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654841A - 轴承单元、以及装有该轴承单元的电机和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轴承单元、以及装有该轴承单元的电机和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654841A
CN1654841A CNA2005100077004A CN200510007700A CN1654841A CN 1654841 A CN1654841 A CN 1654841A CN A2005100077004 A CNA2005100077004 A CN A2005100077004A CN 200510007700 A CN200510007700 A CN 200510007700A CN 1654841 A CN1654841 A CN 165484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using
axle
bearing
running shaft
ja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51000770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378356C (zh
Inventor
矢泽健一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6548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65484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378356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378356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GHOUSEHOLD OR TABLE EQUIPMENT
    • A47G25/00Household implements used in connection with wearing apparel; Dress, hat or umbrella holders
    • A47G25/02Dress holders; Dress suspending devices; Clothes-hanger assemblies; Clothing lifters
    • A47G25/06Clothes hooks; Clothes racks; Garment-supporting stands with swingable or extending arms
    • A47G25/0664Standing garment supporting racks; Garment supporting stands with swingable or extending arm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33/00Parts of bearings; Special methods for making bearings or parts thereof
    • F16C33/02Parts of sliding-contact bearings
    • F16C33/04Brasses; Bushes; Linings
    • F16C33/06Sliding surface mainly made of metal
    • F16C33/10Construction relative to lubrication
    • F16C33/1025Construction relative to lubrication with liquid, e.g. oil, as lubricant
    • F16C33/106Details of distribution or circulation inside the bearings, e.g. details of the bearing surfaces to affect flow or pressure of the liquid
    • F16C33/107Grooves for generating pressure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58/00Domestic laundry dryers
    • D06F58/10Drying cabinets or drying chambers having heating or ventilating mean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59/00Supports adapted to retain the shape of particular articles being dried, e.g. incorporating heating means
    • D06F59/02Supports adapted to retain the shape of particular articles being dried, e.g. incorporating heating means for garm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17/00Sliding-contact bearings for exclusively rotary movement
    • F16C17/10Sliding-contact bearings for exclusively rotary movement for both radial and axial load
    • F16C17/102Sliding-contact bearings for exclusively rotary movement for both radial and axial load with grooves in the bearing surface to generate hydrodynamic pressure
    • F16C17/107Sliding-contact bearings for exclusively rotary movement for both radial and axial load with grooves in the bearing surface to generate hydrodynamic pressure with at least one surface for radial load and at least one surface for axial loa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il, Petroleum & Natural Gas (AREA)
  • Sliding-Contact Bearings (AREA)
  • Connection Of Motors, Electrical Generators, Mechanical Devices, And The Like (AREA)
  • Mounting Of Bearings Or Others (AREA)
  • Motor Or Generator Fram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轴承单元、以及装有该轴承单元的电机和电子设备。该轴承单元包括:轴;径向轴承,用于支撑所述轴的周旋方向;止推轴承,用于在止推方向上支撑所述轴的一端;壳体,在所述壳体内设置有所述径向轴承和所述止推轴承两者,并且所述壳体形成为除轴插孔外都被密封的结构,所述轴通过所述轴插孔而被***;和填充在所述壳体中的粘性流体,并且,在所述壳体的内表面侧上设置用于以抵靠所述轴的一部分的状态防止轴滑出的锁定部分,所述锁定部分是所述轴插孔的周缘部分。这种布置使得可以减小轴承单元在其轴向上的长度并提高轴承单元的通用性和可选择性。

Description

轴承单元、以及装有该轴承单元的电机和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可旋转地支撑旋转轴或将旋转体可旋转地支撑到轴上的轴承单元、以及装有该轴承单元的电机和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作为可旋转地支撑旋转轴的轴承单元,传统地已知如图21所示地构成的轴承单元。
图21中所示的轴承单元100可旋转地支撑旋转轴101,并装有径向轴承104、与止推轴承110一体形成的空间形成构件119、以及容纳该径向轴承104和空间形成构件119的壳体105,该径向轴承104用于在其周旋方向上支撑旋转轴101,该止推轴承110在止推方向上支撑旋转轴101的一端侧。
在轴承单元100中,径向轴承104与作为粘性流体填充在壳体105中的润滑油一起构成流体动压轴承,并且在其中***旋转轴101的内周表面上形成用于产生动压的动压产生槽111。
如图21所示,设置在旋转轴101沿止推方向的一端侧上的空间形成构件119,被形成为包围旋转轴101的下部,即包围要密封一侧的端部。空间形成构件119例如由合成树脂形成。围绕着在空间形成构件119内侧的旋转轴101的轴承支撑部分102填充润滑油。
在空间形成构件119内表面侧上的底表面的中央部分中,一体形成可旋转地支撑轴承支撑部分102的止推轴承110。轴承支撑部分102设置在旋转轴101沿止推方向的一端侧,该旋转轴101由径向轴承104支撑。空间形成构件119由树脂制成并通常用作止推轴承110。止推轴承110被形成为枢轴承,其在一点处支撑旋转轴101的轴承支撑部分102。轴承支撑部分102被形成为圆弧形或具有锥形顶端的形状。
如图21所示,其中容纳有径向轴承104和空间形成构件119的壳体105具有以将径向轴承104包围于其中的方式容纳圆筒状的径向轴承104的形状。壳体105是通过用合成树脂一体成型而形成的构件。
壳体105由圆筒状的壳体主体106、底部密封部分107和上部密封部分108组成,该底部密封部分107与壳体主体106一体形成而构成其一个端侧部分以用于密封壳体主体106的端侧,该上部密封部分108与壳体主体106一体形成来构成壳体主体106的另一个端侧部分。在上部密封部分108的中央部分设置轴插孔109。由在壳体105中所容纳的径向轴承104可旋转地支撑的旋转轴101***该轴插孔109中。
通过使用合成树脂材料围绕圆筒形的径向轴承104和空间形成构件119进行嵌件成型(outsert molding),来将径向轴承104布置在壳体主体42的内周侧,这样来一体形成如上所述构造的壳体105。
旋转轴101一端侧上的轴承支撑部分102被止推轴承110支撑,并且轴主体103的外周表面被径向轴承104支撑。另外,旋转轴101这样被壳体105支撑,其中形成在另一端侧的安装部分120的一侧从形成在壳体主体106的上部密封部分108中的轴插孔109伸出。
而且,在旋转轴101中,在轴承支撑部分102和轴主体103之间形成防止轴滑出的槽部分116。在空间形成构件119上设置作为防轴滑出构件的环形垫圈115,以对应于防滑出槽部分116。垫圈115防止旋转轴101滑出壳体105。垫圈115被旋转轴101的轴承支撑部分102施压以沿止推方向弯曲,并由此将轴承支撑部分102***到防轴滑出槽部分116中,以进行安装。
现在,轴插孔109被形成为具有比轴主体103的外径稍微更大的内径,以使得***轴插孔109的旋转轴101可以在不与轴插孔109的内周表面可滑动地接触的情况下旋转。在此情况下,轴插孔109被形成为具有足以防止润滑油113从壳体105里面泄漏出来的间隔x1的间隙112,其中润滑油113被填充在轴插孔109的内周表面和轴主体103的外周表面之间的壳体中。
在旋转轴101与轴插孔109的内周表面相对的外周表面上形成锥形部分114。锥形部分114以这样的方式倾斜,即向着壳体105的外面增大在旋转轴101的外周表面和轴插孔109的内周表面之间形成的间隙112的方式。锥形部分114在旋转轴101的外周表面和轴插孔109的内周表面之间形成的间隙112中形成压力梯度,并形成将壳体105中填充的润滑油113吸入壳体105里面的力。因为在旋转轴101旋转时润滑油113被吸入壳体105里面,所以润滑油113就可靠地渗入被制成流体动压轴承的径向轴承104的动压产生槽111以产生动压。由此,实现了对旋转轴101的稳定支撑,并且可以防止填充在壳体105中的润滑油113的泄漏。
如图21所示构造的轴承单元100仅在轴插孔109侧的一端处露出旋转轴101,并通过壳体构件无缝地覆盖除了轴插孔109的小间隙之外的整个轴承单元100。结果,轴承单元100可以防止润滑油113泄漏到壳体105的外面。而且,因为与外面的连通部分只有轴插孔109的间隙,所以可以防止由于冲击所导致的润滑油的飞散。另外,轴承单元100可以通过垫圈115来防止旋转轴101从壳体105上脱落。
但是,因为在上述轴承单元100中,用作防轴滑出构件的垫圈115设置在底部密封部分107的一侧或者壳体的密封部分的一侧,并且轴承单元100设有空间形成构件119来提供垫圈115,所以难以减小轴承单元100在其轴向上的长度。
另外,已知如图22所示构造的用于可旋转地支撑旋转轴的另一种轴承单元。
图22中所示的轴承单元130可旋转地支撑旋转轴131。轴承单元130设有径向轴承134、止推轴承140以及容纳该径向轴承134和止推轴承140的壳体135,该径向轴承134用于在其周旋方向上支撑旋转轴131,该止推轴承140用于在止推方向上支撑旋转轴131的一端。
在轴承单元130中,径向轴承134与作为粘性流体填充在壳体135中的润滑油一起构成流体动压轴承,并且在其中***旋转轴131的内周表面上形成用于产生动压的动压产生槽141。
如图22所示,容纳径向轴承134和止推轴承140的壳体135由圆筒状的壳体主体136、底部密封部分137和上部密封部分138组成,该底部密封部分137构成与壳体主体136一体形成的一个端侧部分以用于密封壳体主体136的该端侧,该上部密封部分138形成在壳体主体136的开口的另一端侧上。
在上部密封部分138的中央部分形成轴插孔139,由在壳体135中所容纳的径向轴承134可旋转地支撑的旋转轴131***该轴插孔139中。在壳体主体136的底部密封部分137的内表面侧上设置用于可旋转地支撑轴承支撑部分132的止推轴承140,其中在由径向轴承134所支撑的旋转轴131的沿止推方向的一端形成轴承支撑部分132。
止推轴承140被形成为枢轴承,其在一点处支撑旋转轴131的轴承支撑部分132。轴承支撑部分132被形成为圆弧形或锥形顶端。
在已将径向轴承134、止推轴承140和旋转轴131安装在壳体主体136上之后,焊接上部密封部分138。由此,一体形成如上所述构造的壳体135。
旋转轴131以这样的方式被壳体135所支撑,即使得:在其一端侧的轴承支撑部分132被止推轴承140支撑;轴主体133的外周表面被径向轴承134支撑;并且位于另一端侧的安装部分150的一侧从形成在壳体主体135的上部密封部分138中的轴插孔139伸出。
而且,在旋转轴131中,在轴承支撑部分132和轴主体133之间形成用于防轴滑出构件的槽部分146。对应于防轴滑出槽部分146,将作为防轴滑出构件的环形垫圈145设置到底部密封部分137。垫圈145防止旋转轴131滑出壳体135。垫圈145被旋转轴131的轴承支撑部分132施压以沿止推方向弯曲。由此,垫圈145使得轴承支撑部分132被***,并因此安装在防轴滑出槽部分146上。
现在,轴插孔139被形成为具有比轴主体133的外径稍微更大的内径,以使得***轴插孔139的旋转轴131可以在不与轴插孔139的内周表面可滑动地接触的情况下旋转。在此情况下,轴插孔139被形成为具有足以防止润滑油143从壳体135里面泄漏出来的间隔x2的间隙142,其中润滑油143被填充在轴插孔139的内周表面和轴主体的外周表面之间的壳体中。
在旋转轴131与轴插孔139的内周表面相对的外周表面上形成锥形部分144。锥形部分144倾斜成向着壳体135的外面来增大间隙142,该间隙142形成在旋转轴131的外周表面和轴插孔139的内周表面之间。锥形部分144在旋转轴131的外周表面和轴插孔139的内周表面之间形成的间隙142中形成压力梯度。由此产生将壳体135中填充的润滑油143吸入壳体135里面的力。因为在旋转轴131旋转时润滑油143被吸入壳体135里面,所以润滑油143就可靠地渗入构成流体动压轴承的径向轴承134的动压产生槽141以产生动压。于是,实现了对旋转轴131的稳定支撑,并且另外还可以防止填充在壳体135中的润滑油143的泄漏。
如图22所示构成的轴承单元130仅在轴插孔139侧的一端处露出旋转轴131,并通过壳体构件覆盖除了轴插孔139的小间隙之外的整个轴承单元130。结果,可以防止润滑油143泄漏到壳体135的外面。而且,因为与外面的连通部分也只有轴插孔139的间隙,所以可以防止由于冲击所导致的润滑油的飞散。另外,轴承单元130可以用垫圈145来防止旋转轴131从壳体135上脱落。
但是,上述轴承单元130在底部密封部分137作为壳体135的密封部分侧面的侧面上设置垫圈145或防轴滑出构件。由于此构造以及壳体主体136用于提供垫圈145的底部密封部分137的结构,所以难以减小轴承单元130在轴向上的长度。
另外,已知如图23所示构造的用于可旋转地支撑旋转轴的另一种轴承单元。
图23中所示的轴承单元160可旋转地支撑旋转轴161。轴承单元160设有径向轴承164和容纳该径向轴承164的壳体165,该径向轴承164用于在其周旋方向上支撑旋转轴161。
在轴承单元160中,径向轴承164与作为粘性流体填充在壳体165中的润滑油一起构成流体动压轴承,并且在其中***旋转轴161的内周表面上形成动压产生槽171。
如图23所示,其中容纳径向轴承164和止推轴承170的壳体165由圆筒状的壳体主体166、底部密封部分167和上部密封部分168组成,该底部密封部分167与壳体主体166一体形成来构成一个端侧部分以用于密封壳体主体166的该端侧,该上部密封部分168设置在壳体主体166的开口的另一端侧上。
在上部密封部分168的中央部分形成轴插孔169,由在壳体165中所容纳的径向轴承164可旋转地支撑的旋转轴161***该轴插孔169中。在壳体主体166的底部密封部分167的内表面侧上形成用于可旋转地支撑轴承支撑部分162的止推轴承170,在由径向轴承164所支撑的旋转轴161的沿止推方向的一端形成轴承支撑部分162。
止推轴承170被形成为枢轴承,其在一点处支撑旋转轴161的轴承支撑部分162。轴承支撑部分162被形成为圆弧形或锥形顶端。
在已将径向轴承164、止推轴承170和旋转轴161安装在壳体主体166上之后,焊接上部密封部分168。由此,一体形成如上所述构造的壳体165。
旋转轴161以这样的方式被壳体165所支撑,即使得:在其一端侧的轴承支撑部分162被止推轴承170支撑;轴主体163的外周表面被径向轴承164支撑;并且位于另一端侧的安装部分180的一侧从形成在壳体主体165的上部密封部分168中的轴插孔169伸出。
而且,在旋转轴161上,在轴承支撑部分162和轴主体163之间的底部密封部分167的一端侧上形成作为防轴滑出机构的突出块177,以形成具有比轴主体163更宽表面的大直径部分。突出块177的形状为盘形,并具有当旋转轴161向上移动时与径向轴承164配合的突出部分178。突出块177的突出部分178防止旋转轴161从壳体165滑出。
现在,轴插孔169被形成为具有比轴主体163的外径稍大的内径,以使得***轴插孔169的旋转轴161可以在不与轴插孔169的内周表面可滑动地接触的情况下旋转。在此情况下,轴插孔169被形成为具有足以防止润滑油173从壳体165里面泄漏出来的间隔x3的间隙172,其中润滑油173被填充在轴插孔169的内周表面和轴主体的外周表面之间。
在旋转轴161与轴插孔169的内周表面相对的外周表面上形成锥形部分174。锥形部分174倾斜成向着壳体165的外面来增大间隙172,其中该间隙172形成在旋转轴161的外周表面和轴插孔169的内周表面之间。锥形部分174在旋转轴161的外周表面和轴插孔169的内周表面之间形成的间隙172中形成压力梯度。由此产生将壳体165中填充的润滑油173吸入壳体165里面的力。因为在旋转轴161旋转时润滑油173被吸入壳体165里面,所以润滑油173就可靠地渗入构成流体动压轴承的径向轴承164的动压产生槽171以产生动压。于是,实现了对旋转轴161的稳定支撑,并且另外还可以防止填充在壳体165中的润滑油173的泄漏。
如图23所示构造的轴承单元160仅在轴插孔169侧的一端处露出旋转轴161,并通过壳体构件覆盖除了轴插孔169的小间隙之外的整个轴承单元160。结果,可以防止润滑油173泄漏到壳体165的外面。而且,因为与外面的连通部分也只有轴插孔169的间隙,所以可以防止由于冲击所导致的润滑油的飞散。另外,轴承单元160可以用突出块177的突出部分178来防止旋转轴161从壳体165上脱落。
但是,由于将突出块177形成在底部密封部分167的一侧上或形成在壳体165的密封部分的一侧上来用于防止轴滑出的结构,所以上述轴承单元160难以减小其在轴向上的长度。
因此,在这些轴承单元100、130和160中,一般的通用性和可选择性由于轴承单元在轴向上的长度而受限制,并且设计使用这些轴承单元的制品的自由度也受到限制。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申请公开(KOKAI)No.2003-130043。
本文件基于2004年2月13日递交到日本专利局的日本优先权文件JP2004-037385,这里通过引用包括了其整个内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这样一种轴承单元以及包括该轴承单元的电机和电子设备,该轴承单元轴向上的长度被减小,同时具有防止轴滑出的功能以提高其一般的通用性、其选择性以及设计使用该轴承单元的制品的自由度,以使得该制品的尺寸可以减小。
为了实现该目的,根据本发明的轴承单元包括:轴;径向轴承,用于支撑所述轴的周旋方向;止推轴承,用于在止推方向上支撑所述轴的一端;壳体,在所述壳体内设置有所述径向轴承和所述止推轴承两者,并且所述壳体形成为除轴插孔外都被密封的结构,所述轴通过所述轴插孔被***;和填充在所述壳体中的粘性流体,其中,在所述壳体的内表面侧上设置用于以抵靠所述轴的一部分的状态防止轴滑出的锁定部分,所述锁定部分是所述轴插孔的周缘部分。
如上所述,在根据本发明的轴承单元中,作为防止轴滑出的防滑出机构,在壳体内表面侧上轴插孔的周缘部分中形成锁定部分,用于通过抵靠轴来锁定轴。因此,通过形成在轴开口侧上的锁定部分防止了轴从径向轴承滑出。在该轴承单元中,通过形成锁定部分,就不需要形成任何防滑出机构,例如形成为具有比由径向轴承所支撑的那部分的更大直径的防滑出构件和突出块,而这些在考虑防止轴滑出的传统轴承单元的壳体密封部分侧上是必要的,并且可以实现防止轴滑出。
因此,在该轴承单元中,通过在壳体的轴插孔的周缘部分中形成的锁定部分,可以减小轴承单元在轴向上的长度。而且,在该轴承单元中,通过减小在轴向上的长度,可以提高轴承单元的一般通用性和可选择性,并且可以提高使用该轴承单元的产品的设计自由度,以允许使得产品的尺寸更小。
用于实现上述目的的根据本发明的电机是包括用于将转子可旋转地支撑到定子上的轴承单元的电机,并且该电机使用上述轴承单元作为用于该电机的轴承单元。
此外,用于实现上述目的的根据本发明的电子设备是包括这样的电机的电子设备,所述电机具有用于将转子可旋转地支撑到定子上的轴承单元,并且该电子设备使用上述轴承单元作为其轴承单元。
根据本发明,在壳体的轴插孔的周缘部分中形成锁定部分,用于通过抵靠轴的一部分而锁定轴来实现防止轴滑出。因此,虽然本发明保留了防止轴滑出的功能,但是本发明可以省略传统上设置在壳体密封部分侧上的防滑出构件。因此,可以去掉传统上必要的例如壳体密封部分侧上的防滑出构件的部件,以降低成本。而且,可以减小轴承单元自身在其轴向上的长度。因此,可以提高轴承单元的一般通用性和可选择性,并且提高了使用该轴承单元的制品的设计自由度。而且,在保持其旋转性能的同时,可以减小其尺寸。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应用了本发明的信息处理装置(电子设备)的透视图;
图2是示出沿图1中的线II-II所取的横截面的剖视图;
图3是示出使用应用了本发明的电机的散热器的透视图;
图4是示出应用了本发明的电机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5是示出应用了本发明的轴承单元的剖视图;
图6是示出在径向轴承的内周表面上形成的动压产生槽的透视图;
图7是示出由旋转轴的外周表面和壳体中设置的轴插孔的内周表面所形成的间隙的剖视图;
图8是用于解释装配应用了本发明的轴承单元的步骤的视图;
图9是用于解释在应用了本发明的轴承单元的装配步骤中,将底部密封部分和壳体的主体结合的视图;
图10是示出在应用了本发明的轴承单元的装配步骤中完成装配的状态的视图;
图11是示出应用了本发明的另一个轴承单元的横截面视图;
图12是用于解释装配应用了本发明的另一个轴承单元的步骤的视图;
图13是用于解释在应用了本发明的另一个轴承单元的装配步骤中,将底部密封部分和壳体的主体结合的视图;
图14是示出应用了本发明的另一个轴承单元的横截面视图;
图15是用于解释装配应用了本发明的另一个轴承单元的步骤的视图;
图16是用于解释在应用了本发明的另一个轴承单元的装配步骤中,将底部密封部分和壳体的主体结合的视图;
图17是示出其中止推轴承包括动压轴承的示例的横截面视图;
图18是示出在其中止推轴承包括动压轴承的轴承单元中的径向轴承的内周表面上形成的动压产生槽的透视图;
图19是示出在其中止推轴承包括动压轴承的轴承单元的底部密封部分侧的内周表面上形成的动压产生槽的平面图;
图20是示出在其中止推轴承包括动压轴承的轴承单元的上部密封部分侧的内周表面上形成的动压产生槽的平面图;
图21是示出传统上使用的轴承单元的横截面视图;
图22是示出传统上使用的另一个轴承单元的横截面视图;和
图23是示出传统上使用的另一个轴承单元的横截面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应用本发明的信息处理装置。
如图1所示,应用本发明的信息处理装置是笔记本式个人计算机,其包括用于显示信息处理的结果等等的显示单元2以及内置有信息处理单元的计算机主体3,该信息处理单元用于进行对各种信息的算术处理。在计算机主体3的上表面侧设置用于输入计算机1的操作指令或用于输入各种信息的键盘5,并在主体3内设置散热器4。散热器4将设置在计算机主体3内的例如CPU的信息处理电路或盘单元等所产生的热散发到计算机主体3之外,从而也作为用于冷却计算机主体3内部的冷却设备。
如图2所示,计算机主体3中内置的散热器4被容纳在构成计算机主体3的壳体6中。如图3所示,散热器4包括金属基座7、安装到基座7上的电机10、由电机10操作来旋转的风扇8、将风扇8容纳在其中的风扇壳9和散热片11。
如图3所示,基座7被形成为几乎呈字母L形。在形成为几乎呈字母L形的基座7的一端侧的一个表面7a上安装生热元件12,生热元件12例如是在通过通电被驱动时产生热的中央处理单元(CPU)。生热元件12被安装到基座7的一侧的表面7a侧,在其间放置传热密封12a。
电机10被安装在基座7的一侧的表面7a侧的差不多中央部分,并且还在表面7a上安装在其中容纳由电机10操作来旋转的风扇8的风扇壳9。在风扇壳9中形成将与由电机10转动的风扇8的中央部分相应的位置开口的环形进气口13。在壳体6的底表面侧上与风扇壳9中形成的进气口13相对的位置处形成开口14来与进气口13连通。而且,在风扇壳9中形成将通过进气口13吸入到内部的空气排出的排气口15。
散热片11被固定在基座7另一端侧的一侧的表面7c上。散热片11是波形或鳍状的散热片,并由散热性能优异的金属制成,例如铝。理想的是也用作为散热优异的金属的铝或铁来制造基座7和风扇壳9。
在安装了生热元件12并安装了用于散发从生热元件12产生的热的散热器4和散热片11的基座7中形成多个安装孔7b,用于将基座7安装到壳体6中的螺钉通过这些孔被***。如图2所示,通过将***安装孔7b的固定螺钉固定到壳体6内设置的凸台16,来将基座7安装到壳体6内。
如图2和3所示,当基座7被安装到壳体6中时,散热片11被设置在与形成于壳体6的侧面上的穿透孔17相对的位置处。
当电机10被驱动并且电机10使风扇8沿图3中的箭头R1的方向旋转时,如上所述构成的散热器4将装置外的空气通过壳体6中所形成的开口14吸入图2和3中的箭头D1的方向,进而散热器4通过进气口13将空气吸入风扇壳9内。通过风扇8的旋转被吸入风扇壳9的空气流通到图2和3中的箭头D2的方向,另外空气还流通到图3中箭头D3的方向而流入散热片11。然后,空气通过穿透孔17被排出壳体6之外。
现在,由生热元件12的驱动所产生的热通过由散热优异的金属形成的基座7而被传递到散热片11。此时,通过用电机10使散热器4的风扇8旋转而使从壳体6外面引入的空气在散热片11的多个鳍片中流通,空气吸收了被传递到散热片11的热,并通过穿透孔17将热散发到壳体6外面。
如图4所示,应用本发明并用于散热器的电机10设有转子18和定子19。
定子19一体形成在风扇壳9的上表面板9a这一侧,风扇壳9在其中容纳电机10以及由电机10转动的风扇8。定子19装有定子轭20、应用本发明的轴承单元30、线圈21和线圈21绕在其上的铁芯22。定子轭20可以是与风扇壳9的上表面板9a一体形成,即被制成风扇壳9的一部分,或者可以独立于风扇壳9而形成。定子轭20例如由铁形成。通过压配合、粘合或通过压配合和粘合两者来将轴承单元30固定到在定子轭20的中央部分形成为圆筒形的座23中。
注意到将轴承单元30通过压配合***其中的座23,与定子轭20一体形成为圆筒形。
如图4所示,提供有驱动电流的线圈21绕在其上的铁芯22被安装到与定子轭20一体形成的座23的外周部分上。
与定子19一起构成电机10的转子18被安装到由轴承单元30可旋转地支撑的旋转轴31,并与旋转轴31一体旋转。转子18包括转子轭24和风扇8,风扇8与转子轭24一体旋转并包括多个风扇叶片25。风扇8的风扇叶片25通过嵌件成型到转子轭24的外周表面而与转子轭24一体形成。
环形转子磁体26以与定子19的线圈21相对的方式被设于转子轭24的圆筒形部分24a的内周表面上。磁体26是塑性磁体,其中S极和N极在其周旋方向上被交替磁化。用粘结剂将磁体26固定在转子轭24的内周表面上。
通过将凸台部分27压配合到在由轴承单元30支撑的旋转轴31的顶端侧形成的安装部分32,将转子轭24可旋转地与旋转轴31一体安装,其中在凸台部分27处设有形成于平板部分24b的中央部分的通孔27a。
在具有上述构造的电机10中,当以预定的激励模式从位于电机10之外的驱动电路单元向定子19这一侧的线圈21供应驱动电流时,在产生于线圈21中产生的磁场和来自转子18这一侧的转子磁体26的磁场的影响下,转子18与旋转轴31一体旋转。通过转子18的旋转,包括多个风扇叶片25并安装到转子18上的风扇8也与转子18一体旋转。通过风扇8的旋转,在装置外的空气沿着图2和3中箭头D1的方向通过形成于壳体6中的开口14被吸入,并流通到箭头D2的方向中。当进一步在散热片11中流通时,空气通过穿透孔17被排到壳体6之外。由此,由生热元件12产生的热被散发到计算机主体3之外,于是计算机主体3的里面就被冷却了。
如图4和5所示,可旋转地支撑上述电机10的旋转轴31的轴承单元30装有:在其周旋方向上支撑旋转轴31的径向轴承33;和在其中容纳有径向轴承33的壳体37。
径向轴承33被形成为由烧结金属制成的圆筒。径向轴承33与作为粘性流体填充在壳体37中的润滑油38一起构成流体动压轴承,并且在其中***旋转轴31的径向轴承33的内周表面上形成动压产生槽39。
如图6所示,通过在径向轴承33的内周表面上形成一对V形槽39a以在周旋方向上与连接槽39b相连,而分别构成若干动压产生槽39。动压产生槽39被分别形成,以使得该对V形槽39a的顶端侧可以朝向旋转轴31的旋转方向R2。在本实施例中,将该对动压产生槽39形成为彼此平行地布置在呈圆筒形的径向轴承33的轴向上的上部位置和下部位置处。根据径向轴承33的尺寸、长度等来合适地选择在径向轴承33上形成的动压产生槽的数量和尺寸。另外,径向轴承33可以由铜、不锈钢或聚合物材料制成。
当被***径向轴承33的旋转轴31沿图6中的箭头R2的方向(旋转方向)绕中心轴CL(未示出)连续旋转时,填充在壳体37中的润滑油38就在动压产生槽39中流通,并且形成为流体动压轴承的径向轴承33就在旋转轴31的外周表面和径向轴承33的内周表面之间产生动压来支撑旋转轴31。此时所产生的动压极大地降低了旋转轴31和径向轴承33之间的摩擦系数,以实现旋转轴31的平滑旋转。
如图5所示,容纳支撑旋转轴31的径向轴承33的壳体37具有容纳圆筒形的径向轴承33的形状,以将径向轴承33包围在其中。壳体37由以下组成:壳体主体42,其上一体形成有上部密封部分44;和底部密封部分43,用于密封在壳体主体42与上部密封部分44相反一侧上形成的下部开口部分。壳体主体42具有圆柱形的形状,并且在壳体主体42的一端侧上一体形成上部密封部分44。壳体主体42和上部密封部分44由树脂制成。在上部密封部分44的中央部分形成轴插孔45,由容纳在壳体37中的径向轴承33可旋转地支撑的旋转轴31通过该轴插孔45被***。
在底部密封部分43内表面侧上的中央部分中一体形成止推轴承34,止推轴承34用于可旋转地支撑在由径向轴承33支撑的旋转轴31的止推方向上的一端处形成的轴承支撑部分31a。底部密封部分43由共同用作止推轴承34的树脂制成。止推轴承34被形成为枢轴承,其在一点处支撑旋转轴31的轴承支撑部分31a,轴承支撑部分31a被形成为圆弧形或锥形。
在壳体37的上部密封部分44中壳体37的内表面侧上的轴插孔45的周缘部分中,设置用于防止旋转轴31滑出径向轴承33和壳体37的防轴滑出机构。作为防轴滑出机构,在上部密封部分44中轴插孔45的内表面侧上形成台阶状凹入部分51,其具有形成为台阶的作为锁定部分52的台阶部分。也就是说,台阶状凹入部分51通过在轴插孔45的周缘部分中形成圆筒形的凹入而制成,并且包括从上部密封部分的内表面向着壳体外面的作为锁定部分52的台阶的台阶部分。
当从壳体内向上拉起旋转轴31以防止旋转轴31跳出壳体37,即防止旋转轴31的脱落时,台阶状凹入部分51的锁定部分52锁定抵靠部分53,该抵靠部分53是旋转轴31的一部分并将在后面描述。作为锁定部分52的台阶部分形成为环形。台阶部分的外径是台阶状凹入部分51的内径d3,并且台阶部分的内径是轴插孔45的内径d1。
通过将容纳圆筒形的径向轴承33的壳体主体42焊接到底部密封部分43,来一体形成如上所述构造的壳体37。壳体37被构造成密封其除了轴插孔45之外的内部。
对构成壳体37的合成树脂材料没有特别的限制,但理想的是使用增大对润滑油38的接触角的材料,接触角增大表明排斥填充在壳体37中的润滑油38。而且,优选地使用具有优异润滑性的合成树脂材料作为壳体37。例如,壳体37由聚甲醛(POM)制成,但可以使用例如聚酰亚胺、聚酰胺和聚缩醛的含氟系列合成树脂,以及例如聚四氟乙烯(特氟纶(注册商标))和尼龙的合成树脂来形成。而且,可以使用例如聚碳酸酯(PC)和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的合成树脂。另外,壳体37可以由液晶聚合物制成,这样可以进行极其精确的成型。具体而言,在用液晶聚合物作为壳体37的情况下,壳体37保存润滑油并具有优异的抗磨损性。
由布置在壳体37中的径向轴承33以及与壳体37一体形成的止推轴承34可旋转地支撑的旋转轴31由以下部分组成:由径向轴承33支撑的轴主体31b;轴承支撑部分31a,其形成为与轴主体31b相连的圆弧或锥形顶端,并由止推轴承34支撑;和安装部分32,例如电机10的作为旋转体的转子18安装到安装部分32的另一端侧上。
而且,如图5和7所示,在旋转轴31上形成锥形***部分31c,其包括来自轴主体31b要成为用于防止轴滑出的抵靠部分53的台阶部分,并且其与轴插孔45的内表面相对。因此,安装部分32的外径d4被形成为稍小于轴主体31b的外径d2。原因是在壳体37的上部密封部分44中形成的锁定部分52用来防止旋转轴31滑出。也就是说,轴插孔45的内径d1被形成为小于轴主体31b的外径d2,以使得轴主体31b在***其中之后不从轴插孔45中滑出。因此,轴主体31b的外径d2与抵靠部分53的外径相同。于是,因为安装部分32的外径d4小于轴插孔45的内径d1,以使得在装配时安装部分32可以***轴插孔45中,所以外径d4形成为小于轴主体31b的外径d2。
如图5所示,旋转轴31以这样的方式被壳体37所支撑,即使得:在一端侧处的轴承支撑部分31a被止推轴承34支撑;轴主体31b的外周表面被径向轴承33支撑;并且在另一端侧上形成的安装部分32侧从形成在壳体主体42的上部密封部分44中的轴插孔45伸出。
在上部密封部分44中形成的轴插孔45的内径d1形成为小于由径向轴承33支撑的轴主体31b的外径d2。而且,在轴插孔45中形成的台阶状凹入部分51的内径d3形成为大于轴主体31b的外径d2。这里,台阶状凹入部分51的内径d3指的是在上部密封部分44中形成的圆筒形凹入的内径。
因此,当从壳体37向上拉起轴主体31b时,在轴主体31b的轴开口侧形成的抵靠部分53抵靠形成在壳体的台阶状凹入部分51中的锁定部分52,以由锁定部分52锁定。由此,控制了旋转轴31沿轴向的运动,并且防止了将旋转轴31向上拉起超过该位置。
附带地,在轴承单元30中,通过使台阶状抵靠部分53形成在旋转轴31的轴主体31b之上,并通过使抵靠部分53抵靠壳体37的锁定部分52,来实现防止轴滑出的功能,但是旋转轴的形状并不限于以上这样。例如,旋转轴可以构造成具有圆锥形锥部作为抵靠部分。也就是说,旋转轴可以构造成通过使壳体的锁定部分抵靠旋转轴的锥形部分来具有防止轴滑出的功能。而且,壳体的形状并不限于上述这样。例如,台阶状凹入部分51对壳体37并不总是必要的。也就是说,壳体可以构造成通过这样来具有防止轴滑出的功能,即,使旋转轴的外径形成为大于壳体的轴插孔的内径,以使得旋转轴的抵靠部分抵靠壳体的轴插孔的周缘部分。
因此,即使在旋转轴31在装配时被提升的情况下,或者即使在由于冲击等而使旋转轴31向上提升的情况下,壳体37的锁定部分52也抵靠轴主体31b的抵靠部分53。因此,轴承单元30防止了旋转轴31滑出壳体37。
现在,壳体37的轴插孔45被形成为具有比旋转轴31的***部分31c的外径稍大的内径,以使得作为***轴插孔45的旋转轴31的一部分的***部分31c可以在不与轴插孔45的内周表面可滑动接触的情况下旋转。在此情况下,轴插孔45被形成为包括足以防止润滑油38从壳体37里面泄漏出来的间隔c的间隙47,其中润滑油38被填充在壳体37中轴插孔45的内周表面和***部分31c的外周表面之间。上部密封部分44构成油密封部分,在该上部密封部分44中形成轴插孔45来形成间隙47,以防止填充在壳体37中轴插孔45和旋转轴31之间的润滑油38的泄漏。
因为与壳体37一体形成的上部密封部分44由例如聚酰亚胺、聚酰胺或尼龙的合成树脂制成,所以可以保证轴插孔45的内周表面对润滑油38的接触角为约60度。应用本发明的轴承单元30包括构成油密封部分的轴插孔45的内周表面,并且可以在不在上部密封部分44上涂覆任何表面活性剂的情况下增大润滑油38对上部密封部分44的接触角。因此,可以防止润滑油38在由旋转轴31的旋转所产生的离心力下通过轴插孔45移动到壳体37之外。
而且,在旋转轴31与轴插孔45的内周表面相对的外周表面上形成锥形部分48。锥形部分48倾斜以向着壳体37的外面增大在旋转轴31的外周表面和轴插孔45的内周表面之间形成的间隙47。锥形部分48在由旋转轴31的外周表面和轴插孔45的内周表面形成的间隙47中形成压力梯度。因此,产生了将壳体37中填充的润滑油38吸入壳体37里面的力。因为润滑油38在旋转轴31旋转时被吸入壳体37里面,所以润滑油38就可靠地渗入构成流体动压轴承的径向轴承33的动压产生槽39以产生动压。于是,实现了对旋转轴31的稳定支撑,并且另外还可以防止填充在壳体37中的润滑油38的泄漏。
在应用本发明的轴承单元30中,渗入位于构成流体动压轴承的径向轴承33中的动压产生槽39并产生动压的润滑油38,被填充来从壳体37的里面朝向间隙47,该间隙47由形成于旋转轴31上的锥形部分48和轴插孔45的内周表面形成,如图5和7所示。也就是说,润滑油38被填充在壳体37的间隙中,并且还充满由烧结金属制成的径向轴承33。
现在,描述在形成于旋转轴31上的锥形部分48和轴插孔45的内周表面之间形成的间隙47。间隙47的最小间隔对应于在旋转轴31的外周表面和轴插孔45的内周表面之间所形成的间隔c。优选地间隔c从20μm到200μm,最优选地是约100μm。如果间隔c小于20μm,那就难以在通过整体成型用合成树脂制造壳体37时保证轴承单元30的壳体37的成型精度。如果间隙47的间隔c大于200μm,那么轴承单元30的抗冲击性能就会降低。抗冲击性能是指这样的性能,即当向轴承单元30施加冲击时防止填充在壳体37中的润滑油38飞散到壳体37之外的性能。
表示防止填充在壳体37中的润滑油38飞散到壳体37之外的性能的抗冲击性能,反比于间隙47的间隔c的平方。而且,由热膨胀所导致的油面上升量反比于间隔c的大小,可以通过使间隔c变窄来提高抗冲击性能。但是由于温度升高所导致的润滑油38的油面高度的上升变得陡峭,从而轴插孔45在轴向上的厚度必须变厚。
例如,当在旋转轴31和轴插孔45之间形成的间隙47的间隔c为约100μm时,并且当轴插孔45的高度H1即壳体37的上部密封部分44的厚度为约1mm时,在包括轴直径从2mm到3mm的旋转轴31在内的轴承单元30中,轴承单元30的抗冲击性能为1000G或更大,并且轴承单元30的耐温性为80℃。因此,可以构造高可靠性的轴承单元30,其防止填充在壳体37中的润滑油38的飞散。
而且,因为在应用本发明的轴承单元30中设置了倾斜的锥形部分48,以向着壳体37的外面增大在旋转轴31的外周表面和轴插孔45的内周表面之间形成的间隙47的间隔c,所以在旋转轴31的外周表面和轴插孔45的内周表面之间所形成的间隙47的间隔c中形成压力梯度,并且通过在旋转轴31旋转时所产生的离心力而产生了将壳体37中填充的润滑油38吸入壳体37里面的力。
也就是说,在应用本发明的轴承单元30中,在旋转轴31的外周表面和轴插孔45的内周表面之间形成的间隙47通过表面张力密封防止了润滑油38的飞散。
现在,描述表面张力密封。表面张力密封是一种利用流体的毛细现象的密封方法。从指示液体通过毛细管上升的高度的公式以及压力和流体高度之间关系表达式,可以知道随着毛细管变得越来越细,抽吸压力一般变得越来越大。现在,在应用本发明的轴承单元30中,已渗入旋转轴31的外周表面和轴插孔45的内周表面之间所形成的间隙47的润滑油38形成为圆环形。在此情况下的抽吸压力类似地随着在旋转轴31的外周表面和轴插孔45的内周表面之间所形成的间隙47的间隔c变得越来越窄,而变得越来越大。附带地,作为一个具体的计算示例,假定在旋转轴31的外周表面和轴插孔45的内周表面之间所形成的间隙47的间隔c是0.02cm(0.2mm),粘性流体的表面张力γ是30dyn/cm2,并且润滑油38的接触角θ是15°,那么抽吸压力是2.86×10-3大气压(atm)。因为间隙47的间隔c越窄,抽吸压力越大,所以在旋转轴31上形成锥形部分48使得作为粘性流体的润滑油38可以被吸到间隙47的间隔c的变窄方向中,即被吸到朝向壳体37之内的方向中。
通过这样形成锥形部分48,在位于旋转轴31的外周表面和轴插孔45的内周表面之间所形成的间隙47中的润滑油38中产生压力梯度,其中通过该锥形部分48,在旋转轴31的外周表面和轴插孔45的内周表面之间形成的、并构成用于防止填充在壳体37中的润滑油38泄漏到壳体37之外的密封部分的间隙47的间隔c,向着壳体37的里面变得越来越小。也就是说,提供给润滑油38的压力梯度向着壳体37的里面增大,在壳体37的里面间隙47的间隔c变得越来越小。通过在润滑油38中产生压力梯度,向着壳体37的里面吸入润滑油38的压力P总是对润滑油38起作用。因此,即使在旋转轴31旋转的情况下,空气也不会进入存在于间隙47中的润滑油38中。
在未形成上述锥形部分48的情况下,即在旋转轴31的外周表面和轴插孔45的内周表面之间所形成的间隙47的间隔c在轴插孔45的高度方向上不变的情况下,在渗入旋转轴31的外周表面和轴插孔45的内周表面之间的间隙47的润滑油38中不产生压力梯度。因此,润滑油38一致地存在于间隙47中。也就是说,通过使旋转轴31的外周表面和轴插孔45的内周表面之间的间隔c变窄,渗入间隙47并作为密封部分的润滑油38在旋转轴31旋转时有时会在间隙47中移动而让空气E进入。如果空气E如上所述地进入润滑油38,则空气会由于温度变化、大气压变化等而膨胀,并且膨胀的空气使润滑油38从构成密封部分的间隙47飞散到壳体37之外。
相反,像应用本发明的轴承单元30一样,通过形成锥形部分48,在渗入间隙47中的润滑油38中产生使得压力越向壳体37里面就越大的压力梯度,其中在该锥形部分48处,在旋转轴31的外周表面和轴插孔45的内周表面之间形成的间隙47的间隔c向着壳体37的里面变得越来越小。因此,可以在旋转轴31旋转时防止空气进入润滑油38。
而且,形成如上所述的锥形部分48不仅可以在旋转轴31对形成于壳体37中的轴插孔45偏心时,防止渗入旋转轴31的外周表面和轴插孔45的内周表面之间所形成的间隙47的润滑油38飞散到壳体37之外,而且可以使润滑油38渗入旋转轴31的整个周缘,并且可以防止在旋转轴31的周缘中润滑油38的耗尽以确保旋转轴31的稳定旋转。
在未形成上述锥形部分48的情况下,当旋转轴31相对于壳体37中设置的轴插孔45倾斜时,润滑油38集中到旋转轴31的外周表面和轴插孔45的内周表面之间的间隔c的较窄部分,并且润滑油38被切断而在相反侧的间隔c的较宽部分处进入了空气。当空气进入润滑油38时,空气由于温度变化、大气压变化等而膨胀,并且使润滑油38从构成密封部分的间隙47飞散到壳体37之外。
相反,像应用本发明的轴承单元30一样通过在旋转轴31上形成锥形部分48,即使当旋转轴31相对于形成于壳体37中的轴插孔45倾斜时,在倾斜的旋转轴31沿其旋转的椭圆轨道上总存在相同间隔c的间隙47,并且在旋转轴31的外周表面和轴插孔45的内周表面之间形成的间隙47在椭圆轨道上的间隔c在旋转轴31的整个周缘上是不变的。因此,不会出现润滑油38集中到间隔c的较窄侧的现象,从而可以防止润滑油38从间隙47排出,并最终防止润滑油38从壳体37排出。虽然在上述轴承单元30中在旋转轴31侧形成锥形部分48,但是锥形部分48也可以形成在壳体37侧的轴插孔45的内周表面上。
描述用于制造如上构造并应用本发明的轴承单元30的过程。
如图8所示,为制造应用本发明的轴承单元30,将旋转轴31***其中容纳有径向轴承33的壳体主体42中。此时,从壳体主体42的开口部分侧***旋转轴31,以使得可以首先***安装部分32这一侧。因为旋转轴31的安装部分32的内径形成为小于轴插孔45的内径,所以安装部分32从轴插孔45***伸出到壳体37之外。然后,因为旋转轴31的轴主体31b的外径d2形成为大于轴插孔45的内径d1,所以轴主体31b不从轴插孔45中伸出。而且,因为轴主体31b的外径d2形成为小于台阶状凹入部分51的内径d3,所以形成在轴主体31b上的抵靠部分53抵靠台阶状凹入部分51的锁定部分52。
接着,如图9所示,将其上一体形成有止推轴承34的底部密封部分43焊接到壳体主体42的开口部分,壳体主体42容纳有与其结合的旋转轴31和径向轴承33。
注意到可以通过例如热密封或超声密封的技术来进行壳体主体42和上部密封部分44的结合。
然后,如图10所示,当容纳旋转轴31和径向轴承33的壳体主体42与底部密封部分43通过焊接结合到一起时,将润滑油38填充到壳体37中。如下面这样来进行润滑油38的填充。即,将其中***了旋转轴31的壳体37投入其中包含润滑油的未示出的填充池中。接着,通过真空装置对其中投入了壳体的填充池抽真空。之后,将已抽成真空的填充池取出到空气中,润滑油38就填充到了壳体37中。
此时,润滑油38被填充,以使得在润滑油38由于温度变化而膨胀的情况下润滑油38不会从轴插孔45里面泄漏到壳体37之外,或者使得在润滑油38由于温度变化而收缩的情况下不会产生填充到在旋转轴31和轴插孔45之间所形成的间隙47中的润滑油38的短缺。也就是说,润滑油38由于温度变化而产生的油面高度的变化被设定在轴插孔45之内的范围内。
通过使用真空装置的吸真空来将润滑油38填充到壳体37中,壳体37内的压力处于低于壳体37之外的状态。结果,可以容易地防止润滑油38从壳体37泄漏。
因为在应用本发明的轴承单元30中径向轴承33由烧结金属制成,所以润滑油38被填充在径向轴承33中,并且润滑油38还被填充在由于旋转轴31的旋转而产生动压的动压产生槽39中。也就是说,润滑油38被填充在壳体37的所有间隙中。
虽然上述轴承单元30的壳体由合成树脂制成,但是该材料并不限于合成树脂。壳体可以由例如铜、SUS和铝的金属材料制成,或者可以由其中混合了这些金属材料的合成树脂制成。注意到有这样一种情况,其中当壳体由除合成树脂之外的材料制成时,填充在壳体中的润滑油对于轴插孔的内周表面的接触角无法被充分维持。在润滑油的接触角可能无法维持较大的这样一种情况下,可以通过在轴插孔的内周表面上,或者在包括轴插孔的内周表面在内的上部密封部分的外周表面上涂覆表面活性剂,来增大接触角。
因为如上所述构造的轴承单元30通过使壳体开口端侧上的上部密封部分中形成的锁定部分抵靠旋转轴的抵靠部分来实现防止轴滑出,所以不必采用像传统轴承单元那样的构造,即在作为壳体的密封部分侧的底部密封部分侧上装有例如垫圈的防滑出构件。因此,轴承单元30可以不要防滑出构件的部分,从而降低了成本以及轴承单元自身在轴向上的高度。结果,轴承单元30可以在没有任何润滑油的泄漏和飞散的情况下保持好的润滑性能和旋转性能,并且此外,轴承单元30可以解决传统轴承单元的问题。于是,可以提高轴承单元的一般通用性和可选择性,并且可以提高使用该轴承单元的制品的设计自由度。
虽然上述轴承单元30的止推轴承形成为壳体的一部分,但是止推轴承可以形成为与底部密封部分分离。
其中止推轴承可以形成为与底部密封部分分离的轴承单元可以如图11所示地构造。附带地,在以下说明中,与图5所示轴承单元30相同的部件用相同的标号表示,并且省略了对其的详细说明。
图11所示的轴承单元60包括:在周旋方向上支撑旋转轴31的径向轴承33;在止推方向上支撑旋转轴31的一端的止推轴承62;和在其中容纳了径向轴承33和止推轴承62的壳体63。
如图11所示,容纳支撑旋转轴31的径向轴承33的壳体63具有容纳形成为圆筒形的径向轴承33以包围住其的形状。壳体63由以下组成:壳体主体64,上部密封部分66与其一体形成;和底部密封部分65,用于密封在壳体主体64与上部密封部分66相反一侧上形成的下部开口部分。壳体主体64具有圆柱形的形状,并且在其一端侧上一体形成上部密封部分66。壳体主体64和上部密封部分66由树脂形成。在上部密封部分66的中央部分形成轴插孔45,由容纳在壳体63中的径向轴承33可旋转地支撑的旋转轴31通过该轴插孔45被***。
在底部密封部分65内表面侧上的中央部分中形成止推轴承62,止推轴承62用于可旋转地支撑在由径向轴承33支撑的旋转轴31的止推方向上的一端处形成的轴承支撑部分31a。止推轴承62由树脂制成。止推轴承62被形成为枢轴承,其在一点处支撑旋转轴31的轴承支撑部分31a。轴承支撑部分31a被形成为圆弧形或锥形。
通过用压配合和/或粘合将容纳圆筒形的径向轴承33的壳体主体64与底部密封部分65结合,来形成如上所述构造的壳体63。壳体63被构造成除了轴插孔45之外其内部都被密封的结构。
如图11所示,旋转轴31以这样的方式被壳体63所支撑,即使得:旋转轴31一端侧上的轴承支撑部分31a被止推轴承62支撑;轴主体31b的外周表面被径向轴承33支撑;并且位于另一端侧上的安装部分32侧从形成在壳体主体64的上部密封部分66中的轴插孔45伸出。
在壳体63的上部密封部分66中壳体63的内表面侧上的轴插孔45的周缘部分中,设置用于防止旋转轴31滑出径向轴承33和壳体63的防轴滑出机构。作为防轴滑出机构,在上部密封部分66中轴插孔45的内表面侧上形成台阶状凹入部分51,其具有形成为台阶的台阶部分。台阶状凹入部分51通过在轴插孔45的周缘部分中形成圆筒形的凹入而制成,并且包括作为从上部密封部分的内表面向着壳体外面的台阶的台阶部分。当从壳体内向上拉起旋转轴31时,台阶状凹入部分51的台阶部分锁定抵靠部分53以防止旋转轴31跳出壳体63。也就是说,该台阶部分变成了用于防止旋转轴31的脱落的锁定部分52。
因此,即使当旋转轴31在其装配时被提升的时候,或者即使在由于冲击等而使旋转轴31向上提升的时候,壳体63的锁定部分52抵靠轴主体31b的抵靠部分53。因此,类似于轴承单元30的情况,轴承单元60防止了旋转轴31滑出壳体63。
描述用于制造如上构造并应用本发明的轴承单元60的过程。
如图12所示,为制造轴承单元60,将旋转轴31***其中容纳有径向轴承33的壳体主体64中。此时,从壳体主体64的开口部分侧***旋转轴31,以使得可以首先***旋转轴31的安装部分32这一侧。因为旋转轴31的安装部分32的内径形成为小于轴插孔45的内径,所以安装部分32从轴插孔45***伸出到壳体63之外。然后,因为旋转轴31的轴主体31b的外径d2形成为大于轴插孔45的内径d1,所以轴主体31b不从轴插孔45中伸出。而且,因为轴主体31b的外径d2形成为小于台阶状凹入部分51的内径d3,所以轴主体31b的抵靠部分53抵靠台阶状凹入部分51的锁定部分52。
接着,如图13所示,从容纳有旋转轴31和径向轴承33的壳体主体64的开口部分安装止推轴承62,以通过将底部密封部分65压配合和/或粘合到壳体主体64来结合。
然后,如图13所示,当底部密封部分65已被压配合和/或粘合到容纳旋转轴31和径向轴承33的壳体主体64以结合起来时,将润滑油38填充到壳体63中。如下面这样来进行润滑油38的填充。即,将其中***了旋转轴31的壳体63投入其中包含润滑油的未示出的填充池中。接着,通过真空装置对其中投入了壳体的填充池抽真空。之后,将已抽成真空的填充池取出到空气中,润滑油38就填充到了壳体63中。
因为在应用本发明的轴承单元60中径向轴承33由烧结金属制成,所以润滑油38被填充在径向轴承33中,并且润滑油38还被填充在由于旋转轴31的旋转而产生动压的动压产生槽39中。也就是说,润滑油38被填充在壳体63的所有间隙中。
虽然上述轴承单元60的壳体由合成树脂制成,但是壳体材料并不限于合成树脂。壳体可以由例如铜、SUS和铝的金属材料制成,或者可以由其中混合了这些金属材料的合成树脂制成。注意到有这样一种情况,其中当壳体由除合成树脂之外的材料制成时,填充在壳体中的润滑油对于轴插孔的内周表面的接触角无法被充分维持。在润滑油的接触角可能无法维持较大的这样一种情况下,可以通过在轴插孔的内周表面上,或者在包括轴插孔的内周表面在内的上部密封部分的外周表面上涂覆表面活性剂,来增大接触角。
因为如上所述构造的轴承单元60类似于轴承单元30的情况,通过使在壳体开口端侧上的上部密封部分中形成的锁定部分抵靠旋转轴的抵靠部分来实现防止轴滑出,所以不必采用像传统轴承单元那样的构造,即在作为壳体的密封部分侧的底部密封部分侧上装有例如垫圈的防滑出构件。因此,轴承单元60可以不要防滑出构件的部分,从而降低了成本以及轴承单元自身在轴向上的高度。结果,轴承单元60可以在没有任何润滑油的泄漏和飞散的情况下保持好的润滑性能和旋转性能,并且此外,轴承单元60可以解决传统轴承单元的问题。于是,可以提高轴承单元的一般通用性和可选择性,并且可以提高使用该轴承单元的制品的设计自由度。
而且,虽然上述轴承单元30和轴承单元60分别包括独立于壳体主体形成的底部密封部分,但是上部密封部分也可以形成为独立于壳体主体,并且上部密封部分可以通过粘合到壳体主体而被结合。
其中上部密封部分形成为独立于壳体主体的轴承单元可以如图14所示地构造。附带地,在以下说明中,与图5所示轴承单元30相同的部件用相同的标号表示,并且省略了对其的详细说明。
图14所示的轴承单元70包括:在周旋方向上支撑旋转轴31的径向轴承33;在止推方向上支撑旋转轴31的一端的止推轴承72;和在其中容纳了径向轴承33和止推轴承72的壳体73。
如图14所示,容纳支撑旋转轴31的径向轴承33的壳体73具有容纳形成为圆筒形的径向轴承33以包围住其的形状。壳体73由以下组成:壳体主体74,底部密封部分75与其一体形成;和上部密封部分76,用于密封在壳体主体74与底部密封部分75相反一侧上形成的上部开口部分。壳体主体74具有圆柱形的形状,并且在其一端侧上一体形成底部密封部分75。壳体主体74和底部密封部分75由树脂形成。在上部密封部分76的中央部分形成轴插孔45,由容纳在壳体73中的径向轴承33可旋转地支撑的旋转轴31通过该轴插孔45被***。
在底部密封部分75内表面侧上的壳体主体74的底部密封部分75中央部分中形成止推轴承72,止推轴承72用于可旋转地支撑在由径向轴承33支撑的旋转轴31的止推方向上的一端处形成的轴承支撑部分31a。止推轴承72由树脂制成。止推轴承72被形成为枢轴承,其在一点处支撑旋转轴31的轴承支撑部分31a。轴承支撑部分31a被形成为圆弧形或锥形。
通过用压配合和/或粘合将容纳形成为圆筒形的径向轴承33的壳体主体74与上部密封部分76结合,来形成如上所述构造的壳体73。壳体73被构造成除了轴插孔45之外其内部都被密封的结构。
如图14所示,旋转轴31以这样的方式被壳体73所支撑,即使得:一端侧上的轴承支撑部分31a被止推轴承72支撑;轴主体31b的外周表面被径向轴承33支撑;并且位于另一端侧上的安装部分32侧从形成在壳体73的上部密封部分76中的轴插孔45伸出。
在壳体73的上部密封部分76中壳体73的内表面侧上的轴插孔45的周缘部分中,设置用于防止旋转轴31滑出径向轴承33和壳体73的防轴滑出机构。作为防轴滑出机构,在上部密封部分76中轴插孔45的内表面侧上形成台阶状凹入部分51,其具有形成为台阶的台阶部分。台阶状凹入部分51通过在轴插孔45的周缘部分中形成圆筒形的凹入而制成,并且包括作为从上部密封部分的内表面向着壳体外面的台阶的台阶部分。当从壳体内向上拉起旋转轴31时,台阶状凹入部分51的台阶部分锁定抵靠部分53以防止旋转轴31跳出壳体73。也就是说,该台阶部分变成了用于防止旋转轴31的脱落的锁定部分52。
因此,即使当旋转轴31在其装配时被提升的情况下,或者即使在由于冲击等而使旋转轴31向上提升的情况下,壳体73的锁定部分52抵靠轴主体31b的抵靠部分53。因此,类似于轴承单元30和60的情况,轴承单元70防止了旋转轴31滑出壳体73。
描述用于制造如上所述构造的并应用本发明的轴承单元70的过程。
如图15所示,为制造轴承单元70,将旋转轴31***其中容纳有径向轴承33和止推轴承72的壳体主体74中。此时,从壳体主体74的开口部分侧***旋转轴31,以使得可以首先***旋转支撑单元31a这一侧。
接着,如图16所示,通过将上部密封部分76压配合和/或粘合到其中容纳有旋转轴31、径向轴承33和止推轴承72的壳体主体74的开口部分,来结合上部密封部分76。
此时,因为旋转轴31的安装部分32的内径形成为小于轴插孔45的内径d1,所以安装部分32从轴插孔45***伸出到壳体73之外。然后,因为旋转轴31的轴主体31b的外径d2形成为大于轴插孔45的内径d1,所以轴主体31b不从轴插孔45中伸出。而且,因为轴主体31b的外径d2形成为小于台阶状凹入部分51的内径d3,所以形成在轴主体31b上的抵靠部分53抵靠台阶状凹入部分51的锁定部分52。
然后,如图16所示,当上部密封部分76已被压配合和/或粘合到容纳旋转轴31和径向轴承33的壳体主体74以结合起来时,将润滑油38填充到壳体73中。如下面这样来进行润滑油38的填充。即,将其中***了旋转轴31的壳体73投入其中包含润滑油的未示出的填充池中。接着,通过真空装置对其中投入了壳体的填充池抽真空。之后,将已抽成真空的填充池取出到空气中,润滑油38就填充到了壳体73中。
因为在应用本发明的轴承单元70中径向轴承33由烧结金属制成,所以润滑油38被填充在径向轴承33中,并且润滑油38还被填充在由于旋转轴31的旋转而产生动压的动压产生槽39中。也就是说,润滑油38被填充在壳体73的所有间隙中。
虽然上述轴承单元70的壳体由合成树脂制成,但是壳体材料并不限于合成树脂。壳体可以由例如铜、SUS和铝的金属材料制成,或者可以由其中混合了这些金属材料的合成树脂制成。附带地,有这样一种情况,其中当壳体由除合成树脂之外的材料制成时,填充在壳体中的润滑油对于轴插孔的内周表面的接触角无法被充分维持。在润滑油的接触角可能无法维持较大的这样一种情况下,可以通过在轴插孔的内周表面上,或者在包括轴插孔的内周表面在内的上部密封部分的外周表面上涂覆表面活性剂,来增大接触角。
因为如上所述构造的轴承单元70类似于轴承单元30和60的情况,通过使在壳体开口端侧上的上部密封部分中形成的锁定部分抵靠旋转轴的抵靠部分来实现防止轴滑出,所以不必采用像传统轴承单元那样的构造,即在作为壳体的密封部分侧的底部密封部分侧上装有例如垫圈的防滑出构件。因此,轴承单元70可以不要防滑出构件的部分,从而降低了成本以及轴承单元自身在轴向上的高度。结果,轴承单元70可以在没有任何润滑油的泄漏和飞散的情况下保持好的润滑性能和旋转性能,并且此外,轴承单元70可以解决传统轴承单元的问题。于是,可以提高轴承单元的一般通用性和可选择性,并且可以提高使用该轴承单元的制品的设计自由度。
而且,虽然上述轴承单元70包括在轴的止推方向上进行支撑的止推轴承,该止推轴承形成为支撑轴承支撑部分的枢轴承,圆弧或锥形顶端状的轴承支撑部分形成在轴的一端侧上,但是应用本发明的轴承单元并不限于使用上述枢轴承。轴承单元可以是通过由表面支撑轴的一端的轴承来进行支撑的轴承单元。
参考图17描述使用这样的止推轴承的轴承单元,该止推轴承通过表面在止推方向上支撑轴。与图5所示轴承单元30相同的部件用相同的标号表示,并且省略了对其的详细说明。
图17所示的轴承单元80包括:在周旋方向上支撑旋转轴81的径向轴承83;在止推方向上支撑旋转轴81的一端的第一止推轴承82;和在其中容纳了径向轴承83和第一止推轴承82的壳体84。
如图17所示,壳体84形成为圆筒形以在其中容纳旋转轴81。壳体84由以下组成:壳体主体85,在周旋方向上支撑旋转轴81的径向轴承83与其一体形成;形成为盘形来密封壳体主体85的底部的底部密封部分86;和形成在与底部密封部分86相反一侧上的上部密封部分87。在底部密封部分86的内表面侧上的中央部分中,与底部密封部分86一体形成在止推方向上支撑旋转轴81的一端侧的第一止推轴承82。
在壳体主体85两端的开口部分中形成作为盘形凹入的上配合凹入85a和底配合凹入85b,以分别与上部密封部分87和底部密封部分86配合来将这两个密封部分安装到壳体主体85。
在壳体84的上部密封部分87中形成轴插孔88,旋转轴81的安装部分81d通过该轴插孔88从壳体84伸出。形成轴插孔88的内径,以使得该内径大于锥形部分81c的外径并小于轴主体81b的外径。
在壳体84的上部密封部分87中壳体84的内表面侧上的轴插孔88的周缘部分中,设置用于防止旋转轴81滑出径向轴承83和壳体84的防轴滑出机构。作为防轴滑出机构,在壳体84的上部密封部分87的内表面侧轴插孔88的周缘部分上形成锁定部分89,其控制旋转轴81以不朝向轴开口侧即向上运动,并与抵靠部分90可滑动地接触。
由都布置在壳体84中的径向轴承83以及第一止推轴承82可旋转地支撑的旋转轴81由以下部分形成:由第一止推轴承82支撑的轴承支撑部分81a;由径向轴承83支撑的轴主体81b;安装部分81d,例如电机10的作为旋转体的转子18安装到其与轴承支撑部分81a相反的另一端侧上;和锥形***部分81c,形成在轴主体81b和安装部分81d之间并与轴插孔88的内表面相对。轴主体81b形成为具有比锥形部分81c更大的直径,并且在轴主体81b和旋转轴81的***部分81c之间形成作为由于防止轴滑出的抵靠部分90的台阶部分。
也就是说,旋转轴81的轴主体81b形成为具有比锥形部分81c和安装部分81d更大的直径,并且在轴主体81b的上表面侧上与锁定部分89相对的位置处形成与锁定部分89可滑动地接触的可滑动接触部分90。因为旋转轴8 1的可滑动接触部分90与壳体的上部密封部分87的锁定部分89可滑动地接触,所以可滑动接触部分90控制旋转轴81向上运动。因此,防止了旋转轴81的脱落。
通过用烧结金属形成壳体主体85来与壳体主体85一体形成径向轴承83。径向轴承83与作为粘性流体填充在壳体84中的润滑油91一起构成流体动压轴承。在通过其***旋转轴81的内周表面上形成动压产生槽92。
如图18所示,通过在径向轴承83的内周表面上形成一对V形槽92a以在周旋方向上与连接槽92b相连,而分别构成若干动压产生槽92。动压产生槽92被分别形成,以使得该对V形槽92a的顶端侧可以朝向旋转轴81的旋转方向R3。在本实施例中,将该对动压产生槽92形成为彼此平行地布置在径向轴承83的轴向上的上部位置和下部位置处。根据径向轴承83的尺寸、长度等来合适地选择在径向轴承83上形成的动压产生槽的数量和尺寸。
当被***径向轴承83的旋转轴81沿图18中的箭头R3的方向绕中心轴CL连续旋转时,填充在壳体84中的润滑油91就在动压产生槽92中流通,并且形成为流体动压轴承的径向轴承83就在旋转轴81的外周表面和径向轴承83的内周表面之间产生动压来支撑旋转轴81。此时所产生的动压极大地降低了旋转轴81和径向轴承83之间的摩擦系数,以实现旋转轴81的平滑旋转。
通过用烧结金属形成底部密封部分86,而在其内表面侧上的中心部分中与底部密封部分86一体形成第一止推轴承82。第一止推轴承82支撑在圆筒形的轴主体81b的端部处所形成的平面状轴承支撑部分81a。
如图19所示,在第一止推轴承82与旋转轴81的轴承支撑部分81a相对的表面上,形成构造为动压轴承的动压产生槽93。通过在第一止推轴承82与旋转轴相对的表面上形成一对V形槽93a以在周旋方向上与连接槽93b相连,而分别构成若干动压产生槽93。动压产生槽93被分别形成,以使得该对V形槽93a的顶端侧可以朝向旋转轴81的旋转方向R4
当旋转轴81旋转时,填充在壳体84中的润滑油91就在动压产生槽93中流通,并且形成为流体动压轴承的第一止推轴承82就在旋转轴81的外周表面和径向轴承83的内周表面之间产生动压的同时,支撑在旋转的旋转轴81一端处形成的轴承支撑部分81a。这使得旋转轴81和第一止推轴承82之间的摩擦系数非常小,并可以实现旋转轴81的平滑旋转。
在轴承单元80中与第一止推轴承82相对的表面上形成第二止推轴承95,用于与第一止推轴承82共同在止推方向上支撑旋转轴81。
通过锁定部分89在止推方向上对旋转轴81的支撑来形成第二止推轴承95,形成在壳体84的上部密封部分87中的锁定部分89与在旋转轴81的轴主体81b的上表面上形成的抵靠部分90可滑动地接触。
如图20所示,在上部密封部分87中形成的锁定部分89的与旋转轴81的可滑动接触部分90相对的表面上,形成构造为动压轴承的动压产生槽94。通过在锁定部分89与旋转轴81相对的表面上形成一对V形槽94a以在周旋方向上与连接槽94b相连,而分别构成若干动压产生槽94。动压产生槽93被分别形成,以使得该对V形槽94a的顶端侧可以朝向旋转轴81的旋转方向R5
而且,因为在轴承单元80中旋转轴81由径向轴承83、第一止推轴承82和第二止推轴承95所支撑,所以可以实现稳定的旋转。具体而言,在本实施例中,因为通过流体动压轴承来形成径向轴承83、第一止推轴承82和第二止推轴承95,所以旋转轴81在由径向轴承83、第一止推轴承82和第二止推轴承95与润滑油91一起支撑的情况下旋转。因此,可以抑制由与轴承可滑动接触所引起的滑动声音和振动的产生,并且可以构造极低噪声的轴承单元80。而且,因为止推轴承82形成为具有比旋转轴81的安装部分81d更大的直径,所以可以实现对旋转轴81的稳定支撑。
附带地,径向轴承83和第一止推轴承82与壳体主体85和底部密封部分86一体形成,并由烧结金属制成。但是,该材料并不限于烧结金属,而是可以采用铜、不锈钢或高聚物材料。
现在,壳体84的轴插孔88被形成为具有比旋转轴81的***部分81c的外径稍大的内径,以使得作为旋转轴81将***轴插孔88中的一部分的***部分81c可以在不与轴插孔88的内周表面可滑动接触的情况下旋转。在此情况下,轴插孔88被形成为具有足以防止润滑油91从壳体84里面泄漏出来的间隔c的间隙96,其中润滑油91被填充在轴插孔88的内周表面和旋转轴81的***部分81c的外周表面之间。上部密封部分87以上述方式构成油密封部分,该上部密封部分87形成轴插孔88来形成间隙96,以防止填充在壳体84中轴插孔88和旋转轴81之间的润滑油91的泄漏。
而且,在旋转轴81与轴插孔88的内周表面相对的外周表面上形成锥形部分97。锥形部分97以这样的方式倾斜,即向着壳体84的外面增大在旋转轴81的外周表面和轴插孔88的内周表面之间形成的间隙96的方式。锥形部分97在旋转轴81的外周表面和轴插孔88的内周表面之间所形成的间隙96中形成压力梯度,并形成将壳体84中填充的润滑油91吸入壳体84里面的力。因为润滑油91在旋转轴81旋转时被吸入壳体84里面,所以润滑油91就可靠地渗入构成流体动压轴承的径向轴承83的动压产生槽92以产生动压。由此,实现了对旋转轴81的稳定支撑,并且可以防止填充在壳体84中的润滑油91的泄漏。
在应用本发明的轴承单元80中,类似于轴承单元30的情况,在旋转轴81的外周表面和轴插孔88的内周表面之间形成的间隙96通过表面张力密封来防止润滑油91的飞散。
而且,在轴承单元80中,类似于轴承单元30,锥形部分97以这样的方式倾斜,即向着壳体84的里面减小在旋转轴81的外周表面和轴插孔88的内周表面之间形成的间隙96的间隔c,该间隙96构成用于防止填充在壳体84中的润滑油91泄漏到壳体84之外的密封部分。因此,锥形部分97在位于旋转轴81的外周表面和轴插孔88的内周表面之间所形成的间隙96中的润滑油91中形成压力梯度。也就是说,提供给润滑油91的压力梯度向着壳体84的里面变得越来越大,而间隙96的间隔c变得越来越小。由于在润滑油91中产生压力梯度,所以润滑油91总是受到向着壳体84的里面吸入润滑油91的压力。因此,即使在旋转轴81旋转的情况下,空气也不会进入位于间隙96中的润滑油91。
而且,形成如上所述的锥形部分97不仅在旋转轴81对形成于壳体84中的轴插孔88偏心时,可以防止已渗入旋转轴81的外周表面和轴插孔88的内周表面之间所形成的间隙96的润滑油91飞散到壳体84之外,而且可以使润滑油91渗入旋转轴81的整个周缘上,并且可以防止围绕旋转轴81的润滑油91的耗尽以确保旋转轴81的稳定旋转。
为制造应用本发明的轴承单元80,焊接其中一体形成有径向轴承83的壳体主体85和其中一体形成有第一止推轴承82的底部密封部分86,并将旋转轴81容纳在经焊接的壳体主体内。然后,在将被容纳在壳体主体85和底部密封部分86中的旋转轴81的安装部分81d***轴插孔88的同时,将其中一体形成有第二止推轴承95的上部密封部分87焊接到壳体主体85。
然后,当壳体主体85、底部密封部分86和上部密封部分87已经在容纳旋转轴81的状态下结合起来时,将润滑油91填充到壳体84中。如下面这样来进行润滑油91的填充。即,将其中***了旋转轴81的壳体84投入其中包含润滑油的未示出的填充池中。接着,通过真空装置对其中投入了壳体的填充池抽真空。之后,将已抽成真空的填充池取出到空气中,润滑油91就填充到了壳体84中。
通过使用真空装置吸真空来将润滑油91填充到壳体84中,壳体84处于壳体84内的压力低于外面的压力的状态。结果,容易地防止了润滑油91从壳体84泄漏。
因为在应用本发明的轴承单元80中径向轴承83、第一止推轴承82和第二止推轴承95由烧结金属制成,所以润滑油91被填充在径向轴承83中,并且润滑油91还被填充在由于旋转轴81的旋转而产生动压的动压产生槽92、93和94中。也就是说,润滑油91被填充在壳体84的所有间隙中。
因为如上所述构造的轴承单元80通过使在壳体开口端侧上的上部密封部分中形成的锁定部分抵靠旋转轴的抵靠部分来实现防止轴滑出,所以不必采用像传统轴承单元那样的构造,即在底部密封部分侧或壳体的密封部分侧上设置例如垫圈的防滑出构件。因此,轴承单元80可以省去防滑出构件的部分,从而降低其成本并减小轴承单元自身在轴向上的高度。而且,轴承单元80通过设有第一和第二止推轴承可以实现对旋转轴的稳定支撑,并且通过从旋转轴的轴主体的上下两侧支撑径向轴承还可以减小径向轴承在轴向上的长度。轴承单元自身在轴向上的高度可以被减小。结果,轴承单元80可以在没有任何润滑油的泄漏和飞散的情况下保持好的润滑性能和旋转性能,并且可以解决传统轴承单元的问题。可以提高轴承单元的一般通用性和可选择性,并且可以提高使用该轴承单元的制品的设计自由度。
上述轴承单元使用润滑油作为填充在壳体中的粘性流体。但是,只要是具有固定粘度和固定表面张力的流体,就可以适当地选择各种粘性流体。
应用本发明的轴承单元不仅可以用作散热器电机和盘驱动器的主轴电机的轴承,而且还可以用作各种电机的轴承。
而且,应用本发明的轴承单元不仅可用于电机,而且可以广泛地用于具有旋转轴的机构或用于支撑相对于轴旋转的构件的机构。

Claims (6)

1.一种轴承单元,包括:
轴;
径向轴承,用于支撑所述轴的周旋方向;
止推轴承,用于在止推方向上支撑所述轴的一端;
壳体,在所述壳体内设置有所述径向轴承和所述止推轴承两者,并且所述壳体形成为除轴插孔外都被密封的结构,所述轴通过所述轴插孔被***;和
填充在所述壳体中的粘性流体,其中:
在所述壳体的内表面侧上设置用于以抵靠所述轴的一部分的状态防止轴滑出的锁定部分,所述锁定部分是所述轴插孔的周缘部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承单元,其中:
所述壳体的所述轴插孔设有台阶状凹入部分,并且
所述锁定部分是设置于所述台阶状凹入部分中的台阶部分。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轴承单元,其中:
所述轴设有抵靠部分,所述抵靠部分通过由所述锁定部分锁定而控制所述轴在轴向上的运动,并且
所述轴的所述抵靠部分的外径大于所述轴插孔的内径并小于所述台阶状凹入部分的内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承单元,其中:
所述轴设有抵靠部分,所述抵靠部分与所述壳体的所述锁定部分可滑动地接触,
所述径向轴承在其与所述轴的外周表面相对的内周表面上设有第一动压产生槽,所述第一动压产生槽产生由所述粘性流体所引起的动压,
所述止推轴承在与所述轴的止推方向上的一端相对的表面上设有第二动压产生槽,所述第二动压产生槽产生由所述粘性流体所引起的动压,并且
所述锁定部分在与所述抵靠部分相对的表面上设有第三动压产生槽,所述第三动压产生槽产生由所述粘性流体所引起的动压。
5.一种具有将转子可旋转地支撑到定子上的轴承单元的电机,其中:
所述轴承单元包括:
轴;
径向轴承,用于支撑所述轴的周旋方向;
止推轴承,用于在止推方向上支撑所述轴的一端;
壳体,在所述壳体内设置有所述径向轴承和所述止推轴承两者,并且所述壳体形成为除轴插孔外都被密封的结构,所述轴通过所述轴插孔被***;和
填充在所述壳体中的粘性流体,其中:
在所述壳体的轴***侧上的密封部分处设置抵靠所述轴的用于防止轴从所述壳体滑出的抵靠部分,所述轴插孔设置在所述轴***侧上。
6.一种包括电机的电子设备,所述电机具有将转子可旋转地支撑到定子上的轴承单元,其中:
所述轴承单元包括:
轴;
径向轴承,用于支撑所述轴的周旋方向;
止推轴承,用于在止推方向上支撑所述轴的一端;
壳体,在所述壳体内设置有所述径向轴承和所述止推轴承两者,并且所述壳体形成为除轴插孔外都被密封的结构,所述轴通过所述轴插孔被***;和
填充在所述壳体中的粘性流体,其中:
在所述壳体的轴***侧上的密封部分处设置抵靠所述轴的用于防止轴从所述壳体滑出的抵靠部分,所述轴插孔设置在所述轴***侧上。
CNB2005100077004A 2004-02-13 2005-02-07 轴承单元、以及装有该轴承单元的电机和电子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78356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4037385A JP2005226780A (ja) 2004-02-13 2004-02-13 軸受ユニット、軸受ユニットを有するモータ及び電子機器
JP037385/2004 2004-02-1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54841A true CN1654841A (zh) 2005-08-17
CN100378356C CN100378356C (zh) 2008-04-02

Family

ID=348362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510007700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78356C (zh) 2004-02-13 2005-02-07 轴承单元、以及装有该轴承单元的电机和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050180668A1 (zh)
JP (1) JP2005226780A (zh)
KR (1) KR20060041756A (zh)
CN (1) CN100378356C (zh)
TW (1) TWI260375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564911C (zh) * 2006-06-06 2009-12-02 索尼株式会社 轴承单元以及使用该轴承单元的驱动电动机
CN110832245A (zh) * 2017-06-20 2020-02-21 株式会社小糸制作所 灯单元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454239B2 (en) 2007-07-31 2013-06-04 Ntn Corporation Fluid dynamic bearing device and assembling method thereof
JP5231095B2 (ja) * 2007-08-21 2013-07-10 Ntn株式会社 流体軸受装置
JP5122205B2 (ja) * 2007-07-31 2013-01-16 Ntn株式会社 流体軸受装置の組立方法
JP5696440B2 (ja) 2010-11-10 2015-04-08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シール装置及びリニアガイド装置
TWI453347B (zh) * 2011-12-21 2014-09-21 私立中原大學 保持面軸承潤滑油黏度係數於設計狀態之潤滑控制系統
DE102012007423A1 (de) * 2012-04-16 2013-10-17 Minebea Co., Ltd. Fluiddynamisches Lagersystem für einen Spindelmotor
TWI517531B (zh) 2013-12-31 2016-01-11 建準電機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止推軸承的馬達
TWI509949B (zh) 2013-12-31 2015-11-21 Sunonwealth Electr Mach Ind Co 具有止推軸承的馬達
JP6243379B2 (ja) * 2015-07-07 2017-12-06 ミネベアミツミ株式会社 モータ
CN113623263A (zh) * 2020-05-08 2021-11-09 全亿大科技(佛山)有限公司 含油轴承结构及包含该结构的薄型风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067528A (en) * 1989-07-19 1991-11-26 Digital Equipment Corporation Hydrodynamic bearing
JP3206191B2 (ja) * 1993-03-15 2001-09-04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スピンドルモータおよびその組立方法
JP2000283156A (ja) * 1999-03-26 2000-10-13 Seiko Instruments Inc 液体動圧軸受及びスピンドルモータ
JP2000310225A (ja) * 1999-04-26 2000-11-0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流体軸受装置およびそれを使用した磁気ディスク装置
JP2001050251A (ja) * 1999-06-01 2001-02-23 Nsk Ltd 動圧軸受装置
JP2001173656A (ja) * 1999-12-21 2001-06-26 Ntn Corp 動圧型軸受ユニット
KR100330711B1 (ko) * 2000-03-17 2002-04-03 이형도 스핀들 모터
CN1189676C (zh) * 2000-07-10 2005-02-16 株式会社三协精机制作所 动压轴承装置
JP2002354747A (ja) * 2001-05-21 2002-12-06 Sony Corp スピンドルモータとディスク記憶装置
JP3687570B2 (ja) * 2001-06-13 2005-08-24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動圧軸受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モータ及びディスク記録装置
WO2003027521A1 (fr) * 2001-09-21 2003-04-03 Sony Corporation Unite de palier et moteur utilisant cette unite
JP3925155B2 (ja) * 2001-10-24 2007-06-06 ソニー株式会社 軸受けユニットおよび軸受けユニットを有するモータ
US6939046B2 (en) * 2002-07-15 2005-09-06 Minebea Co., Ltd. Hydrodynamic bearing, spindle motor and hard disk drive
US6948852B2 (en) * 2002-07-15 2005-09-27 Minebea Co., Ltd. Hydrodynamic bearing, spindle motor and hard disk drive
TW580072U (en) * 2002-12-27 2004-03-11 Ind Tech Res Inst Fluid dynamic bearing module
TWI225535B (en) * 2003-09-26 2004-12-21 Ind Tech Res Inst Fluid bearing module
US7140777B2 (en) * 2004-12-20 2006-11-28 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Hydrodynamic bearing assembly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564911C (zh) * 2006-06-06 2009-12-02 索尼株式会社 轴承单元以及使用该轴承单元的驱动电动机
CN110832245A (zh) * 2017-06-20 2020-02-21 株式会社小糸制作所 灯单元
CN110832245B (zh) * 2017-06-20 2022-04-19 株式会社小糸制作所 灯单元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260375B (en) 2006-08-21
US20050180668A1 (en) 2005-08-18
KR20060041756A (ko) 2006-05-12
JP2005226780A (ja) 2005-08-25
CN100378356C (zh) 2008-04-02
TW200538651A (en) 2005-1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654841A (zh) 轴承单元、以及装有该轴承单元的电机和电子设备
CN1651788A (zh) 轴承单元、以及具有该轴承单元的电机和电子设备
CN1303335C (zh) 动压轴承装置和具有该装置的记录盘片驱动装置
CN1218132C (zh) 滚动轴承及工作机械用主轴装置
CN100339603C (zh) 轴承装置及使用该轴承装置的马达
USRE46300E1 (en) Spindle motor having a fluid dynamic bearing system and a stationary shaft
CN1614249A (zh) 流体动压轴承及主轴马达
CN100340782C (zh) 滚动轴承和直接驱动电动机
CN1893807A (zh) 冷却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637234A (zh) 涡轮式流体机械
CN1263954C (zh) 压缩机
CN1904399A (zh) 动压流体轴承装置、电机以及盘驱动装置
CN1249402A (zh) 变容泵
CN1260483C (zh) 滚珠轴承
CN1801581A (zh) 具有流体动压轴承的主轴电机
CN1251381C (zh) 小型电动机的转子
CN1174297A (zh) 旋转式压缩机
CN1813138A (zh) 动压轴承装置以及使用它的旋转装置
CN1626848A (zh) 扭转振动缓冲器
CN1834481A (zh) 圆柱滚子轴承
CN1616839A (zh) 轴承单元、以及装有该轴承单元的电机和电子设备
CN1782451A (zh) 流体轴承装置
CN1878965A (zh) 流体动力轴承单元
CN1755117A (zh) 压缩机
CN1906760A (zh) 具有沿径向布置的散热翅片的散热器、具有散热器的冷却设备、及包括冷却设备的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402

Termination date: 2010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