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700119U - 散热用微孔板材 - Google Patents

散热用微孔板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700119U
CN201700119U CN2010202149361U CN201020214936U CN201700119U CN 201700119 U CN201700119 U CN 201700119U CN 2010202149361 U CN2010202149361 U CN 2010202149361U CN 201020214936 U CN201020214936 U CN 201020214936U CN 201700119 U CN201700119 U CN 20170011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icropore
recessed groove
plate body
heat transmission
adjacent ed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20214936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吕世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GANG METAL BUILDING MATERIAL CO Ltd
CKM BUILDING MATERIAL CORP
Original Assignee
QINGGANG METAL BUILDING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GANG METAL BUILDING MATE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GANG METAL BUILDING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020214936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70011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70011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700119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散热用微孔板材,包括有一板体,该板体至少包含有相对的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该第一表面上设有微孔,又该第二表面上则设有凹陷槽,该凹陷槽与该微孔互相贯通。此种结构可有效提高散热装置的散热效率。

Description

散热用微孔板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散热用微孔板材,特别是指在一板体上分别设有相贯通的凹陷槽及微孔,借以有效导引外界冷空气进入产生热对流及传导,以提升其散热效率。
背景技术
目前一般所常见的液晶模组、LED灯具或其它高功率的电子设备,在使用时均会产生高温,而影响到使用效率,并且容易故障而缩短使用寿命,因此必需安装一些散热装置,以降低其动作时所产生的高温,常见的散热装置如散热片、散热风扇或冷却液等,此类装置必需外加电源以驱动产生动作,又或者必需增加安装空间,以容纳上述散热装置,所以在使用上均有所限制。
经查有2010年3月21日中国台湾所公告的新型第M376807号“散热装置及其电子运算***”专利案,其揭露有一第一板体以及一第二板体,该第一板体与一发热源相连接,该第二板体是借助一连接板与第一板体相连接,且第二板体与第一板体间具有一散热空间。该散热装置可以避免热源累积于底部,并且可以透过散热空间内的自然对流,快速地将热源散发至空气中;另外,第二板体上更开设复数个散热孔,该散热孔可以为椭圆形、圆形、多边形或其它具有曲线与直线组合的开孔,以加强散热的效果。然而,该专利前案仅在第二板体上设有若干散热孔,故其散热效率不佳,无法达到全面散热,所以在长时间需要散热的装置上则难以被采用。
又有2009年6月21日中国台湾所公告的新型第M359909号“电子发热元件之金属散热结构及电子装置”专利案,其揭露有一种电子发热元件的金属散热结构,适用于一电子装置上,所述电子发热元件的金属散热结构是以一蚀刻的制程而使电子发热元件的金属散热结构的至少一平面形成多数个微孔隙,通过将电子发热元件的金属散热结构应用于此电子装置上,产生自然对流的热传导,达到良好的散热效果,使电子发热元件的金属散热结构具有较高的发散热面积比;然而,该专利前案是采用蚀刻方式成形微孔,其微孔的数量有限。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目前的散热装置的散热效率不尽理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散热用微孔板材。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散热用微孔板材,包括有一板体,该板体至少包含有相对的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该第一表面上设有微孔,又该第二表面上则设有凹陷槽,该凹陷槽与该微孔互相贯通。
上述板体上为每平方公尺设置8万个至50万个微孔。
上述板体的微孔数目为每平方公尺设置25万个至40万个。
上述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之间连接有两个互相平行的第一相邻边及另外两个互相平行的第二相邻边。
上述凹陷槽开设于两个第一相邻边之间。
上述凹陷槽平行于第二相邻边呈规则排列。
上述凹陷槽分别平行于第一相邻边及第二相邻边,而互相呈垂直交错排列。
上述凹陷槽非平行于第一相邻边及第二相邻边,而呈斜向规则排列。
上述微孔内与凹陷槽之间位置处设有至少一个孔径渐缩的颈部。
上述凹陷槽的断面为V形、矩形或弧形。
上述第一表面上设有呈三角形的内凹部,该内凹部由第一表面向第二表面渐缩形成有另一三角形的平面部,且该凹陷槽与平面部交会处则贯穿形成前述微孔。
上述板体的第二表面上、凹陷槽及微孔内设置有一绝缘层。
上述第二表面上的绝缘层为一电绝缘膜。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具有下列优点:
(1)本实用新型利用板体上所设置的凹陷槽与微孔相贯通,而可以将外界冷空气有效沿凹陷槽导入,并通过微孔产生热对流,以提升其散热效率;
(2)本实用新型是在每平方公尺的板体上,设置8万个至50万个的微孔,可以大幅增加板体的表面积,以帮助散热;
(3)本实用新型设置有一热传导性良好的绝缘层,利用该绝缘层作为接触面,用以接触具有分散式导电点的发热源〔例如电路板〕,可以有效绝缘并散热;
(4)本实用新型的微孔内具有渐缩状孔径的颈部,可以使其间气流产生文氏管效应而加速对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板体部分构造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板体的第二表面贴覆于一发热源上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图2中的X-X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图2中的Y-Y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未安装散热装置、装设一般铝板及装设本实用新型具微孔板体的覆晶LED发热源其温度上升折线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板体紧密接触及未紧密接触覆晶LED发热源时温度上升的折线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微孔具有颈部的剖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板体部分构造的立体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板体部分构造的俯视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板体部分构造的仰视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图9中的Z-Z剖视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板体设置于覆晶LED发热源上的使用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凹陷槽的断面为矩形的示意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凹陷槽的断面为弧形的示意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第六实施例凹陷槽平行于第二相邻边规则排列的示意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第七实施例凹陷槽分别平行于第一相邻边及第二相邻边,而互相呈垂直交错排列的示意图;
图17是本实用新型第八实施例凹陷槽非平行于第一相邻边及第二相邻边,而呈斜向规则排列的示意图;
图18是本实用新型第九实施例第二表面上及凹陷槽、微孔内均设置有一绝缘层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板体          11第一表面     12第二表面
13第一相邻边   14第二相邻边   15微孔
16凹陷槽       1A板体         15A微孔
16A凹陷槽      17A颈部        1B板体
11B第一表面    12B第二表面    13B第一相邻边
14B第二相邻边  15B内凹部      16B平面部
17B凹陷槽      18B微孔        1C板体
16C凹陷槽      1D板体         16D凹陷槽
1E板体         14E第二相邻边  16E凹陷槽
1F板体         13F第一相邻边  14F第二相邻边
16F凹陷槽      1G板体         13G第一相邻边
14G第二相邻边  16G凹陷槽      1H板体
12H第二表面    16H凹陷槽      15H微孔
2H绝缘层       A发热源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请参阅图1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主要设有一金属材质的板体1,该板体1至少设有一相对的第一表面11及第二表面12,该第一表面11及第二表面12之间分别连接有两个互相平行的第一相邻边13及另外两个互相平行的第二相邻边14,另外在第一表面11上还设有若干个规则排列的微孔15,该板体1上每平方公尺设置有8万个至50万个的微孔15,其最佳实施例的微孔15数目为每平方公尺设置25万个至40万个,另外,第二表面12上在二第一相邻边13之间开设有若干规则排列且断面为V形的凹陷槽16,这些凹陷槽16平行于二第二相邻边14,且所述凹陷槽16分别与所有微孔15互相贯通。
使用时,如图2、图3及图4所示,将板体1的第二表面12贴覆于一发热源A上,该发热源A可为液晶模组、LED灯具、覆晶LED或其它高功率的电子设备,当发热源A工作时所产生的热能,能通过第二表面12上的凹陷槽16,将外界的冷空气有效导入至微孔15内产生流动,而将发热源A表面的热能以热对流带出,以提高发热源A的散热效率,并且利用微孔15及相贯通的凹陷槽16,可以大幅增加板体1散热的表面积,也有助于散热时与冷空气的接触范围增大,而进一步增加散热效率。
本实用新型经过实验测试,将仅装设有一般铝板作为散热用的覆晶LED发热源,以及装设本实用新型具有微孔15的板体1作为散热的覆晶LED发热源,在工作时分别观察其温度分布,经由热量分布的红外线热感应的相片中可以清楚看出二者温度的分布情形,本实用新型的板体1的温度分布呈现较为平均且工作温度较低,故可证明本实用新型的散热效率更是远优于一般铝板。
再请参考图5所示,其为未安装任何散热装置的覆晶LED发热源、装设一般铝板的覆晶LED发热源及装设本实用新型具微孔15板体1的覆晶LED发热源,三者在工作时温度上升的折线图,经由比较仍可轻易看出本实用新型具微孔15的板体1其平均温度,远优于其它未安装任何散热装置及装设一般铝板的覆晶LED发热源的平均温度,足以证明本实用新型可达到最佳的散热效率。
又请参考图6所示,是将本实用新型的板体1紧密接触覆晶LED发热源,以及未紧密接触覆晶LED发热源的两种不同的结合方式,测试覆晶LED发热源工作,分别进行散热时的温度上升的折线图,则可以清楚看出板体1与覆晶LED发热源紧密接触时的散热效率为最佳。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如图7所示,其中板体1A所设置的微孔15A内与凹陷槽16A之间位置处至少设有一个孔径渐缩的颈部17A,利用该颈部17A的构造,而可使气流产生文氏管效应,加速其热对流的流动速度,从而提高其散热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如图8、图9及图10所示,本实施例设有一金属材质的板体1B,该板体1B至少设有一相对的第一表面11B及第二表面12B,该第一表面11B及第二表面12B之间分别连接有两个互相平行的第一相邻边13B及另外两个互相平行的第二相邻边14B,且该第一表面11B上利用冲压方式成型设有若干个呈三角形的内凹部15B,该内凹部15B由第一表面11B向第二表面12B渐缩形成有另一三角形的平面部16B,又该第二表面12B在两个第一相邻边13B之间亦利用冲压方式成型开设有一断面为V形的凹陷槽17B,该凹陷槽17B与平面部16B交会处则贯穿形成有一微孔18B(如图11所示),该板体1B上为每平方公尺设置8万个至50万个的微孔18B,其最佳实施例的微孔18B数目为每平方公尺设置25万个至40万个,且该微孔18B呈近长方形。
使用时,如图12所示,将板体1B的第二表面12B贴覆于一发热源A上,该发热源A可为液晶模组、LED灯具、覆晶LED或其它高功率的电子设备,当发热源A工作时所产生的热能,能经由第二表面12B传导至第一表面11B,利用该板体1B上所形成的微孔18B,以及与该微孔18B相连接的内凹部15B及凹陷槽17B,可以有效将外界的冷空气导入而产生热对流,并且可以大幅增加板体1B的表面积,使其与冷空气的接触范围增大,可以使发热源A工作时所产生的热量与板体1B外的冷空气有效产生热对流,以达到迅速对流散热,而提高发热源A的散热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例,如图13所示,该板体1C上的凹陷槽16C的断面为矩形。
本实用新型的第五实施例,如图14所示,该板体1D上的凹陷槽16D的断面为弧形。
本实用新型的第六实施例,如图15所示,该板体1E上的凹陷槽16E平行于第二相邻边14E而呈规则排列。
本实用新型的第七实施例,如图16所示,该板体1F上的凹陷槽16F分别平行于第一相邻边13F及第二相邻边14F,而互相呈垂直交错排列。
本实用新型的第八实施例,如图17所示,该板体1G上的凹陷槽16G非平行于第一相邻边13G及第二相邻边14G,而呈斜向规则排列。
本实用新型的第九实施例,如图18所示,其中该板体1H的第二表面12H上、凹陷槽16H及微孔15H内设置有一绝缘层2H;该绝缘层2H可采用易于导热的介面材料,例如:氧化铝、氮化硼、氮化钛、氮化铝、碳化硅、碳化钛、氧化锌、氧化铍及石墨,或混合上述导热绝缘材所形成的复合材料,均可达到绝缘且易于散热的功效;且该绝缘层2H具有良好的热传导性,利用该绝缘层2H作为接触面,用以接触具有分散式导电点的发热源(例如电路板),可以有效绝缘并散热;又上述第二表面12H上的绝缘层2H可以为一电绝缘膜,该电绝缘膜为塑胶和塑胶基复合材料。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其中之一最佳实施例,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申请专利保护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申请专利范围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替换,皆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涵盖保护的范围内。

Claims (13)

1.一种散热用微孔板材,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一板体,该板体至少包含有相对的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该第一表面上设有微孔,又该第二表面上则设有凹陷槽,该凹陷槽与该微孔互相贯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用微孔板材,其特征在于:所述板体上为每平方公尺设置8万个至50万个微孔。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用微孔板材,其特征在于:所述板体的微孔数目为每平方公尺设置25万个至40万个。
4.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散热用微孔板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之间连接有两个互相平行的第一相邻边及另外两个互相平行的第二相邻边。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散热用微孔板材,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陷槽开设于两个第一相邻边之间。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散热用微孔板材,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陷槽平行于第二相邻边呈规则排列。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散热用微孔板材,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陷槽分别平行于第一相邻边及第二相邻边,而互相呈垂直交错排列。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散热用微孔板材,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陷槽非平行于第一相邻边及第二相邻边,而呈斜向规则排列。
9.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散热用微孔板材,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孔内与凹陷槽之间位置处设有至少一个孔径渐缩的颈部。
10.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散热用微孔板材,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陷槽的断面为V形、矩形或弧形。
11.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散热用微孔板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表面上设有呈三角形的内凹部,该内凹部由第一表面向第二表面渐缩形成有另一三角形的平面部,且该凹陷槽与平面部交会处则贯穿形成前述微孔。
12.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散热用微孔板材,其特征在于:所述板体的第二表面上、凹陷槽及微孔内设置有一绝缘层。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散热用微孔板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表面上的绝缘层为一电绝缘膜。
CN2010202149361U 2010-05-25 2010-05-25 散热用微孔板材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70011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2149361U CN201700119U (zh) 2010-05-25 2010-05-25 散热用微孔板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2149361U CN201700119U (zh) 2010-05-25 2010-05-25 散热用微孔板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700119U true CN201700119U (zh) 2011-01-05

Family

ID=434013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202149361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700119U (zh) 2010-05-25 2010-05-25 散热用微孔板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70011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7224651A (ja) * 2016-06-13 2017-12-21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冷却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7224651A (ja) * 2016-06-13 2017-12-21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冷却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718509A (zh) 一种具备高散热性能的电动车控制器
WO2016150318A1 (zh) 散热装置、射频拉远模块、基站模块、通信基站及***
TW201143590A (en) Heat dissipation device
CN103200805A (zh) 密闭壳体中电子器件的散热结构
CN204834792U (zh) 动力电池冷却板及动力电池模组
CN201726633U (zh) 中空薄片型散热板单元结构
CN100456205C (zh) 散热装置
CN201700119U (zh) 散热用微孔板材
CN203722972U (zh) 一种高热传导性散热片
CN216527051U (zh) 密封终端设备的散热装置
CN203151933U (zh) 密闭壳体中电子器件的散热结构
CN211606913U (zh) 一种易散热的电路板
CN211128733U (zh) 散热装置及用户驻地设备
CN101742878A (zh) 电子装置的散热结构
CN211297563U (zh) 屏蔽盖及电子设备
CN211321892U (zh) 一种新型无线通信网关
CN209929439U (zh) 一种动力电池水冷模组总成
CN105379097A (zh) 电力变换装置
CN108630640B (zh) 具有温度梯度的一体式散热器
CN108036286B (zh) 散热器
CN205069619U (zh) 一种igbt散热结构及电饭煲
CN111086619A (zh) 散热装置及飞行器
CN211378593U (zh) 一种具有独立风道结构的伺服驱动器
CN218301981U (zh) 散热装置及控制箱
CN219019403U (zh) 一种无人机电调pcb提高电流能力及散热优化的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105

Termination date: 2013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