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0989981Y - 液晶显示器侧式背光灯的亮度改善结构 - Google Patents

液晶显示器侧式背光灯的亮度改善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0989981Y
CN200989981Y CN 200620123506 CN200620123506U CN200989981Y CN 200989981 Y CN200989981 Y CN 200989981Y CN 200620123506 CN200620123506 CN 200620123506 CN 200620123506 U CN200620123506 U CN 200620123506U CN 200989981 Y CN200989981 Y CN 200989981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uminophor
cover body
brightness improving
improving structure
ligh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620123506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芈振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 200620123506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0989981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0989981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0989981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液晶显示器侧式背光灯的亮度改善结构,其包含一条型罩体,所述的条型罩体的内侧壁具有一可见光层;至少一发光体罩体,所述的发光体罩体是由所述的条型罩体的一侧朝向所述的条型罩体的可见光层弯折而形成;至少一发光体,所述的发光体是由一可产生紫外光或蓝光的条型管体或发光二极管构成,其是设置在所述的发光体罩体内;如此,其反射的可见光是以所述的可见光层的荧光体或磷光体的表层发光为主,可避免因发光体阻挡而无法全反射的缺失,同时可避免光线因必须穿透可见光层而造成的损耗。

Description

液晶显示器侧式背光灯的亮度改善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涉及液晶显示器侧式背光灯,特别是指一种液晶显示器侧式背光灯的亮度改善结构。
背景技术
对于照明组件、设备与装置而言,无论应用在灯具照明、展示板、警示装置或各种电子装置的发光体,其设计重点莫过于如何尽量提升其光利用率,就荧光灯管而言,其是在其玻璃灯管内侧面涂布荧光剂涂层,凭借其两端电极放电而激发出紫外光,当紫外光照射到所述的玻璃灯管所设的荧光剂涂层时,所述的荧光剂涂层便会受到激发而发出亮光,然而,因荧光剂存在以下两种特性:
荧光剂涂层具有一定的厚度,其表层经紫外光照射时固然会产生可视光,但因所述的紫外光从表层越往深层(或里层)射入,则其紫外光强度便会逐渐减弱,致使所述的深层产所产生的可视光乃较所述的表层处者为弱,从而成为深层发光较暗,而表层发光较亮的发光结构,换言之,所述的荧光剂是存在有越往深层,其亮度会越暗的问题。
荧光剂涂层并非良好的透明体,因此对于可视光的穿透率有相当程度的影响,进而导致所述的可视光强度衰减,使得表层处所产生的可视光在穿透深层时,其亮度会逐渐变暗。
请参阅图1所示传统液晶显示器的背光模块结构,所述的背光模块1主要包括由上而下层层迭放的面板11、扩散板12、导光板13与反射片14,在所述的导光板13侧边或底部设置发光体15,本图示是将所述的发光体15设置在所述的导光板13侧边(也即一般所称的侧光式背光模块),在所述的发光体15外侧设有呈半圆形的灯罩16,因灯罩16的阻挡与反光,可调整所述的发光体15的发光方向朝向所述的导光板13,再凭借所述的反射片14与扩散板12作用将亮光反射并扩散至所述的面板11上并使的发光;为使所述的面板11具有一定亮度且亮度均匀,除提高所述的发光体15的发光亮度外,必须兼顾发热、散热等问题,因此,所述的灯罩16对于整体背光模块1的亮度具有根本的关键性影响,若无法将所述的发光体15所发出的亮光充分反射出所述的灯罩16,则会严重影响后续进入所述的导光板13、所述的反射片14与所述的扩散板12的出光过程,然综观目前一般业者,其对于背光膜组的改良绝大部分着重在发光体亮度的改善,或扩散板、导光板与反射片结构改良,例如采用发光二极管作为发光体,或设置楔形导光板,或在所述的扩散板上设置微型结构等等,对于灯罩结构则未见改善,以图1所示结构而言,所述的发光体15背向所述的导光板13所发出的亮光则会因为所述的发光体15的阻挡,而无法凭借所述的灯罩16全反射入所述的导光板13,造成光利用率无法提升。
请参阅图2所示美国发明专利5,739,879号“Back lighting device for liquidcrystal displays”,其揭示一种将紫外光投射至一液晶显示器的液晶显示面板的背光装置,包括:
一可发出紫外光63的灯管66;
一设置在所述的紫外光灯管66前且能透过可见光的导光板60,所述的导光板60具有一前表面、一后表面与一近侧边;
一内表面涂敷有紫外光反射膜64的灯框67,所述的紫外光反射膜64与前述所述的导光板60的近侧边是共同包围所述的紫外光灯管66;
一能将紫外光63转换成可见光62的荧光层65,所述的荧光层65是设置在所述的紫外光灯管66的外表面以及所述的导光板60的近侧边之间。
前述结构的特点在于,所述的荧光层65是设置在所述的紫外光灯管66的外表面以及所述的导光板60的近侧边之间,只有在紫外光63进入导光板60时,才会通过所述的荧光层65,因此可以减少所述的可见光62被所述的荧光层65吸收的机率,提高光利用率,然而,此案所存在的主要缺失在于,其结构仅单纯在于降低所述的紫外光63进入导光板60前被耗损的比例,与所述的灯框67的结构或反光特性并无任何关联,再者,其紫外光63在穿越所述的荧光层65仍为深层发光与穿透不良的透明体,故仍有部分会被所述的荧光层65吸收,对于光利用率并无显着提升。
除可发出紫外光的荧光灯管外,发光二极管由于具有体积小、耐震动、省电、低发热量以及使用寿命长等优点,近年来也被大量开发作为照明组件,而液晶显示器的背光模块是为其应用领域之一,请参阅图3所示中国台湾发明专利申请号第94120669号“具有荧光粉的发光二极管背光模块”,此案提出一种将荧光粉16设置在导光板12的出光面24的背光模块40,所述的发光二极管芯片28、胶体32封装在一壳体30内组成一发光二极管组件14,在所述的发光二极管组件14远离所述的导光板12的侧边设有灯罩18,所述的发光二极管组件14所发出的激发光由入光口20进入本体22后,部分会被荧光粉16吸收并激发出发射光,再与剩余的激发光混合由所述的出光面24射出白光(图中未示出);此案提出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将荧光粉覆盖发光二极管表面而造成荧光粉不易均匀覆盖,导致发光效率不佳的问题,此案虽然说明所述的荧光粉16可设置在所述的出光面24、反射面26,或可渗杂所述的本体22内,然而,所述的荧光粉16无论如何设置在所述的本体22上,其仅能针对已射入所述的本体22的激发光线LEX,仍为荧光粉深层发光的一种,对于发光效率相当不良。
综上所述可知,传统背光模块出光效率无法有效提高的最主要原因在于,其出光均为通过荧光或磷光所构成的可见光层后的深层发光,所述的可见光层可能设置在灯管壁,可能设置在导光板,导致光线通过可见光层时造成耗损。
发明内容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缺失,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液晶显示器侧式背光灯的亮度改善结构,其反射的可见光是以所述的可见光层的荧光体或磷光体的表层发光为主,可大幅提升光利用率以及进入导光板的光强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液晶显示器侧式背光灯的亮度改善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含:一条型罩体,所述的条型罩体的内侧壁具有一可见光层;一发光体罩体,所述的发光体罩体是由所述的条型罩体的一侧朝向所述的条型罩体的可见光层弯折而形成;一出光部,所述的出光部设在所述的条型罩体与所述的发光体罩体间,其旁侧并设有一夹持装置,所述的夹持装置分别与所述的条型罩体及发光体罩体相连接;一导光板,所述的导光板上层具有一出光面、下层具有一反光面,以及一邻近所述的出光部的近侧边,所述的导光板的近侧边并固定在所述的夹持装置处;以及,至少一发光体,所述的发光体是由至少一可产生紫外光或蓝光的条型管体构成,其是设置在所述的发光体罩体内。
所述的条型罩体的断面为弧形、多边形其中之一或其组合。
所述的发光体罩体的断面为弧形、多边形其中之一或其组合。
所述的可见光层是选自由一荧光剂涂层、一磷光涂层与一在其内侧涂布有荧光剂涂层或磷光涂层的反光层所组成族群中之一。
所述的可见光层是延伸设置在所述的发光体罩体朝向发光体的内侧壁上。
所述的发光体为蓝光时,所述的可见光层由复数点状分布的可见光点所构成。
所述的复数的可见光点的分布面积或分布的密度,是由靠近发光体的一侧朝向远离发光体的一侧逐渐增大增高。
所述的可见光点是选自由一荧光剂涂层、一磷光涂层与一在其内侧涂布有荧光剂涂层或磷光涂层的反光层所组成族群中之一。
所述的发光体罩体的表层为反光层或外加一反光罩。
所述的出光部外更设有一紫外光吸收层。
所述的紫外光吸收层是为透明的二氧化钛涂层或透明的铟锡氧化物薄膜涂层,或为一不透过紫外光的透明玻璃条型薄片、条型玻璃块等其中之一或其组合。
所述的紫外光吸收层更包括至少一透镜,所述的透镜是设置在所述的出光部外。
所述的导光板是矩形或楔型导光板。
所述的导光板的出光面与所述的出光部成锐角或钝角。
所述的夹持装置朝向所述的导光板的面上设有可见光层。
所述的可见光层是选自由一荧光剂涂层、一磷光涂层与一在其内侧涂布有荧光剂涂层或磷光涂层的反光层所组成族群中之一。
更包括至少一透镜,所述的透镜是设置在所述的出光部与所述的发光体间的光行进路径上。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
一种液晶显示器侧式背光灯的亮度改善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含:一条型罩体,所述的条型罩体的内侧壁具有一可见光层;二发光体罩体,所述的二发光体罩体是由所述的条型罩体的两侧分别朝向所述的可见光层弯折而形成;一出光部,所述的出光部设在所述的条型罩体与所述的发光体罩体间,其旁侧并设有一夹持装置,所述的夹持装置分别与所述的条型罩体及发光体罩体相连接;一导光板,所述的导光板上层具有一出光面、下层具有一反光面,以及一邻近所述的出光部的近侧边,所述的导光板的近侧边并固定在所述的夹持装置处;以及,至少一个发光体,所述的至少一个发光体是由可产生紫外光或蓝光的条型管体构成,其是分别设置在所述的二发光体罩体内。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
一种液晶显示器侧式背光灯的亮度改善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含:一条型罩体,所述的条型罩体的内侧壁具有一可见光层;一发光体罩体,所述的发光体罩体是由所述的条型罩体的一侧朝向所述的条型罩体的可见光层弯折而形成;一出光部,所述的出光部设在所述的条型罩体与所述的发光体罩体间,其旁侧并设有一夹持装置,所述的夹持装置分别与所述的条型罩体及发光体罩体相连接;一导光板,所述的导光板上层具有一出光面、下层具有一反光面,以及一邻近所述的出光部的近侧边,所述的导光板的近侧边并固定在所述的夹持装置处;以及,至少一发光体,所述的发光体是由一可产生紫外光或蓝光的发光二极管所构成,其是设置在所述的发光体罩体内。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
一种液晶显示器侧式背光灯的亮度改善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含:一条型罩体,所述的条型罩体的内侧壁具有一可见光层;二发光体罩体,所述的二发光体罩体是由所述的条型罩体的两侧分别朝向所述的可见光层弯折而形成;一出光部,所述的出光部设在所述的条型罩体与所述的发光体罩体间,其旁侧并设有一夹持装置,所述的夹持装置分别与所述的条型罩体及发光体罩体相连接;一导光板,所述的导光板上层具有一出光面、下层具有一反光面,以及一邻近所述的出光部的近侧边,所述的导光板的近侧边并固定在所述的夹持装置处;以及,至少一个发光体,所述的至少一个发光体是由可产生紫外光或蓝光的发光二极管所构成,其是分别设置在所述的二发光体罩体内。
以上条型罩体与发光体罩体内的紫外光或蓝光所照射的区域内,包含有条型罩体、发光体罩体与发光体的部分,进一步可予以密封抽真空并充填惰性气体,此部份与现有的灯管制作类似,本创作仅针对其发光亮度改善的结构部份说明,惰性气体的封装就不予赘述。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液晶显示器侧式背光灯的亮度改善结构,其反射的可见光是以所述的可见光层的荧光体或磷光体的表层发光为主,不仅可避免传统结构因发光体阻挡而无法全反射的缺失,同时可避免光线因必须穿透荧光体而损耗的缺失。
附图说明
图1是传统液晶显示器的背光模块结构示意图;
图2是美国发明专利5,739,879号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中国台湾发明专利申请号第94120669号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例图;
图5是本发明连结导光板的两种不同形式结构示意图;
图5A是图5实施例的衍生形式;
图6是本发明连结导光板的两种不同形式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在不同形式发光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在不同形式发光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在不同形式发光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的背光灯结构不同实施形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的背光灯结构不同实施形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的背光灯结构不同实施形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的背光灯结构不同实施形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的背光灯结构不同实施形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发明的背光灯结构不同实施形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图15实施例的衍生形式;
图17是图16实施例的衍生形式;
图18是图16实施例的另一衍生形式;
图19是本发明设置对称双发光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0是图17实施例的衍生形式;
图21是图20实施例的衍生形式。
附图标记说明:2、2a、2b、2c、2d、2e、2f、20、120、220、320、420、520-背光灯结构;3、3a、3b、3c、3d、3e、3f、30、130、230、330、430、530-条型罩体;4、40、140、240、340-发光体罩体;5、5a、5b、5c、5d、5e、50、150、250、350、450、550-发光体;6、60、160、260、360、311、411-可见光层;21、61、251-反光层;461、561-荧光或磷光点;351、421、480、580-反光罩;51、151-紫外光或蓝光;422、522-紫外线吸收层;52-可见光;551-光中心轴;7、70、170、270、370、470、570-出光部;8、280、380-导光板;81-近侧边;82-反光面;83-出光面;84-远侧边;31、41、431、441、531、541-夹持装置;9、19、190、290、390-紫外光吸收层  191-反光片;91、200-透镜L-垂直法线;θ1、θ2-设置角度;θ3-夹角。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发明为达成目的所使用的技术手段与功效,而以下图式所列举的实施例仅为辅助说明,以利贵审查委员了解,但本案的技术手段并不限于所列举图式。
请参阅图4所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液晶显示器侧式背光灯的亮度改善结构,所述的背光灯结构2包含一条型罩体3、一发光体罩体4与一发光体5,在所述的条型罩体3的内侧壁具有一可见光层6,所述的发光体罩体4是由所述的条型罩体3的一侧朝向所述的条型罩体3的可见光层6弯折而形成,所述的发光体罩体4其内设置一反光层21;所述的发光体5是由一可产生紫外光或蓝光的条型管体构成,其是设置在所述的发光体罩体4内,由于所述的条型罩体3、发光体罩体4与发光体5均为长条型,故图中以断面结构代表说明。
如图4所示,所述的条型罩体3与发光体罩体4的断面呈圆弧状,所述的可见光层6是选自由一荧光剂涂层、一磷光涂层与一在其内侧涂布有荧光剂涂层或磷光涂层的反光层所组成族群中之一,另外,为了配合蓝色的发光体5与黄色粉的调光,所述的可见光层6的涂布可由复数点状分布的可见光点所构成,所述的发光体5所发出的紫外光或蓝光51投射在所述的可见光层6上,可被激发并反射为可见光52,由所述的条型罩体3与所述的发光体罩体4之间所形成的出光部7射出所述的条型罩体3,一般对紫外光与可见光而言,设计良好的反光装置,其效率远大于荧光体的穿透率,据此,由于所述的可见光52是以所述的可见光层6的荧光体或磷光体的表层发光为主,可避免荧光体深层发光而效率差的缺失,同时可避免光线因必须穿透可见光层而造成的损耗,因此可大幅提高光利用率,使背光灯的亮度获得明显改善。
请参阅图5所示,所述的实施例显示所述的出光部7外接续一导光板8,所述的导光板8具有一邻近所述的出光部7的近侧边81、一反光面82、一出光面83以及一远离所述的出光部7的远侧边84,所述的导光板8的近侧边81设有一夹持装置31、41,所述的夹持装置31、41是与所述的条型罩体3与所述的发光体罩体4相连接,如此使所述的导光板8的近侧边81可被固定在所述的出光部7外,在所述的近侧边81与所述的出光部7之间设有一紫外光吸收层9,所述的紫外光吸收层9是为透明的二氧化钛(TiO2)涂层或透明的铟锡氧化物(ITO)薄膜涂层,或为一不透过紫外光的透明玻璃条型薄片、条型玻璃块等,其作用在于吸收紫外光,以避免紫外光外泄造成人体或物体受损,此外,由于所述的导光板8一般是采用树脂制成,凭借所述的紫外光吸收层9的设置,也可避免所述的导光板8因残余少量的紫外光长期作用而发黄,然若是采用玻璃材质的导光板8时,则可不设置所述的紫外光吸收层9。
进一步地,图5所示所述的紫外光吸收层9也可以凸形柱面透镜91替代的,请参阅图5A所示实施例,以期达成较多的全反射光52进入所述的导光板8,本实施例的其它构件与图5所示实施例相同且作用相同,不再予以赘述。
请同时参阅图5与图6,图6是以图5实施例为基础,所述的背光灯结构2包含一条型罩体3、一发光体罩体4与一发光体5,在所述的条型罩体3的内侧壁具有一可见光层6,所述的发光体罩体4内设置有一反光层21,由所述的条型罩体3与所述的发光体罩体4之间形成一出光部7,所述的出光部7外接续一导光板8,所述的导光板8具有一近侧边81、一反光面82、一出光面83以及一远侧边84,所述的导光板8的近侧边81设有一夹持装置31、41,所述的夹持装置31、41是与所述的条型罩体3与所述的发光体罩体4相连接,如此使所述的导光板8的近侧边81可被固定在所述的出光部7外,在所述的近侧边81与所述的出光部7之间设有一紫外光吸收层19,上述各构件的功能与图5相同,此处不予详述;图6实施例与图5实施例的相异点在于,图5的所述的出光部7具有一垂直的设置角度θ1,而图6的所述的出光部7具有一非垂直的设置角度θ2,为适应所述的设置角度θ2,因此所述的紫外光吸收层19呈现梯形,其次,所述的夹持装置31、41朝向所述的导光板8的面上设有可见光层311、411,所述的可见光层311、411为反光层;图6实施例在于说明,所述的背光灯结构2、所述的导光板8的设置角度可依实际所需而变化,所述的导光板8的出光面83可不垂直于所述的出光部7,至于所述的导光板8的外型可为矩形或楔型导光板,此为一般人士所熟知,不一一详述。
请参阅图7~图9显示本发明的发光体设置方式的不同形式,其均是以图6的结构为基础,因此对于相同构件的作用可参阅对于图6的说明内容,此处仅针对其相异点作说明;如图7所示,其相异点在于设置有并排的两发光体5a、5b,所述的两发光体5a、5b均外露在所述的发光体罩体4,使两发光体5a、5b所发出的紫外光可直接投射在所述的可见光层6上;如图8所示,其相异点在于其并排设置的两发光体5c、5d中,只有所述的发光体5c外露在所述的发光体罩体4,也即所述的发光体5c所发出的紫外光是直接投射在所述的可见光层6上;再如图9所示,其相异点在于所述的发光体5e是为一发光二极管,必须注意的是,当采用可发蓝光的发光二极管作为发光体5e时,则不必设置图6的紫外光吸收层19,可将所述的导光板8的近侧边81延伸直接与所述的出光部7相接,所述的可见光层6则设置为可激发出黄光的荧光粉,以形成白光;综合上述可知,本发明可采用不同种类的发光组件作为发光体,除上述所述的紫外灯管或发光二极管的外,也可为引线型发光二极管或表面黏着型发光二极管其中之一或其组合,依实际所需将采用的发光体数组在所述的发光体罩体4内,而所述的发光体罩体4的外型则依所设置的发光体种类不同或数量不同而变化。
请参阅图10~图15所示本发明的背光灯结构2a~2f不同实施形式的结构示意图,其均是以图4的结构为基础,因此对于相同构件的作用可参阅对于图4的说明内容,此处仅针对其相异点作说明;由图标可知,所述的背光灯结构2a~2f的相异点在于具有不同断面的条型罩体3a~3f,所述的条型罩体3a、3b分别呈现内缩抛物线、外扩抛物线型,所述的条型罩体3c~3e分别呈现三角形、矩形、梯形,所述的条型罩体3f则为曲线与直边的组合,据此可知,本发明所提供的所述的条型罩体3a~3f的断面可为弧形、多边形其中之一或其组合,且图10至图15所示实施例可与图7至图9所示所述的不同设置形式的发光体相互组合,因此,所述的发光体罩体4的断面也可为弧形、多边形其中之一或其组合。
请参阅图16所示,所述的实施例是为图15实施例的衍生形式,所述的背光灯结构20包含一条型罩体30、一发光体罩体40与一发光体50,在所述的条型罩体30的内侧壁具有一可见光层60,由所述的条型罩体30与所述的发光体罩体40之间形成一出光部70,所述的出光部70可再接续导光板(图中未示出),本实施例的特点在于,所述的发光体50与所述的发光体罩体40之间设有一可见反光层61,所述的可见反光层61可由所述的可见光层60延伸而上设置,同样地,所述的可见光层60可选自由一荧光剂涂层、一磷光涂层与一在其内侧涂布有荧光剂涂层或磷光涂层的反光层所组成族群中的一。
如图17所示实施例,其是为图16实施例的衍生形式,所述的背光灯结构120包含一条型罩体130、一发光体罩体140与一发光体150,在所述的条型罩体130的内侧壁具有一可见光层160,由所述的条型罩体130与所述的发光体罩体140之间形成一出光部170,本实施例的特点在于:
所述的可见光层160可选自由一荧光剂涂层、一磷光涂层与一在其内侧涂布有荧光剂涂层或磷光涂层的反光层所组成族群中的一。
其包括一由复数具有反射性的反光片191构成的百页式反光片结构,所述的复数的反光片191是设置在所述的出光部170,其是,用以反射所述的发光体150以及接收所述的可见光层160的光线,同样地,所述的复数反光片191间的疏密度是由靠近所述的发光体150的一侧朝向远离所述的发光体150的一侧逐渐扩大,如此,由于所述的发光体150深层发光处的所述的反光片191具有较大之间距,因此可容许较多的光线通过,反的,愈靠近所述的发光体150的所述的反光片191因具有较小之间距,因此可阻挡光线通过,如此即可达到调整射出光线的目的,使射出所述的出光部170的反射光更为均匀。
其包括一透镜200,所述的透镜200是设置在所述的出光部170与所述的发光体150间的光行进路径上,所述的透镜200可为图示的双面凸柱面透镜,也可为单面凸柱面透镜或具有复数个突起的透镜其中之一或其组合,所述的透镜200的作用是在于对所述的发光体150所产生的紫外光或蓝光151聚焦,使均匀射出所述的透镜200而射向所述的可见光层160。
除上述特点外,同样地,在所述的出光部170上设有一紫外光吸收层190,且所述的外光吸收层190外可再接续导光板(图中未示出),其作用与图5至图9所示实施例相同;与图5所示实施例同理,由于本实施例的发光体150为紫外光发光体,而所述的透镜200是设置在所述的出光部170内,因此所述的透镜200必须采用紫外光可以透过的石英材质。
请参阅图18所示,所述的实施例是为图16实施例的另一衍生形式结构简便,所述的背光灯结构220包含一条型罩体230、一发光体罩体240与一发光体250,在所述的条型罩体230的内侧壁具有一可见光层260,由所述的条型罩体230与所述的发光体罩体240之间形成一出光部270,所述的发光体罩体240内设置一反光层251,所述的出光部270设有紫外光吸收层290并接续一导光板280,所述的发光体250所发出的光线是以所述的可见光层260的荧光体或磷光体的表层发光为主,可完全反射进入所述的导光板280,不仅可避免传统结构因发光体阻挡而无法全反射的缺失,同时可避免光线因必须穿透荧光体而损耗的缺失。
请参阅图19所示,所述的实施例是以图5所示实施例为基础,所述的背光灯结构320包含一条型罩体330,所述的条型罩体330的上下侧对称分别设有一发光体罩体340,在所述的发光体罩体340内设有一反光罩351与发光体350,在所述的条型罩体330的内侧壁具有一可见光层360,由所述的条型罩体330与所述的发光体罩体340之间形成一出光部370,所述的出光部370设有紫外光吸收层390并接续一导光板380,同样地,所述的双发光体350可设置如图5A、图6至图9所示不同的发光体设置形式,也可搭配图10至图17所示不同的外罩体设置形式。
请参阅图20,所述的背光灯结构420包含一条型发光体罩体430与一发光体450,所述的发光体罩体430内设置反光罩421,所述的发光体450是为一可产生紫外光或蓝光的条型管体构成,上方设有一紫外线吸收层422,所述的条型罩体430具有一出光部470,所述的出光部470外以夹持装置431、441接续一导光板8,所述的导光板8是为石英材质,其具有一近侧边81、一反光面82、一出光面83以及一远侧边84,在所述的导光板8的反光面82与远侧边84外罩设有反光罩480,在所述的反光面82底部与所述的反光罩480之间设有荧光或磷光点461,所述的荧光或磷光点461的分布方式,是由所述的导光板8的近侧边81朝向所述的远侧边84由疏而密设置,此外,也可将所述的荧光或磷光点461的尺寸是逐渐加大,如此,由于所述的荧光或磷光点461的分布面积或分布的密度是由靠近所述的发光体450的一侧朝向远离所述的发光体450的一侧逐渐增大增高,故可使所述的发光体450深层发光处具有较大面积,使射出所述的出光面83的光线更为均匀。
请参阅图21,所述的实施例是以图20实施例为基本架构,所述的背光灯结构520包含一条型罩体530与至少一个发紫外光或蓝光的发光体550,所述的条型罩体530具有一出光部570,所述的出光部570外以夹持装置531、541接续一导光板8,上方设有一紫外线吸收层522,所述的导光板8具有一近侧边81、下层有一反光面82、上层有一出光面83以及一远侧边84,在所述的导光板8的反光面82与远侧边84外罩设有反光罩580,在所述的反光面82底部与所述的反光罩580之间设有荧光或磷光点561,上述构件的功能作用与图20相同,此处不予赘述,本实施例的特点在于,所述的发光体550是为一至少一个可发蓝光的发光二极管,所述的发光体550的光中心轴551与所述的反光面82的垂直法线L具有一夹角θ3,凭借所述的夹角θ3的设置,使得所述的发光体550对所述的导光板8产生斜入式发光,再配合所述的由疏而密的荧光或磷光点561设置,可形成较多的全反射光线,使射出所述的出光面83的光线更为均匀。另必须说明的是,图20的条型管体发光体450,以及图21的发光二极管形式发光体550,两者可互换应用,也即,图21的发光体550可实施在图20的条型罩体430中,图20的发光体450也可偏心设置在图21的条型罩体530中,均能达成相同功效。
另外,本案中所有实施例中,在条型罩体与发光体罩体内的紫外光或蓝光所照射的区域,包含条型罩体、发光体罩体与发光体的部分,可予以密封抽真空并充填惰性气体,此部份与现有的灯管制作类似,在此就不再赘述。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液晶显示器侧式背光灯的亮度改善结构,其反射的可见光是以所述的可见光层的荧光体或磷光体的表层发光为主,不仅可避免传统结构因发光体阻挡而无法全反射的缺失,同时可避免光线因必须穿透荧光体而损耗的缺失,适用在任何照明组件、设备与装置应用与制造相关领域。
以上说明对本实用新型而言只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理解,在不脱离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作出许多修改、变化或等效,但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可限定的范围之内。

Claims (73)

1.一种液晶显示器侧式背光灯的亮度改善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含:
一条型罩体,所述的条型罩体的内侧壁具有一可见光层;
一发光体罩体,所述的发光体罩体是由所述的条型罩体的一侧朝向所述的条型罩体的可见光层弯折而形成;
一出光部,所述的出光部设在所述的条型罩体与所述的发光体罩体间,其旁侧并设有一夹持装置,所述的夹持装置分别与所述的条型罩体及发光体罩体相连接;
一导光板,所述的导光板上层具有一出光面、下层具有一反光面,以及一邻近所述的出光部的近侧边,所述的导光板的近侧边并固定在所述的夹持装置处;以及,
至少一发光体,所述的发光体是由至少一可产生紫外光或蓝光的条型管体构成,其是设置在所述的发光体罩体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器侧式背光灯的亮度改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条型罩体的断面为弧形、多边形其中之一或其组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器侧式背光灯的亮度改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发光体罩体的断面为弧形、多边形其中之一或其组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器侧式背光灯的亮度改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可见光层是选自由一荧光剂涂层、一磷光涂层与一在其内侧涂布有荧光剂涂层或磷光涂层的反光层所组成族群中之一。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器侧式背光灯的亮度改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可见光层是延伸设置在所述的发光体罩体朝向发光体的内侧壁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器侧式背光灯的亮度改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发光体由至少一可产生蓝光的条型管体构成,所述的可见光层由复数点状分布的可见光点所构成。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晶显示器侧式背光灯的亮度改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复数的可见光点的分布面积或分布的密度,是由靠近发光体的一侧朝向远离发光体的一侧逐渐增大增高。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晶显示器侧式背光灯的亮度改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可见光点是选自由一荧光剂涂层、一磷光涂层与一在其内侧涂布有荧光剂涂层或磷光涂层的反光层所组成族群中之一。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器侧式背光灯的亮度改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发光体罩体的表层为反光层或外加一反光罩。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器侧式背光灯的亮度改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出光部外更设有一紫外光吸收层。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液晶显示器侧式背光灯的亮度改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紫外光吸收层是为透明的二氧化钛涂层或透明的铟锡氧化物薄膜涂层,或为一不透过紫外光的透明玻璃条型薄片、条型玻璃块等其中之一或其组合。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液晶显示器侧式背光灯的亮度改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紫外光吸收层更包括至少一透镜,所述的透镜是设置在所述的出光部外。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器侧式背光灯的亮度改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光板是矩形或楔型导光板。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器侧式背光灯的亮度改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光板的出光面与所述的出光部成锐角或钝角。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器侧式背光灯的亮度改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夹持装置朝向所述的导光板的面上设有可见光层。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液晶显示器侧式背光灯的亮度改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可见光层是选自由一荧光剂涂层、一磷光涂层与一在其内侧涂布有荧光剂涂层或磷光涂层的反光层所组成族群中之一。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器侧式背光灯的亮度改善结构,其特征在于:更包括至少一透镜,所述的透镜是设置在所述的出光部与所述的发光体间的光行进路径上。
18.一种液晶显示器侧式背光灯的亮度改善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含:
一条型罩体,所述的条型罩体的内侧壁具有一可见光层;
二发光体罩体,所述的二发光体罩体是由所述的条型罩体的两侧分别朝向所述的可见光层弯折而形成;
一出光部,所述的出光部设在所述的条型罩体与所述的发光体罩体间,其旁侧并设有一夹持装置,所述的夹持装置分别与所述的条型罩体及发光体罩体相连接;
一导光板,所述的导光板上层具有一出光面、下层具有一反光面,以及一邻近所述的出光部的近侧边,所述的导光板的近侧边并固定在所述的夹持装置处;以及,
至少一个发光体,所述的至少一个发光体是由可产生紫外光或蓝光的条型管体构成,其是分别设置在所述的二发光体罩体内。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液晶显示器侧式背光灯的亮度改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条型罩体的断面为弧形、多边形其中之一或其组合。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液晶显示器侧式背光灯的亮度改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发光体罩体的断面为弧形、多边形其中之一或其组合。
21.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液晶显示器侧式背光灯的亮度改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可见光层是选自由一荧光剂涂层、一磷光涂层与一在其内侧涂布有荧光剂涂层或磷光涂层的反光层所组成族群中之一。
22.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液晶显示器侧式背光灯的亮度改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可见光层是延伸设置在所述的发光体罩体朝向发光体的内侧壁上。
23.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液晶显示器侧式背光灯的亮度改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发光体由至少一可产生蓝光的条型管体构成,所述的可见光层可由复数点状分布的可见光点所构成。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液晶显示器侧式背光灯的亮度改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复数的可见光点的分布面积或分布的密度,是由靠近发光体的一侧朝向远离发光体的一侧逐渐增大增高。
25.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液晶显示器侧式背光灯的亮度改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可见光点是选自由一荧光剂涂层、一磷光涂层与一在其内侧涂布有荧光剂涂层或磷光涂层的反光层所组成族群中之一。
26、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液晶显示器侧式背光灯的亮度改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发光体罩体的表层为反光层或外加一反光罩。
27.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液晶显示器侧式背光灯的亮度改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条型罩体与所述的发光体罩体间形成一出光部,在所述的出光部外设有一紫外光吸收层。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液晶显示器侧式背光灯的亮度改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紫外光吸收层是为透明的二氧化钛涂层或透明的铟锡氧化物薄膜涂层,或为一不透过紫外光的透明玻璃条型薄片、条型玻璃块等其中之一或其组合。
29.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液晶显示器侧式背光灯的亮度改善结构,其紫外光吸收层更包括至少一透镜,所述的透镜是设置在所述的出光部外。
3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液晶显示器侧式背光灯的亮度改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光板是为矩形或楔型导光板。
31.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液晶显示器侧式背光灯的亮度改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光板的出光面与所述的出光部成锐角或钝角。
32.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液晶显示器侧式背光灯的亮度改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夹持装置朝向所述的导光板的面上设有可见光层。
33.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液晶显示器侧式背光灯的亮度改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可见光层是选自由一荧光剂涂层、一磷光涂层与一在其内侧涂布有荧光剂涂层或磷光涂层的反光层所组成族群中之一。
34.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液晶显示器侧式背光灯的亮度改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光板的反光面与远侧边外,罩设有一反光罩,在所述的反光面与所述的反光罩之间设有荧光或磷光点,且所述的荧光或磷光点分布面积或分布的密度,是由靠近发光体的一侧朝向远离发光体的一侧逐渐增大增高。
35.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液晶显示器侧式背光灯的亮度改善结构,其特征在于:更包括至少一透镜,所述的透镜是设置在所述的出光部与所述的发光体间的光行进路径上。
36.一种液晶显示器侧式背光灯的亮度改善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含:
一条型罩体,所述的条型罩体的内侧壁具有一可见光层;
一发光体罩体,所述的发光体罩体是由所述的条型罩体的一侧朝向所述的条型罩体的可见光层弯折而形成;
一出光部,所述的出光部设在所述的条型罩体与所述的发光体罩体间,其旁侧并设有一夹持装置,所述的夹持装置分别与所述的条型罩体及发光体罩体相连接;
一导光板,所述的导光板上层具有一出光面、下层具有一反光面,以及一邻近所述的出光部的近侧边,所述的导光板的近侧边并固定在所述的夹持装置处;以及,
至少一发光体,所述的发光体是由一可产生紫外光或蓝光的发光二极管所构成,其是设置在所述的发光体罩体内。
37.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液晶显示器侧式背光灯的亮度改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条型罩体的断面为弧形、多边形其中之一或其组合。
38.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液晶显示器侧式背光灯的亮度改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发光体罩体的断面为弧形、多边形其中之一或其组合。
39.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液晶显示器侧式背光灯的亮度改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可见光层是选自由一荧光剂涂层、一磷光涂层与一在其内侧涂布有荧光剂涂层或磷光涂层的反光层所组成族群中之一。
40.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液晶显示器侧式背光灯的亮度改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可见光层是延伸设置在所述的发光体罩体朝向发光体的内侧壁上。
41.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液晶显示器侧式背光灯的亮度改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发光体由至少一可产生蓝光的条型管体构成,所述的可见光层由复数点状分布的可见光点所构成。
42.根据权利要求41所述的液晶显示器侧式背光灯的亮度改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复数的可见光点的分布面积或分布的密度,是由靠近发光体的一侧朝向远离发光体的一侧逐渐增大增高。
43.根据权利要求41所述的液晶显示器侧式背光灯的亮度改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可见光点是选自由一荧光剂涂层、一磷光涂层与一在其内侧涂布有荧光剂涂层或磷光涂层的反光层所组成族群中之一。
44、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液晶显示器侧式背光灯的亮度改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发光体罩体的表层为反光层或外加一反光罩。
45.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液晶显示器侧式背光灯的亮度改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条型罩体与所述的发光体罩体间形成一出光部,在所述的出光部外设有一紫外光吸收层。
46.根据权利要求45所述的液晶显示器侧式背光灯的亮度改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紫外光吸收层是为二氧化钛涂层或透明的铟锡氧化物薄膜涂层,或为一不透过紫外光的透明玻璃条型薄片、条型玻璃块等其中之一或其组合。
47.根据权利要求45所述的液晶显示器侧式背光灯的亮度改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紫外光吸收层更包括至少一透镜,所述的透镜是设置在所述的出光部外。
48.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液晶显示器侧式背光灯的亮度改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光板是为矩形或楔型导光板。
49.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液晶显示器侧式背光灯的亮度改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光板的出光面与所述的出光部成锐角或钝角。
50.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液晶显示器侧式背光灯的亮度改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夹持装置朝向所述的导光板的面上设有可见光层。
51.根据权利要求50所述的液晶显示器侧式背光灯的亮度改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可见光层是选自由一荧光剂涂层、一磷光涂层与一在其内侧涂布有荧光剂涂层或磷光涂层的反光层所组成族群中之一。
52.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液晶显示器侧式背光灯的亮度改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光板的反光面与远侧边外,罩设有一反光罩,在所述的反光面与所述的反光罩之间设有荧光点,且所述的荧光点分布面积,是由靠近发光体的一侧朝向远离发光体的一侧逐渐增高。
53.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液晶显示器侧式背光灯的亮度改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发光体为引线型发光二极管或表面黏着型发光二极管其中之一或其组合。
54.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液晶显示器侧式背光灯的亮度改善结构,其特征在于:更包括至少一透镜,所述的透镜是设置在所述的出光部与所述的发光体间的光行进路径上。
55.一种液晶显示器侧式背光灯的亮度改善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含:
一条型罩体,所述的条型罩体的内侧壁具有一可见光层;
二发光体罩体,所述的二发光体罩体是由所述的条型罩体的两侧分别朝向所述的可见光层弯折而形成;
一出光部,所述的出光部设在所述的条型罩体与所述的发光体罩体间,其旁侧并设有一夹持装置,所述的夹持装置分别与所述的条型罩体及发光体罩体相连接;
一导光板,所述的导光板上层具有一出光面、下层具有一反光面,以及一邻近所述的出光部的近侧边,所述的导光板的近侧边并固定在所述的夹持装置处;以及,
至少一个发光体,所述的至少一个发光体是由可产生紫外光或蓝光的发光二极管所构成,其是分别设置在所述的二发光体罩体内。
56.根据权利要求55所述的液晶显示器侧式背光灯的亮度改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条型罩体的断面为弧形、多边形其中之一或其组合。
57.根据权利要求55所述的液晶显示器侧式背光灯的亮度改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发光体罩体的断面为弧形、多边形其中之一或其组合。
58.根据权利要求55所述的液晶显示器侧式背光灯的亮度改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可见光层是选自由一荧光剂涂层、一磷光涂层与一在其内侧涂布有荧光剂涂层或磷光涂层的反光层所组成族群中之一。
59.根据权利要求55所述的液晶显示器侧式背光灯的亮度改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可见光层是延伸设置在所述的发光体罩体朝向发光体的内侧壁上。
60.根据权利要求55所述的液晶显示器侧式背光灯的亮度改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发光体由至少一可产生蓝光的条型管体构成,所述的可见光层由复数点状分布的可见光点所构成。
61.根据权利要求60所述的液晶显示器侧式背光灯的亮度改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复数的可见光点的分布面积或分布的密度,是由靠近发光体的一侧朝向远离发光体的一侧逐渐增大增高。
62.根据权利要求60所述的液晶显示器侧式背光灯的亮度改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可见光点是选自由一荧光剂涂层、一磷光涂层与一在其内侧涂布有荧光剂涂层或磷光涂层的反光层所组成族群中之一。
63、根据权利要求55所述的液晶显示器侧式背光灯的亮度改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发光体罩体的表层为反光层或外加一反光罩。
64.根据权利要求55所述的液晶显示器侧式背光灯的亮度改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条型罩体与所述的发光体罩体间形成一出光部,在所述的出光部外设有一紫外光吸收层。
65.根据权利要求64所述的液晶显示器侧式背光灯的亮度改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紫外光吸收层是为二氧化钛涂层或透明的铟锡氧化物薄膜涂层,或为一不透过紫外光的透明玻璃条型薄片、条型玻璃块等其中之一或其组合。
66.根据权利要求64所述的液晶显示器侧式背光灯的亮度改善结构,其紫外光吸收层更包括至少一透镜,所述的透镜是设置在所述的出光部外。
67.根据权利要求55所述的液晶显示器侧式背光灯的亮度改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光板是为矩形或楔型导光板。
68.根据权利要求55所述的液晶显示器侧式背光灯的亮度改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光板的出光面与所述的出光部成锐角或钝角。
69.根据权利要求55所述的液晶显示器侧式背光灯的亮度改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夹持装置朝向所述的导光板的面上设有可见光层。
70.根据权利要求69所述的液晶显示器侧式背光灯的亮度改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可见光层是选自由一荧光剂涂层、一磷光涂层与一在其内侧涂布有荧光剂涂层或磷光涂层的反光层所组成族群中之一。
71.根据权利要求55所述的液晶显示器侧式背光灯的亮度改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光板的反光面与远侧边外,罩设有一反光罩,在所述的反光面与所述的反光罩之间设有荧光或磷光点,且所述的荧光或磷光点分布面积或分布的密度,是由靠近发光体的一侧朝向远离发光体的一侧逐渐增大增高。
72.根据权利要求55所述的液晶显示器侧式背光灯的亮度改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发光体可为引线型发光二极管或表面黏着型发光二极管其中之一或其组合。
73.根据权利要求55所述的液晶显示器侧式背光灯的亮度改善结构,其特征在于:更包括至少一透镜,所述的透镜是设置在所述的出光部与所述的发光体间的光行进路径上。
CN 200620123506 2006-08-01 2006-08-01 液晶显示器侧式背光灯的亮度改善结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0989981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620123506 CN200989981Y (zh) 2006-08-01 2006-08-01 液晶显示器侧式背光灯的亮度改善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620123506 CN200989981Y (zh) 2006-08-01 2006-08-01 液晶显示器侧式背光灯的亮度改善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0989981Y true CN200989981Y (zh) 2007-12-12

Family

ID=389410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620123506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0989981Y (zh) 2006-08-01 2006-08-01 液晶显示器侧式背光灯的亮度改善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0989981Y (zh)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9067844A1 (fr) * 2007-11-28 2009-06-04 Chihua Shieh Dispositif d'éclairage à diode électroluminescente
WO2013155933A1 (zh) * 2012-04-16 2013-10-24 山东新北洋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薄片类介质检测装置及薄片类介质处理装置
CN102187146B (zh) * 2008-10-15 2013-12-11 夏普株式会社 照明装置、显示装置和电视接收装置
CN103994367A (zh) * 2014-05-08 2014-08-20 杭州杭科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侧入式led背光源模组
CN104460098A (zh) * 2013-09-22 2015-03-25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方法及液晶显示设备
WO2015085548A1 (zh) * 2013-12-12 2015-06-18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导光板、导光板的生产方法和具有该导光板的终端设备
CN104848089A (zh) * 2015-05-14 2015-08-19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模组以及显示装置
CN110501848A (zh) * 2018-05-18 2019-11-26 胜利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装置
CN112162436A (zh) * 2020-11-13 2021-01-01 福州大学 一种量子点背光模组结构

Cited B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9067844A1 (fr) * 2007-11-28 2009-06-04 Chihua Shieh Dispositif d'éclairage à diode électroluminescente
CN102187146B (zh) * 2008-10-15 2013-12-11 夏普株式会社 照明装置、显示装置和电视接收装置
CN103376476B (zh) * 2012-04-16 2016-06-08 山东新北洋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薄片类介质检测装置及薄片类介质处理装置
WO2013155933A1 (zh) * 2012-04-16 2013-10-24 山东新北洋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薄片类介质检测装置及薄片类介质处理装置
CN103376476A (zh) * 2012-04-16 2013-10-30 山东新北洋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薄片类介质检测装置及薄片类介质处理装置
CN104460098B (zh) * 2013-09-22 2018-07-06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方法及液晶显示设备
CN104460098A (zh) * 2013-09-22 2015-03-25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方法及液晶显示设备
WO2015085548A1 (zh) * 2013-12-12 2015-06-18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导光板、导光板的生产方法和具有该导光板的终端设备
CN103994367A (zh) * 2014-05-08 2014-08-20 杭州杭科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侧入式led背光源模组
CN104848089A (zh) * 2015-05-14 2015-08-19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模组以及显示装置
CN110501848A (zh) * 2018-05-18 2019-11-26 胜利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装置
CN112162436A (zh) * 2020-11-13 2021-01-01 福州大学 一种量子点背光模组结构
CN112162436B (zh) * 2020-11-13 2022-04-08 福州大学 一种量子点背光模组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0989981Y (zh) 液晶显示器侧式背光灯的亮度改善结构
JP3129322U (ja) 液晶ディスプレイのエッジライト方式のバックライトの輝度改善構造
CN102798060B (zh) 直下式背光模组
JP6119490B2 (ja) 光源装置、および表示装置
WO2018120502A1 (zh) 背光模块及显示装置
CN203615170U (zh) 背光源和显示装置
CN104950515A (zh) 具有抑制短波蓝光的显示面板
CN104617197A (zh) 一种显示模组用led发光器件及显示模组
CN102483215A (zh) 带嵌入式光源的光导
JP2015035504A (ja) 光源装置
CN105487331B (zh) 一种用于投影***的光源组件
CN105759500A (zh) 量子点背光模组及液晶电视
JP6324683B2 (ja) 直下型光源装置
CN105445994A (zh) 一种光源模块、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JP5548118B2 (ja) 照明装置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CN101373042A (zh) Led背光模组和具有所述led背光模组的电视机
CN106066554B (zh)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205485254U (zh) 一种用于投影***的光源组件
CN209325466U (zh) 一种球泡灯
CN101599520B (zh) 发光二极管的封装结构及使用该封装结构的背光模块
TWM619981U (zh) 封裝發光元件
KR20060028895A (ko) 백라이트 유닛
CN103375705B (zh) 光源模组
JP2011159515A (ja) 照明装置
CN204785834U (zh) 直下式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1212

Termination date: 2011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