比炉体直径大的短圆柱形密封罩,将其炉体的炉膛,设置成上面口径大,下面口径小的变径筒,或者直筒,在炉膛上端有加料口,下端有掏灰口,炉口上边沿外周铸有旋风叶片和钻有二次进风孔,炉底有二次进风口,在上密封罩里,设置有保温层和障火圈,向下焊在炉口板上,向上紧固在上盖大圈上,炉口上设置有旋火炉口,上盖炉圈中间环下部铸有向下排列有序的炉圈障温叶片,外罩壳上有出烟口,上罩通过炉口板,焊连在炉身的内膛上。虽然该实用新型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但其仍有以下缺陷:
该实用新型中旋火炉口的设计虽然延长了高温烟气在炉内的停留时间,能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但仍然不能使燃料充分燃烧,从而造成了能源的浪费和环境污染。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不能使燃料充分燃烧的问题,提供一种能使燃料充分燃烧的双锥形旋风式高效生物质炉具。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双锥形旋风式高效生物质炉具,包括炉外膛、炉内膛和炉篦,所述炉外膛的顶部与锅圈相连接,炉外膛的底部与炉座相连接,炉外膛的内部同轴设置有炉内膛,炉内膛的顶部通过上盖板与炉外膛的侧壁相连接,炉外膛侧壁上近锅圈处设置有烟道,位于上盖板、锅圈之间的炉外膛的内壁上设置有耐火泥层,所述炉内膛的底部设置有炉篦,炉篦的底部通过下隔板与炉外膛相连接,炉篦的下方设置有灰室,炉内膛侧壁上近上盖板处设置有上旋风导火装置,炉内膛侧壁上设置有多个与二次风道相通的助燃风孔,炉外膛、炉内膛之间形成有二次风道,炉外膛上设置有加料口,加料口的外侧设置有加料口盖,加料口的内侧与炉内膛相通,其特征在于: 
所述生物质炉具还包括下旋风导火装置;
所述炉内膛包括锥形助燃器、柱形燃烧腔与导火壁,所述导火壁的顶部通过上盖板与炉外膛的侧壁相连接,导火壁的底部与锥型助燃器的顶部相连接,锥型助燃器的底部与柱形燃烧腔的顶部相连接,柱形燃烧腔的底部设置有集灰器,集灰器的底部与炉篦相连接;
所述导火壁的内壁上设置有上旋风导火装置,所述柱形燃烧腔的内壁上设置有下旋风导火装置。
所述上旋风导火装置包括多个上导火叶片,所述上导火叶片沿同一圆周均匀设置。
所述上导火叶片的数量为10–20个;所述上导火叶片呈月牙状,其最大宽度是10mm–25mm,上导火叶片与水平面之间形成有上导火叶片水平夹角,所述上导火叶片水平夹角是30度–45度。
所述上旋风导火装置的高度与导火壁的高度相等。
所述下旋风导火装置包括多个下导火叶片,所述下导火叶片沿同一圆周均匀设置。
所述下导火叶片的数量为10–20个;所述下导火叶片呈月牙状,其最大宽度是10mm–25mm,下导火叶片与水平面之间形成有下导火叶片水平夹角,所述下导火叶片水平夹角是30度–45度。
所述下旋风导火装置的高度是柱形燃烧腔高度的1/3–1/2。
所述助燃风孔包括上进风孔、中进风孔和下进风孔;所述上进风孔沿同一圆周均匀设置于导火壁上,且上进风孔与上导火叶片间隔设置;所述中进风孔沿同一圆周均匀设置于锥形助燃器上;所述下进风孔均匀分布于柱形燃烧腔上。
所述生物质炉具还包括弧形拦火板,该弧形拦火板背部的正中部位与烟道的进烟口相对,底部与上盖板相接触,顶部位于锅圈的下方;所述进烟口所处的炉外膛内壁与弧形拦火板之间形成有进烟腔,该进烟腔与进烟口相通。
所述锅圈包括大锅圈、中锅圈和封火盖,且大锅圈与中锅圈为同心圆环结构;
所述大锅圈包括大锅圈下托环、大锅圈外圈和大锅圈连接部,且大锅圈外圈通过大锅圈连接部与大锅圈下托环相连接;所述中锅圈包括中锅圈下托环、中锅圈外圈和中锅圈连接部,且中锅圈外圈通过中锅圈连接部与中锅圈下托环相连接;
所述大锅圈外圈的外边缘与炉外膛的顶部相接触,所述中锅圈外圈与大锅圈下托环、大锅圈连接部相配合,所述封火盖与中锅圈下托环、中锅圈连接部相配合;所述大锅圈外圈、中锅圈外圈、封火盖位于同一水平面,所述大锅圈下托环、中锅圈下托环位于同一水平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一种双锥形旋风式高效生物质炉具采用两重旋风导火装置,该两重旋风导火装置包括上旋风导火装置和下旋风导火装置,使用时,上旋风导火装置和下旋风导火装置延长了高温烟气在炉内的停留时间,使燃烧速度放缓,使燃料中的炭和烟气中的可燃气体、固体微粒、焦油等物质得以充分燃烧,降低了燃烧产生的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等有害物质的排放浓度,安全环保;此外,燃烧产生的热量大部分被吸收利用,有效避免未燃烧完的可燃烟气从烟道流失。因此本实用新型燃烧充分、热效率高、安全环保。
2.本实用新型一种双锥形旋风式高效生物质炉具中的助燃风孔采用分级设置,包括:上进风孔、中进风孔和下进风孔;使用时,空气从二次进风口进入,经二次风道从上进风孔、中进风孔和下进风孔进入炉内膛,其中,下进风孔为固体燃料供氧,上进风孔和中进风孔为上升的高温烟气供氧,使燃料燃烧更加充分,提高了燃料利用率;此外,上进风孔与上导火叶片间隔设置,不仅能为燃烧提供足够的氧气,而且便于氧气与高温烟气的均匀混合,促进了燃烧的进行。因此本实用新型燃烧供氧充足,燃料能够充分燃烧。
3.本实用新型一种双锥形旋风式高效生物质炉具中增置有弧形拦火板,该弧形拦火板背面的正中部位与烟道的进烟口相对,底部与上盖板相接触,顶部位于锅圈的下方,弧形拦火板的作用是阻挡未充分燃烧的烟气在烟道的抽力下从烟道排出。使用时,旋转的火焰直扑锅底,高温烟气在弧形拦火板的阻挡下循环燃烧,直至燃烧充分,燃烧产生的热量大部分被吸收利用,有效避免燃料未燃烧完就从烟道流失,从而减少火焰及烟气损失,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且不污染环境。因此本实用新型实现了燃料省、热效率高,有害物质排放量小的效果。
4.本实用新型一种双锥形旋风式高效生物质炉具中的锅圈包括大锅圈、中锅圈与封火盖,使用时,三者相互配合,可适应不同大小的锅具,此外,当炉子仅仅用于取暖时,盖上封火盖便可使炉子内部形成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从而减缓燃烧速度,延长燃烧时间,提高取暖效果。因此本实用新型节能环保,能适应不同大小的锅具。
5.本实用新型一种双锥形旋风式高效生物质炉具在炉外膛侧壁上开设有与炉内膛相通的加料口,该加料口开口较大,能适用多种燃料,如薪柴、秸杆、稻草、麦杆、成型块状燃料、成型颗粒燃料或动物干粪便等,应用范围较广。因此本实用新型不仅适用范围广,而且加料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下旋风导火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下导火叶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上旋风导火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上导火叶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1中锅圈的俯视图。
图7是图1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8是图1中弧形拦火板的主视图。
图9是图8的俯视图。
图中:炉外膛1、二次风道11、二次进风口12、烟道13、进烟口131、耐火泥层14、弧形拦火板15、上盖板16、下隔板17、进烟腔18、炉内膛2、锥形助燃器21、柱形燃烧腔22、导火壁23、助燃风孔24、上进风孔241、中进风孔242、下进风孔243、上旋风导火装置26、下旋风导火装置27、上导火叶片28、上导火叶片水平夹角281、下导火叶片29、下导火叶片水平夹角291、炉篦3、集灰器31、锅圈4、大锅圈41、大锅圈下托环411、大锅圈外圈412、大锅圈连接部413、中锅圈42、中锅圈下托环421、中锅圈外圈422、中锅圈连接部423、封火盖43、灰室5、抽斗51、加料口6、加料口盖61、炉座7。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说明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参见图1–图9,一种双锥形旋风式高效生物质炉具,包括炉外膛1、炉内膛2和炉篦3,所述炉外膛1的顶部与锅圈4相连接,炉外膛1的底部与炉座7相连接,炉外膛1的内部同轴设置有炉内膛2,炉内膛2的顶部通过上盖板16与炉外膛1的侧壁相连接,炉外膛1侧壁上近锅圈4处设置有烟道13,位于上盖板16、锅圈4之间的炉外膛1的内壁上设置有耐火泥层14,所述炉内膛2的底部设置有炉篦3,炉篦3的底部通过下隔板17与炉外膛1相连接,炉篦3的下方设置有灰室5,炉内膛2侧壁上近上盖板16处设置有上旋风导火装置26,炉内膛2侧壁上设置有多个与二次风道11相通的助燃风孔24,炉外膛1、炉内膛2之间形成有二次风道11,炉外膛1上设置有加料口6,加料口6的外侧设置有加料口盖61,加料口6的内侧与炉内膛2相通,其特征在于: 
所述生物质炉具还包括下旋风导火装置27;
所述炉内膛2包括锥形助燃器21、柱形燃烧腔22与导火壁23,所述导火壁23的顶部通过上盖板16与炉外膛1的侧壁相连接,导火壁23的底部与锥型助燃器21的顶部相连接,锥型助燃器21的底部与柱形燃烧腔22的顶部相连接,柱形燃烧腔22的底部设置有集灰器31,集灰器31的底部与炉篦3相连接;
所述导火壁23的内壁上设置有上旋风导火装置26,所述柱形燃烧腔22的内壁上设置有下旋风导火装置27。
所述上旋风导火装置26包括多个上导火叶片28,所述上导火叶片28沿同一圆周均匀设置。
所述上导火叶片28的数量为10–20个;所述上导火叶片28呈月牙状,其最大宽度是10mm–25mm,上导火叶片28与水平面之间形成有上导火叶片水平夹角281,所述上导火叶片水平夹角281是30度–45度。
所述上旋风导火装置26的高度与导火壁23的高度相等。
所述下旋风导火装置27包括多个下导火叶片29,所述下导火叶片29沿同一圆周均匀设置。
所述下导火叶片29的数量为10–20个;所述下导火叶片29呈月牙状,其最大宽度是10mm–25mm,下导火叶片29与水平面之间形成有下导火叶片水平夹角291,所述下导火叶片水平夹角291是30度–45度。
所述下旋风导火装置27的高度是柱形燃烧腔22高度的1/3–1/2。
所述助燃风孔24包括上进风孔241、中进风孔242和下进风孔243;所述上进风孔241沿同一圆周均匀设置于导火壁23上,且上进风孔241与上导火叶片28间隔设置;所述中进风孔242沿同一圆周均匀设置于锥形助燃器21上;所述下进风孔243均匀分布于柱形燃烧腔22上。
所述生物质炉具还包括弧形拦火板15,该弧形拦火板15背部的正中部位与烟道13的进烟口131相对,底部与上盖板16相接触,顶部位于锅圈4的下方;所述进烟口131所处的炉外膛1内壁与弧形拦火板15之间形成有进烟腔18,该进烟腔18与进烟口131相通。
所述锅圈4包括大锅圈41、中锅圈42和封火盖43,且大锅圈41与中锅圈42为同心圆环结构;
所述大锅圈41包括大锅圈下托环411、大锅圈外圈412和大锅圈连接部413,且大锅圈外圈412通过大锅圈连接部413与大锅圈下托环411相连接;所述中锅圈42包括中锅圈下托环421、中锅圈外圈422和中锅圈连接部423,且中锅圈外圈422通过中锅圈连接部423与中锅圈下托环421相连接;
所述大锅圈外圈412的外边缘与炉外膛1的顶部相接触,所述中锅圈外圈422与大锅圈下托环411、大锅圈连接部413相配合,所述封火盖43与中锅圈下托环421、中锅圈连接部423相配合;所述大锅圈外圈412、中锅圈外圈422、封火盖43位于同一水平面,所述大锅圈下托环411、中锅圈下托环421位于同一水平面。
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说明如下:
1、上旋风导火装置26和下旋风导火装置27:
参见图1–图5,导火壁23的内壁上设置有上旋风导火装置26,所述上旋风导火装置26由多个上导火叶片28沿同一圆周均匀设置,上旋风导火装置26的高度与导火壁23的高度相等。上导火叶片28呈月牙状,数量是10–20个,其最大宽度是10mm–25mm,且上导火叶片水平夹角281是30度–45度。
柱形燃烧腔22的内壁上设置有下旋风导火装置27,所述下旋风导火装置27由多个下导火叶片29沿同一圆周均匀设置,所述下旋风导火装置27的高度是柱形燃烧腔22高度的1/3–1/2。下导火叶片29呈月牙状,数量是10–20个,其最大宽度是10mm–25mm,且下导火叶片水平夹角291是30度–45度。
上导火叶片28、下导火叶片29均呈月牙状,即中间宽两端窄,因而,所述最大宽度是指上导火叶片28、下导火叶片29最宽处的宽度。
上导火叶片水平夹角281:是指上导火叶片28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
下导火叶片水平夹角291:是指下导火叶片29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
无旋风导火装置时,燃烧产生的高温烟气和火焰直接向上扑向锅底,燃烧不够充分;仅设一个旋风导火装置时,虽然延长了高温烟气在炉内的停留时间,但并不足以使高温烟气充分燃烧。本设计在具备了两层旋风导火装置后,燃烧产生的高温烟气和火焰先沿着下旋风导火装置27旋转上升,通过锥形助燃器21进入导火壁23,旋转的高温烟气和火焰在垂直的导火壁23和上旋风导火装置26的作用下加速旋转,由于导火壁23直径较小,燃烧产生的上升气流引导火焰从导火壁23喷出,垂直上升直达锅底。由于本实用新型具备上旋风导火装置26与下旋风导火装置27,两者相互配合能够大大延长高温烟气在炉内的停留时间,促使燃烧速度放缓,从而使燃料中的炭和烟气中的可燃气体、固体微粒、焦油等物质得以充分燃烧,降低了燃烧产生的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等有害物质的排放浓度,更加环保、安全。
2、进风与排烟:
本实用新型有两个进风通道,分别是一次进风通道和二次进风通道。
一次进风通道的入口是灰室5,通过调整抽斗51位置来调整一次进风的进风量。一次进风从灰室5经过炉篦3直接进入炉内膛2为燃烧供氧。
二次进风通道的入口是炉外膛1下方的二次进风口12,二次进风从二次进风口12进入炉外膛1、炉内膛2之间的二次风道11后,由炉内膛2外壁上的助燃风孔24进入炉内膛2内为燃烧供氧。
助燃风孔24包括上进风孔241、中进风孔242和下进风孔243。首先,由均匀分布于柱形燃烧腔22上的下进风孔243为柱形燃烧腔22内的燃烧物提供氧气,燃烧形成的高温烟气混合物在下旋风导火装置27的作用下,旋转上升进入锥形助燃器21,然后,由锥形助燃器21上的中进风孔242继续为燃烧供氧,最后,高温烟气混合物继续上升进入导火壁23,再由上进风孔241为燃烧供氧,由于上进风孔241与上导火叶片28间隔设置,高温烟气混合物进入导火壁23后在上旋风导火装置26和上进风孔241的共同作用下,不仅能加速旋转,而且能与氧气混合更加均匀,促使燃烧更加充分。由于导火壁23直径较小,燃烧产生的上升气流会引导火焰从导火壁23喷出,垂直上升直达锅底,此时,高温烟气混合物在弧形拦火板15的作用下不能直接进入烟道13,而炉子上又架有锅具,使得炉内空间相对封闭,高温烟气只能在炉内继续燃烧,直至燃烧充分,充分燃烧后的气体才能从进烟腔18进入烟道13排出。导火壁23的设计能使火焰直达锅底,增大了锅底的受热面积,延长了高温烟气在灶内的停留时间,提高了灶内温度。弧形拦火板15的设计减少了火焰及烟气损失,使燃料中的炭和烟气中的可燃气体、固体微粒、焦油等物质得以充分燃烧,不污染环境,燃烧产生的热量大部分被吸收利用,有效避免燃料未燃烧完就从烟道流失。
3、锅圈4:
锅圈4包括大锅圈41、中锅圈42和封火盖43,大锅圈41与中锅圈42为同心圆环结构,封火盖43呈圆片状,三者相互配合,可以适应不同大小的锅具。当炉子仅仅用于取暖时,盖上封火盖43即可使炉子内部形成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减缓燃烧速度,延长取暖时间。
4、加料与集灰:
加料口6连通炉内膛2和炉外膛1,加料口6设计的较大,加料时打开加料口盖61便可放入燃料,燃料沿着集灰器31滚落到炉篦3上,完全燃烧后剩下的炉灰经炉篦3下落到灰室的抽斗51上,清理时拉出抽斗51倒掉其中的炉灰即可。
实施例1:
一种双锥形旋风式高效生物质炉具,包括炉外膛1、炉内膛2、上旋风导火装置26与下旋风导火装置27。本实用新型主要使用不锈钢、碳钢为材料,以冲压或焊接方式加工制作而成。
炉外膛1的顶部与锅圈4相连接,炉外膛1的底部与炉座7相连接,炉外膛1的内部同轴设置有炉内膛2。锅圈4包括大锅圈41、中锅圈42和封火盖43,且大锅圈41、中锅圈42为同心圆环结构,封火盖43呈圆片状,三者相互配合,可以适应大小不同的锅具;
上盖板16、锅圈4之间的炉外膛1的内壁上设置有耐火泥层14,炉外膛1侧壁上近锅圈4处设置有烟道13,弧形拦火板15背部的正中部位与烟道13的进烟口131相对,底部与上盖板16相接触,顶部位于锅圈4的下方,进烟口131所处的炉外膛1内壁与弧形拦火板15之间形成有进烟腔18,该进烟腔18与进烟口131相通;
炉内膛2包括锥形助燃器21、柱形燃烧腔22与导火壁23,所述导火壁23的内壁上设置有上旋风导火装置26,导火壁23的顶部通过上盖板16与炉外膛1的侧壁相连接,导火壁23的底部与锥型助燃器21的顶部相连接,锥型助燃器21的底部与柱形燃烧腔22的顶部相连接,柱形燃烧腔22的内壁上设置有下旋风导火装置27,柱形燃烧腔22的底部设置有集灰器31,集灰器31的底部与炉篦3相连接,炉篦3的底部通过下隔板17与炉外膛1相连接,炉篦3的下方设置有灰室5;炉外膛1、炉内膛2之间形成有二次风道11,炉内膛2侧壁上设置有多个与二次风道11相通的助燃风孔24,所述助燃风孔24包括上进风孔241、中进风孔242和下进风孔243,所述上进风孔241沿同一圆周均匀设置于导火壁23上,且上进风孔241与上导火叶片28间隔设置;所述中进风孔242沿同一圆周均匀设置于锥形助燃器21上,所述下进风孔243均匀分布于柱形燃烧腔22上;所述炉外膛1侧壁上近下隔板17的部位开设有五个与二次风道11相通的二次进风口12;炉外膛1上设置有加料口6,加料口6的外侧设置有加料口盖61,加料口6的内侧与炉内膛2相通。
使用时,首先拿去中锅圈42、封火盖43和弧形栏火板15,从大锅圈41加入适量的燃料点燃,再打开抽斗51使一次风进入,增加一次进风供氧量;同时,空气先通过二次进风口12进入二次风道11,再通过助燃风孔24进入炉内膛2,在一次进风和二次进风的共同作用下,炉子迅速点燃,此时,再放置弧形栏火板15,并根据所用锅具选择锅圈4,最后放上需要加热的锅具。
燃烧过程中,助燃风孔24向炉内送风,燃烧产生的高温烟气和火焰先沿着下旋风导火装置27旋转上升,再通过锥形助燃器21进入导火壁23,旋转的高温烟气和火焰在垂直导火壁23和上旋风导火装置26的作用下加速旋转,燃烧产生的上升气流引导火焰从导火壁23喷出,垂直上升直达锅底,高温烟气混合物在弧形拦火板15的阻拦下不能直接进入烟道13,且炉子上架有锅具,炉内空间相对封闭,因而,高温烟气只能在炉内继续燃烧,燃烧中,弧形拦火板15能够阻挡未燃烧充分的烟气在烟道13的抽力下从烟道13排出,延长高温烟气在灶内的停留时间,提高灶内温度,使燃料中的炭和烟气中的可燃气体、固体微粒、焦油等物质得以充分燃烧,降低了有害物质的排放量,提高了燃料利用率。同时,弧形拦火板15仅设置于进烟口131处,能为燃烧提供足够的空间,增大锅底的受热面积。
燃烧过程中,如果需要增加燃料,打开加料口盖61直接向炉内膛2内加料即可,不影响正常做饭、炒菜的进行,加完料后盖上加料口盖61即可,不会影响正常燃烧。
完全燃烧后,炉灰集中在集灰器31内的炉篦3上,炉灰通过炉篦3集中下落进灰室5中的抽斗51上,使用完后将抽斗51抽出倒掉其中的炉灰即可。
耐火泥层14位于上盖板16、锅圈4之间炉外膛1的内壁上,它能起到隔热保温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适合多种燃料,如薪柴、秸杆、稻草、麦杆、成型块状燃料、成型颗粒燃料或动物干粪便等。根据实验,本实用新型燃烧1公斤薪柴,便可烧开4公斤水,所用时间仅为6–8分钟,不仅燃烧很充分,而且热效率很高。

Claims (10)

1.一种双锥形旋风式高效生物质炉具,包括炉外膛(1)、炉内膛(2)和炉篦(3),所述炉外膛(1)的顶部与锅圈(4)相连接,炉外膛(1)的底部与炉座(7)相连接,炉外膛(1)的内部同轴设置有炉内膛(2),炉内膛(2)的顶部通过上盖板(16)与炉外膛(1)的侧壁相连接,炉外膛(1)侧壁上近锅圈(4)处设置有烟道(13),位于上盖板(16)、锅圈(4)之间的炉外膛(1)的内壁上设置有耐火泥层(14),所述炉内膛(2)的底部设置有炉篦(3),炉篦(3)的底部通过下隔板(17)与炉外膛(1)相连接,炉篦(3)的下方设置有灰室(5),炉内膛(2)侧壁上近上盖板(16)处设置有上旋风导火装置(26),炉内膛(2)侧壁上设置有多个与二次风道(11)相通的助燃风孔(24),炉外膛(1)、炉内膛(2)之间形成有二次风道(11),炉外膛(1)上设置有加料口(6),加料口(6)的外侧设置有加料口盖(61),加料口(6)的内侧与炉内膛(2)相通,其特征在于: 
所述生物质炉具还包括下旋风导火装置(27);
所述炉内膛(2)包括锥形助燃器(21)、柱形燃烧腔(22)与导火壁(23),所述导火壁(23)的顶部通过上盖板(16)与炉外膛(1)的侧壁相连接,导火壁(23)的底部与锥型助燃器(21)的顶部相连接,锥型助燃器(21)的底部与柱形燃烧腔(22)的顶部相连接,柱形燃烧腔(22)的底部设置有集灰器(31),集灰器(31)的底部与炉篦(3)相连接;
所述导火壁(23)的内壁上设置有上旋风导火装置(26),所述柱形燃烧腔(22)的内壁上设置有下旋风导火装置(2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锥形旋风式高效生物质炉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旋风导火装置(26)包括多个上导火叶片(28),所述上导火叶片(28)沿同一圆周均匀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锥形旋风式高效生物质炉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导火叶片(28)的数量为10–20个;所述上导火叶片(28)呈月牙状,其最大宽度是10mm–25mm,上导火叶片(28)与水平面之间形成有上导火叶片水平夹角(281),所述上导火叶片水平夹角(281)是30度–45度。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锥形旋风式高效生物质炉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旋风导火装置(26)的高度与导火壁(23)的高度相等。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锥形旋风式高效生物质炉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旋风导火装置(27)包括多个下导火叶片(29),所述下导火叶片(29)沿同一圆周均匀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双锥形旋风式高效生物质炉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导火叶片(29)的数量为10–20个;所述下导火叶片(29)呈月牙状,其最大宽度是10mm–25mm,下导火叶片(29)与水平面之间形成有下导火叶片水平夹角(291),所述下导火叶片水平夹角(291)是30度–45度。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双锥形旋风式高效生物质炉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旋风导火装置(27)的高度是柱形燃烧腔(22)高度的1/3–1/2。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双锥形旋风式高效生物质炉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助燃风孔(24)包括上进风孔(241)、中进风孔(242)和下进风孔(243);所述上进风孔(241)沿同一圆周均匀设置于导火壁(23)上,且上进风孔(241)与上导火叶片(28)间隔设置;所述中进风孔(242)沿同一圆周均匀设置于锥形助燃器(21)上;所述下进风孔(243)均匀分布于柱形燃烧腔(22)上。
9.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双锥形旋风式高效生物质炉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质炉具还包括弧形拦火板(15),该弧形拦火板(15)背部的正中部位与烟道(13)的进烟口(131)相对,底部与上盖板(16)相接触,顶部位于锅圈(4)的下方;所述进烟口(131)所处的炉外膛(1)内壁与弧形拦火板(15)之间形成有进烟腔(18),该进烟腔(18)与进烟口(131)相通。
10.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双锥形旋风式高效生物质炉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锅圈(4)包括大锅圈(41)、中锅圈(42)和封火盖(43),且大锅圈(41)与中锅圈(42)为同心圆环结构;
所述大锅圈(41)包括大锅圈下托环(411)、大锅圈外圈(412)和大锅圈连接部(413),且大锅圈外圈(412)通过大锅圈连接部(413)与大锅圈下托环(411)相连接;所述中锅圈(42)包括中锅圈下托环(421)、中锅圈外圈(422)和中锅圈连接部(423),且中锅圈外圈(422)通过中锅圈连接部(423)与中锅圈下托环(421)相连接;
所述大锅圈外圈(412)的外边缘与炉外膛(1)的顶部相接触,所述中锅圈外圈(422)与大锅圈下托环(411)、大锅圈连接部(413)相配合,所述封火盖(43)与中锅圈下托环(421)、中锅圈连接部(423)相配合;所述大锅圈外圈(412)、中锅圈外圈(422)、封火盖(43)位于同一水平面,所述大锅圈下托环(411)、中锅圈下托环(421)位于同一水平面。
CN 201220364346 2012-07-26 2012-07-26 一种双锥形旋风式高效生物质炉具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279210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20364346 CN202792106U (zh) 2012-07-26 2012-07-26 一种双锥形旋风式高效生物质炉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20364346 CN202792106U (zh) 2012-07-26 2012-07-26 一种双锥形旋风式高效生物质炉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792106U true CN202792106U (zh) 2013-03-13

Family

ID=478193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220364346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2792106U (zh) 2012-07-26 2012-07-26 一种双锥形旋风式高效生物质炉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792106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48777A (zh) * 2012-07-26 2012-10-24 湖北蓝焰生态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双锥形旋风式高效生物质炉具
CN105312164A (zh) * 2015-06-30 2016-02-10 吴新祥 流体离心分离装置及包含该分离装置的应用装置
CN107421344A (zh) * 2017-09-14 2017-12-01 苏州汇科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具有导流功能的废气燃烧处理装置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48777A (zh) * 2012-07-26 2012-10-24 湖北蓝焰生态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双锥形旋风式高效生物质炉具
CN102748777B (zh) * 2012-07-26 2014-12-10 湖北蓝焰生态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双锥形旋风式高效生物质炉具
CN105312164A (zh) * 2015-06-30 2016-02-10 吴新祥 流体离心分离装置及包含该分离装置的应用装置
CN107421344A (zh) * 2017-09-14 2017-12-01 苏州汇科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具有导流功能的废气燃烧处理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322439A (zh) 一种常压无烟环保燃烧炉具
CN102748777B (zh) 一种双锥形旋风式高效生物质炉具
CN202792106U (zh) 一种双锥形旋风式高效生物质炉具
CN201569142U (zh) 生物质反烧气化锅炉
CN203364172U (zh) 一种生物质炊事采暖炉
CN202032618U (zh) 新型高效节能环保多用供暖炉
CN203687110U (zh) 一种高效燃烧野炊炉
CN207815715U (zh) 一种节能减排的微型锅炉
CN204100300U (zh) 节能高效回风炉
CN201575495U (zh) 一种柴煤气化燃烧炊事采暖炉
CN102759124B (zh) 一种炉篦可升降生物质炉
CN206919065U (zh) 一种带引火管的生物质半气化炉
CN209978100U (zh) 增氧筒炉箅
CN202709185U (zh) 一种炉篦可升降生物质炉
CN106287820A (zh) 动力送风节能取暖炉
CN206469294U (zh) 高效完全燃烧炉
CN201503038U (zh) 多功能生物质气化炉
CN201343516Y (zh) 节能型多功能秸秆气化炉
CN200940856Y (zh) 双向鼓风有机燃料二次燃烧节能炉
CN204593463U (zh) 数控气化环保锅炉
CN204513408U (zh) 一种上排烟式平板火化炉
CN207035223U (zh) 一种空气能柴炉的聚能收烟机构
CN206648082U (zh) 一种无烟节柴灶
CN203177229U (zh) 生物质炉
CN203099897U (zh) 板式聚火出火口的高效低排生物质炉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313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41210

RGAV Abandon patent right to avoid re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