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756040A - 旋转电机和电机绕组 - Google Patents

旋转电机和电机绕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756040A
CN1756040A CNA2005100884361A CN200510088436A CN1756040A CN 1756040 A CN1756040 A CN 1756040A CN A2005100884361 A CNA2005100884361 A CN A2005100884361A CN 200510088436 A CN200510088436 A CN 200510088436A CN 1756040 A CN1756040 A CN 175604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il
phase
stator
winding
condu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51008843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553074C (zh
Inventor
斋藤泰行
安原隆
小林秀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Ltd
Publication of CN17560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5604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53074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53074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00Details of windings
    • H02K3/04Wind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ductor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e.g. with bar conductors
    • H02K3/12Wind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ductor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e.g. with bar conductors arranged in slo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0/00Electric propulsion with power supplied within the vehicle
    • B60L50/10Electric propulsion with power supplied within the vehicle using propulsion power supplied by engine-driven generators, e.g. generators driven by combustion engines
    • B60L50/15Electric propulsion with power supplied within the vehicle using propulsion power supplied by engine-driven generators, e.g. generators driven by combustion engines with additional electric power suppl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64Electric machine technologies in electromobilit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72Electromobility specific charging systems or methods for batteries, ultracapacitors, supercapacitors or double-layer capacit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00Metal working
    • Y10T29/49Method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e
    • Y10T29/49002Electrical device making
    • Y10T29/4902Electromagnet, transformer or inductor
    • Y10T29/49073Electromagnet, transformer or inductor by assembling coil and cor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Windings For Motors And Generators (AREA)
  • Insulation, Fastening Of Motor, Generator Windings (AREA)
  • Permanent Magnet Type Synchronous Machin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旋转电机和电机绕组,能够在抑制外形尺寸变大的同时,增加内侧尺寸。定子线圈(14)是平角线圈,并从定子铁心的规定的槽的入口依次***,同时跨越多个槽,缠绕在上述突极上。定子线圈,由以下各部分组成:***槽(S)的2个槽***部(SC-S1、SC-S2);位于槽的端部的外侧的2个线圈末端部(SC-E1、SC-E2);以及,位于槽***部和线圈末端部之间,实施了扭折的4个扭折部(N1、N2、N3、N4)。将扭折部(N)扭折,以令相对第1线圈末端部中的平角线圈的面,第2线圈末端部中的上述平角线圈的面为相反侧的面,并令平角线圈的缠绕开始部(ST)和平角线圈的缠绕终结部(EN)位于同一面一侧。

Description

旋转电机和电机绕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旋转电机和电机绕组。
背景技术
作为现有的旋转电机,已知有例如像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那样,对三相分布缠绕的定子线圈,通过令其线圈末端(coil end)部的形状为不与其他相的线圈末端部相干扰的形状,来防止三相线圈末端部的干扰,缩短旋转电机在轴方向上的长度。作为另一个相关的现有技术,已知有专利文献2到5等所记载的内容。
[专利文献1]特开2002-51489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开平10-271733号公报
[专利文献3]特开平9-215238号公报
[专利文献4]特开2002-330216号公报
[专利文献5]特开2002-345572号公报
现有的混合动力汽车(HEV)一般构成为,以使用现有的内燃机的汽车为基础,添加电机或者电机/发电机。由内燃机-变速机-差动机构-车轮所组成的汽车动力传动***中有如下结构,即,并列于内燃机地配置电机,或在内燃机与变速机之间串联地配置电机。
近年来,要求内燃机和电机、变速机的结构更为小型化,本申请的发明者们对通过在电机内侧配置其他装置来实现小型化的目标进行了研究。例如,在电机的内侧配置变速机的一部分,整体结构上也会变小。问题是如果在电机的内侧配置其他装置,例如,变速机的一部分,电机***会变大。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旋转电机和电机绕组,在抑制外形尺寸变大的同时,还可增大内侧尺寸。
本发明提供一种旋转电机,在抑制外形尺寸变大的同时,也可增大内侧尺寸。
此外,本发明提供一种适用于上述旋转电机的电机绕组。
发明内容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旋转电机,由以下部分组成:定子,用分布缠绕在定子铁心的突极上分别缠绕三相定子线圈;转子,被支撑为可相对此定子旋转,同时在圆周方向上等间隔配置多个永磁体,其中,所述定子铁心的槽的入口的宽度比其内部窄,所述定子线圈为平角线圈,从所述定子铁心的规定的槽的入口依次***,同时跨越多个槽,缠绕在所述突极上,所述定子线圈,由:***所述槽的2个槽***部;位于所述槽的端部的外侧的2个线圈末端部;以及,位于所述槽***部和所述线圈末端部之间,被扭折的4个扭折部,所述扭折部被扭折为,在将多匝线圈缠绕在所述突极的状态下,相对于第1线圈末端部中的所述平角线圈的面,第2线圈末端部中的所述平角线圈的面为相反侧的面,且在所述线圈末端部中,所述平角线圈的缠绕开始部和所述平角线圈的缠绕终结部位于同一面一侧。
根据该结构,即使采用使变速机的输入轴等贯穿其内部的结构,也可以得到外形尺寸几乎不变的旋转电机。
此外,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为由定子和转子构成的旋转电机的上述定子中使用的线圈,所述线圈为平角线圈,从所述定子的定子铁心的规定的槽的入口依次***,同时跨越多个槽,缠绕在所述突极上,所述线圈,由:***所述槽的2个槽***部;位于所述槽的端部的外侧的2个线圈末端部;以及,位于所述槽***部和所述线圈末端部之间,被扭折的4个扭折部,所述扭折部被扭折为,在将多匝线圈缠绕在所述突极的状态下,相对于第1线圈末端部中的所述平角线圈的面,第2线圈末端部中的所述平角线圈的面为相反侧的面,且在所述线圈末端部中,所述平角线圈的缠绕开始部和所述平角线圈的缠绕终结部位于同一面一侧。
再有,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旋转电机中,具有:定子;和,转子,与此定子的周面隔着空隙相对配置、轴支撑为可旋转,所述定子,包括:定子铁心;和,安装在该定子铁心上的定子线圈,在所述定子铁心上,在圆周方向上形成轴方向上连续的多个槽,所述定子线圈,由叠层线圈导体并连续缠绕的多个相线圈构成,所述各个相线圈包括:在轴方向上延伸的2个线圈边部;和,从该线圈边部的两端部被扭折部变位、在圆周方向上延伸的2个线圈端部,所述2个线圈边部,跨越多个所述槽,被收容在分离的两个所述槽中,所述2个线圈端部,从所述槽起往轴方向的两个方向突出,配置在所述定子铁心的轴方向的两端面上,在所述多个相线圈中,第1相的多个相线圈,所述线圈端部配置在所述定子铁心的轴方向的两端面上,使所述线圈端部中的所述线圈导体的叠层方向为轴方向,在所述多个相线圈中,第2相的多个相线圈,所述线圈端部配置在所述定子铁心的轴方向的两端面上,使所述线圈端部中的所述线圈导体的叠层方向从轴方向往径方向上变化,且使所述线圈端部通过所述第1相的相线圈的线圈端部的外侧、跨越在圆周方向上邻接的所述第1相相线圈的相邻的所述扭折部,  在所述多个相线圈中,第3相的多个相线圈,所述线圈端部配置在所述定子铁心的轴方向的两端面上,使所述线圈端部中的所述线圈导体的叠层方向为径方向,且使所述线圈端部通过所述第1相和所述第2相的相线圈的线圈端部的外侧、跨越在圆周方向上邻接的所述第1相和第2相的相线圈的相邻的所述扭折部。
根据该结构,即使采用使变速机的输入轴等贯穿其内部的结构,也可以得到外形尺寸几乎不变的旋转电机。
再有,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旋转电机,与内燃机一同构成产生车辆驱动力的驱动源,并且配置于对驱动源的驱动力进行变速来对车轴传递的变速机和内燃机之间,其具有:定子;和,转子,与此定子的周面隔着空隙相对配置、轴支撑为可旋转,所述定子,包括:定子铁心;和,安装在该定子铁心上的定子线圈,在所述定子铁心上,在圆周方向上形成轴方向上连续的多个槽,所述定子线圈,由叠层线圈导体并连续缠绕的多个相线圈构成,所述各个相线圈包括:在轴方向上延伸的2个线圈边部;和,从该线圈边部的两端部被扭折部变位、在圆周方向上延伸的2个线圈端部,所述2个线圈边部,跨越多个所述槽,被收容在分离的两个所述槽中,所述2个线圈端部,从所述槽起往轴方向的两个方向突出,配置在所述定子铁心的轴方向的两端面上,在所述多个相线圈中,第1相的多个相线圈,所述线圈端部配置在所述定子铁心的轴方向的两端面上,使所述线圈端部中的所述线圈导体的叠层方向为轴方向,在所述多个相线圈中,第2相的多个相线圈,所述线圈端部配置在所述定子铁心的轴方向的两端面上,使所述线圈端部中的所述线圈导体的叠层方向从轴方向往径方向上变化,且使所述线圈端部通过所述第1相的相线圈的线圈端部的外侧、跨越在圆周方向上邻接的所述第1相相线圈的相邻的所述扭折部,在所述多个相线圈中,第3相的多个相线圈,所述线圈端部配置在所述定子铁心的轴方向的两端面上,使所述线圈端部中的所述线圈导体的叠层方向为径方向,且使所述线圈端部通过所述第1相和所述第2相的相线圈的线圈端部的外侧、跨越在圆周方向上邻接的所述第1相和第2相的相线圈的相邻的所述扭折部。
根据该结构,即使采用使变速机的输入轴等贯穿其内部的结构,也可以得到外形尺寸几乎不变的旋转电机。
另外,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旋转电机,与内燃机一同构成产生车辆驱动力的驱动源,并且配置于对驱动源的驱动力进行变速来对车轴传递的变速机和内燃机之间,其具有:定子,用分布缠绕在定子铁心的突极上分别缠绕三相定子线圈;和,转子,被支撑为可相对此定子旋转,同时在圆周方向上等间隔配置多个永磁体,所述定子铁心的槽的入口的宽度比其内部窄,所述定子线圈为平角线圈,从所述定子铁心的规定的槽的入口依次***,同时跨越多个槽,缠绕在所述突极上,所述定子线圈,由:***所述槽的2个槽***部;位于所述槽的端部的外侧的2个线圈末端部;以及,位于所述槽***部和所述线圈末端部之间,被扭折的4个扭折部,所述扭折部被扭折为,在将多匝线圈缠绕在所述突极的状态下,相对于第1线圈末端部中的所述平角线圈的面,第2线圈末端部中的所述平角线圈的面为相反侧的面,且在所述线圈末端部中,所述平角线圈的缠绕开始部和所述平角线圈的缠绕终结部位于同一面一侧。
根据该结构,即使采用使变速机的输入轴等贯穿其内部的结构,也可以得到外形尺寸几乎不变的旋转电机。
根据本发明,可以在电机内侧开辟可配置其它装置的空间。通过利用该空间,配置其它装置的全部或者一部分,实现小型化。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下的旋转电机的整体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下的旋转电机的整体结构的截面图。
图3是表示被***在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下的旋转电机中的定子铁心的槽内的定子线圈的状态的截面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下的旋转电机中使用的1匝定子线圈的线圈形状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下的旋转电机中使用的1.5匝定子线圈的线圈形状的立体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下的旋转电机中的匝数为38T的定子线圈的线圈形状的立体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下的旋转电机中使用的三相线圈的形状的立体图。
图8是表示使用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下的旋转电机的混合动力汽车的***结构图。
图9是表示使用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下的旋转电机的混合动力汽车的电机驱动***的***结构图。
图中:
10-定子,20-转子,12-定子铁心,14-定子线圈,22-转子铁心,24-永磁体,SC-平角线圈,SC-S-槽***部,SC-E-线圈末端部,N-扭折部,ST-缠绕开始部,EN-缠绕终结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利用图1~图7,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旋转电机的结构进行说明。首先,利用图1和图2,对本实施方式的旋转电机的结构进行说明。另外,在本例中,以具有永磁体内置型转子的、8极48槽分布缠绕的同步机为例进行说明。
图1表示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旋转电机结构的分解立体图。图2是表示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旋转电机结构的截面图,表示与图1所示转子的轴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截面形状。另外,在图1和图2以及其他图上,相同符号表示相同的构成要素。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旋转电机,由定子10和转子20构成。转子20,被留有空隙地配置在定子10内周侧,且被支撑为可以旋转。定子10和转子20被保持在旋转电机的外壳内。图1中省略了外壳的图示。
定子10,由定子铁心12、和定子线圈14构成。定子铁心12,通过将薄板的钢板用挤压成形、制成给定的形状后,实施叠层得到。定子铁心12的内周部上,定子铁心12内周表面侧有开口,在轴方向上形成连续的多个槽。在该实施方式中,形成有48个槽。定子线圈14以分布缠绕的方式,在定子铁心12上缠绕。这里所谓的分布缠绕,是一种绕线方式,令线圈跨越多个槽以收容在2个分离的槽中,来在定子铁心12上缠绕。定子线圈14,由U相定子线圈U、V相定子线圈V和W相定子线圈W构成。
定子线圈14,由将线圈导体叠层同时连续缠绕的U相定子线圈U、V相定子线圈V和W相定子线圈W构成。各个相线圈如后文所述,包括:在轴方向上延伸的2个线圈边部;从该线圈边部的两端部处变位、在圆周方向上延伸的2个线圈端部;构成线圈边部和线圈端部的变位部分的扭折部。2个线圈边部跨越多个槽,收容在分离的2个槽中。2个线圈端部从槽向轴方向的两个方向上突出,配置在定子铁心12的轴方向的两端面上。
U相定子线圈U中,线圈端部配置在定子铁心12的轴方向的两端面上,以使线圈端部中的线圈导体的叠层方向为轴方向。
V相定子线圈V中,线圈端部配置在定子铁心12的轴方向的两端面上,以使线圈端部中的线圈导体的叠层方向从轴方向变为径方向,而且使线圈端部通过U相定子线圈U的线圈端部的外侧、跨越在圆周方向上邻接的U相定子线圈U的相邻的扭折部。
W相定子线圈W中,线圈端部配置在定子铁心12的轴方向的两端面上,以使线圈端部中的线圈导体的叠层方向为径方向,而且使线圈端部通过U相定子线圈U和V相定子线圈V的线圈端部的外侧,跨越在圆周方向上邻接的U相定子线圈U和V相定子线圈V的相邻的扭折部。
转子20,由转子铁心22和永磁体24构成。转子铁心22,将薄板的钢板通过挤压成形制成给定形状,而后实施叠层得到。转子铁心22的外周部上,在圆周方向上等间隔地形成有在转子20的轴方向上贯通的多个磁体***孔。本实施方式中,形成8个磁体***孔。各个永磁体***孔中,分别***永磁体24并固定。
下面,如图2所示,在定子10的内侧,转子20被未图示的外壳支撑为可旋转。定子线圈14,由U相、V相、W相三相,每相8个,总共24个定子线圈U1、U2、…、U8、V1、V2、…、V8、W1、W2、…、W8组成。各个定子线圈中,例如定子线圈U1,其间夹着放入其他V相、W相的线圈的4个槽,换言之,***到相互分离的槽内,并缠绕在定子铁心12的突极上,以跨越多个定子铁心12的突极。另外,所谓定子铁心12的突极,表示在圆周方向上邻接的槽之间形成的铁心部分。此外,其他的U相线圈、V相线圈、W相线圈,也夹着中间有其他相线圈的4个槽,形成缠绕在定子铁心12的突极上的分布缠绕,***相互分离的槽内,并跨越多个定子铁心12的突极。由于是分布缠绕的结构,因此灵活利用弱磁场控制和磁阻转矩,不仅能够对低转速、还可以对高转速进行控制,即可以在较宽的旋转数范围内进行控制。
对24个定子线圈U1、U2、…、U8、V1、V2、…、7、V8、W1、W2、…、W8,各相被虚线所表示的结线环(ring)连接起来。由此,U相、V相、W相的各个相线圈被Y结线或Δ结线。另外,结线环使用由薄板状导体构成的汇流条(busbar)而构成,将逆变器装置所供给的三相交流电供给到上述相线圈。
在设于转子20的转子铁心22上的永磁体***孔上,分别插有8个永磁体24。永磁体24被等间隔地配置在转子铁心22的圆周方向上。永磁体24被磁化成,邻接的永磁体的极性(N极、S极)在转子的圆周方向上互为逆极性。邻接的永磁体之间的转子铁心22的区域,具有辅助磁极的功能。辅助磁极,是绕过永磁体24的磁路,通过定子10的磁通势使磁通量直接作用在定子10一侧、并产生磁阻转矩的区域。旋转电机产生的转矩,可以作为永磁体24的磁通量所产生的转矩、和辅助磁极中的磁通量所产生的磁阻转矩的合成转矩得到。
此外,在***永磁体24的永磁体***孔中,永磁体24***位置的圆周方向上的两端部上,设有磁空隙部(缝隙部)AG1、AG2。空隙部,既可以是有空气存在的空隙,也可以用清漆(varnish)等填充材料填充。由于清漆的导磁率比构成转子铁心22的硅钢板的导磁率大,所以通过设置间隙部、缓和转子表面磁通量密度的突然变化(缓和永磁体的周向端部和辅助磁极之间的永磁体的磁通量密度部的分布的倾斜),来减少齿槽转矩(cogging torque)。再有,由于通过磁空隙的形成,可以减小永磁体的定子侧上的铁心部分(磁极片)和辅助磁极之间的边界上形成的桥部的径方向的尺寸,因此能够降低漏磁通。
如图2所示,在转子20的中心部(转子铁心内周侧和旋转轴(从发动机向变速机延伸的轴)的外周侧之间),设有很大的贯通孔(环状空间)。在该贯通孔(环状空间)内部,例如配置有变速机端部。换言之,可以将本实施方式的旋转电机,安装成位于变速机的外周侧(与变速机端部重叠(overlap))。
在本实施方式中,可以将转子20的中心的贯通孔(环状空间)的内径(直径),扩大至例如Φ140mm。而例如,当令作为旋转电机的电机的输出为60kW时,现有电机的外径,例如为Φ240mm。再有,虽然在定子外周上设有圆筒形状的框体,在定子两端上设有前支架和后支架等的外置壳体,但这里,以定子外径为电机的外径来进行说明。作为现有的电机,在转子的中心设有轴,与此相对,本实施方式的旋转电机,在转子的中心设有贯通孔。因此,要想得到与现有电机同等程度的输出,旋转电机的外径就要变大。
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中,可以令转子的外径为与现有同样的Φ240mm,并且可将贯通孔内径扩大至Φ140mm,在上述内径与上述外形之间,为将定子和转子组合在一起的结构。为此,就需要减小定子10的厚度(在旋转电机半径方向上的定子10的厚度)、和转子20的厚度(在旋转电机半径方向上转子20的厚度)。
电机的输出转矩T,是在永磁体产生的磁通量ΦM、和定子线圈14产生的磁通量ΦC上,乘以通电电流I所得到的值(T=(ΦM+ΦC)×I)。若令永磁体的大小与现有的程度相同,要令最大通电电流与现有的相同,就得令定子线圈14的横截面积与现有的相同,并且,要令从定子线圈14产生的磁通势程度相同,可以采用例如与现有技术基本相同的电流值且基本相同的匝数。为了产生与现有技术程度相同的电流,需要具有程度与现有技术基本相同的横截面积。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能够确保定子线圈14的横截面积并且减小径方向上的大小,定子线圈14使用了截面形状为矩形、横向宽度较大、纵向方向上的尺寸被压缩、形状平扁的平角导体,同时在定子线圈14的槽内进行叠层,令定子线圈的上述纵向方向为半径方向。
用图3,对***到本实施方式下的旋转电机中的定子铁心的槽内的、定子线圈的状态进行说明。图3是表示***到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下的旋转电机中的定子铁心的槽内的、定子线圈的状态的截面图,表示与图2所示的定子铁心12的轴方向相垂直的方向上的截面形状。另外,图3和其它图相同的符号表示相同的构成要素。
如图3所示,在定子铁心12上形成的槽S的内部,截面形状为矩形的平角线圈SC,在定子铁心12的半径方向(箭头R方向)上叠层。在本实施方式中,叠层38根平角线圈,形成定子线圈14。如上所述,为了增大定子线圈中的电流值,需要加大横截面积。为了确保定子线圈的横截面积,同时又减小上述叠层尺寸,令定子线圈的横截面的形状,为纵向尺寸小而横向尺寸大的、细长的长方形形状。这样,通过令定子线圈的横截面积为细长的长方形,不仅能够缩小上述叠层尺寸,还可以从细槽S的开口***。在槽S中安装定子线圈14之后,在槽S的入口侧上,安装封盖CV,防止线圈从槽S内弹出。
这里,若设具有与现有技术同等程度输出的旋转电机所使用的、截面形状为圆形的导体直径为1.5mm,则通过令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的定子线圈14的平角导体的截面形状为宽3.5mm、厚0.5mm,可令两者的横截面积相等。再者,在平角导体的表面上覆盖厚约0.05mm的珐琅(enamel)等绝缘材料,形成平角线圈。平角线圈的宽度(圆周方向上的宽度),例如为3.6mm,厚度(高度)为0.6mm。另一方面,槽S的里部,也就是保持叠层线圈部分的宽度,仅比该平角线圈的宽度大4.0mm。如果设想是具有与现有技术同等程度输出的旋转电机,则要在槽S的内部,使用匝数为38T(匝)的线圈。本实施方式中,将平角线圈叠层了38层。
槽S的开口的宽度,也比作为槽S的里部的、保持叠层线圈的部分的宽度窄,例如为2.6mm。将平角线圈事先缠绕38T成形的成形线圈,无法从槽S的入口***。因此,如图所示,在槽S的入口处,将平角线圈SC、在定子铁心12的半径方向上、与平角线圈SC的长边方向相一致,从槽S的入口(开口部)逐根***槽S的内部,同时,将38T的平角线圈跨越多个突极地进行缠绕。槽S的宽幅部(具有4.0mm宽度的部分)的深度(箭头R方向的深度)为23mm,仅比叠层38层平角线圈SC时的厚度22.8mm略深。
这样,通过作为形成线圈的导体从圆导体变成平角导体,能够提高线圈对槽内空间的占有比率(占积率)。此外,还令横截面积形成为细长的长方形。由此,可减小定子铁心12的厚度(旋转电机的半径方向的厚度)。另外。在使用普通的圆导体的情况下,占积率约为65%,而通过使用本实施方式的平角导体,可以使占积率提高到85%。
在获得与外径为Φ240mm的现有旋转电机程度相同的输出的情况下,可令本实施方式的旋转电机的定子10的外径为Φ240mm,定子铁心12的内径为180mm。此外,这时,如果令定子10的内周与转子20的外周之间的间隙长为1mm、令转子20的外径为178mm,并令转子20的内周侧的贯通孔的内径设为Φ140mm,就与现有电机外形尺寸相同,能够获得同等程度的输出,并且得到其中心部具有贯通孔的旋转电机。
在上述说明中,虽然令定子线圈的厚度(高度)方向的尺寸为0.6mm,但是只要在例如1mm到0.4mm的范围内即可。
此外,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是从槽的开口***线圈,但也可以分割定子铁心,在安装定子线圈之后将分割的定子铁心组合一体化,从而完成定子。
下面,用图4~图7,对本实施方式下的旋转电机中使用的定子线圈的线圈形状进行说明。首先,用图4对本实施方式下的旋转电机中使用的1匝定子线圈的线圈形状进行说明。图4是表示上述1匝的线圈的形状的立体图。
1匝的线圈SC,如图所示,为近似矩形形状。1匝的线圈SC,由:第1、第2的槽***部SC-S1、SC-S2,即相互之间大致平行、***定子铁心的槽的直线部;和,第1、第2线圈末端部SC-E1、SC-E2,即分别连接在槽***部SC-S1、SC-S2两端的部分,构成。而且,在第1、第2的槽***部SC-S1、SC-S2与第1、第2线圈末端部SC-E1、SC-E2之间,分别设有扭折部N1、N2、N3、N4。
图示的线圈SC,通过弯曲一条平角线圈来形成。也就是说,如果从图中的缠绕开始部ST开始进行缠绕,首先形成第1线圈末端部SC-E1,接着,扭折平角线圈,形成扭折部N1,然后形成第1槽***部SC-S1。第1槽***部SC-S1,如图3所示,通过令平角线圈SC的长边方向与槽S的半径方向R相一致,以通过槽S入口的狭窄部分,***到槽S的内部。在第1槽***部SC-S1钻出槽S的位置上,扭折平角线圈,形成扭折部N2,然后形成第2线圈末端部SC-E2。从***第1槽***部SC-S1的槽的位置起、到跨越4根槽的位置为止,延伸第2线圈末端部SC-E2之后,在下个槽位置上,再次扭折平角线圈,形成扭折部N3,然后形成第2***部SC-S2。再扭折平角线圈,形成扭折部N4,然后形成下一匝线圈的末端部。
平角线圈SC,具有相对的两个宽面。这里,将一方称作表面,将另一方称作背面,为了区别表面侧和背面侧,在图4中,对称为背面侧的一侧,画斜线来表示。换言之,在图示的状态下,第1线圈末端部SC-E1和第1、第2的槽***部SC-S1、SC-S2,靠跟前的一侧是表面侧。另一方面,由于在第1、第2的槽***部SC-S1、SC-S2和第1、第2线圈末端部SC-E1、SC-E2之间,分别设有扭折部N1、N2、N3、N4,所以第2线圈末端部SC-E2靠跟前的一侧是背面侧。也就是说,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线圈末端部和槽***部之间设有扭折部,结果第1线圈末端部SC-E1和第2线圈末端部SC-E2,分别以相异的平面冲着相同的方向成形。
扭折部N1,变位为与第1线圈末端部SC-E1延伸的方向相垂直的方向(第1槽***部SC-S1的延伸方向),同时使线圈导体变位,使得第1槽***部SC-S1中的线圈导体的叠层方向、与第1线圈末端部SC-E1中的线圈导体的叠层方向相同(从上层变为下层),还令第1线圈末端部SC-E1中靠跟前一侧的线圈导体的表面侧,在第1槽***部SC-S1中也为靠跟前的一侧。
扭折部N2,变位为与第1槽***部SC-S1延伸的方向相垂直的方向(第2线圈末端部SC-E2的延伸方向),同时使线圈导体变位,使得第2线圈末端部SC-E2中的线圈导体的叠层方向、与第1槽***部SC-S1中的线圈导体的叠层方向不同(从下层变为上层),还令第1槽***部SC-S1中靠跟前一侧的线圈导体表面侧,为第2线圈末端部SC-E2中靠后一侧(线圈导体的背面侧变为靠跟前一侧)。
扭折部N3,变位为与第2线圈末端部SC-E2延伸的方向相垂直的方向(第2槽***部SC-S2的延伸方向),同时使线圈导体变位,使得第2槽***部SC-S2中的线圈导体的叠层方向、与第2线圈末端部SC-E2中的线圈导体的叠层方向不同(从上层变为下层),还令第2线圈末端部SC-E2中靠跟前一侧的线圈导体的背面侧,在第2槽***部SC-S2中变为靠后一侧(线圈导体的表面侧变为靠跟前一侧)。
扭折部N4,变位为与第2槽***部SC-S2延伸的方向相垂直的方向(第1线圈末端部SC-E1的延伸方向),同时使线圈导体变位,使得第1线圈末端部SC-E1中的线圈导体的叠层方向、与第2槽***部SC-S2中的线圈导体的叠层方向相同(从上层变为下层),还令第2槽***部SC-S2中靠跟前一侧的线圈导体表面侧,在第1线圈末端部SC-E1中也为靠跟前一侧。
对于施加扭折来形成这种面结构的理由,下面用图5进行说明。
下面,用图5对本实施方式下的旋转电机中使用的1.5匝定子线圈的线圈形状进行说明。图5是表示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下的旋转电机中使用的1.5匝定子线圈的线圈形状的立体图。
图5的状态,是在形成1匝的线圈的状态下,再继续,到第2匝的途中为止,形成第1线圈末端部SC-E1→扭折部N1→第1槽***部SC-S1→扭折部N2→第2线圈末端部SC-E2,并将第2线圈末端部SC-E2的端部表示为缠绕终结部EN的状态。
如上所述,在线圈末端部和槽***部之间设置扭折部,结果,由于第1线圈末端部SC-E1和第2线圈末端部SC-E2分别以相异的平面冲着相同的方向来成形,因此,线圈的缠绕开始部ST和缠绕终结部EN能够处于相同面的一侧。另外,这里,就槽***部的层数而言,图示左侧的第1槽***部一侧为2层,右侧的第2槽***部一侧为一层,在此将该状态称作1.5匝的层线圈。
另外,在此,当令图示的箭头R为旋转电机的径方向(定子铁心的槽的深度方向)时,上侧的第1线圈末端部侧,从径方向的外周一侧(定子铁心的槽的里侧)起依次叠层,与其相对,下侧的第2线圈末端部侧,从径方向的内周一侧(定子铁心的槽的入口)起依次叠层。
下面,用图6对本实施方式下的旋转电机中使用的匝数为38T的定子线圈的线圈形状进行说明。图6是表示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下的旋转电机中使用的匝数为38T的定子线圈的线圈形状的立体图。
例如,在需要匝数为38T的情况下,用如图3所说明的那样,令平角线圈SC的长边方向与槽S的半径方向R一致地使其通过槽S入口的狭窄部分,来将槽***部***槽S内,同时在槽***部和线圈末端部之间设置扭折部来成形的方法,难以一次缠绕38T的匝数。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将38T分解成4个9.5T的层线圈,分别以同样的方法依次形成,而后,通过接合4个层线圈的端部,形成38T的匝数。
换言之,如图6所示,将9.5T的4个层线圈LC1、LC2、LC3、LC4以相同方法依次。这种情况下,在连接两个9.5T的层线圈时,当一个层线圈的一个槽***部有9层时,令另一个层线圈的一个槽***部有10层,通过连接两者,就可以得到19T的线圈。再将19T的第1线圈和19T的第2线圈的端部连接,能够得到38T的线圈。
各层线圈LC1、LC2、LC3、LC4的端部连接如下进行。即,将第1层线圈LC1的缠绕开始部LC1-ST、和第2层线圈LC2的缠绕终结部LC2-EN,重叠汇流条之类的板状导体,并用此连接部CON1通过熟成(aging)进行连接。此外,将第2层线圈LC2的缠绕开始部LC2-ST、和第3层线圈LC3的缠绕终结部LC3-EN,与上述连接部CON1一样重叠汇流条之类的板状导体,并用此连接部CON2通过熟成进行连接。再将第3层线圈LC3的缠绕开始部LC3-ST、和第4层线圈LC4的缠绕终结部LC4-EN,与上述同样用汇流条之类的连接部CON3,通过熟成进行连接。作为结果,残留第1层线圈LC1的缠绕终结部LC1-EN、和第4层线圈的缠绕开始部LC4-ST,分别作为具有38T的整个线圈的缠绕开始部以及缠绕终结部,这两点构成线圈的一个端部。该端部如图2所示,分别用结线环连接,可以得到必要的Y字结线或者Δ结线的三相分布缠绕线圈。
以上,如图5说明的那样,由于在线圈末端部和槽***部之间设置扭折部,线圈的缠绕开始和缠绕终结位于同一面一侧,所以在叠层多层的平角线圈、形成层线圈之后,连接各个层线圈也很容易,此外,也简化了将串联连接多个层线圈的三相的各相定子线圈结线的作业。
这里,图示的箭头Y,是旋转电机的旋转轴方向。例如,第1层线圈LC1的上侧的线圈末端部LC1-E1在箭头Y方向上的厚度,与构成层线圈的导体线圈的宽度相等,在上述的例子中,为3.6mm。另一方面,如果将箭头R方向作为旋转电机的半径方向,那么例如第1层线圈LC1右侧的槽***部LC1-S1的箭头R方向的厚度,就是将构成层线圈的导体线圈叠层10层时的厚度,所以,在上述例子中,为6.0mm(0.6mm×10层)。如图4所说明的那样,由于在层线圈的线圈末端部和槽***部之间,设有扭折部,所以层线圈的线圈末端部在箭头Y方向上的厚度不受构成层线圈的导体线圈的层数的限制,可以为导体线圈的宽度。在使用4个层线圈LC1、LC2、LC3、LC4,例如形成38匝线圈时,该线圈的线圈末端部在箭头Y方向上的厚度、可以为构成层线圈的导体线圈的宽度的4倍,也就是说,在上述例子中可以为14.4mm,能够缩短旋转电机的线圈末端长度。
4个层线圈LC1、LC2、LC3、LC4中,在槽***部上是以径方向(箭头R方向)叠层,与此相对,在线圈末端部上是以轴方向(箭头Y方向)叠层。
下面,用图7,对本实施方式下的旋转电机中使用的三相线圈的形状进行说明。图7是表示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下的旋转电机中使用的三相线圈形状的立体图。
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了U相、V相、W相的三相线圈,以一定的顺序例如U相、V相、W相的顺序,***到定子铁心的槽中。令U相、V相、W相的三相线圈的线圈形状各不相同,以防止在***U相线圈之后、***V相线圈时,在线圈末端部上,U相线圈末端部妨碍V相线圈末端,另外防止V相线圈末端部妨碍W相线圈末端部。
图7表示的是,形成U相线圈的一个U相的层线圈LC-U、形成V相线圈的一个V相的层线圈LC-V、形成W相线圈的一个W相的层线圈LC-W。各层线圈LC-U、LC-V、LC-W在圆周方向上的长度分别相等。但是,如图所示,在线圈末端部,U相的层线圈LC-U的线圈末端部相对槽***部,弯曲约90度。而V相的层线圈LC-V的线圈末端部相对槽***部,弯曲约45度。而W相的层线圈LC-W的线圈末端部,在槽***部的延伸方向上延伸。通过构成这种三相线圈的形状,在线圈末端部上,U相线圈末端部、V相线圈末端部、W相线圈末端部互不妨碍。
将如此弯曲的各个相线圈安装到定子铁心中,形成如图1所示的线圈末端部。换言之,线圈末端部上用各个相线圈的最外部分来画圆弧一般,线圈的叠层方向从径方向变为轴方向。W相线圈的线圈末端部,从定子铁心12的轴方向端面在轴方向上最为突出(突出的长度最长),而从定子铁心12的内周表面起在径方向上的高度最低。相反,U相线圈的线圈端部,从定子铁心12的轴方向端面往轴方向上突出的长度最短,从定子铁心12的内周表面起的径方向的高度最高。V相线圈的线圈末端部,从定子铁心12的轴方向端面向轴方向突出的长度比W相线圈短,比U相线圈长。另外V相线圈的线圈末端部,从定子铁心12的内周表面起的径方向上的高度比W相线圈高,比U相线圈低。
下面,用图8对使用本实施方式的旋转电机的混合动力汽车的***构成进行说明。图8是使用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旋转电机的混合动力汽车的***结构图。
本实施例的混合动力汽车,具有:将内燃机发动机ENG作为动力源的发动机传动系;和将交流电动发电机M/G作为动力源的电力传动系这两个方面的功能。交流电动发电机M/G,是图1~图7所详述的旋转电机,具有上述结构。上述发动机ENG,经变速机驱动汽车车轮,再将其能量作为电能储存到高压电池中,并作为交流电动发电机M/G作为电机工作时的能量来使用。
上述作为电机工作,在车辆起步和车辆低速行驶时使用。此外,为了回收车辆行走时的能量,交流电动发电机M/G在减速运转中实施再生制动的运转,作为发电机工作。图8的***中,即使是运转模式下,当进入交叉路口的等待信号等的停车状态、自动停止发动机ENG,在起步时以交流电动发电机M/G的转矩行走,之后进行自动启动发动机ENG的控制。通过将减速运转中的车辆行走能量,用交流电动发电机M/G进行回收,来改善汽车的耗油量。此外,通过使用交流电动发电机M/G作为电机的转矩来驱动车辆,通过在发动机的排气中有害成分较多的运转状态下、朝着尽可能不使用发动机的方向进行控制,从而达到减少排气量的目的。
在车体的前部前轮车轴FDS被轴支撑为可旋转。前轮车轴FDS的两端,设有前轮FRW、FLW。在前轮车轴FDS的中央部,设有作为动力分配机构的差速齿轮DEF。差速齿轮DEF,将从发动机ENG经变速机T/M传递的旋转驱动力,分配给左右前轮车轴FDS。变速机T/M,使发动机ENG的旋转驱动力变速,并传递给差速齿轮DEF。发动机ENG被如下控制,即,通过发动机控制装置ECU,来对控制燃料供应量的喷油器、和控制空气供应量的节气阀装置等的执行机构进行控制。变速机T/M的变速动作,通过变速机控制装置TCU控制。
交流电动发电机M/G,与发动机ENG共同配置在设于车体前部的发动机室内。交流电动发电机M/G,配置在发动机ENG和变速机T/M之间,转子与变速机T/M的输入轴机械连接。由此,交流电动发电机M/G就可以向发动机ENG传递旋转驱动力,同时可以从发动机ENG接受旋转驱动力。
在作为旋转电机的交流电动发电机M/G内侧辟有空间,变速机T/M端部的一部分,配置在设于交流电动发电机M/G的内侧的所述空间中。如图1中对旋转电机说明的那样,在交流电动发电机M/G的转子内侧,如图8所示,在交流电动发电机M/G的轴与转子内侧之间形成空间,在本实施方式中,变速机的一部分配置在上述空间里。另外,为了防污,在转子的内侧面设置薄的封盖,可在此封盖的内侧设置空间。这样如上所述,可以防止杂物等进入,同时也能防止因配置于上述空间的装置接触高速旋转的转子面所引起的事故。
在交流电动发电机M/G的轴与上述发动机ENG的轴之间,设置离合器,在仅用交流电动发电机M/G使车辆行走时分离上述离合器,将发动机从变速机上分离。而在仅用交流电动发电机M/G实施行走的过程中、启动发动机时,咬合上述离合器,在加速发动机旋转的状态下,供给燃料和点火能量来打着发动机。
令交流电动发电机M/G作为电机动作的能量,由高压电池HBA构成的例如300V系(200V-350V)的车载电源提供。来自上述车载电源的直流电通过逆变器装置INV变换成交流电,供给到交流电动发电机M/G。逆变器装置INV,包括:由IGBT和MOS-FET等半导体开关元件构成的电力模块PM;对构成电力模块PM的半导体开关元件进行通断驱动的驱动装置DU;以及,控制驱动装置DU,来控制交流电动发电机M/G的旋转的旋转电机的控制装置MCU。
高压电池HBA的直流电压,供给到逆变器装置INV,由逆变器装置INV转换成三相交流电流。由逆变器装置INV控制的三相交流电流,被提供给作为旋转电机的交流电动发电机M/G的定子线圈,由此产生旋转磁场,转子相对于定子旋转。由此,交流电动发电机M/G作为电机动作,产生驱动力,来辅助由发动机ENG实施的车辆驱动。
另一方面,作为旋转电机的交流电动发电机M/G,转子中设置有永磁体,当转子被来自车轮的旋转力或来自发动机ENG的旋转驱动力驱动旋转时,定子线圈中感应产生电压。由此,交流电动发电机M/G作为发电机动作,产生用于对高压电池HBA进行充电的三相交流电。三相交流电,通过逆变器装置INV变换为直流电,对高压电池HBA充电。另外,除了上述交流电动发电机M/G之外,也可还包括发电机,将来自发动机或减速运转模式下的车轮的旋转转矩,传递给上述其它的发电机来发电。考虑到在以电机特性和小型化为重点来制作上述交流电动发电机M/G的情况下,作为发电机的功能不太足够,因此这种情况下优选另备发电机。
此外,还包括由低压电池LBA构成的例如14v系车载电源。为了向图示省略了的灯、无线电、方向指示器等车载机器供给电流,将其分别并联电连接在低压车载电源上。高压电池HBA和低压电池LBA之间,设有DC/DC转换器DCC,将电力从低压直流电源升压后提供给高压电池,或者将高压电池HBA的输出变换成直流低压,提供给低压电池LBA。高压电池HBA和低压电池LBA之间的电力传送,由电池控制装置BCU控制。
此外,变速机控制装置TCU、发动机控制装置ECU、旋转电机的控制装置MCU、和电池控制装置BCU,通过车内通信网LAN,被综合控制装置GCU控制。综合控制装置GCU,控制变速机控制装置TCU、发动机控制装置ECU、旋转电机的控制装置MCU和电池控制装置BCU,来整体控制混合动力汽车。
下面,用图9,对使用本实施方式下的旋转电机的混合动力汽车的、旋转电机的驱动***的结构进行说明。图9是使用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下的旋转电机的混合动力汽车的、旋转电机的驱动***的***结构图。本实施方式虽然将电力MOS作为开关元件使用,但也可以使用IGBT等其它开关元件,例如在使用IGBT的情况下需要并联连接的二极管。如上所述,与其他图相同的符号,表示相同的构成要素。
电力模块PM,并联连接着:U相上臂开关元件Mup和U相下臂开关元件Mun的串联电路、V相上臂开关元件Mvp和V相下臂开关元件Mvn的串联电路、W相上臂开关元件Mwp和W相下臂开关元件Mwn的串联电路,并将高压电池HBA供给的直流电变换成交流电,然后提供给构成旋转电机的定子10的U相、V相、W相的三相定子线圈。通过由三相定子线圈中的电流产生的磁通势,旋转驱动转子20。
提供给各相定子线圈的电流iu、iv、iw,分别被电流检出器Cu、Cv、Cw检测出来。此外,随着转子20的旋转,转子20的磁极位置θ被磁极位置检出器MPC检测出来。
旋转电机的控制装置MCU,根据来自上位控制装置例如来自发动机控制装置60和综合控制装置GCU的指令信号,和涉及作为旋转电机的交流电动发电机M/G的相间电压、和电池HBA的端子电压等的各种检测信号(反馈信号),向驱动装置DU输出用于控制驱动装置DU的动作的指令信号。此外,旋转电机的控制装置MCU,将由电流检出器Cu、Cv、Cw检测出的电流iu、iv、iw,用由磁极位置检出器MPC检测出的磁极位置θ,变换成q-d坐标轴的电流iq、id,并控制驱动装置DU,以使电流iq、id成为目标值。
如上所述,由于通过本实施方式,能够提高定子线圈相对定子铁心的槽的占积率,因此能够减小定子在径方向上的厚度。从而,能够在旋转电机内侧开辟空间。在该空间中,设置用于使其它装置、例如变速机的输入轴等贯穿的贯通孔,并可以配置变速机的一部分。如上所述,由于能够减小定子线圈的部分在径方向上的长度,所以可以将旋转电机的外形尺寸压缩为所希望的大小。几乎可以不改变现有尺寸来制作。
此外,由于在线圈末端部和槽***部之间设置扭折部,以令线圈的缠绕开始和缠绕终结处于同一面一侧,所以在叠层多层平角线圈来形成层线圈之后,便于连接各个层线圈,另外,也便于对串联连接多个层线圈的三相的各相定子线圈实施结线作业。

Claims (17)

1.一种旋转电机,由以下部分组成:定子,用分布缠绕在定子铁心的突极上分别缠绕三相定子线圈;转子,被支撑为可相对此定子旋转,同时在圆周方向上等间隔配置多个永磁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子铁心的槽的入口的宽度比其内部窄,
所述定子线圈为平角线圈,从所述定子铁心的规定的槽的入口依次***,同时跨越多个槽,缠绕在所述突极上,
所述定子线圈,由:***所述槽的2个槽***部;位于所述槽的端部的外侧的2个线圈末端部;以及,位于所述槽***部和所述线圈末端部之间,被扭折的4个扭折部,
所述扭折部被扭折为,在将多匝线圈缠绕在所述突极的状态下,相对于第1线圈末端部中的所述平角线圈的面,第2线圈末端部中的所述平角线圈的面为相反侧的面,且在所述线圈末端部中,所述平角线圈的缠绕开始部和所述平角线圈的缠绕终结部位于同一面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电机,其特征在于,
叠层多层平角线圈来形成层线圈,叠层偶数个层线圈、以令2个槽***部中的线圈的叠层数相等,并串联连接来形成所述定子线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转电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偶数个层线圈,在槽***部中在旋转电机的径方向上叠层、在线圈末端部中在旋转电机的轴方向上叠层。
4.一种电绕组,用于由定子和转子组成的旋转电机的所述定子上,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绕组为平角线圈,从所述定子的定子铁心的规定的槽的入口依次***,同时跨越多个槽,缠绕在所述突极上,
所述电绕组,由:***所述槽的2个槽***部;位于所述槽的端部的外侧的2个线圈末端部;以及,位于所述槽***部和所述线圈末端部之间,被扭折的4个扭折部,
所述扭折部被扭折为,在将多匝线圈缠绕在所述突极的状态下,相对于第1线圈末端部中的所述平角线圈的面,第2线圈末端部中的所述平角线圈的面为相反侧的面,且在所述线圈末端部中,所述平角线圈的缠绕开始部和所述平角线圈的缠绕终结部位于同一面一侧。
5.一种旋转电机,其特征在于,
具有:定子;和
转子,与此定子的周面隔着空隙相对配置、轴支撑为可旋转,
所述定子,包括:定子铁心;和,安装在该定子铁心上的定子线圈,
在所述定子铁心上,在圆周方向上形成轴方向上连续的多个槽,
所述定子线圈,由叠层线圈导体并连续缠绕的多个相线圈构成,
所述各个相线圈包括:
在轴方向上延伸的2个线圈边部;和
从该线圈边部的两端部被扭折部变位、在圆周方向上延伸的2个线圈端部,
所述2个线圈边部,跨越多个所述槽,被收容在分离的两个所述槽中,
所述2个线圈端部,从所述槽起往轴方向的两个方向突出,配置在所述定子铁心的轴方向的两端面上,
在所述多个相线圈中,第1相的多个相线圈,所述线圈端部配置在所述定子铁心的轴方向的两端面上,使所述线圈端部中的所述线圈导体的叠层方向为轴方向,
在所述多个相线圈中,第2相的多个相线圈,所述线圈端部配置在所述定子铁心的轴方向的两端面上,使所述线圈端部中的所述线圈导体的叠层方向从轴方向往径方向上变化,且使所述线圈端部通过所述第1相的相线圈的线圈端部的外侧、跨越在圆周方向上邻接的所述第1相相线圈的相邻的所述扭折部,
在所述多个相线圈中,第3相的多个相线圈,所述线圈端部配置在所述定子铁心的轴方向的两端面上,使所述线圈端部中的所述线圈导体的叠层方向为径方向,且使所述线圈端部通过所述第1相和所述第2相的相线圈的线圈端部的外侧、跨越在圆周方向上邻接的所述第1相和第2相的相线圈的相邻的所述扭折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旋转电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各个相线圈中,所述线圈端部中的所述线圈导体的累积厚度,比所述线圈边部中的所述线圈导体的累积厚度小。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旋转电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各个相线圈中,相对于所述线圈端部的一方中的所述线圈导体的面,所述线圈端部的另一方,被所述扭折部扭折为所述线圈导体的面正反颠倒来叠层所述线圈导体。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旋转电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各个相线圈中,相对于所述线圈端部的一方中的所述线圈导体的叠层方向为从上层往下层的方向,所述线圈端部的另一方,被所述扭折部扭折,使所述线圈导体的叠层方向为从下层往上层的方向。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旋转电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各个相线圈,在所述线圈端部的一侧形成所述线圈导体的缠绕开始,在所述线圈端部的另一侧形成所述线圈导体的缠绕终结,
所述缠绕开始和所述缠绕终结,位于通过所述线圈导体的叠层形成的叠层体的上层。
10.一种旋转电机,与内燃机一同构成产生车辆驱动力的驱动源,并且配置于对驱动源的驱动力进行变速来对车轴传递的变速机和内燃机之间,其特征在于,
具有:定子;和
转子,与此定子的周面隔着空隙相对配置、轴支撑为可旋转,
所述定子,包括:定子铁心;和,安装在该定子铁心上的定子线圈,
在所述定子铁心上,在圆周方向上形成轴方向上连续的多个槽,
所述定子线圈,由叠层线圈导体并连续缠绕的多个相线圈构成,
所述各个相线圈包括:
在轴方向上延伸的2个线圈边部;和
从该线圈边部的两端部被扭折部变位、在圆周方向上延伸的2个线圈端部,
所述2个线圈边部,跨越多个所述槽,被收容在分离的两个所述槽中,
所述2个线圈端部,从所述槽起往轴方向的两个方向突出,配置在所述定子铁心的轴方向的两端面上,
在所述多个相线圈中,第1相的多个相线圈,所述线圈端部配置在所述定子铁心的轴方向的两端面上,使所述线圈端部中的所述线圈导体的叠层方向为轴方向,
在所述多个相线圈中,第2相的多个相线圈,所述线圈端部配置在所述定子铁心的轴方向的两端面上,使所述线圈端部中的所述线圈导体的叠层方向从轴方向往径方向上变化,且使所述线圈端部通过所述第1相的相线圈的线圈端部的外侧、跨越在圆周方向上邻接的所述第1相相线圈的相邻的所述扭折部,
在所述多个相线圈中,第3相的多个相线圈,所述线圈端部配置在所述定子铁心的轴方向的两端面上,使所述线圈端部中的所述线圈导体的叠层方向为径方向,且使所述线圈端部通过所述第1相和所述第2相的相线圈的线圈端部的外侧、跨越在圆周方向上邻接的所述第1相和第2相的相线圈的相邻的所述扭折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旋转电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各个相线圈中,所述线圈端部中的所述线圈导体的累积厚度,比所述线圈边部中的所述线圈导体的累积厚度小。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旋转电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各个相线圈中,相对于所述线圈端部的一方中的所述线圈导体的面,所述线圈端部的另一方,被所述扭折部扭折为所述线圈导体的面正反颠倒来叠层所述线圈导体。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旋转电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各个相线圈中,相对于所述线圈端部的一方中的所述线圈导体的叠层方向为从上层往下层的方向,所述线圈端部的另一方,被所述扭折部扭折,使所述线圈导体的叠层方向为从下层往上层的方向。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旋转电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各个相线圈,在所述线圈端部的一侧形成所述线圈导体的缠绕开始,在所述线圈端部的另一侧形成所述线圈导体的缠绕终结,
所述缠绕开始和所述缠绕终结,位于通过所述线圈导体的叠层形成的叠层体的上层。
15.一种旋转电机,与内燃机一同构成产生车辆驱动力的驱动源,并且配置于对驱动源的驱动力进行变速来对车轴传递的变速机和内燃机之间,其特征在于,
具有:定子,用分布缠绕在定子铁心的突极上分别缠绕三相定子线圈;和,
转子,被支撑为可相对此定子旋转,同时在圆周方向上等间隔配置多个永磁体,
所述定子铁心的槽的入口的宽度比其内部窄,
所述定子线圈为平角线圈,从所述定子铁心的规定的槽的入口依次***,同时跨越多个槽,缠绕在所述突极上,
所述定子线圈,由:***所述槽的2个槽***部;位于所述槽的端部的外侧的2个线圈末端部;以及,位于所述槽***部和所述线圈末端部之间,被扭折的4个扭折部,
所述扭折部被扭折为,在将多匝线圈缠绕在所述突极的状态下,相对于第1线圈末端部中的所述平角线圈的面,第2线圈末端部中的所述平角线圈的面为相反侧的面,且在所述线圈末端部中,所述平角线圈的缠绕开始部和所述平角线圈的缠绕终结部位于同一面一侧。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旋转电机,其特征在于,
叠层多层平角线圈来形成层线圈,叠层偶数个层线圈、以令2个槽***部中的线圈的叠层数相等,并串联连接来形成所述定子线圈。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旋转电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偶数个层线圈,在槽***部中在旋转电机的径方向上叠层、在线圈末端部中在旋转电机的轴方向上叠层。
CNB2005100884361A 2004-09-30 2005-07-29 旋转电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53074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4286571A JP4319961B2 (ja) 2004-09-30 2004-09-30 回転電機及び電機巻線
JP2004286571 2004-09-3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56040A true CN1756040A (zh) 2006-04-05
CN100553074C CN100553074C (zh) 2009-10-21

Family

ID=349379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510088436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53074C (zh) 2004-09-30 2005-07-29 旋转电机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7569966B2 (zh)
EP (1) EP1643619B1 (zh)
JP (1) JP4319961B2 (zh)
CN (1) CN100553074C (zh)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77201A (zh) * 2008-09-18 2010-03-24 西门子公司 电机定子的三个定子绕组的组、定子装置、发电机和风力涡轮机
CN101490933B (zh) * 2006-06-12 2011-06-08 雷米国际公司 多套分段发卡式绕组之间的电极和接线
CN102160266A (zh) * 2009-01-28 2011-08-17 爱信艾达株式会社 旋转电机用电枢及其制造方法
CN102812620A (zh) * 2010-03-11 2012-12-05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旋转电机的定子、定子的制造方法、以及定子的线圈的制造方法
CN103069692A (zh) * 2010-08-27 2013-04-24 西门子公司 电机的具有在绕组端部区域中的倾斜的线圈的有效部件
CN104065191A (zh) * 2013-03-19 2014-09-24 株式会社安川电机 线圈制造用绕组构件、线圈、旋转电机及线圈制造方法
CN105164898A (zh) * 2013-03-28 2015-12-16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旋转电机
CN105827043A (zh) * 2015-01-28 2016-08-03 发那科株式会社 三相交流电动机
CN116260279A (zh) * 2023-02-22 2023-06-13 东莞市懋胜电子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节能三相无刷直流电机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348470A (ja) * 2004-06-01 2005-12-15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回転電機の固定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20090108695A1 (en) * 2007-05-21 2009-04-30 Sean Scott Symmetrical Coil Electric Motor
JP5028234B2 (ja) * 2007-11-27 2012-09-19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回転電機、及び固定子の製造方法
JP5237048B2 (ja) 2008-02-13 2013-07-17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回転電機、および固定子巻線
US8384263B2 (en) * 2008-02-14 2013-02-26 Hitachi, Ltd. Rotating electrical machine having a compact stator
ES2399454T3 (es) * 2008-09-18 2013-04-01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Grupo de tres devanados de estator para un estator de una máquina eléctrica, disposición de estator, generador y turbina eólica
JP2010118457A (ja) * 2008-11-12 2010-05-27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超電導コイルおよび該超電導コイルの製造方法
US7913375B2 (en) * 2009-01-19 2011-03-29 Sergey Pulnikov Method for making electrical windings for electrical machines and winding obtained by said method
JP5453913B2 (ja) * 2009-05-13 2014-03-26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回転電機
JP5278440B2 (ja) * 2009-09-30 2013-09-04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ステー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WO2011102150A1 (ja) * 2010-02-18 2011-08-25 アイシン・エィ・ダブリュ株式会社 回転電機用電機子
JP5609173B2 (ja) * 2010-03-11 2014-10-22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回転電機のステータ及び回転電機のステータにおけるコイル製造方法
JP5716289B2 (ja) * 2010-04-20 2015-05-13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回転電機のステータの製造方法及び回転電機のステータ
JP5363403B2 (ja) * 2010-04-19 2013-12-11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モータ
EP2383868B1 (en) * 2010-04-28 2017-04-19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Winding arrangement
EP2390676B1 (en) * 2010-05-28 2015-11-11 Tyco Electronics Belgium EC BVBA Electromagnetic coil structure having a flat conductive track, magnetic core and magneto electronic angle sensor
EP2472705B1 (en) * 2011-01-03 2014-05-07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Stator element for an electrical machine
JP5646092B2 (ja) 2011-12-23 2014-12-24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永久磁石型モータ
CN104718689B (zh) * 2012-08-27 2018-09-18 阿尔巴斯技术有限公司 有效利用空间的平面定子
CN103368303B (zh) * 2013-06-22 2016-03-02 佛山市顺德区泛仕达机电有限公司 一种低噪音交流电机的绕线方法
EP2950424B1 (en) * 2014-05-26 2020-11-04 General Electric Technology GmbH Chamber for conductors of electric machines
DE102014223202A1 (de) 2014-11-13 2016-05-19 Volkswagen Aktiengesellschaft Wellenwicklung, Stator und elektrische Maschine
US10444037B2 (en) * 2017-08-22 2019-10-15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Industries, Llc Inductive position sensor
WO2019131909A1 (ja) * 2017-12-28 2019-07-04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回転電機
WO2019131910A1 (ja) * 2017-12-28 2019-07-04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回転電機
JP6927186B2 (ja) * 2017-12-28 2021-08-25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回転電機
JP6927185B2 (ja) * 2017-12-28 2021-08-25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回転電機
US11079291B2 (en) 2018-04-10 2021-08-03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Industries, Llc Inductive position sensor
WO2019204455A1 (en) * 2018-04-19 2019-10-24 Inductive Ventures Llc Combination brake-generator inverted motor
JP7099151B2 (ja) * 2018-08-03 2022-07-12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電動機
US11112275B2 (en) * 2018-08-24 2021-09-07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Industries, Llc Devices,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etermining and compensating for offset errors arising in inductive sensors
JP2022049714A (ja) * 2019-01-28 2022-03-30 日立Astemo株式会社 回転電機のステータ構造
US11489377B2 (en) * 2019-12-11 2022-11-01 Lc Advanced Motor Technology Corporation Rotary electric machine having winding coils with first and second portions connected in series
US20220140695A1 (en) * 2020-11-02 2022-05-05 Stephen Zarlenga Electro Magnetic Boost (EMB)
US11885649B2 (en) 2021-04-09 2024-01-30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Industries, Llc Rotor for inductive slip, eccentricity, and tilt sensing
GB202118208D0 (en) * 2021-12-15 2022-01-26 Glass Ceramic Tech Limited Apparatus for charging a power bank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138292A (en) * 1935-04-13 1938-11-29 Casale Aurelio Armature coil for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JPS59167461A (ja) 1983-03-14 1984-09-20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巻胴式エレベ−タの制御装置
JPS59167461U (ja) * 1983-04-25 1984-11-09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電気機器
JP3484006B2 (ja) * 1996-01-30 2004-01-06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回転機および成形方法
JPH1066314A (ja) 1996-08-14 1998-03-06 Toyota Motor Corp モータのステータ作製方法
JP3514939B2 (ja) 1997-03-27 2004-04-05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電動機およびステータの製造方法
DE69827095T2 (de) 1997-09-12 2005-03-03 Honda Giken Kogyo K.K. Antriebsvorrichtung für Hybridfahrzeug
JP3284185B2 (ja) * 1997-09-12 2002-05-20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ハイブリッド車両駆動装置
JP3285534B2 (ja) * 1998-04-08 2002-05-27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車両用交流発電機の固定子
JP2002051489A (ja) 2000-08-02 2002-02-15 Aisin Aw Co Ltd 回転電機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2251489A (ja) 2001-02-22 2002-09-06 Tomio Nakano インターネットのホームページ上に画像表現された仏壇
JP4695774B2 (ja) 2001-05-07 2011-06-08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スロットレス型ステータ用巻線の単位コイ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2345216A (ja) 2001-05-14 2002-11-29 Honda Motor Co Ltd スロットレス型ステータ用巻線の単位コイルの製造方法

Cited By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90933B (zh) * 2006-06-12 2011-06-08 雷米国际公司 多套分段发卡式绕组之间的电极和接线
CN106300753A (zh) * 2008-09-18 2017-01-04 西门子公司 电机定子的三个定子绕组的组、定子装置、发电机和风力涡轮机
CN101677201A (zh) * 2008-09-18 2010-03-24 西门子公司 电机定子的三个定子绕组的组、定子装置、发电机和风力涡轮机
CN102160266A (zh) * 2009-01-28 2011-08-17 爱信艾达株式会社 旋转电机用电枢及其制造方法
CN102812620A (zh) * 2010-03-11 2012-12-05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旋转电机的定子、定子的制造方法、以及定子的线圈的制造方法
CN104362783B (zh) * 2010-03-11 2017-07-14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旋转电机的定子、定子的制造方法、以及定子的线圈的制造方法
CN104362783A (zh) * 2010-03-11 2015-02-18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旋转电机的定子、定子的制造方法、以及定子的线圈的制造方法
CN102812620B (zh) * 2010-03-11 2015-09-30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旋转电机的定子、定子的制造方法、以及定子的线圈的制造方法
CN103069692A (zh) * 2010-08-27 2013-04-24 西门子公司 电机的具有在绕组端部区域中的倾斜的线圈的有效部件
CN103069692B (zh) * 2010-08-27 2015-12-16 西门子公司 电机的具有在绕组端部区域中的倾斜的线圈的有效部件
CN104065191B (zh) * 2013-03-19 2016-09-21 株式会社安川电机 线圈制造用绕组构件、线圈、旋转电机及线圈制造方法
CN104065191A (zh) * 2013-03-19 2014-09-24 株式会社安川电机 线圈制造用绕组构件、线圈、旋转电机及线圈制造方法
CN105164898A (zh) * 2013-03-28 2015-12-16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旋转电机
CN105164898B (zh) * 2013-03-28 2017-04-05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旋转电机
CN105827043A (zh) * 2015-01-28 2016-08-03 发那科株式会社 三相交流电动机
CN105827043B (zh) * 2015-01-28 2019-07-05 发那科株式会社 三相交流电动机
CN116260279A (zh) * 2023-02-22 2023-06-13 东莞市懋胜电子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节能三相无刷直流电机
CN116260279B (zh) * 2023-02-22 2023-10-31 东莞市懋胜电子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节能三相无刷直流电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1643619B1 (en) 2015-07-01
JP2006101654A (ja) 2006-04-13
US20060066167A1 (en) 2006-03-30
US7569966B2 (en) 2009-08-04
EP1643619A3 (en) 2012-01-04
JP4319961B2 (ja) 2009-08-26
EP1643619A2 (en) 2006-04-05
CN100553074C (zh) 2009-10-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756040A (zh) 旋转电机和电机绕组
US10284036B2 (en) Electric machine for hybrid powertrain with engine belt drive
JP4904989B2 (ja) 回転電機,巻線機,回転電機システム,ハイブリッド自動車,燃料電池自動車、及び電気自動車
EP1662634B1 (en) Rotor of an electrical motor comprising embedded permanent magnets
CN103339834B (zh) 电力装置、具有电力装置的电机及具有电机的电动车
US8471428B2 (en) Rotating electrical machine
EP1128523B1 (en) Stator for an electric motor/generator with a half-integer winding
US9979266B2 (en) Electrical rotating machines
JP5742850B2 (ja) 回転電機システム
CN1592034A (zh) 电动发电机
WO2007043161A1 (ja) 回転電機および車載回転電機システム
US11594921B2 (en) Electric machine with noise-reducing rotor notches
CN106357070A (zh) 电动车、车轮及其开关磁阻电机、开关磁阻电机***
CN101411038A (zh) 电机特别是交流电机
CN105659472B (zh) 电机
TWI525965B (zh) 同步型驅動馬達及驅動單元
JP2004215483A (ja) モータジェネレータ
CN105556811B (zh) 摩托车用发电机
JP2008312324A (ja) ステータの冷却構造
JP2006158174A (ja) 回転電機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WO2019233733A1 (en) Rotor, electric machine and vehicle
CN118355585A (zh) 具有用于定子绕组的定子槽的电机所用的定子,其中冷却流体能够流动通过定子槽中的至少一个定子槽
CN1661887A (zh) 旋转电机
CN104937822A (zh) 发动机单元和车辆
JP2016167897A (ja) 同期型駆動モー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1021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