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626835A - 枢纽装置 - Google Patents

枢纽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626835A
CN1626835A CN 200310122551 CN200310122551A CN1626835A CN 1626835 A CN1626835 A CN 1626835A CN 200310122551 CN200310122551 CN 200310122551 CN 200310122551 A CN200310122551 A CN 200310122551A CN 1626835 A CN1626835 A CN 162683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ed base
groove
sliding
hole
running sha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310122551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453828C (zh
Inventor
黄田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sustek Computer Inc
Original Assignee
Asustek Computer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sustek Computer Inc filed Critical Asustek Computer Inc
Priority to CNB200310122551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0453828C/zh
Publication of CN16268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62683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53828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53828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ivots And Pivotal Connections (AREA)

Abstract

一种枢纽装置,固定于一第一体及一第二体,此枢纽装置使第一体相对于第二体旋转及升降,此枢纽装置包括:旋转轴以及固定座。旋转轴是固定于第一体,且此旋转轴的侧面有一滑动槽。固定座是固定于第二体并具有一第二通孔,用以枢接旋转轴,至少一凸出部配置于第二通孔,且此凸出部与滑动槽相嵌合,当旋转轴转动时,此凸出部是沿着滑动槽滑动,并使该旋转轴作相对远离、接近等运动。

Description

枢纽装置
(1)技术领域
本发明有关一种枢纽装置,且特别是有关一种可旋转、相对远离、接近的枢纽装置。
(2)背景技术
一般而言,电子装置表面常设置有按钮及键盘的按键,为了让使用者易于操作,这些按键经常被设计成略高于电子装置表面。当旋转此电子装置的一部份,使此电子装置的一部份相对另一部份的表面旋转时,枢纽装置所枢接的二相邻装置间的接触面易造成磨损。已有技术中,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是于枢纽装置所枢接的二相邻部份间预留一个大间隙,这样虽解决了上述问题,但却使整体厚度变大,且外观变差。请同时参照图1A以及图1B,可清楚地看出存在间隙3于屏幕部1与主机部2之间。此间隙3使可携式计算机的体积变大,且外型不甚美观。
(3)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就是在提供一种可旋转、相对远离、接近的枢纽装置,利用简易的结构设计使枢纽装置于旋转的同时并具有相对远离、接近的功能,能避免枢纽装置所枢接的二部份间的相邻面互相磨损,且使枢纽装置所枢接的此二部份间保有一小的间隙。
本发明的枢纽装置,其用以连接一第一体与一第二体,包括:一旋转轴,是固定于该第一体,且该旋转轴的侧面具有一滑动槽;及一固定座,是固定于该第二体,且该固定座具有一第二通孔,用以枢接该旋转轴,至少一凸出部是配置于该第二通孔,该凸出部与该滑动槽相嵌合且沿该滑动槽滑动,该滑动槽的至少一部份其方向不垂直于该旋转轴的轴线方向,使该旋转轴相对于该固定座转动时,该第一体是远离该第二体。
本发明的枢纽装置,固定于第一体(例如是屏幕部的连接侧)以及第二体(例如是主机部的连接侧)上,此枢纽装置使得屏幕部相对于主机部旋转过程中可同时升降。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点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三个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进行详细说明如下。
(4)附图说明
图1A是传统枢纽装置设置于可携式计算机内的立体图;
图1B是图1A的侧视图;
图2是依照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枢纽装置设置于可携式计算机内的立体图;
图3A是图2的枢纽装置的放大图;
图3B是图3A的分解图;
图3C是图3B中沿3C-3C’方向的固定座的剖面图;
图4是依照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枢纽装置还具有枢轴部的旋转轴的立体图;
图5是依照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枢纽装置的固定座的分解图;
图6是依照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具有枢轴部的枢纽装置与可携式计算机的立体图;
图7、图8A、图9A、图10A以及图11是本发明操作的立体图;
图8B、图8C以及图8D分别是图8A的俯视图、正视图以及侧视图;
图9B、图9C以及图9D分别是图9A的俯视图、正视图以及侧视图;
图10B、图10C以及图10D分别是图10A的俯视图、正视图以及侧视图;
图12是依照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枢纽装置的分解图;
图13A是依照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枢纽装置的分解图;以及
图13B是图13A中沿13B-13B’方向的固定座的剖面图。
(5)具体实施方式
为方便说明本发明的可旋转并同时升降装置,以下实施例是以将此装置设置于可携式计算机内为例作说明。然而在实际应用上,还可将本发明所揭示的技术特征应用于各种计算机***中,例如是平板式计算机、开合式的电子装置等。在本文中的实施例是仅为本发明的发明精神下的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例
如图2所示,枢纽装置4是连结屏幕部1的第一连接侧11与主机部2的第二连接侧21,使屏幕部1相对于主机部2可作旋转、相对远离、相对接近的等动作。
请同时参照图2、图3A、图3B及图3C。此枢纽装置4包括:旋转轴41以及固定座42。旋转轴41是固定于屏幕部1的第一连接侧11上,此旋转轴41的侧面具有滑动槽411,且其轴线方向Z具有第一通孔413,此第一通孔413是供连接屏幕部1与主机部2的电子线材415穿过。固定座42是固定于主机部2的第二连接侧21上,并具有第二通孔421,用以枢接旋转轴41。如图3C所示,于第二通孔421内配置有第一凸出部422以及第二凸出部423,且此第一凸出部422以及第二凸出部423与滑动槽411相嵌合,当旋转轴41转动时,此第一凸出部422及第二凸出部423是沿着滑动槽411滑动,并使旋转轴41作升降运动。亦即本发明的枢纽装置4,于旋转轴41转动的同时并具有升降的功能,用以避免屏幕部的第一面12与主机部的第二面23因旋转轴41的转动而互相磨损。此外,固定座42还具有一旋转定位槽420,以限制屏幕部1的旋转角度于180度内,避免电子线材415因旋转角度过大,使其电子线材415遭扭断。
如图4所示,旋转轴41还连结二个枢轴部412,用以连接屏幕部1,且此枢轴部412提供屏幕部1相对于主机部2作俯仰动作的功能。此具有枢轴部412的旋转轴41,除使屏幕部1相对于主机部2旋转及升降外,还提供屏幕部1相对于主机部2作相对开启或相对闭合的功能。
如图5所示,上述的固定座42可由第一固定座424以及第二固定座425所构成,且第一固定座424具有第三通孔426,第二固定座425具有第四通孔427,此第三通孔426及第四通孔427相对配置形成第二通孔421。可利用一螺丝432穿过螺丝孔429与螺丝孔431,另一螺丝433穿过螺丝孔428及螺丝孔430,以锁固第一固定座424以及第二固定座425。此种由第一固定座424以及第二固定座425所构成的固定座42,具有较佳的生产工艺性及组装工艺性。
图3B及第3C图所示,滑动槽411的形状可为一起伏的曲线,当屏幕部1旋转时,旋转轴41及屏幕部1随着此滑动槽411的曲线作升降运动。也就是说,不同的滑动槽411的曲线对应到不同的升降运动。以图3B为例的滑动槽411的曲线是为一左右对称的起伏曲线,具有二个滑动槽最高点416,以及二个滑动槽最低点417。当旋转轴41由0度旋转至90度时,第一凸出部422以及第二凸出部423沿着滑动槽411的曲线滑动,使得旋转轴41相对于固定座42逐渐上升至最高位置(如图9D所示);当旋转轴41由90度旋转至180度时,第一凸出部422以及第二凸出部423沿着滑动槽411的曲线滑动,使得旋转轴41相对于固定座42逐渐下降至最低位置(如图10D所示)。
如图6所示,具枢轴部412的枢纽装置40是固定于屏幕部1的第一连接侧11及主机部2的第二连接侧21上,此枢纽装置40除使屏幕部1相对于主机部2旋转及升降外,还提供屏幕部1相对于主机部2作相对开启或相对闭合的功能。
参照图8B所示,屏幕部1及旋转轴41位于初始位置,请配合图3B,此时第一凸出部422以及第二凸出部423分别位于滑动槽411的二个滑动槽最高点416,屏幕部1与主机部2间具有一间隙31(如图8D所示)。
如图9A所示,转动屏幕部1,且当屏幕部1以轴线方向Z为旋转中心旋转90度,此时旋转轴41位于第二位置(如图9B所示),屏幕部1与主机部2的间隙为31’(如图9D所示),此间隙31’较间隙31大,请配合图3B,此是因旋转轴41及屏幕部1随着滑动槽411作升降运动所造成的。因为旋转轴41旋转至90度时,设置于固定座42内的第一凸出部422与第二凸出部423由滑动槽411的滑动槽最高点416移至滑动槽的滑动槽最低点417,因此旋转轴41相对于固定座42上升一段距离,造成间隙31’大于间隙31,并且此间隙31’可避免屏幕部1磨损主机部2的按键22及主机部2表面。请参照图10A及图10D,旋转轴41以轴线方向Z为旋转中心旋转180度即屏幕部1的显示板15背向使用者时,此时旋转轴41旋转180度,间隙31″与旋转轴41位于初始位置(如图8D所示)的间隙31大小相同。此是因旋转轴41由90度旋转至180度时,设置于固定座42内的第一凸出部422以及第二凸出部423由位于滑动槽411的滑动槽最低点417移回至滑动槽411的滑动槽最高点416,因此旋转轴41沿着固定座42下降。旋转轴41旋转180度后,屏幕部1的显示板15已从面向使用者转为背向使用者,之后,藉由枢轴部412将屏幕部1直接盖合于主机部2,将使得屏幕部1的显示板15朝向外面,如同一本电子书(如图11所示)。
第二实施例
请参照图12,其是依照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枢纽装置4’的分解图。如图12所示,此枢纽装置4’包括:旋转轴41’以及第一固定座424’与第二固定座425’。第一固定座424’与第二固定座425’为半圆形,且共同围成一个圆形的固定座42’。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另一差别在于第一凸出部422’、第二凸出部423’及滑动槽411’设置位置的不同。类似第一实施例中的图6所示,旋转轴41’也是固定于屏幕部1的第一连接侧11上,此旋转轴41’的侧面具有第一凸出部422’以及第二凸出部423’,并于其旋转轴41’的轴线方向Z’具有第一通孔413’,此第一通孔413’是供连接屏幕部1与主机部2的电子线材415穿过。固定座42’固定于主机部2的第二连接侧21上,并具有第二通孔421’,用以枢接旋转轴41’,此固定座42’并具有滑动槽411’,且此滑动槽411’与第一凸出部422’与第二凸出部423’相嵌合,当旋转轴41’转动时,第一凸出部422’与第二凸出部423’是沿着滑动槽411’滑动,并使旋转轴41’与第一固定座424’与第二固定座425’作相对远离或相对接近的运动。
第三实施例
请同时参照图13A以及图13B。图13A是依照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枢纽装置4″的分解图。此枢纽装置4”包括:旋转轴41”以及固定座42”。第三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差别在于第三实施例是由螺丝422”与423”尖端来作为第一实施例图3C的第一凸出部422与第二凸出部423。类似第一实施例中的图6所示,旋转轴41”是固定于屏幕部1的第一连接侧11上,如图13A及图6所示,此旋转轴41″的侧面具有滑动槽411”,并于其旋转轴41”的轴线方向Z”具有第一通孔413”,此第一通孔413”是供连接屏幕部1与主机部2的电子线材415穿过。固定座42”是固定于主机部2的第二连接侧21上,并具有第二通孔421”,用以枢接旋转轴41”。请参照图13B,螺丝422”与423”尖端与滑动槽411”相嵌合,当旋转轴41″转动时,此螺丝422”与423”尖端是沿着滑动槽411”滑动,并使旋转轴41″作相对远离或相对接近的运动。
本发明上述实施例所揭示的枢纽装置,利用简易结构设计除使屏幕部相对于主机部旋转及升降外,可取代现有结构复杂的枢纽装置。此外,本发明的枢纽装置可避免因旋转所造成枢纽装置所枢接的二相邻装置的互相磨损。然而,依照本发明的发明精神,滑动槽的起伏曲线也可依设计的特殊功能,而为非对称的曲线,且凸出部的数目不限定为上述实施例所揭示的二个凸出部。也就是滑动槽的起伏曲线可依使用者的需求来设计,且此枢纽装置至少具有一个凸出部。

Claims (10)

1.一种枢纽装置,其用以连接一第一体与一第二体,包括:
一旋转轴,是固定于该第一体,且该旋转轴的侧面具有一滑动槽;及
一固定座,是固定于该第二体,且该固定座具有一第二通孔,用以枢接该旋转轴,至少一凸出部是配置于该第二通孔,该凸出部与该滑动槽相嵌合且沿该滑动槽滑动,该滑动槽的至少一部份其方向不垂直于该旋转轴的轴线方向,使该旋转轴相对于该固定座转动时,该第一体是远离该第二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枢纽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滑动槽的形状为一起伏的曲线,具有至少一滑动槽最高点及至少一滑动槽最低点。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枢纽装置,其特征在于当该第一体旋转时,该第一体及该第二体随着该滑动槽的该曲线作相对远离或相对接近的运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枢纽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旋转轴还具有至少一枢轴部,是用以连结该第一体,该枢轴部提供该第一体相对于该第二体作俯仰动作的功能。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枢纽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凸出部是为一凸点,且该凸点是凸出于该第二通孔。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枢纽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凸出部是为一螺丝,该螺丝一端凸出该第二通孔,且嵌入该滑动槽内。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枢纽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旋转轴的轴线方向还具有至少一第一通孔,该第一通孔是供电子线材穿过。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枢纽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固定座还具有一第一固定座及一第二固定座,且该第一固定座与该第二固定座分别具有一第三通孔、一第四通孔,该第三通孔及该第四通孔相对配置形成该第二通孔。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枢纽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固定座还具有至少一固定件,该固定件连结该第一固定座与该第二固定座。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枢纽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固定座还具有一旋转定位槽,用以限定该旋转轴旋转的最大角度。
CNB2003101225517A 2003-12-11 2003-12-11 可携式计算机 Expired - Lifetime CN100453828C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3101225517A CN100453828C (zh) 2003-12-11 2003-12-11 可携式计算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3101225517A CN100453828C (zh) 2003-12-11 2003-12-11 可携式计算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26835A true CN1626835A (zh) 2005-06-15
CN100453828C CN100453828C (zh) 2009-01-21

Family

ID=347616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3101225517A Expired - Lifetime CN100453828C (zh) 2003-12-11 2003-12-11 可携式计算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0453828C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14637A (zh) * 2009-12-30 2011-07-06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机械手臂
CN104514799A (zh) * 2013-10-02 2015-04-15 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 枢轴结构及具有其的电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4244171A1 (de) * 1992-12-24 1994-06-30 Wolfgang Ihde Mechanische Vorrichtung zum Umwandeln einer axialen linearen Bewegung in eine Drehbewegung mit vorgegebenem Drehwinkel
KR100284300B1 (ko) * 1998-10-16 2001-03-02 윤종용 휴대형 컴퓨터
TW495130U (en) * 2001-02-09 2002-07-11 Acer Inc Flat display device and the rotatory structure thereof
KR200231946Y1 (ko) * 2001-02-16 2001-07-03 정용희 자외선 차단용 모자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14637A (zh) * 2009-12-30 2011-07-06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机械手臂
CN104514799A (zh) * 2013-10-02 2015-04-15 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 枢轴结构及具有其的电子装置
CN104514799B (zh) * 2013-10-02 2017-04-12 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 枢轴结构及具有其的电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0453828C (zh) 2009-01-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047598B2 (en) Pivotal device
AU2005220159B2 (en) Direct hinge for optimizing conversion
US10905020B2 (en) Electronic device
US20150040353A1 (en) Structure of planetary type dual-shaft hinge
WO2015157126A1 (en) Variable friction clutch for a portable computer
WO2007047703A2 (en) Multi-sectioned arm for display of portable computing devices
CN1815401A (zh) 用于锁定平板式计算机显示器的***和方法
CN101063466A (zh) 转动机构
TWM557948U (zh) 支撐架
KR102200430B1 (ko) 폴더블 디스플레이용 힌지장치
TWM584377U (zh) 折疊式裝置的轉軸模組
WO2023070784A1 (zh) 铰链、柔性显示面板及电子装置
CN210954821U (zh) 电子装置
CN217177145U (zh) 折叠式铰链
CN1626835A (zh) 枢纽装置
CN201228720Y (zh) 枢纽器及其干涉组件
CN211598164U (zh) 一种隐藏式双转轴铰链结构
CN101046220A (zh) 转动机构
CN205663745U (zh) 连杆装置及应用该连杆装置的电子装置支架
US11609615B2 (en)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CN103529907B (zh) 开阖装置及其枢接装置
CN2588007Y (zh) 一种双轴式摩擦铰链
CN104345783A (zh) 一种电子设备及连接构件
CN200956697Y (zh) 具限位功能的旋转枢纽器
CN201753728U (zh) 提供变化摩擦力矩的铰链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