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894035U - 具分流的热交换结构 - Google Patents

具分流的热交换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894035U
CN201894035U CN2010206104317U CN201020610431U CN201894035U CN 201894035 U CN201894035 U CN 201894035U CN 2010206104317 U CN2010206104317 U CN 2010206104317U CN 201020610431 U CN201020610431 U CN 201020610431U CN 201894035 U CN201894035 U CN 20189403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unner
converter structure
heat
heat converter
distributary divi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20610431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百龄
李嵩蔚
钟福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sia Vital Componen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sia Vital Componen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sia Vital Componen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Asia Vital Componen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020610431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89403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89403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894035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一种具分流的热交换器结构,包含:一个导流本体,所述导流本体具有一个流道,所述流道具有至少一个内转折处及一个外转折处,并在所述流道邻近于内转折处形成一个分流部,因此流道的流体通过内转折处与外转折处时可通过分流部进行分流,以达到具有减少流体压降的功效,避免泵浦需提高运作效能的效果。

Description

具分流的热交换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热交换器结构,尤指一种可有效降低因流道方向变换所产生的流体压降,并且不增加泵浦运作效能的具分流的热交换器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信息科技的日益进步,使得电子设备(如计算机、笔记型计算机、通讯机箱…等)的使用日趋普及且应用更为广泛;然而,电子设备在高速运作时其内的电子组件会产生废热,倘若无法实时将前述废热排出电子设备外,极容易使这些废热囤积在电子设备内,使电子设备内部及其内电子组件的温度不断地攀升,进而导致电子组件因过热而发生故障、损坏或运作效率降低等情况。
现有技术中为了改善上述散热问题,一般较常见的都是在电子设备内装设一个散热风扇来强制散热,但因其散热风扇的气流量受限,使其散热效果难以提升,且降温幅度也受限的情况,所以相关人员便寻求另一种解决方式,即使用一个水冷式散热装置直接贴附在发热组件上,如(中央处理器(CPU)、MPU、南、北桥芯片或其它因执行作业会产生高热的电子组件等),并由一个泵浦自储水槽内将冷却液体导入到水冷式散热装置中,使冷却液体与所述水冷式散热装置从发热组件吸收的热量作热交换后,冷却液体再由水冷式散热装置的一个出水口流出至一个散热模块,经由冷却后再送回前述储水槽,由冷却液体循环来帮助散热,降低发热组件温度,使其发热组件能顺利运作。
并且,为使水冷式散热装置可有效达到散热的效果,所以相关人员便在水冷式散热装置内设计有多处弯折的流道,以增加其冷却液体留置在水冷式散热装置内的时间,进而增加吸收热量的时间与进行热交换的面积;
然而,虽所述多处弯折的流道实能增加冷却液体留置在水冷式散热装置内的时间,但却延伸出另一个问题,即流体通过所述弯折处时,其流体会因其流道方向变换而影响流体流动并造成有压降的问题,且同时会造成泵浦需提高运作功率来导入有相同流量的冷却液体;故常用技术具有下列缺点:
1.造成有压降的问题;
2.泵浦需提高运作功率。
因此,有鉴于上述常用技术所衍生的各项缺点,本案的创作人遂竭其心智,以从事所述行业多年的经验,潜心研究加以创新改良,终于成功研发完成本件:具分流的热交换器结构,实为一个具功效增进的创作。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常用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减少因流道方向变换产生的流体压降的具分流的热交换器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次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可避免泵浦须提高运作效能的具分流的热交换器结构。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具分流的热交换器结构,包含:一个导流本体,所述导流本体具有一个流道,所述流道具有至少一个内转折处及一个外转折处,并在所述流道邻近于内转折处形成一个分流部,所述分流部于所述流道内界定至少一个第一分流道与至少一个第二分流道,因此,当流道的流体通过内转折处与外转折处时可经过分流部所界定的第一分流道与第二分流道进行分流,以达到具有减少流体压降的功效,并同时可避免泵浦须提高运作效能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实施示意图一个;
图5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实施示意图二;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较佳实施例的剖视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较佳实施例的剖视示意图一;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较佳实施例的剖视示意图二;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较佳实施例的剖视示意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热交换器10        底部33
盖体20            分流部34
导热本体30        尖端341
流道31            入口35
第一分流道311     出口36
第二分流道312     泵浦40
弯折处32          第一管体41
内转折处321       第二管体42
外转折处322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分流的热交换器结构,图示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请参阅图1、2、3,为本实用新型热交换器较佳实施例立体分解图及组合及剖视图,本实用新型的热交换器10,包含一个盖体20和一个导热本体30,所述盖体20是组合于所述导热本体30上侧并使其导热本体30封闭构形有一个流道31,所述流道31是具有至少一个弯折处32的流道31,并于各弯折处32形成有一个内转折处321及一个外转折处322,且所述流道31具有一个底部33,且所述底部33邻近于各内转折处321往盖体20延伸有一个分流部34,所述分流部34于所述流道31与盖体20界定有至少一个第一分流道311与第二分流道312,并且所述第一分流道311的宽度大于第二分流道312,并且所述导热本体30还具有一个入口35及一个出口36,所述入口35及所述出口36分别连通所述流道31的两端。
请同时参阅图4、图5,为本实用新型热交换器较佳实施例实施示意图,其中所述入口35与出口36分别通过一个第一管体41与一个第二管体42连接至一个泵浦40,所述泵浦40将流体经由第一管体41并通过入口35送至导热本体30的流道31内,其流体便由流道31送至弯折处32的内转折处321及外转折处322,且通过其弯折处32时便通过所述分流部34,并由分流部34将其流体分别由第一分流道311与第二分流道312通过,以使经过分流部34所界定的第一分流道311与第二分流道312进行分流,并达到减少其流体于弯折处32产生压降的功效,并同时可降低泵浦40因压降的产生而需提升运作效能始能提供维持流体流动速率的效果。
请同时参阅图6,为本实用新型热交换器另一个较佳实施例的剖视示意图,本实施例与前述实施例部分结构特征相同,故在本实施例中不再赘述,本实施例与前述实施例不同之处是所述分流部34是由底部33往盖体20方向延伸并且抵触至所述盖体20,并经由盖体20界定有所述第一分流道311与第二分流道312,进而达到减少流体压降与避免泵浦40(请参阅图4)需提高运作效能的效果。
同时请参阅图7和图8,为本实用新型热交换器另一个较佳实施例的剖视示意图,本实施例与前述实施例部分结构特征相同,故在本实施例中不再赘述,本实施例与前述实施例不同之处为所述分流部34由盖体20往流道31方向延伸,并经过流道31界定有所述第一分流道311与第二分流道312,又或所述分流部34由盖体20往流道31方向延伸并抵触至所述流道31的底部33,进而同样可达到减少流体压降与避免泵浦40(请参阅图4)需提高运作效能的效果。
请参阅图9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热交换器的再一个较佳实施例的平面剖视示意图,本实施例与前述实施例部分结构特征相同,故在本实施例中不再赘述,本实施例与前述实施例不同至处为所述分流部34相对于弯折处32的一端形成有一个尖端341,并由其尖端341令流体可无干扰的分别进入所述第一分流部34与第二分流部34,并达到减少流体压降与避免泵浦40(请参阅图4)须提高运作效能的效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一种具分流的热交换器结构,其具有下列的优点:
1.减少流体压降;
2.避免泵浦须提高运作效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最佳具体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该项技术的人在本实用新型领域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以下本实用新型的申请专利范围中。

Claims (10)

1.一种具分流的热交换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一个导热本体,具有至少一个流道,所述流道具有至少一个内转折处及一个外转折处,并且所述流道邻近于内转折处形成至少一个分流部,所述分流部于所述流道界定至少一个第一分流道与一个第二分流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分流的热交换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本体还具有至少一个入口及至少一个出口,所述入口及所述出口分别连通所述流道的两端。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分流的热交换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一个盖体,与所述导热本体组合可使导热本体封闭并构成所述流道。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分流的热交换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道具有一个底部,所述底部上设置有所述分流部并往盖体处延伸并通过盖体界定所述第一分流道与第二分流道。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分流的热交换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部延伸抵触至所述盖体,并通过盖体界定所述第一分流道与第二分流道。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分流的热交换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相对于流道位置处设置有所述分流部且延伸至流道处,并通过流道界定所述第一分流道与第二分流道。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具分流的热交换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部延伸抵触至所述流道。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分流的热交换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本体的入口连接至少一个第一管体,所述第一管体另一端连接一个泵浦,并由所述泵浦连接至少一个第二管体,并由所述第二管体另一端连接至导热本体的出口。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分流的热交换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流道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分流道的宽度。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分流的热交换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部一端形成一个尖端。
CN2010206104317U 2010-11-12 2010-11-12 具分流的热交换结构 Expired - Lifetime CN20189403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6104317U CN201894035U (zh) 2010-11-12 2010-11-12 具分流的热交换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6104317U CN201894035U (zh) 2010-11-12 2010-11-12 具分流的热交换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894035U true CN201894035U (zh) 2011-07-06

Family

ID=442235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206104317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894035U (zh) 2010-11-12 2010-11-12 具分流的热交换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894035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69749A (zh) * 2010-11-12 2012-05-23 奇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具分流的热交换结构
CN102664515A (zh) * 2012-05-18 2012-09-12 株洲南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变流器功率模块冷却装置
CN103954162A (zh) * 2014-05-16 2014-07-30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一种强化微通道换热的低阻水力空化结构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69749A (zh) * 2010-11-12 2012-05-23 奇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具分流的热交换结构
CN102469749B (zh) * 2010-11-12 2016-01-20 奇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具分流的热交换结构
CN102664515A (zh) * 2012-05-18 2012-09-12 株洲南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变流器功率模块冷却装置
CN102664515B (zh) * 2012-05-18 2014-07-30 株洲南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变流器功率模块冷却装置
CN103954162A (zh) * 2014-05-16 2014-07-30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一种强化微通道换热的低阻水力空化结构
CN103954162B (zh) * 2014-05-16 2015-10-21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一种强化微通道换热的低阻水力空化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836927U (zh) 液冷式散热头及其散热***
CN201894035U (zh) 具分流的热交换结构
CN203243654U (zh) 高效型材水冷板电子散热装置
CN102404973A (zh) 热交换器结构
CN103851039A (zh) 液压油水冷却器
CN201766806U (zh) 热交换器结构
CN201894034U (zh) 水冷装置的流道结构改良
CN203840695U (zh) 一种新型散热器
CN202652807U (zh) 一种液冷散热器
CN207868345U (zh) 一种电动汽车动力电池散热***冷板
CN102469749B (zh) 具分流的热交换结构
CN202255030U (zh) 一种换热板片
CN203448097U (zh) 一种硝化反应釜
CN202747328U (zh) 高温废水余热利用***
CN202730832U (zh) 挖掘装载机液压***的双冷却装置
CN208490732U (zh) 一种微波杀青机的双循环冷却***
CN208608889U (zh) 模块冷却机构和变频器
CN205300049U (zh) 壳管式换热器及具有其的空调设备
CN202047094U (zh) 一种箱式淬火炉
CN202158798U (zh) 一种换热板片
CN107873872A (zh) 一种微波杀青机的双循环冷却***
CN104515420A (zh) 集成空冷和油冷的换热器
CN202725274U (zh) 砂磨机冷却循环装置
CN203769929U (zh) 一种水空混合式中冷器
CN211829114U (zh) 一种电池冷却板扰流流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706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60120

C25 Abandonment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o avoid double paten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