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969152A - 热交换型换气装置 - Google Patents

热交换型换气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969152A
CN1969152A CNA2005800203240A CN200580020324A CN1969152A CN 1969152 A CN1969152 A CN 1969152A CN A2005800203240 A CNA2005800203240 A CN A2005800203240A CN 200580020324 A CN200580020324 A CN 200580020324A CN 1969152 A CN1969152 A CN 196915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feed
heat exchange
exhaust
flow path
ca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58002032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543377C (zh
Inventor
南里信幸
松本隆善
五十里良雄
下地健一
中岛列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Holding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96915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6915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43377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43377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2/00Use of energy recovery systems in air conditioning, ventilation or screening
    • F24F12/001Use of energy recovery systems in air conditioning, ventilation or screening with heat-exchange between supplied and exhausted air
    • F24F12/006Use of energy recovery systems in air conditioning, ventilation or screening with heat-exchange between supplied and exhausted air using an air-to-air heat exchang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7/00Ventilation
    • F24F7/04Ventilation with ducting systems, e.g. by double walls; with natural circulation
    • F24F7/06Ventilation with ducting systems, e.g. by double walls; with natural circulation with forced air circulation, e.g. by fan positioning of a ventilator in or against a conduit
    • F24F7/08Ventilation with ducting systems, e.g. by double walls; with natural circulation with forced air circulation, e.g. by fan positioning of a ventilator in or against a conduit with separate ducts for supplied and exhausted air with provisions for reversal of the input and output system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221/00Details or featur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4F2221/14Details or featur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mounted on the ceil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56Heat recovery uni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Ventilation (AREA)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实现装置主体小型化的热交换型换气装置,其具有安装在顶面上的,下面具有开口部(1A),截面为四边形的箱体(1)。通过热交换板,以使排气流路(22)与供气流路(21)交叉的方式,在箱体(1)的进深方向交互叠层的多个排气流路(22)和供气流路(21)。包括在供气流和排气流之间的热交换元件(2)和连通热交换元件(2)的供气流流入面(2d)的供气用送风机(5)。还包括连通热交换元件(2)的排气流流出面(2a)的排气用送风机(6)和在供气用送风机(5)的上游侧,在室内侧供气流路出口(3)的相对侧的箱体的侧面上形成的室外侧供气流路入口(7)。此外,还包括在排气用送风机(6)的下游侧,在室内侧排气流路入口(4)的相对侧的箱体侧面上形成的室外侧排气流路出口(8),室外侧供气流路入口(7)和室外侧排气流路出口(8)邻接,与将管内部分割成双流路的双层管(10)的内部连通。

Description

热交换型换气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过内部被分割成排气流路和供气流路的双层导管进行室内空气和室外空气的热交换,同时进行换气的热交换型换气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作为这种热交换型换气装置,人们公知有在内部具有热交换元件,进行室内空气和室外空气的热交换,通过换气降低室内环境的能量损失型的热交换型换气装置(例如,日本实开昭57-46732号公报,参照图1)。
这种热交换型换气装置,将安装在建筑物上的箱体状的主体的内部分割为排气通路和供气通路。在排气通路和供气通路的内部设置有其旋转轴相对于顶面水平的给排气用的送风机。在内部被分割成排气风路和供气风路而使建筑物的顶面等贯通设置的双层导管中,使排气通路和供气通路连通。在排气通路和供气通路的交差部分设置有热交换元件,作为对室外空气和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的结构。此外,给排气用的送风机通过在从一个电动机向两端侧突出的同轴的旋转轴的端部上分别固定的排气用风扇和供气用风扇而构成。排气用风扇和供气用风扇以向着壁重叠的方式而配置在靠近主体内一侧,在另一侧配置有热交换元件。
此外,作为其它的热交换型换气装置,公知有不在同一导管内构成排气风路和供气风路,而是连接并使用两根独立的排气用导管和供气用导管的热交换型换气装置(例如,日本特开平7-269919号公报,参照图1)。
这种热交换型换气装置,在主体内形成有相互独立的排气通路和供气通路,排气通路和供气通路能够在热交换器中交差进行热交换,通过供气送风机和排气送风机同时进行给排气。排气送风机和供气送风机具有相对于主体的顶面水平方向的旋转轴,沿着安装顶面的方向并列配置。此外,排气送风机通过热交换器与排气用导管连通,供气送风机通过热交换器与供气用导管连通。
就在日本实开昭57-46732号公报中记载的热交换型换气装置而言,给排气用的送风机通过在从一个电动机向两端侧突出的同轴的旋转轴的端部上分别固定的排气用风扇和供气用风扇而构成。排气用风扇和供气用风扇以向着壁重叠的方式而配置在主体内的一侧。这样,虽然主体的横向长度可能较小,但是,从安装壁面突出的主体的进深厚度变得较厚,因此,存在使装置整体变大这样的缺点。
此外,在日本特开平7-269919号公报中记载的热交换型换气装置中,排气送风机和供气送风机具有相对于顶面水平方向的旋转轴,并沿着安装顶面的方向并列配置。这样,虽然主体的进深厚度可以比上述的热交换型换气装置薄,但是,其具有各自独立的排气用导管和供气用导管。因此,必须先在建筑物的壁等构造体上开设两处的贯通孔,因此,存在施工性差,有损于建筑物的气密性这样的缺点。
而且,在后者的热交换型换气装置中,连接内部被分割成排气风路和供气风路的双层导管,即使克服了施工性和建筑物的气密性的缺点,因为双层导管的排气风路和供气风路必须分别与排气送风机和供气送风机连通,使得装置也会整体变大。此外,供气通路和排气通路的阻力变大,依然存在不能充分得到同时给排的换气性能这样的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克服上述缺点,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使装置主体小型化的热交换型换气装置。
此外,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排除装置大型化这样的的缺点,并能够确保同时给排的换气性能的热交换型换气装置。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热交换型换气装置,包括:在一侧具有开口部,在另一侧具有收纳内容物的空间,并在室内朝向开口部配置的箱体。在该箱体内,具有以使供气流路和排气流路交叉的方式,在箱体的进深方向叠层而构成的热交换元件。具有通过该热交换元件的角部分割箱体侧面内侧的一边,在开口部侧形成的室内侧供气流路出口和室内侧排气流路入口。具有通过热交换元件,以形成供气流路的方式与室内侧供气流路出口连通的供气送风机。具有通过热交换元件,以形成排气流路的方式与室内侧排气流路入口连通的排气用送风机,和在供气用送风机的上游侧,在室内侧供气流路出口的相对侧的箱体侧面上形成的室外侧供气流路入口。具有在排气用送风机的下游侧,在室内侧排气流路入口的相对侧的箱体侧面上形成的室外侧排气流路出口。使室外侧供气流路入口与室外侧排气流路出口邻接,并与将管内部分割成双流路的双层管的内部连通。通过热交换元件的角部和箱体的内部侧面,划分箱体的内部,形成室内侧供气流路出口和室内侧排气流路入口。这样,能够使收纳送风机和热交换元件等的箱体的四边的长度较减小。通过箱体和换气装置的整体的小型化,而能够使与送风机连通的室外侧供气流路入口与室外侧排气流路出口靠近。因此,能够使箱体内未利用的空间变少,提高箱体的强度。此外,得到了连接双层管时,排气流路的流路阻力减小的热交换型换气装置。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的热交换型换气装置,包括:在一侧具有开口部,在另一侧具有收纳内容物的空间,并且在室内朝向开口部配置的箱体。在该箱体内,以使供气流路和排气流路交叉的方式,向箱体的进深方向叠层而构成。具有将该叠层面作为菱形或矩形的热交换元件。具有与室内侧供气流路出口连通,供气流路从热交换元件流出的供气流流出面。具有与室内侧排气流路入口连通,排气流路从热交换元件流入的排气流流入面,和通过热交换元件,以形成供气流路的方式与室内侧供气流路出口连通的供气用送风机。具有通过热交换元件,以形成排气流路的方式与室内侧排气流路入口连通的排气用送风机,和在供气用送风机的上游侧,在室内侧供气流路出口的相对侧的箱体侧面上形成的室外侧供气流路入口。具有在排气用送风机的下游侧,在室内侧排气流路入口的相对侧的箱体侧面上形成的室外侧排气流路出口。使室外侧供气流路入口与室外侧排气流路出口邻接,并与将管内部分割成双流路的双层管的内部连通。具有热交换元件,以使供气流流出面和排气流流入面相对于室内侧供气流路出口入室内侧排气流路入口形成侧的箱体的侧面,分别形成的角度大致相等。相对于箱体,这样配置热交换元件。因为能够减小收纳送风机和热交换元件等的箱体的四边的边长,因此,能够使换气装置整体小型化。此外,能够采用供气用送风机和排气用送风机相对于箱体靠近中央的结构,这样,如果使与送风机连通的室外侧供气流路入口和室外侧排气流路出口靠近,与双层管连通,则排气流、供气流双方的流路在叠层管内能够顺畅地连通,得到排气性能,供气性能都优良的热交换型换气装置。
本发明的第三方面的热交换型换气装置,使供气用送风机的供气吸入口与室外侧供气流路入口相对。供气送风机的供气吸入口与设置有室外侧供气流路入口的箱体的一边并列地配置,因此,能够提高供气性能,同时,能够消除多余的空间,实现整体装置的小型化。
本发明的第四方面的热交换型换气装置,使排气用送风机的排气吸入口与热交换元件相对。将排气用送风机的排气吸入口配置成与热交换元件的排气流路出口并行,因此,能够提高向排气用送风机的吸入性能,同时,能够消除多余的空间,实现整体装置的小型化。
本发明的第五方面的热交换型换气装置,以交叉的方式配设排气用送风机的排气吹出方向和供气送风机的吸入方向。即使箱体的尺寸特别大,在连接内部被分割成排气风路和供气风路的双层导管时,也可以得到不需承受大的阻力等的换气装置。
本发明的第六方面的热交换型换气装置,使排气用送风机的排气吹出方向在下游变化,构成与供气用送风机的上游吸入方向并行。这样,能够减小排气流路和供气流路的压力损失,并降低噪音。
本发明的第七方面的热交换型换气装置,在由排气用送风机的背面侧和箱体包围的部分上设置有电源电线的引入口。根据这样的结构,即使主体不够大,为容易进行电源电线的连接操作,也可以得到能有效地利用箱体内部空间的换气装置。
本发明第八方面的热交换型换气装置,在箱体的侧面和顶面设有开口的凹部,由凹部引入电源电线。一般来说,在进行电源电线的连接操作时,操作者被迫要使用勉强的姿势,但是,利用这种结构,消除了这种操作的不方便性,能够容易地进行电气工作。
本发明的第九方面的热交换型换气装置,在排气用送风机的下游侧的排气出口流路的下方空间中配有电子部件收纳部。即使主体较大,不新设置空间,也能确保电子部件收纳部在操作方便的位置。
本发明的第十方面的热交换型换气装置,使与室内侧供气流路出口相对的箱体的进深侧的端面倾斜,以便从热交换元件分离而靠近室内侧供气流路出口侧。因为降低了从热交换元件的供气流流出面流出的供气流冲击箱体侧壁而产生的压力损失,所以,供气流能够流畅地流动,能够降低由冲击产生的噪音,实现低噪音化。
本发明的第十一方面的热交换型换气装置,在箱体的下方设有空间,并配置有前面面板,将该空间划分形成连通室内侧供气流路出口的供气空间和连通室内侧排气流路入口的排气空间。这样,由于不会发生短路,能够在前面面板上选择供气流和排气流不容易混合的开口位置。提高了装置主体的设计的自由度,并提高了在室内形成的气流设计的自由度。
本发明的第十二方面的热交换型换气装置,与排气空间连通的排气吸入口,和与供气空间连通的供气吹出口在前面面板上开口,将排气吸入口和供气吹出口设置在前面面板的两侧面的位置,或与前面面板相对的侧面上。这样,能够进一步防止供气流和排气流的短路。
本发明的第十三方面的热交换型换气装置,将供气吹出口和排气吸入口设置在前面面板的对角线上的位置,或者,与在前面面板相对的侧面上的对角线上的位置,能够进一步防止供气流和排气注的短路。
本发明的第十四方面的热交换型换气装置,在供气空间中设置有风向变化自由的风向部件。即使在将换气装置安装在室内的角落时,或者不得以将其安装在距家具或室内壁等送风障碍物较近时,也能够调整风向,以尽可能地使供气空气遍布室内空间。
本发明的第十五方面的热交换型换气装置,使风向部件反转,通过变换,可以改变风向。得到一种可使控制风向部件的风向的叶片主体不移动的,结构简单的风向部件。
本发明的第十六方面的热交换型换气装置,在前面面板的侧面设置连通供气空间的供气吹出口,风向部件中形成的多个叶片的宽度为供气吹出口的开口宽度的0.5-0.75倍的范围。这样,能够可靠地控制向室内吹出的供气流的方向,同时,得到在供气空间内的压力损失不会过大,并能抑制噪音的风向部件。
本发明的第十七方面的热交换型换气装置,连接风向部件中形成的多个叶片的连接部的宽度为叶片的宽度的0.5倍以下,得到同时具有保持风向部件的叶片的功能和降低供气空间内的气流阻力的风向部件。
本发明的第十八方面的热交换型换气装置,在叶片宽度的中心部位形成有连接部。风向部件反转变换时,与变换前相比,气流阻力相同。因此,得到了相对于叶片,减少在连接部两侧流动的气流偏向一侧的风向部件。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热交换型换气装置的结构的底视图。
图2是表示相同热交换型换气装置的结构的底视图。
图3是从斜上方观察的相同热交换型换气装置的箱体的立体图。
图4是从斜下方观察的相同热交换型换气装置的电子部件收纳部和电源电线引入口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相同的热交换型换气装置内部的供气流路部分的截面图。
图6是从斜下方观察的相同的热交换型换气装置的安装有前面面板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7是表示从斜下方观察的相同的热交换型换气装置中,将供气吹出口和排气吸入口设置在对角线上的前面面板的立体图。
图8是表示相同的热交换型换气装置的前面面板的结构的后视图。
图9是表示变换设置在相同的热交换型换气装置的前面面板上的风向部件状态的后视图。
图10是表示相同的热交换型换气装置的前面面板与风向部件的关系的截面图
符号说明
1箱体,1A开口部,1f凹部,1g电源电线引入口,2热交换元件,2e供气流流出面,2f排气流流入面,3室内侧供气流路出口,4室内侧排气流路入口,5供气用送风机,6排气用送风机,7室外侧供气流路入口,8室外侧排气流路出口,10双层管,11电子部件收纳部,13倾斜部,14供气空间,15排气空间,16分隔板,18排气吸入口,19前面面板,21供气流路,22排气流路,23供气吸入口,24排气吸入口,25,风向部件,26叶片,27连接部,28安装轴,29支撑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热交换型换气装置,例如收纳并安装在的顶面里侧。
图1是从箱体的开口部侧观察的,本发明的热交换型换气装置的结构的图。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热交换型换气装置,包括在其下面具有开口部1A,截面为四边形的箱体。通过热交换板,以使排气流路22和供气流路21交叉的方式,在箱体1的进深方向交互层压多个排气流路22和供气流路21。具有在供气流和排气流之间进行热交换,通过换气减少能量损失的热交换元件2。具有以与热交换元件2的供气流流入面2d连通的方式,通过供气送风机用电动机5a和供气用罩5b形成的供气用送风机5。具有以使其排气吸入口24与热交换元件2的排气流流出面2a相对的方式,通过排气送风机用电动机6a和排气送风机罩6b形成的排气用送风机6。
热交换元件2配置在与箱体1成一体的间隔1a和间隔1b之间。由热交换元件2的角部的一个顶点1d将箱体1的侧面内侧的一边1c分割成室内侧供气流路出口3侧和室内侧排气流路入口4侧。热交换元件2以菱形或矩形形成其叠层面。
在与形成室内侧供气流路出口3和室内侧排气流路入口4的箱体1的侧面内侧的一边1c的相对的侧面1e的侧面上,相邻开设有室外侧供气流路入口7和室外侧排气流路出口8。室外侧供气流路入口7,通过后述的供气过滤器9与供气用送风机5的供气吸入口23相对并连接。室外侧排气流路出口8以与排气用送风机6连通的方式连接。在室外侧供气流路入口7和室外侧排气流路出口8的室外侧上,设置有圆筒部7b,形成在圆筒部7b内的间隔8b,作为用于供气的导管连接口的供气入口7a和作为用于排气的导管连接口的排气口8a。双层管10连接于供气入口7a、排气出口8b。双层管10利用间隔10a将其内部分割成双流路。
此外,对箱体1配置热交换元件2,以使以作为热交换元件2的角部的顶点1d为顶点,热交换元件2的供气流流出面2e与箱体1的侧面内侧的一边1c形成的顶角的角度,和同样以作为热交换元件2的角部的顶点1d为顶点,热交换元件2的排气流流入面2f与箱体1的侧面内侧的一边1c形成的顶角的角度大致相等。
此外,在箱体1的开口部1A的一部分上形成流路,安装覆盖排气用送风机6和供气用送风机5的送风机机盖12。即,送风机机盖12在开口部1A上,以覆盖从热交换板1a,1b到箱体1的一边1e的方式构成,所述热交换板1a、1b是从与热交换元件2的角部1d相邻的两个角部到箱体1的内侧侧面延伸而设置的。
此外,热交换元件2在箱体1内被配置在与一条边1c并列的方向的大致中间的位置,以热交换元件2作为分界,将箱体1内的一侧的空间作为与双层管10内的供气流路连通的供气流路空间,将另一侧的空间作为与双层管10内的排气流路连通的排气空间,通过热交换元件2使连通各空间的流路反转,与室内连通。
在上述结构中,对热交换型换气装置施加电源,一旦处运转的状态,则从热交换元件2的排气吸入方向2b吸入的空气穿过排气用送风机6的吹出方向6d。从吹出方向6d吹出的空气,由曲折部6c使排气吹出方向发生变化,产生与在供气用送风机5的上游的吸入方向并行的排气流6e。排气流6e与在双层管10内形成的排气流路22并行,在双层管10内被顺畅地排出。
此外,由通过供气用送风机5吸入的室外的空气组成的供气流5c经过由除去从室外侧侵入的尘土、灰尘等的过滤器的过滤部件9a和框架形成的供气过滤器9,通过供气用送风机5,经过热交换元件2内的供气流路,形成供气吹出方向2c,并向室内供给。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能够不特别地增大箱体1,而有效地配置供气用送风机、排气用送风机、热交换元件等。此外,实现了小型化、轻量化,提高了施工性能,并且能够提供不感到压迫感的具有优良的室内性能的热交换型换气装置。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将供气用送风机5的供气吸入口23设置在与开设在箱体1上的室外侧供气流路入口7相对的正对的位置上。这样,能够有效利用供气流路空间,没有浪费的空间,能够使换气装置整体小型化。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使室外侧供气流路入口7和室外侧排气流路出口8邻接,并使之与将内部分割成双流路的双层管10的内部连通。因为以供气流流出面2e和排气流流入面2f分别对形成室内侧供气流路出口3的室内侧排气流路入口4的侧面的箱体1的侧面形成的夹角的角度大致相等的方式配设热交换元件2,因此,能够减小箱体1的四边的边长。这样,能够使换气装置整体小型化。此外,能够实现供气用送风机5和排气用送风机6相对于箱体1在靠近中心的结构。在使与送风机连通的室外侧供气流路入口7,与靠近室外侧排气流路出口8的双层管10连通的配置结构的情况下,能够使排气流、供气流双方的流路与双层管10内部顺畅地连通,能够提高排气性能和供气性能。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将排气用送风机6的排气吸入口24正对热交换元件2的侧面的内侧的一边1c配置。这样,能够有效利用排气流路空间,没有浪费的空间,使热交换型换气装置整体小型化。此外,利用这种结构,将热交换元件2卸下后,可将排气用风扇卸下。这个特征,对频繁进行换气的热交换型换气装置容易进行清洗。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将排气用送风机6的排气吹出方向6d设置在与供气送风机5的吸入方向交叉的位置。由于对气流形成不产生大有阻力,并能有效地利用箱体1的内部空间,因此,能够减小箱体1的尺寸。此外,在连接内部以能够区分排气流6e和供气流5c的方式分割的双层管10时,不承受大的阻力,能够实现作为连接于双层管的换气装置的有利的配置。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使排气用送风机6的排气吹出6d在下游变化并转弯,构成为与供气用送风机5的吸入口的方向并行。这样,能够减少排气流路和供气流路的压力损失。因此,能够提供能实现低噪音化的热交换型换气装置。
图2是从箱体的开口部侧观察的,与图1相同的本发明的热交换型换气装置的结构的图,表示箱体1上设置有凹部1f和电子部件收纳部11的结构。图3是从斜上方观察的,本发明的热交换型换气装置的箱体的立体图。图4是从斜下方观察的本发明的热交换型换气装置排气送风机部分的立体图。
如图2、图3和图4所示,在排气用送风机6的背面侧,在由排气流路空间的相反侧和箱体1的内侧侧面包围的部分上形成有凹部1f。在凹部1f上,设置有***用于从外部向热交换型换气装置供给电源的电源电线20的电线引入口1g。在排气用送风机的下游侧的排气出口流路的开口部1A的下方空间中,设置有独立于排气流路的电子部件收纳部11。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设置向箱体1的侧面和顶面开口的凹部1f。因为是从凹部1f引入电源电线的结构,因此,施工操作者不必进行拉长电源电线20***箱体1内的操作,能够比较容易地进行电气工作。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在排气用送风机6的排气出口流路的下方空间中,设置有电动机驱动用电路等电子部件收纳部11。即使不加大主体,重新设计设置空间,也能够将电子部件收纳部11配置在易于维护的开口部1A的侧面上。
图5是表示包含本发明的热交换型换气装置的供气用送风机的供气流路的截面图。
如图5所示,在利用热交换元件2的供气流出面2e与箱体1分隔的空间中,使与室内侧供气流路出口3相对的箱体1的进深方向的端面的内侧上面随着从供气流流出面2e分离而靠近室内侧供气流路出口3,以形成相对于室内侧供气流路出口3倾斜的倾斜部13。
通过这种结构,供气流能够顺畅地流动,能够提供低噪音化的热交换型换气装置。
此外,用发泡材料等隔热性材料形成倾斜部,在倾斜部13和箱体1的顶面之间形成空气层13a时,空气层13a起到隔热层的作用,所以,能够在箱体1的顶面上减少结露现象。
图6和图7是从斜下方观察的本发明的热交换型换气装置安装有前面面板的状态的立体图。
如图6所示,在形成箱体1的开口部1A的下面部分和前面面板19之间形成空间。覆盖箱体1的开口部1A,配设前面面板19,在该空间中设置有连通室内侧供气流路出口3的供气空间14和连通室内侧排气流路入口4的排气空间15。于是,利用分隔板16分割上述供气空间14和排气空间15,划分形成排气和供气的气流以使之不掺混在一起。分别在供气空间14的排气空间15中,设置从箱体1内向室内形成供气流17a的供气吹出口17和从室内向箱体1内形成排气流18a的排气吸入口18。将排气吸入口18和供气吹出口17设置在前面面板19的两侧面的位置,或者设置成使之在前面面板19相对的侧面上开口。
此外,如图7所示,将供气吹出口17和排气吸入口18设置在前面面板19的对角线的位置。或者,也可以设置在与前面面板19的相对的侧面上的对角线的位置。
根据该实施方式,将在箱体1的下方和前面面板19之间形成的空间划分形成连通室内侧供气流路出口3的供气空间14和连通室内侧排气流路入口4的排气空间15。这样,防止短路的发生,能够在前面面板上选择供气流,排气流不容易掺混在一起的开口位置。
此外,根据该实施方式,与排气空间15连通的排气吸入口18和连通于供气空间14的供气吹出口17在前面面板19上有开口。如果将排气吸入口18和供气吹出口17设置在前面面板19的两侧面的位置,或者设置在与前面面板相对的侧面上,则能够进一步防止供气流和排气流的短路。
此外,根据该实施方式,在将供气吹出口17和排气吸入口18设置在前面面板19的对角线上的位置,或者设置在与前面面板19相对的侧面的对角线上的位置时,能够进一步防止供气流和排气流的短路。
图8是表示在本发明的热交换型换气装置的前面面板上安装风向部件的状态的后视图。图9是表示变换用于改变图8的风向部件的方向的风向部件的状态的后视图。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热交换型换气装置的前面面板与风向部件的位置关系,以及风向部件的结构的截面图。
如图8所示,在前面面板的19的背面侧,在与供气空间14的室内侧供气流路出口3对应的位置上,设置风向变化自由的风向部件25。风向部件25具有多个叶片26,叶片26以等间距排列的方式由连接部27保持。风向部件25具有从连接部27延伸的,长度各异的多个叶片26,全部的叶片26以向一个侧面倾斜的开关,通过连接部27保持。由于风向部件25具有多个叶片26向一个侧面倾斜的形状,则如图9所示,使风向部件25从图8所示的状态反转,变换到前面面板19的的背面侧。这样,可以变换从供气吹出口17吹出的供气流的风向。
如图10所示,在风向部件25上,在叶片26或连接部27的一部分上设置有安装轴28,将安装轴28嵌入设置在前面面板19的背面侧上的支撑部件29的凹部。风向板25被保持在供气空间14内。通过保持风向板25的结构,能够不用在前面面板19上形成螺纹部分而装卸自由地固定。这样,在前面面板19上不会产生由紧固产生的裂纹,用简单的结构得到变换自由的风向部件25。
期望风向部件25的叶片26的高度为与连通开供气空间14,设置在前面面板19的侧面部分上的供气吹出口17的顶面垂直的方向的开口的高度的0.5-0.75倍。在如图10所示的实施方式中,连通于供气空间14,设置前面面板19的侧面部分上的供气吹出口17的开口高度为35mm左右。在该35mm高度的空间中配置的风向板25的叶片26的高度尺寸X为25mm左右。
期望在与顶面垂直的方向的连接部27的高度尺寸Y为叶片26的高度尺寸X的0.5倍以下。如果具有能够保持叶片26的位置的强度,期望连接部27的高度尺寸尽可能地小。例如,如图10所示,连接部27的高度尺寸为12mm左右。此外,期望连接部27相对于叶片26在与顶面垂直的方向的中间的位置形成。
因为在供气空间14中设置有风向变换自由的风向部件25,这样,即使在将换气装置安装在室内的角落时,或者不得以安装在家具或室内壁等送风障碍物附近时,也能够改变风向,以使供气空气尽可能地遍布在室内的空间内。得到能够在室内空间形成适合的供气流的路径的换气装置。
此外,因为通过使风向部件25反转变换可使风向改变,这样能够通过风向部件25,通过不使控制风向的叶片主体转动的简单结构进行风向的改变。
此外,在风向部件25上形成的叶片26的宽度为供气吹出口14的开口宽度的0.5~0.75倍的范围。能够可靠地控制向室内吹出的供气流的方向,同时,能够抑制由供气空间内的压力损失过大产生的噪音。
此外,连接多个叶片26的连接部27的宽度为叶片26的宽度的0.5倍以下,能够得到具有保持风向部件的叶片的功能,同时兼有降低供气空间内的气流阻力的效果的风向部件。
此外,根据该实施方式,因为具有在叶片26的宽度的中央部形成连接部27的结构,即使在将风向部件反转变换时,与变换前相比,气流阻力也能够相等。
产业利用可能性
本发明的热交换型换气装置具有能够使装置主体小型化的结构。可适用于与同时进行供气和排气的双层管连接的装置。适用于构成换气***或空调***的换气装置。

Claims (18)

1.一种热交换型换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一侧具有开口部,在另一侧具有收纳内容物的空间,并且在室内朝向所述开口部配置的箱体;在所述箱体内,以使供气流路和排气流路交叉的方式,向所述箱体的进深方向叠层而构成的热交换元件;通过所述热交换元件的角部分割所述箱体的侧面内侧的一边,在所述开口部侧形成的室内侧供气流路出口和室内侧排气流路入口;通过所述热交换元件,以形成所述供气流路的方式,与所述室内侧供气流路出口连通的供气用送风机;通过所述热交换元件,以形成所述排气流路的方式,与所述室内侧排气流路入口连通的排气用送风机;在所述供气用送风机的上游侧,在与所述室内侧供气流路出口的相对侧的箱体侧面上形成的室外侧供气流路入口;以及在所述排气用送风机的下游侧,在所述室内侧排气流路入口的相对侧的所述箱体侧面上形成的室外侧排气流路出口,其中,使所述室外侧供气流路入口与所述室外侧排气流路出口邻接,与将管内部分割成双流路的双层管的内部连通。
2.一种热交换型换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一侧具有开口部,在另一侧具有收纳内容物的空间,并且在室内朝向所述开口部配置的箱体;在所述箱体内,以使供气流路和排气流路交叉的方式,向所述箱体的进深方向叠层而构成的,并且在该叠层面上为菱形或者矩形的热交换元件;在所述箱体的一侧的侧面上形成的室内侧供气流路出口和室内侧排气流路入口;与所述室内侧供气流路出口连通,所述供气流路从所述热交换元件流出的供气流流出面;与所述室内侧排气流路入口连通,所述排气流路流入所述热交换元件的排气流流入面;通过所述热交换元件,以形成所述供气流路的方式与所述室内侧供气流路出口连通的供气送风机;通过所述热交换元件,以形成所述排气流路的方式与所述室内侧排气流路入口连通的排气用送风机;在所述供气用送风机的上游侧,在所述室内侧供气流路出口的相对侧的箱体侧面上形成的室外侧供气流路入口;以及在所述排气用送风机的下游侧,在所述室内侧排气流路入口的相对侧的所述箱体侧面上形成的室外侧排气流路出口,其中,使所述室外侧供气流路入口与所述室外侧排气流路出口邻接,并与将管内部分割成双流路的双层管的内部连通,同时,以使所述供气流流出面和所述排气流流入面分别对形成所述室内侧供气流路出口和室内侧排气流路入口侧的箱体的侧面形成的角度大致相等的方式配置所述热交换元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热交换型换气装置,其特征在于:
使所述供气用送风机的供气吸入口与所述室外侧供气流路入口相对。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热交换型换气装置,其特征在于:
使所述排气用送风机的排气吸入口与所述热交换元件相对。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热交换型换气装置,其特征在于:
以交叉的方式配设所述排气用送风机的排气吹出方向和所述供气送风机的吸入方向。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热交换型换气装置,其特征在于:
使所述排气用送风机的排气吹出方向在下游变化,使之与所述供气用送风机的上游的吸入方向并行地构成。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热交换型换气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由所述排气用送风机的背面侧和箱体包围的部分上设置有电源电线的引入口。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热交换型换气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箱体的侧面和顶面上设置有开口的凹部,由所述凹部引入电源电线。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热交换型换气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排气用送风机的下游侧的排气出口流路的下方空间配置有电子部件收纳部。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热交换型换气装置,其特征在于:
使与所述室内侧供气流路出口相对的所述箱体的进深侧的端面倾斜,以便随着与所述热交换元件分离而靠近所述室内侧供气流路出口侧。
11.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热交换型换气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箱体的下方设置有空间,并配置有前面面板,将所述空间划分形成连通所述室内侧供气流路出口的供气空间和连通所述室内侧排气流路入口的排气空间。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热交换型换气装置,其特征在于:
与所述排气空间连通的排气吸入口和与所述供气空间连通的供气吹出口在所述前面面板上有开口,将所述排气吸入口和供气吹出口设置在所述前面面板的两侧面的位置,或与所述前面面板相对的侧面上。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热交换型换气装置,其特征在于:
将所述供气吹出口和所述排气吸入口设置在所述前面面板的对角线上的位置,或在与所述前面面板相对的侧面上的对角线上的位置。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热交换型换气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供气空间中设置有风向变化自由的风向部件。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热交换型换气装置,其特征在于:
通过使所述风向部件反转变换,可以改变风向。
16.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热交换型换气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前面面板的侧面设置连通所述供气空间的供气吹出口,所述风向部件上形成的多个叶片的宽度为所述供气吹出口的开口宽度的0.5~0.75倍的范围。
17.根据权利要求14~16任一项所述的热交换型换气装置,其特征在于:
连接所述风向部件上形成的多个叶片的连接部的宽度为所述叶片的宽度的0.5倍以下。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热交换型换气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叶片宽度的中心部位形成有连接部。
CNB2005800203240A 2004-08-04 2005-08-02 热交换型换气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43377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4227949A JP2006046786A (ja) 2004-08-04 2004-08-04 熱交換形換気装置
JP227949/2004 2004-08-0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69152A true CN1969152A (zh) 2007-05-23
CN100543377C CN100543377C (zh) 2009-09-23

Family

ID=357871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580020324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43377C (zh) 2004-08-04 2005-08-02 热交换型换气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2006046786A (zh)
KR (1) KR101189310B1 (zh)
CN (1) CN100543377C (zh)
WO (1) WO2006013836A1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44954A (zh) * 2010-10-08 2012-05-09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换热装置
TWI395872B (zh) * 2009-02-24 2013-05-11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At the same time supply row ventilation fans and air conditioning devices
CN102282427B (zh) * 2009-02-24 2014-11-05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同时供排式换气扇
CN104791921A (zh) * 2015-04-21 2015-07-22 张跃 一种新风机
CN106016562A (zh) * 2016-05-18 2016-10-12 青岛海信日立空调***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方法、通风装置及空调***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174363B1 (ko) * 2019-04-15 2020-11-04 주식회사 대진브로아 분리타입 직교류 슬림형 냉각모듈
KR102598583B1 (ko) * 2022-01-19 2023-11-06 주식회사 휴앤텍 소음저감식 열회수 환기장치

Family Cites Families (3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114606Y2 (zh) * 1972-05-26 1976-04-17
JPS575484Y2 (zh) * 1977-01-12 1982-02-02
JPS54101065U (zh) * 1977-12-27 1979-07-17
JPS55127934U (zh) * 1979-03-05 1980-09-10
JPS5666738U (zh) * 1979-10-30 1981-06-03
JPS6027856Y2 (ja) * 1979-12-29 1985-08-23 株式会社東芝 ダクト用換気扇
JPS56103131U (zh) * 1980-01-08 1981-08-12
JPS617454Y2 (zh) * 1980-08-29 1986-03-07
JPS5923032U (ja) * 1982-03-31 1984-02-13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熱交換器付同時給排気形換気装置
JPS59185531U (ja) * 1983-05-30 1984-12-10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換気扇
JPS6014030A (ja) * 1983-07-04 1985-01-24 Matsushita Seiko Co Ltd 空調換気扇
JPS6063731U (ja) * 1983-10-04 1985-05-04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天井埋込形空調換気装置
JPS6176238U (zh) * 1984-10-24 1986-05-22
JPS61185942U (zh) * 1985-05-09 1986-11-20
JPS624622A (ja) * 1985-06-28 1987-01-10 Nissan Motor Co Ltd 自動車の換気装置
JPH0317163Y2 (zh) * 1985-09-20 1991-04-11
JPS62162540U (zh) * 1986-04-02 1987-10-15
JPS63181742U (zh) * 1987-05-15 1988-11-24
JPH01109742U (zh) * 1988-01-19 1989-07-25
JPH02535U (zh) * 1988-06-09 1990-01-05
JPH02147749U (zh) * 1989-05-15 1990-12-14
JPH0468942U (zh) * 1990-10-25 1992-06-18
JP2616269B2 (ja) * 1991-04-09 1997-06-04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換気装置
JPH051949U (ja) * 1991-06-21 1993-01-14 三菱自動車工業株式会社 エアアウトレツトグリル
JPH05296550A (ja) * 1992-04-22 1993-11-09 Fujita Corp ショッピングセンター等の空調吹出口装置
JP3019905B2 (ja) * 1993-04-28 2000-03-15 松下精工株式会社 熱交換形換気扇
JP3453865B2 (ja) * 1994-08-26 2003-10-06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熱交換換気装置
JPH11257707A (ja) * 1998-03-09 1999-09-24 Toshiba Corp 換気装置
JP2000213785A (ja) * 1999-01-25 2000-08-02 Matsushita Seiko Co Ltd 熱交換形換気扇
JP3475116B2 (ja) * 1999-03-17 2003-12-08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可搬式空気調和機
JP4390897B2 (ja) 1999-03-04 2009-12-24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熱交換換気装置
JP2001280656A (ja) * 2000-03-29 2001-10-10 Sanyo Electric Co Ltd 空調換気扇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395872B (zh) * 2009-02-24 2013-05-11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At the same time supply row ventilation fans and air conditioning devices
CN102282427B (zh) * 2009-02-24 2014-11-05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同时供排式换气扇
CN102333997B (zh) * 2009-02-24 2015-01-28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同时供排型换气扇及空调装置
CN102444954A (zh) * 2010-10-08 2012-05-09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换热装置
CN102444954B (zh) * 2010-10-08 2015-01-21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换热装置
CN104791921A (zh) * 2015-04-21 2015-07-22 张跃 一种新风机
CN104791921B (zh) * 2015-04-21 2017-08-18 张跃 一种新风机
CN106016562A (zh) * 2016-05-18 2016-10-12 青岛海信日立空调***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方法、通风装置及空调***
CN106016562B (zh) * 2016-05-18 2019-04-30 青岛海信日立空调***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方法、通风装置及空调***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1189310B1 (ko) 2012-10-09
WO2006013836A1 (ja) 2006-02-09
CN100543377C (zh) 2009-09-23
KR20070034474A (ko) 2007-03-28
JP2006046786A (ja) 2006-02-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557849Y (zh) 带有热交换器和空气过滤器的通风机或通风设备
CN1969152A (zh) 热交换型换气装置
CN1916517A (zh) 通风***
CN1727786A (zh) 通风***
CN1735783A (zh) 通风***的热交换器
CN1712830A (zh) 通风***
CN1818491A (zh) 通风***
CN1862124A (zh) 通风***
CN1727787A (zh) 通风***
CN1821672A (zh) 通风***
EP1701106A2 (en) Ventilating system
CN1912491A (zh) 通风设备
CN1746575A (zh) 空调器
CN105091127A (zh) 一种智能双吸式空气净化器
CN203478494U (zh) 节能换气装置
CN1922443A (zh) 同时给排型换气装置
CN108180588A (zh) 一种室内用换气扇
CN1735786A (zh) 通风***的热交换器
CN1130751A (zh) 冷柜机房的配置
CN1242224C (zh) 分体式空气调节器的排风装置
CN102282427B (zh) 同时供排式换气扇
CN1211612C (zh) 除湿器
CN1837739A (zh) 转轮式全热交换装置
CN102844625A (zh) 热交换装置
CN1932395A (zh) 空调机用换气单元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923

Termination date: 20160802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