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847957A - 平面光源设备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设备、终端设备 - Google Patents

平面光源设备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设备、终端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847957A
CN1847957A CNA200610074075XA CN200610074075A CN1847957A CN 1847957 A CN1847957 A CN 1847957A CN A200610074075X A CNA200610074075X A CN A200610074075XA CN 200610074075 A CN200610074075 A CN 200610074075A CN 1847957 A CN1847957 A CN 184795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source
scattering state
switching element
transparent
ligh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610074075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538470C (zh
Inventor
上原伸一
住吉研
奥村藤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ma Japan Ltd
Original Assignee
NE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EC Corp filed Critical NE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8479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4795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38470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38470C/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23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a switchable viewing angl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02Direct backlight
    • G02F1/133606Direct backlight including a specially adapted diffusing, scattering or light controlling membe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24Light-guides, e.g. fibre-optic bundles, louvered or jalousie light-guid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Control Of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 Ray Tubes (AREA)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 Circuit Arrangement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AREA)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ontrol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提供了一种具有光波导和光源的显示设备,在光波导的发光表面一侧,按指示的顺序还具有百叶窗部件、透明/散射状态切换元件和透射液晶显示面板。透明/散射状态切换元件在用于散射入射光的状态和用于没有散射地透射该光的状态之间切换。光源驱动电路使透明/散射状态切换元件从透明状态转变到散射状态,且当显示的视角范围从窄切换到宽时,结合透明/散射状态切换元件的转变状态,逐渐增加光源的强度。通过该配置,可在能够切换辐射角范围的平面光源设备中防止在辐射角切换期间的异常闪烁。

Description

平面光源设备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设备、终端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能切换照明光辐射角的平面光源设备、具有该平面光源设备并能切换可视角度范围的显示设备、具有该显示设备的终端设备、以及用于驱动该平面光源设备的方法。
背景技术
由于薄的外观、轻重量、小尺寸、低功耗以及其他优点,使用液晶的显示设备已经广泛得到应用并用在下述范围的设备中,包括:监视器、电视(TV:电视)以及其他大型终端设备;笔记本型个人计算机、自动柜员机、自动贩卖机以及其他中尺寸的终端设备;和个人TV、PDA(个人数字助理:个人信息终端)、移动电话、移动游戏设备以及其他小型终端设备。根据使用光源的类型,这些液晶显示设备一般能够分为透射的、反射的、或半透射反射的(共同使用透射光和反射光)。在反射型中可以减小功耗,因为在显示设备中其能够利用外部光,但是对比度以及其他方面的显示性能比透射型的差。因此透射和半透射反射液晶显示设备目前是主流。在透射和半透射反射液晶显示设备中,光源安装在液晶面板的后表面上,使用由光源发射的光产生显示。具体地说,与液晶面板分离的光源在当前主流的液晶显示设备中是必要的。
在作为液晶显示设备的主要组件的液晶面板中,通过使用电场控制液晶分子的取向来显示信息,根据液晶分子的类型和最初取向的组合、电场的方向以及其他特性,已经提出了许多模式。在这些模式中,在常规终端设备中最常使用的模式包括使用简单矩阵结构的STN(超扭曲向列)模式和使用有源矩阵结构的TN(扭曲向列)模式。然而,使用这些模式的液晶面板具有较窄的视角,在该视角中能正确辨别对比度,而在最佳观看位置之外发生灰度级反转。
当显示内容主要由电话号码以及其他字符组成时,灰度级反转的这个问题在移动电话以及其他终端设备中相对不重要。然而,随着近来技术的发展,终端设备已开始不仅显示文本信息,还显示大量的图像信息。因此灰度级反转严重地降低了图像的可视性。因此在终端设备中逐步安装了使用具有宽视角模式的液晶面板,以该视角可正确辨别对比度而不发生灰度级反转。具有这种模式的液晶面板一般称作宽视角液晶面板,并且在其中应用了IPS(面内切换)***和其他水平电场模式、多畴垂直取向模式等等。因为通过使用这些宽视角液晶面板可在宽范围的角度中正确辨别灰度,所以即使中尺寸终端设备主要是个人工具,也逐步开发并安装了用于由多个人共享信息的应用。
另一方面,中尺寸终端设备在特性上不仅用在很安全的封闭房间中,而且还应用在公共场合。因此,阻止第三方观看到私人信息和机密信息的显示变得很重要。特别是在近些年来,显示私人信息和机密信息的场合随着终端设备的发展而增加,防止偷窥技术的需求正在增长。因此希望开发一种能防止偷窥的技术且希望通过将可观察到显示的角度范围变窄,具体地说就是通过将视角范围变窄而使显示仅能由使用者观察到。
如上所述,希望能够由多个人同时观察的具有较宽视角范围的显示器,以及仅由使用者观察的具有较窄视角范围的显示器。还希望在单个终端显示设备中在这些两种类型显示器之间切换的能力。因此,为了满足这种要求,已经提出了一种显示设备,其中设计对液晶显示设备必不可少的光源使其视角范围可以改变。
图15是示出了在JP-A 5-72529中描述的第一个常规的控制视角的液晶显示设备的示意性截面图。如图15中所示,第一个常规的控制视角的液晶显示设备1001由能控制散射的液晶元件1170和能控制旋光性以及双折射特性的液晶元件1180组成。能控制散射的液晶元件1170由在可见区中光学透明的基板1110和1111、透明电极1120和1121、散射液晶1130、电压供给源1100和开关1190组成。能控制旋光性以及双折射特性的液晶元件1180由在可见区中光学透明的基板1111和1112、透明电极1122和1123、偏振器1140和1141、取向膜1150和1151、具有旋光性和双折射特性的液晶层1160、电压供给源1101和开关1191组成。聚合物分散型液晶用作散射液晶1130,TN液晶用作能控制旋光性以及双折射特性的液晶1180。偏振器1140和1141布置为正交尼科耳棱镜。
在如此构造的第一个常规的控制视角的液晶显示设备中,在透明电极1122和1123之间施加电压,由此液晶层1160的旋光性和双折射特性改变,这种改变能够用于控制光的透射。在利用旋光性和双折射特性的这种显示模式中,根据视角的方向,实质上影响入射光的旋光性和双折射特性不同。因此发生了下述现象,其中亮度和色度随着视角而减小或反转。因此将能控制散射的液晶元件1170放置在这种类型的视角依赖的液晶元件1180的顶部,减小了视角依赖性。具体地说,因为当不向能够控制散射的液晶元件1170的液晶1130施加电场时,液晶分子任意取向,所以在整个视角范围中发生几乎各向同性的散射,并且可获得对视角具有较小依赖性的显示。当向液晶1130施加电场时,液晶分子自身基本平行于电场取向。因此从液晶元件1180发射的光发射出来,而不被液晶分子散射。此时视觉特性没有提高,但当仅需要由单个使用者正确识别显示时,视角特性类似于常规TN液晶的那些显示,使用者可以使用不被其他人正确识别的显示。
图16是示出了在JP-A 9-244018中描述的第二个常规的控制视角的液晶显示设备的示意性截面图;图17是示出了在该控制视角的液晶显示设备中使用的照明设备的示意性透视图。如图16中所示,第二个常规的控制视角的液晶显示设备2101由液晶显示元件2101、散射控制元件(散射控制部件)2103和照明设备(背光)2104组成。散射控制元件2103放置在液晶显示元件2102与照明设备2104之间。如图17中所示,照明设备2104具有不透明的开缝片(半透明片)2120和辐射单元2121。为辐射单元2121设置荧光管或其他光源2122,并形成用于发射来自光源2122的光并将光导向不透明的开缝片2120的发光表面2122。在辐射单元2121中面对发光表面2123的表面上设置用于反射来自光源2122的光的反射片2124。在不透明的开缝片2120中,在一个方向上延伸的多个线性不透明元件彼此平行地布置在半透明片的一个表面上。不透明元件的延伸方向与显示屏的垂直方向一致。
在由此构造的第二个常规的控制视角的液晶显示设备中,光源2122发射的光从辐射单元2121的发光表面2123发射出来,并通过不透明的开缝片2120辐射到散射控制元件2103。当从发光表面2123发射的光穿过不透明的开缝片2120时,不透明的开缝片2120阻挡从相对于不透明的开缝片2120的光入射表面较大倾斜的方向入射的光。由此获得透射光,该透射光高度平行于与不透明的开缝片2120的表面垂直的方向。然后从照明设备2104发射的光进入散射控制元件2103。散射控制元件2103根据施加电压的存在来控制入射光线的散射特性。当散射控制元件2103处于散射状态中时,从照明设备2104发射的光被散射控制元件2103散射;当散射控制元件2103处于透明状态时,来自照明设备2104的光不被散射。
在如上所述构造的第二个常规的控制视角的液晶显示设备2101中,当散射控制元件2103处于散射状态中时,从照明设备2104发射的高度准直的光被散射控制元件2103散射并导致进入液晶显示元件2102。结果,在显示单元的视角中的所有方向上释放了穿过液晶显示元件2102的光,除显示单元正前方的位置以外的其他位置也可识别显示的内容。相反,当散射控制元件2103处于透明状态中时,从照明设备2104发射的高度准直的光进入液晶显示元件2102,同时仍保持高准直度,而不被散射控制元件2103散射。结果,光没有传输到在水平方向的左或右的角处观看显示单元的位置,当从该位置观看时屏幕是暗的,不可能识别到显示的内容。换句话说,只有直接面对显示单元的观察者可识别到显示的内容。
如上所述,因为在具有上述构造的第二个常规的控制视角的液晶显示设备2101中由散射控制元件2103来控制光的散射特性,所以可控制显示内容的视角特性。此外,因为通过照明设备2104,高度准直的光能够向着液晶显示元件2102发射,所以能够可靠地获得如下视角特性,其中当散射控制元件2103处于透明状态中时只有直接面对显示单元的观察者可识别显示内容。因而,能够获得如下液晶显示设备,其能够在显示特性在所有视角方向上保持均匀且对视角具有较小依赖性的状态与仅能从直接面对显示单元的位置识别显示内容的状态之间任意切换。
然而,在前述的第一和第二个常规的控制视角的液晶显示设备中,当从具有较窄视角范围的窄角显示切换到具有较宽视角范围的宽视角显示时存在异常闪烁,这使得使用者不舒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切换辐射角范围的平面光源设备,其中该平面光源设备可防止切换辐射角时的异常闪烁;提供一种具有该平面光源设备并能切换视角范围的显示设备;提供一种安装有该显示设备的终端设备;并提供一种用于驱动该平面光源设备的方法。
根据本申请的第一个方面的平面光源设备具有:光源单元,用于平面地发射光;透明/散射状态切换元件,其能在用于透射从光源单元入射的光的透明状态和用于散射光的散射状态之间切换;和控制单元,用于控制光源设备的强度和透明/散射状态切换元件的状态;其中当透明/散射状态切换元件从透明状态转变到散射状态时,控制单元结合透明/散射状态切换元件的转变状态,来逐渐增加光源单元的强度。
在本发明中,当透明/散射状态切换元件从透明状态转变到散射状态时,控制单元结合透明/散射状态切换元件的转变状态,来逐渐增加光源单元的强度。因此可抑制平面光源设备的前方亮度在短时间时间段中突然增加而导致的异常闪烁。
还优选当透明/散射状态切换元件从散射状态转变到透明状态时,控制单元结合透明/散射状态切换元件的转变状态,来逐渐减小光源单元的强度。通过该配置,在转变期间可将平面光源设备的前方亮度的降低最小化。
根据本申请的第二个方面的平面光源设备具有:光源单元,用于平面地发射光;透明/散射状态切换元件,其能在用于透射从光源单元入射的光的透明状态和用于散射光的散射状态之间切换;和控制单元,用于控制光源单元的强度和透明/散射状态切换元件的状态;其中在透明/散射状态切换元件从透明状态转变到散射状态的转变开始之后,控制单元逐渐增加光源单元的强度。
在本发明中,通过在透明/散射状态切换元件从透明状态转变到散射状态的转变开始之后逐渐增加光源单元的强度,可防止当透明/散射状态切换元件仍在透明状态中时光源单元的强度增加。因此可抑制异常闪烁。
还优选在透明/散射状态切换元件中完成转变之后,控制单元增加光源单元的强度。因此能够可靠地防止发生异常闪烁。
此外,优选在透明/散射状态切换元件从散射状态转变到透明状态的转变开始之前,控制单元减小光源单元的强度。由此可防止异常闪烁的发生。
根据本申请的第三个方面的平面光源设备具有:光源单元,用于平面地发射光;透明/散射状态切换元件,其能在用于透射从光源单元入射的光的透明状态和用于散射光的散射状态之间切换;和控制单元,用于控制光源单元的强度和透明/散射状态切换元件的状态;其中在透明/散射状态切换元件从透明状态转变到散射状态的转变时间段期间,控制单元减小光源单元的强度。
在本发明中,通过在转变时间段期间减小光源单元的强度,可防止透明/散射状态切换元件的状态反应在显示中。由此能够防止发生异常闪烁。还可以向位于平面光源设备前面的用户指示透明/散射状态切换元件的切换。
优选地,在转变时间段期间控制单元断开光源单元。在透明/散射状态切换元件从散射状态转变到透明状态的转变时间段期间,控制单元可以还减小光源单元的强度或断开光源单元。
根据本申请的第四个方面的平面光源设备具有:光源单元,用于平面地发射光;透明/散射状态切换元件,其能在用于透射从光源单元入射的光的透明状态和用于散射光的散射状态之间切换;和控制单元,用于控制光源单元的强度和透明/散射状态切换元件的状态;其中在透明/散射状态切换元件从透明状态转变到散射状态的转变时间段期间,控制单元调整光源单元的强度,从而当透明/散射状态切换元件处于透明状态中时从光源单元发射的并通过透明/散射状态切换元件透射的光在具有最高亮度的方向上的亮度不会变得比在转变时间段之前和之后的亮度高。
在本申请中,当透明/散射状态切换元件处于透明状态中时从光源单元发射的并通过透明/散射状态切换元件透射的光在具有最高亮度的方向上的亮度称作前方亮度。
光源单元还优选具有发光二极管。由于相对于驱动电路较快的响应,发光二极管使本发明的效果尤其显著。
还优选平面光源设备具有光方向调节元件,用于调节从光源单元发射的光的光方向并将该光发射到透明/散射状态切换元件。通过该配置,增加了从光源单元发射的光的方向性,在窄角的辐射期间可减小倾斜角度的光量,并可增强切换辐射范围的效果。
根据本申请的第五个方面的显示设备具有:平面光源设备和通过透射从平面光源设备发射的光来使该光与图像关联的透射显示面板。
在本发明中,因为能够切换平面光源设备辐射的光的角度范围,所以能够切换显示设备的视角。在其像素中具有透射显示区域的显示面板适用于根据本发明的显示设备中。
根据本申请的第六个方面的显示设备具有:光源单元,用于平面地发射光;透明/散射状态切换元件,其能在用于透射从光源单元入射的光的透明状态和用于散射光的散射状态之间切换;透射显示面板,其通过透射从透明/散射状态切换元件发射的光来使图像与该光关联;和控制单元,用于控制光源单元的强度、透明/散射状态切换元件的状态和透射显示面板;其中在透明/散射状态切换元件从透明状态转变到散射状态的转变时间段期间,控制单元减小透射显示面板的透射率。
在本发明中,通过在透明/散射状态切换元件从透明状态转变到散射状态的转变时间段期间减小透射显示面板的透射率,可防止异常闪烁的发生。还可以向位于显示设备前面的用户指示该切换。此外,对于光源单元和透明/散射状态切换元件不必分开调整,通过改变透射显示面板上显示的内容可将切换期间的异常闪烁最小化。
还可通过在透射显示面板中显示黑色来减小透射率。由此能够可靠地防止异常闪烁。
此外,光源单元优选具有发光二极管。发光二极管相对于驱动电路具有较快的响应,因此适用在本发明中。
还优选显示设备具有光方向调节元件,用于调节从光源单元发射的光的光方向并将该光发射到透明/散射状态切换元件。通过该配置,可增加从光源发射的光的方向性,且增强所述效果,由此在窄视角显示期间防止了偷窥。
此外,透射显示面板可以是液晶面板。在该情况中,液晶面板优选根据横向电场原理、多畴垂直取向原理或膜补偿TN原理来工作。通过该配置,可将显示中的灰度级反转最小化,且当透明/散射状态切换元件处于散射状态中时可增强可视性。
根据本申请的第七个方面的终端设备具有前述的显示设备。
该终端设备还可以是移动电话、个人信息终端、游戏设备、数码照相机、摄像机、视频播放器、笔记本型个人计算机、自动柜员机、或自动贩卖机。
根据本申请的第八个方面的用于驱动平面光源设备的方法,包括下述步骤:使光源单元平面地发射光;在用于透射光的透明状态和用于散射光的散射状态之间切换其上入射有光的透明/散射状态切换元件的状态;以及使光从透明/散射状态切换元件发射;其中该用于驱动平面光源设备的方法包括结合透明/散射状态切换元件从透明状态到散射状态的转变,来逐渐增加光源单元的强度。
根据本申请的第九个方面的用于驱动平面光源设备的方法,包括下述步骤:使光源单元平面地发射光;在用于透射光的透明状态和用于散射光的散射状态之间切换其上入射有光的透明/散射状态切换元件的状态;以及使光从透明/散射状态切换元件发射;其中该用于驱动平面光源设备的方法包括在透明/散射状态切换元件开始从透明状态到散射状态的转变之后,增加光源单元的强度。
根据本申请的第十个方面的用于驱动平面光源设备的方法,包括下述步骤:使光源单元平面地发射光;在用于透射光的透明状态和用于散射光的散射状态之间切换其上入射有光的透明/散射状态切换元件的状态;以及使光从透明/散射状态切换元件发射;其中该用于驱动平面光源设备的方法包括在透明/散射状态切换元件从透明状态转变到散射状态的转变时间段期间,减小光源单元的强度。
根据本申请的第十一个方面的用于驱动平面光源设备的方法,包括下述步骤:使光源单元平面地发射光;在用于透射光的透明状态和用于散射光的散射状态之间切换其上入射有光的透明/散射状态切换元件的状态;以及使光从透明/散射状态切换元件发射;其中该用于驱动平面光源设备的方法包括在透明/散射状态切换元件从透明状态转变到散射状态的转变时间段期间,调整光源单元的强度,从而当透明/散射状态切换元件处于透明状态中时从光源单元发射的并通过透明/散射状态切换元件透射的光在具有最高亮度的方向上的亮度不会变得比在转变时间段之前和之后的亮度高。
还优选透明/散射状态切换元件放置在一对电极之间并具有一个层,该层根据由电极对电压的施加来在透明状态和散射状态之间切换;其中当不向该层施加电压时使该对电极彼此短路。通过该配置,当透明/散射状态切换元件断开时可提高响应速度。
通过本发明,当透明/散射状态切换元件从透明状态转变到散射状态时,通过结合透明/散射状态切换元件的转变状态来增加光源单元的强度,可在能够切换辐射角范围的平面光源设备中防止在辐射角切换期间的异常闪烁。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例的显示设备的透视图;
图2是示出了作为显示设备的组成元件的透明/散射状态切换元件的截面图;
图3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终端设备的透视图;
图4A到4E是示出了当本实施例的显示设备从窄角显示切换到宽角显示时状态变化的时间图,其中时间画在每个图的水平轴上,图4A具有画在垂直轴上的透明/散射状态切换元件的驱动电路的输出电压,图4B具有画在垂直轴上的透明/散射状态切换元件的雾度(HAZE:雾度值),图4C具有画在垂直轴上的光源驱动电路的输出电流,图4D具有画在垂直轴上的光源的强度;图4E具有画在垂直轴上的显示设备的前方亮度;
图5A到5E是示出了当对比例的显示设备从宽角显示切换到窄角显示时状态变化的时间图,其中时间画在每个图的水平轴上,图5A具有画在垂直轴上的透明/散射状态切换元件的驱动电路的输出电压,图5B具有画在垂直轴上的透明/散射状态切换元件的雾度,图5C具有画在垂直轴上的光源驱动电路的输出电流,图5D具有画在垂直轴上的光源的强度,图5E具有画在垂直轴上的显示设备的前方亮度;
图6A到6E是示出了当本实施例的显示设备从宽角显示切换到窄角显示时状态变化的时间图,其中时间画在每个图的水平轴上,图6A具有画在垂直轴上的透明/散射状态切换元件的驱动电路的输出电压,图6B具有画在垂直轴上的透明/散射状态切换元件的雾度,图6C具有画在垂直轴上的光源驱动电路的输出电流,图6D具有画在垂直轴上的光源的强度,图6E具有画在垂直轴上的显示设备的前方亮度;
图7A到7E是示出了当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例的显示设备从窄角显示切换到宽角显示时状态变化的时间图,其中时间画在每个图的水平轴上,图7A具有画在垂直轴上的透明/散射状态切换元件的驱动电路的输出电压,图7B具有画在垂直轴上的透明/散射状态切换元件的雾度,图7C具有画在垂直轴上的光源驱动电路的输出电流,图7D具有画在垂直轴上的光源的强度;图7E具有画在垂直轴上的显示设备的前方亮度;
图8A到8E是示出了当透明/散射状态切换元件驱动电路的输出电压在宽角到窄角切换中被切换后,切换光源驱动电路的输出电流时状态变化的时间图,其中时间画在每个图的水平轴上,图8A具有画在垂直轴上的透明/散射状态切换元件的驱动电路的输出电压,图8B具有画在垂直轴上的透明/散射状态切换元件的雾度,图8C具有画在垂直轴上的光源驱动电路的输出电流,图8D具有画在垂直轴上的光源的强度,图8E具有画在垂直轴上的显示设备的前方亮度;
图9A到9E是示出了当与在宽角到窄角切换中切换透明/散射状态切换元件驱动电路的输出电压同步地切换光源驱动电路的输出电流时状态变化的时间图,其中时间画在每个图的水平轴上,图9A具有画在垂直轴上的透明/散射状态切换元件的驱动电路的输出电压,图9B具有画在垂直轴上的透明/散射状态切换元件的雾度,图9C具有画在垂直轴上的光源驱动电路的输出电流,图9D具有画在垂直轴上的光源的强度,图9E具有画在垂直轴上的显示设备的前方亮度;
图10A到10E是示出了当根据本发明第三个实施例的显示设备从窄角显示切换到宽角显示时状态变化的时间图,其中时间画在每个图的水平轴上,图10A具有画在垂直轴上的透明/散射状态切换元件的驱动电路的输出电压,图10B具有画在垂直轴上的透明/散射状态切换元件的雾度,图10C具有画在垂直轴上的光源驱动电路的输出电流,图10D具有画在垂直轴上的光源的强度;图10E具有画在垂直轴上的显示设备的前方亮度;
图11A到11E是示出了当根据本实施例的显示设备从宽角显示切换到窄角显示时状态变化的时间图,其中时间画在每个图的水平轴上,图11A具有画在垂直轴上的透明/散射状态切换元件的驱动电路的输出电压,图11B具有画在垂直轴上的透明/散射状态切换元件的雾度,图11C具有画在垂直轴上的光源驱动电路的输出电流,图11D具有画在垂直轴上的光源的强度;图11E具有画在垂直轴上的显示设备的前方亮度;
图12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四个实施例的显示设备的透视图;
图13A到13F是示出了当根据本实施例的显示设备从窄角显示切换到宽角显示时状态变化的时间图,其中时间画在每个图的水平轴上,图13A具有画在垂直轴上的透明/散射状态切换元件的驱动电路的输出电压,图13B具有画在垂直轴上的透明/散射状态切换元件的雾度,图13C具有画在垂直轴上的光源驱动电路的输出电流,图13D具有画在垂直轴上的光源的强度;图13E具有画在垂直轴上的透射液晶显示面板的透射率,图13F具有画在垂直轴上的显示设备的前方亮度;
图14A到14F是示出了当根据本实施例的显示设备从宽角显示切换到窄角显示时状态变化的时间图,其中时间画在每个图的水平轴上,图14A具有画在垂直轴上的透明/散射状态切换元件的驱动电路的输出电压,图14B具有画在垂直轴上的透明/散射状态切换元件的雾度,图14C具有画在垂直轴上的光源驱动电路的输出电流,图14D具有画在垂直轴上的光源的强度;图14E具有画在垂直轴上的透射液晶显示面板的透射率,图14F具有画在垂直轴上的显示设备的前方亮度;
图15是示出了第一个常规的控制视角的液晶显示设备的示意性截面图;
图16是示出了第二个常规的控制视角的液晶显示设备的示意性截面图;
图17是示出了在相同的第二个常规的控制视角的液晶显示设备中使用的照明设备的示意性透视图;
图18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对比例的控制视角的显示设备的透视图;以及
图19A到19E是示出了当图18中所示的对比例的控制视角的液晶显示设备从窄角显示切换到宽角显示时状态变化的时间图,其中时间画在每个图的水平轴上,图19A具有画在垂直轴上的透明/散射状态切换元件的驱动电路的输出电压,图19B具有画在垂直轴上的透明/散射状态切换元件的雾度(HAZE:雾度值),图19C具有画在垂直轴上的光源驱动电路的输出电流,图19D具有画在垂直轴上的光源的强度;图19E具有画在垂直轴上的显示设备的前方亮度。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人对导致异常闪烁的原因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散射控制元件和光源的响应时间的差异对异常闪烁有贡献,其中异常闪烁尤其在从辐射角范围较窄的窄角显示切换到辐射角范围较宽的宽角显示期间成为显著的问题。下面是在常规的控制视角的显示器中发生异常闪烁的机理的详细描述。
图18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对比例的控制视角的显示器的透视图。图18中所示的对比例的显示设备用于描述在常规的控制视角的显示设备中发生异常闪烁的机理。如图18中所示,控制视角的液晶显示设备3102由具有光源3151和导光元件3103的背光3101、设置在背光3101的发光表面一侧的光方向调节元件3112、设置在光方向调节元件3112的发光表面一侧的透明/散射状态切换元件3122、设置在透明/散射状态切换元件3122的发光表面一侧的透射液晶面板3107、用于驱动光源3151的光源驱动电路3202、用于驱动透明/散射状态切换元件3122的透明/散射元件驱动电路3203、以及用于控制光源驱动电路3202和透明/散射元件驱动电路3203的控制电路3201组成。
光源3151由例如设置在导光元件3103的光入射表面一侧的多个LED(Light-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组成。光方向调节元件3112例如是百叶窗部件(louver),其中在平行于百叶窗部件表面的方向上以交替的方式设置有用于透射光的透明区域和用于吸收光的吸收区域。其中设置透明区域和吸收区域的方向与导光元件3103的光入射表面的法线正交。透明/散射状态切换元件3122由聚合物分散型液晶组成,其中在聚合物基质中分散有液晶分子。因为当不向聚合物分散型液晶施加电场时聚合物基质的表观(apparent)折射率与液晶分子的表观折射率不同,所以产生了散射状态,在该状态中散射并发射入射光。当施加电场时,聚合物基质和液晶分子的表观折射率基本相同,并产生了透明状态,在该状态中入射光在没有散射的情况下发射。为了防止烧毁,向透明/散射状态切换元件施加60Hz的矩形脉冲。
接下来将描述控制视角的液晶显示设备3102的操作。首先将描述宽角显示的情形。当控制电路3201接收到宽角显示的指令时,控制光源驱动电路3202,以使光源3151发射光,并且控制透明/散射元件驱动电路3203,使得透明/散射状态切换元件3122处于散射状态中。结果,光源3151接通,且从光源3151发射的光通过导光元件3103传播并从背光3101平面地发射。然后,入射到光方向调节元件3112上并被赋予增加的方向性的光入射到透明/散射状态切换元件3122上。因为透明/散射状态切换元件3122处于没有施加电压的散射状态中,所以高方向性的光被透明/散射状态切换元件3122均匀散射并分布在较宽的角度范围内。具体地说,由透明/散射状态切换元件3122来散射其方向性被光方向调节元件3122提高了的光,减小了该光的方向性,且光的角度增宽。分布在增加的角度范围中的该光进入透射液晶面板3107,并作为宽角光没有改变地发射。因而以宽视角显示了图像。
接下来将描述窄角显示的情形。当控制电路3201接收到窄角显示的指令时,控制光源驱动电路3202,从而使光源3151发射光,并控制透明/散射元件驱动电路3203,使得透明/散射状态切换元件3122处于透明状态中。结果,光源3151接通,且从光源3151发射的光通过导光元件3103传播并从背光3101平面地发射。然后,入射到光方向调节元件3112上并被赋予增加的方向性的光入射到透明/散射状态切换元件3122上。因为透明/散射状态切换元件3122处于施加了电压的透明状态中,所以透射高方向性的光,而不被透明/散射状态切换元件3122散射。具体地说,其方向性被光方向调节元件3112增加了的光被透明/散射状态切换元件3122发射出来,同时仍保持其高方向性的分布。具有高方向性的该光进入透射液晶面板3107,并被发射,同时仍具有高方向性。因而以窄视角显示了图像。
在如此构造的控制视角的液晶显示设备中,当光源3151的强度在窄角显示状态和宽角显示状态中相同时,与窄角显示状态相比,在宽角显示状态中前方亮度较小了。此原因是在窄视角状态中从透射液晶面板3107发射的光保持了增加的方向性,其是由光方向调节元件3112导致的。另一方面,在宽视角状态中,其方向性被光方向调节元件3112增加了的光被透明/散射状态切换元件3122散射,在前方向上行进的光通量的量减小了,且前方亮度降低了相当的量。
对前方向上的主用户来说,优选的是感觉不到在窄角显示和宽角显示之间亮度的任何变化。因此,为了防止从窄角显示到宽角显示的切换期间前方亮度降低,必须增加流到组成光源3151的LED的电流,以增加LED的强度,并阻止前方亮度降低。以相同的方式,当从宽角显示切换到窄角显示时,为了阻止前方亮度显著增加,降低流到组成光源3151的LED的电流量,并减小LED的强度。因而,在窄角显示与宽角显示之间的切换期间不仅必须切换透明/散射状态切换元件3122的透明/散射状态,而且还必须同时切换光源3151的强度。
然而在实际中,透明/散射状态切换元件3122和光源3151具有不同的响应时间。由于当同时切换这些组件时响应时间的差异,因此以不同的时间发生切换效果。具体地说,因为组成透明/散射状态切换元件3122的聚合物分散型液晶由液晶分子组成,所以其响应相对较慢,需要十毫秒到上百毫秒的响应时间。尤其相对于当施加电压(接通状态)时的响应时间,当阻止电压(断开状态)时响应时间更长。这是因为当接通电压时由同时作用于所有液晶分子上的电场效果来改变液晶分子的取向,而当断开电压时由聚合物界面的取向调节力来使液晶分子逐渐回到它们的最初取向。另一方面,组成光源的LED具有相对快的响应时间,对于单一颜色其是几微秒,在激发磷光体来获得白光的这种类型的LED中其是几毫秒。
图19A到19E是示出了当图18中所示的对比例的控制视角的液晶显示设备从窄角显示切换到宽角显示时状态变化的时间图,其中时间画在每个图的水平轴上,图19A具有画在垂直轴上的透明/散射状态切换元件的驱动电路的输出电压,图19B具有画在垂直轴上的透明/散射状态切换元件的雾度(HAZE:雾度值),图19C具有画在垂直轴上的光源驱动电路的输出电流,图19D具有画在垂直轴上的光源的强度,图19E具有画在垂直轴上的显示设备的前方亮度。
当控制视角的液晶显示设备3102从窄角显示切换到宽角显示时,透明/散射状态切换元件的驱动电路的输出电压在时间t1处从接通切换到断开,如图19A中所示。由此增加了透明/散射状态切换元件3122的雾度,如图19B中所示。如上所述,因为当断开时透明/散射状态切换元件的响应在该时间处较慢,所以从施加电压被切换到断开时的时间t1到雾度增加到饱和时的时间t2需要相对长的时间。
如图19C中所示,在切换透明/散射状态切换元件的同时,光源驱动电路3202的输出电流增加,组成光源3151的LED的强度也增加。此时,LED的响应相对较快,其强度在短时间中增加,如图19D中所示。结果,在从窄角显示到宽角显示切换的开始时间t1直到透明/散射状态切换元件的雾度增加并稳定的时间t2的时间段期间,产生了透明/散射状态切换元件的雾度值小,且光源的强度高的状态。如图19E中所示,前方亮度增加,因为该状态中大部分的光通量在前方向上行进,而没有被透明/散射状态切换元件散射。随着接近时间t2,透明/散射状态切换元件的雾度变为饱和,前方亮度稳定。因而,在从窄角显示到宽角显示切换的过渡时间段期间,具体地说在从时间t1到时间t2的时间段中,发生了异常闪烁,其中当从显示设备前方观看时,整个显示屏的亮度在短时间段中快速增加,这使得用户不舒服。
上面描述了LED用作光源3151的组成元件的情形,但是当代替LED使用冷阴极射线管时相同的现象也会导致问题。这是因为冷阴极管的响应时间大约为10毫秒,其比透明/散射状态切换元件的响应时间(从十毫秒到上百毫秒)短。具体地说,当光源和透明/散射状态切换元件每个具有不同的响应时间时,上述问题可以被认为是不可避免的。在具有通过切换透明/散射状态来切换视角的透明/散射状态切换元件的任何显示设备中都会发生相同的问题。
因此,在本发明中,为了克服上述问题,在显示设备中设置用于控制光源和透明/散射状态切换元件的操作的控制电路。之后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平面光源设备、显示设备、终端设备和用于驱动平面光源设备的方法。首先将描述根据本发明第一个实施例的平面光源设备、显示设备、终端设备和用于驱动平面光源设备的方法。图1是示出了根据本实施例的显示设备的透视图,图2是示出了作为显示设备组成元件的透明/散射状态切换元件的截面图,图3是示出了安装有本实施例的显示设备的终端设备的透视图。
如图1中所示,在根据本第一个实施例的显示设备2中设置有由透明材料组成的光波导3,在与光波导3的侧表面相对的位置中设置光源51。光源51由例如沿光波导3的侧表面布置的多个LED组成。从光波导3的侧表面入射的光均匀地从光波导3的主表面(发光表面)发射。光源51和光波导3组成了作为光源单元的背光1。背光1从光波导3的发光表面平面地发射光。作为光方向调节元件的百叶窗部件112位于光波导3的发光表面一侧。在百叶窗部件112中,以交替的方式布置有用于透射光的带状透明区域112a和用于吸收光的带状吸收区域112b。该布置的方向平行于百叶窗部件112的表面并与光波导3的光入射表面正交,具体地说,与面对光源51一侧的表面的法线正交。当透射从光波导3发射的光时,百叶窗部件112在布置方向上增加了光的方向性。
透明/散射状态切换元件122位于显示设备2中的百叶窗部件112的发光表面一侧。当从百叶窗部件112入射的光发射到其相对侧时,透明/散射状态切换元件122在散射光的状态与没有散射的透射光的状态之间切换。此外,透射液晶面板7位于透明/散射状态切换元件122的发光表面一侧。透射液晶面板7通过透射光来使图像与光关联。
如图2中所示,在透明/散射状态切换元件122中设置有彼此平行布置的一对透明基板109,在面对另一个透明基板109的每个透明基板109的表面上,设置电极110以便覆盖透明基板109的表面。在该对透明基板109之间,具体地说,在电极110之间设置有PDLC(PolymerDispersed Liquid Crystal:聚合物分散型液晶)层111。液晶分子111b分散在PDLC层111中的聚合物基质111a中。例如通过暴露于光而将光固化树脂和液晶材料的混合物固化,来形成PDLC层111。
在透明/散射状态切换元件122中,通过使用该对电极110向PDLC层111施加电压来改变PDLC层111中的液晶分子111b的取向状态。例如,因为当不向PDLC层施加电场时,聚合物基质的表观折射率与液晶分子的表观折射率不同,所以产生了入射光被散射并被发射的散射状态。当向PDLC层施加电场时,聚合物基质和液晶分子的表观折射率基本相同,并产生入射光在不被散射的情况下被发射的透明状态。因而透明/散射状态切换元件122散射或透射从百叶窗部件112入射的光,并向透射液晶面板7发射光。为了防止烧毁,还向透明/散射状态切换元件122施加60Hz的矩形脉冲。
显示设备2还具有驱动光源51并与光源51连接的光源驱动电路202。当显示设备2的视角范围改变时,光源驱动电路202结合透明/散射状态切换元件122的透射状态,具体地说与透明/散射状态切换元件122的雾度的变化同步地改变光源51的强度。例如为光源驱动电路202设置与光源51的LED并联连接的电容器(附图中没有示出)。在光源驱动电路202中,利用电容器的充电和放电来增加电流切换所需的时间。
还设置与透明/散射状态切换元件122连接的透明/散射元件驱动电路203,用于驱动透明/散射状态切换元件122。此外还设置与光源驱动电路202和透明/散射元件驱动电路203连接的控制电路201,用于控制这些组件。控制电路201通过控制光源驱动电路202和透明/散射元件驱动电路203来在宽角显示和窄角显示之间切换。控制电路201、光源驱动电路202和透明/散射元件驱动电路203组成了控制单元。光源51、光波导3、百叶窗部件112、透明/散射状态切换元件122、光源驱动电路202、透明/散射元件驱动电路203和控制电路201组成了根据本实施例的平面光源设备。显示设备2也由该平面光源设备和透射液晶面板7组成。
如图3中所示,该显示设备2例如安装在移动电话9中。
接下来将描述根据如此构造的本实施例的显示设备的操作,具体地说是用于驱动根据本发明的平面光源设备的方法。图4A到4E是示出了当本实施例的显示设备从窄角显示切换到宽角显示时状态变化的时间图,其中时间画在每个图的水平轴上,图4A具有画在垂直轴上的透明/散射状态切换元件的驱动电路的输出电压,图4B具有画在垂直轴上的透明/散射状态切换元件的雾度(HAZE:雾度值),图4C具有画在垂直轴上的光源驱动电路的输出电流,图4D具有画在垂直轴上的光源的强度,图4E具有画在垂直轴上的显示设备的前方亮度。
首先将描述宽角显示的情形。当控制电路201接收到宽角显示的指令时,控制光源驱动电路202,以使光源151发射光,并且控制透明/散射元件驱动电路203,使得透明/散射状态切换元件122位于散射状态中。结果,光源51接通,并且从光源51发射的光通过光波导3传播并从背光1平面地发射。在从背光1发射的光进入光方向调节元件112并被赋予增加的方向性之后,光进入透明/散射状态切换元件122。因为透明/散射状态切换元件122处于没有施加电压的散射状态中,所以该高方向性的光被透明/散射状态切换元件122均匀地散射并在宽的角范围中分散。具体地说,其方向性被光方向调节元件112增加了的光被透明/散射状态切换元件122散射,该光的方向性被降低,并使光的角度变宽。在增加的角范围中分布的该光进入透射液晶面板7,并没有改变地作为宽角度光发射。因而以宽视角显示了图像。
接下来将描述窄角显示的情形,当控制电路201接收到窄角显示的指令时,控制光源驱动电路202,以使光源51发射光,并控制透明/散射元件驱动电路203,使得透明/散射状态切换元件122位于透明状态中。结果,光源51接通,且从光源51发射的光通过光波导3传播并从背光1平面地发射。然后入射到光方向调节元件112并被赋予增加的方向性的光入射到透明/散射状态切换元件122上。因为透明/散射状态切换元件122处于被施加电压的透明状态中,所以透射高方向性的光,而没有被透明/散射状态切换元件122散射。具体地说,其方向性被光方向调节元件112增加的光从透明/散射状态切换元件122发射出来,同时仍保持其高方向性的分布。以高方向性分布的该光进入透射液晶面板7,图像与该光关联,并发射该光同时仍具有高方向性。因而以窄视角显示了图像。
接下来将描述在显示操作期间进行从窄角显示到宽角显示切换的情形。在这种情况下,当在转变之前和之后光源51的强度相同时,与窄角显示相比宽角显示的前方亮度降低,如前面所述。然而,对于前方向上的主用户来说,优选的是感觉不到在窄角显示和宽角显示之间表观亮度的任何变化。因此,为了防止从窄角显示到宽角显示的切换期间前方亮度降低,增加流到组成光源51的LED的电流,增加光源51的亮度,并防止前方亮度降低。术语“前方亮度”是指在窄角显示期间,具体地说当透明/散射状态切换元件122处于透明状态中时,从背光1发射并通过透明/散射状态切换元件122透射的光的亮度为最高的方向上的亮度。
具体地说,在时间t1处,当控制电路201接收到从窄角显示切换到宽角显示的指令时,控制电路201向透明/散射元件驱动电路203输出控制信号。由此透明/散射元件驱动电路203的输出电压从接通切换到断开,如图4A中所示,不再向透明/散射状态切换元件122的PDLC层施加电压。结果,在透明/散射状态切换元件122的PDLC层中的聚合物基质和液晶分子的表观折射率中产生差异,透明/散射状态切换元件122处于散射状态中。如前面所述,当透明/散射状态切换元件122断开时,该时间处的响应较慢,直到透明/散射状态切换元件122的雾度增加到饱和时需要花费几十毫秒到上百毫秒。因此,在从时间t1到时间t2的时间段期间透明/散射状态切换元件122的雾度逐渐增加,并在时间t2处稳定,如图4B中所示。
控制电路201还在时间t1处向光源驱动电路202发送控制信号,并增加光源51的强度。光源驱动电路202在该时间处控制光源51,从而结合透明/散射状态切换元件122的雾度的变化逐渐增加光源51的强度。如图4C中所示,由此在从时间t1到时间t2的时间段上,由光源驱动电路202输出到光源51的电流逐渐增加。因而,与透明/散射状态切换元件122的雾度的变化同步,在从时间t1到时间t2的时间段上,光源51的强度也逐渐增加,如图4D中所示。
结果,结合透明/散射状态切换元件122从透明状态到散射状态的转变以及辐射光的辐射角的加宽,来增加光源51的强度。因此,显示设备2的前方亮度保持不变,如图4E中所示。由此能够防止在时间t1和时间t2之间的时间段期间发生异常闪烁。
上面描述了显示设备2从窄角显示切换到宽角显示的情形,但相同的原理也可应用在从宽角显示切换到窄角显示的情形中。图5A到5E是示出了当对比例的显示设备从宽角显示切换到窄角显示时状态变化的时间图,其中时间画在每个图的水平轴上,图5A具有画在垂直轴上的透明/散射状态切换元件的驱动电路的输出电压,图5B具有画在垂直轴上的透明/散射状态切换元件的雾度,图5C具有画在垂直轴上的光源驱动电路的输出电流,图5D具有画在垂直轴上的光源的强度,图5E具有画在垂直轴上的显示设备的前方亮度。图6A到6E是示出了当本实施例的显示设备从宽角显示切换到窄角显示时状态变化的时间图,其中时间画在每个图的水平轴上,图6A具有画在垂直轴上的透明/散射状态切换元件的驱动电路的输出电压,图6B具有画在垂直轴上的透明/散射状态切换元件的雾度,图6C具有画在垂直轴上的光源驱动电路的输出电流,图6D具有画在垂直轴上的光源的强度,图6E具有画在垂直轴上的显示设备的前方亮度。
之后将描述在显示设备中从宽角显示切换到窄角显示的操作(之后称作“宽角到窄角切换”)。首先将描述根据图18中所示对比例的显示设备的操作。在宽角到窄角切换期间,当在切换之前和之后光源的强度相同时,在切换期间前方亮度增加。因此在宽角到窄角切换期间,减小流到组成光源51的LED的电流,降低光源的强度,并防止前方亮度增加。
具体地说,在时间t1处,控制电路3201(见图18)接收到从宽角显示切换到窄角显示的指令,由此控制电路3201向透明/散射元件驱动电路输出控制信号。由此透明/散射状态切换元件的驱动电路的输出电压从断开切换到接通,从而向透明/散射状态切换元件的PDLC层施加电压,如图5A中所示。结果,在透明/散射状态切换元件的PDLC层中,聚合物基质和液晶分子的表观折射率变为基本相同,并且透明/散射状态切换元件处于透明状态中。然而,透明/散射状态切换元件的雾度减小并稳定需要花费一定时间。因此在从时间t1到时间t3的时间段上,透明/散射状态切换元件的雾度逐渐下降,并在时间t3处稳定,如图5B中所示。
控制电路3201在时间t1处向光源驱动电路发送控制信号。因此由光源驱动电路输出到光源的电流在时间t1处立即减小,如图5C中所示。因而,光源的强度在时间t1处实际上也瞬时降低。
结果,发生了光源强度较低的状态,且透明/散射状态切换元件在从时间t1到时间t3的时间段期间没有变为完全透明。因此散射了光源的低强度光,并且前方亮度下降。因此,位于显示设备前方的用户可以注意到屏幕短暂变暗。
相反,在本实施例中,控制电路201(见图1)在时间t1处接收到宽角到窄角切换的指令,由此为光源驱动电路202设置控制信号,并且减小光源51的强度。光源驱动电路202在该时间处控制光源51,从而结合透明/散射状态切换元件122的雾度的变化,光源51的强度逐渐降低。如图6C中所示,因此在从时间t1到时间t3的时间段上,由光源驱动电路202输出到光源51的电流逐渐降低。因此,与透明/散射状态切换元件122的雾度的变化同步,在从时间t1到时间t3的时间段上,光源51的强度也逐渐减小,如图6D中所示。
结果,结合透明/散射状态切换元件122从散射状态到透明状态的转变以及辐射光辐射角的变窄,光源51的强度降低。因此,显示设备2的前方亮度保持不变,如图6E中所示。由此能够防止从时间t1到时间t3的时间段期间屏幕变暗。
根据本实施例,能够防止当在显示设备2中显示从窄角显示切换到宽角显示时发生异常闪烁。也能够防止当显示从宽角显示切换到窄角显示时前方亮度降低。本实施例的具体特征是,在窄角到宽角的切换以及从宽角到窄角的切换期间,切换时间段期间(在转变时间段期间)的前方亮度不会增加到切换时间段之前和之后的各时间段期间的前方亮度之上。因此不会使显示设备前方的用户不舒服。
在本实施例中,描述了如下例子,其中在窄角到宽角的切换以及宽角到窄角的切换期间,结合透明/散射状态切换元件的雾度的变化,来逐渐改变光源的强度。然而,甚至在常规的显示设备中,在宽角到窄角的切换期间前方亮度仅是瞬时降低,这对于用户来说难以辨别在窄角到宽角的切换期间发生的异常闪烁。电压从断开切换到接通时透明/散射状态切换元件的响应时间也比电压从接通切换到断开时的响应时间短。因此,前方亮度降低的时间段,就是说,从时间t1到时间t3的时间段比发生异常闪烁的时间段,即从时间t1到时间t2的时间段短。因此与在窄角到宽角的切换期间由异常闪烁产生的不舒服相比,在宽角到窄角的切换期间由前方亮度的降低对用户产生的不舒服的程度较小。因此,在本发明中,仅仅通过在窄角到宽角的切换期间执行前述的控制可显著减小不舒服。
在本实施例中描述了显示设备的平面光源设备具有光方向调节元件的例子。然而,对于平面光源设备来说,至少具有光源、光波导、透明/散射状态切换元件、显示面板、用于驱动光源的光源驱动电路和用于驱动透明/散射状态切换元件的透明/散射元件驱动电路就足够了;并且可以省略光方向调节元件。然而,通过设置光方向调节元件,能够增加从由光源和光波导组成的背光发射的光的方向性,并增强在窄角显示期间的防偷窥能力。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描述了如下例子,其中在作为光方向调节元件的百叶窗部件中透明区域和吸收区域相对于彼此的布置方向是与光波导的光入射表面的法线正交的方向。然而,本发明并不限于该配置,例如也可以采用在光波导的光发射表面中的旋转布置。通过该配置,可以使由百叶窗部件和显示面板产生的莫尔条纹不容易看到,并可以提高显示质量。
透明/散射状态切换元件也不限于具有PDLC层,可以使用能在透明状态和散射状态之间切换的任何元件。其例子可以包括使用聚合物网络型液晶(PNLC)的元件,或使用动态散射(DS)的元件。在本实施例中,使用PDLC层,当不施加电压时其处于散射状态中,当施加电压时其处于透明状态中。通过该配置,可以增强在散射状态期间的光源强度,而不增加电池容量,因为当处于散射状态中时透明/散射状态切换元件不再耗电,消耗的电力能够被分配给光源。还能够使用不施加电压时处于透明状态,施加电压时处于散射状态的PDLC层。通过将聚合物基质暴露于光并在施加电压时固化该聚合物基质来制造该类型的PDLC层。通过该配置,不需要向PDLC层施加电压,在频繁地使用窄角显示的移动信息终端中抑制了耗电。
胆甾型液晶、铁电型液晶或类似的液晶也可以用作在PDLC层中使用的液晶分子。甚至当不再施加电压时,这些液晶都保持当施加电压时它们具有的取向,并具有记忆特性。通过使用这种PDLC层,能够减小耗电。当透明/散射状态切换元件断开时,与夹持PDLC层111的两个扁平电极110相连的各端也可以被短路。当与电极110相连的各端在该断开状态期间开路时,积累在电极110中的电荷被,透明/散射状态切换元件的响应变得极慢。相反,通过在断开状态期间将各端短路,电荷就不会保持在电极110中,因此能够使透明/散射状态切换元件的响应较快。
在根据本实施例的显示设备中,描述了光源由设置在光波导的光入射表面上的多个LED组成,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该配置。例如,可以使用利用电致发光的冷阴极管或EL背光。然而,当使用LED时可减小光源的厚度。当光源由白色LED组成,且白色LED由蓝色LED和黄色磷光体组成时,通过电流的脉冲宽度调制可调节白色LED的强度。在由蓝色LED和黄色磷光体组成的白色LED中,通过由蓝色LED发射的一部分蓝色光来激发黄色磷光体,并发射黄色光。蓝色光和黄色光混合在一起从而产生白色光。当调整电流的量使得在窄角显示情形中透射液晶面板的前方亮度具有与宽角显示情形中相同的值时,蓝色光和黄色光的发射比率发生波动。因此透射液晶面板的色度发生变化。相反,当通过脉冲调制来调节光强度时,通过调整发射时间的比率来实现光强度的调整,这使得透射液晶面板的色度的变化最小。
此外,本实施例中描述了为光源驱动电路设置电容器的例子。然而,本发明并不限于该配置,可以将光源驱动电路构造成相对于窄角显示和宽角显示之间的切换,能延迟驱动光源的电流的切换时刻。例如,使用具有DA转换器并能在接通和断开状态之间连续指示(designating)并输出电流的电路是合适的。通过该配置,结合在接通状态和断开状态期间透明/散射状态切换元件的响应,可分别更适当地设置在接通状态和断开状态期间的电流。
在本发明中与平面光源设备组合使用的显示面板并不限于液晶面板,可以使用采用光源设备的任何显示面板。液晶面板也并不限于透射型的,可以使用在每个像素中具有透射区域的任何面板。也可以使用在每个像素的一部分中具有反射区域的半透射反射液晶面板、各处可视的半透射反射液晶面板或微反射液晶面板。对视角具有最小依赖性的液晶面板是优选的。由此可抑制在以宽视角显示期间的对比度反转。这种液晶面板模式的例子包括在水平电场模式中的IPS(面内切换),FFS(边缘电场切换),AFFS(超级边缘电场切换)等。垂直取向模式包括多畴的并具有较小视角依赖性的MVA(多畴垂直取向),以及PVA(图案垂直取向),ASV(高级超V)等。此外,还可适宜地使用膜补偿型TN液晶显示面板。
本实施例的显示设备可以合适地安装在移动电话或其他移动终端设备中。兼容的移动终端设备不仅包括移动电话,还包括PDA(个人数字助理:个人信息终端)、游戏设备、数码照相机、摄像机和各种其他类型的移动终端设备。显示设备可以不仅安装在移动终端设备中,还安装在笔记本型个人计算机、自动柜员机、自动贩卖机和其他类型的终端设备中。
接下来将描述根据本发明第二个实施例的平面光源设备、显示设备、终端设备和用于驱动平面光源设备的方法。根据本实施例的显示设备与根据前面所述的第一个实施例的显示设备的区别在于,在透明/散射状态切换元件122中完成从透明状态到散射状态的转变之后,光源驱动电路202(见图1)相对于光源切换来输出电流。在本实施例中,例如在控制电路201内设置有延迟电路(附图中没有示出),当接收到从窄角到宽角切换的指令时,相对于用于控制透明/散射状态切换元件的驱动电路的时刻,延迟用于控制光源驱动电路的时刻。本实施例的其他方面与前述第一个实施例的那些相同。
接下来将描述根据如此构造的本实施例的显示设备的操作,具体地说是用于驱动根据本实施例的平面光源设备的方法。图7A到7E是示出了当根据本实施例的显示设备从窄角显示切换到宽角显示时状态变化的时间图,其中时间画在每个图的水平轴上,图7A具有画在垂直轴上的透明/散射状态切换元件的驱动电路的输出电压,图7B具有画在垂直轴上的透明/散射状态切换元件的雾度,图7C具有画在垂直轴上的光源驱动电路的输出电流,图7D具有画在垂直轴上的光源的强度;图7E具有画在垂直轴上的显示设备的前方亮度。
如图7A和7B中所示,在窄角到宽角的切换期间,透明/散射状态切换元件驱动电路和透明/散射状态切换元件的操作与第一个实施例中相同。如图7B和7C中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控制电路201不改变光源51的强度,直到充分完成透明/散射状态切换元件122到散射状态的变化。具体地说,控制电路201在时间t1处不向光源驱动电路202提供切换指令,从而光源51的强度变为与窄角显示状态中的相同。然后在充分完成透明/散射状态切换元件122到散射状态的变化时的阶段处,具体地说是在完成透明/散射状态切换元件122的转变时的阶段处,在时间t2处向光源驱动电路202提供切换到宽角显示状态的指令。由此光源驱动电路202的输出电流增加,如图7C中所示,光源的强度增加,如图7D中所示。
结果,在透明/散射状态切换元件122变化到散射状态时的过渡时间段期间,具体地说是在从时间t1到时间t2的时间段中,随着透明/散射状态切换元件122的雾度增加,前方亮度降低,这是因为光源51的强度处于与窄角显示状态相对应的较低水平。在完成透明/散射状态切换元件122到散射状态的变化之后,流到光源51的电流增加,并且强度增加,从而产生与窄角显示期间的前方亮度相等的前方亮度。因此,因为在本实施例中窄角到宽角的切换期间暂时减小前方亮度,所以不会发生异常闪烁。
如前面所述,通过在窄角到宽角的切换期间不增加光源的强度直到透明/散射状态切换元件的雾度完成变化,在本实施例中防止了异常闪烁的发生。结果,在窄角到宽角切换期间前方亮度暂时降低,但前方亮度的降低不会给用户带来与异常闪烁那样多的不舒服。因此本实施例显著减小了切换期间的不舒服。在本实施例中,如果在完成透明/散射状态切换元件的雾度变化之后,增加光源驱动电路的输出电流是足够的,则不需要如第一实施例中那样结合透明/散射状态切换元件的雾度变化来逐渐减小光源驱动电路的输出电流。因此能够通过时刻调整的简单方法来抑制异常闪烁。
在本实施例中采用了在完成透明/散射状态切换元件的雾度变化之后增加光源驱动电路的输出电流的配置。然而,光源驱动电路的输出电流增加并不限于在完全完成雾度变化之后执行,也可以在雾度变化期间执行,只要能产生相同的效果就行。当在透明/散射状态切换元件中开始从透明状态到散射状态的转变之后增加光源驱动电路的输出电流时,可获得特定的效果。
在宽角到窄角切换期间,因为当相对于透明/散射状态切换元件驱动电路的控制来延迟光源驱动电路的控制时,在显示屏中发生了异常闪烁,所以优选的是使延迟电路无效,或相对于光源驱动电路的控制来延迟透明/散射状态切换元件驱动电路的控制。图8A到8E是示出了当在宽角到窄角切换中透明/散射状态切换元件驱动电路的电压已经被切换后,切换光源驱动电路的输出电流时状态变化的时间图,其中时间画在每个图的水平轴上,图8A具有画在垂直轴上的透明/散射状态切换元件的驱动电路的输出电压,图8B具有画在垂直轴上的透明/散射状态切换元件的雾度,图8C具有画在垂直轴上的光源驱动电路的输出电流,图8D具有画在垂直轴上的光源的强度,图8E具有画在垂直轴上的显示设备的前方亮度。图9A到9E是示出了当在宽角到窄角切换中与切换透明/散射状态切换元件驱动电路的输出电压同步地切换光源驱动电路的输出电流时状态变化的时间图,其中时间画在每个图的水平轴上,图9A具有画在垂直轴上的透明/散射状态切换元件的驱动电路的输出电压,图9B具有画在垂直轴上的透明/散射状态切换元件的雾度,图9C具有画在垂直轴上的光源驱动电路的输出电流,图9D具有画在垂直轴上的光源的强度,图9E具有画在垂直轴上的显示设备的前方亮度。
如图8A和9A中所示,当处于宽角显示状态中的显示设备的控制电路201在时间t1处接收到切换到窄角显示的指令时,控制透明/散射切换元件驱动电路203,使得透明/散射状态切换元件122处于透明状态中。具体地说,透明/散射切换元件驱动电路203的输出电压切换到接通。由此透明/散射状态切换元件122的雾度开始降低,如图8B和9B中所示。透明/散射状态切换元件122的响应比光源的响应慢,直到雾度降低并变为饱和需要相对长的时间。因此在从时间t1到时间t2的时间段上,透明/散射状态切换元件122的雾度逐渐降低,并在时间t2处稳定。
如图8C和8D中所示,在透明/散射状态切换元件122到透明状态的变化充分完成前,在该时间的光源51的强度没有减小时,前方亮度暂时增加,如图8E中所示,这是因为透明/散射状态切换元件122变化到透明状态,而不管光源51是否以宽角显示的较高强度发射光。在透明/散射状态切换元件122中透明状态稳定之后,如果光源的强度减小,则前方亮度变成与其在宽角显示期间基本相同。然而,其间发生的亮度的暂时增加作为显示屏的异常闪烁被识别到。
相反,如图9C和9D中所示,如果与透明/散射元件驱动电路203的输出电压切换的同时减小光源驱动电路202的输出电流,则在透明/散射状态切换元件的雾度开始减小之前,光源的强度降低。因此,如图9E中所示,以宽的角范围来散射用于窄角显示的低强度光,并且前方亮度降低,这是因为在紧随光源强度降低之后,透明/散射状态切换元件122的雾度仍具有较大的值。然后,当透明/散射状态切换元件122的雾度降低且产生透明状态时,恢复前向方向中的亮度,从而保持与宽角显示状态相等的前方亮度。通过该配置,在从宽角显示切换到窄角显示期间可抑制显示屏中的异常闪烁。
接下来将描述根据本发明第三个实施例的平面光源设备、显示设备、终端设备和用于驱动平面光源设备的方法。在本实施例中,在透明/散射状态切换元件122的雾度变化的时间段期间断开光源驱动电路202的输出电流,且使光源51无效。本实施例的其他方面与前述第一个实施例的那些相同。
接下来将描述根据如此构造的本实施例的显示设备的操作,具体地说是用于驱动根据本实施例的平面光源设备的方法。图10A到10E是示出了当根据本发明第三个实施例的显示设备从窄角显示切换到宽角显示时状态变化的时间图,其中时间画在每个图的水平轴上,图10A具有画在垂直轴上的透明/散射状态切换元件的驱动电路的输出电压,图10B具有画在垂直轴上的透明/散射状态切换元件的雾度,图10C具有画在垂直轴上的光源驱动电路的输出电流,图10D具有画在垂直轴上的光源的强度,图10E具有画在垂直轴上的显示设备的前方亮度。
当显示设备在窄角显示状态中时,控制电路201接收到切换到宽角显示的指令,由此控制透明/散射元件驱动电路203,使得透明/散射状态切换元件122处于散射状态中,如图10A中所示。具体地说,断开透明/散射元件驱动电路203的输出电压,并且透明/散射状态切换元件122的雾度增加,如图10B中所示。同时,控制电路201控制光源驱动电路202并断开给光源51的输出电流,如图10C中所示。由此断开组成光源51的LED,如图10D中所示。如前面所述,透明/散射状态切换元件122在断开状态中的响应比光源的响应慢,在不再施加电压之后直到雾度增加并变为饱和时需要相对长的时间。然而,因为在该时间段期间断开光源,所以显示屏的前方亮度仍然是零,并且显示屏不受透明/散射状态切换元件122的中间转变状态的影响。
然后在充分完成透明/散射状态切换元件122转变到散射状态的阶段处,向光源驱动电路202提供切换到宽角显示状态的指令,光源驱动电路202的输出电流增加,并接通LED,如图10D中所示。结果,前方亮度仍然是零,可以抑制显示屏的亮度短时期突然增加造成的异常闪烁,这是因为在透明/散射状态切换元件122变到散射状态的转变时间段期间接通了光源51,如图10E中所示。
上面描述了从窄角显示切换到宽角显示的情形,但本实施例也可以以极其相同的方式应用到从宽角显示状态切换到窄角显示状态的情形。图11A到11E是示出了当根据本实施例的显示设备从宽角显示切换到窄角显示时状态变化的时间图,其中时间画在每个图的水平轴上,图11A具有画在垂直轴上的透明/散射状态切换元件的驱动电路的输出电压,图11B具有画在垂直轴上的透明/散射状态切换元件的雾度,图11C具有画在垂直轴上的光源驱动电路的输出电流,图11D具有画在垂直轴上的光源的强度,图11E具有画在垂直轴上的显示设备的前方亮度。以与前面所述的窄角到宽角切换期间相同的方式,在宽角到窄角切换期间断开本实施例中的光源驱动电路202的输出电流,并在透明/散射状态切换元件122的雾度变化的转变时间段期间不接通光源。
具体地说,对于宽角显示状态中的显示设备,控制电路201接收到用于切换到宽角显示的指令,由此断开光源驱动电路202的输出电流,如图11C中所示,并断开组成光源51的LED,如图11D中所示。同时,控制透明/散射元件驱动电路203,使得透明/散射状态切换元件122处于透明状态中,如图11A中所示。具体地说,接通透明/散射元件驱动电路203的输出电压,并且透明/散射状态切换元件122的雾度降低,如图11B中所示。如前面所述,透明/散射状态切换元件122在断开状态中的响应比LED的响应慢,在施加电压之后直到雾度增加并变为饱和时需要相对长的时间。然而,因为断开光源,所以显示屏的前方亮度仍然是零,显示屏不受透明/散射状态切换元件122的中间转变状态的影响。然后在充分完成透明/散射状态切换元件122转变到透明状态的阶段,向光源驱动电路202提供切换到窄角显示状态的指令,光源驱动电路202的输出电流增加,并接通LED,如图11D中所示。结果,前方亮度仍然是零,并且可以抑制显示屏的亮度短时期突然增加造成的异常闪烁,这是因为在透明/散射状态切换元件122变到透明状态的时间段期间断开了光源51,如图11E中所示。
在本实施例中,不仅可抑制在切换期间显示屏的亮度短时期突然增加造成的异常闪烁,而且还可通过在切换转变时间段期间断开光源,向位于显示设备前方的主用户指示该转变。具体地说,如第一个实施例中,如果当切换视角时前面方向中的亮度绝对地不发生变化,则不能使显示设备前方的主用户确认已经发生了切换操作。相反,因为如本实施例中这样,在切换期间断开光源时,切换伴随着屏幕变黑,所以屏幕前方的主用户可以确认发生了切换操作。
在上面的描述中,当透明/散射状态切换元件的雾度变化时断开光源,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该配置,只要显示出具有相同效果也可以接通光源。例如,当透明/散射状态切换元件的雾度变化时,可以将光源的强度设为比雾度变化之前和之后的强度低的值。
接下来将描述根据本发明第四个实施例的平面光源设备、显示设备、终端设备和用于驱动平面光源设备的方法。图12是示出了根据本实施例的显示设备的透视图。如图12中所示,用于驱动透射液晶面板7的显示面板驱动电路204与控制电路201相连,该显示面板驱动电路204处于根据本第四个实施例的显示设备21的控制电路201的控制之下。控制电路201、光源驱动电路202、透明/散射元件驱动电路203和显示面板驱动电路204组成了控制单元。本实施例的其他方面与前述第一个实施例的相同。
接下来将描述根据如此构造的本实施例的显示设备的操作,具体地说是用于驱动根据本实施例的平面光源设备的方法。图13A到13F是示出了当根据本实施例的显示设备从窄角显示切换到宽角显示时状态变化的时间图,其中时间画在每个图的水平轴上,图13A具有画在垂直轴上的透明/散射状态切换元件的驱动电路的输出电压,图13B具有画在垂直轴上的透明/散射状态切换元件的雾度,图13C具有画在垂直轴上的光源驱动电路的输出电流,图13D具有画在垂直轴上的光源的强度,图13E具有画在垂直轴上的透射液晶显示面板的透射率,图13F具有画在垂直轴上的显示设备的前方亮度。图14A到14F是示出了当根据本实施例的显示设备从宽角显示切换到窄角显示时状态变化的时间图,其中时间画在每个图的水平轴上,图14A具有画在垂直轴上的透明/散射状态切换元件的驱动电路的输出电压,图14B具有画在垂直轴上的透明/散射状态切换元件的雾度,图14C具有画在垂直轴上的光源驱动电路的输出电流,图14D具有画在垂直轴上的光源的强度,图14E具有画在垂直轴上的透射液晶显示面板的透射率,图14F具有画在垂直轴上的显示设备的前方亮度。
首先将描述窄角到宽角切换的操作。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3B中所示,如图13B中所示的透明/散射状态切换元件122的雾度变化的时间段期间,透射液晶面板7的透射率减小到几乎为零,如图13E中所示。因此在该时间段期间的前方亮度几乎为零,如图13F中所示。为了减小透射液晶面板7的透射率,例如可以在整个屏幕上显示黑色。在透明/散射状态切换元件122的雾度变化完成之后,将透射液晶面板7上的显示返回到正常。通常的透射液晶显示面板的响应时间大约为20毫秒,其比透明/散射状态切换元件的响应时间短。
接下来将描述宽角到窄角切换的操作。以与窄角到宽角的切换操作期间相同的方式,在如图14B中所示的透明/散射状态切换元件122的雾度变化的时间段期间,透射液晶面板7的透射率减小到几乎为零,如图14E中所示。因此在该时间段期间的前方亮度几乎为零,如图14F中所示。在透明/散射状态切换元件122的雾度变化完成之后,将透射液晶面板7上的显示返回到正常。本实施例的其他方面与前述第一个
实施例的相同。
通过本实施例,当切换显示时通过减小透射液晶面板7的透射率可获得与第三个实施例相同的效果。在本实施例中也不需要光源或透明/散射状态切换元件的特定调整,通过改变由透射液晶显示面板显示的内容可很容易地抑制异常闪烁。
因而,本发明适合于用作移动电话、PDA、游戏设备、数码照相机、摄像机、视频播放器或其他移动终端设备的显示设备,以及笔记本型个人计算机、自动柜员机、自动贩卖机或其他终端设备的显示设备。

Claims (38)

1.一种平面光源设备,包括:
光源单元,用于平面地发射光;
透明/散射状态切换元件,其能在用于透射从光源单元入射的光的透明状态和用于散射光的散射状态之间切换;和
控制单元,用于控制所述光源单元的强度和所述透明/散射状态切换元件的状态;其中
当所述透明/散射状态切换元件从所述透明状态转变到所述散射状态时,所述控制单元结合所述透明/散射状态切换元件的转变状态,来逐渐增加所述光源单元的强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面光源设备,其中当所述透明/散射状态切换元件从所述散射状态转变到所述透明状态时,所述控制单元结合所述透明/散射状态切换元件的转变状态,来逐渐减小所述光源单元的强度。
3.一种平面光源设备,包括:
光源单元,用于平面地发射光;
透明/散射状态切换元件,其能在用于透射从光源单元入射的光的透明状态和用于散射光的散射状态之间切换;和
控制单元,用于控制所述光源单元的强度和所述透明/散射状态切换元件的状态;其中
在所述透明/散射状态切换元件从所述透明状态转变到所述散射状态的转变开始之后,所述控制单元逐渐增加所述光源单元的强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平面光源设备,其中在所述透明/散射状态切换元件中完成所述转变之后,所述控制单元增加所述光源单元的强度。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平面光源设备,其中在所述透明/散射状态切换元件从所述散射状态到所述透明状态的转变开始之前,所述控制单元减小所述光源单元的强度。
6.一种平面光源设备,包括:
光源单元,用于平面地发射光;
透明/散射状态切换元件,其能在用于透射从光源单元入射的光的透明状态和用于散射光的散射状态之间切换;和
控制单元,用于控制所述光源单元的强度和所述透明/散射状态切换元件的状态;其中
在所述透明/散射状态切换元件从所述透明状态转变到所述散射状态的转变时间段期间,所述控制单元减小所述光源单元的强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平面光源设备,其中在所述转变时间段期间,所述控制单元断开所述光源单元。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平面光源设备,其中在所述透明/散射状态切换元件从所述散射状态转变到所述透明状态的转变时间段期间,所述控制单元减小所述光源单元的强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平面光源设备,其中在从所述散射状态到所述透明状态的所述转变期间,所述控制单元断开所述光源单元。
10.一种平面光源设备,包括:
光源单元,用于平面地发射光;
透明/散射状态切换元件,其能在用于透射从光源单元入射的光的透明状态和用于散射光的散射状态之间切换;和
控制单元,用于控制所述光源单元的强度和所述透明/散射状态切换元件的状态;其中
在所述透明/散射状态切换元件从所述透明状态转变到所述散射状态的转变时间段期间,所述控制单元调整所述光源单元的强度,从而当所述透明/散射状态切换元件处于透明状态中时从所述光源单元发射的并通过所述透明/散射状态切换元件透射的光在具有最高亮度的方向上的亮度不会变得比在所述转变时间段之前和之后的所述亮度高。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平面光源设备,其中结合所述透明/散射状态切换元件的转变状态,所述控制单元通过逐渐增加所述光源单元的强度来进行所述光源单元的强度的调整。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平面光源设备,其中在所述透明/散射状态切换元件开始从所述透明状态到所述散射状态的转变之后,所述控制单元通过增加所述光源单元的强度来进行所述光源单元的强度的调整。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平面光源设备,其中通过减小在所述转变时间段期间的所述光源单元的强度,所述控制单元进行所述光源单元的强度的调整。
14.根据权利要求10到13的任意一个所述的平面光源设备,其中所述控制单元调整所述光源单元的强度,使得在所述透明/散射状态切换元件从所述散射状态转变到所述透明状态的转变时间段期间的所述亮度不会变得比该转变时间段之前和之后的所述亮度高。
15.根据权利要求1到13的任意一个所述的平面光源设备,其中所述光源单元包括发光二极管。
16.根据权利要求1到13的任意一个所述的平面光源设备,包括光方向调节元件,用于调节从所述光源单元发射的光的光方向并将该光发射到所述透明/散射状态切换元件。
17.一种显示设备,其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到13的任意一个所述的平面光源设备;和用于通过透射从平面光源设备发射的光来使图像与该光关联的透射显示面板。
18.一种显示设备,包括:
光源单元,用于平面地发射光;
透明/散射状态切换元件,其能在用于透射从光源单元入射的光的透明状态和用于散射光的散射状态之间切换;
透射显示面板,其通过透射从透明/散射状态切换元件发射的光来使图像与该光关联;和
控制单元,用于控制所述光源单元的强度、所述透明/散射状态切换元件的状态和所述透射显示面板;其中
在所述透明/散射状态切换元件从所述透明状态转变到所述散射状态的转变时间段期间,所述控制单元减小所述透射显示面板的透射率。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显示设备,其中通过在所述透射显示面板中显示黑色来减小所述透射率。
20.根据权利要求18或19所述的显示设备,其中在所述透明/散射状态切换元件从所述散射状态转变到所述透明状态的转变时间段期间,所述控制单元减小所述透射显示面板的透射率。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显示设备,其中通过在所述透射显示面板中显示黑色来在从所述散射状态到所述透明状态的转变期间减小所述透射率。
22.根据权利要求18或19所述的显示设备,其中所述光源单元包括发光二极管。
23.根据权利要求18或19所述的显示设备,包括光方向调节元件,用于调节从所述光源单元发射的光的光方向并将该光发射到所述透明/散射状态切换元件。
24.根据权利要求17到19的任意一个所述的显示设备,其中所述透射显示面板是液晶面板。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显示设备,其中所述液晶面板根据横向电场原理、多畴垂直取向原理或膜补偿TN原理来工作。
26.一种终端设备,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7到19的任意一个所述的显示设备。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终端设备,包括移动电话、个人信息终端、游戏设备、数码照相机、摄像机、视频播放器、笔记本型个人计算机、自动柜员机、或自动贩卖机。
28.一种用于驱动平面光源设备的方法,其通过使光源单元平面地发射光、在用于透射光的透明状态和用于散射光的散射状态之间切换其上入射有光的透明/散射状态切换元件的状态、以及使光从所述透明/散射状态切换元件发射来驱动所述平面光源设备,该方法包括:
结合所述透明/散射状态切换元件中从所述透明状态到所述散射状态的转变,来逐渐增加所述光源单元的强度。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用于驱动平面光源设备的方法,包括结合所述透明/散射状态切换元件中从所述散射状态到所述透明状态的转变,来逐渐减小所述光源单元的强度。
30.一种用于驱动平面光源设备的方法,其通过使光源单元平面地发射光、在用于透射光的透明状态和用于散射光的散射状态之间切换其上入射有光的透明/散射状态切换元件的状态、以及使光从所述透明/散射状态切换元件发射来驱动所述平面光源设备,该方法包括:
在所述透明/散射状态切换元件开始从所述透明状态到所述散射状态的转变之后,增加所述光源单元的强度。
31.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用于驱动平面光源设备的方法,包括在所述透明/散射状态切换元件中从所述透明状态到所述散射状态的转变完成之后,增加所述光源单元的强度。
32.根据权利要求30或31所述的用于驱动平面光源设备的方法,包括在所述透明/散射状态切换元件从所述散射状态到所述透明状态的转变开始之前减小所述光源单元的强度。
33.一种用于驱动平面光源设备的方法,其通过使光源单元平面地发射光、在用于透射光的透明状态和用于散射光的散射状态之间切换其上入射有光的透明/散射状态切换元件的状态、以及使光从所述透明/散射状态切换元件发射来驱动所述平面光源设备,该方法包括:
在所述透明/散射状态切换元件从所述透明状态转变到所述散射状态的转变时间段期间,减小所述光源单元的强度。
34.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用于驱动平面光源设备的方法,包括在所述转变时间段期间,断开所述光源单元。
35.根据权利要求33或34所述的用于驱动平面光源设备的方法,包括在所述透明/散射状态切换元件从所述散射状态转变到所述透明状态的转变时间段期间,减小所述光源单元的强度。
36.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用于驱动平面光源设备的方法,包括在从所述散射状态到所述透明状态的转变期间,断开所述光源单元。
37.一种用于驱动平面光源设备的方法,其通过使光源单元平面地发射光、在用于透射光的透明状态和用于散射光的散射状态之间切换其上入射有光的透明/散射状态切换元件的状态、以及使光从所述透明/散射状态切换元件发射来驱动所述平面光源设备,该方法包括:
在所述透明/散射状态切换元件从所述透明状态转变到所述散射状态的转变时间段期间,调整所述光源单元的强度,从而当所述透明/散射状态切换元件处于透明状态中时从所述光源单元发射的并通过所述透明/散射状态切换元件透射的光在具有最高亮度的方向上的亮度不会变得比在所述转变时间段之前和之后的所述亮度高。
38.根据权利要求28到31和33、34、36、37的任意一个所述的用于驱动平面光源设备的方法,包括:
在一对电极之间放置所述透明/散射状态切换元件,并为所述元件设置一个层,该层根据由所述电极对电压的施加来在透明状态和散射状态之间切换;和
当不向该层施加电压时使所述电极对彼此短路。
CNB200610074075XA 2005-04-04 2006-04-04 平面光源设备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设备、终端设备 Active CN100538470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5107610 2005-04-04
JP2005107610A JP4442492B2 (ja) 2005-04-04 2005-04-04 面状光源装置、表示装置、端末装置及び面状光源装置の駆動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47957A true CN1847957A (zh) 2006-10-18
CN100538470C CN100538470C (zh) 2009-09-09

Family

ID=370701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610074075XA Active CN100538470C (zh) 2005-04-04 2006-04-04 平面光源设备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设备、终端设备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2) US20060221631A1 (zh)
JP (1) JP4442492B2 (zh)
CN (1) CN100538470C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13244A (zh) * 2010-11-10 2011-04-13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器驱动电路及相关驱动方法
CN101625835B (zh) * 2008-07-08 2012-10-31 瀚宇彩晶股份有限公司 对比度提升方法
CN103824545A (zh) * 2012-11-16 2014-05-28 索尼公司 显示单元、显示方法及记录媒介
CN103885219A (zh) * 2014-03-13 2014-06-25 明基材料有限公司 光切换模组
CN105866877A (zh) * 2015-02-06 2016-08-17 株式会社日本显示器 显示设备
CN106796374A (zh) * 2014-10-09 2017-05-31 剑桥企业有限公司 液晶装置
CN108614375A (zh) * 2016-12-13 2018-10-02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
CN109272946A (zh) * 2018-11-16 2019-01-25 昆山龙腾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源控制电路及液晶显示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349043B2 (en) * 2004-05-24 2008-03-25 Nec Corporation Light source, display device, portable terminal device, and ray direction switching element
JP2008046387A (ja) * 2006-08-17 2008-02-28 Nec Saitama Ltd 情報処理装置
US20080107830A1 (en) * 2006-11-03 2008-05-08 Motorola, Inc. Image-provid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mmunication device
JP2010266591A (ja) * 2009-05-13 2010-11-25 Fujitsu Ltd 表示素子
JP2011040344A (ja) * 2009-08-18 2011-02-24 Kyushu Electric Power Co Inc 調光システム
CN103250090B (zh) * 2010-12-17 2016-01-06 索尼公司 照明单元、显示器和三维显示器
JP2013229560A (ja) * 2012-03-29 2013-11-07 Nec Corp Led駆動装置及びled駆動方法
CN109688666B (zh) * 2014-12-24 2021-04-20 株式会社小糸制作所 光源点灯电路、转向信号灯
WO2016159672A1 (ko) * 2015-03-31 2016-10-06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액정 소자
KR101839780B1 (ko) 2015-03-31 2018-03-19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액정 소자
KR101864927B1 (ko) 2015-03-31 2018-07-04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액정 소자
CN105607315A (zh) * 2016-03-17 2016-05-25 深圳市锐丽创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及可转换式防窥显示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72529A (ja) 1991-09-18 1993-03-26 Hitachi Ltd 液晶表示素子及びそれを用いた装置とシステム
JP3328496B2 (ja) 1996-03-04 2002-09-24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
US5831698A (en) * 1996-08-20 1998-11-03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Electrically variable diffuser
JPH10319384A (ja) 1997-05-21 1998-12-04 Advanced Display:Kk 液晶表示装置
JPH11142819A (ja) 1997-11-05 1999-05-28 Hitachi Ltd 液晶表示装置
US7034785B2 (en) * 1997-11-20 2006-04-25 Sanyo Electric Co., Ltd. Color liquid crystal display
US6876408B2 (en) * 2000-02-14 2005-04-05 Fuji Photo Film Co., Ltd. Collimating plate, lighting apparatus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pparatus
JP3900805B2 (ja) 2000-08-03 2007-04-04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照明装置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液晶表示装置
KR100548434B1 (ko) * 2000-10-10 2006-02-0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휴대형 컴퓨터의 절전 방법
TW548689B (en) * 2001-01-25 2003-08-21 Fujitsu Display Tech Reflection typ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CN1260698C (zh) 2001-12-07 2006-06-21 天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自动调光***、其实现方法及自动调光装置
US7205973B2 (en) * 2003-02-12 2007-04-17 Nvidia Corporation Gradual dimming of backlit displays
TWI263845B (en) * 2004-11-19 2006-10-11 Au Optronics Corp Viewing-angle adjustab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nd method of the same

Cited B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25835B (zh) * 2008-07-08 2012-10-31 瀚宇彩晶股份有限公司 对比度提升方法
CN102013244A (zh) * 2010-11-10 2011-04-13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器驱动电路及相关驱动方法
CN102013244B (zh) * 2010-11-10 2012-10-03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器驱动电路及相关驱动方法
TWI415099B (zh) * 2010-11-10 2013-11-11 Au Optronics Corp 液晶顯示器驅動電路及相關驅動方法
US8711077B2 (en) 2010-11-10 2014-04-29 Au Optronics Corp. LCD driving circuit in which shift register units are driven by a first clock signal of fixed duty/amplitude and a second clock signal of variable duty/amplitude
CN103824545A (zh) * 2012-11-16 2014-05-28 索尼公司 显示单元、显示方法及记录媒介
CN103885219A (zh) * 2014-03-13 2014-06-25 明基材料有限公司 光切换模组
CN106796374A (zh) * 2014-10-09 2017-05-31 剑桥企业有限公司 液晶装置
CN105866877A (zh) * 2015-02-06 2016-08-17 株式会社日本显示器 显示设备
CN105866877B (zh) * 2015-02-06 2019-05-07 株式会社日本显示器 显示设备
CN108614375A (zh) * 2016-12-13 2018-10-02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
CN109272946A (zh) * 2018-11-16 2019-01-25 昆山龙腾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源控制电路及液晶显示装置
CN109272946B (zh) * 2018-11-16 2020-06-05 昆山龙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源控制电路及液晶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60221631A1 (en) 2006-10-05
US8368639B2 (en) 2013-02-05
JP4442492B2 (ja) 2010-03-31
US20120091925A1 (en) 2012-04-19
JP2006285084A (ja) 2006-10-19
CN100538470C (zh) 2009-09-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847957A (zh) 平面光源设备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设备、终端设备
CN1258113C (zh) 照明装置、液晶装置和电子设备
JP3952362B2 (ja) 時分割方式液晶表示装置のカラー映像表示方法
US8471791B2 (en) Video and content controlled backlight
WO2018214422A1 (zh) 显示装置及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
US7270461B2 (en) Backlight unit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utilizing the same
US7938552B2 (en) Reflecting device and application thereof in backlight unit for enhancing light directivity
KR20050107033A (ko) 발광 다이오드 모듈 및 이를 구비한 액정표시장치
CN1702512A (zh) 光源、显示设备、便携式终端设备和光束方向切换元件
CN101075040A (zh) 光源器件,显示器件,终端器件和透明/散射状态切换元件
US7907238B2 (en) Backlight unit and display device using the same
CN101770103A (zh) 具有良好散热功能的液晶显示设备
CN1841163A (zh) 光源设备、显示设备、终端设备以及光学部件
KR20100097515A (ko) 액정표시장치용 백라이트 유닛
CN1916705A (zh) 液晶显示装置及其视角控制方法
CN102913816A (zh) 侧光式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CN204879661U (zh) 背光模组以及液晶显示面板
CN1930515A (zh) 液晶显示面板和液晶显示装置
KR20070109555A (ko) 확산판, 이를 구비한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액정표시장치
US9927570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pparatus having a light guide plate with optical patterns to prevent light leakage
US20050270761A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backlight module thereof
US20130016133A1 (en) Backlight modul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ing the same
US20240069384A1 (en) Backlight unit and display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JP5444919B2 (ja) 照明装置、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KR20230163861A (ko)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그 제어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NEC LCD TECHNOLOGY CO.,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NIPPON ELECTRIC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00607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DDRESS; FROM: TOKYO, JAPAN TO: KANAGAWA, JAPAN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00607

Address after: Kanagawa, Japan

Patentee after: NEC LCD Technologies, 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NEC Corp.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Owner name: NEC LCD TECHNOLOGIES,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NAME: NEC LCD TECH CORP.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Kanagawa, Japan

Patentee after: NLT Technologies Ltd.

Address before: Kanagawa, Japan

Patentee before: NEC LCD Technologies,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