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175174U - 一种多功能海上救助船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功能海上救助船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175174U
CN202175174U CN2011202721590U CN201120272159U CN202175174U CN 202175174 U CN202175174 U CN 202175174U CN 2011202721590 U CN2011202721590 U CN 2011202721590U CN 201120272159 U CN201120272159 U CN 201120272159U CN 202175174 U CN202175174 U CN 20217517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main cavity
mozzle
water injector
guard shiel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20272159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知霖
李全林
梁惠群
马志权
廖华
冯伟文
陈宇庆
吴颖刚
李林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MEN XINYUEFENG SHIPBUILDING CO LTD
GUANGZHOU PANYU LINGSHAN SHIPYAR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MEN XINYUEFENG SHIPBUILDING CO LTD
GUANGZHOU PANYU LINGSHAN SHIPYAR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MEN XINYUEFENG SHIPBUILDING CO LTD, GUANGZHOU PANYU LINGSHAN SHIPYARD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MEN XINYUEFENG SHIPBUILD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120272159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17517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17517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175174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ire-Extinguishing By Fire Departments, And Fire-Extinguishing Equipment And Control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功能海上救助船,包括船体、导流管、水下机器人、吊机、拖缆机、水幕装置、快速救援艇、医务室、冷冻室和拖带钢丝绳;拖缆机设置在主甲板上,位于船体中部;水下机器人、吊机、拖缆机、快速救援艇、医务室、冷冻室设置在主甲板上;水幕装置布置于二层甲板顶部;导流管的连接支架包括三根连接杆,呈Y型结构,上端两根连接杆成V结构,一端连接推进轴的轴套,另一端连接船体底部;下端一根连接杆一端连接推进轴的轴套,另一端连接艉柱。本实用新型能有效减小船体振动和噪音,能较防止较大型垃圾、杂物卷入螺旋桨,导致事故发生;使用潜水泵作为机器人喷水推进装置的动力来源,降低了水下作业的故障率。

Description

一种多功能海上救助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工程救助船,特别是涉及一种多功能海上救助船,属于船舶工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及日益增加的能源需求,大陆及其大陆架有限资源已不断迅速减少,开发的难度也日益加大。为寻求新的能源,很多国家尤其发达国家把目标放眼于海洋,加快了向海洋进军的步伐,掀起了新的海洋资源的竞争高潮。海上石油开采,渔业资源的开发及稀有金属的探测等等,成为各国对海洋资源争夺的目标。随着这种形势发展,各种专业的船种因而不断产生,而且数量也逐渐增加。因其功能的单一性,在海上作业时由于环境复杂多变,加之近期地球温度日渐升高,给天气带来诸多不稳定因素,时而风暴、时而海啸,对在海上作业的船只带来一定的麻烦,海事时有发生,甚至于出现海难事故。单一功能的作业船难以应对复杂的天气情况,虽然生产建造了不同功能的救助船,但难以应付复杂多变的救助现场。
为了增加船舶推力和保护螺旋桨,现有的救助船都安装了导流管。导流管的安装位置均于船体的艉部,若为单导流管则安装于船的舯纵剖面位置;若为双导流管则安装在舯纵剖面两侧,基本为对称安装。现有的导流管与船体的连接基本都是悬臂式的支臂;悬臂式导流管采用V型的连接结构居多。
V型悬臂式导流管包括导流管管体和支臂;导流管管体为空心的锥管体结构,螺旋桨设置在导流管管体内,螺旋桨与推进轴连接,推进轴通过减速箱与电动机连接,推进轴上设有轴套;导流管管体设置在船体的艉部下端,导流管管体通过支臂与船体底部连接,支臂是两根,且与导流管管体的截面中心连线成60°~120°的角度。因每支臂与船体的连接只有一个点,与导管连接也为一点,船体与导流管管体组成悬臂式的结构。导流管管体的后端设有舵杆,舵杆上设有舵页,舵杆上端与船体底部连接;推进轴上的轴套通过人字支架与船体底部连接。
悬臂式导流管因螺旋桨的运转,推进轴运转的振动,水流对船底板及导流管的拍击,而导流管与船体的连接为悬臂结构,承受着螺施桨水流的直接冲击,若与船体的连接只有单点,则形成类似一支旗杆上的旗,受到风力的吹动,发出响声和使旗杆摇曳,加上航行过程有海浪对船体的拍击,增大了船体的振动和噪音,由其频率形成级数时,而产生共共鸣使噪音和振动更为严重。而且,工程救助船舶进行海上救助时,可能会出现火灾、杂物漂浮,海面或海中的垃圾杂物等漂流物多,救助区域海况非常复杂,容易造成螺旋桨缠绕等故障。而当有海难发生时,要求工程救助船舶迅速赶到现场进行抢险,螺旋桨的灵活操纵有其特殊的意义,螺旋将被缠、船体的振动与噪音将严重影响救援工作进展。
到目前为止,一种能在狭小环境下作业,反应灵活,既有拖、顶、供给、补给、对外消防,又能救援海难人员,寻找遇难者的多功救助船,随时待命抢险的多功能救助船尚未出现。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和问题,提供一种能实现拖、顶、供给、补给、海上救助,运行稳定,反应灵活的多功能海上救助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多功能海上救助船,包括船体、导流管、水下机器人、吊机、拖缆机、水幕装置、快速救援艇、医务室、冷冻室和拖带钢丝绳;拖缆机设置在主甲板上,位于船体中部;拖缆机与拖带钢丝绳连接;水下机器人、吊机、拖缆机、快速救援艇、医务室、冷冻室设置在主甲板上,吊机通过吊链分别与水下机器人和快速救援艇连接;水幕装置布置于二层甲板顶部;
两导流管安装在船体的艉部,位于舯纵剖面两侧;导流管包括导流管管体、支臂、连接支架;导流管管体为空心的锥管体结构,螺旋桨设置在导流管管体内,螺旋桨与推进轴连接,推进轴通过减速箱与推进柴油机连接,推进轴上设有轴套;导流管管体设置在船体的艉部下端,导流管管体通过支臂与船体底部连接,支臂与导流管管体的截面中心连线成60°~120°的角度;导流管管体的后端设有舵杆,舵杆上设有舵页,舵杆上端与船体底部连接;所述导流管还包括艉柱;连接支架包括三根连接杆,呈Y型结构,上端两根连接杆成V结构,一端连接推进轴的轴套,另一端连接船体底部;下端一根连接杆一端连接推进轴的轴套,另一端连接艉柱,艉柱一端连接舵杆的底部,另一端与导流管管体底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水下机器人包括主腔体、潜水泵、喷水推进水管网路、护罩和计算机;潜水泵安装于主腔体内,计算机设置在水面工作船上;主腔体为一个长方体的空腔结构,潜水泵安装于主腔体底部的中心位置;主腔体左右两侧设有护罩,护罩为空腔结构,护罩的内部空腔与主腔体的空腔连通,护罩前后方向的长度与主腔体长度相同,在主腔体下部的外壁上设有外部水进出口导管,主腔体空腔内设有水下探测传感器;脐带缆出口设置在主腔体外壁的顶部;
喷水推进水管网路安装在主腔体和护罩的空腔内部;喷水推进水管网路包括电磁阀、喷水管道、水管网路进水口和喷水口;水管网路进水口设置在潜水泵顶部的出水口处,喷水口为十个,其中第一喷水口和第二喷水口位于主腔体顶部左右方向中线,两喷水口关于机器人的垂直纵剖面左右对称;第三喷水口和第四喷水口位于主腔体底部左右方向中线,与第一喷水口和第二喷水口关于主腔体上下对称设置;第五喷水口和第六喷水口分别位于两护罩正后方中心处;第八喷水口和第九喷水口分别位于两护罩正前方中心处;第七喷水口位于主腔体左侧的护罩的左侧中心处;第十喷水口位于主腔体右侧的护罩的右侧中心处;喷水管道包括进水管道、第一水平管道、竖向管道、第二水平管道、第三水平管道,进水管道与水管网路进水口连通,进水管道水平面左右两侧分别与两第一水平管道连通,第一水平管道竖向与竖向管道连通,第一水平管道水平面左右方向与第二水平管道连通,两第二水平管道水平面前后方向分别与第三水平管道连通;电磁阀为十个,各个电磁阀分别设置在连接相应喷水口的管路上的喷水口处;各个电磁阀与潜水泵分别与脐带缆线连接,脐带缆线通过脐带缆出口连接到设在水面工作船上的计算机。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能有效减小船体振动和噪音;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V”型导流管、“I”型导流管,由于只有上方单臂支承,导流管管体下部并不固定,不定向水流对导流管管体的冲击使得导流管管体产生摇摆,并发出较大的噪音,本实用新型导流管管体下部位与船体底部通过支臂、连接支架、艉柱和舵杆刚性连接成一个整体,上下段均有固定,在航行时,水流对导流管管体的冲击不会使导流管管体产生摇摆,发出的声音也较小。
(2)能较有效防止较大型垃圾等杂物卷入螺旋桨出现事故。本实用新型前端设有连接支架,且连接支架上部两根连接杆为“V”型结构,下部一根连接杆与艉柱及导流管管体下端连接;导流管管体后端设有舵杆和舵页,前后端都有阻挡物体进入导流管管体的结构,一般能破坏螺旋桨的大型垃圾难以进入导流管管体内。
(3)本实用新型水下机器人使用了潜水泵作为机器人喷水推进装置的动力来源,降低了传统的螺旋桨推进***中电机***和螺旋桨之间的轴线接合处漏水的风险、降低了水下作业的故障率。
(4)水下机器人主腔体上部布置的泡沫浮力材与潜水泵重量配对产生维持水下机器人稳定的稳定力矩从而保证了机器人在作业过程中具有比较强的自主稳定能力,这一特性减少了使用者维持其姿态稳定所要求发出的控制动作,降低了控制***的设计难度。
(5)本实用新型推喷水装置可产生各个方向的推力,能垂直升降,可后退,可侧向移动。
附图说明
图1a为本实用新型多用途锚作拖带途供应船的结构示意图;
图1b为图1a的俯视图;
图2为图1a中导流管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正视图;
图4为图2的左视图;
图5为图1中水下机器人的主视图;
图6为图1中水下机器人的俯视图;
图7为图1中水下机器人的左视图;
图8为水下机器人中喷水推进水管网路主视图;
图9为水下机器人中喷水推进水管网路俯视图;
图10为水下机器人中喷水推进水管网路左视图;
图11为水下机器人中喷水管道装置产生竖直方向推力时的工作部位示意图;
图12为水下机器人中喷水管道装置产生水平方向推力时的工作部位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加深对本实用新型的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实施方式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
如图1所示,一种多功能救助船包括船体30、导流管20、水下机器人31、吊机32、拖缆机33、水幕装置34、快速救援艇35、医务室36、冷冻室37和拖带钢丝绳38;拖缆机33设置在主甲板上,位于船体中部,优选为50T拖缆机;拖缆机33与拖带钢丝绳38连接;水下机器人31、吊机32、拖缆机33、水幕装置34、快速救援艇35、医务室36、冷冻室37设置在主甲板上,吊机32通过吊链分别与水下机器人31和快速救援艇35连接。其中,快速救援艇35优选为2艘,分别位于船尾的左右侧;医务室36和冷冻室37优选位于船体主甲板中部,医务室36和冷冻室37用于对危重病人员实施紧急救助,对于不幸的遇难者设有冷冻室,以待善后处理;水幕装置34布置于二层甲板顶部,水幕装置34一般都采用较为成熟的Fire Fighting System(Far east)Pte.Ltd.的产品。水幕装置34设有若干个雾化喷嘴,当救助船执行任务时,对于有火海现场的抢险环境,则能喷射出约250m半经范围的水雾把整船包罩,发挥其自我保护功能,从而安全通过火险区。
水下机器人31在没有任务时一般存放于舱室内,当需使用时,将水下机器人31搬移出舱室,然后通过吊机吊下海域实施救援作业。
如图2-4所示,导流管包括导流管管体21、支臂22、连接支架26和艉柱29;导流管管体21为空心的锥管体结构,螺旋桨23设置在导流管管体21内,螺旋桨23与推进轴24连接,推进轴24通过减速箱与推进柴油机连接,推进轴上设有轴套;导流管管体1设置在船体的艉部下端,导流管管体21通过支臂22与船体底部25连接,支臂22是两根,且与导流管管体21的截面中心连线成60°~120°的角度;导流管管体1的后端设有舵杆27,舵杆27上设有舵叶27,舵杆28上端与船体底部25连接;这里的后端是相对于船头而言,与船头方向相反的一端为后端。那么,指向船头方向为前端。连接支架26包括三根连接杆,呈“Y”型结构,上端两根连接杆成“V”结构,一端连接推进轴24的轴套,另一端连接船体底部25;下端一根连接杆一端连接推进轴24的轴套,另一端连接艉柱29,艉柱29一端连接舵杆28的底部,另一端与导流管管体21底部连接,进一步地艉柱29从导流管管体21底部延伸与船体底部25连接。
2为了减小阻力,支臂22和连接支架26的横截面形状优选为流线形、椭圆形或者两端收口的长方形。
导流管管体21可设计成减速型结构或加速形结构;减速型结构是指导流管管体21纵向截面整体成锥形,其中构成导流管管体21的管壁纵向截面为向导流管管体空心内则弯曲的弧形,或者说导流管管体21的管壁纵向截面为弓形;加速形结构是指导流管管体1纵向截面整体成锥形,其中构成导流管管体21的管壁纵向截面为向导流管管体空心外则弯曲的弧形,或者说导流管管体21的管壁纵向截面为机翼形。
导流管管体21上下部位与船体底部25通过支臂22、连接支架26、艉柱29和舵杆27刚性连接成一个整体,导流管上下部分均有固定,在航行时,水流对导流管管体1的冲击不会使导流管管体1产生摇摆,发出的声音也较小;而“V”型导流管、“I”型导流管由于只有上方单臂支承,导流管管体1下部并不固定,不定向水流对导流管管体21的冲击使得导流管管体21产生摇摆,并发出较大的噪音。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受到旗杆的启发,对于底端固定的旗杆,旗面受不定向风的作用力,容易使旗杆摇曳,并产生较大的声音,如果将旗杆顶部固定,则旗杆的摇曳幅度较大幅度减小,旗面发出的响声也随之减小很多。
本实用新型前端设有连接支架,连接支架26呈“Y”型结构,连接支架上部两根连接杆为“V”型结构,下部一根连接杆与艉柱及导流管管体下端连接;“Y”型结构的连接支架较好的阻挡物料从前端进入导流管管体21内;导流管管体后端设有舵杆和舵叶,导流管管体21前后端都有阻挡物体进入导流管管体的结构,一般能破坏螺旋桨的大型垃圾难以进入导流管管体21内。
在图5~12中,为了便于叙述,定义从后挡板17向前挡板16的方向界定为前进方向,机器人沿着该方向的垂直对称面为垂直纵剖面,前进方向的右侧为右方向,左侧为左方向,上侧为上方向,下侧为下方向,主腔体2上左方向、右方向、上方向和下方向的挡板分别为左挡板、右挡板、上挡板和下挡板。
如图5~7所示,水下机器人31包括主腔体2、潜水泵1、喷水推进水管网路6、护罩7和计算机;潜水泵1安装于主腔体2内,喷水推进水管网路6安装于主腔体2和护罩7内,主腔体2和护罩7连通,计算机设置在设置水面工作船上。主腔体2与护罩7板厚优选为2~3mm。
主腔体2为一个长方体的空腔结构,优选为对各边进行了圆角处理的长方体空腔;潜水泵1通过潜水泵支架8的支承固定,安装于主腔体2底部的中心位置;主腔体2顶部的吊环3固定在主腔体框架上,用于机器人进出水的吊装操作;主腔体2的空腔上部设有泡沫浮力材4,与潜水泵重量配对产生维持水下机器人稳定的稳定力矩,这一稳定力矩为机器人提供了较大的横摇、纵摇阻尼,从而保证了机器人作业过程中具有比较强的自主稳定能力;潜水泵1的入水口12设置于主腔体前挡板16下部,使外部的水能通过入水口12顺利进入到潜水泵1中;主腔体2左右两侧设有护罩7,护罩7优选为椭圆柱形或者对称机翼型,护罩7为空腔结构,护罩7的内部空腔与主腔体的空腔连通,护罩7前后方向的长度与主腔体2长度相同,护罩7左右方向伸出的主腔体2的高度优选为50~300mm,设置护罩7可在控制主腔体的体积、避免带来机器人运动阻力较大的同时,放置及固定伸出主腔体2外的喷水管道;在主腔体下部的外壁上设有外部水进出口导管13;脐带缆出口11设置在主腔体外壁的顶部;主腔体2下部设有主体支架9;根据不同探测任务,在主腔体2内设有相应类型的水下探测传感器,水下探测传感器包括探测外部水化学性能的盐度、氨氮、硝氨磷、PH值的传感器,以及探测水下的光线、声纳、温度、压力等声、光物理性能的传感器。在主腔体搭载了水下化学元素传感器或相关物理传感器后,主腔体2上设置的海水进出口导管13可以引导外部水穿过主腔体内的传感器以实现对相关水下参数的采集。
如图8~11所示,喷水推进水管网路6关于水下机器人的垂直纵剖面对称,安装在主腔体2和护罩7的空腔内部;喷水推进水管网路6包括电磁阀5、喷水管道14、水管网路进水口15和喷水口10;水管网路进水口15设置在潜水泵1顶部的出水口处,水流由此处导入喷水推进水管网路6;喷水口10为十个,其中第一喷水口10-1和第二喷水口10-2位于主腔体2顶部左右方向中线,两喷水口关于机器人的垂直纵剖面左右对称;第三喷水口10-3和第四喷水口10-4位于主腔体2底部左右方向中线,第三喷水口10-3和第四喷水口10-4与第一喷水口10-1和第二喷水口10-2关于主腔体2上下对称设置;第五喷水口10-5和第六喷水口10-6分别位于两护罩7正后方中心处,与后挡板17处在同一平面上;第八喷水口10-8和第九喷水口10-9分别位于两护罩7正前方中心处,与第五喷水口10-5和第六喷水口10-6前后对称设置;第七喷水口10-7位于主腔体左侧的护罩的左侧中心处;第十喷水口10-10位于主腔体右侧的护罩的右侧中心处;第十喷水口10-10与第七喷水口10-7对称设置。喷水口伸出水下机器人表面的长度为0~4mm。喷水管道14包括进水管道14-1、第一水平管道14-2、竖向管道14-3、第二水平管道14-4、第三水平管道14-5,进水管道14-1与水管网路进水口15连通,进水管道14-1水平面左右两侧分别与两第一水平管道14-2连通,第一水平管道14-2竖向与竖向管道14-3连通,竖向管道14-3水平面左右方向与第二水平管道14-4连通,两第二水平管道14-4水平面前后方向分别与第三水平管道14-5连通;水平管道和竖向管道用于连通不同位置的喷水口;电磁阀10为十个,分别为第一电磁阀5-1、第二电磁阀5-2、第三电磁阀5-3、第四电磁阀5-4、第五电磁阀5-5、第六电磁阀5-6、第七电磁阀5-7、第八电磁阀5-8、第九电磁阀5-9和第十电磁阀5-10;各个电磁阀分别设置在连接相应喷水口的管路上的喷水口处;各个电磁阀分别控制不同管道水流的开启和闭合;水流通过喷水口10喷射出主腔体外部,根据不同自由度控制的需要,为水下机器人提供不同方向的推进力。例如,当需要机器人产生上或下方向推进力时,可以通过控制管道上的不同电磁阀的开启和闭合使水流依次沿进水口15、进水管道14-1、第一水平管道14-2、竖向管道14-3流通,最后从上或下方向的喷水口喷出,即可产生向下或上方向的推进力;若需要机器人产生前后或左右推进力时,通过控制管道上的不同电磁阀的开启和闭合使水流依次沿进水口15、进水管道14-1、第一水平管道14-2、竖向管道14-3、第二水平管道14-4、第三水平管道14-5流通,最后从相应的喷水口喷出,即可产生前后或左右推进力。
各个电磁阀与潜水泵1分别与脐带缆线连接,脐带缆通过脐带缆出口11连接到设在水面工作船上的计算机,计算机通过脐带缆实现控制各个电磁阀的开启闭合、调节潜水泵1转速。
在工作过程中,可以以不同的方式驱动潜水泵1和电磁阀5,调整不同出水方向以获得不同方向的推进力;通过调节潜水泵1的运转速度以改变出水强度,进而改变机器人的运动速度。
如图11所示,当需要潜水泵出水推进水下机器人竖直向上运动时,启动潜水泵1,潜水泵从外部抽取水,水流从水管网路进水口15进入喷水推进水管网路6;开启第三电磁阀5-3和第四电磁阀5-4,关闭其余电磁阀,导致水流只从第三喷水口10-3和第四喷水口10-4喷出,由第三喷水口10-3和第四喷水口10-4喷射出的水流产生合力,推动水下机器人往竖直向上方向运动。
如图11所示,当需要潜水泵出水推进水下机器人竖直向下运动时,启动潜水泵1,潜水泵从外部抽取水,水流从水管网路进水口15进入喷水推进水管网路6;开启第一电磁阀5-1和第二电磁阀5-2,关闭其余电磁阀,水流只从第一喷水口10-1和第二喷水口10-2喷出,由第一喷水口10-1和第二喷水口10-2射出的水流产生合力,推动水下机器人往竖直向下方向运动。
如图12所示,当需要潜水泵喷水推进水下机器人水平向前运动时,启动潜水泵1,潜水泵从外部抽取水,水流从水管网路进水口15进入喷水推进水管网路6;开启第五电磁阀5-5和第六电磁阀5-6,关闭其余电磁阀,导致水流只从第五喷水口10-5和第六喷水口10-6喷出;由第五喷水口10-5和第六喷水口10-6喷射出的水流产生合力,推动水下机器人往水平向前运动。
当潜水泵喷水推进水下机器人需要水平向后运动时,启动潜水泵1,潜水泵从外部抽取水,水流从水管网路进水口15进入喷水推进水管网路6;开启第八电磁阀5-8和第九电磁阀5-9,关闭其余电磁阀,导致水流只从第八喷水口10-8和第九喷水口10-9喷出;由第八喷水口10-8和第九喷水口10-9射出的水流产生合力,推动水下机器人往水平向后运动。
当潜水泵喷水推进水下机器人需要水平向右运动时,启动潜水泵1,潜水泵从外部抽取水,水流从水管网路进水口15进入喷水推进水管网路6;开启第十电磁阀5-10,关闭其余电磁阀,导致水流只从第十喷水口10-10喷出;由第十喷水口10-10喷射出水流产生的推力推动水下机器人往水平向右运动。
当潜水泵喷水推进水下机器人需要水平向左运动时,启动潜水泵1,潜水泵从外部抽取水,水流从水管网路进水口15进入喷水推进水管网路6;开启第七电磁阀5-7,关闭其余电磁阀,导致水流只从第七喷水口10-7喷出;由第七喷水口10-7喷射出水流产生的推力,推动水下机器人往水平向左运动。
在实际运用中,可控制多个电磁阀5的开启和闭合,并控制潜水泵1的转速,通过轴向和侧向不同大小不同方向的推力叠加,理论上可以获得任意方向的推力。

Claims (9)

1.一种多功能海上救助船,其特征在于包括船体、导流管、水下机器人、吊机、拖缆机、水幕装置、快速救援艇、医务室、冷冻室和拖带钢丝绳;拖缆机设置在主甲板上,位于船体中部;拖缆机与拖带钢丝绳连接;水下机器人、吊机、拖缆机、快速救援艇、医务室、冷冻室设置在主甲板上,吊机通过吊链分别与水下机器人和快速救援艇连接;水幕装置布置于二层甲板顶部;
两导流管安装在船体的艉部,位于舯纵剖面两侧;导流管包括导流管管体、支臂、连接支架;导流管管体为空心的锥管体结构,螺旋桨设置在导流管管体内,螺旋桨与推进轴连接,推进轴通过减速箱与推进柴油机连接,推进轴上设有轴套;导流管管体设置在船体的艉部下端,导流管管体通过支臂与船体底部连接,支臂与导流管管体的截面中心连线成60°~120°的角度;导流管管体的后端设有舵杆,舵杆上设有舵页,舵杆上端与船体底部连接;所述导流管还包括艉柱;连接支架包括三根连接杆,呈Y型结构,上端两根连接杆成V结构,一端连接推进轴的轴套,另一端连接船体底部;下端一根连接杆一端连接推进轴的轴套,另一端连接艉柱,艉柱一端连接舵杆的底部,另一端与导流管管体底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海上救助船,其特征在于:所述水下机器人包括主腔体、潜水泵、喷水推进水管网路、护罩和计算机;潜水泵安装于主腔体内,计算机设置在水面工作船上;主腔体为一个长方体的空腔结构,潜水泵安装于主腔体底部的中心位置;主腔体左右两侧设有护罩,护罩为空腔结构,护罩的内部空腔与主腔体的空腔连通,护罩前后方向的长度与主腔体长度相同,在主腔体下部的外壁上设有外部水进出口导管,主腔体空腔内设有水下探测传感器;脐带缆出口设置在主腔体外壁的顶部;
喷水推进水管网路安装在主腔体和护罩的空腔内部;喷水推进水管网路包括电磁阀、喷水管道、水管网路进水口和喷水口;水管网路进水口设置在潜水泵顶部的出水口处,喷水口为十个,其中第一喷水口和第二喷水口位于主腔体顶部左右方向中线,两喷水口关于机器人的垂直纵剖面左右对称;第三喷水口和第四喷水口位于主腔体底部左右方向中线,与第一喷水口和第二喷水口关于主腔体上下对称设置;第五喷水口和第六喷水口分别位于两护罩正后方中心处;第八喷水口和第九喷水口分别位于两护罩正前方中心处;第七喷水口位于主腔体左侧的护罩的左侧中心处;第十喷水口位于主腔体右侧的护罩的右侧中心处;喷水管道包括进水管道、第一水平管道、竖向管道、第二水平管道、第三水平管道,进水管道与水管网路进水口连通,进水管道水平面左右两侧分别与两第一水平管道连通,第一水平管道竖向与竖向管道连通,第一水平管道水平面左右方向与第二水平管道连通,两第二水平管道水平面前后方向分别与第三水平管道连通;电磁阀为十个,各个电磁阀分别设置在连接相应喷水口的管路上的喷水口处;各个电磁阀与潜水泵分别与脐带缆线连接,脐带缆线通过脐带缆出口连接到设在水面工作船上的计算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海上救助船,其特征在于:所述艉柱从导流管管体底部延伸与船体底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海上救助船,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管管体为减速型结构,减速型结构是指导流管管体纵向截面整体成锥形,其中构成导流管管体的管壁纵向截面为向导流管管体空心内则弯曲的弧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海上救助船,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管管体为加速形结构;加速形结构是指导流管管体纵向截面整体成锥形,其中构成导流管管体的管壁纵向截面为向导流管管体空心外则弯曲的弧形。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功能海上救助船,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腔体顶部设有吊环,吊环固定在主腔体框架上。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功能海上救助船,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腔体的空腔上部设有泡沫浮力材。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功能海上救助船,其特征在于:所述潜水泵的入水口设置于主腔体前挡板下部。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功能海上救助船,其特征在于:所述护罩为椭圆柱形或者对称机翼型。
CN2011202721590U 2011-07-29 2011-07-29 一种多功能海上救助船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17517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2721590U CN202175174U (zh) 2011-07-29 2011-07-29 一种多功能海上救助船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2721590U CN202175174U (zh) 2011-07-29 2011-07-29 一种多功能海上救助船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175174U true CN202175174U (zh) 2012-03-28

Family

ID=458650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202721590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175174U (zh) 2011-07-29 2011-07-29 一种多功能海上救助船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175174U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87421A (zh) * 2013-06-28 2013-09-11 张朝峰 一种带有水幕墙的气垫船及其制造方法
CN105159234A (zh) * 2015-09-24 2015-12-16 泰顺派友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以单一潜水泵为动力源的水底清污机器人运动控制方法
CN108100171A (zh) * 2017-12-20 2018-06-01 大连海事大学 一种无人水面救助机器人
CN108791753A (zh) * 2018-05-14 2018-11-13 泉州思和鸿创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紧急溺水救助设备
CN108891563A (zh) * 2018-07-18 2018-11-27 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0二研究所) 失事船舶救生***
CN109383733A (zh) * 2018-10-24 2019-02-26 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第六0四研究院) 用于救助船上具有通风功能的拖缆机围壁结构
CN110920841A (zh) * 2019-12-09 2020-03-27 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第六0四研究院) 一种新型巡航救助船
CN114132459A (zh) * 2021-12-07 2022-03-04 浙江海洋大学 可控的潜水自航u型动力救生圈及控制***及控制方法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87421A (zh) * 2013-06-28 2013-09-11 张朝峰 一种带有水幕墙的气垫船及其制造方法
CN105159234A (zh) * 2015-09-24 2015-12-16 泰顺派友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以单一潜水泵为动力源的水底清污机器人运动控制方法
CN108100171A (zh) * 2017-12-20 2018-06-01 大连海事大学 一种无人水面救助机器人
CN108100171B (zh) * 2017-12-20 2019-07-30 大连海事大学 一种无人水面救助机器人
CN108791753A (zh) * 2018-05-14 2018-11-13 泉州思和鸿创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紧急溺水救助设备
CN108891563A (zh) * 2018-07-18 2018-11-27 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0二研究所) 失事船舶救生***
CN109383733A (zh) * 2018-10-24 2019-02-26 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第六0四研究院) 用于救助船上具有通风功能的拖缆机围壁结构
CN110920841A (zh) * 2019-12-09 2020-03-27 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第六0四研究院) 一种新型巡航救助船
CN114132459A (zh) * 2021-12-07 2022-03-04 浙江海洋大学 可控的潜水自航u型动力救生圈及控制***及控制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175174U (zh) 一种多功能海上救助船
CN109018271B (zh) 一种新型大翼展混合驱动无人水下航行器
CN102285435B (zh) 一种潜水泵喷水推进带缆遥控水下机器人
CN201784804U (zh) 伸缩式潜水艇
CN107867372A (zh) 可潜载具
CN211519810U (zh) 一种喷水电磁控制多自由度运动水下航行器
WO2021164779A1 (zh) 一种船舶新型兴波抑消结构装置与方法
CN109466728A (zh) 应用于大深度潜水器的无动力下潜上浮运动方法及***
CN102658858A (zh) 带高效消载止摇抗翻校正装置的航母、舰船、潜艇、海上平台
CN103085945A (zh) 一种半潜式预制沉箱式装置运输船
US20140090590A1 (en) Towable pressurized dry personal submersible using surface air replenishment
CN202170011U (zh) 一种工程救助船舶用导流管
CN214451663U (zh) 一种水上篙式设备***
CN202193198U (zh) 喷水推进带缆遥控水下机器人
CN103381877A (zh) 改进的拖船船体及包括该改进船体的拖船
CN102530187B (zh) 不沉没不摆舵调头能左右位移横行的高速双头船
CN104670451A (zh) 动船组合
CN103171737A (zh) 一种节能高速列船
CN202186494U (zh) 一种具有可拆卸式定位锚架的潜水支援船
CN114408126A (zh) 一种带有柔性t型翼的三体救援无人艇及其设计方法
CN101028856A (zh) 多体无舵半潜快速船
CN202175175U (zh) 一种多用途锚作拖带供应船
CN202609066U (zh) 船舶用高压喷水驱动装置
CN203958578U (zh) 自主下潜上浮、快速转向装置
CN104029808A (zh) 自主下潜上浮、快速转向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328

Termination date: 2013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