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529026U - 齿轮齿条式转向齿轮单元 - Google Patents

齿轮齿条式转向齿轮单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529026U
CN202529026U CN2011204299870U CN201120429987U CN202529026U CN 202529026 U CN202529026 U CN 202529026U CN 2011204299870 U CN2011204299870 U CN 2011204299870U CN 201120429987 U CN201120429987 U CN 201120429987U CN 202529026 U CN202529026 U CN 20252902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ck
pushing block
fastening groove
cylinder portion
rack sha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20429987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岩川将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SK Ltd
Original Assignee
NSK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SK Ltd filed Critical NSK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52902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529026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 Power Steering Mechanism (AREA)

Abstract

一种耐久性良好的齿轮齿条式转向齿轮单元,具有:壳体,收纳转向齿轮单元,并具有形成于该齿条轴的背面侧的一部分的缸部;推压块,能够相对于齿条轴远近移动地被嵌装于缸部内,在外周面的中间部的靠前端的部分具有卡定凹槽;弹性部件,设置在推压块的前端面和固定设置于缸部的外端开口部的盖体之间,并推压推压块;弹性环,在使外周缘部相比推压块的外周面向径向外侧突出的状态下被卡定在卡定凹槽内,关于推压块,使与卡定凹槽相比存在于缸部的外端开口部附近的前端部的外径小于与该卡定凹槽相比存在于齿条轴附近的中间部至基端部的外径,或者,使与卡定凹槽相比存在于缸部的外端开口部附近的前端部的外径随着从该卡定凹槽远离而逐渐减小。

Description

齿轮齿条式转向齿轮单元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齿轮齿条式转向齿轮单元,其构成用于对汽车的转向轮赋予转向角的转向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为了向车轮赋予转向角而将从方向盘输入的旋转运动转换成直线运动的机构,存在齿轮齿条式齿轮单元。目前,具有该齿轮齿条式转向齿轮单元的转向装置众所周知(参照专利文献1~5)。齿轮齿条式转向齿轮单元能够小型且轻量地构成、刚性高且能够得到良好的操纵感,所以实际被广泛使用。在图5~图7中,作为组装有齿轮齿条式转向齿轮单元的转向装置的一例,示出了专利文献4记载的构造。在该转向装置中,将随着方向盘1的操作而旋转的转向轴2的动作,通过两个万向联轴器3及中间轴4,向作为转向齿轮单元5的输入轴的齿轮轴6传递。此外,图6~图7的上下方向不一定必须与使用状态下的上下方向一致。上下方向可以在向车辆组装的状态下适当选择,通常,齿轮轴6以相对于铅直方向倾斜的状态设置。 
转向齿轮单元5构成为使设置在齿轮轴6的轴向的一部分上的齿轮齿7和设置在齿条轴8的前表面上的齿条齿9啮合。此外,如图8所示,齿条轴8的齿条齿9具有螺旋角θ,与其相匹配地,作为齿轮齿7,使用具有同样的螺旋角的斜齿轮。齿轮轴6及齿条轴8各自的一部分被收纳在壳体10内。该壳体10具有分别为筒状的主收纳部11及副收纳部12。主收纳部11的两端开口,副收纳部12设置成沿该主收纳部11的一部分向侧方伸长,并且一端开口。即,主收纳部11和副收纳部12以主收纳部11的中心轴和副收纳部12的中心轴相互成为扭转的位置关系且其内部空间相互连通的方式一体地构成。齿条轴8 以能够轴向位移的方式插通于主收纳部11,齿条轴8的两端部从该主收纳部11突出。另外,使支承于主收纳部11的内周面的靠两端的部分的1对齿条导向件(滑动轴承)13与齿条轴8的外周面滑动接触,齿条轴8能够相对于主收纳部11没有晃动地沿其轴向位移。而且,在齿条轴8的两端部,分别经由球形接头14结合1对拉杆15的基端部。这些拉杆15的前端部分别通过枢轴与未图示的关节臂的前端部结合。此外,齿条轴8通过齿轮齿7和齿条齿9的啮合来阻止围绕其中心轴的旋转。 
另外,在形成有齿轮齿7的前半部位于副收纳部12内的状态下,齿轮轴6仅能够旋转地被支承于该副收纳部12。因此,齿轮轴6的前端部经由向心滚针轴承16被支承在副收纳部12的内端部。另外,齿轮轴6的中间部通过深槽型、3点接触型、4点接触型等单列的球轴承17,以能够支承径向负荷及轴向负荷的方式,并且在阻止了轴向位移的状态下,能够旋转地被支承于副收纳部12的靠开口的部分。为了将球轴承17支承在壳体10的规定位置,在该壳体10上螺纹紧固有压紧螺钉筒18,通过密封环19堵塞该压紧螺钉筒18的内周面和齿轮轴6的外周面之间的间隙。 
在主收纳部11的一部分上,在关于该主收纳部11的径向与副收纳部12成为相反侧的部分,缸部20向侧方伸长地设置。在该缸部20内嵌装有推压块21。而且,在螺纹固定于该缸部20的开口部的盖体22和该推压块21之间,设置有弹簧23等弹性部件,该弹性部件朝向齿条轴8推压推压块21。通过该结构,该齿条轴8被朝向齿轮轴6弹性地推压,所以,齿轮齿7和齿条齿9的啮合部的齿隙被消除。另外,无论有没有伴随齿轮齿7和齿条齿9彼此的啮合部处的动力传递而施加于齿条轴8的、从齿轮轴6远离的方向上的力,该啮合部的啮合状态都被恰当地维持。此外,在推压块21的轴向两端面中的、推压齿条轴8的一侧的基端面(内端面)上,形成有与该齿条轴8的背面的形状相匹配的局部圆筒状凹面。与之相对,在推压块21的前端面(外端面)上,在其中央部形成有凹部24。该凹部24作为与弹簧23的一端 部抵接的弹簧座发挥功能,并且有助于推压块21的轻量化。 
而且,在推压块21的外周面的中间部中的、靠推压块21的前端(外端)的部分即靠齿条轴8的相反侧的端部的部分,卡定凹槽25在整个全周上形成,在该卡定凹槽25中卡定有弹性环26。该弹性环26如O形环那样,由自由状态下的截面形状为圆形的弹性体构成,截面形状的外径在自由状态下比卡定凹槽25的深度大。弹性环26被弹性地压缩在该卡定凹槽25的底面和缸部20的内周面之间。因此,能够防止推压块21在该缸部20内的晃动,并且能够防止泥水等异物通过缸部20的内周面和推压块21的外周面之间的间隙进入壳体10内。此外,在推压块21的外周面和缸部20的内周面之间夹设微小间隙,能够使该推压块21进行轴向位移。在以往构造的情况下,在卡定凹槽25的两侧,即,在位于盖体22侧的前端部处和位于齿条轴8侧的中间部至基端部处,推压块21的外径是相同的。 
通过装有这样的转向齿轮单元5的转向装置,在向左右的转向轮赋予转向角时,当通过方向盘1的操作使齿轮轴6旋转时,基于齿轮齿7和齿条齿9的啮合,齿条轴8沿轴向位移。而且,推拉与该齿条轴8的两端部结合的两侧的拉杆15,向两侧的转向轮施加所期望的转向角。 
在这样的转向齿轮单元5中,由于齿轮齿7及齿条齿9设有螺旋角θ,所以当齿轮轴6的旋转方向反转时,推压块21摆动位移。而且,随着该摆动位移,该推压块21的前端部的外周面、尤其是外周面的前端缘部和缸部20的内周面大力地碰撞,通过这样的现象,产生不适的振动和噪音,并且存在在它们的周面上产生明显的磨损的可能。关于发生这样的问题的理由,参照图7~图10进行说明。 
在齿轮齿7和齿条齿9之间不进行力的传递并且不向推压块21作用外力的状态下,如图9所示,推压块21的中心轴和缸部20的中心轴具有相互大致一致的倾向。如果假设成为推压块21的中心轴和缸部20的中心轴完全一致状态,则推压块21的外周面和缸部20的内周面成为在整个全周内隔着间隙相对的状态。但是,实际上,如下情况 较多,即,它们的中心轴稍微倾斜,推压块21的外周面和缸部20的内周面的相互的一部分彼此抵接。但是,推压块21的摆动位移以图9所示的状态为基准进行。另外,在该基准状态下,缸部20的内周面和弹性环26的外周缘部成为在整个全周内轻微接触的状态。 
另一方面,由于齿轮齿7及齿条齿9设置了螺旋角θ,所以,在随着使齿轮轴6旋转而进行齿轮齿7和齿条齿9之间的力的传递时,对齿条轴8施加如图7的箭头α所示的该齿轮轴6的轴向的力。该力的作用方向在该齿轮轴6的旋转方向反转时反转。齿条轴8的全长为400~800mm左右,通过1对齿条导向件13只支承两端部附近,因此,根据齿轮轴7的轴向的力,例如在图9和图10的左右方向上稍微发生弹性挠曲,根据情况,有时还会稍微发生扭转。这样的齿条轴8的弹性变形与在齿条齿9中与齿轮齿7啮合的部分的位移相关联,另外,该位移还与推压齿条轴8的推压块21的沿箭头α方向的位移相关联。而且,随着该位移,该推压块21如图10夸张地所示那样,与该齿条轴8的位移方向相对应地摆动位移。另外,该摆动位移是以缸部20的内周面和弹性环26的外周缘部的接触部为支点开始的。 
而且,随着该摆动位移,推压块21的外周面的前端缘部和缸部20的内周面大力地碰撞,成为不适的振动、噪音和磨损的原因。尤其是,由于从弹性环26到推压块21的外周面的前端缘部的距离短,所以向推压块21的外周面的前端缘部施加的力在根据杠杆原理被放大的状态下,施加到该前端缘部和缸部20的内周面的碰撞部,因此,该碰撞部的表面压力变高。而且,在该状态下,当推压块21沿轴向位移时,其周面的磨损容易被促进。与之相对,在将弹性环26设置于距离推压块21的外周面的前端缘部非常近的部分的情况下,无论是否摆动位移,都能够防止该推压块21的外周面的前端缘部和缸部20的内周面发生碰撞,防止不适的振动、噪音和磨损的发生。 
但是,在用于卡定弹性环26的卡定凹槽25和推压块21的前端面之间,需要用于划分出该卡定凹槽25的一侧部分的加工余量部27。而且,关于推压块21的轴向上的该加工余量部27的宽度尺寸,考虑 到能够确保其耐久性的强度,所以不能太小。另外,由于在推压块21的前端面存在凹部24,所以关于卡定凹槽25的底面和该凹部24之间的部分,也需要考虑其强度的确保。因此,需要以某程度确保加工余量部27的宽度尺寸,但当该加工余量部27的宽度尺寸比某程度大时,推压块21的外周面的前端缘部和缸部20的内周面容易发生碰撞,因此不能抑制由该碰撞引起的不适的振动、噪音和磨损的发生。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昭55-68472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10-217985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7-186185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9-184591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2009-190426号公报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鉴于上述情况,其目的是实现一种转向齿轮单元的构造,该转向齿轮单元的构造能够防止推压块的外周面的前端缘部和缸部的内周面以高的表面压力大力地碰撞,能够使其耐久性良好。 
本实用新型的齿轮齿条式转向齿轮单元与以往的齿轮齿条式转向齿轮单元同样地具有:壳体,其收纳由齿轮轴及齿条轴构成的转向齿轮单元,并具有形成在该齿条轴的背面侧的一部分上的缸部;推压块,其在该缸部内相对于所述齿条轴能够远近移动地被嵌装,在外周面的中间部的靠前端的部分具有在整个全周上形成的卡定凹槽;弹性部件,其被设置在该推压块的前端面和固定设置于所述缸部的外端开口部的盖体之间,并朝向所述齿条轴的背面推压该推压块;弹性环,其在使外周缘部与所述推压块的外周面相比向径向外侧突出的状态下被卡定在所述卡定凹槽内。 
特别是,在本实用新型的齿轮齿条式转向齿轮单元中,关于所述推压块,使与所述卡定凹槽相比存在于所述缸部的外端开口部附近的前端部的外径小于与该卡定凹槽相比存在于所述齿条轴附近的中间部 至基端部的外径。 
更具体的是,关于所述推压块,使与所述卡定凹槽相比存在于所述缸部的外端开口部附近的前端部的外径比与该卡定凹槽相比存在于所述齿条轴附近的中间部至基端部的外径小0.5~1.0mm。 
或者,关于所述推压块,使与所述卡定凹槽相比存在于所述缸部的外端开口部附近的前端部的外径随着从该卡定凹槽远离而逐渐减小。优选的是,进一步,该前端部的外径的最大值为与所述卡定凹槽相比存在于所述齿条轴附近的中间部至基端部的外径以下。 
更具体的是,通过使所述前端部的外径随着从所述卡定凹槽远离而逐渐减小,使所述前端部的外周面的轴向上的倾斜角成为5~10度。而且,使所述前端部的外径的最大值比与所述卡定凹槽相比存在于所述齿条轴附近的中间部至基端部的外径小0.5~1.0mm。 
在任意的方式中,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在于,在推压块中,与所述卡定凹槽相比存在于靠所述缸部的外端开口部附近的部分的前端部中的至少除了基端缘(该卡定凹槽侧的端缘)以外的部分的外径比与该卡定凹槽相比存在于齿条轴附近的部分的中间部至基端部的外径小。 
实用新型的效果 
根据具有这样的结构的本实用新型的齿轮齿条式转向齿轮单元,能够防止推压块的前端部的外周面、尤其是该外周面的前端缘和缸部的内周面以高的表面压力大力地碰撞,因此其耐久性得到改善。即,即使所述推压块以所述弹性环的外周缘部和所述缸部的内周面的抵接部为中心摆动位移,该推压块的前端部的外周面和所述缸部的内周面也不会大力地碰撞。其结果,能够抑制不适的振动和噪音,还能够抑制所述推压块的外周面及所述缸部的内周面的磨损,并能够实现齿轮齿条式转向齿轮单元的耐久性的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第一例的与图7的左部相当 的局部剖视图。 
图2是图1的X部分放大图。 
图3是表示推压块摆动位移了的状态的与图10同样的图。 
图4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第二例的与图2同样的图。 
图5是表示装有齿轮齿条式转向齿轮单元的汽车用转向装置的一例的局部剖切侧视图。 
图6是图5的Y-Y剖视图。 
图7是图6的Z-Z放大剖视图。 
图8是取出齿条轴并从图6的上方观察时的状态的简略图。 
图9是通过中立状态表示推压块随着齿条齿和齿轮齿之间的动力传递而发生摆动位移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10是通过倾斜状态表示推压块随着齿条齿和齿轮齿之间的动力传递而发生摆动位移的状态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的第一例] 
图1~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第一例。此外,包含本例在内的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用于防止如下情况的构造,即,无论是否发生以卡定于卡定凹槽25的弹性环26的外周缘部和缸部20的内周面的抵接部为中心的、推压块21a(21b)的摆动位移,都能够防止该推压块21a(21b)的前端部外周面和缸部20的内周面大力地碰撞或者碰撞部的表面压力变得特别高。 
即,本实用新型的齿轮齿条式转向齿轮单元5与以往的构造同样地具有壳体10,该壳体10收纳由齿轮轴6及齿条轴8构成的转向齿轮单元5,并设置有形成于该齿条轴8的背面侧的一部分的缸部20。 
更具体的是,壳体10具有两端开口的筒状的主收纳部11以及相对于该主收纳部11以扭转的位置关系设置且一端开口的筒状的副收纳部12,缸部20以使该主收纳部11的内外连通的状态设置在与该主收纳部11正交的方向上,齿条轴8的前表面设置有齿条齿9,该齿条 轴8以能够轴向位移的方式设置在该壳体10的主收纳部11内,齿轮轴6在使形成在轴向的前半部上的齿轮齿7与齿条齿9啮合、且使轴向的后半部从壳体10的副收纳部12的开口部向外突出的状态下,能够旋转地被配置在该副收纳部12内。 
而且,在该缸部20内,具有:推压块21a,其相对于齿条轴8能够远近移动地嵌装,并且在外周面的中间部,在靠前端的部分具有形成在整个全周内的卡定凹槽25;作为弹性部件的弹簧23,其设置在该推压块21a的前端面和固定设置于缸部20的外端开口部的盖体22之间,并向齿条轴8的背面推压该推压块21a;弹性环,其在使外周缘部向着与推压块21a的外周面相比向径向外侧突出的状态下被卡定在卡定凹槽25内。 
由于其基本的构造及作用与图7所示的以往构造相同,所以对相同部分省略图示和说明,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特征部分为中心进行说明。 
在本例的齿轮齿条式转向齿轮单元中,在推压块21a中,使与卡定凹槽25相比存在于缸部20的外端开口部附近的前端部即加工余量部27a的外径d比与推压块21a的卡定凹槽25相比靠齿条轴8的中间部至基端部的外径D小(d<D)。小的程度受到与推压块21a能够摆动位移的角度之间的关系限制。该能够摆动位移的角度的最大值由缸部20的内径R与推压块21a的中间部至基端部的外径D之差(R-D)、以及这些缸部20的内周面与推压块21a的外周面相对接近的部分的长度(推压块21a的外周面的基端缘部和卡定凹槽25的基端侧内侧面的缘部之间的距离)LL决定。另外,与从成为摆动的中心的、弹性环26的外周缘部和缸部20的内周面的抵接部到推压块21a的外周面的前端缘部的轴向距离Ls相比,这些周面彼此相对接近的部分的长度LL大很多(Ls<<LL)。 
因此,只要中间部至基端部分的外径D和前端部分的外径d之差(D-d)为缸部20的内径R和推压块21a的外径D之差(R-D)左右,就足够了。即使外径D、d彼此之差(D-d)比这些内径R和 外径D之差(R-D)稍小,也是足够的,但若该外径D、d彼此之差(D-d)为这些内径R和外径D之差(R-D)以上{(D-d)≥(R-D)},则无论是否摆动位移,都能够可靠地防止推压块21a的前端部的外周面和缸部20的内周面发生碰撞。由于内径R和外径D之差(R-D)非常小,所以即使外径D、d彼此之差(D-d)为该内径R和外径D之差(R-D)以上,对于卡定凹槽25卡定弹性环26也没有特别的阻碍。 
在本实用新型中,不限于这些数值,但在汽车用的一般的齿轮齿条式转向齿轮单元中,缸部20的内径R为25~35mm左右,推压块21a的全长为25~35mm左右,长度LL为10~25mm左右,外径D为25~35mm左右。而且,该情况下,在推压块21a中,使前端部即加工余量部27a的外径d比外径D小0.5~1.0mm左右。 
此外,包含缸部20的壳体10是由铝合金制成的,齿轮轴6和齿条轴8是由机械结构用钢(碳素钢、合金钢)制成的,与之相对,推压块21a是铁合金或铝合金等金属制成的,或者是聚酰胺树脂、聚四氟乙烯树脂等合成树脂制成的。在由金属制成的情况下,在与齿条轴8的背面滑动接触的面上施加合成树脂、含油金属等低摩擦材料。在任何情况下,都在推压块21a的外周面中的、作为齿条轴8侧的端部的内端部外周缘部进行倒角,从而能够容易地将推压块21a***缸部20内。 
这样,在本例的齿轮齿条式转向齿轮单元的情况下,使推压块21a的前端部分即加工余量部27a的外径d比中间部至基端部的外径D小(d<D)。因此,随着摆动位移可能以最高的表面压力碰撞缸部20的内周面的、推压块21a的前端部的外径D比成为摆动位移的中心的、弹性环26的外周缘部和缸部20的内周面的抵接部的直径R充分小。所以,即使因如图7的箭头α所示的力,推压块21a稍微摆动位移,推压块21a的前端部的外周面和缸部20的内周面也不会发生碰撞。其结果是,无论随着动力传递是否发生推压块21a的摆动位移,都能够防止不适的振动、噪音或明显的磨损发生。 
此外,根据使推压块21a中的夹着卡定凹槽25的两侧部分的外径不同的程度,当摆动角度变大时,这些前端部外周面和缸部20的内周面可能发生碰撞。但是,即使在该情况下,由于在碰撞以前弹性环26以某程度被弹性地压缩,所以碰撞的力成为被相当程度地衰减了的状态,对于表面压力,降低了弹性环26的回弹力的量。因此,在上述情况下,即使摆动角度变大,推压块21a的前端部外周面和缸部20的内周面也不会大力地碰撞,碰撞部的表面压力不会特别地变高。其结果是,能够抑制不适的振动和噪音,而且,能够抑制推压块21a的外周面及缸部20的内周面的磨损,并能够实现齿轮齿条式转向齿轮单元的耐久性的提高。 
[实施方式的第二例] 
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第二例。在本例的情况下,在推压块21b中,与卡定凹槽25相比存在于缸部20的外端开口附近的前端部分即加工余量部27b的外径随着从卡定凹槽25远离而逐渐减小。即,该加工余量部27b的外周面呈尖细锥形的局部圆锥形凸面。另外,该加工余量部27b的外径的最大值,即,该加工余量部27b中的与卡定凹槽25邻接的部分的外径d比推压块21b中的与卡定凹槽25相比靠齿条轴的部分即中间部至基端部的外径D小(d<D)。 
关于加工余量部27b的外周面的倾斜角度β,与实施方式的第一例中的限制使加工余量部27a的外径d减小的程度的情况同样地,根据与推压块21a能够摆动位移的角度之间的关系进行限制。由于该能够摆动位移的角度的最大值很小,所以加工余量部27b的外周面的倾斜角度β最好也很小,即使相反地很大,从防止伴随着摆动位移的碰撞方面来看也完全没有问题。但是,当该倾斜角度β过小时,加工余量部27b的加工(确保用于限制实现防止碰撞的角度的精度)变得麻烦。相反,如果过大,则在该加工余量部27a中,卡定凹槽25侧的端缘部的强度降低。如果考虑这些情况,适当地将倾斜角度β限制在5~10度左右。 
另一方面,关于推压块21b的前端部即加工余量部27b的外径的 最大值d和推压块21b的中间部至基端部的外径D之间的关系,与实施方式的第一例相同。 
在加工余量部27b的外周面采用局部圆锥形凸面的本例的构造的情况下,与实施方式的第一例的情况同样地,即使随着齿轮轴6和齿条轴8(参照图1)之间的动力传递,推压块21b以被弹性环26的内周缘压紧的部分为中心摆动位移,推压块21b的前端部外周面和缸部20的内周面也不会发生碰撞。其结果是,无论伴随动力传递是否发生推压块21b的摆动位移,都能够防止不适的振动、噪音或明显的磨损发生。 
但是,在本例中,关于推压决21b的外径,不需要为d<D的关系,只要前端部即加工余量部27b的外周面具有适当的倾斜角度β,推压块21b的加工余量部27b的外径的最大值d也可以与其中间部至基端部的外径D相同。这样的情况下,另外,根据推压块21b的前端部的外径逐渐减小的程度,如果摆动角度变大,则这些前端部的外周面和缸部20的内周面可能会发生碰撞。但是,与实施方式同样地,在该情况下,碰撞的力成为被相当地衰减了的状态,表面压力也会降低,因此能够抑制这些周面20、21b的碰撞导致的不适的振动和噪音,还能够抑制这些周面20、21b的磨损。 
附图标记的说明 
1 方向盘 
2 转向轴 
3 万向联轴器 
4 中间轴 
5 转向齿轮单元 
6 齿轮轴 
7 齿轮齿 
8 齿条轴 
9 齿条齿 
10 壳体 
11 主收纳部 
12 副收纳部 
13 齿条导向件 
14 球形接头 
15 拉杆 
16 向心滚针轴承 
17 球轴承 
18 压紧螺钉筒 
19 密封环 
20 缸部 
21、21a、21b 推压块 
22 盖体 
23 弹簧 
24 凹部 
25 卡定凹槽 
26 弹性环 
27、27a、27b 加工余量部 

Claims (6)

1.一种齿轮齿条式转向齿轮单元,其特征在于,具有:壳体,所述壳体收纳由齿轮轴及齿条轴构成的转向齿轮单元,并具有形成于该齿条轴的背面侧的一部分的缸部;推压块,所述推压块能够相对于所述齿条轴远近移动地被嵌装于所述缸部内,在外周面的中间部的靠前端的部分具有在整个全周内形成的卡定凹槽;弹性部件,所述弹性部件设置在所述推压块的前端面和固定设置于所述缸部的外端开口部的盖体之间,并朝向所述齿条轴的背面推压所述推压块;弹性环,所述弹性环在使外周缘部相比所述推压块的外周面向径向外侧突出的状态下被卡定在所述卡定凹槽内,
关于所述推压块,使与所述卡定凹槽相比存在于所述缸部的外端开口部附近的前端部的外径小于与该卡定凹槽相比存在于所述齿条轴附近的中间部至基端部的外径,或者,关于所述推压块,使与所述卡定凹槽相比存在于所述缸部的外端开口部附近的前端部的外径随着从该卡定凹槽远离而逐渐减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齿轮齿条式转向齿轮单元,其特征在于,关于所述推压块,使与所述卡定凹槽相比存在于所述缸部的外端开口部附近的前端部的外径随着从该卡定凹槽远离而逐渐减小,并且,使与所述卡定凹槽相比存在于所述缸部的外端开口部附近的前端部的外径小于与该卡定凹槽相比存在于所述齿条轴附近的中间部至基端部的外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齿轮齿条式转向齿轮单元,其特征在于,关于所述推压块,使与所述卡定凹槽相比存在于所述缸部的外端开口部附近的前端部的外径比与该卡定凹槽相比存在于所述齿条轴附近的中间部至基端部的外径小0.5~1.0mm。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齿轮齿条式转向齿轮单元,其特征在于,关于所述推压块,使与所述卡定凹槽相比存在于所述缸部的外端开口部附近的前端部的外径随着从该卡定凹槽远离而逐渐减小,使该前端 部的外周面的轴向上的倾斜角为5~10度。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齿轮齿条式转向齿轮单元,其特征在于,使所述前端部的外径的最大值比与所述卡定凹槽相比存在于所述齿条轴附近的中间部至基端部的外径小0.5~1.0mm。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齿轮齿条式转向齿轮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具有两端开口的筒状的主收纳部、以及相对于该主收纳部以扭转的位置关系设置且一端开口的筒状的副收纳部,所述缸部以使该主收纳部的内外连通的状态设置在与该主收纳部正交的方向上,
所述齿条轴的前表面设有齿条齿,所述齿条轴能够轴向位移地设置在所述壳体的主收纳部内,
所述齿轮轴在使形成于轴向的前半部的齿轮齿与所述齿条齿啮合并且使轴向的后半部从所述壳体的副收纳部的开口部向外突出的状态下,能够旋转地配置在所述副收纳部内。 
CN2011204299870U 2010-11-18 2011-10-25 齿轮齿条式转向齿轮单元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529026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257487 2010-11-18
JP2010257487A JP2012106650A (ja) 2010-11-18 2010-11-18 ラックアンドピニオン式ステアリングギヤユニット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529026U true CN202529026U (zh) 2012-11-14

Family

ID=464927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204299870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529026U (zh) 2010-11-18 2011-10-25 齿轮齿条式转向齿轮单元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12106650A (zh)
CN (1) CN202529026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18838A (zh) * 2012-11-19 2015-09-16 奥依列斯工业株式会社 齿轮齿条式转向装置用齿条引导件、齿轮齿条式转向装置以及齿轮齿条式转向装置用齿条引导件的制造方法
CN111065845A (zh) * 2017-09-07 2020-04-24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齿条及其制造方法、以及操舵装置、车辆以及齿条的预成形用金属模具
CN112638746A (zh) * 2018-08-20 2021-04-09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齿轮齿条式转向齿轮单元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568472A (en) * 1978-11-13 1980-05-23 Toyota Motor Corp Rack and pinion type steering gear device
JPH1086830A (ja) * 1996-09-17 1998-04-07 Jidosha Kiki Co Ltd ラックピニオンステアリング用ラックガイド
JPH10217985A (ja) * 1997-02-03 1998-08-18 Koyo Seiko Co Ltd ラックピニオン式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JP2008273294A (ja) * 2007-04-26 2008-11-13 Jtekt Corp ラックバー支持装置
JP5196259B2 (ja) * 2008-09-08 2013-05-15 株式会社ジェイテクト ラック軸支持装置および車両用操舵装置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18838A (zh) * 2012-11-19 2015-09-16 奥依列斯工业株式会社 齿轮齿条式转向装置用齿条引导件、齿轮齿条式转向装置以及齿轮齿条式转向装置用齿条引导件的制造方法
CN104918838B (zh) * 2012-11-19 2017-08-25 奥依列斯工业株式会社 齿轮齿条式转向装置用齿条引导件、齿轮齿条式转向装置以及齿轮齿条式转向装置用齿条引导件的制造方法
US10137927B2 (en) 2012-11-19 2018-11-27 Oiles Corporation Rack guide for rack and pinion steering device, rack and pinion steering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rack guide for rack and pinion steering device
US11180181B2 (en) 2012-11-19 2021-11-23 Oiles Corporation Rack guide for rack and pinion steering device, rack and pinion steering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rack guide for rack and pinion steering device
CN111065845A (zh) * 2017-09-07 2020-04-24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齿条及其制造方法、以及操舵装置、车辆以及齿条的预成形用金属模具
CN111065845B (zh) * 2017-09-07 2024-02-23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齿条及其制造方法、以及操舵装置、车辆以及齿条的预成形用金属模具
CN112638746A (zh) * 2018-08-20 2021-04-09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齿轮齿条式转向齿轮单元
CN112638746B (zh) * 2018-08-20 2023-01-10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齿轮齿条式转向齿轮单元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2106650A (ja) 2012-06-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575090B2 (en) Electric power steering device
CN103857581B (zh) 转向盘的电动位置调节装置
JP6428782B2 (ja) 電動式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CN202529026U (zh) 齿轮齿条式转向齿轮单元
JP6909789B2 (ja) 滑り軸受
WO2007102348A1 (ja) 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JP2017100672A (ja) 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CN103003132A (zh) 轴承固定结构及使用该轴承固定结构的转向齿轮单元
JPWO2016038927A1 (ja) 電動式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JP2015020661A (ja) ラックブッシュ
KR20050084173A (ko) 웜 지지 장치 및 이것을 구비한 파워 어시스트 유닛
JP5125568B2 (ja) ラックアンドピニオン式ステアリングギヤユニット
KR20120088697A (ko) 롤링 베어링
JP2014223859A (ja) ラックガイド装置及びこれを含む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JP2012214165A (ja) ラックアンドピニオン式ステアリングギヤユニット
JP2019537694A (ja) 固定式軸受および操舵伝動装置
JP5533554B2 (ja) 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JP5601415B2 (ja) ラックアンドピニオン式ステアリングギヤユニット
JP2019007534A (ja) ウォーム減速機
JP7522451B2 (ja) 回転制限装置および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JP2015009632A (ja) 車輪操舵装置
JP2016020146A (ja) ラックピニオン式ステアリングギヤユニット
JP7206651B2 (ja) ラックアンドピニオン式ステアリングギヤユニット
JP5637292B2 (ja) ラックアンドピニオン式ステアリングギヤユニット
JP7225587B2 (ja) ラックアンドピニオン式ステアリングギヤユニッ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1114

Termination date: 2013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