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984375U - 一种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984375U
CN201984375U CN2010206401173U CN201020640117U CN201984375U CN 201984375 U CN201984375 U CN 201984375U CN 2010206401173 U CN2010206401173 U CN 2010206401173U CN 201020640117 U CN201020640117 U CN 201020640117U CN 201984375 U CN201984375 U CN 20198437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play unit
input block
main frame
electronic equipment
inpu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20640117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俊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novo Beijing Ltd
Original Assignee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novo Beijing Ltd filed Critical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to CN201020640117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98437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98437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984375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铰链;通过所述铰链连接的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均能以所述铰链为轴旋转;可拆卸的设置在所述上壳体内侧、且在拆卸前后均能显示数据的显示单元;以及,可拆卸的设置在所述下壳体内侧、且在拆卸前后均能输入数据的输入单元。本实用新型的电子设备通过可拆卸化的显示单元和输入单元的设计,使得电子设备能够满足多种应用场景。

Description

一种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的电子设备,如电子设备中,通常作为输入单元的键盘都是固定设置在电子设备的主机上,并与主机形成一体,依靠数据线与主板连接,以实现键盘与主板之间的数据传输通路。在这种固定连接的方式下,电子设备的使用模式单一,且用户无法自由调节键盘相对于屏幕的距离,因此不能很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从而限制了电子设备的使用场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子设备,通过可拆卸化的显示单元和输入单元的设计,使得电子设备能够满足多种应用场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方案如下:
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铰链;
通过所述铰链连接的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均能以所述铰链为轴旋转;
可拆卸的设置在所述上壳体内侧、且在拆卸前后均能显示数据的显示单元;以及,
可拆卸的设置在所述下壳体内侧、且在拆卸前后均能输入数据的输入单元。
优选地,上述的电子设备中,
所述显示单元设置有一主机;
所述输入单元通过有线方式或无线方式与所述主机连接,形成输入单元与 主机传输数据的通道。
优选地,上述的电子设备中,还包括:
一主机,与所述显示单元独立设置,所述主机安装在所述上壳体或下壳体中;
所述显示单元通过有线方式或无线方式与所述主机连接,形成主机与显示单元之间传输显示数据的通道;
所述输入单元通过有线方式或无线方式与所述主机连接,形成输入单元与主机传输数据的通道。
优选地,上述的电子设备中,
所述显示单元设置有:
以有线方式工作的第一显示输入接口;
以无线方式工作的第二显示输入接口;
所述主机设置有:
以有线方式工作的第一显示输出接口;
以无线方式工作的第二显示输出接口;以及
一用于检测所述显示单元是否以有线连接方式与所述第一显示输出接口连接,并在检测结果为是时启动所述第一显示输出接口,在检测结果为否时启动所述第二显示输出接口的第一检测模块;
其中,在所述显示单元以有线连接方式与所述第一显示输出接口连接时,所述第一显示输出接口与所述第一显示输入接口对应连接,形成主机与显示单元之间传输显示数据的有线通道;在所述显示单元以无线连接方式与所述第二显示输出接口连接时,所述第二显示输出接口以无线方式发送显示数据至所述第二显示输入接口,形成主机与显示单元之间传输显示数据的无线通道。
优选地,上述的电子设备中,
所述输入单元设置有:
以有线方式工作的第一输出接口;
和以无线方式工作的第二输出接口;
所述主机设置有:
以有线方式工作的第一输入接口;
以无线方式工作的第二输入接口;以及
一用于检测所述输入单元是否以有线连接方式与所述第一输入接口连接,并在检测结果为是时启动所述第一输入接口,在检测结果为否时启动所述第二输入接口的第二检测模块;
其中,在所述输入单元以有线连接方式与所述第一输入接口连接时,所述第一输出接口与所述第一输入接口对应连接,形成所述输入单元与主机之间传输数据的有线通道;在所述输入单元以无线连接方式与所述第二输入接口连接时,所述第二输出接口以无线方式发送数据至所述第二输入接口,形成所述输入单元与主机传输数据的无线通道。
优选地,上述的电子设备中,还包括:
用于检测所述显示单元的顶部和底部相对方向变化的传感器;
用于在所述显示单元的顶部高度低于底部时,将所述显示单元的待显示内容旋转180度后再进行显示的显示切换控制单元,所述显示切换控制单元与所述传感器连接。
所述的电子设备中,
所述输入单元包括有键盘区和功能区;其中,所述键盘区设置有多个按键,所述功能区为透明部或镂空部。
优选地,上述的电子设备中,
所述输入单元和显示单元之间包括有相互配合的连接结构;
在所述输入单元和显示单元通过所述连接结构连接时,所述输入单元重叠设置在所述显示单元的外表面上,此时,所述显示单元的部分外表面未被所述输入单元所覆盖,或者所述部分外表面设置在所述输入单元的透明部或镂空部的下方;
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一用于在所述输入单元重叠设置在显示单元的外表面上时,根据所述部分外表面的大小,调整所述显示单元的显示区域的显示调整单元。
优选地,上述的电子设备中,还包括:
一用于检测所述输入单元是否重叠设置在所述显示单元的外表面上的第三检测模块,与所述显示调整单元连接。
优选地,上述的电子设备中,还包括:
设置在所述下壳体外侧的转动支架,所述转动支架安装在所述铰链的转轴上,且能以转轴为轴,相对于下壳体的外侧旋转;
所述下壳体包括一容纳所述转动支架的容纳凹部。
优选地,上述的电子设备中,还包括:
可拆卸的设置在下壳体中的功能组件,所述功能组件包括电池组件、光驱组件和适配器组件中的任意一种或任意组合。
优选地,上述的电子设备中,
所述显示单元的外表面上重叠设置有触摸感应单元,所述触摸感应单元和显示单元形成用以提供触摸输入的触摸屏。
从以上所述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显示单元和输入单元均可以从电子设备上拆卸下来,也可以安装在电子设备的壳体上。用户可以根据应用场景的需要,选择合适的电子设备的组装或拆分形式,满足多种应用场景的需要。并且,本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还包括有一转动支架,可以提供电子设备的平稳性,不容易发生向前翻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电子设备闭合后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电子设备拆除显示单元和输入单元后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从上壳体拆卸下的显示单元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从下壳体拆卸下的输入单元示意图;
图5为拆卸显示单元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电子设备的下壳体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电子设备的旋转支架的使用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显示单元提供触摸输入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电子设备的显示单元上下颠倒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输入单元分离后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显示单元的使用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输入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输入单元与显示单元贴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利用可拆卸化的设计,使得输入单元和显示单元可拆卸安装在设备壳体上,并且,输入单元和显示单元在拆卸前后都能够通过有线或无线方式与电子设备上的主机连接,即输入单元和显示单元在拆卸前后都能正常工作,从而使得电子设备可以适应不同的使用场景需要,扩展了电子设备的使用场景。
以下将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所述的电子设备,包括:
铰链;
通过所述铰链连接的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均能以所述铰链为轴旋转;
可拆卸的设置在所述上壳体内侧、且在拆卸前后均能显示数据的显示单元;以及,
可拆卸的设置在所述下壳体内侧、且在拆卸前后均能接收并输入数据的输入单元。
请参照图1~图4,其中,图1示出了本实施例所述电子设备闭合后的立体示意图。图1所示的电子设备,包括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图1中,上、下壳体闭合,此时上、下壳体重叠设置,且外侧面都朝外,其中上壳体11的外侧面朝向上方,下壳体12的外侧面朝向下方。图1所示的电子设备还包括有铰链。所述铰链可以是双阻尼铰链或单铰链,图1中示出的是一种双铰链,包括上铰链30和下铰链40。双铰链结构支持上壳体和下壳体间进行360度的旋转,单铰链结构通常支持上壳体和下壳体间进行180度的旋转。这里的铰链优选采用阻尼铰链,阻尼铰链在旋转过程中能停留任意角度。
再请参照图2~4。其中,图2为图1所示电子设备打开并且拆除其中的显示单元和输入单元后的示意图,图3、4分别示出了从电子设备上拆卸下来 的显示单元14和输入单元15的示意图。图2还示出了上、下铰链的具体结构,其中上铰链30包括转轴31和铰链座32,上壳体11安装在转轴31上;上铰链40包括转轴41和铰链座42,下壳体12安装在转轴41上。
上、下壳体都包括有一容纳部,显示单元14可拆卸的安装在上壳体11的容纳部中,输入单元15可拆卸的安装在下壳体12的容纳部中。具体的安装方式可以采用各种现有的可拆卸固定结构,例如通过卡合方式,此时上壳体11设置有两个卡扣61和两个凸起部51,显示单元14设置有:与卡扣61对应的卡槽62、与凸起部51对应的凹部(图3中未示出),在安装时,将显示单元14上的凹部与凸起部51对齐,使得凸起部51置于凹部中,卡扣61卡合于卡槽62中,从而将显示单元14固定在上壳体11中。类似的,下壳体12设置有两个卡扣63和两个凸起部52,输入单元15设置有与卡扣63对应的卡槽(图4中未示出)、与凸起部52对应的凹部(图4中未示出),从而可以通过卡合方式,将输入单元15同样的固定在下壳体12中。
再请参照图5,示出了在显示单元14通过卡合方式设置在上壳体11中时,如何从壳体上拆离显示单元14。通过将两个拨键65分别向外侧拨动,控制卡扣与卡槽分离,然后向上退出显示单元14,从而可以将显示单元14与上壳体11分离。对于输入单元15也可以同样拆离。
以下分别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之上,提供本实用新型的不同实施例。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提供了显示单元的一种具体结构。
所述显示单元14可以是独立的显示器,仅包括显示屏和显示处理电路。此时,电子设备还包括有一主机,主机与显示单元14独立设置,该主机包括有各种基本的硬件单元,如CPU、内存、硬盘和主板等。主机可以固定安装在上壳体或下壳体中。所述主机设置有:
以有线方式工作的第一显示输出接口;
以无线方式工作的第二显示输出接口;以及
一用于检测所述显示单元是否以有线连接方式与所述第一显示输出接口连接,并在检测结果为是时启动所述第一显示输出接口,在检测结果为否时启动所述第二显示输出接口的第一检测模块。
对应的,所述显示单元14设置有以有线方式工作的第一显示输入接口、和以无线方式工作的第二显示输入接口。
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有第一连接通道。在所述显示单元以有线连接方式与所述第一显示输出接口连接时,所述第一显示输出接口与所述第一显示输入接口对应连接。此时,所述显示单元14可固定设置在上壳体11中,主机上的第一显示输出接口通过所述第一连接通道,与所述显示单元14的第一显示输入接口对应连接(具体可通过线缆或相互配合的接口进行连接),形成主机与显示单元之间传输显示数据的有线通道。在所述显示单元以无线连接方式与所述第二显示输出接口连接时,此时所述显示单元14可拆离于上壳体11,所述主机上的第二显示输出接口以无线方式发送显示数据至所述显示单元14的第二显示输入接口,形成主机与显示单元之间传输显示数据的无线通道。
当然,本实施例中,无论显示单元14是否拆离于上壳体11,显示单元14可以始终通过所述第二显示输入接口,与主机上对应的所述第二显示输出接口无线连接,形成主机与显示单元之间传输显示数据的无线通道。此时,显示单元14可以仅包括上述第一显示输入接口和第二显示输入接口中的第二显示输入接口,主机可以仅包括上述第一显示输出接口和第二显示输出接口中的第二显示输出接口。
所述主机还设置有:
以有线方式工作的第一输入接口;
以无线方式工作的第二输入接口;以及
一用于检测所述输入单元是否以有线连接方式与所述第一输入接口连接,并在检测结果为是时启动所述第一输入接口,在检测结果为否时启动所述第二输入接口的第二检测模块。
对应的,所述输入单元15设置有以有线方式工作的第一输出接口、和以无线方式工作的第二输出接口。
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有第二连接通道。在所述输入单元以有线连接方式与所述第一输入接口连接时,所述第一输出接口与所述第一输入接口对应连接。此时,所述输入单元15可固定设置在下壳体12中,输入单元15的第一输出接口通过所述第二连接通道,与所述主机上的第一输入接口对应连接(具体可 通过线缆或相互配合的接口进行连接),形成输入单元15与主机之间传输数据的有线通道。在所述输入单元以无线连接方式与所述第二输入接口连接时,此时所述输入单元15可拆离于下壳体12,所述输入单元15的第二输出接口以无线方式发送数据至所述主机上的第二输入接口,形成输入单元15与主机传输数据的无线通道。
当然,本实施例中,无论输入单元15是否拆离于下壳体12,输入单元15可以始终通过所述第二输出接口,与主机上对应的所述第二输入接口无线连接,形成输入单元15与主机传输数据的无线通道。此时,输入单元15可以仅包括上述第一输出接口和第二输出接口中的第二输出接口,主机可以仅包括上述第一输入接口和第二输入接口中的第二输入接口。
本实施例中,所述显示单元14和输入单元15各自可以包括有一电池组件或外接电源,用以在拆离于主机后提供工作电源。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提供了显示单元的另一种具体结构。
本实施例中所述显示单元14可以为一集成有主机的显示***,如平板电脑(即PAD类电子设备)。该主机包括有各种基本的硬件单元,如CPU、内存、硬盘和主板等。该显示***包括上述主机、显示处理电路和显示屏。
此时,所述主机设置有:
以有线方式工作的第一输入接口;
以无线方式工作的第二输入接口;以及
一用于检测输入单元15是否以有线连接方式与所述第一输入接口连接,并在检测结果为是时启动所述第一输入接口,在检测结果为否时启动所述第二输入接口的第一检测模块。
对应的,所述输入单元15设置有以有线方式工作的第一输出接口、和以无线方式工作的第二输出接口。
所述电子设备还可以包括有第二连接通道。在所述输入单元以有线连接方式与所述第一输入接口连接时,所述第一输出接口与所述第一输入接口对应连接。此时,所述输入单元15固定设置在下壳体12中,输入单元上的第一输出接口通过所述第二连接通道,与所述主机上的第一输入接口对应连接,形成输 入单元15与主机之间传输数据的有线通道,具体可以通过在上、下壳体以及铰链之间设置线缆进行连接。在所述输入单元以无线连接方式与所述第二输入接口连接时,此时所述输入单元15可拆离于下壳体12时,所述输入单元15的第二输出接口以无线方式发送数据至所述主机上的第二输入接口,形成输入单元15与主机传输数据的无线通道。
当然,本实施例中,无论输入单元15是否以有线连接方式与所述主机的第一输入接口连接,输入单元15可以始终通过所述第二输出接口,与主机上对应的所述第二输入接口无线连接,形成输入单元15与主机传输数据的无线通道。此时,输入单元15可以仅包括上述第一输出接口和第二输出接口中的第二输出接口,主机可以仅包括上述第一输入接口和第二输入接口中的第二输入接口。
本实施例中,所述显示单元14和输入单元15各自可以包括有一电池组件或外接电源,用以在拆离于主机后提供工作电源。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提供了输入单元15的几种具体结构。
请再参照图4,图4所示的输入单元15,包括有卡槽、凹部、以有线方式工作的第一输出接口、和以无线方式工作的第二输出接口(图中均未示出),还包括有上下设置的键盘区152和一功能区151,该功能区151和键盘区152的位置可以互换。键盘区152设置有多个按键,可以提供按键输入。
功能区151具体是提供触摸输入的不透明的触摸板,还可以是能够透明显示的透明部,例如,由透明材料(如玻璃、透明塑料或透明的触感感应材料)制成的透明显示区,或者中间为一镂空部的透明部,镂空部中也可设置各种透明材料。功能区151的这种透明部的结构,特别适用于在输入单元15贴附在显示单元14的显示屏上时,利用其透明的特性,显示置于其下方的显示屏的内容。这将在下文中结合图12、13进行说明。这里,触摸感应单元可以与所述显示单元形成提供触摸输入的触摸屏。
在所述输入单元以有线连接方式与所述第一输入接口连接时,所述第一输出接口与所述第一输入接口对应连接,例如,在输入单元15设置在下壳体12中时,输入单元15的第一输出接口与主机上对应的有线接口连接,用以通过 有线连接,将用户通过按键、触摸板或触摸感应单元输入的数据发送给主机。例如,上述第一输出接口具体可以为通用串行总线(USB)接口,此时在下壳体12设置一通用串行总线插槽,该通用串行总线插槽与主机连接。当输入单元15设置在下壳体12时,输入单元15通过所述通用串行总线接口插在通用串行总线插槽中,从而形成与主机的有线连接。在输入单元15拆离于下壳体时,即所述输入单元断开与所述主机的有线连接时,输入单元15的第二输出接口能够与主机上对应的无线接口连接,用以通过无线连接,将用户通过按键、触摸板或触摸感应单元输入的数据发送给主机。
<实施例五>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结合图6、7提供了下壳体的相关构造。
请参照图6和图7,图6所示的电子设备,还包括:
设置在下壳体12外侧的转动支架16,该转动支架16安装在铰链的转轴上,且能以转轴为轴,相对于下壳体12的外侧旋转;
所述下壳体12还包括一容纳所述转动支架16的容纳凹部(图6中未示出,图6中转动支架16已经容纳于该容纳凹部中)。
这样,本实施例的电子设备提供了如图7所示的一种使用场景。此时,电子设备的上、下壳体呈打开状态,显示单元14设置在上壳体11中,输入单元15设置在下壳体12中,旋转支架旋转移出下壳体12的容纳凹部并向外伸展,转动支架16的远端(即远离铰链的一端)与平面接触,形成一种支撑结构,提供一定程度的支撑力作用,从而使得电子设备的放置更加稳定,避免发生因上壳体11重量或外力等原因而导致的电子设备向前翻转。同时,这种支撑结构还可以抬升显示单元14和输入单元15的高度,满足用户需求。
图6所述的电子设备,还包括有可拆卸的设置在下壳体中的功能组件17。该功能组件17可通过卡合方式设置在下壳体12中,并与主机相连接(主机可设置在上壳体或下壳体中),此时功能组件17可以包括两个拨键171,在将该两个拨键171向外侧拨动时,可将功能组件17拆离于下壳体12。具体的,功能组件可以包括电池组件(用以提供额外供电时间)、光驱组件(用以提供扩展性能)和适配器组件(用以节省额外适配器空间)等组件的任意一种或组合。可以根据用户需求,设置不同的功能组件,以提升用户独特需求。
<实施例六>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结合图8、9对所述电子设备的显示单元14进行说明。图8、9中,显示单元14和输入单元15分别设置在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中。
图8中,通过双铰链旋转,所述电子设备的上、下壳体重叠设置,上、下壳体的外侧面都朝内,其中上壳体11的内侧面朝向上方,下壳体12的内侧面朝向下方。此时,所述显示单元14的外表面上重叠设置有触摸感应单元,所述触摸感应单元和显示单元形成用以提供触摸输入的触摸屏,用户可以通过触摸感应单元进行触摸/手写输入。同时,在上壳体11(或下壳体12)中还可以设置有一腔体或凹槽(图8中未示出),用以容纳触摸输入部件,如触摸笔21。
图9中,通过双铰链旋转,所述电子设备的上、下壳体之间形成夹角大于90度的支撑结构,即上、下壳体呈“∧”形。此时,依靠上、下壳体的远端(即远离铰链的一端)支撑在一平面上,在上、下壳体的远端的支撑边缘还可设置有防滑部件(图中未示出),例如带有波浪花纹的橡胶,以防止电子设备打滑。所述显示单元14的外表面上同样可以重叠设置有用以提供触摸输入的触摸感应单元。这种场景下,显示单元14的外表面朝向用户,用户可以观看显示单元14上的显示内容,并可以通过手指或触摸笔在触摸感应单元进行触摸输入。
<实施例七>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结合图9、10说明本实施例输入单元拆离前后的示意图。
图9中,显示单元14和输入单元15分别设置在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中。图10中,显示单元设置在上壳体中,而输入单元15却拆离于下壳体12。
其中,图10中,通过双铰链旋转,所述电子设备的上、下壳体之间形成夹角小于90度的支撑结构,即上、下壳体呈“∧”形。此时,依靠上、下壳体的远端(即远离铰链的一端)支撑在一平面上,在上、下壳体的远端的支撑边缘同样可设置有防滑部件(图中未示出),例如带有波浪花纹的橡胶,以防止电子设备打滑。这种场景下,输入单元15通过其第二输出接口与主机上对应的无线接口连接,用以通过无线连接,将用户通过按键、触摸板或触摸感应 单元输入的数据发送给主机。该主机可以设置在上壳体11或下壳体12中,该主机包括一无线接口,用以接收输入单元15通过无线方式发送的数据。
图9、图10所述的电子设备还可以包括有:
用于检测显示单元14的顶部和底部相对方向变化的传感器(比如重力传感器或陀螺仪);
用于在显示单元14的顶部高度低于底部时,将所述显示单元14的待显示内容旋转180度后再进行显示的显示切换控制单元,显示切换控制单元与所述传感器连接。
所述传感器和显示切换控制单元可以设置在所述主机中。
正常情况下,显示单元14的顶部高度高于底部,如图7,此时显示单元14的内容正常显示。在显示单元14上下颠倒之后,其底部在上、顶部在下(如图9、10所示),此时可以通过诸如重力传感器等模块检测到该变化,从而根据该变化,调整显示内容的显示角度,以适合用户观看。
<实施例八>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结合图11说明显示单元的独立工作方式。
请参照图11,本实施例所述的电子设备,其显示单元14可以是集成了主机的显示***,如平板电脑(即PAD类电子设备)。该主机包括有各种基本的硬件单元,如CPU、内存、硬盘和主板等。该显示***包括上述主机、显示处理电路和显示屏。在拆离于电子设备后,所述显示单元14完全可以独立工作。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主机设置在上壳体11或下壳体12中,所述主机设置有:
以有线方式工作的第一显示输出接口;
以无线方式工作的第二显示输出接口;以及
一用于检测所述显示单元是否以有线连接方式与所述第一显示输出接口连接,并在检测结果为是时启动所述第一显示输出接口,在检测结果为否时启动所述第二显示输出接口的第一检测模块。
对应的,所述显示单元14设置有以有线方式工作的第一显示输入接口、和以无线方式工作的第二显示输入接口。
在所述显示单元以有线连接方式与所述第一显示输出接口连接时,所述第一显示输出接口与所述第一显示输入接口对应连接。此时,所述显示单元14可以固定设置在上壳体11中,主机上的第一显示输出接口与所述显示单元14的第一显示输入接口对应连接(具体可通过线缆或相互配合的接口进行连接),形成主机与显示单元之间传输显示数据的有线通道。在所述显示单元以无线连接方式与所述第二显示输出接口连接时,此时所述显示单元14可以拆离于上壳体11,所述主机上的第二显示输出接口以无线方式发送显示数据至所述显示单元14的第二显示输入接口,形成主机与显示单元之间传输显示数据的无线通道。
更进一步的,所述显示单元14的外表面还可以设置有触摸输入单元,此时所述显示单元还包括一无线发射接口,所述主机包括一无线接收接口。在所述显示单元14拆离于电子设备后,所述显示单元14的无线发射接口以无线方式,将用户的触摸输入的数据发送至主机的无线接收接口,形成显示单元14与主机之间传输触摸输入数据的无线通道。
<实施例九>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结合图12、13提供了输入单元15贴附于显示单元14时的具体构造。
请参照图12示出了拆离后的输入单元15贴附于显示单元14的示意图。这种场景下,显示单元14为一集成了主机的显示***,如平板电脑(即PAD类电子设备)。该主机包括有各种基本的硬件单元,如CPU、内存、硬盘和主板等。该显示***包括上述主机、显示处理电路和显示屏。
这里,功能区151是能够透明显示的区域,如透明部或镂空部。其中透明部包括透明触摸板、玻璃或其他透明塑料制成的部件;镂空部是中间镂空的部件,镂空部中也可设置各种透明材料。功能区151的这种结构,特别适用于在输入单元15贴附在显示单元14的显示屏上时,利用其透明的特性,显示置于其下方的显示屏的内容。
所述输入单元15和显示单元14之间包括有相互配合的连接结构。在所述输入单元和显示单元通过所述连接结构连接时,所述输入单元重叠设置在所述显示单元的外表面上,此时,所述显示单14元的部分外表面未被所述输入单 元15所覆盖,或者所述部分外表面设置在所述输入单元15的透明部或镂空部的下方。
图12、13中,输入单元15完全覆盖了显示单元14的外表面,但是显示单元14的部分外表面设置在所述输入单元15的功能部151(即透明部或镂空部)的下方。本实施例中,输入单元的覆盖面积可以小于显示单元的外表面的面积,此时输入单元在重叠设置在显示单元上时,显示单元仍然有部分外表面未被输入单元所覆盖。
输入单元15重叠设置在显示单元14的外表面上,具体可以通过吸附方式、磁性连接方式或卡扣方式等将输入单元15贴附在显示单元14之上。图13则给出了图12的分解示意图。为了保护显示屏,在显示单元14的外表面的边缘设置有橡胶垫(图中未示出),用以避免输入单元15对显示单元14的直接压力作用。
图12、13中,显示单元14中的主机还设置有:
以有线方式工作的第一输入接口;
以无线方式工作的第二输入接口;以及
一用于检测所述输入单元是否以有线连接方式与所述第一输入接口连接,并在检测结果为是时启动所述第一输入接口,在检测结果为否时启动所述第二输入接口的第二检测模块。
对应的,所述输入单元15设置有以有线方式工作的第一输出接口、和以无线方式工作的第二输出接口。
在所述输入单元以有线连接方式与所述第一输入接口连接时,所述第一输出接口与所述第一输入接口对应连接。此时,所述输入单元15固定设置在下壳体12中,输入单元15的第一输出接口与所述主机上的第一输入接口对应连接(具体可通过线缆或相互配合的接口进行连接),形成输入单元15与主机之间传输数据的有线通道。在所述输入单元以无线连接方式与所述第二输入接口连接时,此时所述输入单元15拆离于下壳体12,所述输入单元15的第二输出接口以无线方式发送数据至所述主机上的第二输入接口,形成输入单元15与主机传输数据的无线通道。图12中,输入单元通过第二输出接口以无线方式发送数据至所述主机上的第二输入接口。
图12所示的电子设备,显示单元14还包括有一第三检测模块,用于检测输入单元15是否重叠设置在显示单元14的外表面上。具体的检测方式可以是:在输入单元15重叠设置在显示单元14的外表面上后,用户将电子设备上的一拨码开关设置为预定状态;检测单元通过检测该拨码开关的状态,判断输入单元15是否重叠设置在显示单元14的外表面上。检测方式还可以是,在输入单元15重叠设置在显示单元14的外表面上,使得输入单元15与显示单元14之间形成一物理连接,例如,通过两个对应接口连接;检测单元通过该物理连接是否存在,判断输入单元15是否重叠设置在显示单元14的外表面。
所述显示单元14还包括有一用于在输入单元15重叠设置在显示单元14的外表面上时,根据所述部分外表面的大小,调整所述显示单元的显示区域的显示调整单元(图中未示出),该显示调整单元与所述第三检测单元连接。该显示调整单元控制显示区域位于所述透明部或镂空部(如透明触摸板/透明材料/镂空区域的透明部分)内,并可以根据所述部分外表面的大小,调整显示内容的大小。用户在键盘区152上执行按键操作时,键盘区152通过无线方式将按键输入传输到主机。
从以上所述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其具有可拆卸的显示单元和输入单元,并且,显示单元和输入单元可通过有线/无线方式与主机连接,从而使得用户可以根据应用场景需要,自由调整其连接关系,满足多场景应用的需要。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2)

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铰链;
通过所述铰链连接的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均能以所述铰链为轴旋转;
可拆卸的设置在所述上壳体内侧、且在拆卸前后均能显示数据的显示单元;以及,
可拆卸的设置在所述下壳体内侧、且在拆卸前后均能输入数据的输入单元。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单元设置有一主机;
所述输入单元通过有线方式或无线方式与所述主机连接,形成输入单元与主机传输数据的通道。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一主机,与所述显示单元独立设置,所述主机安装在所述上壳体或下壳体中;
所述显示单元通过有线方式或无线方式与所述主机连接,形成主机与显示单元之间传输显示数据的通道;
所述输入单元通过有线方式或无线方式与所述主机连接,形成输入单元与主机传输数据的通道。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单元设置有:
以有线方式工作的第一显示输入接口;
以无线方式工作的第二显示输入接口;
所述主机设置有:
以有线方式工作的第一显示输出接口;
以无线方式工作的第二显示输出接口;以及
一用于检测所述显示单元是否以有线连接方式与所述第一显示输出接口连接,并在检测结果为是时启动所述第一显示输出接口,在检测结果为否时启动所述第二显示输出接口的第一检测模块;
其中,在所述显示单元以有线连接方式与所述第一显示输出接口连接时,所述第一显示输出接口与所述第一显示输入接口对应连接,形成主机与显示单元之间传输显示数据的有线通道;在所述显示单元以无线连接方式与所述第二显示输出接口连接时,所述第二显示输出接口以无线方式发送显示数据至所述第二显示输入接口,形成主机与显示单元之间传输显示数据的无线通道。
5.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输入单元设置有:
以有线方式工作的第一输出接口;
和以无线方式工作的第二输出接口;
所述主机设置有:
以有线方式工作的第一输入接口;
以无线方式工作的第二输入接口;以及
一用于检测所述输入单元是否以有线连接方式与所述第一输入接口连接,并在检测结果为是时启动所述第一输入接口,在检测结果为否时启动所述第二输入接口的第二检测模块;
其中,在所述输入单元以有线连接方式与所述第一输入接口连接时,所述第一输出接口与所述第一输入接口对应连接,形成所述输入单元与主机之间传输数据的有线通道;在所述输入单元以无线连接方式与所述第二输入接口连接时,所述第二输出接口以无线方式发送数据至所述第二输入接口,形成所述输入单元与主机传输数据的无线通道。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用于检测所述显示单元的顶部和底部相对方向变化的传感器;
用于在所述显示单元的顶部高度低于底部时,将所述显示单元的待显示内容旋转180度后再进行显示的显示切换控制单元,所述显示切换控制单元与所述传感器连接。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输入单元包括有键盘区和功能区;其中,所述键盘区设置有多个按键,所述功能区为透明部或镂空部。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输入单元和显示单元之间包括有相互配合的连接结构;
在所述输入单元和显示单元通过所述连接结构连接时,所述输入单元重叠设置在所述显示单元的外表面上,此时,所述显示单元的部分外表面未被所述输入单元所覆盖,或者所述部分外表面设置在所述输入单元的透明部或镂空部的下方;
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一用于在所述输入单元重叠设置在显示单元的外表面上时,根据所述部分外表面的大小,调整所述显示单元的显示区域的显示调整单元。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一用于检测所述输入单元是否重叠设置在所述显示单元的外表面上的第三检测模块,与所述显示调整单元连接。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设置在所述下壳体外侧的转动支架,所述转动支架安装在所述铰链的转轴上,且能以转轴为轴,相对于下壳体的外侧旋转;
所述下壳体包括一容纳所述转动支架的容纳凹部。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可拆卸的设置在下壳体中的功能组件,所述功能组件包括电池组件、光驱组件和适配器组件中的任意一种或任意组合。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单元的外表面上重叠设置有触摸感应单元,所述触摸感应单元和显示单元形成用以提供触摸输入的触摸屏。
CN2010206401173U 2010-11-29 2010-11-29 一种电子设备 Expired - Lifetime CN20198437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6401173U CN201984375U (zh) 2010-11-29 2010-11-29 一种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6401173U CN201984375U (zh) 2010-11-29 2010-11-29 一种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984375U true CN201984375U (zh) 2011-09-21

Family

ID=446118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206401173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984375U (zh) 2010-11-29 2010-11-29 一种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984375U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06178A (zh) * 2011-11-14 2013-05-15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操作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03454767A (zh) * 2012-06-01 2013-12-18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显示设备、显示方法和用于显示设备的光学构件
CN103631329A (zh) * 2012-08-23 2014-03-12 爱普瑞柯特香港有限公司 支架及采用这种支架的平板电子产品
CN108780338A (zh) * 2016-12-19 2018-11-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笔记本电脑
CN109521840A (zh) * 2018-11-13 2019-03-26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WO2019206123A1 (zh) * 2018-04-28 2019-10-3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
CN112392850A (zh) * 2019-08-16 2021-02-23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支撑铰链装置、柔性屏用折叠装置和移动终端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06178A (zh) * 2011-11-14 2013-05-15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操作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03454767A (zh) * 2012-06-01 2013-12-18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显示设备、显示方法和用于显示设备的光学构件
CN103631329A (zh) * 2012-08-23 2014-03-12 爱普瑞柯特香港有限公司 支架及采用这种支架的平板电子产品
CN103631329B (zh) * 2012-08-23 2017-09-01 爱普瑞柯特香港有限公司 支架及采用这种支架的平板电子产品
CN108780338A (zh) * 2016-12-19 2018-11-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笔记本电脑
US11066861B2 (en) 2016-12-19 2021-07-20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Notebook computer
WO2019206123A1 (zh) * 2018-04-28 2019-10-3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
CN109521840A (zh) * 2018-11-13 2019-03-26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WO2020098289A1 (zh) * 2018-11-13 2020-05-22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US11199875B2 (en) 2018-11-13 2021-12-14 Yungu (Gu'an) Technology Co., Ltd. Display device
CN112392850A (zh) * 2019-08-16 2021-02-23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支撑铰链装置、柔性屏用折叠装置和移动终端
CN112392850B (zh) * 2019-08-16 2022-03-18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支撑铰链装置、柔性屏用折叠装置和移动终端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984375U (zh) 一种电子设备
CN103576880B (zh) 电子装置的外接键盘与电子装置的护套
CN104223613B (zh) 智能手环显示控制***及智能手环
CN101657776A (zh) 灵活输入/输出连接***和方法
CN103488448A (zh) 复合装置及其画面显示方法
CN205121184U (zh) 一种智能手表
US20120162058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shared display in a hybrid environment
CN204014344U (zh) 用来可旋转地承载一携带式电子装置的保护装置
CN205371984U (zh) 一种平板pos用多功能新型支架
CN208046672U (zh) 一种电子终端
CN102436288A (zh) 一种双屏笔记本电脑
CN103294627A (zh) 数据传输方法、***及使用该方法的电子装置
CN102999091B (zh) 一种可分离式电子设备
US9075575B2 (en) Multimedia device having detachable controller functioning as remote control while detached
WO2015023120A1 (ko) 직렬버스유선통신을 이용한 m-voip통화 방법 및 그 처리장치
CN203178959U (zh) 一种输入装置及电子设备
CN202957855U (zh) 用于移动终端的保护套壳和移动终端装置
CN206193645U (zh) 一种带有折叠桌功能的计算机主机箱
CN203366199U (zh) 一种电子设备
CN108845700A (zh) 显示屏触控方法、双面屏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2599011B (zh) 电子设备、显示方法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7872551A (zh) 电子装置及其跌落保护方法
CN100361041C (zh) 电子装置和单元安装机构
CN202995579U (zh) 一体式电脑及电脑主机
CN203616724U (zh) 蓝牙键盘及其键盘保护盖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