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756576A - 将经皮器具联接到病人身上 - Google Patents

将经皮器具联接到病人身上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756576A
CN1756576A CNA2003801097042A CN200380109704A CN1756576A CN 1756576 A CN1756576 A CN 1756576A CN A2003801097042 A CNA2003801097042 A CN A2003801097042A CN 200380109704 A CN200380109704 A CN 200380109704A CN 1756576 A CN1756576 A CN 175657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upling
supporting member
receiver
coupled position
detacha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38010970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J·米亚兹加
P·C·莱昂纳
C·格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eagan Medical Inc
Original Assignee
Meagan Medical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eagan Medical Inc filed Critical Meagan Medical Inc
Publication of CN17565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5657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NELECTROTHERAPY; MAGNETOTHERAPY; RADIATION THERAPY; ULTRASOUND THERAPY
    • A61N1/00Electrotherapy; Circuits therefor
    • A61N1/02Details
    • A61N1/04Electrodes
    • A61N1/05Electrodes for implantation or insertion into the body, e.g. heart electrod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NELECTROTHERAPY; MAGNETOTHERAPY; RADIATION THERAPY; ULTRASOUND THERAPY
    • A61N1/00Electrotherapy; Circuits therefor
    • A61N1/02Details
    • A61N1/04Electrodes
    • A61N1/05Electrodes for implantation or insertion into the body, e.g. heart electrode
    • A61N1/0551Spinal or peripheral nerve electrod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NELECTROTHERAPY; MAGNETOTHERAPY; RADIATION THERAPY; ULTRASOUND THERAPY
    • A61N1/00Electrotherapy; Circuits therefor
    • A61N1/02Details
    • A61N1/04Electrod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NELECTROTHERAPY; MAGNETOTHERAPY; RADIATION THERAPY; ULTRASOUND THERAPY
    • A61N1/00Electrotherapy; Circuits therefor
    • A61N1/18Applying electric currents by contact electrodes
    • A61N1/32Applying electric currents by contact electrodes alternating or intermittent currents
    • A61N1/36Applying electric currents by contact electrodes alternating or intermittent currents for stimulation
    • A61N1/36014External stimulators, e.g. with patch electrodes
    • A61N1/36021External stimulators, e.g. with patch electrodes for treatment of pai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NELECTROTHERAPY; MAGNETOTHERAPY; RADIATION THERAPY; ULTRASOUND THERAPY
    • A61N1/00Electrotherapy; Circuits therefor
    • A61N1/18Applying electric currents by contact electrodes
    • A61N1/32Applying electric currents by contact electrodes alternating or intermittent currents
    • A61N1/36Applying electric currents by contact electrodes alternating or intermittent currents for stimulation
    • A61N1/36014External stimulators, e.g. with patch electrodes
    • A61N1/36017External stimulators, e.g. with patch electrodes with leads or electrodes penetrating the skin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Radiology & Medical Imaging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Cardiology (AREA)
  • Orthopedic Medicine & Surgery (AREA)
  • Neurosurgery (AREA)
  • Neurology (AREA)
  • Pain & Pain Management (AREA)
  • Biophysics (AREA)
  • Electrotherapy Devices (AREA)
  • Accommodation For Nursing Or Treatment Tables (AREA)
  • Infusion, Injection, And Reservoir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公开了用于支撑进行治疗和/或监控的联接器的装置和方法,以及制造联接器支承件的相关方法。该装置包括构造成可在邻近联接区之处贴靠在接受者身上的支承件。该支承件可包括第一联接器定位结构,其构造成可在邻近接受者身体(22)的第一联接位置处可拆式地携带第一联接器。支承件的第二联接器定位结构构造成可在邻近接受者身体(22)的第二联接位置处可拆式地携带第二联接器。第一和第二联接器定位结构设置成可引导医师将联接器正确地连接在身体上。例如,第一联接器定位结构定位成比第二联接器定位结构更接近第一联接位置。因此,医师更有可能将第一和第二联接器连接在接受者身体(22)上的正确联接位置上。

Description

将经皮器具联接到病人身上
相关申请的引用
本申请要求享有于2002年12月16日提交的共同未决的美国临时申请No.60/433868及No.60/433876的优先权,这些申请通过引用整体地结合于本文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大体上涉及用于将治疗和/或监护设备联接到病人身上的装置和方法,以及相关的制造方法。
背景
电疗长期以来已经用于医学领域中以治疗疼痛和其它病况。例如,经皮电致神经刺激(TENS)***经由设于病人皮肤表面上的电极贴片来传递电能,以便治疗贴片位置下方和周围的组织内的疼痛。然而,TENS***在某些情况下不能充分地减轻疼痛。
最近,已经提出了一种穿过病人皮肤将电极放入目标组织中的技术。采用经皮设置的电极的经皮神经调节治疗(“PNT”,有时也称为经皮电致神经刺激或“PENS”)比采用皮肤表面电极的TENS治疗取得了好很多的疼痛缓解效果。这种治疗方法在Ghoname等人的“用于下背部疼痛的经皮电致神经刺激”,JAMA 281:818-23(1999);Ghoname等人的“刺激频率对慢性下背部疼痛病人的经皮电致神经刺激的镇痛反应的影响”,Anesth.Analg.88:841-6(1999);Ahmed等人的“经皮电致神经刺激(PENS):对骨转移的疼痛控制的辅助治疗”,Clinical Journal of Pain 14:320-3(1998);以及Ahmed等人的“经皮电致神经刺激:一种用于带状疱疹的抗病毒药的备选方案”,Anesth.Analg.87:911-4(1998)中进行了介绍。这些参考文献的内容通过引用结合于本文中。
迄今为止,PNT医师已经采用了经皮设置的针灸针,其经由电缆和鳄鱼夹连接在波形发生器上,以将治疗传递至病人身上。传统PNT***的一个特征在于,它们通常包括许多条必须正确地连接在相应经皮的电极上以传递有效电疗的电缆。因此,这些传统***的缺点在于,很难(尤其对于经验不足的医师而言)将各条电缆连接在正确的相应电极上。这种缺点在要求与病人形成多处连接的其它***中也存在。这些***包括电监护***和药物输送***。
一些现有医疗装置的另一特征在于,它们包括必须绝缘且在一些情况下设有使病人感到舒适的柔软外套的电导体。将热塑性弹性体和其它材料模制在导线和其它半刚性部件上是在这些部件上提供保护性和/或柔性外套的已知方法。然而,将弹性体模制在柔性件上更加困难,这是因为在将未固化的弹性体注入到模具中时,柔性件倾向于在模具中伸展、弯曲或以其它方式运动。这种运动会导致对柔性件的损伤或“表面化”。在导电接线的情况下,表面化会使导线在使用期间受到摩擦,这会最终导致导线失效。当模制件的尺寸增大时,这些问题也会增加。
为了克服这些问题,这些部件通常保持为比较小,或者,柔性件在外部是刚性的,以便防止重叠模制工艺期间的变形。如果这些方法都不可行,则可以在模制工具内提供一些特征(通常为销或凸筋),以便在模制工艺期间固定或以其它方式约束柔性件。该方法的一项缺点在于,设置在模制工具中以固定柔性件的这些特征常常会在模制件的外表面上留下孔或其它不规则形状,这些必须在随后的操作中被覆盖。如果这些孔未被覆盖,它们就会聚集脏物和其它污染物,这些都是不合要求的特征,尤其是在部件将用于其中洁净是很重要的医疗应用中的时候。
概要
本发明涉及用于支撑可拆式地联接在接受者身上的治疗和/或诊断联接器的装置和方法。根据本发明一个方面的装置可包括U形支承件,其构造成在邻近联接区处贴靠在接受者身体上。该U形支承件可包括设在U形支承件的第一支脚上的第一联接器支承部分,以及设在U形支承件的第二支脚上的第二联接器支承部分。第一联接器支承部分可构造成在邻近接受者身体的第一联接位置处可拆式地携带第一联接器,而第二联接器支承部分可构造成在邻近接受者身体的第二联接位置处可拆式地携带第二联接器。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中,第一联接器支承部分可定位成比第二联接器支承部分更接近第一联接位置。因此,该装置可引导医师将联接器连接在正确的联接位置。
根据本发明一个方面的用于制造柔性载体的方法包括,用第一量的弹性材料来形成柔性载体的第一部分。柔性载体的第一部分可具有通道,柔性件的至少一部分可设在该通道中。该方法还包括,通过将至少部分地未固化的第二量的弹性材料置于通道中以便至少部分地覆盖柔性件的位于通道中的部分来形成柔性载体的第二部分。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中,形成柔性载体的第一部分包括,当第一量的弹性材料至少部分地未固化时,用第一量的弹性材料来填充第一模具组件。在第一量的弹性材料已经至少部分地固化之后,从第一模具组件中取出柔性载体的第一部分,并将其放在第二模具组件中,以便在通道中容纳至少部分地未固化的第二量的弹性材料。第二量的弹性材料可至少部分地覆盖柔性件的位于通道中的部分。
在本发明的另一方面中,该方法还包括在柔性载体中设置可变形件的至少一部分。该可变形件可从第一形状弯曲至第二形状,并构造成在弯曲之后可至少大致地保持其形状。在本发明的另一方面中,可变形件可定位在柔性载体第一部分的通道中。
在本发明的另一方面中,支承件可为柔性的和弹性的以便顺应身体表面,并且可成形为贴靠在接受者的背部、颈部、头部和腿部中的至少之一上。该装置还可包括联接在第一联接器和支承件之间的柔性接线。当第一联接器从连接位置移动至其中联接器被联接在接受者身体上的被联接位置时,该接线可保持连接在第一联接器和支承件之间。该接线可包括构造成联接在电脉冲源上的电缆、构造成联接在信号监视器上的电缆,和/或构造成联接在液体药物源上的一定长度的导管。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中,第一和第二联接位置可以为较多多个联接位置中的两个,第一和第二联接器定位结构(location)可以为较多多个联接器定位结构中的两个。联接位置的外形可形成第一形状,联接器定位结构的外形可形成至少大致类似于第一形状的相应第二形状。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用于将治疗和/或监控设备联接在接受者身上的一种方法可括,将支承件的至少一部分从第一形状弯曲至第二形状,第二形状使支承件至少大致地顺应接受者身体的曲面。尽管该支承件被弯曲成第二形状,然而支承件也可定位成在邻近身体联接区处贴靠在接受者身体的曲面上,并且与联接区中的第一和第二联接位置间隔开。该方法还可包括从支承件中取下第一联接器,并在第一联接位置处将第一联接器联接在身体上,以及从支承件中取下第二联接器,并在第二联接位置处将第二联接器联接在身体上。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用于将治疗和/或监控设备联接在接受者身上的另一方法可包括,将U形支承件的第一和第二支脚设置成贴靠在接受者身体上的邻近身体联接区中的第一和第二联接位置处。该方法还可包括,从支承件第一支脚的第一联接器支承部分上取下第一联接器,并在第一联接位置处将第一联接器联接在身体上,以及从支承件第二支脚的第二联接器支承部分上取下第二联接器,并在第二联接位置处将第二联接器联接在身体上。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中,第一联接器支承部分可定位成比第二联接器支承部分更接近第一联接位置。
附图简介
图1A-G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经皮电疗***的示意图。
图1A显示了***组件的电极和角度,其中电极处于缩回的和未***的状态。
图1B显示了在伸出期间但在将电极***病人组织中之前的图1A所示***组件的电极和角度。
图1C显示了在伸出和将电极***病人组织中的期间的图1A所示***组件的电极和角度。
图1D显示了***病人组织中的图1A所示电极。
图1E显示了连接在控制单元上以提供经皮电疗的图1A所示电极。
图1F显示了在缩回期间但在将电极从病人组织中取出之前的图1A所示***组件的电极和角度。
图1G显示了在缩回期间以及在将电极从病人组织中取出之后的图1A所示的电极和尖点保护组件。
图2A-E是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经皮电疗***的示意图。
图2A显示了带有***组件的电极和角度的经皮电疗***,其中电极处于缩回和未***的状态。
图2B显示了在电极的伸出期间但在***之前的图2A所示的经皮电疗***。
图2C显示了图2A所示的经皮电疗***,其中电极处于已伸出和***的状态。
图2D显示了在电极缩回期间的图2A所示经皮电疗***。
图2E显示了在电极已缩回之后的图2A所示经皮电疗***。
图3显示了用于治疗下背部疼痛的经皮神经调节治疗中的电极阵列(montage)。
图4是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组件的电极和角度的分解剖视图。
图5是图4所示实施例的局部分解视图。
图6是图4所示实施例的视图,显示了***组件的电极和角度以及联接器。
图7是图4所示实施例的剖视图,显示了***组件的电极和角度以及联接器。
图8是图4所示实施例的剖视图,显示了在将电极***到病人组织中之前与***组件的电极和角度相接合的联接器。
图9是图4所示实施例的剖视图,其中电极处于其已伸出的和***的状态。
图10显示了用于利用图4所示实施例来治疗下背部疼痛的阵列,其中电极处于部分地伸出但未***的状态。
图11显示了在电极***步骤开始时的图10所示电极阵列。
图12显示了图10所示的电极阵列,其中电极处于伸出的***状态,并连接在控制单元上以便为病人提供电疗。
图13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组件的电极导入器和角度的分解图。
图14是图13所示***组件的导入器和角度的局部剖视图。
图15是图13所示***组件的导入器和角度的剖视图。
图16是图13所示***组件的导入器和角度的齿轮组件的视图。
图17显示了用于利用PNT来治疗下背部疼痛的阵列形式的图13-16所示实施例的部分电极组件。
图18是在伸出电极期间的图13所示导入器的视图。
图19是显示了在伸出电极期间但在***电极之前的图13所示导入器的视图。
图20是显示了在伸出电极期间和在***电极期间的图13所示导入器的剖视图。
图21是显示了在伸出电极期间以及在***电极期间的图13所示导入器的剖视图。
图22是图13-16所示实施例的已***的电极组件的剖视图。
图23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联接器支承件的局部示意性的顶视立体图。
图24是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设在接受者背部上的联接器支承件的局部示意性的顶视立体图。
图25是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设置成接近联接位置的支承件的局部示意性的顶视平面图。
图26是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构造成可支撑联接器的联接器支承件的一部分的顶视立体图。
图27是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具有构造成可容纳夹子型联接器的孔的联接器支承件的一部分的顶视立体图。
图28是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具有构造成可被夹子型联接器夹住的凸柱的联接器支承件的一部分的顶视立体图。
图29是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包括有构造成可支撑用于接收诊断信息的联接器的联接器支承件的装置的局部示意性的视图。
图30是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包括有构造成可支撑施用液体药物的多个联接器的联接器支承件的装置的局部示意性的视图。
图31是联接器支承件的局部示意性的侧视立体图,该联接器支承件具有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来构造的用于将联接器支承件定位在侧躺着的接受者身上的连接器具。
图32是联接器支承件的局部示意性的侧视立体图,该联接器支承件具有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来构造的用于将联接器支承件定位在侧躺着的接受者身上的连接器具。
图33是位于接受者身上的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来构造的联接器支承件的顶视立体图。
图34是设在接受者背部上的联接位置附近的图33所示联接器支承件的局部示意性的顶视立体图。
图35A-C是模具组件的剖面端视图,显示了用于制造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支承件或其它柔性载体的方法。
图36是设置成邻近接受者颈区的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来构造的可变形的联接器支承件的局部示意性的侧视立体图。
图37是大致沿着图36所示线37-37的图36所示支承件的剖面端视图。
图38是设置成邻近接受者下背部区域上的联接区的图33所示联接器支承件的局部示意性的顶视立体图。
详细描述
经皮电疗***如PNT***通过刺入组织外皮肤的电极来将电流传递至病人组织的区域内。电流由位于病人身体外部的控制单元产生,并且通常具有特定的波形特性如频率、幅度和脉冲宽度。根据所传递的处理或治疗,可设有包含了阴极和阳极的一个电极,或者其中至少一个用作阴极而至少一个用作阳极的多个电极。
电极具有尖点,其在治疗期间不仅可有助于穿透病人的皮肤而***,而且可以提高局部电流密度。因此,电极尖点的布置和定位是治疗的一个重要方面。电极必须还能够正确地联接在控制单元上,以便形成用于将治疗电流传递至病人身上的通路。
图1A-G是框图,显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经皮电疗***和电极组件的伸出和使用。如图1A和1B所示,该***可包括在其远端处具有尖点2的电极1,以及当电极1处于其缩回和未***的状态时至少包围了尖点2的外壳4。该缩回和未***的状态包括电极1的伸出之前和伸出之后的状态。外壳4可在其远端处具有孔5。促动器6可与显示为位于电极1的近端处的柄部11相互作用,以便移动电极1。
电极组件的伸出可包括用来将电极组件设置在用于电疗中的正确位置和状态下的步骤。图1A显示了处于缩回(伸出之前)状态的电极组件。在伸出期间,外壳4的远端面7设置成贴在病人皮肤22上,如图1B所示。该动作相对于病人的皮肤来支撑外壳4,从而控制了外壳和病人皮肤之间的角度。电极1然后通过使促动器6朝远端方向运动而经由孔5***到病人皮肤下面的组织中,如图1C所示。促动器6(以及电极1)在运动时由外壳4支撑,以便控制电极1进入病人组织中时的角度。
促动器6可具有限位止挡件9,其可与外壳4上的限位止挡区8相配合,以便限制促动器6的向远端的运动以及控制电极1的尖点2的***深度。在一个实施例中,例如当采用电疗***来提供经皮神经调节治疗时,设定的电极深度为3厘米。当然也可根据预期的应用和治疗来采用其它的电极深度。
在***之后移开外壳4和促动器6(其在此之前用作电极导入器),如图1D所示。电极1可经由导线或电缆16而连接在控制单元10上。在用于PNT中时,控制单元10可提供经电流调整和电流平衡的波形,其中幅度高达约20mA,频率在约4Hz和50Hz之间,脉冲宽度在约50微秒和1毫秒之间。当然可根据所提供的治疗来采用具有其它参数的其它电波形。同样,尽管图1E只显示了连接在控制单元上的一个电极,但应当理解,在一个控制单元上可连接多个电极。
在完成电疗之后,电极组件可缩回。在如图1F所示的实施例中,将外壳4的孔5放在电极1的柄部11之上。外壳4可以是用来伸出和***电极的同一外壳(即电极导入器),或者是完全不同的组件(如电极移除件)。电极1的尖点2然后通过使促动器6朝着近端运动而被拉入到尖点保护组件3的外壳4中,如图1G所示。
图2A-E是显示了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框图。在该实施例的一方面中,控制单元10经由导体16而连接在电极组件13内的电极12上。与上述一样,在用于PNT中时,控制单元10可提供经电流调整的和电流平衡的波形,其中幅度高达约20mA,频率在约4Hz和50Hz之间,脉冲宽度在约50微秒和1毫秒之间。在其它实施例中,控制单元10可提供具有其它特性的电流。在图2A所示的其缩回状态中以及图2B所示的其未***状态中,该***可包括外壳18,其在电极尖点20尚未***穿过病人皮肤22时包围了电极12的尖点20。
在开始伸出时,外壳18的远端面21设置成贴在病人皮肤22上,如图2B所示。与上述实施例一样,该动作相对于病人皮肤来支撑外壳18,从而控制外壳和病人皮肤之间的角度。通过使促动器19朝远端运动,电极12的尖点20便经由孔24而***病人皮肤下面的组织中,如图2C所示。促动器19(和电极12)在其运动时由外壳18支撑,以控制电极进入病人组织时的角度。
促动器19可以为电极组件13的一部分,或者是***的单独部件。促动器19还可具有限位止挡件23,其可与外壳18的限位止挡区17相配合,以便限制促动器19的向远端运动,从而控制电极12的***深度。在一个实施例中,例如当采用电刺激***来提供经皮神经调节治疗时,设定的电极深度为大约3厘米,然而可根据具体应用来采用其它的电极深度。控制单元10然后可通过电极12和连接在其上的任何其它电极来为病人提供适当的治疗。
在缩回期间,促动器19可将电极12朝近端拉回到外壳18中。在电极12从病人皮肤中抽出之后,尖点保护组件14的外壳18再次包围住此时处于未***状态下的电极12的尖点20,如图2D和2E所示。当尖点20不再留在病人身上时,促动器19可帮助进行该操作,决不会暴露出电极12的尖点20。实际上,电极组件的操作者始终不会见到电极12的尖点20。因此,尖点保护组件14遮挡了已缩回电极12的可能被污染的部分,并可在电疗之前、电疗期间和电疗之后防止病人的护理者或其它在场人员无意中接触到电极12的尖点20。
虽然图2A-E显示了在电极伸出和***病人皮肤之前连接在控制单元上的电极,但也可在伸出期间或在***之后进行控制单元和电极之间的连接。同样,尽管图2A-E只显示了一个连接在控制单元上的电极,但应当理解,可在一个控制单元上连接多个电极,以满足所需电刺激治疗的要求。
为了采用图1A-G和图2A-E所示的经皮电疗***来治疗病人,将一个或多个电极经由病人皮肤***到下面的组织中。作为一个示例,为了利用单极电极通过PNT来治疗下背部疼痛,可以采用例如如图3所示的阵列或排列。标注“T12”-“S1”指病人的脊椎。控制单元或发生器在电极对之间提供持续若干分钟至若干小时的电流脉冲,优选传递上述经电流调整的波形。在Ghoname等人的下背部疼痛治疗的论文中推荐采用三十分钟的治疗。
图4-12显示了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电极组件30可包括基座32、电极34以及柱塞或促动器36。基座32可具有适于与病人皮肤接触的凸缘或扩口端44。基座32可由任何合适的聚合物或金属形成,例如高密度聚乙烯(HDPE)。基座32可以是不透明的,使得电极34不会被害怕针的病人看到。
促动器36以可滑动的设置而安装在基座32的外壳部分40中。锁定组件可防止促动器36和基座32的外壳40之间的相对运动。在一个实施例中,促动器36的锁定组件在其外圆柱面上具有整体式形成的弹性卡子48。在电极组件30的缩回状态中,卡子48与基座32中的相应开口50配对接合,以便将促动器36和基座32相互之间固定住,以防止电极34运动至基座32的保护性外壳40之外,从而提供了对尖点的保护。在其它实施例中,可采用卡子和开口设置以外的其它机构来将促动器和基座保持住。
在一个实施例中,电极34可包括3厘米长的32号不锈钢针。当然,在不脱离本发明范围的前提下,电极34也可使用其它的尺寸和材料。促动器36也可由HDPE形成,但也可使用其它合适的材料。
电极34可在其近端具有较大直径的柄部52。柄部52可安装在形成于促动器36内的通道54中。通道54可在其远端具有窄孔56,其直径略大于电极34的直径但小于柄部52的直径,以便在最初的制造和装配之后将电极34固定在促动器36中。在如图7所示的缩回状态中,电极34的尖点38处于基座32的外壳部分40中,具体而言,处于外壳40的狭窄通道42中。
为了将一个或多个电极组件伸出到病人身上以提供电刺激治疗(例如PNT),优选采用可压缩的粘附垫(未示出)来将基座32的凸缘部分44的远端面46安装在病人皮肤上的所需部位上,该粘附垫包围了处于形成于通道42远端处的孔41的周围并且从表面46中向下延伸的环43,但在适当的时候也可采用将基座32连接在病人身上的其它手段。该动作使基座32相对于病人皮肤对准。基座32的凸缘部分44在电极的***和使用期间为电极组件提供了额外的稳定性。
可采用联接器或促动器工具60来***电极以及将电极与控制单元62电连接。联接器60和电极组件30也可相互作用,以提供该实施例的尖点保护组件。当联接器60的远端位于基座32和促动器36的近端上时,电极柄部52的外露近端64与联接器60内的接触面66形成电接触。接触面66又可通过电缆或其它导体68而电连接在控制单元62上。
联接器60可具有两个相对地设置的卡销70,其从其圆柱面的远端部分向外延伸。卡销70可与促动器36中的两个相应槽口72相配合,以及与基座32中的两个相应凹槽74相配合。两个槽口72中的第二个以及两个凹槽74中的第二个各自与如图4和5所示的槽口72和凹槽74相对。当将联接器60连接在电极组件30上时,卡销70沿着槽口72的纵向部分76以及沿着凹槽74的纵向部分78运动。同时,电极柄部52的外露远端64开始与促动器工具60的接触面66滑动式接触,以形成联接器60和电极32之间的电连接。
在卡销70到达纵向部分76和78的末端之后便使联接器60顺时针旋转(俯视该组件时)。因此,卡销70运动至槽口72和凹槽74各自的较短周向部分80和82中。槽口72的周向部分80的长度小于凹槽74的周向部分82的长度。因此,卡销70沿着周向部分82的继续运动将使卡销70运动至贴靠在周向槽口80的末端81上。联接器60的进一步顺时针旋转将使促动器36也顺时针旋转,从而使卡子48运动至离开开口50,并且允许电极34和促动器36相对于基座32运动。
凹槽74的第二纵向部分84可在周向部分82的末端处形成于基座32中。卡销70沿着第二纵向部分84朝向远端的运动将卡销70推靠在周向槽口部分80的远端边缘上,从而使促动器36和电极34以受控的方式朝着病人皮肤22向远端运动。
电极34在运动时穿过通道42,电极34的尖点经由孔41伸出。通道42和促动器36在该向前运动期间为电极34提供了轴向支撑,并且还与凸缘44所提供的支撑一起为电极34提供了进入角度的引导。另外,在电极伸出期间施加于病人皮肤上的向下压力可对可压缩的粘附垫施压,并将环43压靠在病人皮肤22上,这可有助于电极容易地穿透皮肤,还减轻了病人所经受的***疼痛。
基座32相对于病人皮肤的对准以及促动器36和电极34在基座32内的受控运动可控制电极进入到病人皮肤下方的组织中时的角度。电极34及其促动器在基座32内的向远端运动可持续至联接器60的圆柱形盖子部分92的远端面86抵达外壳40的环形面88为止。此时,电极34的尖点38已经伸入至病人皮肤下面的组织中达设定深度。在一个实施例中,该设定深度为大约3厘米,该深度可根据待进行的治疗而具有其它值。
电极组件30还可包括伸出电极的固定机构。在该实施例的一方面中,通道42的内表面和通道52的外表面55之间的干涉配合可实现该功能。
一旦电极已伸出并***,就可以开始电刺激治疗。控制单元62例如可以Ghoname等人的论文中所述的方式而提供刺激电流至电极。控制单元所提供的电波形取决于具体应用。例如,在一个实施例中,控制单元62可提供经电流调整和电流平衡的波形,其中幅度高达约20mA,频率在约4Hz和50Hz之间,脉冲宽度在约50微秒和1毫秒之间。在其它实施例中,控制单元62可提供其它频率下的电流。
联接器60和基座32的相互作用可在治疗期间为电极34及其至控制单元的电连接提供稳定性,这是通过将电极固定住、通过为电缆68上的牵拉力提供应变消除以及通过提供稳固的机械连接来实现的。还应当注意,在这些实施例的一方面中,电极34的尖点在电极组件的伸出和使用期间的任何时候都未暴露给操作者或任何其它在场人员。
在完成治疗之后,可从病人身上取下电极。为此,联接器60可朝向近端而离开病人运动。当卡销70沿着凹槽74的纵向部分84朝向近端运动时,卡销70推压在促动器的周向槽口部分80的近端边缘上,从而使促动器36和电极34也朝向近端运动。当卡销70到达纵向凹槽部分84的近端时,电极34的尖端38便脱离了病人且安全地位于基座32的外壳40内。联接器60的逆时针运动使卡销70沿着槽口72和凹槽74各自的周向部分80和82运动。由于周向部分80比周向部分82更短,因此逆时针运动将使逆时针促动器36转动。
在逆时针运动的极限位置处,卡子48运动回到开口50中,以防止电极和促动器相对于基座32的进一步运动。联接器60的进一步朝向远端的运动使卡销70沿着槽口72和凹槽74各自的纵向部分76和78朝向远端运动,以便使联接器60与电极组件30脱开。然后可从病人身上取下基座32。
图10-12显示了采用图4-9所示电极和尖点保护组件并通过PNT来治疗下背部疼痛。如图10所示,十个电极组件30a-j以阵列的形式设在病人的背部上并用粘合剂连接。接下来,将十个联接器60a-j连接在十个电极组件30a-j上。在一个实施例中(如所示图11),联接器60a-j在伸出之前被联接器支承件61所支撑或携带(图12)。
在该实施例的一方面中,联接器支承件61可包括大致平面的刚性支承件63,其具有设在支承件63的相应联接器定位结构处的十个接合件65。各接合件65可构造成可拆式地支撑或携带一个联接器60。例如,各接合件65可包括凸柱,其从支承件63中向上凸出,以便被可拆式地容纳在联接器60的相应轴向孔中。如图12所示,各联接器60可通过单独的电缆68a-j而连接在支承件63上。这些单独的电缆68a-j可被捆扎在一起,以形成可提供联接器60和控制单元62之间的电连通的接线69(例如多线电缆)。
在该实施例的另一方面中,接合件65在支承件63上的设置可对应于电极组件30a-j在病人背部上的设置。例如,当电极组件30a-j以设置成在病人脊柱的各侧上的两排的形式而于十个部位处连接在病人身上时,接合件65可设成两排,在与病人脊柱对准的中心轴线67的每一侧上均有一排(图11)。因此,接合件65的设置可引导医师将各联接器60连接在正确的电极组件30上。由于各电极组件30与另一个成对地设置以形成完整的电通路(其中一个电极用作阳极,而相邻的电极用作阴极),因此重要的是使各条电缆68与相应的电极组件正确地匹配。例如,如果用作阳极的给定电极组件30被无意中设置成离用作阴极的相应电极组件30太远,则施加在电极组件上的电流可能会太弱而不能起作用。另外,当分开来控制提供给各电路的电信号的特征时,在联接器60连接在错误的电极组件上时可能不清楚所控制的是那一条电路。因此,联接器支承件61可通过降低联接器60不正确地伸出的可能性而增加了电刺激治疗的有效性。在其它实施例中,联接器支承件61可具有其它构造,并且可支撑具有其它构造的联接器,参见图23-30在下文中介绍。
一旦各电极组件30被其各自的联接器60促动以便将电极插病人组织中(如所示图12),控制单元62就提供电信号以治疗病人。如上所述,一半电极(如组件30b,30d,30g,30h和30i)用作阳极,而另一半用作阴极。在一个实施例中,控制单元62可提供经电流调整和电流平衡的波形,其中波幅达约20mA,频率在约4Hz和50Hz之间,脉冲宽度在约50微秒和1毫秒之间,以便利用PNT来治疗病人的下背部疼痛。
图13-22显示了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装置。在该实施例的一方面中,电极导入器和安装在病人皮肤上的对准件提供了可控制电极进入病人组织时的角度的***组件的电极角度。在该实施例的另一方面中,如图13-16和19-21所示的电极导入器100可***多个电极。应当理解,本发明的原理可应用在被设计成可保持和***任何数量电极的导入器中。
十二个电极102设在可旋转地安装在外壳104内的储料匣103中。在一个实施例中,外壳104是两件式的注射模制的聚苯乙烯组件。如图14所示,储料匣103可围绕安装在形成于外壳104中的支撑件上的中枢105而旋转。片簧106与形成于储料匣103内的十二个径向凹槽108之一相配合,以形成用于外壳104内的可旋转储料匣103的十二位棘轮机构。
储料匣103可具有围绕中枢105径向地设置的十二个电极腔115。当导入器100被完全装满时,各腔115包含一个电极102。腔115的上部118的直径在尺寸上设置成可与电极102的电极柄部部分107的宽部112和114形成干涉配合。电极102的下宽部114可由可压缩材料形成。腔115的下部119的直径稍大一些,使得在下部119和电极柄部107之间不存在干涉配合,其原因如下所述。每次片簧106处于凹槽108中时,储料匣腔115的开口106就与导入器100的孔117对准,如图14和15所示。
在形成于外壳104中的导轨110上设有滑动件109。驱动杆111从滑动件109上纵向向下地延伸,齿条120从滑动件109上纵向向上地延伸。齿条120的齿与旋转齿轮122上的齿相互配合,该旋转齿轮122围绕伸入到形成于外壳104内的轴安装件126之中的轴124而安装。在也围绕轴124安装的更小直径的旋转齿轮128上安装了第二组齿(在图16中更清楚地显示)。齿轮122和128围绕轴124一同旋转。
更小直径的齿轮128的齿与从可纵向运动的促动器132上延伸出的第二齿条130的齿相啮合。安装在促动器132和弹簧平台136之间的弹簧134将促动器132偏压离开外壳104。
为了使该实施例的电极组件伸出,优选通过粘合剂(未示出)将柔性和可压缩的环形贴片140设在病人皮肤上的所需部位处。例如,为了利用PNT来治疗下背部疼痛,可以采用如图17所示的设置或阵列。在该阵列中,五个电极用作阴极,五个电极用作阳极。
如图19和20所示,贴片140具有设在其中心并且从其中向上延伸的环形的刚性件141。刚性件141具有通往较大直径开口144的较小直径开口142。开口142的直径略小于电极102的柄部部分107的下宽部114,并且略大于电极102的柄部部分107的中央部分113的直径。
在贴片140就位之后,将导入器100的远端设置成贴靠在贴片140上,使得导入器孔117包围了刚性贴片件141的向上延伸部分,如图18所示。这种相互作用使导入器的储料匣腔115之一的开口116与刚性件141的开口142对准,并有助于控制电极的进入角度,如图19所示。施加在导入器100上的向下压力压紧了贴片140,从而使刚性件141的上表面与储料匣103的下表面相接合,并将刚性件141向下压入到病人皮肤22中。施加在***部位周围的病人皮肤上的压力可减轻***电极所导致的疼痛。
下压促动器132将使齿条130向远端运动,这会使齿轮128和122旋转。由于齿轮128的直径和齿数与齿轮122的直径和齿数不同,因此齿条120比齿条130的相应纵向运动在纵向上运动了更大的距离。该特征使得仅利用操作者拇指的较小运动就可将电极***到病人皮肤中达其所需的距离。通过滑动件109沿导轨110的运动来引导齿条120的朝向远端的运动。
当滑动件109向远端运动时,驱动杆111运动至储料匣腔115中,直到驱动杆111的远端与电极的柄部部分107的顶面接合为止。如图20所示,驱动杆111的进一步向远端运动将电极102向下推,使得电极102的尖点108离开导入器外壳并进入病人皮肤22以及皮肤下面的组织中。腔115在***期间提供了电极102的轴向稳定性。
当电极柄部部分107的顶部112离开储料匣腔115的较小直径部分118时,它进入腔115的较大直径部分119中。此时(如图21所示),由于腔部分119的直径比电极柄部107的直径更宽,因此电极不再连接在导入器100上。
促动器132和驱动杆111的继续向下运动通过压在柄部部分114上而推动电极柄部107的下方较大直径部分114穿过刚性件141的较小直径部分142。进一步的向下运动会推动柄部部分114进入刚性件141的较大直径部分144中,使得刚性件的较小直径部分位于电极柄部107较大直径部分112和114之间。该相互作用将电极保持在病人的组织中,并有助于提供电极***的深度控制。在该实施例中,电极的尖点108的优选深度为大约3厘米,但电极可根据待进行的治疗而***至其它深度。当滑动件109与外壳104的限位止挡区145相接合时,滑动件109也用作该点处的限位止挡,从而也控制了电极***深度。
储料匣103可在***各电极之后旋转至新的***位置并贴靠在空的贴片140上,直到所有电极都被伸出和***。合适的电接插件148如鳄鱼夹可通过形成于电极柄部107的上部较大直径部分112中的孔(未示出)而电连接在电极102上,以便经由电缆或其它导线149来提供控制单元150和电极102之间的电连通,如图22所示。贴片140可通过防止电缆149上的牵拉力使电极脱离病人来提供用于电极102的应变消除,从而有助于将电极保持住。在该实施例的一方面中,对于操作者或在场人员而言,电极的尖点在电极伸出、***和电疗治疗期间的任何时候均未暴露出来。
控制单元150例如以Ghoname等人的论文中所介绍的方式提供刺激电流至电极上。控制单元所提供的电波形同样取决于具体应用。例如,在提供经皮神经调节治疗的***的实施例中,控制单元150可提供经电流调整的和电流平衡的波形,其中幅度高达约20mA,频率在约4Hz和50Hz之间,脉冲宽度在约50微秒和1毫秒之间。
在一个备选实施例中,电极柄部的下宽部可由刚性材料形成,并可具有圆形的凸轮接合边缘。该备选实施例中的贴片140的纵向环体为可压缩的,或者在电极柄部的凸轮接合作用时具有弹性的凸轮接合开口。
图23是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可支撑或携带联接器260的联接器支承件200的顶视立体图。在该实施例的一方面中,联接器支承件200包括支承件220和设在支承件220的联接器定位结构处的十个接合件240。各接合件240可拆式地支撑了一个联接器260。在该实施例的一方面中,联接器260可以大致类似于参见图4-12如上所述的联接器60。或者,联接器260可具有其它的构造,例如在题为“用于重新定位经皮探针的方法和装置”的共同未决的美国申请No.09/666931中所公开的构造,该申请通过引用结合于本文中。在其它实施例中,联接器可具有其它的构造,例如参见图27-30如下所述的构造。
当联接器260大致类似于参见图4-12如上所述的联接器60时,各接合件240可具有圆柱或凸柱的形状,并且可拆式地容纳在联接器260的向下孔中。接合件240可向上延伸足够的距离而进入联接器260的孔中,以便将联接器260相对于支承件220牢固地支撑。在其它实施例中,接合件240可具有其它的构造(例如当联接器具有其它构造时),如参见图26-30如下所述。
联接器支承件200可包括位于支承件220和各联接器260之间的接线250。在该实施例的一方面中,接线250可包括传递电信号至联接器260上以及至与联接器260相连的病人或接受者身上的电缆。在其它实施例中,接线250可具有其它构造,如参见图27-30如下所述。在这些实施例的任一个中,不同的接线250可具有不同的长度,以便允许相应联接器260联接在接受者身上的合适部位处。或者,各接线250可具有相同的长度,只要该长度足以使各联接器260联接在接受者身上的正确部位处。例如,在一个实施例中,带有一组接线250的单个支承件220可适用于身高在约4.5英尺至约6.5英尺范围内的接受者。
当接线250包括电缆时,各接线250可在入口连接点223处进入支承件220。接线250然后可穿过支承件220的电缆通道212,并在出口连接点224处离开支承件220。接线250可捆扎在一起,以形成连接在电接插件252上以便与电势源相连的成束接线251。
在一个实施例中,支承件220可包括结合在下部211上的上部210。上部210可包括电缆通道212和接合件240。可通过模制上部210、将上部210倒置以及将组装电缆(其包括成束接线251和单独的接线250)放入电缆通道212中来形成支承件220。下部211可连接在上部210(例如通过重叠模制工艺)上,以便将组装电缆固定在支承件220中。在其它实施例中,联接器支承件200可通过其它技术来形成。在这些实施例的任一个中,支承件220可包括柔性的、硬度较软的、生物相容性的热塑性弹性体材料,例如可从美国俄亥俄州Akron市的Advanced Elastomeric Systems公司得到的Santoprene材料。因此,支承件220可顺应着接受者身体的形状,如参见图24在下文中所述。
在该实施例的另一方面中,支承件220的形状以及接合件在支承件220上的位置构造成可帮助医师将各联接器260连接在接受者身体上的正确的相应联接部位处。例如,当联接器支承件200构造成用来在接受者的背部上进行电疗时,支承件220可具有与中心轴线270对准的轴向细长部分221。支承件220还可包括两个横向细长部分222(显示为第一横向细长部分222a和第二横向细长部分222b),它们设置成横向于中心轴线270。在该实施例的一方面中,联接器支承件200、特别是细长部分221和222可构造成与接受者背部上的相应联接部位间隔开,从而不会干扰将联接器260连接在接受者身上的操作。例如,在一个实施例中,轴向细长部分221可具有约11英寸±0.25英寸的长度(从出口连接点224测得)。横向细长部分222a,222b可分别具有约6.8英寸±0.25英寸和约7.5英寸±0.25英寸的长度。在其它实施例中,细长部分221,222可具有其它的尺寸。在这些实施例的任一个中,各联接器260可定位成邻近于相应的联接部位,以帮助医师将联接器连接在正确的联接部位上,如下文中参见图24所述。
图24是设置成位于接受者背部上的联接器支承件200(如虚线所示)的局部示意性的顶视立体图。为了清楚起见,联接器支承件200在图24中示意性地显示为未带有联接器260。在该实施例的一方面中,联接器支承件200的中心轴线270与身体的纵轴271(例如脊柱)对准,以便将联接器支承件200定位成邻近于接受者身上的联接区280。联接区可以位于接受者的背部上(如图24所示),或者联接区可位于接受者的颈部、头部、腿或其它身体部分上。当联接器支承件200设在联接区280上时,细长部分221,222a和222b可以弯曲以顺应联接区280中的接受者身体的形状。因此,联接器支承件200不太可能脱离接受者的身体,并且可使联接器260与联接区280的合适部分更精确地对准。
联接区280包括多个联接位置或部位281(显示为281a-j),相应的多个电极组件230(显示为230a-j)连接于此处。在一个实施例中,电极组件230设置成阴极/阳极对,其中电极组件对230a和230b;230c和230d;230e和230f;230g和230h;以及230i和230j形成了五条电路。一旦联接器支承件200设在接受者的背部上,则各接合件240(显示为240a-j)便设置成邻近于其相应的电极组件230a-j。例如,将与身体纵轴271附近的电极组件230相连的那些接合件240设置成接近于联接器支承件200的中心轴线270。将与更远离身体纵轴线271的电极组件230相连的那些接合件240设置成远离更联接器支承件200的中心轴线270。因此,许多联接器260设置成更接近与那个联接器260相连的一个相应电极组件230,而不是更接近任何其它的电极组件。结果,医师将更加不可能将联接器260连接在不正确的电极组件230上。
图25是联接器支承件200的顶视平面图,其中联接器260被取下使得可以看到接合件240a-j的顶部。在该实施例的一方面中,接合件240a-j被加上标记,以表示各自的联接器260连接在哪条电路上。例如,接合件240a和240b可标上数字“1”,以表示从这些接合件上取下的联接器260连接在接受者身上以形成电路“1”。该设置的优点在于,如果控制单元62(图9)指出电路“1”出现故障或有缺陷,则医师可容易地将可能出现故障的联接器260的范围缩小至从接合件240a和240b上拆下的两个联接器260上。
在该实施例的另一方面中,联接器支承件200可包括其它的特征,以进一步帮助医师将联接器260连接在正确的联接部位281上。例如,接合件240a可偏置至中心轴线270的右侧,而接合件240b可偏置至中心轴线270的左侧,使得医师更有可能将相应的联接器260a,260b(图24)连接在正确的联接部位281a,281b上。在该实施例的另一方面中,位于中心轴线270右侧的接合件240a,240e,240f,240i和240j可具有与位于中心轴线270左侧的接合件240b,240c,240d,240g和240h不同的颜色。另外,如图24和25所示,联接器支承件200的整体形状、特别是由接合件240的位置所限定的外形大致类似于由联接部位281的位置所限定的外形。在其它实施例中,例如当联接器支承件200构造成贴靠在接受者的腿部、颈部或头部以便对这些区域进行治疗时,接合件所限定的外形也可对应于联接部位所限定的外形。在这些实施例的任一个中,接合件240的相对纵向和横向位置可至少大致地与接受者身体上的联接部位281的相对纵向和横向位置相一致。
为了进一步帮助医师,联接器支承件200可包括对准特征229(显示为第一对准特征229a和第二对准特征229b)。当将联接器支承件200定位在接受者身体上时,医师可利用对准特征229通过使对准特征229与相应的联接部位281g和281i对准来实现联接器支承件200的正确定位。在其它实施例中,联接器支承件200可包括与其它联接部位有关的另外对准特征,或者可省略对准特征229。
图26是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具有带接合件340的横向细长部分322a的联接器支承件300的一部分的顶视立体图。联接器支承件300的整体形状可大致类似于参见图23-25如上所述的相应整体形状。在该实施例的一方面中,接合件340包括设置成可接受联接器、如上述图23中的联接器260或上述图4-8中的联接器60的外壳的孔341。在该实施例的另一方面中,接合件340可包括一对入口槽口342,其设置成可容纳联接器60的卡销70(图5)。一旦卡销70已经移动到入口槽口342中,则联接器60就可顺时针旋转,以便使卡销70移动到横向锁定槽口343中。因此,该设置的优点在于,它可牢固但可拆卸地与联接器60相接合。
图27是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具有带接合件440的横向细长部分422a的联接器支承件400的一部分的顶视立体图。在该实施例的一方面中,接合件440可包括孔441,其构造成可接受夹紧联接器460如鳄鱼夹。夹紧联接器460可直接连接在经皮针灸针402或另一经皮或透皮器件上。当夹紧联接器460未连接在针402上时,它可以可拆式地设在孔441中,同时保持连接在电接线450如电缆上。在图28所示的一个备选设置中,联接器支承件400可包括具有凸柱形状的接合件440a。在该实施例的一方面中,夹紧联接器460可被夹紧在接合件440a上,以相对于联接器支承件400来支撑联接器460。
在参见图27和28如上所述的实施例的一方面中,夹紧联接器460可连接在经皮电极、如参见图22如上所述的电极102上。或者,联接器460(或其它联接器)可连接在透皮电致神经刺激***上。在另一实施例(如图29所示)中,夹紧联接器660可夹紧在诊断电极上,例如可从英国South Croydon的SLE公司买到的贴片电极或EMG针式电极630。多个联接器660(在图29中显示了一个)可以大致类似于图23和/或图11中所述的构造而连接在支承件600(示意性地显示在图29中)上。支承件600可利用成束接线651连接到护理单元690上。护理单元690可包括能够接收来自联接器660的电信号而非提供电信号至联接器660上的诊断仪器。因此,支承件600可帮助医师将多个联接器660联接在正确的相应电极630上。
图30是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可帮助医师将药物输送至接受者身上的多个联接部位中的联接器支承件700的部分示意图。因此,联接器支承件700可包括多个药物接线750(在图30中显示了一个),例如一定长度的药物输送管。各接线750可包括用于连接在***到接受者身上的针或其它药物输送器件730上的联接器760。可将单独的药物接线750捆扎在一起,以形成连接在护理单元790上的成束接线751。护理单元790可包括用于将液体药物提供至联接器支承件700和接受者的泵、滴注袋或其它装置。
参见图11和图23-30如上所述的联接器支承件设置的实施例的特征在于,支承件构造成将联接器定位成邻近于适当的联接位置。因此,医师、包括比较不熟练的医师更不可能将联接器连接在不正确的联接位置上。该设置的优点在于,联接器可提供更可靠和/或更有效的治疗和/或诊断信息。另一优点在于,医师可更快速地将联接器连接在接受者身上,从而提高了医师提供治疗和/或诊断信息的效率。
上述联接器支承件的实施例的另一优点在于,单个支承件就可适用于许多种应用。例如如上所述,单个支承件可适用于身高在约4.5英尺至约6.5英尺范围内的接受者。单个联接器支承件也可适用于具有各种体形的接受者。另外,单个联接器支承件可定位在具有多种姿势的接受者身上。例如,单个联接器支承件可贴靠在接受者的背部上,不管接受者是俯卧、弯下身子或部分地直立,仍然可允许联接器连接在正确的联接位置上。
图3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来构造的、利用连接器件202而保持在侧躺着的接受者身上的联接器支承件200的局部示意性的立体侧视图。为了清楚起见,联接器支承件200在图31中示意性地显示为不带联接器260。在该实施例的一方面中,联接器支承件200的中心轴线270与身体纵轴271(例如脊柱)对准,以便将联接器支承件200定位成邻近于接受者身上的联接区280。联接区280可位于接受者的背部(如图24所示)上,或者,联接区280可位于接受者的颈部、头部、腿部或其它身体部分上。
在该实施例的另一方面中,连接器件202包括在第一方向上从第一横向细长部分222a上延伸出来的第一连接部分203a,以及在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上从第一横向细长部分222a上延伸出来的第二连接部分203b。在其它实施例中,连接部分203可从联接器支承件200的其它部分上延伸出来。例如,在另一实施例中,连接器件202可从第二横向细长部分222b或轴向细长部分221上延伸出来。
在该实施例的另一方面中,连接部分203可以为构造成至少部分地围绕着接受者躯干的相对侧而延伸的柔性件,并且可包括远端205(显示为第一远端205a和第二远端205b),其构造成可释放地相互接合,以形成围绕着接受者的连续环并将联接器支承件200固定就位。在该实施例的另一方面中,远端205可包括维可牢尼龙搭扣,以便可释放地相互接合。在其它实施例中,可采用其它接合特征将连接部分203可释放地连接在一起。例如,在其它实施例中,可以采用传统的带扣、挂钩,搭扣或锁扣***。在另一实施例中,远端205可在接受者的前面系在一起,以便将联接器支承件200固定就位。
图32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来构造的、利用连接器件206而保持在侧躺着的接受者身上的联接器支承件200的局部示意性的立体侧视图。为了清楚起见,联接器支承件200在图32中示意性地显示为不带联接器260。在该实施例的一方面中,连接器件206可包括未一直围绕着接受者延伸的连接部分207(显示为第一连接部分207a和第二连接部分207b)。相反,连接部分207仅围绕着接受者部分地延伸,并且构造成轻柔地挤压接受者以将联接器支承件200保持就位。例如,在一个实施例中,连接部分207可包括医师可容易地对其进行弯曲或成形以安装在特定接受者周围的可变形的金属件或其它材料。在其它实施例中,连接部分207可包括用于连接在接受者身上的其它特征。例如,在一个其它实施例中,连接部分207可包括粘合底衬,其可释放地粘合在接受者身上,以便将联接器支承件200固定就位。
仅为说明起见,连接器件206和连接器件202(图31)均显示为带有联接器支承件200。因此,这两个连接器件均可用于定位具有与联接器支承件200不同构造的其它联接器支承件。这些联接器支承件可包括例如参见图33-37如下所述的联接器支承件。
参见图31和32如上所述的连接器件202和206的实施例的一个特征在于,它们可将联接器支承件200固定在接受者的联接区的附近,即使在联接区设置在斜面上也是如此。该特征的优点在于,它使医师能够对倾斜的接受者进行治疗,同时联接器支承件200不会从接受者身上掉下产破坏治疗。
图33是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可支撑或携带联接器260的联接器支承件350的顶视立体图。在该实施例的一方面中,联接器支承件350包括支承件360和设在支承件360的联接器定位结构处的十个接合件370。在该实施例的另一方面中,联接器支承件350为大致U形的并包括两个支脚部分361,如图33所示显示为相互间隔开的第一细长支脚部分361a和第二细长支脚部分361b。支脚部分361可定位成从支承件360的中心轴线390的相对侧至少部分地相互面对。
图33所示的联接器支承件350的许多方面在结构和功能上至少大致类似于参见图23、24和25如上所述的联接器支承件200的相应方面。例如,各接合件370可具有圆柱或凸柱的形状,并且能可拆式地容纳在联接器260的向下孔中。另外,联接器支承件350可包括在支承件360和各联接器260之间延伸的接线380。接线380可包括电缆,以便将电信号传递至联接器260以及与联接器260相连的病人或接受者中。如参见图23-25的联接器支承件200如上所述,不同的接线380可具有不同的长度,以便允许将相应的联接器260联接在接受者身上的适当部位处。然而在其它实施例中,各接线380可具有相同的长度,只要各长度足以使各联接器260到达接受者身上的所需部位。
当接线380包括电缆时,各接线380可在相应的入口连接口363处进入到支承件360中。接线380然后可穿过形成于支承件360中的电缆通道312(如图35A-35C更详细地显示)。接线380可在出口连接点366处离开支承件360。如下文中参见图35A-35C更详细地介绍,在一个实施例中,支承件360可包括包含有电缆通道312的上部310,以及重叠模制在电缆通道312上以将接线380嵌入在支承件360中的下部311。接线380可捆扎在一起,以形成可连接在电接插件352上以便与电势源相连的成束接线351。
在该实施例的另一方面中,支承件360的形状以及接合件370在支承件360上的位置设置成可帮助医师将各联接器260连接在接受者身体上的正确的相应联接部位处。例如,当联接器支承件350构造成对接受者的颈部或颈区进行电疗时,支脚部分361可在身体纵轴271的相对侧上朝着接受者的头部延伸。在该构造中,联接器支承件350、特别是支脚部分361与接受者颈部区域上的相应联接部位间隔开,以便不会干扰将联接器260连接在接受者身上的操作。例如,在一个实施例中,各支脚部分361可具有约8.0英寸±1.0英寸(从中心轴线390与支脚部分361相交处测得)的长度,支脚部分361可相互间隔开约6.0英寸±1.0英寸。在其它实施例中,支脚部分361可具有其它长度,并且可相互间隔开不同的距离。例如,在另一实施例中,各支脚部分361可具有约12.0英寸±1.0英寸的长度,支脚部分361可相互间隔开约8.0英寸±1.0英寸。在这些实施例的任一个中,各联接器260在靠在支承件360上时可定位成至少邻近于其在接受者颈区上的相应联接部位,以便帮助医师将各联接器连接在正确的联接部位,在下文中将参见图34更详细地介绍。
图34是设置成接近接受者身上的联接位置的图33所示联接器支承件350(如虚线所示)的局部示意性的顶视立体图。为了清楚起见,联接器支承件350在图34中示意性地显示为不带联接器260。在该实施例的一方面中,联接器支承件350的中心轴线390与身体纵轴271对准,以便将联接器支承件350定位成邻近接受者身上的联接区382。联接区382可位于接受者的颈部和上背部区域或颈区(如图34所示)上,或者,联接区382可位于接受者的下背部、头部、腿部或其它身体部分上。当联接器支承件350位于联接区382上时,支脚部分361可弯曲,以便顺应着联接区382附近的接受者颈区的形状。因此,联接器支承件350更不可能脱离接受者的身体,并且可在与联接区382的其适当联接位置相邻之处更精确地对准联接器260。
联接区382包括多个部位或联接位置381(显示为381a-j),相应的多个电极组件330(显示为330a-j)可在这些位置处连接在接受者身上。在该实施例的一方面中,电极组件330在结构和功能上至少大致地类似于参见图24的上述电极组件230。在其它实施例中,可以使用其它的组件。例如,在其它实施例中,至少大致类似于参见图27-29如上所述的电极组件、或者大致类似于参见图30的上述组件的经皮空心针组件可在联接位置381处连接在接受者身上。在其中这些组件包括电极的实施例中,电极组件330可设置成阴极/阳极对,其中电极组件对330a和330b;330c和330d;330e和330f;330g和330h;以及330i和330j形成了五条电路。
一旦联接器支承件350设在接受者的上背部区域中,则各接合件370(显示为370a-j)就定位成邻近于其相应的电极组件330a-j。例如,与设置成接近接受者颈部的电极组件330相对应的那些接合件370设在支脚部分361的远端上。与设置成远离接受者颈部的电极组件330相对应的那些接合件370在出口连接点366的附近处设在支脚部分361上。作为这种设置的结果,与任何其它的电极组件330相比,许多联接器260(图33)设置成更接近于特定联接器260将连接在其上的那个相应的电极组件330。因此,医师更不可能混淆联接器260,或者将联接器260连接在不正确的电极组件330上。
图35A-C是一系列模具组件的剖面端视图,显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制造支承件360(图33)或其它柔性载体的方法。尽管以下论述参考支承件360以进行说明,然而所述方法可用于其中一个或多个柔性件如电线或电缆被嵌入在柔性外部件如弹性载体内的其它应用中。
首先参见图35A,在该实施例的一方面中,支承件360的上部310可采用具有第一模具部分325和第二模具部分326的第一模具组件324来成形。第一模具部分325可具有截面形状328,其包括上部310的外部特征。第二模具部分326可具有截面形状338,其包括上部310的内部特征如电缆通道312。在该实施例的另一方面中,上部310的内部特征包括两个凸缘313,其在电缆通道312上至少部分地向内延伸。如参见图35C在下文中更详细地说明,凸缘313可有助于在模制工艺期间将组装电缆358固定在电缆通道312中。在其它实施例中可省略凸缘313。将未固化的、低硬度的、生物相容性的热塑性弹性体材料327如Santopreneo或其它弹性或非弹性的材料的第一部分注入到第一模具部分325和第二模具部分326之间的空腔中,以便形成上部310。在材料327的第一部分已至少部分地固化之后,第一模具部分325和第二模具部分326可相互间分开,并且可将上部310从第一模具组件324中取出。这里所用的“固化”广义上指的是材料327的任何至少部分的硬化,并且可根据材料327的性质而以许多种不同的方式来实现。例如,在该实施例的一方面中,材料327可在室温和/或压力下固化。在另一实施例中,材料327可在高温和/或压力下固化。在其它实施例中,材料327可在其它条件下固化。
接下来参见图35B,将上部310定位在第二模具组件329的第三模具部分346中。在该实施例的一方面中,第三模具部分346具有截面形状347,其至少大致类似于第一模具部分325的截面形状328(图35A)。然而,在该实施例的另一方面中,截面形状347略小于截面形状328,从而使弹性体材料327的上部310在设于第三模具部分346中时轻微地突出至第三模具部分346的表面348之上。在上部310位于第三模具部分346中之后,将组装电缆358(其可包括例如图33的成束接线351和单独的接线380)设于电缆通道312中。然后将第四模具部分349置于第三模具部分346上并至少压在表面348上,以便将弹性体材料327的上部310压入第三模具部分346中。
接下来参见图35C,在该实施例的另一方面中,一旦第四模具部分349与第三模具部分346配合在一起,就将未固化的热塑性弹性体材料327的第二部分或其它材料注入到第二模具组件329中,以便形成支承件360的下部311。上部310在第四模具部分349上的压紧可在材料327的第二部分被注入和固化时帮助将材料327的第二部分包含在电缆通道312中。另外,凸缘313可有助于在工艺的这一部分期间将组装电缆358固定在电缆通道312中。在材料327的第二部分已至少部分地固化之后,分开第三模具部分346和第四模具部分349,并且将支承件360从第二模具组件329上抬起。
在其它实施例中,可采用其它方法来制造支承件360(图33)。例如,在一个实施例中,支承件360的上部310和下部311可利用一套模具组件来形成。在该实施例的一方面中,上部310利用参见图35A的上述第一模具组件324来制成。在上部已至少部分地固化之后,将第二模具部分326与第一模具部分325分开,并将第二模具部分326从支承件360的上部310上取出。然后将第四模具部分349置于第一模具部分325上,将材料327的第二部分注入到电缆通道312中,以形成参见图35C如上所述的下部311。在该实施例的另一方面中,可以多种方式来压紧上部310,以防止材料327的第二部分泄漏。一种这样的方式是提供带有凸出部分的第四模具部分349,该凸出部分在第四模具部分349与第一模具部分325相配时向下伸出来并压紧上部310。另一方式是在第一模具部分325的上表面上提供垫片或隔块,其可在上部310已成形之后取下来。取下隔块将导致上部310稍微地凸出至第一模具部分325之上(参考第三模具部分346如图35B所示)。结果,使第四模具部分349与第一模具部分325相配会压紧上部310并提供密封。
在该实施例的另一方面中,上部310和下部311可通过上述方法利用低硬度的、生物相容性的热塑性弹性体材料来形成。例如,在一个实施例中,上部310和下部311可利用硬度为约55肖氏硬度A至约87肖氏硬度A、或者约40肖氏硬度D至约50肖氏硬度D的弹性材料来形成。在另一实施例中,上部310和下部311可利用硬度为约73肖氏硬度A的Santopreneo材料来形成。在其它实施例中,可以采用具有其它硬度/软度特性的其它材料。
参见图35A-C如上所述的制造方法的实施例的一个特征在于,组装电缆358在模制工艺期间被固定在电缆通道312内。该特征的一项优点在于,它防止了在将热塑性弹性体注入到模具组件中时组装电缆358的拉伸、弯曲或“表面化”。用语“表面化”描述了其中组装电缆358或其它柔性件在模具组件中运动至位于或接近分型面的情形。这种“表面化”会使组装电缆358的一些部分外露或相对未受保护,并导致一个或多个单独接线380的过早磨损或失效。该特征的另一优点在于,组装电缆358以保护性方式被嵌入于上部310中,此保护性方式将单独的接线380组合起来,但仍允许柔性地弯曲以顺应支承件360设在其上的不平坦表面
图3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来构造并设在具有直立或半直立姿势的接受者身上的联接器支承件365的局部示意性的立体侧视图。在该实施例的一方面中,联接器支承件365包括具有细长支脚部分364的支承件366,细长支脚部分364在结构和功能上至少大致类似于参见图33和34如上所述的支承件360的细长支脚部分361。然而,在该实施例的另一方面中,支承件366包括可变形件367,其允许支脚部分364弯曲和/或成形以顺应接受者的肩部。以这种方式来形成支脚部分364可允许联接器支承件365在邻近联接区如参见图34如上所述的联接区382之处与接受者的肩部相接合。该特征允许医师以例如参见图34如上所述的方式来使用联接器支承件365,即使在接受者处于直立、半直立、坐下或站立位置时也是如此。
图37是沿着图36中的线37-37的图36所示支承件366的剖面顶视图。在该实施例的一方面中,支承件366包括上部410、下部411和设在电缆通道412中的组装电缆458。支承件366的这些特征可在结构、功能和制造上至少大致类似于参见图33和35A-C如上所述的支承件360的相应特征。在该实施例的另一方面中,支承件366的可变形件367设在带有组装电缆458的电缆通道412中。在其它实施例中,可变形件367可嵌入于支承件366的其它部分中。例如,在一个其它实施例中,可变形件367可模制在上部410中,如图37中的虚线所示。
在该实施例的另一方面中,可变形件367可包括可变形的导线或其它可变形件,其具有硬度大于上部410和下部411的硬度的弹性护套459。例如,在一个实施例中,上部410和下部411可具有约73肖氏硬度A的硬度,护套459可具有约87肖氏硬度A的硬度。在其它实施例中,具有其它硬度/软度特性的其它材料可用于护套459、上部410和下部411。提供硬度大于支承件366的周围材料的护套459可在可变形件367挠曲或弯曲成可安装在接受者身上的特定形状时防止可变形件367穿透或以其它方式损坏支承件366。在其它实施例中,单独的接线380和/或组装电缆358也可设有硬度高于支承件366的周围材料的弹性护套。
在该实施例的另一方面中,可变形件367可包括延展性金属如铜、钢或铝。例如,在一个实施例中,可变形件367可包括回火的302或304号不锈钢钢棒,其具有约0.040英寸至约0.064英寸的直径。在其它实施例中,可变形件367可包括其它材料,例如非金属的塑料材料。在该实施例的另一方面中,护套459可具有约0.10英寸至约0.20英寸的外径。例如,在一个实施例中,护套459可具有约0.15英寸的外径。在其它实施例中,护套可具有其它的直径,或者可被省略。尽管所示实施例的可变形件367显示为导线如铜、钢或铝导线或具有圆形截面的其它部件,然而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使用其它可变形的材料。例如,在另一实施例中,可变形件367可包括延展性金属如回火钢或铝的扁平或矩形件。在其它实施例中,可变形件367可包括其它可变形的材料。
图38是设置成邻近于接受者下背部区域上的联接区384的图33所示联接器支承件350(如虚线所示)的局部示意性的顶视立体图。为了清楚起见,联接器支承件350在图38中示意性地显示为不带联接器260(图33)。联接区384包括多个部位或联接位置383(显示为383a-j),相应的多个电极组件330(显示为330a-j)在这些位置处连接在接受者身上。一旦联接器支承件350定位在接受者的下背部位上,各接合件370(显示为370a-j)就定位成邻近其相应的电极组件330a-j。结果,与任何其它的电极组件330相比,许多联接器260定位成更接近于特定联接器260连接于其上的一个相应电极组件330。因此,医师将更不可能混淆联接器260,或者将联接器260连接在不正确的电极组件330上。
从上文中可以理解,尽管已经出于说明目的来介绍了本发明的特定实施例,但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以进行各种修改。例如,联接器可直接连接在接受者的身上而非连接在中间器件如电极上(即电极可与联接器形成一体)。支承件的联接器定位结构可包括凸柱或圆柱、孔,或者可拆式地携带有联接器的任何其它特征。因此,本发明仅由所附权利要求来限定。

Claims (50)

1.一种在进行治疗和监控接受者中的至少之一的期间用于支撑可拆式地联接在接受者身体上的至少第一和第二联接位置处的至少第一和第二联接器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构造成贴靠在接受者身上的U形支承件,所述U形支承件具有设在所述U形支承件的第一支脚上的第一联接器支承部分以及设在所述U形支承件的第二支脚上的第二联接器支承部分,其中,所述第一联接器支承部分构造成定位至邻近接受者身体的所述第一联接位置并且可拆式地携带所述第一联接器,所述第二联接器支承部分构造成定位至邻近接受者身体的所述第二联接位置并且可拆式地携带所述第二联接器,所述U形支承件在贴靠在接受者身体上时与所述第一和第二联接位置间隔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联接器支承部分构造成可适应所述第一联接器在其中所述第一联接器被所述第一联接器支承部分携带的第一被携带位置与其中所述第一联接器在所述第一联接位置处可操作地联接在接受者身上的第一被联接位置之间的运动,所述第二联接器支承部分构造成可适应所述第二联接器在其中所述第二联接器被所述第二联接器支承部分携带的第二被携带位置与其中第二联接器在所述第二联接位置处可操作地联接在接受者身上的第二被联接位置之间的运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一接合件,其在所述第一联接器支承部分处从所述支承件中悬伸出来,并构造成与所述第一联接器可拆式地相接合;和
第二接合件,其在所述第二联接器支承部分处从所述支承件中悬伸出来,并构造成与所述第二联接器可拆式地相接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所述第一联接器;和
连接在所述第一联接器和支承件之间的柔性电缆,当所述第一联接器在其中所述第一联接器被所述第一联接器支承部分携带的第一被携带位置与其中所述第一联接器在所述第一联接位置处可操作地联接在接受者身上的所述第一被联接位置之间运动时,所述柔性电缆保持连接在所述第一联接器和支承件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件包括多个联接器支承部分,其包含了所述第一和第二联接器支承部分且编号大于所述第一和第二联接器支承部分,其中各所述多个联接器支承部分构造成定位至邻近接受者身体上的相应联接位置,所述联接位置的外形限定了第一形状,所述联接器支承部分的外形限定了至少大致类似于所述第一形状的相应的第二形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件包括延伸成至少邻近所述第一和第二联接器支承部分的可变形件,其中所述可变形件可从第一形状弯曲至第二形状,并构造成在弯曲之后可至少大致保持其形状。
7.一种在进行治疗和监控接受者中的至少之一的期间用于支撑可拆式地联接在接受者身上的联接器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构造成贴靠在接受者身上的支承件,所述支承件具有延伸离开中间部分并至少部分地相互面对的第一和第二细长支脚部分,所述第一细长支脚部分具有构造成定位至邻近接受者身体上的第一联接位置的第一联接器支承部分,所述第二细长支脚部分具有构造成定位至邻近接受者身体上的第二联接位置的第二联接器支承部分;
构造成在所述支承件的第一联接器支承部分处与第一联接器可拆式地相接合的第一接合件,其中,所述第一联接器可在其中所述第一联接器与所述第一接合件相接合的第一被接合位置与其中所述第一联接器在所述第一联接位置处可操作地联接在接受者身上的第一被联接位置之间运动;和
构造成在所述支承件的第二接合部分处与第二联接器可拆式地相接合的第二接合件,其中,所述第二联接器可在其中所述第二联接器与所述第二接合件相接合的第二被接合位置与其中所述第二联接器在所述第二联接位置处可操作地联接在接受者身上的第二被联接位置之间运动,所述第一接合件构造成定位至比所述第二接合件更接近所述第一联接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所述第一联接器,其中所述第一联接器具有电触点,其构造成在所述第一联接位置处与***到接受者中的经皮电探针相连;和
连接在所述第一联接器和支承件之间的柔性电缆,当所述第一联接器从所述第一被接合位置运动至所述第一被联接位置时,所述电缆保持连接在所述第一联接器和支承件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所述第一联接器,其中所述第一联接器具有电触点,其构造成在所述第一联接位置处与***到接受者中的经皮电探针相连;和
连接在所述第一联接器和所述支承件的邻近第一接合件的所述第一细长支脚部分之间的柔性电缆,当所述第一联接器从所述第一被接合位置运动至所述第一被联接位置时,所述电缆保持连接在所述第一联接器和支承件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件是柔性的和弹性的以便顺应身体表面。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件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和第二细长支脚部分之间的中心轴线,其中所述支承件还包括多个接合件,其包含了所述第一和第二接合件且编号大于所述第一和第二接合件,所述多个接合件在所述中心轴线的相对侧上设成两排,各所述多个接合件构造成定位至邻近接受者身上的联接位置。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件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和第二细长支脚部分之间的中心轴线,其中所述支承件还包括多个接合件,其包含了所述第一和第二接合件且编号大于所述第一和第二接合件,所述多个接合件在所述中心轴线的相对侧上设置成至少大致平行的两排,各所述多个接合件设置成定位至邻近接受者身上的联接位置。
13.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合件构造成可携带具有导电夹的所述第一联接器。
14.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合件构造成可携带具有促动工具的所述第一联接器,所述促动工具构造成可将经皮电极***到接受者中。
15.一种在进行治疗和监控接受者中的至少之一的期间用于支撑可拆式地联接在接受者身上的联接器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构造成贴靠在接受者身体上的支承件,所述支承件具有构造成定位至邻近接受者身上的第一联接位置的第一联接器支承部分,所述支承件还具有构造成定位至邻近接受者身上的第二联接位置的第二联接器支承部分,所述第一联接器支承部分构造成可拆式地携带第一联接器,所述第二联接器支承部分构造成可拆式地携带第二联接器,其中所述支承件包括定位成至少邻近所述第一和第二联接器支承部分的可变形件,所述可变形件可从第一形状弯曲至第二形状,并构造成在弯曲之后可至少大致保持其形状。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联接器支承部分构造成可适应所述第一联接器在其中所述第一联接器被所述第一联接器支承部分携带的第一被携带位置与其中所述第一联接器在所述第一联接位置处可操作地联接在接受者身上的第一被联接位置之间的运动,所述第二联接器支承部分构造成可适应所述第二联接器在其中所述第二联接器被所述第二联接器支承部分携带的第二被携带位置与其中所述第二联接器在所述第二联接位置处可操作地联接在接受者身上的所述第二被联接位置之间的运动。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联接器支承部分包括构造成可释放地支撑所述第一联接器的接合件,其中所述装置还包括构造成连接在所述第一联接器和支承件之间的柔性电缆,当所述第一联接器从所述第一被携带位置运动至所述第一被联接位置时,所述电缆保持连接在所述第一联接器和支承件之间。
18.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件包括具有第一硬度的第一柔性材料,其中所述可变形件被嵌入在具有大于所述第一硬度的第二硬度的第二柔性材料中。
19.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和第二联接器支承部分是较多多个联接器支承部分中的两个,其中各所述较多多个联接器支承部分构造成定位至邻近包含了所述第一和第二联接位置的较多多个联接位置中的相应一个,所述联接位置的外形限定了第一形状,所述联接器支承部分的外形限定了至少大致类似于所述第一形状的相应第二形状。
20.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件包括至少大致设成U形的第一和第二细长支脚部分,其中所述可变形件延伸至至少邻近所述第一和第二细长支脚部分。
21.一种用于可拆式地联接在接受者身上的将多个经皮探针联接器支撑就位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构造成贴靠在接受者身上的支承件,所述支承件包括可从第一形状弯曲至第二形状并构造成在弯曲之后可至少大致保持其形状的可变形件;
从所述支承件中悬伸出来并构造成定位至邻近身体上的第一联接位置的第一接合件;
与所述第一接合件可拆式地相接合的第一联接器;
连接在所述第一联接器和支承件之间的第一电缆;
从所述支承件中悬伸出来并构造成定位至邻近接受者身体上的第二联接位置的第二接合件,所述第一接合件构造成定位至比所述第二接合件更接近所述第一联接位置,所述第二接合件构造成定位至比所述第一接合件更接近所述第二联接位置;
与所述第二接合件可拆式地相接合的第二联接器;和
连接在所述第二联接器和支承件之间的第二电缆。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缆在第一连接位置连接在所述支承件上,所述第二电缆在第二连接位置连接在所述支承件上,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电缆在所述支承件内捆扎在一起,并在第三连接位置彼此相邻地离开所述支承件。
23.一种用于对接受者进行治疗、对接受者进行监控或者进行治疗且监控接受者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构造成贴靠在接受者身上的支承件,所述支承件包括构造成有助于所述支承件的成形以与接受者身体外形相匹配的可变形件,所述支承件具有构造成定位至邻近接受者身体的第一联接位置的第一联接器支承部分,所述支承件还具有构造成定位至邻近接受者身体的第二联接位置的第二联接器支承部分;
第一联接器,其构造成在第一联接位置处可操作地联接在身体上,并在所述第一联接器支承部分处被可拆式地支撑;
第二联接器,其构造成在第二联接位置处可操作地联接在身体上,并在所述第二联接器支承部分处被可拆式地支撑;
接受者护理单元,其构造成可传递治疗给接受者、监控接受者的状态,或者可传递治疗且监控接受者的状态;
位于所述护理单元和第一联接器之间的第一接线;和
位于所述护理单元和第二联接器之间的第二接线。
24.一种在进行治疗和监控接受者中的至少之一的期间用于支撑可拆式地联接在接受者身上的至少第一和第二联接位置处的至少第一和第二联接器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构造成定位在接受者身上的支承件,所述支承件具有构造成定位至邻近接受者身体的所述第一联接位置并且可拆式地携带所述第一联接器的第一联接器支承部分,所述支承件还具有构造成定位至邻近接受者身体的所述第二联接位置并且可拆式地携带所述第二联接器的第二联接器支承部分;和
连接器件,其从所述支承件中悬伸出来,并构造成至少部分地围绕着接受者身体延伸,以便在至少邻近所述第一和第二联接位置之处将所述支承件可释放地保持在接受者身上。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联接器支承部分构造成可适应所述第一联接器在其中所述第一联接器被所述第一联接器支承部分携带的第一被携带位置与其中所述第一联接器在所述第一联接位置处可操作地联接在接受者身上的第一被联接位置之间的运动,所述第二联接器支承部分构造成可适应所述第二联接器在其中所述第二联接器被所述第二联接器支承部分携带的第二被携带位置与其中所述第二联接器在第二联接位置处可操作地联接在接受者身上的所述第二被联接位置之间的运动,其中所述连接器件包括在第一方向上从所述支承件中延伸出来的第一部分,以及在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上从所述支承件中延伸出来的第二部分。
26.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件包括在第一方向上从所述支承件中延伸出来的第一柔性带部分,以及在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上从所述支承件中延伸出来的第二柔性带部分,其中各所述第一和第二带部分包括构造成可释放地相互间接合以形成围绕着接受者的连续带的远端。
27.一种用于对接受者进行治疗、监控接受者或者进行治疗且监控接受者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用于可拆式地联接在接受者身体上的联接位置处的联接器具;
用于在接受者身体上邻近所述联接位置之处可拆式地携带所述联接器具的携带器具;和
转接器具,当所述联接器具在其中所述联接器具被所述携带器具携带的第一被携带位置与其中所述联接器具在第一联接位置处可操作地联接在接受者身上的所述第一被联接位置之间运动时,所述转接器具可将所述联接器具连接在所述携带器具上。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用于传递治疗给接受者、监控接受者的状态、或者传递治疗且监控接受者状态的接受者护理器具,其中所述转接器具包括用于在所述联接器具可拆式地联接在接受者身上时将电信号从接受者护理器具传递至接受者身上的导电器具。
29.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联接器具构造成在所述联接位置处可拆式地联接在***到接受者中的经皮电探针上。
30.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联接器具包括至少第一和第二联接器,所述第一联接器构造成可拆式地联接在接受者身上的第一联接位置上,所述第二联接器构造成可拆式地联接在接受者身上的第二联接位置上,其中所述携带器具构造成可在邻近所述第一联接位置处携带所述第一联接器,以及在邻近所述第二联接位置处携带所述第二联接器。
31.一种用于对接受者进行治疗和监控接受者中的至少之一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将至少一个联接器可拆式地定位在具有顺应性的支承件上;
弯曲所述支承件的至少一部分,使所述支承件至少大致顺应着接受者身体的外形;
将所述支承件定位在接受者的身体上;
从所述支承件上取下所述至少一个联接器;和
将所述至少一个联接器可拆式地联接在至少邻近于所述已定位支承件的接受者身体上的联接位置上。
32.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至少一个联接器可拆式地定位在所述具有顺应性的支承件上包括将第一联接器可拆式地定位在所述支承件的第一细长部分上,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将第二联接器可拆式地定位在所述支承件中的与所述第一细长部分间隔开的第二细长部分上。
33.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至少一个联接器可拆式地定位在所述具有顺应性的支承件上包括将第一联接器可拆式地定位在所述支承件的第一细长部分上,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将第二联接器可拆式地定位在所述支承件中的与所述第一细长部分间隔开的第二细长部分上,而弯曲所述支承件的至少一部分包括弯曲所述支承件的所述第一和第二细长部分,以使它们至少大致顺应着接受者的肩部区域。
34.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至少一个联接器可拆式地定位在所述具有顺应性的支承件上包括将第一联接器可拆式地定位在从所述支承件中悬伸出来的第一接合件上,以及将第二联接器可拆式地定位在从所述支承件中悬伸出来的第二接合件上,所述第二接合件与所述第一接合件间隔开,其中将所述至少一个联接器可拆式地联接在接受者身体上的所述联接位置上包括,将所述第一联接器可拆式地联接在至少邻近所述第一接合件的第一联接位置上,以及将所述第二联接器可拆式地联接在至少邻近所述第二接合件的第二联接位置上。
35.一种用于将治疗设备和监控设备中的至少之一联接在接受者身上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将U形支承件的第一和第二支脚定位在接受者身体上的邻近身体联接区之处并与所述联接区中的第一和第二联接位置间隔开;
在邻近所述第一联接位置的所述支承件第一支脚的第一联接器支承部分处相对于身体来支撑第一联接器;
在邻近所述第二联接位置的所述支承件第二支脚的第二联接器支承部分处相对于身体来支撑第二联接器;
从所述支承件第一支脚的第一联接器支承部分上取下所述第一联接器,并在所述第一联接位置处将所述第一联接器联接在身体上;和
从所述支承件第二支脚的第二联接器支承部分上取下所述第二联接器,并在所述第二联接位置处将所述第二联接器联接在身体上。
36.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定位所述支承件的第一和第二支脚包括,将所述支承件的第一细长部分至少大致定位在接受者脊柱的一侧,以及将第二细长部分至少大致定位在接受者脊柱的另一侧。
37.一种用于对接受者进行经皮电疗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将U形柔性支承件的第一和第二支脚定位在接受者身上的邻近具有第一和第二联接位置的联接区之处;
在邻近所述第一联接位置的所述支承件第一支脚的第一联接器支承部分处相对于身体来支撑第一联接器;
在邻近所述第二联接位置的所述支承件第二支脚的第二联接器支承部分处相对于身体来支撑第二联接器,所述第一联接器支承部分定位成比所述第二联接器支承部分更接近所述第一联接位置;
从所述第一支脚的第一联接器支承部分上取下所述第一联接器,并在所述第一联接位置处将所述第一联接器电连接在位于体内的第一经皮探针上;
从所述第二支脚的第二联接器支承部分上取下所述第二联接器,并在所述第二联接位置处将所述第二联接器电连接在位于体内的第二经皮探针上;和
将所述第一和第二联接器电连接在电势源上。
38.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对所述支承件进行定向,使得所述第一和第二联接器支承部分的设置至少大致对应于所述第一和第二联接位置的设置。
39.一种用于制造其中携带有至少一个柔性件的柔性载体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用第一量的弹性材料来形成所述柔性载体的第一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具有通道;
将所述柔性件的至少一部分定位在所述通道中;
通过将至少部分地未固化的第二量的弹性材料设在所述通道中以至少部分地覆盖所述柔性件的位于所述通道中的部分来形成所述柔性载体的第二部分;和
至少部分地固化所述第二材料,以便将所述柔性载体的第二部分结合在所述柔性载体的第一部分上。
40.根据权利要求3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形成所述柔性载体的第一部分包括,在所述第一量的弹性材料至少部分地未固化时用所述第一量的弹性材料来填充第一模具组件,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使所述第一量的弹性材料固化;和
将所述柔性载体的第一部分设在第二模具组件中,以便在所述通道中容纳所述至少部分地未固化的第二量的弹性材料,从而至少部分地覆盖所述柔性件中的处于所述通道内的部分。
41.根据权利要求3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形成所述柔性载体的第一部分包括,在所述第一量的弹性材料至少部分地未固化时用所述第一量的弹性材料来填充第一模具组件,所述第一模具组件具有第一截面形状,所述方法还包括:
使所述第一量的弹性材料固化;
将所述柔性载体的所述第一部分设在具有比所述第一截面形状更小的第二截面形状的第二模具组件中;和
将所述第一部分的至少一部分压在所述第二模具组件上以便密封所述通道,以及在所述第二量的弹性材料的固化期间在所述通道中包含所述至少部分地未固化的第二量的弹性材料。
42.根据权利要求3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柔性件的至少一部分设在所述通道中包括将可变形件的至少一部分设在所述通道中,其中所述可变形件可从第一形状弯曲至第二形状,并构造成在弯曲之后可至少大致保持其形状。
43.根据权利要求3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形成所述柔性载体的第一和第二部分包括,由硬度为约55肖氏硬度A至约87肖氏硬度A或者硬度为约40肖氏硬度D至约50肖氏硬度D的弹性材料来形成所述第一和第二部分。
44.一种用于制造构造成在进行治疗和监控接受者的至少之一的期间贴靠在接受者身上的柔性支承件的方法,所述支承件构造成可支撑用于可拆式地联接在接受者身上的至少第一和第二联接位置处的至少第一和第二联接器,所述方法包括:
用至少部分地未固化的第一量的弹性材料来至少部分地填充模具组件以形成所述支承件的第一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包括至少第一通道以及第一和第二接合件,其中所述第一接合件构造成可释放地携带所述第一联接器,所述第二接合件构造成可释放地携带所述第二联接器;
将第一接线的至少一部分定位在所述第一通道中;和
将至少部分地未固化的第二量的弹性材料置于所述通道中,以形成所述支承件的第二部分以及至少部分地覆盖所述第一接线的处于所述通道中的部分。
45.根据权利要求4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用所述至少部分地未固化的第一量的弹性材料来至少部分地填充所述模具组件以形成所述支承件的第一部分包括,将所述第一和第二接合件形成为从所述支承件的第一部分中向外凸出的圆柱形状,所述圆柱构造成可拆式地容纳在所述第一和第二联接器中的开口内。
46.根据权利要求4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将可变形金属件的至少一部分定位在所述第一通道中,所述可变形金属件包括金属芯和覆盖在所述金属芯上的弹性护套,其中所述可变形金属件可从第一形状弯曲至第二形状,并构造成在弯曲之后可至少大致保持其形状。
4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放置所述至少部分地未固化的第二量的弹性材料包括,将硬度为约55肖氏硬度A至约87肖氏硬度A或者硬度为约40肖氏硬度D至约50肖氏硬度D的所述第二量的弹性材料注入到所述第一通道中。
48.一种用于制造构造成可贴靠在人体身上的具有顺应性的支承件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由第一弹性材料来形成所述支承件的第一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具有至少第一通道;
将第一细长柔性件的至少一部分定位在所述第一通道中;
将细长可变形件的至少一部分定位在所述第一通道中,所述细长可变形件可从第一形状弯曲至第二形状,并构造成可在弯曲之后至少大致保持其形状;
通过将第二弹性材料的未固化部分置于所述通道中以至少部分地覆盖所述第一细长柔性件的至少一部分和所述细长可变形件的至少一部分来形成所述支承件的第二部分;和
使所述第二材料固化,以便将所述支承件的第二部分结合在所述支承件的第一部分上。
49.根据权利要求4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形成所述支承件的第一部分包括,利用具有至少大致类似U形的所述第一通道来形成U形的所述第一部分。
50.根据权利要求4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形成所述支承件的所述第一部分包括,由硬度为约55肖氏硬度A至约87肖氏硬度A或者硬度为约40肖氏硬度D至约50肖氏硬度D的所述第一弹性材料来形成所述第一部分,形成所述支承件的所述第二部分包括,由硬度为约55肖氏硬度A至约87肖氏硬度A或者硬度为约40肖氏硬度D至约50肖氏硬度D的所述第二弹性材料来形成所述第二部分。
CNA2003801097042A 2002-12-16 2003-12-16 将经皮器具联接到病人身上 Pending CN175657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43387602P 2002-12-16 2002-12-16
US43386802P 2002-12-16 2002-12-16
US60/433,876 2002-12-16
US60/433,868 2002-12-16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56576A true CN1756576A (zh) 2006-04-05

Family

ID=326852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3801097042A Pending CN1756576A (zh) 2002-12-16 2003-12-16 将经皮器具联接到病人身上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20040172115A1 (zh)
EP (2) EP1616596A3 (zh)
JP (1) JP2006509594A (zh)
KR (1) KR20050094815A (zh)
CN (1) CN1756576A (zh)
AU (1) AU2003297948A1 (zh)
CA (1) CA2510187A1 (zh)
WO (1) WO2004058322A2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956976B1 (en) 2005-12-02 2015-09-23 Ambu A/S Needle electrode with displaceable cover
US7742824B2 (en) 2006-08-21 2010-06-22 Medtronic, Inc. Medical electrode mounting
WO2008024526A1 (en) * 2006-08-21 2008-02-28 Medtronic, Inc. Novel features for routing conductors in medical electrical lead electrode assemblies
US7738966B2 (en) 2006-08-21 2010-06-15 Medtronic, Inc. Features for routing conductors in medical electrical lead electrode assemblies
US20080103572A1 (en) 2006-10-31 2008-05-01 Medtronic, Inc. Implantable medical lead with threaded fixation
US8548558B2 (en) 2008-03-06 2013-10-01 Covidien Lp Electrode capable of attachment to a garment, system, and methods of manufacturing
US8868216B2 (en) 2008-11-21 2014-10-21 Covidien Lp Electrode garment
WO2010069006A1 (en) * 2008-12-18 2010-06-24 Cochlear Limited A method of encapsulation of a flexible component
US8433386B2 (en) * 2009-11-02 2013-04-30 Xialing Zhang Subdermal needle electrode cable assembly having movable needle safety cover integral therewith
US9114248B2 (en) * 2010-10-04 2015-08-25 Nervomatrix Ltd. Electrode for finding points of low impedance and applying electrical stimulation thereto
US9131900B2 (en) * 2011-07-11 2015-09-15 Covidien Lp Force regulating device applicators
EP2877234B1 (en) 2012-07-26 2017-08-23 Nyxoah SA Implant sleep apnea treatment device including an antenna
US9907967B2 (en) 2012-07-26 2018-03-06 Adi Mashiach Transcutaneous power conveyance device
US9802038B2 (en) 2014-08-15 2017-10-31 Axonics Modulation Technologies, Inc. Implantable lead affixation structure for nerve stimulation to alleviate bladder dysfunction and other indication
US10195423B2 (en) 2016-01-19 2019-02-05 Axonics Modulation Technologies, Inc. Multichannel clip device and methods of use
US9517338B1 (en) 2016-01-19 2016-12-13 Axonics Modulation Technologies, Inc. Multichannel clip device and methods of use
WO2019165108A1 (en) 2018-02-22 2019-08-29 Axonics Modulation Technologies, Inc. Neurostimulation leads for trial nerve stimulation and methods of use
KR102076618B1 (ko) * 2018-05-21 2020-02-12 한국과학기술연구원 전극 고정 및 릴리즈 장치
WO2021076940A1 (en) 2019-10-16 2021-04-22 Balman James Robert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determining physiological parameters of an infant in-utero

Family Cites Families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901965A (en) * 1972-02-14 1975-08-26 Iii Henry W Honeyman Method of making an inflatable catheter
CH561907A5 (zh) * 1973-10-16 1975-05-15 Moeller Willi Firma
US4054365A (en) * 1976-05-28 1977-10-18 General Cable Corporation Fiber optic cable construction
FR2381618A1 (fr) * 1977-02-24 1978-09-22 Ouest Cie Procede de fabrication d'un reservoir souple de securite pour hydrocarbures notamment pour vehicules industriels
US4132856A (en) * 1977-11-28 1979-01-02 Burroughs Corporation Process of forming a plastic encapsulated molded film carrier CML package and the package formed thereby
FR2420331A1 (fr) * 1978-03-23 1979-10-19 Claude Bernard Tete de mesure combinee, destinee a etre mise en place sur ou dans des parties corporelles, permettant l'obtention simultanee de signaux de mesure relatifs a une activite electrique d'une part et a une activite ionique d'autre part
US4339407A (en) * 1980-10-02 1982-07-13 Alden Research Foundation Electronic circuit encapsulation
JPS587607A (ja) * 1981-07-07 1983-01-17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光フアイバ複合架空線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IT1189524B (it) * 1986-05-19 1988-02-04 Pirelli Cavi Spa Cavi sottomarini per telecomunicazioni a fibre ottiche e loro procedimento di fabbricazione
US5029585A (en) * 1989-07-14 1991-07-09 Baxter International Inc. Comformable intralumen electrodes
US5222177A (en) * 1992-03-31 1993-06-22 At&T Bell Laboratories Underwater optical fiber cable having optical fiber coupled to grooved core member
US6331263B1 (en) * 1993-12-22 2001-12-18 Idemitsu Petrochemical Co., Ltd. Method for producing laminated moldings
US5567259A (en) * 1994-05-20 1996-10-22 Renew Roof Technologies, Inc. Methods of making a portable liquid containment
US5649936A (en) * 1995-09-19 1997-07-22 Real; Douglas D. Stereotactic guide apparatus for use with neurosurgical headframe
US5895695A (en) * 1997-03-28 1999-04-20 Rowley; William W. Crosslinked overmolded plumbing tubes
US6027679A (en) * 1997-08-29 2000-02-22 Lear Automotive Dearborn, Inc. Method for securing a wire harness to a surface
US6103033A (en) * 1998-03-04 2000-08-15 Therasense, Inc. Process for producing an electrochemical biosensor
US6424772B1 (en) * 1999-11-30 2002-07-23 Corning Cable Systems, Llc Fiber optic cable product and associated fabr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US6912424B2 (en) * 1999-12-01 2005-06-28 Meagan, Medical,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upling therapeutic and/or monitoring equipment to a patient
US7232541B2 (en) * 2001-04-27 2007-06-19 Borst Rodney D Method of vacuum thermoforming a container
WO2002091030A2 (en) * 2001-05-07 2002-11-14 Opticast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nufacturing plastic optical lenses and molds
US6662820B2 (en) * 2001-12-06 2003-12-16 Stant Manufacturing Inc. Weldable mount for fuel system component
US6995316B1 (en) * 2004-08-04 2006-02-07 Tyco Electronics Canada, Ltd. Overmolded wire sealing assembly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04058322A2 (en) 2004-07-15
EP1578485A4 (en) 2006-04-05
EP1616596A3 (en) 2006-04-05
EP1616596A2 (en) 2006-01-18
US20040172115A1 (en) 2004-09-02
CA2510187A1 (en) 2004-07-15
JP2006509594A (ja) 2006-03-23
WO2004058322A3 (en) 2004-08-26
EP1578485A2 (en) 2005-09-28
KR20050094815A (ko) 2005-09-28
AU2003297948A1 (en) 2004-07-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756576A (zh) 将经皮器具联接到病人身上
US6912424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upling therapeutic and/or monitoring equipment to a patient
AU2014302793B2 (en) Paddle leads and lead arrangements for dorsal horn stimulation and systems using the leads
US9561371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treating essential tremor or restless leg syndrome using spinal cord stimulation
US9956394B2 (en) Connectors for electrical stimul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of making and using
US10130806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making and using a temporary lead
US8666510B2 (en) Lead connection system for an implantable electrical stimulation system and methods for making and using the systems
US8983608B2 (en) Lead connector for an implantable electric stimulation system and methods of making and using
CN1753704A (zh) 控制经由皮肤的应用的深度
JP2009537226A (ja) 機能的または治療的神経刺激を提供する携帯アッセンブリ、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US20110190848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Laryngeal Elevator Musculature Rehabilitation
US20130172950A1 (en) Lead with lead stiffener for implantable electrical stimul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of making and using
CN113195041A (zh) 口腔肌肉训练
AU2010274190A1 (en) Multi-port modular connector for implantable electrical stimul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of making and using
US20160166836A1 (en) Electrical stimulation system with operating room cable/wound bandage and methods of making and using
US11167128B2 (en) Directional electrical stimulation leads,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spinal cord stimulation
US9358385B2 (en) Alignment wrap
US11992681B2 (en) Devices,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treating disease using electrical stimulation
KR20190011067A (ko) 연하장애 개선용 밴드
US8849414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making and using bendable paddles with implantable electrical stimulation systems
US11172959B2 (en) Long, flexible sheath and lead blank and systems and methods of making and using
CN1747763A (zh) 带有电联结器的经由皮肤的设备
CN116583211A (zh) 使用电刺激治疗疾病的装置、***和方法
EP3160401A2 (en) Alignment wrap
AU2012203808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laryngeal elevator musculature rehabilita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