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733543A - 车辆后部的备用轮胎保持构造 - Google Patents

车辆后部的备用轮胎保持构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733543A
CN1733543A CNA2005100890305A CN200510089030A CN1733543A CN 1733543 A CN1733543 A CN 1733543A CN A2005100890305 A CNA2005100890305 A CN A2005100890305A CN 200510089030 A CN200510089030 A CN 200510089030A CN 1733543 A CN1733543 A CN 173354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are tyre
inner panel
body inner
vehicle
sup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51008903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434330C (zh
Inventor
前岛一骑
村井龙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7335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3354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34330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34330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43/00Spare wheel stowing, holding, or mounting arrangements
    • B62D43/06Spare wheel stowing, holding, or mounting arrangements within the vehicle body
    • B62D43/08Spare wheel stowing, holding, or mounting arrangements within the vehicle body and arranged substantially verticall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体后部的备用轮胎保持构造,在车体后部的侧壁保持备用轮胎对应于后方冲击时的冲击,可直接使备用轮胎移动,同时可将移动量设定为较大,提高对后方冲击时的冲击的吸收。备用轮胎保持构造(32),在车身内板(26)和车身外板之间夹设侧车架(34),从该侧车架朝向下方(箭头a1的方向)延伸设置悬臂状支架(35),在该支架的顶端部(36)固定杆(37),并且使该杆贯穿上述车身内板并从中伸出,使该伸出的上述杆的前部(38)保持备用轮胎,当从后方发生冲击,而在上述备用轮胎上作用向前(箭头a2的方向)的载荷时,上述支架进行摆动(箭头a3的方向)并发生塑性变形,杆随之将上述车身内板破坏掉来吸收冲击载荷。

Description

车辆后部的备用轮胎保持构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后部的备用轮胎保持构造,其使备用轮胎沿车辆后部的车体侧壁竖立并加以保持。
背景技术
使备用轮胎在车辆后部呈竖置状态配设的收纳部为众所知(例如,参照日本专利公报特开平11-11359号(第8页、图4、图5))。
以下,按照附图说明特开平11-11359号公报。
图10(a)、(b)是说明现有技术的基本结构的图,(b)为沿(a)的b-b线的截面图。
以往的车辆的后部车体结构为,在形成于车体101的后部的后备箱102上,备用轮胎103凭借凸缘104而垂直竖置,车体101(具有后挡泥板105)的侧板106上安装凸缘104,凸缘104上安装载荷传输件107,当从后方对后端板108发生冲击时,由于来自后方的冲击载荷A,载荷传输件107使备用轮胎103如箭头C所示旋转,这样可以确保后侧件109的压溃变形量。
但是,特开平11-11359号公报的车辆的后部车体结构中,当受到后方冲击时,备用轮胎103如箭头C所示旋转时,由于轮胎受到侧板106的干扰,备用轮胎103的旋转易于受到限制,结果,后侧件109的压溃变形量变小,希望有对冲击的吸收更好的结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课题为,提供这样一种车辆后部的备用轮胎保持构造,即,虽在车辆后部的侧壁上保持备用轮胎,当受后方冲击时应此冲击直接备用轮胎移动的同时,可将其移动量设定得较大,提高受后方冲击时的冲击吸收。
技术方案1中的发明,其特征在于,车体后部的侧壁包括车身内板和车身外板,在车身内板和车身外板之间夹设侧车架,从该侧车架朝向上方或下方延伸设置悬臂状支架,在该支架的顶端部固定杆,并且使该杆贯穿上述车身内板并从车身内板伸出,使该伸出的上述杆的前部保持备用轮胎,当从后方发生冲击,而在上述备用轮胎上作用向前的载荷时,上述支架进行摆动并发生塑性变形,杆随之将上述车身内板破坏掉来吸收冲击载荷。
技术方案2中的发明,其特征在于,上述支架在高度方向的中途具有脆弱部。
技术方案3中的发明,其特征在于,上述支架通过点焊在至少一个部位被固定在车身内板上。
技术方案1中的发明,从侧车架朝向上方或下方延伸设置悬臂状支架,在该支架的顶端部固定杆,并且使该杆贯穿上述车身内板并从车身内板伸出,使该伸出的上述杆的前部保持备用轮胎,当从后方发生冲击,而在上述备用轮胎上作用向前的载荷时,上述支架进行摆动并发生塑性变形,杆随之将上述车身内板破坏掉来吸收冲击载荷。因此,虽在车辆后部的侧壁上保持备用轮胎,但仍具有如下优点:当受后方冲击时,由此冲击可直接使备用轮胎移动。
另外,将备用轮胎的移动量设定成较大的同时,可提高受后方冲击时的冲击吸收效果。
技术方案2中的发明,由于支架在高度方向的中途具有脆弱部,当对顶端部施加载荷,以脆弱部为起点发生塑性变形,结果,可以以脆弱部为大致旋转中心使支架旋转。因此,有以下优点,即,当受后方冲击时,因此冲击直接使备用轮胎移动的同时,也可提高受后方冲击时的冲击吸收效果。
技术方案2中的发明,由于支架通过点焊至少一个部位固定在车身内板上,利用实施点焊而得到的支架与车身内板间的焊接部,通过令车身内板的焊接部的附近发生龟裂或破坏,有以下优点,即,当受后方冲击时,由此冲击直接使备用轮胎移动的同时,也可提高受后方冲击时的冲击吸收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应用本发明的备用轮胎保持构造的车辆的备用轮胎收纳部的立体图。
图2是应用本发明的备用轮胎保持构造的车辆的备用轮胎收纳部的主视图。
图3是沿图2的3-3线的截面图。
图4是本发明的备用轮胎保持构造的第1立体图。
图5是本发明的备用轮胎保持构造的第2立体图。
图6是本发明的备用轮胎保持构造的第1作用图。
图7是本发明的备用轮胎保持构造的第2作用图。
图8是本发明的备用轮胎保持构造的第3作用图。
图9是说明备用轮胎保持构造具有的顶端部的其他方式的图。
图10是说明现有技术的基本构成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图的阅读方向以图中标记的阅读方向为准。“前”、“后”、“左”、“右”、“上”、“下”遵循从驾驶者(目视前方的状态)看到的方向。
图1是应用本发明的备用轮胎保持构造的车辆的备用轮胎收纳部的立体图。
备用轮胎收纳部11是通过在车辆12的后部13的侧壁14上竖立安装备用轮胎15而将其直接收纳在行李舱中的方式,备用轮胎15放在支撑部件17及车轮罩18上,以车轮压紧机构19固定。21为备用轮胎,22为适用于备用轮胎21的车轮,23为侧壁14的内衬,24为行李舱16的地板,25表示形成车辆12的后部13的车体后部。
图2是应用本发明的备用轮胎保持构造的车辆的备用轮胎收纳部的正面图,是拆卸内衬23(参照图1)和地板24(参照图1)后表示的图。
车体后部25的侧壁14,是由车身内板64和车身外板27构成的,在车身内板26上形成车轮罩18。
备用轮胎收纳部11具体构成包括:支撑部件17、设于车轮罩18上的定位部31和备用轮胎保持构造32。
备用轮胎保持构造32具有:在车身内板26和车身外板27之间所设的侧车架34、固定在侧车架34和车身内板26上的支架35、安装在支架35上且可相对其装卸的车轮压紧机构19。
图3是沿图2的3-3线的截面图,表示备用轮胎保持构造32的截面。
备用轮胎保持构造32的结构具体为,在车身内板26和车身外板27之间夹设侧车架34,从该侧车架34朝向下方(箭头a1的方向)延伸设置悬臂状支架35,在该支架35的顶端部36上固定杆37,并且使该杆37贯穿车身内板26并从车身内板26伸出距离Lr,使该伸出的杆37的前部38保持备用轮胎15。39表示车身内板26的外表面。
并且,上述是将支架35朝向下方延伸设置,同样可以将支架35朝向上方延伸设置,在比杆37的位置靠下方处配置支架并朝上延伸设置。
车轮压紧机构19由配合部件41和杆37构成,所述配合部件41配合在车轮22的中央,所述杆37通过配合部件41拧入支架35的顶端部36。
距离Lr是安装备用轮胎15后产生的值,是从车身内板26到配合部件41的压紧部件53的距离。
图4是本发明的备用轮胎保持构造的第1立体图,表示自行李舱16侧看到的状态。
备用轮胎保持构造32为如下构造,即,车身内板26的外表面39与侧车架34之间加入支架35的第1固定部42,上述3张板材重叠,重叠的3张板材之间以焊接接合,同时,支架35的第2固定部43以及包含于第2固定部43的顶端部36以焊接固定于车身内板26的外表面39上。
配合部件41为以下构造,即,圆锥状的突部44位于中央,并以比车轮22的中央孔稍小的直径形成,突缘45与突部44连接,并形成为使其能够压紧车轮22,此外,以比杆37稍大的直径于突部44上开设杆孔46。
这样,配合部件41中,突部44的直径设定为比车轮22的中央孔稍小的值,当从后方发生冲击时的冲击便可靠地传递给杆37,在能够提高后方冲击时的冲击吸收的同时,可以可靠地确保车轮22的移动量。
车身内板26具有第1开口部48和第2开口部51,所述第1开口部48开设在支架35的顶端部36所处的备用轮胎保持部47上,所述第2开口部51形成于第1开口部48的前部。
并且,第1开口部48和第2开口部51的形状、间隔距离和数量为一示例,另外,也可以在第1开口部48与第2开口部51之间设置成形部(例如凹凸)。
安装支架35的部位的形状为任意,例如,可以形成凹槽,在凹槽底部安装。
杆37以以下方式固定备用轮胎,即,在螺栓本体52的端部安装用于按压突部44的压紧部件53,通过车身内板26的第1开口部48将螺栓本体52拧入顶端部36,从而固定备用轮胎。
图5是本发明的备用轮胎保持构造的第2立体图,表示自车身外板27(参照图3)一侧看到的状态。
侧车架34的结构如下,即,形成安装于车身内板26的安装部54、54,与安装部54、54相连并以Hm的深度形成断面为コ字形状的凹槽部55。
如以上所述,支架35由第1固定部42和第2固定部43(包含顶端部36)构成,所述第1固定部42夹在车身内板26和侧车架34的安装部54之间,所述第2固定部43与第1固定部42相连并固定于车身内板26上。
另外,支架35上,在其高度方向(箭头a1的方向)的中途具有脆弱部57。脆弱部57,是相对于第1固定部42的宽W1,使第2固定部43的宽小至W2(W2<W1,比如,W2=0.25×W1)而形成的应力集中部。
并且,支架35以点焊至少固定在车身内板26上的一个部位。具体地,第1固定部42被车身内板26和侧车架34夹住,在第1焊接部位61、61之2个部位,比如,以塞焊进行焊接。另外,车身内板26的外表面39与第1固定部42的第2焊接部位62,比如,以点焊焊接。另外,车身内板26的外表面39与第2固定部43上设定的3个第3焊接部位63、64、65,比如,以点焊焊接。66、66为实施于第1焊接部位61、61的第1焊接部,67为实施于第2焊接部位62的第2焊接部,68为实施于第3焊接部位63、64、65的第3焊接部。
“至少固定在一个部位”,指的是第2固定部43最少1个部位以点焊进行了焊接。比如,第3焊接部位65处实施点焊(1个第3焊接部68)。
顶端部36之外表面71上以角焊焊接安装加强板72,在加强板72上焊接与螺栓本体52所对应的螺母73的部位,可通过将杆37拧入螺母73安装备用轮胎15(参照图1),另外,由于采用了加强板72,所以当对杆37施加负荷时,可防止通过螺母73使顶端部36断裂而产生的松脱。
以下说明上述的车辆后部的备用轮胎保持构造的作用。
首先,对支架35的第2固定部43未以焊接固定时情况进行说明。
备用轮胎保持构造32中,当后方发生冲击,对备用轮胎15作用向前(图6的箭头a2的方向)的载荷时,支架35摆动(图7的箭头a3的方向)并产生塑性变形,杆37使车身内板26断裂(图7的断裂部75),从而得以使冲击能量减弱。
以下,对第2固定部43以焊接固定于车身内板26上的情况进行详细说明。
图6是本发明的备用轮胎保持构造的第1作用图。
备用轮胎保持构造32中,当对竖立并收纳于侧壁14的备用轮胎15(参照图1)施加载荷F时,比如,后方冲击时,对备用轮胎作用向前(箭头a2的方向)的载荷F1,载荷通过杆37施加给支架35的顶端部36。当对顶端部36作用载荷,支架35使顶端部36位移距离S1,同时塑性变形,并且,使对方母材(车身内板26)的第3焊接部68...的附近产生裂缝74...。因此,即使在车体后部25的侧壁14(车身内板26)保持备用轮胎,对应于后方冲击时的冲击,可直接使备用轮胎15移动,同时也可吸收后方冲击时的冲击。
图7是本发明的备用轮胎保持构造的第2作用图。
当有大载荷F2(F2>F1)时,所述大载荷F2的冲击无法由图6所示距离为S1的位移以及车身内板26的第3焊接部68...的附近的裂缝74...吸收,连续裂缝74...的状态,支架35摆动(箭头a3的方向)并产生塑性变形,推进裂缝74...,随后,母材(车身内板26)的第3焊接部68...的附近断裂,顶端部36发生距离为S2的位移,同时由杆37将车身内板26自第1开口部48至第2开口部51之间切裂,最后,使其断裂(断裂部75)。因此,即使在车体后部25的侧壁14(车身内板26)上保持备用轮胎15,对应于后方冲击时的冲击,可直接使备用轮胎15移动,同时也可提高对后方冲击时的冲击的吸收。
支架35上,在高度方向的中途具有脆弱部57,当对顶端部36加载荷(F1或F2)时,以脆弱部57为起点发生塑性变形,结果,可以以脆弱部57为大致旋转中心使支架35如箭头a3所示旋转。因此,对应于后方冲击时的冲击,可直接使备用轮胎15移动。
支架35以点焊至少固定在车身内板26上的一个部位,使在车身内板26的第3焊接部68的附近产生裂缝74或断裂(断裂部75),第3焊接部68的附近的裂缝74或断裂使得对应于后方冲击时的冲击可直接使备用轮胎15移动,同时也可吸收后方冲击时的冲击。
备用轮胎保持构造32中,车身内板26的外表面39与侧车架34之间加入支架35的第1固定部42,此3张板材重叠,重叠的3张板材间以焊接结合,可由侧车架34提高支架35的第1固定部42的强度。结果,可以以脆弱部57为大致旋转中心使支架35如箭头a3所示旋转。
图8是本发明的备用轮胎保持构造的第3作用图。
如前所述,由于在后方冲击备用轮胎保持构造32时,对应于后方冲击的冲击,支架35发生变形,该变形为,以位于侧车架34的下方的脆弱部57为起点旋转,同时使车身内板26破裂,因此,使备用轮胎15,比如,以移动量S3如箭头a4移动,即使在车体后部25的侧壁14(车身内板26)保持备用轮胎15,对应于后方冲击时的冲击,可直接使备用轮胎15移动。
以下,说明备用轮胎保持构造32具有的顶端部36的其他方式。
图9(a)、(b)是说明备用轮胎保持构造具有的先端部的其他方式的图。(a)为顶端部的立体图,(b)为沿(a)的b-b线的断面图。
其他方式的顶端部36B的特征在于,如箭头a5所示,将加强板72B以凸焊安装于外表面71上。
加强板72B为以下结构,即,形成圆板部81,与圆板部81的表面相连形成内螺纹部82,在圆板部81上形成突起部83...。
其他方式的顶端部36B中,加强板72B为以下结构,即,形成圆板部81,与圆板部81的表面相连形成内螺纹部82,在圆板部81上形成突起部83...,通过将突起部83凸焊于外表面71上,可将内螺纹部82和加强用的圆板部81组装于外表面71上,可以削减组装于外表面71的时间。
并且,本发明的车辆后部的备用轮胎保持构造,在实施方式方面,虽适用于四轮车,但也可适用于三轮车,并不妨碍适用于一般车辆。
虽将备用轮胎保持构造32配置在车辆的左侧,但也可配置在车辆的右侧。
本发明的车辆后部的备用轮胎保持构造,适宜用于四轮车。

Claims (3)

1.一种车辆后部的备用轮胎保持构造,其特征在于,
车体后部的侧壁包括车身内板和车身外板,在车身内板和车身外板之间夹设侧车架,从该侧车架朝向上方或下方延伸设置悬臂状支架,在该支架的顶端部固定杆,并且使该杆贯穿上述车身内板并从车身内板伸出,使该伸出的上述杆的前部保持备用轮胎,当从后方发生冲击,而在上述备用轮胎上作用向前的载荷时,上述支架进行摆动并发生塑性变形,杆随之将上述车身内板破坏掉来吸收冲击载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后部的备用轮胎保持构造,其特征在于,
上述支架在高度方向的中途具有脆弱部。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后部的备用轮胎保持构造,其特征在于,
通过点焊在至少一个部位将上述支架固定在车身内板上。
CNB2005100890305A 2004-08-04 2005-08-03 车辆后部的备用轮胎保持构造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34330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4227861A JP4049385B2 (ja) 2004-08-04 2004-08-04 車両後部のスペアタイヤ保持構造
JP227861/2004 2004-08-0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33543A true CN1733543A (zh) 2006-02-15
CN100434330C CN100434330C (zh) 2008-11-19

Family

ID=357566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510089030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34330C (zh) 2004-08-04 2005-08-03 车辆后部的备用轮胎保持构造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7077448B2 (zh)
JP (1) JP4049385B2 (zh)
CN (1) CN100434330C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51216A (zh) * 2011-08-24 2013-03-06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汽车的后部车身构造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195298B2 (en) * 2004-12-08 2007-03-27 Daimlerchrysler Corporation Stability restraint for vehicle spare wheel
JP2010064588A (ja) * 2008-09-10 2010-03-25 Nifco Inc スペアタイヤの固定具
DE202010007876U1 (de) 2010-06-11 2010-11-04 Dr. Ing. H.C. F. Porsche Aktiengesellschaft Haltevorrichtung für ein Fahrzeugrad
US8414046B2 (en) * 2010-11-19 2013-04-09 Nissan North America, Inc. Reinforced vehicle structure
JP6052505B2 (ja) * 2013-04-05 2016-12-27 スズキ株式会社 車両荷室構造
ITMI20132050A1 (it) * 2013-12-10 2015-06-11 Tres Srl Sistema di fissaggio per una ruota di scorta per un veicolo a motore.
JP5986700B1 (ja) 2015-10-08 2016-09-06 株式会社アシックス アッパーおよびソールを有する靴
US11667186B2 (en) 2020-08-27 2023-06-06 Toyota Motor Engineering & Manufacturing Noah America, Inc. Safeguarding a vehicle's input line assembly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109665A (en) * 1936-08-24 1938-03-01 Houdaille Hershey Corp Spare wheel assembly
US2823068A (en) * 1954-10-05 1958-02-11 Walker Brooks Vehicle spare tire mounting
US3940178A (en) * 1974-01-18 1976-02-24 Leveque Edward L Spare tire mounting
US4106681A (en) * 1976-06-14 1978-08-15 Bott John Anthony Spare tire extraction device
US4434919A (en) * 1982-09-24 1984-03-06 Nissan Design International, Inc. Multiple-position spare tire mount
US4509789A (en) * 1983-10-13 1985-04-09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Storage retainer for wheel cover wrench
JPS6070479U (ja) * 1983-10-22 1985-05-18 マツダ株式会社 車両のスペアタイヤ保持装置
JPS6138287U (ja) * 1984-08-15 1986-03-10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スペアタイヤ支持ブレ−ス補強構造
JPH0315430Y2 (zh) * 1984-12-18 1991-04-04
JP3364329B2 (ja) * 1994-07-27 2003-01-08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スペアタイヤの保持構造
JP4075099B2 (ja) 1997-06-26 2008-04-16 マツダ株式会社 車両の後部車体構造
US6082803A (en) * 1999-01-28 2000-07-04 Daimlerchrysler Corporation Spare tire cover retainer
US6039226A (en) * 1999-02-24 2000-03-21 Brown; Milton D. Pickup truck spare tire mount
JP3497762B2 (ja) * 1999-03-23 2004-02-16 ダイハツ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車におけるスペアタイヤの支持構造
US6427885B1 (en) * 1999-10-20 2002-08-06 Dennis D. Dexel Spare tire lock and lug wrench placement device
US6783039B2 (en) * 2002-08-16 2004-08-31 Honda Giken Kogyo Kabushiki Kaisha Bracket assembly for securing a compact spare tire and a full size tire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51216A (zh) * 2011-08-24 2013-03-06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汽车的后部车身构造
CN102951216B (zh) * 2011-08-24 2015-05-27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汽车的后部车身构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0434330C (zh) 2008-11-19
US7077448B2 (en) 2006-07-18
JP2006044446A (ja) 2006-02-16
US20060028042A1 (en) 2006-02-09
JP4049385B2 (ja) 2008-02-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733543A (zh) 车辆后部的备用轮胎保持构造
CN1323886C (zh) 车辆底盘结构
CN1590195A (zh) 车身结构
CN1590194A (zh) 车身结构
CN1140675C (zh) 施工机械用驾驶室
CN1248896C (zh) 车辆的前部结构
CN1605523A (zh) 车辆的后部构造
CN1724293A (zh) 车辆用保险杠梁安装结构及车辆用保险杠梁
CN1903634A (zh) 车辆的前部车身结构
CN1496874A (zh) 车辆侧门结构
CN1603196A (zh) 车辆前部车身结构
CN1733541A (zh) 塔连接杆结构
CN1904235A (zh) 支承建筑机械驾驶室的上框架的结构
CN1715622A (zh) 消音器装置
CN1827459A (zh) 自动二轮车的车架
CN1626395A (zh) 汽车冲击吸收结构
CN100347021C (zh) 汽车后部车架结构
CN1824564A (zh) 车身侧部结构
CN1796226A (zh) 机动两轮车的转向手柄限制器构造
CN101061031A (zh) 车身侧部内的增强结构
JP2002274423A (ja) 自動車の前部車体構造
CN1903646A (zh) 二轮摩托车的车架结构
CN1723152A (zh) 车辆用车架组件和具有该组件的车辆
CN1198743C (zh) 自动二轮车的冲击吸收结构
CN1302953C (zh) 汽车踏板支撑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1119

Termination date: 2013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