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270578U - 集尘设备 - Google Patents

集尘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270578U
CN202270578U CN2011202456608U CN201120245660U CN202270578U CN 202270578 U CN202270578 U CN 202270578U CN 2011202456608 U CN2011202456608 U CN 2011202456608U CN 201120245660 U CN201120245660 U CN 201120245660U CN 202270578 U CN202270578 U CN 20227057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line
existing
discharge duct
dust collecting
flo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20245660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大桥直之
林佑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Power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Plant Technolog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Plant Technologies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Plant Technologies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27057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270578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ostatic Separation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集尘设备,该集尘设备使得向由各种结构体构成的现有设备的追加设置变得容易,并将进行设置时现有设备的停止运转时间抑制到最小。该集尘设备由现有设备和向该现有设备增设的新增电集尘装置构成,该现有设备具有现有排气管道,该集尘设备中设置有:构架,其设置于所述现有排气管道附近并将所述电集尘装置承载于规定高度;流入管道,其将所述现有排气管道的排出气体导入所述电集尘装置;流出管道,其使由所述电集尘装置净化的排出气体返回到所述现有排气管道;流入连接管道,其使所述流入管道与所述现有排气管道的上游侧连通;流出连接管道,其使所述流出管道与所述现有排气管道的下游侧连通。

Description

集尘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集尘设备,为了提高现有设备的集尘性能,该电集尘设备中增设了新增的电集尘装置。
背景技术
集尘设备作为用于除去例如火力发电站的锅炉排出气体或制铁用各种高炉的排出气体中的粉尘的集尘装置而广为人知。
目前,为了提高电集尘装置的集尘性能,例如专利文献1、2中公开了这样的电集尘装置,即在固定设置的集尘电极的下游侧以正对气体的流动方向的状态追加设置环状的集尘电极。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实开昭57-177550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1-321693号公报
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追加安装于现有电集尘机的气体出口的结构,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追加设置除所述环状集尘电极以外的、由钢板等构成的集尘电极的结构。
但是,所述结构均是与现有电集尘装置设置于同一壳体内,不仅追加设置的改造作业困难,并且必须进行壳体的大型化改造,因此不适合大规模改造。
如图1所示,以火力发电站的锅炉排出气体为例,通常的现有集尘设备形成为如下结构:用于除去从锅炉1流出的排出气体中所包含的氮氧化物、粉尘、氧化硫的脱硝装置2、电极集尘装置3、脱硫装置4等作为大型结构体被排列,各结构体之间用使排出气体流动的排气管道9连接。另外,在各结构体间也设置小型结构体7,各结构体作为整体被密集设置。因此,在进行提高集尘性能的大规模改造时,如果要追加新的电集尘装置,则很难设置于大型结构体之间,另外,因为有小型结构体,所以也很难设置于地面。
实用新型的内容
鉴于所述现有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集尘设备,使向由各种结构体构成的现有设备的追加设置变得容易,并且能够将现有设备的停止运转时间抑制到最短而进行设置。
为了解决所述课题,本实用新型是由具有现有排气管道的现有设备及增设的新增电集尘装置构成的电集尘设备,其特征在于,设置有:
设置于所述现有排气管道附近,并将所述电集尘装置承载于规定高度的构架;
将所述现有排气管道的排出气体导入所述电集尘装置的流入管道;
使由所述电集尘装置净化的排出气体返回到所述现有排气管道的流出管道;
使所述流入管道和所述流出管道分别与所述现有排气管道连通的连接管道。
另外,以上所记载的集尘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道由流入连接管道及流出连接管道构成,该流入连接管道使所述流入管道与所述现有排气管道的上游侧连通,该流出连接管道使所述流出管道与所述现有排气管道的下游侧连通。
另外,以上所记载的集尘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集尘装置是具有移动式集尘极的移动电极式电集尘装置,并具有使搬入部件层叠于所述构架上的层叠结构。
另外,以上所记载的集尘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流入管道及流出管道被设置在所述现有排气管道的上方,分别经由所述流入连接管道及流出连接管道从上方与所述现有排气管道进行连接。
另外,以上所记载的集尘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构架被设置为使所述流入管道及流出管道与所述现有排气管道容易配合的高度。
另外,以上所记载的集尘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现有排气管道中设置有阻止内部排出气体流通的断流阀,使内部排出气体经由所述流入管道及流出管道而以所述电集尘装置作为迂回路径。
利用本实用新型,能够容易地向由各种结构体构成的现有设备追加设置新装置,并且进行追加时现有设备的停止运转时间能够被抑制到最短。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通常的集尘用现有设备整体的简要说明图。
图2是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集尘设备整体的说明图。
图3是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增设电集尘装置时构架的设置工序的说明图。
图4是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下层构架的设置工序的说明图。
图5是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本体框架的设置工序的说明图。
图6是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壳体和辊承受梁的设置工序的说明图。
图7是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电极的设置工序的说明图。
图8是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排气管道的设置工序的说明图。
图9是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设置工序中设备及吊车之间关系的俯视图。
图10是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增设电集尘装置的作业顺序的说明图。
附图标记说明
1~7、9   现有设备            8          新增电集尘装置
10        作业台面            20         构架
40        下层框架            60         本体框架
70        烟道入口            71         烟道出口
8a、180   流入管道            8b、181    流出管道
8c        断流阀              110        移动式集尘极
190       连接管道、流入连接管道
191       连接管道、流出连接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图2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整体简要说明图,以用于除去火力发电站的锅炉排气中粉尘的集尘设备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与图1相同的结构用同一附图标记表示。本实施例是由在图1所示的现有集尘设备的基础上增设新增电集尘装置8而构成的集尘设备。使用高集尘性能的移动电极式电集尘装置作为新增电集尘装置,其结构如日本特开2000-342994号公报所示。
图2中,当现有设备处于运转状态时,新增电集尘装置8被设置于现有的电集尘装置3与脱硫装置4之间。现有的两个装置3、4之间通过现有的截面为矩形的排气管道(烟道)9连通连接。但是因为所述结构中设置的现有的小型结构体7等形成障碍,所以无法在现有的装置3、4的安装面上设置新增电集尘装置8。本实施例中,具有设置于所述现有排气管道9附近并设置于规定高度的构架20,使所述现有排气管道9内上游侧(电集尘装置3侧)排出气体导入所述电集尘装置8的流入管道8a,使由所述电集尘装置8净化的排出气体返回到所述现有排气管道9下游侧(脱硫装置4侧)的流出管道8b,所述构架20上设置有用于增设的新增电集尘装置8。
其次,利用图3~图8及图10对增设作业进行说明。在所述各图中,与图1、图2相同的结构用同一附图标记表示。
为了避开设置于地面的现有的小型结构体7,图3的构架20具有高于小型结构体7的高度即高度H。另外,利用吊车210以吊下的状态把构架20搬入到避开大型结构体230并与之保持一定距离的位置,并将构架20设置为覆盖在小型结构体7上方的状态。而且,所述构架20被设置在与垂直于纸面方向延伸的排气管道9(表示为剖面)在横向错开的位置(图10、S10)。即,构架20被设置于现有的大型结构体230与现有排气管道9之间。接着,在构架20的上面设置作业台面10,作业台面10与排出雨水的排水管30连接(图10、S20)。220表示利用吊车210搬入的其他搬入部件。
在图4中,利用吊车210搬入下层框架40,并设置于所述作业台面10(图10、S30)。下层框架40内设置有漏斗50(S40)。漏斗50接收由电集尘装置8收集的排出气体中下落的粉尘(煤尘)。下层框架40与漏斗50构成电集尘装置8的下部分。在图5中,利用吊车210在所述下层框架40上设置本体框架60(S50)。
本体框架60中设置有电集尘装置的主要结构部件。在图6中,利用吊车210搬入壳体80并固定在所述本体框架的周围(S60)。接着,下部辊承受梁100与上部辊承受梁90固定于所述本体框架60(S70、S80)。70是由壳体80构成的烟道(管道)入口。另外,在与该烟道入口70相对的背面设置有烟道出口71(图6中未图示)。
在图7中,利用吊车210吊下放电电极120并从上方搬入壳体8内,该放电电极被固定垂吊于本体框架60内部(S90)。其次,利用吊车从上方搬入移动电极式集尘极110,并以包围所述放电电极120的方式安装(S100)。所述上下辊承受梁90、100上分别旋转自由地安装有上部辊130与下部辊140,所述集尘极110旋转挂设于这些上下辊上,通过辊的驱动周向旋转移动并根据电集尘的原理收集排出气体内的粉尘。
因此,电集尘装置8具有层叠结构,该层叠结构是利用吊车210将搬入部件层叠于构架20上。
接下来,在图8中,利用吊车210搬入操作者升降用台阶150,该台阶150被固定于从构架20到下层框架40及本体框架60的侧面。壳体80的上方设置有平台160,从而封闭上方(S110)。另外,形成于壳体80的两个烟道入口70分别与两个截面为矩形的流入烟道(流入管道)180的一端连接(S120)。在一端处于连接状态下,流入管道180的另一端位于现有排气管道9的上游侧上方(正上方)。
与所述两个烟道入口70相对的背面设置有两个烟道(管道)出口71,通过图9的俯视图对其连接状况进行说明。图9是表示所述设置工程中设备与吊车210的关系。与烟道入口70相对的背面壳体80上设置有两个烟道出口71,该两个烟道出口71分别与两个截面为矩形的流出烟道(流出管道)181的一端连接(S120)。当该连接状态下,流出管道181的另一端位于现有排气管道9的下游侧的上方(正上方)。
之后,停止现有的集尘设备的运转(S130),接着在该停止状态下进行现有排气管道9的连接部分的改造(S140)。即,在与所述流入管道180的一端相对的现有排气管道9的上游侧上面设置开口9a,在与所述流出管道181的另一端相对的现有排气管道9的下游侧上面设置开口9b。接着,在所述开口9a设置图8所示的高度为h的连接烟道(流入连接管道)190,在所述开口9b设置图8所示的高度为h的连接烟道(流出连接管道)191(S150)。另外,在现有排气管道9的中央附近的内部,现有排气管道9的上端设置有阻止排出气体流动的断流阀9c。
所述流入连接管道190与所述流入管道180的各另一端连接,流入管道180与现有排气管道9的上游侧连通。另外,所述流出连接管道191的上端与所述流出管道181的各另一端连接,流出管道181与现有排气管道9的下游侧连通。
当经由所述设置工序而完成电集尘装置8本体的增设时(S160),实施本体的动作试验(S170)。动作试验中,向电集尘装置8施加电压,确认得到规定的电压电流特性,如果火花电压低,则要调查电极间距离是否存在缺陷,并考虑对策,确认得到规定的性能。
当完成所述试验及机器调整时,开始运转现有的集尘设备与增设的电集尘装置8(S180)。
通过该运转而从现有的电集尘装置3流出的排出气体,从现有排气管道9的上游侧经由所述流入管道180流入电集尘装置8,在所述电集尘装置8内部被净化后,通过所述流出管道181向现有排气管道9的下游侧流出。即,从现有电集尘装置3流出的排出气体不直接流入现有的脱硫装置4,而是以增设的电集尘装置8内部作为迂回路径再流入现有脱硫装置4。因此,在现有的电集尘装置3与增设的电集尘装置8对排出气体进行两阶段的粉尘收集,以高集尘性能进行除尘。
另外,因为现有设备的停止时间是从改造现有排气管道9的连接部分到连接流入管道与流出管道的时间,所以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
虽然在所述流入管道180与现有排气管道9的配合间隔及所述流出管道181与现有排气管道9的配合间隔中分别存在连接管道190及191,但是在组装时各间隔产生尺寸误差的情况下,改变连接管道190及191的高度尺寸h进行调整。另外,构架20的高度H对应于增设的电集尘装置8的高度尺寸进行高度调整,使所述流入管道180与现有排气管道9的配合间隔及所述流出管道181与现有排气管道9的配合间隔大致为尺寸h(使配合容易)。
所述设置工序中,利用吊车210把各部件吊到上方移动到需要的位置然后下降进行搬入。因此,当增设电集尘装置时,在最先被搬入而设置的构架20的上面,顺次层叠构成部件来适应组装作业,使作业能够容易地进行。另外,因为所述流入管道180及流出管道181被搬入到位于现有排气管道9上方的位置,分别经由流入连接管道190及流出连接管道191从上方与现有排气管道9接近连接,所以利用吊车210使组装作业效率变高。

Claims (7)

1.一种集尘设备,由具有现有排气管道的现有设备及增设的新增电集尘装置构成,其特征在于,包括:
构架,其设置于所述现有排气管道附近,并将所述电集尘装置承载于规定高度;
流入管道,其将所述现有排气管道的排出气体导入所述电集尘装置;
流出管道,其使由所述电集尘装置净化的排出气体返回到所述现有排气管道;
连接管道,其将所述流入管道和所述流出管道分别与所述现有排气管道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尘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道由流入连接管道及流出连接管道构成,该流入连接管道将所述流入管道与所述现有排气管道的上游侧连通,该流出连接管道将所述流出管道与所述现有排气管道的下游侧连通。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集尘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集尘装置是具有移动式集尘极的移动电极式电集尘装置,并具有在所述构架上层叠搬入部件的层叠结构。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尘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流入管道及流出管道被设置于所述现有排气管道的上方,并分别经由所述流入连接管道及流出连接管道从上方与所述现有排气管道连接。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集尘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流入管道及流出管道被设置于所述现有排气管道的上方,并分别经由所述流入连接管道及流出连接管道从上方与所述现有排气管道连接。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尘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构架被设定为使所述流入管道及流出管道与所述现有排气管道容易配合的高度。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尘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现有排气管道中设置有阻止内部排出气体流通的断流阀,使内部排出气体经由所述流入管道及流出管道而以所述电集尘装置作为迂回路径。 
CN2011202456608U 2010-07-14 2011-07-13 集尘设备 Expired - Lifetime CN202270578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159791A JP2012020228A (ja) 2010-07-14 2010-07-14 集塵設備
JP2010-159791 2010-07-14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270578U true CN202270578U (zh) 2012-06-13

Family

ID=457749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202456608U Expired - Lifetime CN202270578U (zh) 2010-07-14 2011-07-13 集尘设备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2012020228A (zh)
CN (1) CN202270578U (zh)
TW (1) TWI477323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205630A (en) * 1978-11-15 1980-06-03 Combustion Engineering, Inc. Steam air preheater for maintaining the flue gas temperature entering dust collection equipment
TW517093B (en) * 1996-03-08 2003-01-11 Nippon Kokan Kk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covering zinc oxide
EP1346759A3 (en) * 1998-02-23 2004-08-04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Ltd. Flue gas treating process
US20040110458A1 (en) * 2000-01-18 2004-06-10 Shinji Kato Exhaust purification apparatus and utilization thereof
DE60223488T2 (de) * 2001-12-21 2008-09-25 Guido Valentini Tragbarer Behälter für ein elektrisches Handwerkzeug mit Fähigkeit zum Absaugen und Sammeln von Staub
TWI283192B (en) * 2004-12-21 2007-07-01 Ind Tech Res Inst A flat-plate type static dust-connecting device
CN101254381A (zh) * 2007-03-01 2008-09-03 卓卫民 采用管道沉降的除尘方法及除尘设备
CN201143506Y (zh) * 2007-12-28 2008-11-05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静电除尘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477323B (zh) 2015-03-21
TW201217057A (en) 2012-05-01
JP2012020228A (ja) 2012-02-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3088108A1 (zh) 一种钢结构车间焊接烟尘收集净化***及方法
CN203737696U (zh) 稻谷装车用吸尘装置
CN202270578U (zh) 集尘设备
CN102091512A (zh) 除尘脱硝一体化装置
CN203824349U (zh) 一种旋转窑炉环形烟道脱硫脱硝除尘***
CN212492298U (zh) 铸造车间浇铸冷却废气处理***
CN103357640A (zh) 用于生产车间空间除尘的可移动式除尘***
CN204866807U (zh) 一种用于废气治理中的废气集气罩
US20080159922A1 (en) Flue-Gas Purification System
CN211133560U (zh) 一种一体式除尘脱硝协同处理设备
CN201324585Y (zh) 高效配套除尘装置
CN209865667U (zh) 一种新型工业烟尘过滤器
CN204550731U (zh) 一种镨钕稀土金属电解槽吸尘吸气装置
CN103203151A (zh) 废气除尘器
CN202860302U (zh) 一种顺流进风式袋除尘器
CN200992558Y (zh) 转炉屋面扬尘收尘装置
CN201899982U (zh) 除尘脱硝一体化装置
CN202506659U (zh) 一种随行式火焰切割烟尘净化装置
CN217342751U (zh) 一种排风与送风一体化焊烟收集罩装置
CN105091612A (zh) 一种旋转窑炉环形烟道脱硫脱硝除尘***
CN215965429U (zh) 铁水包烟气捕集净化***
CN211989215U (zh) 一种高效电聚耦合除尘装置
CN103111147A (zh) 一种双过滤气体除尘器
CN211753261U (zh) 一种粉尘选择性捕集装置
CN107754578A (zh) 一种工业燃煤锅炉烟气超低排放成套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HITACHI,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HITACHI PLANT TECHNOLOGIES LTD.

Effective date: 20140228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40228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Patentee after: Hitachi 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Hitachi Plant Technologies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HITACHI COMPLETE EQUIPMENT ENGINEERING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HITACHI,LTD.

Effective date: 20140619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40619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Patentee after: Hitachi Complete Equipment Engineering Co., 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Hitachi Ltd.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60503

Address after: Kanagawa, Japan

Patentee after: MITSUBISHI Hitachi power systems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Hitachi Complete Equipment Engineering Co., Ltd.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613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