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677581A - 新颖线圈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新颖线圈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677581A
CN1677581A CN 200410030717 CN200410030717A CN1677581A CN 1677581 A CN1677581 A CN 1677581A CN 200410030717 CN200410030717 CN 200410030717 CN 200410030717 A CN200410030717 A CN 200410030717A CN 1677581 A CN1677581 A CN 167758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il
wire rod
novel
cladding
moul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410030717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春条
陈世沧
谢明家
黄逸珉
刘建志
庄惟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anku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anku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anku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anku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0410030717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677581A/zh
Publication of CN16775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67758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anufacturing Cores, Coils, And Magne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颖线圈及其制造方法,该线圈以金属扁平线材或圆形线材经绕线机形成连续导电性螺旋线圈本体,且使圆形线材构成之线圈本体两端部形成扁平后,置入于内部填充磁性粉末,以将线圈完全包覆使之不具气隙之模具中,予以压制成形,而线圈两端延伸出模具的扁平部分乃成为电极部,又将该电极部沿着线圈包覆体表面弯折,即构成电极部与线圈为一体成型,体积更小,制造更为简单,成本更低的新颖线圈。

Description

新颖线圈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新颖线圈及其制造方法,特别是指一种线圈及其电极部为一体成型,体积更小,制造更为简单,成本更低的新颖线圈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近年来,国内外人士已提出多项方案,企图对线圈的结构及其制造方法提出改进,使其合于目前高科技计算机产品对于轻、薄、短、小的要求。在2001年所核准的美国第6,204,744 B1号专利案中,提出一种改进的线圈,其外形如图1A所示,线圈10可贴附于一电路板12,其包括一本体14,从本体延伸出有第一电极16与第二电极18,并分别与电路板上的焊接点20、22相焊接。
请参看图1B与图1C,该线圈10是利用一截面为直角形的直立扁平导线形成一线圈24,线圈成为螺旋状,具有多圈30,且包括内侧端26与一外侧端28,一包括有第一导线16与第二导线18的导线架32,以其两个末端34、38分别与线圈24的内侧端26及外侧端28焊接成为一体。然后,将已焊有导线16、18的线圈24置入于铸模中,并于铸模中注入磁性成型材料,脱模后,将导线架32的部份切断,即得该美国专利案的线圈。
但该项美国第6,204,744 B1号的线圈仍然有以下的缺陷:
1.线圈虽然由直角形的扁平导线绕成螺旋状所形成,但扁平导线为直立,仍然使得所制成的扼流线圈仍然有相当的高度,仍然不很合于目前高科技电子产品轻、薄、短、小的需求。
2.在制造时线圈与电极必需另外焊接制造,导致其制造程序无法有效减少,造成其生产成本尚高。
3.由于制造程序仍然维持较多的步骤,导致其制造过程中形成不良率的机会较大,较为缓慢,产能也无法极有效地提高,成本也就无法有效地降低。
有鉴于上述线圈及其制造方法有上述缺失,本发明人针对该些缺失研究改进之道,经长时研究终有本发明产生。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颖线圈及其制造方法,根据本发明的此种新颖线圈及其制造方法,使线圈以金属扁平或圆形线材置入绕线机中形成连续导电性螺旋线圈本体,且使圆形线材构成的线圈本体两端部形成扁平后,置入于内部填充磁性粉末,以将线圈完全包覆使之不具间隙的模具中,于模塑或压制成型后,再将线圈两端所延伸的线圈包覆体的电极部沿着包覆体表面弯折,由此使线圈与电极部为一体成型。
根据本发明的此种新颖线圈及其制造方法,其线圈与电极部直接为一体成型,能减少另外焊接以形成电极的制程步骤,可有效降低制造生产时的成本,并可避免焊接制程所导致产品品质的不良,此为本发明的次一目的。
根据本发明的此种新颖线圈及其制造方法,由于线圈与电极一体成型,其制造步骤大为减少,在制造过程中形成不良率的机会也大为降低,制造速度更快,产能可以有效地提高,此为本发明的再一目的。
至于本发明的详细构造、应用原理、作用与功效,则参照下列依附图所作的说明即可得到完全的了解。
附图说明
图1A至图1C:为公知美国第6,460,244 B1号专利的实施例图;
图2:本发明以金属扁平线材形成连续导电螺旋线圈的第一实施例立体示图;
图3: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模塑成型立体示图;
图4: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最后步骤完成立体示图;
图5:本发明以金属圆形线材形成连续导电螺旋线圈的第二实施例立体示图;
图6: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模塑成型立体示图;
图7: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最后步骤完成立体示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A至图1C所示的美国专利第6,204,744 B1案的扼流线圈,其构造、制造过程及缺点已如上所述,此处不再重复叙述。
本发明的此种新颖线圈,以下列步骤制成:
1.将金属扁平线材41置入绕线机中以形成连续导电性螺旋线4(如图2所示);螺旋线圈4两端各具有延伸部42、43;
2.将形成连续导电性的螺旋线圈4置入一模具中(如图3所示);
3.于模具中填充磁性粉末,使能完全包覆线圈4,并使之不具气隙;
4.进行模塑成型或压制成型后,使形成的螺旋线圈4为包覆体5所包覆,且螺旋线圈4两端的延伸部42、43伸出包覆体5外,而包覆体5表面适当位置处并形成有扁平状嵌槽51、52(如图3所示);
5.以线圈延伸出包覆体的延伸部42、43做为电极部份,将其沿着包覆体5表面弯折,并使之嵌入包覆体的嵌槽51、52内(如图4所示);
6.由此完成线圈与电极部为一体成型的新颖线圈。
经由上述制造步骤,本发明的此种新颖线圈可以快速制造获得,而其电极部与线圈为一体成型的制造方法,不仅可以减少另外焊接形成电极的制造步骤,且能降低生产成本,以及使生产效能可以大幅提升,而更重要的,是其通过电极部份直接嵌入包覆体表面的嵌槽,整体的体积可以大幅缩小,有效改善公知产品体积过大的缺陷,符合高科技电子产品轻、薄、短、小的需求。
有关本发明的此种新颖线圈,又可以通过以下列步骤制成:
1.将金属圆线线材71置入绕线机中以形成连续导电性螺旋线圈7(如图5所示);
2.以冲压制程步骤将线圈两端延伸部份72、73制成扁平状;
3.将形成连续导电性螺旋线圈7置入一模具中;
4.于模具中填充磁性粉末,使能完全包覆线圈7,并使之不具气隙;
5.进行模塑成型或压制成型,使形成的螺旋线圈7为包覆体8所包覆,且螺旋线圈7两端的延伸部72、73伸出包覆体8外,而包覆体8表面适当位置处并形成有扁平状嵌槽81、82(如图6所示);
6.以线圈延伸出包覆体的延伸部72、73做为电极部份,将其沿着包覆体8的表面弯折,使之嵌入包覆体的嵌槽81、82内(如图7所示);
7.由此完成线圈与电极部为一体成型的新颖线圈。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此种新颖线圈及其制造方法,通过线圈与电极一体成型的制造步骤,其体积大为减小,而可合于目前电子高科技产品轻、薄、短、小的要求,而且,本发明的线圈制造方法仅需先形成连续导电螺旋线圈,再将其置入模具并填充磁性材料粉末后予以模塑成型或压制成型,然后将电极部份沿着包覆体表面弯折即可完成,其制造程序大为简化,且无需利用高价机器即可制得,制造成本即大为降低,为具有产业利用价值的发明,合于专利法的要件,恳请赐准专利。
需阐明,以上所述是本发明较佳具体的实施例,若依本发明的构想所作的改变,其产生的功能作用,仍未超出说明书与附图所涵盖的精神时,均应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新颖线圈,由一线圈包覆体、设于其中的线圈本体、以及从线圈两端所延伸的电极部份所构成;其特征在于:该线圈本体是以金属线材形成的连续导电性螺旋线圈。
2.如权利要求1的新颖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金属线材为扁平形线材。
3.如权利要求1的新颖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金属线材为圆形线材。
4.如权利要求3的新颖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形成于连续导电性螺旋线圈延伸而出的电极部份并经过冲压制程使之为扁平状。
5.一种新颖线圈的制造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将金属线材置入绕线机中以形成连续导电性螺旋线圈;
将所述连续导电性螺旋状线圈置入于一模具中,使两端延伸出模具,于模具中填充磁性材料粉末,以包覆螺旋状线圈使之不具气隙;
模塑成型或压制成型,同时于线圈包覆体上形成一对嵌槽;
将成型后自包覆体向外延伸的延伸部沿着包覆体表面弯折,使之嵌入包覆体的嵌槽。
6.如权利要求5的新颖线圈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金属线材系扁平形线材或圆形线材。
7.如权利要求6的新颖线圈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金属线材为圆形线材时,需于绕成螺旋线圈后,以冲压制程步骤将线圈两端延伸的部份制成扁平状。
CN 200410030717 2004-04-01 2004-04-01 新颖线圈及其制造方法 Pending CN167758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410030717 CN1677581A (zh) 2004-04-01 2004-04-01 新颖线圈及其制造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410030717 CN1677581A (zh) 2004-04-01 2004-04-01 新颖线圈及其制造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77581A true CN1677581A (zh) 2005-10-05

Family

ID=350500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410030717 Pending CN1677581A (zh) 2004-04-01 2004-04-01 新颖线圈及其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677581A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23190A (zh) * 2012-06-26 2012-10-10 信源电子制品(昆山)有限公司 一种电感线圈的制作方法
CN103377821A (zh) * 2012-04-11 2013-10-30 美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表面粘着型晶片线圈的制造方法
CN105895307A (zh) * 2016-06-08 2016-08-24 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表面粘着式电感及其制造方法
CN113035528A (zh) * 2019-12-24 2021-06-25 佳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无载具底部电极一体成型功率电感及其制造方法
US11049638B2 (en) 2016-08-31 2021-06-29 Vishay Dale Electronics, Llc Inductor having high current coil with low direct current resistance
US11948724B2 (en) 2021-06-18 2024-04-02 Vishay Dale Electronics, Llc Method for making a multi-thickness electro-magnetic device
USD1034462S1 (en) 2021-03-01 2024-07-09 Vishay Dale Electronics, Llc Inductor package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77821A (zh) * 2012-04-11 2013-10-30 美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表面粘着型晶片线圈的制造方法
CN103377821B (zh) * 2012-04-11 2016-03-23 美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表面粘着型晶片线圈的制造方法
CN102723190A (zh) * 2012-06-26 2012-10-10 信源电子制品(昆山)有限公司 一种电感线圈的制作方法
CN105895307A (zh) * 2016-06-08 2016-08-24 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表面粘着式电感及其制造方法
CN105895307B (zh) * 2016-06-08 2017-12-29 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表面粘着式电感及其制造方法
US11049638B2 (en) 2016-08-31 2021-06-29 Vishay Dale Electronics, Llc Inductor having high current coil with low direct current resistance
US11875926B2 (en) 2016-08-31 2024-01-16 Vishay Dale Electronics, Llc Inductor having high current coil with low direct current resistance
CN113035528A (zh) * 2019-12-24 2021-06-25 佳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无载具底部电极一体成型功率电感及其制造方法
USD1034462S1 (en) 2021-03-01 2024-07-09 Vishay Dale Electronics, Llc Inductor package
US11948724B2 (en) 2021-06-18 2024-04-02 Vishay Dale Electronics, Llc Method for making a multi-thickness electro-magnetic devic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961441B2 (ja) モールドコイルの製造方法
CN101859641A (zh) 表面安装电感器的制造方法和表面安装电感器
CN103280298A (zh) 一种电感线圈及其激光切割制造方法
CN1677581A (zh) 新颖线圈及其制造方法
CN1088710A (zh) 电子元件及其制造方法
CN2831355Y (zh) 电感元件
CN1204985C (zh) 带螺旋的旋转轴及其制造方法
CN1187768C (zh) 表面安装片式电感器的制造方法
CN103377821B (zh) 表面粘着型晶片线圈的制造方法
JP2006024947A (ja) コイル埋め込み型インダクタの製造方法
CN102122560A (zh) 电感元件的制造方法
CN1674172A (zh) 扼流线圈及其制造方法
CN1285086C (zh) 扼流线圈及其制造方法
CN114694948A (zh) 一种一体成型电感及其制作方法
CN1082245A (zh) 制造铁氧体磁芯的方法
CN1260745C (zh) 抗流线圈的制造方法
CN1635594A (zh) 片式瓷介电容器的制造工艺方法
CN105895307B (zh) 表面粘着式电感及其制造方法
CN100485395C (zh) 可作电流检测的电感线圈
JP2010258201A (ja) 磁気浮上式鉄道用地上コイルの製作方法
CN211670091U (zh) 一种易成型表面贴装电感器的制造结构
CN201146089Y (zh) 一种内埋式电感器
CN110911145A (zh) 一种批量制作电感元件的方法
CN210091924U (zh) 一种电容器的引线结构
CN1615071A (zh) 电子装置外壳及其制造方法与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