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538888A - 金属熔液的供给装置 - Google Patents

金属熔液的供给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538888A
CN1538888A CNA028155084A CN02815508A CN1538888A CN 1538888 A CN1538888 A CN 1538888A CN A028155084 A CNA028155084 A CN A028155084A CN 02815508 A CN02815508 A CN 02815508A CN 1538888 A CN1538888 A CN 153888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ction path
molten metal
valve body
communicated
pist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0281550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277639C (zh
Inventor
中川贤一
土田二朗
山口宏
三浦满重
船越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bot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Kubot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117099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02361390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1229873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03039159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212122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03311393A/ja
Application filed by Kubota Corp filed Critical Kubot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5388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53888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277639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77639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2CASTING; POWDER METALLURGY
    • B22DCASTING OF METALS; CASTING OF OTHER SUBSTANCES BY THE SAME PROCESSES OR DEVICES
    • B22D17/00Pressure die casting or injection die casting, i.e. casting in which the metal is forced into a mould under high pressure
    • B22D17/02Hot chamber machines, i.e. with heated press chamber in which metal is melt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2CASTING; POWDER METALLURGY
    • B22DCASTING OF METALS; CASTING OF OTHER SUBSTANCES BY THE SAME PROCESSES OR DEVICES
    • B22D39/00Equipment for supplying molten metal in rations
    • B22D39/02Equipment for supplying molten metal in rations having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amount of molten metal by volume
    • B22D39/023Equipment for supplying molten metal in rations having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amount of molten metal by volume using a displacement memb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2CASTING; POWDER METALLURGY
    • B22DCASTING OF METALS; CASTING OF OTHER SUBSTANCES BY THE SAME PROCESSES OR DEVICES
    • B22D17/00Pressure die casting or injection die casting, i.e. casting in which the metal is forced into a mould under high pressure
    • B22D17/08Cold chamber machines, i.e. with unheated press chamber into which molten metal is ladled
    • B22D17/10Cold chamber machines, i.e. with unheated press chamber into which molten metal is ladled with horizontal press mo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2CASTING; POWDER METALLURGY
    • B22DCASTING OF METALS; CASTING OF OTHER SUBSTANCES BY THE SAME PROCESSES OR DEVICES
    • B22D17/00Pressure die casting or injection die casting, i.e. casting in which the metal is forced into a mould under high pressure
    • B22D17/20Accessories: Details
    • B22D17/30Accessories for supplying molten metal, e.g. in ra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asting Support Devices, Ladles, And Melt Control Thereby (AREA)
  • Details Of Valves (AREA)
  • Furnace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AREA)
  • Reciprocating Pumps (AREA)

Abstract

为了能防止金属氧化物向气缸体内的吸入,同时能用良好的精度将金属熔液供给铸模,将阀壳(19)的全体设置在熔融金属炉(D)内的金属熔液(C)的液面下,将排出通路(23)形成为使其向上开口于阀体移动空间(24)的下端,同时,将吸入通路(22)形成为使其在高于排出通路(23)的位置开口于阀体移动空间(24),在排出通路(23)的向阀体移动空间(24)的开口部的周围以环状形成下部支撑座(29),同时,在该阀体(21)上形成随着阀体(21)的下降移动、以环状与下部支撑座(29)接触的下部接触部(31),通过下部接触部以环状与下部支撑座(29)接触,将阀体(21)移动到切断排出通路(23)与吸排通路(8)的连通的吸入位置,把熔融金属炉(D)内的金属熔液(C)吸入到气缸体4内。

Description

金属熔液的供给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金属熔液的供给装置。
更详细地说,是关于金属熔液的供给技术,设置有:让气缸体内的活塞朝一个方向移动,可通过吸排通路把熔融金属炉内的金属熔液吸入到气缸体内,并且,让活塞朝另一个方向移动,可通过吸排通路把气缸体内的金属熔液排出的泵;把通过吸排通路排出的金属熔液供给铸造装置的供给通路;以及切换阀,该切换阀备有可在吸入位置与排出位置之间自由移动操作的阀体,上述吸入位置是通过把吸排通路与熔融金属炉连通、切断吸排通路与供给通路的连通的位置,上述排出位置是通过把吸排通路与供给通路的连通、切断吸排通路与熔融金属炉连通的位置;借助于使阀体移动到吸入位置的状态下的活塞朝一个方向的移动操作,将熔融金属炉内的金属熔液吸入到气缸体内,借助于使阀体移动到排出位置的状态下的活塞朝另一个方向的移动操作,将气缸体内的金属熔液排出到供给通路中。
背景技术
下面,说明上述金属熔液的供给装置的以往技术。
图15示出了以往的金属熔液的供给装置,包括泵1、驱动装置7、供给通路2以及切换阀3。上述泵1让金属熔液(以下简称为熔融金属)C的吸排通路8与气缸体4内连通,使气缸体4内的活塞5向上方移动,可将熔融金属炉D内的熔融金属C通过吸排通路8吸入到气缸体4内,并且,让活塞5朝下方移动,可通过吸排通路8把气缸体4内的熔融金属C排出。上述驱动装置7是驱动活塞5移动的空气压力缸等。上述供给通路2把通过吸排通路8排出的熔融金属C供给铸模B1。上述切换阀3在阀壳19内安装有可在吸入位置与排出位置之间上下滑动移动操作自如的阀体21,上述阀壳19通过这样的方式形成:使与熔融金属炉D连通的吸入通路22、与供给通路2连通的排出通路23以及吸排通路8开口于阀体移动空间24,上述吸入位置是通过把吸入通路22与吸排通路8连通、切断排出通路23与吸排通路8的连通的位置,上述排出位置是通过排出通路23与吸排通路8的连通、切断吸入通路22与吸排通路8的连通的位置。如图15(a)所示,借助于使用螺线管等的阀杆操作工具16操作阀杆20,使阀体21滑动移动到吸入位置的状态下的活塞5向上方的移动操作,将熔融金属炉D内的熔融金属C吸入到气缸体4内,如图15(b)所示,借助于使阀体21滑动移动到排出位置的状态下的活塞5向下方的移动操作,将气缸体4内的熔融金属C排出到供给通路2中。
并且,当阀体21在阀壳19内滑动移动时,在处理与氧等容易起反应的高温熔融金属C的情况下,即使在阀体21与其阀壳19的滑动部10上特别地设置密封部件等,金属氧化物等依然会很容易咬入滑动面之间,导致阀体不能顺利地移动的事情发生,因此,采用了不设置这类密封部件,在滑动面之间设置某种程度的间隙,使金属氧化物等不容易咬入,让阀体21滑动移动的措施。
因此,存在下述缺点:在反复进行把熔融金属C供给铸模B1的供给作业时,如图15(a)所示,在使阀体21滑动移动到吸入位置的状态下,让活塞5向上移动,将熔融金属炉D内的熔融金属C吸入气缸体4内时,将残留在供给通路2内的熔融金属C通过滑动部100的间隙吸入到气缸体4一侧,如图15(b)所示,在使阀体21滑动移动到排出位置的状态下,让活塞5向下移动,将气缸体4内的熔融金属C排出到供给通路2中时,将气缸体4内的熔融金属C通过滑动部100的间隙排出到熔融金属炉D一侧,这时,不能够把对应于活塞5的移动行程的量的熔融金属C以良好的精度供给铸模B1。
换句话说,由于在反复进行供给作业时,是以给定高度的液面位置P将上次供给作业时排出的熔融金属C的一部分残留在供给通路2内为前提的,为了进行下次的供给作业,因而,把对应于活塞5的移动行程的量的熔融金属C供给铸模B1之后,该供给作业时排出的熔融金属C的一部分必须以与上次供给作业时残留的熔融金属C相同的液面位置P残留在供给通路2内。
但是,在图15(a)所示的熔融金属C的吸入时,残留在供给通路2内的熔融金属C的一部分通过阀体21与阀壳19的滑动部100的间隙被吸入到气缸体4一侧,残留在供给通路2内的熔融金属C的液面位置低于给定高度的液面位置P时,在下次供给作业时,即使将对应于活塞5的移动行程的量的熔融金属C排出到供给通路2中,向铸模B1实际供给的量相差对应于这些液面位置彼此的高度差的量。另外,在图15(b)所示的熔融金属C的排出时,在气缸体4内熔融金属C的一部分通过滑动部100的间隙向熔融金属炉D一侧排出时,不能把对应于活塞5的移动行程的量的熔融金属C排出到供给通路2,这是由于实际上向铸模B1供给的量不足所导致的。
进一步,由于阀壳19全体设置在熔融金属炉D内的熔融金属C的液面下,因此,进入阀壳19内的熔融金属C很难氧化,有可能咬入滑动面之间的金属氧化物减少,这是有利的。但是,由于吸入通路22在阀壳19的下部形成,进而也会带来这样的缺点,很容易将滞留在熔融金属炉D底部的金属氧化物吸入气缸体4内。
本发明就是鉴于上述情况提出的,其目的是防止金属氧化物向气缸体内的吸入,可以把对应于活塞移动行程的量的金属熔液以高精度供给铸模。
此外,为了将金属氧化物混合的可能性小的熔融金属吸入到气缸体内,在熔融金属炉内的高位置设置有吸入通路的吸入口,使其开口于熔融金属中,这时,必须把熔融金属吸入用管路通过其他途径连接到吸入通路上,以该管路的入口作为吸入口,设置在熔融金属炉内的高位置处,这又会导致结构复杂化的缺点。
因此,一旦采用别的途径把熔融金属吸入用管路连接到吸入通路上、以该管路的入口作为吸入口并设置在熔融金属炉内的高位置时,为了保养检修等,在将供给装置从熔融金属炉提升的情况下,会导致这样的缺点:很难把进入阀壳内或供给通路内的熔融金属排出到熔融金属炉内。
本发明也是鉴于上述情况提出的,其目的是,用简单的结构即可将金属氧化物混合的可能性小的金属熔液吸入到气缸体内,同时,在将供给装置从熔融金属炉提升的情况下,很容易把进入阀壳内或供给通路内的金属熔液排出到熔融金属炉内。
此外,熔融金属供给装置备有流路切换阀,该流路切换阀采用下述构成:例如把作为***作部件的阀体与其操作杆连接为一体,同时,设置有可使阀体与操作杆上下自由移动地***的***孔,该***孔的上端开口子熔融金属炉的熔融金属中,该***孔的下部在阀体移动用孔中形成,将阀体***阀体移动孔内,使操作杆从***孔的上端突出,通过操作杆的上下移动操作,使阀体相对于阀体移动用孔的内表面的接触状态发生变化,借此,可以切换熔融金属的流路。或者熔融金属供给装置备有熔融金属泵,该熔融金属泵采用下述构成:将作为***作部件的活塞与其操作杆连接为一体,同时,设置有可使活塞与操作杆上下自由移动地***的***孔,该***孔的上端开口于熔融金属炉的熔融金属中,该***孔的下部在活塞移动用孔中形成,将活塞***活塞移动孔内,使操作杆从***孔的上端突出,通过操作杆的上下移动操作,使活塞相对于活塞移动用孔的内表面的接触状态发生变化,借此,可沿着活塞移动用孔的内外吸排地驱动熔融金属。在上述这两种情况下,利用该流路切换阀或熔融金属泵,把操作杆******孔中,在操作杆与***孔之间,沿着操作杆的下端与***孔的上端形成一连串间隙,因此,熔融金属炉的熔融金属液面附近生成的金属氧化物等炉渣沿着操作杆与***孔之间的间隙沉淀,进入***作部件附近,很容易附着、堆积在***孔内表面,结果,带来的缺点是,很难长期维持***作部件相对***孔内表面的接触状态为希望的接触状态。
本发明就是鉴于上述情况提出的,其目的是,能够长期维持***作部件相对***孔内表面的接触状态为希望的接触状态。
发明内容
权利要求1记载的发明是一种金属熔液的供给装置,其构成为,设置有:将金属熔液的吸排通路与气缸体内连通,通过让上述气缸体内的活塞朝一个方向移动,经过上述吸排通路把熔融金属炉内的金属熔液吸入到上述气缸体内,并且,通过让上述活塞朝另一个方向移动,经过上述吸排通路把上述气缸体内的金属熔液排出的泵;把通过上述吸排通路排出的金属熔液供给铸模的供给通路;以及切换阀,该切换阀在阀壳上安装有可在吸入位置与排出位置之间上下自由移动操作的阀体,上述阀壳是与上述熔融金属炉连通的吸入通路、与上述供给通路连通的排出通路以及上述吸排通路开口于阀体移动空间而形成的,上述吸入位置是通过把上述吸入通路与上述吸排通路连通、切断上述排出通路与上述吸排通路的连通的位置,上述排出位置是将上述排出通路与上述吸排通路连通、切断上述吸入通路与上述吸排通路的连通的位置,借助于使上述阀体移动到上述吸入位置的状态下的上述活塞朝一个方向的移动操作,将上述熔融金属炉内的金属熔液吸入到上述气缸体内,借助于使上述阀体移动到上述排出位置的状态下的上述活塞朝另一个方向的移动操作,将上述气缸体内的金属熔液排出到上述供给通路中,将上述阀壳全体设置在上述熔融金属炉内的金属熔液的液面下,将上述排出通路形成为使其向上开口于上述阀体移动空间的下端,同时,将上述吸入通路形成为使其在高于上述排出通路的位置开口于上述阀体移动空间,在上述排出通路的向上述阀体移动空间的开口部的周围以环状形成下部支撑座,同时,在该阀体上形成随着上述阀体的下降移动、以环状与上述下部支撑座接触的下部接触部,通过上述下部接触部以环状与上述下部支撑座接触,将上述阀体移动到切断上述排出通路与上述吸排通路的连通的吸入位置,把上述熔融金属炉内的金属熔液吸入到上述气缸体内。
作用与效果
阀体不像以往技术那样滑动移动到切断排出通路与吸排通路的连通的吸入位置,而是在阀壳上形成有向上开口于阀体移动空间的下端的排出通路,并且在该排出通路的开口部周围以环状形成下部支撑座,同时,在该阀体上形成随着阀体的下降移动,以环状与下部支撑座接触的下部接触部,通过下部接触部以环状与下部支撑座接触,将阀体移动到切断排出通路与吸排通路的连通的吸入位置,借助于活塞朝一个方向的移动操作,把熔融金属炉内的金属熔液吸入到气缸体内,因此,能可靠地切断排出通路与吸排通路的连通,把熔融金属炉内的金属熔液吸入到气缸体内时,可有效地防止把残留在供给通路的金属熔液吸入到气缸体侧。
另外,由于将阀壳全体设置在熔融金属炉内的金属熔液的液面下,因此,可防止进入阀壳内的金属熔液的氧化,并且,由于将排出通路形成为使其向上开口于阀体移动空间的下端,同时,将吸入通路形成为使其在高于排出通路的位置开口于阀体移动空间,因此,不易把滞留在熔融金属炉底部的金属氧化物吸入到气缸体内。
进而,当把熔融金属炉内的金属熔液吸入到气缸体内时,不易把滞留在熔融金属炉底部的金属氧化物吸入到气缸体内,同时,也不易把残留在供给通路的金属熔液吸入到气缸体一侧。因而,可防止金属氧化物向气缸体内的吸入,能以良好的精度把对应于活塞移动行程的量的金属熔液供给铸模。
权利要求2记载的发明,其构成为,上述吸入通路形成为朝下方开口于上述阀体移动空间的上端,在上述吸入通路的开口部周围,以环状形成上部支撑座,同时,在该阀体上形成随着上述阀体的上升移动,以环状与上述上部支撑座接触的上部接触部,通过上述上部接触部以环状与上述上部支撑座接触,将上述阀体移动到切断上述吸入通路与上述吸排通路的连通的排出位置,把上述气缸体内的金属熔液排出到上述供给通路。
作用与效果
阀体不像以往技术那样滑动移动到切断吸入通路与吸排通路的连通的排出位置,而是在阀壳上形成有向下开口于阀体移动空间的上端的吸入通路,并且在该吸入通路的开口部周围以环状形成上部支撑座,同时,在该阀体上形成随着阀体的上升移动,以环状与上部支撑座接触的上部接触部,通过上部接触部以环状与上部支撑座接触,将阀体移动到切断吸入通路与吸排通路的连通的排出位置,借助于活塞朝另一个方向的移动操作,把气缸体内的金属熔液排出到供给通路,因此,能可靠地切断吸入通路与吸排通路的连通,把气缸体内的金属熔液排出到供给通路时,可有效地防止把气缸体内的金属熔液排出到熔融金属炉一侧。
进而,当把气缸体内的金属熔液排出到供给通路时,由于不易把气缸体内的金属熔液排出到熔融金属炉一侧,所以能以良好的精度把对应于活塞移动行程的量的金属熔液供给铸模。
权利要求3记载的发明是一种金属熔液的供给装置,其构成为,设置有:将金属熔液的吸排通路与气缸体内连通,通过让上述气缸体内的活塞朝一个方向移动,经过上述吸排通路把熔融金属炉内的金属熔液吸入到上述气缸体内,并且,通过让上述活塞朝另一个方向移动,经过上述吸排通路把上述气缸体内的金属熔液排出的泵,还设置有把通过上述吸排通路排出的金属熔液供给铸造装置的供给通路,还设置有切换阀,该切换阀在阀壳上安装有可在吸入位置与排出位置之间上下自由移动操作的阀体,上述阀壳使与上述熔融金属炉连通的吸入通路、与上述供给通路连通的排出通路以及上述吸排通路开口于阀体移动空间,上述吸入位置是通过把上述吸入通路与上述吸排通路连通、切断上述排出通路与上述吸排通路的连通的位置,上述排出位置是将上述排出通路与上述吸排通路连通、切断上述吸入通路与上述吸排通路的连通的位置,上述吸入通路的吸入口开口于上述熔融金属炉的金属熔液中,借助于使上述阀体移动到上述吸入位置的状态下的上述活塞朝一个方向的移动操作,将上述熔融金属炉内的金属熔液吸入到上述气缸体内,借助于使上述阀体移动到上述排出位置的状态下的上述活塞朝另一个方向的移动操作,将上述气缸体内的金属熔液排出到上述供给通路中,上述吸入通路在上述阀壳上贯通地形成,并且在高于上述排出通路的位置开口于上述阀体移动空间,在设置有上述气缸体的基座部件上,形成可从上方自由插拔地内嵌有用于形成上述供给通路的供给通路形成部件的嵌合部,将上述排出通路与上述嵌合部的内侧连通,在把上述供给通路形成部件内嵌到上述嵌合部中的状态下,使上述排出通路与上述供给通路连通,在上述嵌合部的底部,在低于上述排出通路的位置贯通地形成可与上述熔融金属炉连通的连通通路,在上述供给通路形成部件上一体地设置有随着上述供给通路形成部件相对于上述嵌合部进行的内嵌,把上述连通通路封住的堵塞部件。
作用与效果
在上述阀壳上贯通地形成有吸入通路,使该吸入通路在高于排出通路的位置开口于阀体移动空间,因此,不需要象以往技术那样用其他途径把熔融金属吸入用的管路连接到吸入通路上,而是可以设置吸入通路的吸入口,使其在熔融金属炉内的高位置开口于金属熔液中。
并且,在设置有气缸体的基座部件上,形成可从上方自由插拔地内嵌有用于形成供给通路的供给通路形成部件的嵌合部,将排出通路与嵌合部的内侧连通,在把供给通路形成部件内嵌到嵌合部中的状态下,使排出通路与供给通路连通,因此,在从熔融金属炉提升供给装置的情况下,从嵌合部向上方拔出供给通路形成部件,借此,可以把进入该供给通路形成部件上所形成的供给通路内的金属熔液排出到熔融金属炉内,同时,把阀壳内通过排出通路连通到熔融金属炉内,可以通过排出通路把进入阀壳内的金属熔液排出到熔融金属炉内。
另外,在嵌合部的底部,在低于排出通路的位置贯通地形成可与熔融金属炉连通的连通通路,在供给通路形成部件上一体地设置有随着供给通路形成部件相对于嵌合部进行的内嵌,把连通通路封住的堵塞部件。因此,通过从嵌合部向上方拔出供给通路形成部件,可解除连通通路的封闭,把嵌合部的底部通过连通通路连通到熔融金属炉中,从熔融金属炉提升气缸体时,可减少金属熔液残留在嵌合部中的可能性。
进而,能用在阀壳上贯通地形成吸入通路、使该吸入通路在高于排出通路的位置开口于阀体移动空间的简单的结构,将混入有金属氧化物的可能性小的金属熔液吸入气缸体内,同时,在从熔融金属炉提升供给装置的情况下,可把进入阀壳内或供给通路内的金属熔液很容易排出到熔融金属炉内。
权利要求4记载的发明是一种金属熔液的供给装置,其构成为,设置有:将金属熔液的吸排通路与气缸体内连通,通过让上述气缸体内的活塞朝一个方向移动,经过上述吸排通路把熔融金属炉内的金属熔液吸入到上述气缸体内,并且,通过让上述活塞朝另一个方向移动,经过上述吸排通路把上述气缸体内的金属熔液排出的泵,还设置有把通过上述吸排通路排出的金属熔液供给铸造装置的供给通路,还设置有切换阀,该切换阀在阀壳上安装有可在吸入位置与排出位置之间上下自由移动操作的阀体,上述阀壳使与上述熔融金属炉连通的吸入通路、与上述供给通路连通的排出通路以及上述吸排通路开口于阀体移动空间,上述吸入位置是通过把上述吸入通路与上述吸排通路连通、切断上述排出通路与上述吸排通路的连通的位置,上述排出位置是将上述排出通路与上述吸排通路连通、切断上述吸入通路与上述吸排通路的连通的位置,上述吸入通路的吸入口开口于上述熔融金属炉的金属熔液中,借助于使上述阀体移动到上述吸入位置的状态下的上述活塞朝一个方向的移动操作,将上述熔融金属炉内的金属熔液吸入到上述气缸体内,借助于使上述阀体移动到上述排出位置的状态下的上述活塞朝另一个方向的移动操作,将上述气缸体内的金属熔液排出到上述供给通路中,上述吸入通路在上述阀壳上贯通地形成,并且在高于上述排出通路的位置开口于上述阀体移动空间,在设置有上述气缸体的基座部件上,形成可从上方自由插拔地内嵌有上述阀壳的嵌合部,将上述供给通路与上述嵌合部的内侧连通,在把上述阀壳内嵌到上述嵌合部中的状态下,使上述供给通路与上述排出通路连通,在上述嵌合部的底部,在低于上述供给通路的位置贯通地形成可与上述熔融金属炉连通的连通通路,在上述阀壳上一体地设置有随着上述阀壳相对于上述嵌合部进行的内嵌,把上述连通通路封住的堵塞部件。
作用与效果
在上述阀壳上贯通地形成有吸入通路,使该吸入通路在高于排出通路的位置开口于阀体移动空间,因此,不需要象以往技术那样用其他途径连接熔融金属吸入用的管路,而是可以设置吸入通路的吸入口,使其在熔融金属炉内的高位置开口于金属熔液中。
并且,在设置有气缸体的基座部件上,形成可从上方自由插拔地内嵌有阀壳的嵌合部,将供给通路与嵌合部的内侧连通,在把阀壳内嵌到嵌合部中的状态下,使供给通路与排出通路连通,因此,在从熔融金属炉提升供给装置的情况下,从嵌合部向上方拔出阀壳,借此,可以把进入该阀壳内的金属熔液通过排出通路排出到熔融金属炉内,同时,在嵌合部中把供给通路连通到熔融金属炉内,可把进入供给通路内的金属熔液排出到熔融金属炉内。
另外,在嵌合部的底部,在低于供给通路的位置贯通地形成可与熔融金属炉连通的连通通路,在阀壳上一体地设置有随着阀壳相对于嵌合部进行的内嵌,把连通通路封住的堵塞部件。因此,通过从嵌合部向上方拔出阀壳,可解除连通通路的封闭,把嵌合部的底部通过连通通路连通到熔融金属炉中,从熔融金属炉提升气缸体时,可减少金属熔液残留在嵌合部中的可能性。
进而,能用在阀壳上贯通地形成吸入通路、使该吸入通路在高于排出通路的位置开口于阀体移动空间的简单的结构,将混入金属氧化物的可能性小的金属熔液吸入气缸体内,同时,在从熔融金属炉提升供给装置的情况下,可把进入阀壳内或供给通路内的金属熔液很容易排出到熔融金属炉内。
权利要求5记载的发明的特点是,将上述连通通路设置成使其沿着上述供给通路形成部件或上述阀壳的插拔方向上下贯通地形成,随着上述供给通路形成部件或上述阀壳相对于上述嵌合部的内嵌,将上述堵塞部件嵌合到上述连通通路中。
作用与效果
借助于从上方相对嵌合部内嵌供给通路形成部件或阀壳的操作,也可以把堵塞部件嵌合到连通通路中,封闭该连通通路的开口部,借助于从嵌合部向上方拔出供给通路形成部件或阀壳的操作,也可以从连通通路拔出堵塞部件,解除连通通路的封闭。
进而,借助于相对嵌合部朝上下方向的一个方向插拔供给通路形成部件或阀壳的操作,可很容易封闭连通通路或解除其封闭。
权利要求6记载的发明是一种金属熔液的供给装置,将***作部件与其操作杆连接为一体,同时,设置有可使上述***作部件与上述操作杆上下自由移动地***的***孔,该***孔的上端开口于熔融金属炉的金属熔液中,将上述***作部件设置成使其与上述操作杆一起***上述***孔中,让上述操作杆从上述***孔的上端突出,通过上述操作杆的上下移动操作,使上述***作部件上下移动,自由变更相对于该***孔内表面的接触状态,在上述操作杆的外周部设置有刮板,该刮板将上述操作杆与上述***孔之间封住,同时,随着上述操作杆的上下移动操作,相对于***孔的内周面大致沿全周滑动。
作用与效果
由于在操作杆的外周部设置有刮板,该刮板将操作杆与***孔之间封住,因而,熔融金属炉的金属熔液液面附近所生成的金属氧化物等炉渣不易侵入***作部件附近。另外,由于该刮板随着操作杆的上下移动操作,相对于***孔的内周面大致沿全周滑动,因此,即使在炉渣侵入操作杆与***孔之间而附着在***孔内周面上形成堆积的状态下,也能刮除炉渣,长期维持***作部件相对于***孔的接触状态为所希望的状态。
权利要求7记载的发明的特点是,上述刮板设置成在使上述***作部件移动到上下移动范围的上端的状态下,移动到上述***孔的上端附近。
作用与效果
由于在使***作部件移动到上下移动范围的上端的状态下,刮板移动到***孔的上端附近,因此,可积极地把用刮板刮除的炉渣返回到熔融金属炉的金属熔液中,能更有效地长期维持***作部件相对于***孔的接触状态为所希望的状态。
权利要求8记载的发明的特点是,构成上述刮板时,在上述操作杆外周部安装有陶瓷制成的环部件,该环部件以通过将圆周方向的一个位置分断而形成C形,并安装成防止其拔出的状态,在使环部件朝径向内侧弹性变形的状态下,将该环部件内嵌到上述***孔中。
作用与效果
由于把按照分断圆周方向的一个位置而形成C形的环部件安装成可防止其从操作杆外周部拔出的状态,并且在使该环部件朝径向内侧弹性变形的状态下,将该环部件内嵌到***孔中,因此,可在弹性恢复力的作用下相对于***孔的内周面压接环部件,缩小环部件与***孔内周的间隙,有效地防止炉渣向***作部件的侵入,更有效地刮除炉渣。
另外,由于环部件是用陶瓷形成的,所以,不易产生环部件用金属形成的情况下的、随着环部件与***孔内周的相对滑动所引起的“发热胶着”或“啃咬现象”,可在弹性恢复力的作用下相对于***孔的内周面压接环部件,可长期、更有效地刮除炉渣。
权利要求9记载的发明的特点是,在上述阀体移动用孔中形成上述***孔的下部,利用阀体构成上述***作部件,该阀体通过上述操作杆的上下移动操作,在上述阀体移动用孔内部上下地移动,改变相对于阀体移动用孔内表面的接触状态,借此,切换金属熔液的流路。
作用与效果
由于构成***作部件的阀体采用这样的结构,该阀体被***到形成有***孔的下部的阀体移动用孔中,使操作杆从***孔的上端突出,并且,利用操作杆的上下移动操作,改变相对于阀体移动用孔内表面的接触状态,借此,切换金属熔液的流路,在阀体操作杆的外周部设置有刮板,因此,能够长期维持阀体相对于阀体移动用孔内表面的接触状态为所希望的状态,以良好精度切换金属熔液的流路。
权利要求10记载的发明的特点是,在上述活塞移动用孔中形成上述***孔的下部,利用活塞构成上述***作部件,该活塞通过上述操作杆的上下移动操作,在上述活塞移动用孔内部上下滑动地移动,改变相对于活塞移动用孔内表面的接触位置,借此,沿着上述活塞移动用孔的内外,进行吸排金属熔液的驱动。
作用与效果
由于构成***作部件的活塞采用这样的结构,该活塞被***到形成有***孔的下部的活塞移动用孔中,使操作杆从***孔的上端突出,并且,利用操作杆的上下移动操作,使活塞在活塞移动用孔内上下滑动地移动,改变活塞相对于活塞移动用孔内表面的接触位置,借此,沿着活塞移动用孔的内外,进行吸排金属熔液的驱动,并且,在活塞操作杆的外周部设置有刮板,因此,能够长期维持活塞相对于活塞移动用孔内表面的接触位置为所希望的位置,换句话说,可以长期维持活塞相对于活塞移动用孔的内表面按照所希望的行程滑动移动的状态,沿着活塞移动用孔的内外,以良好精度进行吸排金属熔液的驱动。
附图说明
图1是金属熔液的供给装置的局部断面侧视图。
图2(a)、(b)是主要部分的局部断面侧视图。
图3(a)是主要部分透视图,(b)是主要部分的纵断面图。
图4(a)、(b)是表示第二实施形式的主要部分的局部断面侧视图。
图5(a)、(b)是表示第三实施形式的主要部分的局部断面侧视图。
图6(a)、(b)是表示第四实施形式的主要部分的局部断面侧视图。
图7是第四实施形式的主要部分的断面图。
图8是第四实施形式的主要部分的透视图。
图9是第四实施形式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
图10(a)是表示第六实施形式的主要部分的透视图,(b)是表示第六实施形式的主要部分的断面图。
图11是表示第七实施形式的主要部分的局部断面侧视图。
图12是第七实施形式的主要部分的局部断面侧视图。
图13是表示第八实施形式的主要部分的透视图。
图14的(a)、(b)是表示第九实施形式的主要部分的局部断面侧视图。
图15的(a)、(b)是表示以往技术的局部断面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基于附图所表示的实施形式说明本发明。另外,附图中与以往例子相同的符号所表示的部分示出了相同或相当的部分。
第一实施形式
图1示出了将作为金属熔液一例子的镁合金熔融金属C供给铸造装置B的铸模B1的供给装置A。该供给装置A设置有熔融金属泵1、把熔融金属C供给铸模B1的供给通路2、以及切换阀3,该切换阀3将流路切换到在熔融金属炉D内的熔融金属C可由熔融金属泵1吸引的状态和可把熔融金属泵1吸引的熔融金属C排出到供给通路2中的状态。上述供给装置A可通过供给通路2,把熔融金属泵1排出的熔融金属C供给铸模B1。
上述熔融金属泵1包括:由陶瓷(氮化硅)制成的气缸体4;在该气缸体4内可上下自由往复移动的陶瓷(氮化硅)制成的活塞5;以及使与活塞5一体形成的活塞杆6上下往复移动的活塞驱动用空气压力缸7。上述熔融金属泵1还设置成这样的结构,熔融金属C的吸排通路8与气缸体4内的底部附近连通,通过让活塞5向上方移动,可经过吸排通路8把熔融金属炉D内的熔融金属C吸入到气缸体4内,并且通过让活塞向下方移动,可把气缸体4内的熔融金属C经由吸排通路8排出。
上述气缸体4,通过用陶瓷制成的气缸柱塞11盖住陶瓷制成的缸体本体9上所形成的气缸室形成用贯通孔10的下部开口,形成气缸室12。固定在熔融金属炉D的炉盖13上的基座板14与缸体本体9的外周侧通过陶瓷(氮化硅)制成的连接臂15连接在一起。气缸体4的全体在低于熔融金属炉D的熔融金属C液面升降范围的位置上固定,侵入熔融金属C中,用于支持活塞驱动用空气压力缸7与阀操作用空气压力缸16的支持工作台17通过支柱18固定在基座板14上。
上述切换阀3如图2所示,由缸体本体9形成阀壳19,将阀壳19全体设置在低于熔融金属炉D的熔融金属C液面升降范围的液面下,同时,设置有陶瓷(氮化硅)制成的阀体21,该阀体21与阀杆20一体形成,可上下移动操作自如地安装在该阀壳19内。上述切换阀3的与熔融金属炉D连通的吸入通路22、与供给通路2连通的排出通路23及吸排通路8以开口于阀体移动空间24的方式形成。
如图2所示,在缸体本体9上形成有可自由插拔阀体21的圆筒状阀体安装孔25,同时,在该阀体安装孔25的上部内周面上可自由插拔地内嵌固定有套筒26,用套筒26下侧的阀体安装孔部分形成上述阀体移动空间24。
在阀体移动空间24的下端形成有朝上方开口的上述排出通路23,同时,形成有穿过缸体本体9与套筒26的吸入用贯通孔27,在高于排出通路23的位置的阀体移动空间24的上端,在吸入用贯通孔27与套筒26的内侧形成向下方开口的吸入通路22。吸入通路22的吸入口设置成开口于熔融金属炉D的熔融金属C中,同时,在阀杆20上设置有可相对套筒26的内表面滑动并能封住阀杆20与套筒26的间隙的堵塞部件28。
在用螺栓固定到缸体本体9上的陶瓷(氮化硅)制成的排出通路形成部件(基件的一例子)33上形成有上述排出通路23。该排出通路23设置成开口于阀体移动空间24的底部。该排出通路形成部件33上,连接有陶瓷制成的圆筒状的供给管(供给通路形成部件的一例子)34,供给通路2与排出通路23连通。
在上述排出通路23的向阀体移动空间24开口的部分周围,以环状形成朝上的下部支撑座29,在吸入通路22的向阀体移动空间24开口的部分周围,即套筒26的下端面,以环状形成朝下的上部支撑座30。在阀体21上形成有下部接触部31和上部接触部32,下部接触部31随着阀体21的下降移动,以环状与下部支撑座29接触,上部接触部32随着阀体21的上升移动,以环状与上部支撑座30接触。
而且,还采用下述构成,设置有在吸入位置与排出位置之间上下移动操作自如的阀体21,上述吸入位置如图2(a)所示,借助于阀操作用空气压力缸16的伸缩动作,使上部接触部32离开上部支撑座30,将吸入通路22与吸排通路8连通,同时,使下部接触部31以环状与下部支撑座29接触,切断排出通路23与吸排通路8的连通,上述排出位置如图2(b)所示,使下部接触部31离开下部支撑座29,将排出通路23与吸排通路8连通,同时,使上部接触部32以环状与上部支撑座30接触,切断吸入通路22与吸排通路8的连通,并且如图2(a)所示,借助于阀体21移动到吸入位置的状态下的活塞5朝上方的移动操作,将熔融金属炉D内的熔融金属C通过吸入通路22与吸排通路8吸入到气缸体4内;如图2(b)所示,借助于使阀体21移动到排出位置的状态下的活塞5朝下方的移动操作,将气缸体4内的熔融金属C通过吸排通路8与排出通路23排出到供给通路2中,供给铸模B1。
如图3所示,在排出通路形成部件33上形成有从平面上观察为圆形的嵌合孔(嵌合部的一例子)36,供给管34在定位状态下从上方可自由插拔地内嵌到该嵌合孔36中。排出通路23与该嵌合孔36的内侧连通,同时,嵌合孔36沿着供给管34的插拔方向贯通上下地形成,在嵌合部36的底部,在低于排出通路23的位置,形成可与熔融金属炉D连通的连通通路37。
在上述供给管34上,一体地形成有将其下端封住的陶瓷(氮化硅)制成的管端堵塞部件38,同时,在接近管端堵塞部件38的管壁上形成有贯通孔39,在把供给管34内嵌到该嵌合孔36中的状态下,把排出通路23与供给通路2连通。
随着供给管34相对于嵌合孔36的内嵌,供给管下端部40与连通通路37嵌合,并且该供给管下端部40作为封闭该连通通路37的堵塞部件,一体地设置在该供给管34上。
第二实施形式
图4示出了供给装置A的另一实施形式的主要部分,在与排出通路23连通的供给通路形成部件44上连接有供给管34,同时,在阀杆20上设置有相对套筒26的内表面可上下滑动自如的阀体部41,而且,设置有可在图4(a)所示的吸入位置与图4(b)所示排出位置上下自由移动操作的阀体21,在上述吸入位置,阀体部41从套筒26拔出,将吸入通路22与吸排通路8连通,同时,使下部接触部31以环状与下部支撑座29接触,切断排出通路23与吸排通路8的连通,在上述排出位置,下部接触部31离开下部支撑座29,将排出通路23与吸排通路8连通,同时,将阀体部41嵌入套筒26内,切断吸入通路22与吸排通路8的连通。
其他构成与第一实施形式相同。
第三实施形式
图5示出了把作为金属熔液一例子的镁合金熔融金属C供给铸造装置B的供给装置A的另一实施形式,并且说明与第一实施形式示出的供给装置A不同的部分。
如图5所示,在连通排出通路23的供给通路形成部件44上连接有供给管34,同时,设置有可相对缸体本体9从上方自由插拔的切换阀3,在使连通于供给通路2的排出通路23以及吸排通路8开口于阀体移动空间24下部的阀壳19上,贯通形成与熔融金属炉D连通的吸入通路22,使该吸入通路22开口于高于排出通路23的位置的阀体移动空间24的上部。
从缸体本体9下部延伸设置的基座部件42上形成有圆形嵌合孔(嵌合部的一个例子)43,阀壳19在定位状态下可从上方自由插拔地内嵌到该嵌合孔43中,将吸排通路8的途中与嵌合孔43的内侧连通,同时,用螺栓把陶瓷(氮化硅)制成的供给通路形成部件44固定到基座部件42上,使供给通路2与嵌合孔43的内侧连通,在以定位状态把阀壳19内嵌到嵌合孔43中的状态下,使吸排通路8穿过气缸室12与阀体移动空间24并与之连通,而且,将供给通路2与排出通路23连通。
在上述嵌合孔43的底部,在低于供给通路2的位置,沿着阀壳19插拔方向上下贯通地形成有与熔融金属炉D连通的连通通路45,在阀壳19的下部突设有堵塞部件46,该堵塞部件46随着阀壳19相对于嵌合孔43的内嵌,嵌合到连通通路45中,并且封闭该连通通路45。
其他构成与第一实施形式相同。
第四实施形式
图6是示出了把作为金属熔液一例子的镁合金、铝合金或锌合金等熔融金属(金属熔液)C供给铸造装置B的供给装置A上设置有泵1与切换阀3的另一实施形式,该熔融金属泵1的活塞5上安装有作为本发明的密封用环E的活塞环74,同时,在切换阀3的阀杆20上还设置有本发明的刮板71。
上述活塞环74如图8所示,是通过把氮化硅材料烧结形成的横断面形状为四边形的耐热部件81,以圆周方向一个位置分断而形成C形的环状,并且设置成可沿径向自由弹性变形的结构。如图6所示,该活塞环7 4配置在设置成可朝一个方向相对往复移动的一对部件、即气缸体4与活塞5的移动方向的垂直方向上相对的对峙面、也就是气缸体4的内周面与活塞5的外周面之间,该活塞环74以其外圆周面在弹性恢复力作用下相对于气缸体(一个部件)4的内周面压接,使其处于在缩径方向上可弹性变形的状态,并且,嵌入活塞5外周部上形成的环状槽5a中,安装成使其相对于活塞(另一部件)5朝往复移动方向的相对移动受到阻止的状态,借此,随着活塞5的往复移动,该活塞环的圆周面相对于气缸体4的内周面滑动,可防止通过对峙面之间的熔融金属C的移动。
耐热部件81的沿着环径向方向的厚度尺寸T设定为环外径K的0.02倍以上、0.2倍以下的长度,并且,耐热部件81的沿着环轴线X方向的宽度尺寸H设定成厚度尺寸T的0.2倍以上、1.5倍以下的长度,由此,可确保充分的强度与径向方向的充分的弹性变形量,克服活塞环74相对于气缸体4的发热胶着力,即使活塞5与活塞环74一起移动,也不会损坏活塞环74,而且,如图9所示,即使在活塞轴线Y相对于气缸轴线Z倾斜的状态下,引起活塞5沿着气缸轴线Z往复移动的异常情况发生,使活塞5外周面与气缸体4的内周面的间隙增大,也能确保密封性,充分地刮除炉渣。
上述切换阀3,其滑阀式阀体(***作部件的一例子)21与其阀杆(操作杆的一例子)20都是由陶瓷(氮化硅)一体形成的,并且大致同轴状地连接在一起,同时,在缸体本体9上设置有***孔62,阀体21和阀杆20可上下自由移动地***该***孔62中,该***孔62其上端开口于低于熔融金属炉D内的熔融金属C的液面升降范围的液面下,阀体21与阀杆20一起******孔62中,使阀杆20从***孔62上端向上方突出。
上述***孔62设置成以内径锥状变化的锥孔部65连接上部的大直径***孔63与下部的小直径***孔64的形状,小直径***孔64的下端由阀塞66封住,阀体移动用孔由小直径***孔64构成,在阀体移动用孔64的下端附近,沿横向形成与熔融金属炉D内连通的熔融金属吸入通路22,同时,沿上下形成开口于阀体移动用孔64的与供给管34连通的熔融金属排出通路23及吸排通路8,而且,还沿横向形成用于连通熔融金属炉D内和大直径***孔63的连通通路67。
上述阀体21备有上下一对阀体部69、70,该上下一对阀体部69、70设置成使与图8所示的活塞环74同样的、形成为C形的陶瓷(氮化硅)制成的密封环68与阀体移动用孔64的内周面滑动接触。借助于阀操作用空气压力缸16的驱动进行的阀杆20的上下移动操作,使阀体21在阀体移动用孔64内上下移动,并且,在图6(a)所示的让吸入通路22与吸排通路8连通、由下部阀体部70切断排出通路23与吸排通路8的连通的状态(以下称作吸入位置)下;以及图6(b)所示的让排出通路23与吸排通路8连通、由上部阀体部69切断排出通路23与大直径***孔63的连通、同时用下部阀体部70切断吸入通路22与吸排通路8的连通的状态(以下称作排出位置)下,变更阀体21相对于阀体移动用孔内表面的接触状态,借此,可切换熔融金属C的流路。
并且采用这样的构成,如图6(a)所示,借助于把阀体21移动到吸入位置的状态下的活塞5向上方的移动操作,把熔融金属炉D内的熔融金属C吸入气缸室12内,如图6(b)所示,借助于把阀体21移动到排出位置的状态下的活塞5向下方的移动操作,把气缸室12内的熔融金属C排出到供给管34的供给通路2中。
在上述阀杆20的外周部设置有刮板71,刮板71将该阀杆20与大直径***孔63之间封住,同时,随着阀杆20的上下移动操作,相对于大直径***孔内周面大致沿全周滑动,在使阀体21移动到上下移动范围的上端的状态下,该刮板71移动到大直径***孔63的上端附近。
如图7所示,上述刮板71安装有陶瓷(氮化硅)制成的环部件72,该环部件72安装成防止其从阀杆20的外周部上所形成的环状槽20a中拔出的状态,设置该环部件72可以防止熔融金属炉D的熔融金属液面附近生成的金属氧化物等炉渣向阀体21附近的侵入,同时,即使在炉渣附着在大直径***孔内周面形成堆积的状态下,也能随着阀体21的操作使环部件72相对于大直径***孔内周面沿上下方向进行滑动移动,刮除炉渣。
上述环部件72与图8所示的活塞环74同样,以大致按照一定宽度切除环圆周方向的一个位置、形成分断的C形,并且构成为可沿径向方向弹性变形,在使该环部件72沿径向内侧(缩径方向)弹性变形的状态下,将其内嵌到大直径***孔63中,在其弹性恢复力作用下,压接到大直径***孔内周面。
此外,环部件72的切断位置的端面73沿圆周方向倾斜地形成,该端面73彼此设置成在相对于滑动方向对峙的状态下沿圆周方向可相对移动的形式,因而,能有效地防止炉渣随着熔融金属C一起通过环部件72的切断位置进入阀体21一侧。
再者,在上述实施形式中,虽然示出了气缸体4、活塞5、活塞杆6、活塞环74、连接臂15、阀体21、阀杆20、密封环68、环部件72为氮化硅制成的情况,但是,在熔融金属C为镁合金熔融金属的情况下,也可以用SKD等钢系材料,还可以适当地进行镀铝加工等表面处理。
其他构成与第一实施形式相同。
第五实施形式
虽然图中未示,但是,也可以代替第七实施形式所示的用氮化硅制成的耐热部件81所形成的活塞环74,设置通过烧结钛(Ti)等金属材料与碳化钛(TiC)等陶瓷材料的复合材料以某种耐热部件81所形成的活塞环74。
其他构成与第四实施形式相同。
第六实施形式
图10示出了作为密封用环E的活塞环74的另一实施形式,耐热部件81的横断面形状形成为具有沿环轴线X方向相互平行的两个边81a、81b的梯形,如图10(b)所示,相互平行的两个边81a、81b中的长边81b一侧嵌合到活塞(另一个部件)5的外周部上以环状所形成的燕尾槽5b中,相互平行的两个边81a、81b中的短边81a一侧的周面相对于气缸体(一个部件)4压接。
其他构成与第四或第五实施形式相同。
第七实施形式
图11示出了第四实施形式所示的熔融金属泵1的另一例子,气缸体4通过设置陶瓷(氮化硅)制成的圆筒状缸体本体9和封住该缸体本体9的上部开口的陶瓷(氮化硅)制成的圆形缸体顶板83构成,缸体本体9的下部开口82朝熔融金属炉D的熔融金属C中开放。在设置有与第七实施形式所示的同样的活塞环74的陶瓷(氮化硅)制成的活塞5和缸体顶板83之间的缸体本体9内形成有气缸室12,同时,还形成有与气缸室12连通的吸排通路8。
在上述缸体本体9的上端部一体地形成筒状分隔部件84,该筒状分隔部件84固定于熔融金属炉D的炉盖13上,气缸体4的全体在低于熔融金属炉D的熔融金属C的液面升降范围内的最低的最低液面L的低位置固定,使其沉没在熔融金属C中。
相对于缸体本体9从上方推压上述缸体顶板83的陶瓷(氮化硅)制成的圆筒部件85被固定在筒状分隔部件84的上部,同时陶瓷(氮化硅)制成的轴承部件87具有可上下自由移动地支持活塞杆6的轴承用筒部86,而且固定成能够封住圆筒部件85的内侧的形式。沿着轴承用筒部86与缸体顶板83所形成的贯通孔88,可朝上下方向自由往复移动地穿插活塞杆6,借助于活塞杆6的上下往复移动操作,使活塞8往复移动,通过吸排通路8把熔融金属C吸入到气缸室12内,并通过吸排通路8将熔融金属C排出到供给管34内,向铸造装置B供给熔融金属。
如图12所示,本发明的密封用环E配置在设置成可朝一个方向相对往复移动的一对部件、即活塞杆6与缸体顶板83的移动方向的垂直方向上相对的对峙面之间,该密封用环E以其外圆周面在弹性恢复力作用下相对于活塞杆(一个部件)6压接,使其处于在扩径方向上可弹性变形的状态,并且,嵌入贯通孔88内周部所形成的环状槽89中,安装成使其相对于缸体顶板(另一部件)83朝往复移动方向的相对移动受到阻止的状态。借此,随着活塞杆6相对于缸体顶板83的往复移动,该密封用环E的圆周面相对于活塞杆6滑动,可防止通过对峙面之间的熔融金属C的移动,还可以防止把熔融金属C吸入气缸室12内时的熔融金属C通过对峙面之间的吸入、或把吸入到气缸室12内的熔融金属C供给铸造装置B时的熔融金属C通过对峙面之间的泄漏,同时,可用密封用环E刮除附着、堆积在活塞杆6周面上的熔融金属C的炉渣,进而,可防止因炉渣的介入使密封用环E发热胶着在活塞杆6上的事情发生。
其他构成与第四~第六实施形式相同。
制作出上述密封用环E的环外径K、以及耐热部件81的沿着环径向方向的厚度尺寸T与沿着环轴线方向的宽度尺寸H的组合不同的各种尺寸的密封用环(以下称作样品1~13),作为第七实施形式所示的熔融金属泵1的安装在活塞5上的活塞环74,使每个样品连续运转,对样品1~16受到破损或发热胶着在气缸体4上导致粘着的工作时间进行调查。
[表1]示出了这种调查结果,厚度尺寸T相对于环外径K之比(T/K)不满0.02的样品8、9在大致工作一个月的时间破损,厚度尺寸T相对于环外径K之比(T/K)超过0.2的样品11在大致工作一个月的时间活塞杆6产生变形,导致活塞杆6发热胶着地粘着在气缸体4上。
另外,表中示出:即使在厚度尺寸T相对于环外径K之比(T/K)为0.02以上、0.2以下的样品1~7、样品10及样品12、13中,其宽度尺寸H相对于厚度尺寸T之比(H/T)不满0.2的样品10及样品11在大致工作一个月的时间导致发热胶着地粘着在气缸体4上,其宽度尺寸H相对于厚度尺寸T之比(H/T)超过1.5的样品13在大致工作一个月的时间破损;即使是厚度尺寸T相对于环外径K之比(T/K)为0.02以上、0.2以下的样品中,其宽度尺寸H相对于厚度尺寸T之比(H/T)为0.2以上、1.5以下的样品1~7,在工作6个月以上的时间既不破损也不粘着,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因此,可以理解,既很容易确保耐久性、也易于确保密封性。
此外,材质SN表示的是把硬度为90HRA、密度为3.2的氮化硅烧结而成的陶瓷,材质MC表示的是把钛(Ti)与碳化钛(TiC)的复合材料烧结而成的金属陶瓷。
                                               表1
  样品   环外径K(mm)  厚度尺寸T(mm)  宽度尺寸H(mm)  T/K   H/T   材质     工作时间
  样品1     45     5.0     6  0.11   0.83   SN     6个月以上
  样品2     80     5.0     8  0.063   0.63   SN     6个月以上
  样品3     45     1.5     5  0.03   0.30   MC     6个月以上
  样品4     80     2.5     10  0.031   0.25   MC     6个月以上
  样品5     50     8.5     42  0.17   0.20   SN     6个月以上
  样品6     50     2.5     2.5  0.05   1.0   SN     6个月以上
  样品7     45     4.5     3  0.10   1.5   SN     6个月以上
  样品8     50     1.0     5  0.018   0.20   SN     在1个月破损
  样品9     80     1.5     10  0.019   0.15   MC     在1个月破损
  样品10     45     4.0     50  0.09   0.08   SN     在1个月粘着
  样品11     45     9.9     8  0.22   1.24   SN 活塞杆变形所产生的固接
  样品12     80     2.5     128  0.031   0.019   SN     在1个月粘着
  样品13     80     4.0     2.5  0.05   1.6   SN     在1个月破损
第八实施形式
图13示出了环部件72的另一实施形式,其分断位置的端面73形成为钩形,该钩形备有沿圆周方向长的周向端面部分73a和沿其周向端面部分73a的两端滑动方向长的滑动方向端面部分73b,随着径向的弹性变形,在滑动方向上对峙的周向端面部分73a彼此沿圆周方向滑动接触地移动,因此,可有效地防止炉渣随着熔融金属C一起通过环部件72的分断位置进入阀体21一侧或活塞5一侧。
第九实施形式
图14示出了把熔融金属(金属熔液)C供给铸造装置B的供给装置A的另一实施形式的主要部分,设置有可把切换阀3的阀体(***作部件的一个例子)21与阀杆(操作杆的一个例子)20一起***其中的***孔62,该***孔62的形状为用与第七实施形式相同的锥孔部分把上部的小直径***孔90与下部的大直径***孔91连接在一起,从小直径***孔90的上下方向中间位置跨越到大直径***孔91的部分构成阀体移动用孔,与供给管34连通的熔融金属排出通路23开口于大直径***孔91的底部,同时,吸排通路8开口于大直径***孔91的上下方向中间位置,而且沿横向形成把熔融金属炉D内与小直径***孔90连通的熔融金属吸入通路22。
上述阀体21备有下部滑动阀体部92和接触阀体部93,下部滑动阀体部92设置有形成C形的陶瓷制成的密封环68,该密封环68与小直径***孔90的内周面滑动接触,接触阀体部93与大直径***孔91的底部所形成的阀座94接触。借助于阀操作用空气压力缸16的驱动所产生的阀杆20的上下移动操作,使阀体21上下移动,通过变更阀体21相对于阀体移动用孔内表面的接触状态,将熔融金属C的流路切换成图14(a)所示的把吸入通路22与吸排通路8连通、并用接触阀体部93切断排出通路23与吸排通路8的连通的状态(以下称作吸入位置),以及图14(b)所示的把排出通路23与吸排通路8连通、并用下部滑动阀体部92切断吸入通路22与吸排通路8的连通状态(以下称作排出位置)。
在下部滑动阀体部92的上方部设置有上部滑动阀体部95。还设置有密封环68,该密封环68随着阀杆20的上下移动操作,相对于小直径***孔内周面沿大致全周滑动,并且在使阀体21移动到上下移动范围的上端的状态下,移动到小直径***孔90的上端附近。
此外,熔融金属泵1用陶瓷(氮化硅)一体地形成安装有陶瓷(氮化硅)制成的活塞环74的活塞(***作部件的一例子)5和其活塞杆(操作部件的一例子)6,并且将两者大致以同轴状连接在一起,同时,在缸体本体9上以大致一定的内径设置有气缸室形成用贯通孔(***孔的一例子)10,活塞5与活塞杆6可上下自由移动地***该气缸室形成用贯通孔10中。该气缸室形成用贯通孔10其上端开口于低于熔融金属炉D内的熔融金属C液面升降范围的低的液面下,将活塞5与活塞杆6一起***气缸室形成用贯通孔10中,使活塞杆6从气缸室形成用贯通孔10的上端向上方突出。
上述气缸室形成用贯通孔10由气缸体11封住其下端,并且用气缸室形成用贯通孔10的下部构成活塞移动用孔。借助于活塞驱动用空气压力缸7的驱动所产生的活塞杆6的上下移动操作,使活塞上下滑动地移动,并且,如图14(a)所示,借助于让阀体21移动到吸入位置的状态下的活塞5向上方的移动操作,把熔融金属炉D内的熔融金属C吸入到活塞移动用孔中,而且,如图14(b)所示,借助于让阀体21移动到排出位置的状态下的活塞5向下方的移动操作,把活塞移动用孔中的熔融金属C排出到供给管34中。
上述活塞杆6连接于活塞驱动用空气压力缸7的小直径杆75和朝上方延伸设置有活塞5而形成的大直径杆76构成。在大直径杆76的外周部设置有刮板71,该刮板71将该大直径杆76与气缸室形成用贯通孔10之间封住,同时,随着活塞杆6的上下移动操作,相对于气缸室形成用贯通孔内周面沿大致全周滑动,在使活塞5移动到上下移动范围的上端的状态下,移动到气缸室形成用贯通孔10的上端附近。
上述刮板71与第四实施形式所示的结构同样,安装有陶瓷(氮化硅)制成的环部件72,该环部件72以通过将圆周方向的一个位置分断而形成C形,并安装成防止其从大直径杆76的外周部上拔出的状态,在使环部件72朝径向内侧弹性变形的状态下,将该环部件72内嵌到气缸室形成用贯通孔10中,使其相对于气缸室形成用贯通孔内周面压接着。
其他构成与第一实施形式相同。
其他实施形式
1、本发明的金属熔液浇铸装置也可以把铝或锌、锡等金属熔液向铸模中浇铸。
2、本发明的金属熔液供给装置也可以在嵌合部的底部沿横向贯通形成可与熔融金属炉连通的连通通路。
3、本发明的金属熔液供给装置也可以把金属熔液供给设置于铸造装置的浇包等中。
4、本发明的金属熔液供给装置可以供给铝或锌、锡等金属熔液。
5、本发明的金属熔液供给装置还可以设置刮板,该刮板可以在防拔状态下把钛(Ti)等金属制成的环部件安装在操作杆的外周部,并且在使该环部件朝径向内侧弹性变形的状态下,将该环部件内嵌到***孔中。
6、本发明的金属熔液供给装置还可以采用按照下述方式构成的阀体:借助于作为操作杆的阀杆的上下移动操作,使***作部件经过阀体移动用孔内上下移动,与阀体移动用孔内表面上形成的阀座接触,借此,仅对流路进行切换。
7、本发明的金属熔液供给装置还可以以直径小于***作部件的活塞外径的小直径形成作为操作杆的活塞杆。
工业上的应用性
本发明是关于金属熔液供给装置,有益于提高供给熔融金属的精度或维护性。

Claims (10)

1.一种金属熔液的供给装置,其构成为,设置有:将金属熔液的吸排通路与气缸体内连通,通过让所述气缸体内的活塞朝一个方向移动,经过所述吸排通路把熔融金属炉内的金属熔液吸入到所述气缸体内,并且,通过让所述活塞朝另一个方向移动,经过所述吸排通路把所述气缸体内的金属熔液排出的泵;把通过所述吸排通路排出的金属熔液供给铸模的供给通路;以及切换阀,该切换阀在阀壳上安装有可在吸入位置与排出位置之间上下自由移动操作的阀体,所述阀壳形成有与所述熔融金属炉连通的吸入通路、与所述供给通路连通的排出通路以及所述吸排通路,使所述吸入通路、排出通路及吸排通路开口于阀体移动空间,所述吸入位置是通过把所述吸入通路与所述吸排通路连通、切断所述排出通路与所述吸排通路的连通的位置,所述排出位置是将所述排出通路与所述吸排通路连通、切断所述吸入通路与所述吸排通路的连通的位置,借助于使所述阀体移动到所述吸入位置的状态下的所述活塞朝一个方向的移动操作,将所述熔融金属炉内的金属熔液吸入到所述气缸体内,借助于使所述阀体移动到所述排出位置的状态下的所述活塞朝另一个方向的移动操作,将所述气缸体内的金属熔液排出到所述供给通路中,其特征是,
将所述阀壳全体设置在所述熔融金属炉内的金属熔液的液面下,将所述排出通路形成为使其向上开口于所述阀体移动空间的下端,同时,将所述吸入通路形成为使其在高于所述排出通路的位置开口于所述阀体移动空间,在所述排出通路的向所述阀体移动空间的开口部的周围以环状形成下部支撑座,同时,在该阀体上形成随着所述阀体的下降移动、以环状与所述下部支撑座接触的下部接触部,通过所述下部接触部以环状与所述下部支撑座接触,将所述阀体移动到切断所述排出通路与所述吸排通路的连通的吸入位置,把所述熔融金属炉内的金属熔液吸入到所述气缸体内。
2.根据权利要求1记载的金属熔液的供给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吸入通路形成为朝下方开口于所述阀体移动空间的上端,在所述吸入通路的开口部周围,以环状形成上部支撑座,同时,在该阀体上形成随着所述阀体的上升移动、以环状与所述上部支撑座接触的上部接触部,通过所述上部接触部以环状与所述上部支撑座接触,将所述阀体移动到切断所述吸入通路与所述吸排通路的连通的排出位置,把所述气缸体内的金属熔液排出到所述供给通路。
3.一种金属熔液的供给装置,其构成为,设置有:将金属熔液的吸排通路与气缸体内连通,通过让所述气缸体内的活塞朝一个方向移动,经过所述吸排通路把熔融金属炉内的金属熔液吸入到所述气缸体内,并且,通过让所述活塞朝另一个方向移动,经过所述吸排通路把所述气缸体内的金属熔液排出的泵,以及把通过所述吸排通路排出的金属熔液供给铸造装置的供给通路,还设置有切换阀,该切换阀在阀壳上安装有可在吸入位置与排出位置之间上下自由移动操作的阀体,所述阀壳使与所述熔融金属炉连通的吸入通路、与所述供给通路连通的排出通路以及所述吸排通路开口于阀体移动空间,所述吸入位置是通过把所述吸入通路与所述吸排通路连通、切断所述排出通路与所述吸排通路的连通的位置,所述排出位置是将所述排出通路与所述吸排通路连通、切断所述吸入通路与所述吸排通路的连通的位置,所述吸入通路的吸入口开口于所述熔融金属炉的金属熔液中,借助于使所述阀体移动到所述吸入位置的状态下的所述活塞朝一个方向的移动操作,将所述熔融金属炉内的金属熔液吸入到所述气缸体内,借助于使所述阀体移动到所述排出位置的状态下的所述活塞朝另一个方向的移动操作,将所述气缸体内的金属熔液排出到所述供给通路中,其特征是,
所述吸入通路在所述阀壳上贯通地形成,并且在高于所述排出通路的位置开口于所述阀体移动空间,在设置有所述气缸体的基座部件上,形成可从上方自由插拔地内嵌有用于形成所述供给通路的供给通路形成部件的嵌合部,将所述排出通路与所述嵌合部的内侧连通,在把所述供给通路形成部件内嵌到所述嵌合部中的状态下,使所述排出通路与所述供给通路连通,在所述嵌合部的底部,在低于所述排出通路的位置贯通地形成可与所述熔融金属炉连通的连通通路,在所述供给通路形成部件上一体地设置有随着所述供给通路形成部件相对于所述嵌合部进行的内嵌,把所述连通通路封住的堵塞部件。
4.一种金属熔液的供给装置,其构成为,设置有:将金属熔液的吸排通路与气缸体内连通,通过让所述气缸体内的活塞朝一个方向移动,经过所述吸排通路把熔融金属炉内的金属熔液吸入到所述气缸体内,并且,通过让所述活塞朝另一个方向移动,经过所述吸排通路把所述气缸体内的金属熔液排出的泵,以及把通过所述吸排通路排出的金属熔液供给铸造装置的供给通路,还设置有切换阀,该切换阀在阀壳上安装有可在吸入位置与排出位置之间上下自由移动操作的阀体,所述阀壳使与所述熔融金属炉连通的吸入通路、与所述供给通路连通的排出通路以及所述吸排通路开口于阀体移动空间,所述吸入位置是通过把所述吸入通路与所述吸排通路连通、切断所述排出通路与所述吸排通路的连通的位置,所述排出位置是将所述排出通路与所述吸排通路连通、切断所述吸入通路与所述吸排通路的连通的位置,所述吸入通路的吸入口开口于所述熔融金属炉的金属熔液中,借助于使所述阀体移动到所述吸入位置的状态下的所述活塞朝一个方向的移动操作,将所述熔融金属炉内的金属熔液吸入到所述气缸体内,借助于使所述阀体移动到所述排出位置的状态下的所述活塞朝另一个方向的移动操作,将所述气缸体内的金属熔液排出到所述供给通路中,其特征是,
所述吸入通路在所述阀壳上贯通地形成,并且在高于所述排出通路的位置开口于所述阀体移动空间,在设置有所述气缸体的基座部件上,形成可从上方自由插拔地内嵌有所述阀壳的嵌合部,将所述供给通路与所述嵌合部的内侧连通,在把所述阀壳内嵌到所述嵌合部中的状态下,使所述供给通路与所述排出通路连通,在所述嵌合部的底部,在低于所述供给通路的位置贯通地形成可与所述熔融金属炉连通的连通通路,在所述阀壳上一体地设置有随着所述阀壳相对于所述嵌合部进行的内嵌,把所述连通通路封住的堵塞部件。
5.根据权利要求4记载的金属熔液的供给装置,其特征是,将所述连通通路设置成使其沿着所述供给通路形成部件或所述阀壳的插拔方向上下贯通地形成,随着所述供给通路形成部件或所述阀壳相对于所述嵌合部的内嵌,将所述堵塞部件嵌合到所述连通通路中。
6.一种金属熔液的供给装置,将***作部件与其操作杆连接为一体,同时,设置有可使所述***作部件与所述操作杆上下自由移动地***的***孔,该***孔的上端开口于熔融金属炉的金属熔液中,将所述***作部件设置成使其与所述操作杆一起***所述***孔中,让所述操作杆从所述***孔的上端突出,通过所述操作杆的上下移动操作,使所述***作部件上下移动,自由变更相对于该***孔内表面的接触状态,其特征是,
在所述操作杆的外周部设置有刮板,该刮板将所述操作杆与所述***孔之间封住,同时,随着所述操作杆的上下移动操作,相对于***孔的内周面大致沿全周滑动。
7.根据权利要求6记载的金属熔液的供给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刮板设置成在使所述***作部件移动到上下移动范围的上端的状态下,移动到所述***孔的上端附近。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记载的金属熔液的供给装置,其特征是,构成所述刮板时,在所述操作杆外周部安装有陶瓷制成的环部件,该环部件以通过将圆周方向的一个位置分断而形成C形,并安装成防止其拔出的状态,在使环部件朝径向内侧弹性变形的状态下,将该环部件内嵌到所述***孔中。
9.根据权利要求6~8任一记载的金属熔液的供给装置,其特征是,在所述阀体移动用孔中形成所述***孔的下部,利用阀体构成所述***作部件,该阀体通过所述操作杆的上下移动操作,在所述阀体移动用孔内部上下地移动,改变相对于阀体移动用孔内表面的接触状态,借此,切换金属熔液的流路。
10.根据权利要求6~8任一记载的金属熔液的供给装置,其特征是,在所述活塞移动用孔中形成所述***孔的下部,利用活塞构成所述***作部件,该活塞通过所述操作杆的上下移动操作,在所述活塞移动用孔内部上下滑动地移动,改变相对于活塞移动用孔内表面的接触位置,借此,沿着所述活塞移动用孔的内外,进行吸排金属熔液的驱动。
CNB028155084A 2001-06-06 2002-06-03 金属熔液的供给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77639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1170990A JP2002361390A (ja) 2001-06-06 2001-06-06 金属溶湯の注湯装置
JP170990/2001 2001-06-06
JP2001229873A JP2003039159A (ja) 2001-07-30 2001-07-30 金属溶湯の供給装置
JP229873/2001 2001-07-30
JP121225/2002 2002-04-23
JP2002121225A JP2003311393A (ja) 2002-04-23 2002-04-23 金属溶湯の給湯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538888A true CN1538888A (zh) 2004-10-20
CN1277639C CN1277639C (zh) 2006-10-04

Family

ID=273468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2815508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77639C (zh) 2001-06-06 2002-06-03 金属熔液的供给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EP (1) EP1407843A4 (zh)
KR (1) KR20030097911A (zh)
CN (1) CN1277639C (zh)
TW (1) TW528625B (zh)
WO (1) WO2002100574A1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70122A (zh) * 2012-12-10 2015-08-26 Ykk株式会社 热室压铸机的动作方法
CN105268945A (zh) * 2014-07-16 2016-01-27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压铸设备
CN107000047A (zh) * 2014-09-26 2017-08-01 派瑞泰克有限公司 模具泵
CN112829177A (zh) * 2019-11-22 2021-05-25 菲尼克斯电气公司 用于压铸金属的设备和方法
CN112829178A (zh) * 2019-11-22 2021-05-25 菲尼克斯电气公司 用于压铸金属的设备和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316758A1 (de) * 2003-04-10 2004-10-28 Bühler AG Warmhalteofen und Dosiervorrichtung für Metallschmelzen
EP1795283A1 (de) * 2005-12-06 2007-06-13 Meltec Industrieofenbau GmbH Vorrichtung zum Beschicken einer Gießeinrichtung mit einer Gießschmelze
ITBS20090211A1 (it) * 2009-11-18 2011-05-19 Giuseppe Costa Sistema per alimentare metallo fuso ad una macchina per pressocolata o pressofusione
DE102020207016A1 (de) * 2020-06-04 2021-12-09 Oskar Frech Gmbh + Co. Kg Gießeinheit für eine Druckgießmaschine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65458U (ja) * 1992-02-17 1993-08-31 東芝機械株式会社 ダイカストマシン用射出装置
JPH0819848A (ja) * 1994-07-01 1996-01-23 Ube Ind Ltd マグネシウム給湯装置
JPH0825014A (ja) * 1994-07-19 1996-01-30 Ube Ind Ltd マグネシウム給湯装置
JP2001058257A (ja) * 1999-08-23 2001-03-06 Ube Ind Ltd マグネシウム給湯装置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70122A (zh) * 2012-12-10 2015-08-26 Ykk株式会社 热室压铸机的动作方法
CN104870122B (zh) * 2012-12-10 2016-10-12 Ykk株式会社 热室压铸机的动作方法
CN105268945A (zh) * 2014-07-16 2016-01-27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压铸设备
CN107000047A (zh) * 2014-09-26 2017-08-01 派瑞泰克有限公司 模具泵
CN112829177A (zh) * 2019-11-22 2021-05-25 菲尼克斯电气公司 用于压铸金属的设备和方法
CN112829178A (zh) * 2019-11-22 2021-05-25 菲尼克斯电气公司 用于压铸金属的设备和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02100574A1 (fr) 2002-12-19
CN1277639C (zh) 2006-10-04
EP1407843A1 (en) 2004-04-14
TW528625B (en) 2003-04-21
KR20030097911A (ko) 2003-12-31
EP1407843A4 (en) 2006-06-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77639C (zh) 金属熔液的供给装置
CN1070274C (zh) 真空阀控制装置和真空阀
CN100338734C (zh) 基座、气相生长装置、外延晶片的制造装置、外延晶片的制造方法和外延晶片
CN1146793A (zh) 降低排出流体的脉动,降低噪音、振动的可变容量活塞机械
CN1475668A (zh) 泵模块
CN101057093A (zh) 机械密封装置
CN1968632A (zh) 生产一种奶类饮料的设备
CN1234311A (zh) 接合金属部件及该部件的接合方法
CN1613628A (zh) 用于速度不变的万向接头的套罩及其制作方法和制作装置
CN101054968A (zh) 液力抽油泵
CN1802735A (zh) 筒夹、芯片附着装置及芯片的拾取方法
CN1158386A (zh) 压缩机用的供油和排油装置
CN1906402A (zh) 燃料供给泵
CN1289855C (zh) 灰熔融炉及其灰熔融方法
CN1397727A (zh) 燃料喷射阀的密封构造
CN1167543C (zh) 逆流防止装置和注射装置的运转方法
CN1074794C (zh) 真空·减压精炼方法及真空·减压精炼设备
CN1233452C (zh) 从多管式反应器中取出固形物的方法
CN1863641A (zh) 定位装置和具有该定位装置的夹持***
CN113399763A (zh) 一种用于加工斜面工件的电解加工方法
CN1267610C (zh) 道路井盖用的高度调整方法和高度调整装置
CN1220856C (zh) 加压送风罩的密封装置和密封方法
CN1099965C (zh) 墨水供给方法及为实现该方法所用的墨水供给器
CN1685155A (zh) 往复式泵以及止回阀
CN1703578A (zh) 燃料供给用泵及推杆构造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9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