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518870A - 旋压式绕线轮的转动体 - Google Patents

旋压式绕线轮的转动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518870A
CN1518870A CNA2004100040255A CN200410004025A CN1518870A CN 1518870 A CN1518870 A CN 1518870A CN A2004100040255 A CNA2004100040255 A CN A2004100040255A CN 200410004025 A CN200410004025 A CN 200410004025A CN 1518870 A CN1518870 A CN 151887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forementioned
cursor
rotor
reel
fishl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410004025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407913C (zh
Inventor
风吕本仪幸
西川智博
ʿ
落合浩士
北崎友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imano Inc
Original Assignee
Shiman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302846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4078221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302847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04236569A/ja
Application filed by Shimano Inc filed Critical Shimano Inc
Publication of CN15188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51887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07913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07913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06Refilling of the cartridge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89/00Reels
    • A01K89/01Reels with pick-up, i.e. with the guiding member rotating and the spool not rotating during normal retrieval of the line
    • A01K89/0108Pick-up detai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53Outer structure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Animal Husbandry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Centrifugal Separators (AREA)
  • Spinning Or Twisting Of Yar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在钓线导引部仅设于一方的转动臂上的旋压式绕线轮的转动体中,能够较高地维持旋转平衡。旋压式绕线轮的转动体(3)备有转动体主体(30)和钓线导引部(31)。转动体主体(30)具有:旋转自如地安装在绕线轮主体上的支承部(32)、从与支承部的后端部外周面对置的位置分别向前方延伸的第1及第2转动臂(33、34)。钓线导引部由仅安装在第1转动臂的前端上的1个或多个部件构成,将钓线导引到卷筒上。第1及第2转动臂形成为:该第1转动臂的穿过钓线导引部的摆动轴芯的第1直线(L1)与第2转动臂的穿过宽度方向的中心并与前述第1直线实质上平行的第2直线(L2)隔着转动体主体的旋转轴芯X而配置在相反一侧。

Description

旋压式绕线轮的转动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转动体,特别是涉及将钓线卷取到卷筒上的旋压式绕线轮的转动体,前述卷筒前后移动自如地安装于绕线轮主体上,前述绕线轮主体安装在钓竿上。
背景技术
作为旋压式绕线轮的转动体,仅在一方的转动臂上具有钓线导引部的所谓无放线环型的转动体已被公知(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及非专利文献1)。现有技术的无放线环型的旋压式绕线轮的转动体具有:旋转自如地安装在绕线轮主体上的转动体主体、在卷线姿势与放线姿势之间摆动自如地安装在转动体主体上的钓线导引部。
转动体主体具有:旋转自如地安装在绕线轮主体上的支承部、从支承部的后端部外周朝向前方延伸的第1及第2转动臂。从专利文献1的左侧视图可知,两转动臂夹着转动体的旋转轴芯并配置在实质上对称的位置。
钓线导引部备有:在第1转动臂的放线姿势(专利文献1的状态)与卷线姿势(非专利文献1的状态)之间摆动自如地安装的支承部件、固定轴、线辊、固定轴盖体。从专利文献1的左侧视图可知,支承部件以摆动轴芯穿过转动体的旋转轴芯的方式构成。支承部件的前端配置在摆动轴芯的外侧。所以,含有支承部件的钓线导引部相对于第1转动臂而较大地偏向配置。固定轴的基端安装在支承部件的前端。线辊旋转自如地安装在固定轴上并能够导引钓线。固定轴盖体的前端分开而形成细头状,在与固定轴的轴芯相同的方向上延伸。
在这样构成的具有无放线环型的转动体的旋压式绕线轮中,在抛钓时,使钓线导引部摆动到放线姿势,在抛钓后,用与握持钓竿的手相反的手的手指来捏住钓线导引部并回到卷线姿势一侧后,捏住钓线并挂到线辊上。由此,使转动体在卷线方向上旋转时能够将钓线卷取到卷筒上。
专利文献1
外观设计登记第568528号公报
非专利文献1
ダイワ精工株式会社发行、1982年度ダイワ综合目录(P.20-201)
在前述现有技术的构成中,因为第1及第2转动臂夹着转动体的旋转轴芯并配置在实质上对称的位置,以此能够保持旋转平衡。可是,因为钓线导引部距离第1转动臂的前端较大地向外侧偏置,所以使转动体在卷线方向上旋转时,转动体的旋转平衡变差,转动体难于流畅地旋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在钓线导引部仅设于一方的转动臂上的旋压式绕线轮的转动体中,能够较高地维持旋转平衡。
发明1涉及的旋压式绕线轮的转动体是将钓线卷取到卷筒上,前述卷筒前后移动自如地安装于绕线轮主体上,前述绕线轮主体安装在钓竿上,转动体备有转动体主体和钓线导引部。转动体主体具有:旋转自如地安装在绕线轮主体上的支承部、以与支承部具有间隔的方式从与支承部的后端部外周面对置的位置分别向前方延伸的第1及第2转动臂。钓线导引部由在卷线姿势与放线姿势之间摆动自如地仅安装在第1转动臂上的1或多个部件构成,将钓线导引到卷筒上。第1及第2转动臂形成为:该第1转动臂的穿过钓线导引部的摆动轴芯的第1直线与第2转动臂的穿过宽度方向的中心并与第1直线实质上平行的第2直线隔着转动体主体的旋转轴芯并配置在相反一侧。
在该旋压式绕线轮的转动体中,该第1转动臂的穿过钓线导引部的摆动轴芯的第1直线与第2转动臂的穿过宽度方向的中心并与第1直线实质上平行的第2直线隔着转动体主体的旋转轴芯并配置在相反一侧。在这里,因为安装于第1转动臂的钓线导引部的摆动轴芯相对于转动体的摆动轴芯而偏芯地配置,所以能够相对于旋转轴芯而偏芯地配置钓线导引部,能够在与旋转轴芯同芯配置的卷筒的卷线部分将钓线导引部配置在易于导引钓线的位置。此外,因为第2转动臂偏芯地配置在与第1转动臂相反的一侧,所以即使在偏芯的位置配置钓线导引部或第1转动臂也能够易于达到旋转平衡。
发明2涉及的旋压式绕线轮的转动体是两直线实质上与旋转轴芯离开相同距离地配置。在这种情况下,能够进一步高精度地补正钓线导引部偏向配置所致的旋转平衡的破坏,并且提高外观美感。
发明3涉及的旋压式绕线轮的绕线轮主体是在发明1或2所述的转动体中,第2转动臂比第1转动臂向前方延伸的长度要长。在这种情况下,能够使第2转动臂的重心位置接近含有钓线导引部的第1转动臂一侧的重心位置,能够进一步补正旋转平衡。
发明4涉及的旋压式绕线轮的转动体是在发明3所述的转动体中,支承部的后端部的后表面与第1转动臂的前端部的前表面之间的卷筒轴方向距离(R1)比支承部的后端部的后表面与第2转动臂的前端部的前表面之间的卷筒轴方向距离(R2)短。在这种情况下,因为支承部的后端部的后表面与第1转动臂的前端部的前表面之间的卷筒轴方向距离(R1)比支承部的后端部的后表面与第2转动臂的前端部的前表面之间的卷筒轴方向距离(R2)短,所以能够将第2转动臂的重心配置在第1转动臂的前方。因而,因为能够使安装了钓线导引部的第1转动臂的重心与第2转动臂的重心处于相同的位置,所以能够提高转动体的旋转平衡。
发明5涉及的旋压式绕线轮的转动体是在发明1~4中任一项所述的转动体中,还具有收纳于第2转动臂,用于补正与第1转动臂及钓线导引部的旋转平衡的第1配重部件。在这种情况下,因为在易于比含有钓线导引部的第1转动臂一侧的重量轻的第2转动臂上设有第1配重部件,能够进一步补正旋转平衡。
发明6涉及的旋压式绕线轮的转动体是在发明5所述的转动体中,第1配重部件收纳于第2转动臂的前端。在这种情况下,因为第1配重部件收纳于第2转动臂的前端一侧,所以能够使第2转动臂的重心位置接近由于钓线导引部安装于第1转动臂的前端而使重心位于前端一侧的第1转动臂一侧的重心,能够进一步补正旋转平衡。
发明7涉及的旋压式绕线轮的转动体是在发明1~7中任一项所述的转动体中,还具有安装在支承部的前端的筒状的咬线防止部件与隔着支承部的旋转轴芯并配置在咬线防止部件的相反一侧的内周面上的第2配重部件。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咬线防止部件能够防止钓线向卷筒轴的卷入,并且通过安装于咬线防止部件的前端内周面的第2配重部件来进一步补正由于钓线导引部的安装而易于崩溃的旋转平衡。
发明8涉及的旋压式绕线轮的转动体是在发明1~7中任一项所述的转动体中,构成钓线导引部的部件具有:摆动自如地安装在第1转动臂的前端的支承部件、其基端安装在支承部件的前端的固定轴、旋转自如地安装在固定轴上并能够导引前述钓线的线辊、具有将钓线导引到线辊上的钓线导引面且设在固定轴的前端的固定轴盖体、以及从固定轴盖体的前端朝向前述卷筒延伸的钓线卡止部。在这种情况下,通过设于钓线导引部上的线辊而能够顺滑地将钓线导引到卷筒上。
发明9涉及的旋压式绕线轮的转动体是在发明8所述的转动体中,固定轴盖体为顶点比固定轴的前端更朝向后方偏芯的大致圆锥形状。在这种情况下,因为固定轴盖体为圆锥形状且顶点向后方偏芯,所以能够使导引到固定轴上的钓线顺滑地在线辊上移动。
发明10涉及的旋压式绕线轮的转动体是在发明1~9中任一项所述的转动体中,第2转动臂的前端部一侧的径方向厚度(D1)比第2转动臂的后端部一侧的径方向厚度(D2)厚。在这种情况下,通过使第2转动臂的前端部一侧比第2转动臂的后端部一侧厚地形成,能够容易地将第2转动臂的重心配置在第1转动臂的前方。
发明11涉及的旋压式绕线轮的转动体是在发明1~10中任一项所述的转动体中,第2转动臂的后端部具有一部分已切开的切口部。在这种情况下,通过使第2转动臂的后端部轻质化,能够可靠地将第2转动臂的重心配置在第1转动臂的前方。
发明12涉及的旋压式绕线轮的转动体是在发明1~11中任一项所述的转动体中,第2转动臂的前端部形成为向前方突出的形状。在这种情况下,能够提高第2转动臂的美观性,并且在前端部中能够防止线缠绕。
根据本发明,因为安装于第1转动臂上的钓线导引部的摆动轴芯相对于转动体的旋转轴芯而偏芯地配置,所以能够相对于旋转轴芯而偏芯地配置钓线导引部,能够在与旋转轴芯同芯配置的卷筒的卷线部分将钓线导引部配置在易于导引钓线的位置。此外,因为第2转动臂偏芯地配置在与第1转动臂相反的一侧,所以即使在偏芯的位置配置钓线导引部或第1转动臂也能够易于达到旋转平衡。
附图说明
图1是采用了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旋压式绕线轮的侧视图。
图2是该旋压式绕线轮的背视侧视图。
图3是该旋压式绕线轮的侧视剖视图。
图4是绕线轮主体的分解透视图。
图5是减速机构的透视图。
图6是转动体的正视图。
图7是转动体的右侧视图。
图8是转动体的左侧视图。
图9是固定轴盖体的剖视图。
图10是表示转动体的尺寸关系的图。
图11是表示卷筒的安装构造的分解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3所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得的旋压式绕线轮主要备有:手柄组装体1,安装在钓竿上的绕线轮主体2、旋转自如地安装在绕线轮主体2的前部的转动体3、配置在转动体3的前部的前后移动的卷筒4。此外,旋压式绕线轮还具有:与手柄组装体1的旋转联动并旋转驱动转动体3的转动体驱动机构5、与转动体3的旋转联动并使卷筒4前后移动的摆动机构6。
在绕线轮主体2的内部收纳有转动体驱动机构5与摆动机构6。如图1~图4所示,绕线轮主体2具有:两侧开口的壳体部10、分别堵住壳体部10的两侧的第1及第2盖部11,12、一体形成在壳体部10上的竿安装部13、从后方覆盖壳体部10及两盖部11、12的盖体部件14。
壳体部10是由在例如表面上形成了阳极氧化覆膜的镁合金制成的轻质且能够维持单位强度的部件,还是形成用于收纳支承转动体驱动机构5或摆动机构6的收纳空间10a的两面已开口的框状的部件。壳体部10以进深(与图3纸面垂直的方向)尺寸几乎相同的方式形成。在壳体部10的前表面上形成有安装防止反转机构的单向离合器(后述)或小齿轮(后述)等的圆板状的机构支承部10b。在后部上形成有支承防止反转机构的切换操作部(后述)的操作支承部10c。此外,在机构支承部10b的后方,用于支承小齿轮及切换操作部的中间支承部10d从上部朝向下方延伸。
第1盖部11是由能够较高地维持单位强度及耐腐蚀性的铝合金制成的部件,以覆盖壳体部10的一面的方式形成。如图2所示,第1盖部11与主齿轮7接近地配置。从图1和图4可以明白,第1盖部11具有:在壳体部10的一面侧的开口中,覆盖通过手柄组装体1的旋转而旋转的主齿轮7的第1盖体部11a、从第1盖体部11a露出后方(图1虚线所示的部分的后方)的开口的第2切口部11b。设置这样的第2切口部11b是用于尽可能地减少第1盖部11与盖体部件14的重复部分并谋求轻质化。
此外,如图2和图4所示,在第1盖部11上形成有从壁面的大致中央部分向外侧突出的第1轴毂部11c,前述第1轴毂部11c在主齿轮7的背面一侧来支承设有主齿轮7的主齿轮轴8的一端。此外,在第1盖部11的前部上形成有大致半圆形的第1凸缘部11d,前述第1凸缘部11d构成进入转动体3的内部的圆板部。在第1凸缘部11d的前部形成有大致半圆弧状的第1机构收纳盖体11e,前述第1机构收纳盖体11e配置在机构支承部10b的后表面上并与机构支承部10的外周面处于同一平面地构成。因为与第1盖部11接近地配置主齿轮7,所以在大的负载作用在主齿轮轴8上时,大的力易于作用在第1轴毂部11c上。于是,用金属制作第1盖部11以使能够较高地维持单位强度。在第1盖部11的前下部上安装盖体部件14,并形成有第1螺纹孔11f,前述第1螺纹孔11f用于进行洗净时的脱水或润滑油的填充等的保养。
第2盖部12是与第1盖部11具有大致对称的镜象关系的形状,形成有第2盖体部12a、第2切口部12b、第2轴毂部12c、与第1凸缘部11d呈大致镜象关系的形状的第2凸缘部12d、及收纳机构盖体12e。此外,第2螺纹孔12f(图2)也形成在与第1螺纹孔11f对置的位置上。第1及第2凸缘部11d、12d以与壳体部10的机构支承部10b的后表面的外周面来构成圆形的方式形成。该圆形部分的构成为:以微小的间隙嵌入转动体3的后表面。因为,第2盖部12距离主齿轮7比较远地配置,所以大的力难于作用在第2轴毂部12c上。所以,为了谋求轻质化,而使其由例如尼龙66等的合成树脂制成。第2轴毂部12c为了支承主齿轮轴8的另一端而在第2盖部12的壁面的与第1轴毂部11c对置的大致中央部分上向外侧突出地形成。
另外,两盖部11、12通过例如圆头螺钉之类的固定螺钉19而固定在壳体部10上。该盖部11、12的固定方法考虑了种种的变形例,例如,也可以使壳体部10贯通并从一方的盖部拧入另一方的盖部来进行固定。
竿安装部13是从壳体部10向上方延伸的T字形状的部件,形成于前端的前后延伸的绕线轮支脚13a能够安装在钓竿的绕线轮片(未图示)上。另外,竿安装部13为了谋求轻质化及壁厚的均匀化而在上表面及前表面上分别形成有中空部13b、13c。
盖体部件14以从后方来覆盖安装了第1及第2盖部11、12的状态下的壳体部10的底部及侧部的方式弯曲地形成。盖体部件14是用于堵住形成于第1及第2盖部11、12的后端部的第1及第2切口部11b、12b,并且防止含有绕线轮主体2的后端角部的侧表面及后表面的损伤而设置的。盖体部件14是由ABS树脂等的比较硬质的合成树脂制成,在表面实施有金属电镀。盖体部件14在前端侧部的与第1及第2螺纹孔11f、12f对置的位置上形成有阶梯的螺纹安装孔14a、14b。在该螺纹安装孔14a、14b中安装有拧入第1及第2螺纹孔11f、12f中的螺纹部件14c并将盖体部件14固定在两盖部11、12上,并且能够在维修时打开。盖体部件14在后端下表面处拧入壳体部10的下表面。也由螺纹部件14d固定。
在这样构成的绕线轮主体2中,因为第1盖部11由重量轻且单位强度高的铝合金制成,所以与主齿轮7接近地配置且大的力易于作用的第1盖部11的单位强度能够被较高地维持并能够谋求轻质化。此外,因为距离主齿轮7较远且大的力难于作用的第2盖部12采用了合成树脂,所以能够谋求轻质化。进而,因为壳体部10由镁合金制成,所以作为绕线轮主体2整体,能够维持单位强度并谋求轻质化。
转动体驱动机构5具有:手柄组装体1的手柄轴1a被拧入并固定的主齿轮轴8、一体形成在主齿轮轴8上的主齿轮7、与主齿轮7啮合的小齿轮9。
主齿轮轴8通过轴承15a、15b而旋转自如地安装在绕线轮主体2上,前述轴承15a、15b安装在形成于绕线轮主体2的两盖部11、12的第1及第2轴毂部11c、12c上。在主齿轮轴8的两端内周部上分别形成有阴螺纹部8a、8b。阴螺纹部8a、8b是在卷线方向上旋转手柄组装体1时螺钉拧紧方向的螺钉。所以,图2左侧的阴螺纹部8a为左旋螺钉,右侧的阴螺纹部8b为右旋螺钉。另外,手柄组装体1能够安装在图1及图3所示的左位置与图2所示的右位置的主齿轮轴8的两端的任一端。可是,因为阴螺纹部8a、8b的螺纹方向不同,在左右地安装手柄轴1a的情况下,需要分别准备专用的装置。另外,在图2示出了左手柄用的手柄轴1a。
小齿轮9是中空筒状的部件,前部贯通转动体3且不能旋转地安装转动体3。卷筒轴16贯通并配置在小齿轮9的内周部。螺母17安装在小齿轮9的前部,转动体3通过螺母17而被固定在小齿轮9上。小齿轮9的轴方向的中间部与后端部分别通过轴承18a、18b而旋转自如地由绕线轮主体2的壳体部10支承。轴承18a安装在机构支承部10b上,轴承18b安装在中间支承部10d上。形成于小齿轮9的后端部侧的齿轮部9b上形成有环状的切口部9c。该环状的切口部9c是用于简洁地配置后述的减速机构20而设置的。
如图2及图3所示,摆动机构6具有:与小齿轮9啮合的减速机构20、与减速机构20联动并旋转的丝杠21、与丝杠21卡合并前后地往复移动的滑块22、在卷筒轴16方向上导引滑块22的2根的引导轴23a、23b。
如图5所示,减速机构20具有:带阶梯的齿轮部25、中间轴26、从动齿轮27。带阶梯的齿轮部25具有与小齿轮9啮合的大径齿轮25a及小径齿轮25b、中间轴26具有与小径齿轮25b啮合的第1中间齿轮26a及与第1中间齿轮26a有间隔地配置的第2中间齿轮26b,从动齿轮27不能旋转地安装在丝杠21上并与第2中间齿轮26b啮合。
带阶梯的齿轮部25围绕与小齿轮9平行的轴旋转。大径齿轮25a是与小齿轮9啮合的螺纹齿轮。小径齿轮25b、第1中间齿轮26a、第2中间齿轮26b及从动齿轮27都是螺纹齿轮,中间轴26围绕与带阶梯的齿轮部25交错的轴旋转,安装有从动齿轮27的丝杠21围绕与带阶梯的齿轮部25交错且平行于小齿轮9的轴旋转。中间轴26的第2中间齿轮26b配置在小齿轮9的切口部9c的下方。由此,与不形成切口部的情况相比,能够接近小齿轮9地配置丝杠21,能够谋求绕线轮整体的简洁化。在这样构成的减速机构20中,小齿轮9的旋转被较大地减速并传递到丝杠21上。
丝杠21是表面形成了交叉的螺旋状的槽21a的部件,与卷筒轴16平行地配置。丝杠21经由例如合成树脂制的轴承而旋转自如地安装在壳体部10的前后端上。丝杠21从壳体部10的后方安装,通过螺纹固定在壳体部10的后表面上的固定板54而防止脱落。
滑块22在内部安装有与丝杠21的槽21a卡合的卡合部件22a。滑块22不能旋转且不能移动地连结在卷筒轴16的后端部上。滑块22通过其卡合部件22a的前端与槽21a的卡合,对应丝杠21的旋转并在卷筒轴方向上往复移动,使卷筒轴16与手柄组装体1的旋转联动并往复移动。
引导轴23a、23b贯通滑块22,沿着卷筒轴16来导引滑块22。引导轴23a的两端固定在壳体部10的后端与中间支承部10d上。引导轴23a从壳体部10的后方安装,通过防止丝杠21脱落的固定板54而使后端不能脱落。引导轴23b的两端固定在壳体部10的前后端上。引导轴23b从壳体部10的前方安装。引导轴23b的前部能够与固定第1盖部11的前部的固定螺钉19接触,通过该固定螺钉19而防止脱落。
转动体3的钓线导引部仅安装在一方的转动臂上,是所谓无放线环型的部件。
如图3、图6~图8及图10所示,转动体3具有:经由小齿轮9而旋转自如地安装在绕线轮主体2上的转动体主体30,摆动自如地安装在转动体主体30上的钓线导引部31。
转动体主体30由例如在表面上形成了阳极氧化覆膜的镁合金制成,具有:筒状的支承部32、从与支承部32的后端部外周面对置的位置分别与支承部32有间隔地向前方延伸的第1及第2转动臂33、34。
支承部32是从后端朝向前方缩径成锥状后形成了圆筒状的大致筒状的部件。在支承部32的前部上形成有前壁32a,在前壁32a的中央部上形成有小齿轮9的前部所贯通的轴毂部32b。轴毂部32b不能旋转地安装在小齿轮9的前部上。在前壁32a的前部,在小齿轮9的前部拧入螺母17,通过该螺母17而使转动体3被固定在小齿轮9上。此外,在支承部32的前部安装有筒状的咬线防止部件35,该咬线防止部件35用于防止钓线向卷筒轴16上的缠绕。
在第1转动臂33的前端安装有在卷线姿势与放线姿势之间摆动自如的钓线导引部31。在第1转动臂33的内部安装有与钓线导引部31的摆动联动并动作的联动机构40。第1转动臂33的径方向外周侧通过第1盖体部件36而被覆盖。
第2转动臂34与第1转动臂33同样地向前方延伸,径方向外周侧通过第2盖体部件37而被覆盖。第2转动臂34是用于达到转动体3的旋转平衡而设置的。因此,第2转动臂34为了接近安装了钓线导引部31的第1转动臂33的重心位置而使其重心位置偏向前方侧。为了使重心位置偏向前方侧,在第2转动臂34的基端侧上形成有开口部34a的同时,在前端侧形成有用于安装配重部件38的配重收纳部34b。配重部件38例如由钨合金制成。此外,从图7及图8就可以看出,为了使第2转动臂34的重心偏向前方,向前方延伸的长度要比第1转动臂33长。
在这里,如图6所示,两转动臂33、34形成为:第1直线L1与第2直线L2隔着转动体主体30的旋转轴芯X并在相反侧间隔大致相同距离地配置,第1直线L1穿过第1转动体33臂的钓线导引部31的摆动轴芯,第1直线L2穿过第2转动臂34的宽度方向的中心并实质上与第1直线L1平行。这样配置两转动臂33、34时,即使钓线导引部31相对于旋转轴芯X向外侧较大地偏靠(在图6中为相对于第1直线L1向外侧偏靠)地配置,也能够进一步良好地维持旋转平衡。
咬线防止部件35具有:与支承部32的圆筒部分形成在同一平面内的圆筒状的防咬合部35a、朝向防咬合部35a的后端部中心并对置设置的一对舌状的安装部35b。防咬合部35a的前端形成为比其它部分直径要大,由此使得侵入卷筒4内部的钓线不能进入转动体3内。此外,在防咬合部35a的前端内周面上形成有用于收纳旋转平衡补正用的配重部件39的配重收纳部35c。配重部件39也是由例如钨合金制成。另外,在图3中,虽然配重收纳部35c为了便于说明而形成在接近第2转动臂34的位置,但实际上,如图6所示,在钓线导引部的摆动方向上配置于两转动臂33、34的中间位置。通过这样配置配重收纳部35c,即使钓线导引部31比第1直线L1更在离开旋转轴芯X的方向上偏向地配置,也能够通过相对于钓线导引部31配置在旋转轴芯X的相反一侧的配重部件39来补正旋转平衡。
如图3及图6所示,咬线防止部件35通过从安装部35b的前表面安装的2根螺纹部件29、29而固定在前壁32a上。另外,前壁32a的前表面在安装了咬线防止部件35的状态下,包含安装部35b并成为环状的平坦面。因为含有安装部35b的平坦面形成在前壁32a的前表面上,所以在前壁32a上形成有舌状的安装部35b进入的凹部32c。由此,即使异物从卷筒4一侧进入并附着,也能够在卸下卷筒4后擦去异物等,成为易于除去异物的构造。
钓线导引部31设置用于从钓竿将钓线顺滑地导引并卷绕到卷筒4上。因此,如图6所示,钓线导引部31距离转动体的旋转轴芯X较大地偏向配置在外侧(图6左方),以使易于在卷筒4的卷线躯干部4a(后述)的外周面上导引钓线。如图6~图9所示,钓线导引部31具有:安装在第1转动臂33的前端的支承部件41、其基端固定在支承部件41的前端的固定轴42、旋转自如地安装在固定轴42上并能够导引钓线的线辊43、设在固定轴42的前端的固定轴盖体44、以及设在固定轴盖体44的前端并卡止钓线的钓线卡止部45。
支承部件41在卷线姿势与放线姿势之间摆动自如地安装在前端。固定轴42的基端不能旋转地卡止在支承部件41的前端,通过安装螺栓42a而固定在支承部件41上。如图6所示,固定轴42的前端相对于支承部件41的摆动面F(图1)而朝向卷筒4稍稍倾斜。线辊43经由一对轴承46而旋转自如地安装在固定轴42的外周上。线辊43在外周面上形成有导引钓线的环状的导引槽47,以使不易产生线卷曲。此外,线辊43的外周面的两端通过支承部件41及固定轴盖体44而被覆盖。
固定轴盖体44是与固定轴42一体形成的由例如不锈钢合金制成的部件。固定轴盖体44设在固定轴42的前端一侧,是其顶点44b比固定轴42的前端42a更朝向后方(图9下方)偏芯且在绕线轮主体2一侧(图9下侧)设有钓线导引面46c的大致圆锥形状的部件。固定轴盖体44的后表面侧的棱线附近的图7剖面线所示区域成为导引钓线到线辊43上的钓线导引面44c。从前方看转动体3,如图6所示,固定轴盖体44的前端与固定轴42同芯地朝向卷筒4倾斜并延伸。在钓线导引部31处于卷线姿势时,钓线导引面46c设置成与绕线轮主体2的距离从固定轴42的前端一侧朝向钓线卡止部45一侧逐渐变短。在固定轴盖体44的前表面上形成有比其它部分凹陷的调节用凹部44a。这样设置调节用凹部44a时,便于使钓线导引部31从卷线姿势回到放线姿势。钓线卡止部45形成为:在顶点44b的前侧与棱线平滑地连续且从顶点44b突出,前端比其它部分粗。钓线卡止部45的前端被制成球状。
这样构成的钓线导引部31,因为钓线卡止部45的前端比其它部分粗,所以钓线被卡止在钓线卡止部45上时不易脱落。此外,因为钓线卡止部45及固定轴盖体44的顶点44b向后方倾斜,所以卡止在钓线卡止部45上的钓线通过钓线导引面46c而能够可靠地被导引到线辊43的导引槽47上。
在图10详细地表示了转动体3的尺寸关系。
支承部32的后端部的最接近卷筒4的面(例如在支承部32的后端部的前表面上突出的突出部32d的前表面)与钓线导引部的摆动中心之间的卷筒4的轴方向距离(H)处于卷筒4的前后移动距离(S)的50%以上且80%以下的范围内。具体的说,支承部32的后端部的最接近卷筒4的面与钓线导引部的摆动中心之间的卷筒4的轴方向距离(H)为26mm,卷筒4的前后移动距离(S)为40mm,支承部32的后端部的最接近卷筒4的面与钓线导引部的摆动中心之间的卷筒4的轴方向距离(H)成为卷筒4的前后移动距离(S)的65%。
线辊43的旋转中心与支承部件41的摆动中心之间的卷筒4的轴方向距离(H)处于卷筒4的前后移动距离(S)的50%以上且85%以下的范围内。具体的说,线辊43的旋转中心与支承部件41的摆动中心之间的卷筒4的轴方向距离(H)为32.7mm,卷筒4的前后移动距离(S)为40mm,线辊43的旋转中心与支承部件41的摆动中心之间的卷筒4的轴方向距离(H)成为卷筒4的前后移动距离(S)的81.75%。
支承部32的后端部的后表面与第1转动臂33的前端部的前表面之间的卷筒4的轴方向的距离(R1)比支承部32的后端部的后表面与第2转动臂34的前端部的前表面之间的卷筒4的轴方向的距离(R2)要短。此外,第2转动臂34的前端部一侧的径方向厚度(D1)比第2转动臂34的后端部一侧的径方向厚度(D2)要厚。
如图3所示,转动体3通过防止反转机构50而能够禁止·解除出线方向的旋转。防止反转机构50具有安装在壳体部10的机构支承部10b上的辊型的单向离合器51。单向离合器51能够在反转禁止状态与反转允许状态之间切换。防止反转机构50还具有使单向离合器51能够在反转禁止状态与反转允许状态之间切换的切换操作部52。切换操作部52摆动自如地由壳体部10的操作支承部10c及中间支承部10d支承。
如图11所示,在卷筒轴16的前端上形成有阳螺纹部16a、相互平行地切口的倒角部16b,卷筒4通过螺合在阳螺纹部16a上的装卸螺母55而不能旋转且装卸自如地安装在卷筒轴16上。
卷筒4相对于卷筒轴16能够安装在多个旋转相位上,从而能够变更钓铒的下垂长度。如图3所示,卷筒4为浅槽形的部件,具有:在外周上卷绕钓线的卷线躯干部4a、在卷线躯干部4a的后端部上形成了比卷线躯干部4a大的直径的筒状的裙部4b、在卷线躯干部4a的前端部上形成了比卷线躯干部4a稍大的直径的前凸缘部4c。
卷线躯干部4a相对于卷筒轴16不能旋转,配置在转动体3的支承部32及咬线防止部件35的外周侧。卷线躯干部4a具有:在前端侧内周上一体形成的前壁部4d、在前壁部4d的内周侧上向后方突出并一体形成的轴毂部4e。在前壁部4d上为了谋求轻质化而形成有多个通孔4g。
如图11所示,轴毂部4e的外形为正六边形的形状,轴毂部4e旋转自如地安装在卷筒轴16上,若通过安装部件56则不能旋转地安装在卷筒轴16上。安装部件56具有:不能旋转地卡止轴毂部4e的轴毂卡止部件57、使轴毂卡止部件57相对于卷筒轴16不能旋转的卡止部件58。轴毂卡止部件57在与轴毂部4e对置的前表面57a上具有12边的星形截面的卡止凹部57b,并且在后表面57c上具有卡合在卡止部件58上的4个圆形的卡止突起57d。卡止部件58是圆板状的部件,在中心具有卡合在卷筒轴16的倒角部16b上的间隙58a。此外,在外周面上具有与卡止突起57d卡合的4个卡止槽58b。通过在倒角部16b上嵌入间隙58a而使卡止部件58不能旋转地安装在卷筒轴16上。此外,使卡止突起57d卡止在卡止槽58b上,轴毂卡止部件57相对于卷筒轴16变得不能旋转。另外,在轴毂卡止部件57的卡止凹部57b上安装有弹性体制成的垫圈部件59。垫圈部件59具有孔部59a,该孔部59a具有比卷筒轴16的外形稍小的内径,通过将孔部59a安装在卷筒轴16上,来限制轴毂卡止部件57及卡止部件58的相对于卷筒轴16的前后移动。
在这样的星形截面的卡止凹部57b中通过使六边形截面的轴毂部4e卡止,而能够以30度间隔的旋转相位将卷筒4不能旋转地安装到卷筒轴16上。由此,仅通过松动装卸螺母55就能够转动卷筒4,不使转动体3旋转就能够调整钓铒的下垂长度。
如图1所示,在裙部4b上为了谋求轻质化而形成有多个内径不同的通孔4f。在前凸缘部4c上具有从卷线躯干部4a的外周面稍向前方扩径的锥状的外周面。由此,能够较大地减少在抛出时作用在钓线上的放出阻力。
接着,对于旋压式绕线轮的动作进行说明。
另外,在动作的说明中,对于用右手来抛出的情况进行说明。在抛出时,使钓线导引部31为卷线姿势并处于钓线已挂在钓线导引部31上的状态,来调整钓铒的下垂长度。
首先,在卷线方向上转动手柄组装体1,在卷筒4配置于行程的最前端附近的状态下使钓线导引部31处于规定的旋转相位。具体地说,考虑到钓线操作部31的操作的容易程度或钓线的调节容易程度,在例如用右手进行抛出时,若在钓竿一侧看去钓线导引部31配置在卷筒4的左侧,则用左手操作钓线导引部31更加容易。
在变更钓铒的下垂长度时,松动装卸螺母55并使卷筒4向前方移动,来解除轴毂部4e与轴毂卡止部件57的卡合。在该状态下,转动卷筒4并将钓铒的下垂长度调整到适当的位置。调整下垂长度后,使卷筒4向后方移动并将轴毂部4e卡止在轴毂卡止部件57上。此时,因为轴毂部4e每隔30度地卡合在轴毂卡止部件57上,所以能够微细地调整钓具的下垂长度。然后拧紧装卸螺母55并结束下垂长度的调整。
在该状态下,用左手(与拿着钓竿的手相反的手)的指尖捏住钓线导引部31的固定轴盖体44并使钓线导引部31摆动到放线姿势。此时,因为在固定轴盖体44上形成有调节用凹部44a,所以易于捏住固定轴盖体44,能够捏住钓线导引部31并简单地摆动。用左手捏住被卷绕到卷筒4上的钓线并用右手的食指挂住钓竿来进行抛出。
在抛出结束时,用左手使钓线导引部31从放线姿势回到卷线姿势,用左手捏住钓线并卡止在钓线导引部31的钓线卡止部45上。卡止于钓线卡止部45的钓线穿过固定轴盖体44的钓线导引面44c并被导引到线辊43的导引槽47上。在该状态下,使手柄组装体1在卷线方向上稍稍旋转,在钓线上稍稍施加张力并将竿放置。
在挂上该钓线时,因为钓线卡止部45的前端比其它部分要粗,所以卡止在钓线卡止部45上的钓线不易从粗的前端脱落,不需要通过其它的部件来防止钓线的脱落。因此,易于将钓线挂在钓线卡止部45上,并且能够以简洁的构成来防止钓线的脱落。此外,因为固定轴盖体44形成为顶点44b朝向后方偏芯的大致圆锥形状,所以钓线导引面44c的前端一侧比在棱线上连续的基端一侧更易于接近绕线轮主体2一侧,导引到钓线导引面44c上的钓线被导引到线辊43上。因此,仅将钓线挂在钓线卡止部45上就易于通过钓线导引面44c将钓线导引到线辊43上,并且被导引的钓线不易从导引面44b脱落。从而,易于挂住钓线,并且能够以简洁的构成来防止来自线辊的钓线的脱落。
在钓铒挂上猎物并转动手柄组装体1时,转动体3在卷线方向上旋转的同时卷筒4前后移动。同时地,手柄组装体1的旋转经由主齿轮轴8而传递到主齿轮7,经由小齿轮9而使转动体3旋转。此外,从小齿轮9经由减速机构20使摆动机构6动作,卷筒4前后移动。
此时,因为第1及第2转动臂33、34隔着旋转轴芯X而配置在相反一侧,所以即使钓线导引部31相对于旋转轴芯X偏向地配置,也能够更良好地维持旋转平衡。而且,因为在第2转动臂或咬线防止部件35上也安装有平衡补正用的配重部件38、39,所以能够进一步正确地补正旋转平衡。
该旋压式绕线轮是仅在第1转动臂33上设有钓线导引部31的无放线环型的绕线轮。在这里,因为支承部32的后端部的后表面与第1转动臂33的前端部的前表面之间的卷筒4的轴方向距离(R1)比支承部32的后端部的后表面与第2转动臂34的前端部的前表面之间的卷筒4的轴方向距离(R2)短,所以能够将第2转动臂34的重心配置在第1转动臂33的重心的前方。因而,因为能够使安装了钓线导引部31的第1转动臂33的重心与第2转动臂34的重心处于相同的位置,所以能够提高转动体3的旋转平衡。
其它实施方式
(a)在前述实施方式中,虽然使第1转动臂及第2转动臂实质上与旋转轴芯离开相同距离地配置,但也可对应各自的重心位置或质量来变更到旋转轴芯的距离。
(b)在前述实施方式中,虽然钓线导引部的固定轴与固定轴盖体一体地形成,但也可以分体地形成。
(c)在前述实施方式中,虽然钓线卡止部与固定轴盖体一体地形成,但也可以使两者分体地形成。

Claims (12)

1.一种旋压式绕线轮的转动体,将钓线卷取到卷筒上,前述卷筒前后移动自如地安装于绕线轮主体上,前述绕线轮主体安装在钓竿上,
转动体备有转动体主体和钓线导引部,所述转动体主体具有:旋转自如地安装在前述绕线轮主体上的支承部、以与前述支承部具有间隔的方式分别从与前述支承部的后端部外周面对置的位置向前方延伸的第1及第2转动臂;所述钓线导引部由在卷线姿势与放线姿势之间摆动自如且仅安装在前述第1转动臂上的1或多个部件构成,将钓线导引到前述卷筒上;
前述第1及第2转动臂形成为:前述第1转动臂的穿过前述钓线导引部的摆动轴芯的第1直线与前述第2转动臂的穿过宽度方向的中心并与前述第1直线实质上平行的第2直线隔着前述转动体主体的旋转轴芯而配置在相反一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压式绕线轮的转动体,前述两直线实质上与前述旋转轴芯离开相同距离地配置。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旋压式绕线轮的绕线轮主体,前述第2转动臂比前述第1转动臂向前方延伸的长度要长。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旋压式绕线轮的转动体,前述支承部的后端部的后表面与前述第1转动臂的前端部的前表面之间的前述卷筒轴方向距离(R1)比前述支承部的后端部的后表面与前述第2转动臂的前端部的前表面之间的前述卷筒轴方向距离(R2)短。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旋压式绕线轮的转动体,还具有收纳于前述第2转动臂,用于补正与前述第1转动臂及前述钓线导引部的旋转平衡的第1配重部件。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旋压式绕线轮的转动体,前述第1配重部件收纳在前述第2转动臂的前端。
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旋压式绕线轮的转动体,还具有安装在前述支承部的前端的筒状的咬线防止部件与隔着前述支承部的旋转轴芯并配置在前述咬线防止部件的相反一侧的内周面上的第2配重部件。
8.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旋压式绕线轮的转动体,构成前述钓线导引部的部件具有:摆动自如地安装在前述第1转动臂的前端上的支承部件、其基端安装在前述支承部件的前端上的固定轴、旋转自如地安装在前述固定轴上并能够导引前述钓线的线辊、具有将钓线导引到前述线辊上的钓线导引面且设在前述固定轴的前端上的固定轴盖体、以及从固定轴盖体的前端朝向前述卷筒延伸的钓线卡止部。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旋压式绕线轮的转动体,前述固定轴盖体为顶点比前述固定轴的前端更朝向后方偏芯的大致圆锥形状。
10.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旋压式绕线轮的转动体,前述第2转动臂的前端部一侧的径方向厚度(D1)比前述第2转动臂的后端部一侧的径方向厚度(D2)厚。
11.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旋压式绕线轮的转动体,前述第2转动臂的后端部具有一部分已切开的切口部。
12.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旋压式绕线轮的转动体,前述第2转动臂的前端部形成为向前方突出的形状。
CNB2004100040255A 2003-02-05 2004-02-05 旋压式绕线轮的转动体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07913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3028465A JP4078221B2 (ja) 2003-02-05 2003-02-05 スピニングリールのロータ
JP28465/03 2003-02-05
JP28472/2003 2003-02-05
JP2003028472A JP2004236569A (ja) 2003-02-05 2003-02-05 スピニングリールのロータ
JP28465/2003 2003-02-05
JP28472/03 2003-02-0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518870A true CN1518870A (zh) 2004-08-11
CN100407913C CN100407913C (zh) 2008-08-06

Family

ID=326586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410004025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07913C (zh) 2003-02-05 2004-02-05 旋压式绕线轮的转动体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Link
US (1) US6955314B2 (zh)
EP (1) EP1444891B1 (zh)
KR (1) KR101081844B1 (zh)
CN (1) CN100407913C (zh)
AT (1) ATE303058T1 (zh)
DE (1) DE602004000066T2 (zh)
MY (1) MY136624A (zh)
SG (1) SG119211A1 (zh)
TW (1) TWI300332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51289A (zh) * 2012-09-18 2014-03-26 株式会社岛野 旋压式绕线轮
CN108782487A (zh) * 2017-04-26 2018-11-13 株式会社岛野 旋压式绕线轮
CN112931440A (zh) * 2019-11-26 2021-06-11 株式会社岛野 旋压绕线轮的线引导机构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275705B1 (en) 2006-09-07 2007-10-02 Shakespeare Company, Llc Spinning reel having two-piece frame and leg assembly with concealable attachment points
JP6684093B2 (ja) * 2016-01-19 2020-04-22 株式会社シマノ 両軸受リールのスプール
JP6965063B2 (ja) * 2017-09-05 2021-11-10 株式会社シマノ 魚釣用スピニングリールのロータ
JP7013204B2 (ja) * 2017-10-27 2022-01-31 株式会社シマノ スピニングリール
JP7190835B2 (ja) * 2018-07-20 2022-12-16 株式会社シマノ フックキーパーおよび魚釣り用リール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196869A (en) * 1978-04-17 1980-04-08 Shakespeare Company Open face spinning reel
JPS568528A (en) 1979-07-03 1981-01-2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Heat deterioration accelerating device for plastic material
DE3012821A1 (de) * 1980-04-02 1981-10-08 Bayer Ag, 5090 Leverkusen Waessrige kunststoffdispersionen mit einem mittleren durchmesser der dispersionsteilchen im bereich von etwa 50 bis 500 nm und ein verfahren zu ihrer herstellung
US4509705A (en) * 1984-02-10 1985-04-09 Brunswick Corporation Surfcasting spinning reel
FR2638939B1 (fr) * 1988-11-17 1991-02-01 Mitchell Sports Moulinet de peche a commande d'arceau perfectionnee
US5379957A (en) * 1991-05-14 1995-01-10 Shimano Inc. Spinning reel having balancer
JP3380622B2 (ja) * 1994-06-27 2003-02-24 株式会社シマノ スピニングリール
FR2723512B1 (fr) * 1994-08-12 1996-09-20 Mitchell Sports Moulinet de peche a galet de guidage de fil adaptable.
JP3020823B2 (ja) * 1994-12-29 2000-03-15 ダイワ精工株式会社 魚釣用スピニングリ−ル
US5890668A (en) * 1995-02-02 1999-04-06 Shimano Inc. Spinning reel having a roller-type one-way clutch
JP3156908B2 (ja) * 1995-05-02 2001-04-16 ダイワ精工株式会社 魚釣用スピニングリール
JPH10276629A (ja) * 1997-04-04 1998-10-20 Shimano Inc スピニングリールのベールアーム
US5799889A (en) * 1997-06-24 1998-09-01 Johnson Worldwide Associates, Inc. Composite bail for a spinning reel and reel incorporating such a bail
US6336604B1 (en) * 1998-11-12 2002-01-08 Shimano Inc. Fishing line guide mechanism for a spinning reel
US6644578B2 (en) * 2002-02-13 2003-11-11 Eugene Hong Fishing reel with a bail arm unit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51289A (zh) * 2012-09-18 2014-03-26 株式会社岛野 旋压式绕线轮
CN103651289B (zh) * 2012-09-18 2017-04-05 株式会社岛野 旋压式绕线轮
CN108782487A (zh) * 2017-04-26 2018-11-13 株式会社岛野 旋压式绕线轮
CN108782487B (zh) * 2017-04-26 2021-10-22 株式会社岛野 旋压式绕线轮
CN112931440A (zh) * 2019-11-26 2021-06-11 株式会社岛野 旋压绕线轮的线引导机构
CN112931440B (zh) * 2019-11-26 2024-01-12 株式会社岛野 旋压绕线轮的线引导机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0407913C (zh) 2008-08-06
TWI300332B (en) 2008-09-01
DE602004000066D1 (de) 2005-10-06
TW200421975A (en) 2004-11-01
ATE303058T1 (de) 2005-09-15
KR20040071629A (ko) 2004-08-12
MY136624A (en) 2008-10-31
DE602004000066T2 (de) 2006-03-30
SG119211A1 (en) 2006-02-28
US20040169100A1 (en) 2004-09-02
EP1444891A1 (en) 2004-08-11
EP1444891B1 (en) 2005-08-31
US6955314B2 (en) 2005-10-18
KR101081844B1 (ko) 2011-11-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518869A (zh) 旋压式绕线轮的绕线轮主体
CN1209959C (zh) 旋转卷线器的转子
US7896277B2 (en) Fishing reel
CN1223264C (zh) 旋转卷线器的卷筒
CN1518870A (zh) 旋压式绕线轮的转动体
CN1518867A (zh) 旋压式绕线轮的绕线轮主体
CN1518868A (zh) 钓鱼用绕线轮的手柄安装构造
CN1926977A (zh) 旋压式绕线轮的往复移动机构
CN1550135A (zh) 旋转绕线轮的主齿轮
CN1589618A (zh) 旋转绕线轮的摆动装置
CN1173277A (zh) 绕线轮的框架结构
CN1517014A (zh) 用于旋转绕线轮的摇把组件
CN1279812C (zh) 钓鱼装置部件的紧固结构和绕线轮
CN1572141A (zh) 旋转绕线轮的卷筒支承结构
CN1307800A (zh) 旋转卷线器的钓线引导机构
CN1593120A (zh) 用于旋转绕线轮的转子
CN1369200A (zh) 旋转卷线器的钓线导引机构
CN1593119A (zh) 用于旋转绕线轮的绕线轮单元
CN1582653A (zh) 用于旋转绕线轮的后阻力声音产生机构
CN1231120C (zh) 旋转卷线器
CN1640250A (zh) 旋压式绕线轮的摆动机构
CN1711834A (zh) 双轴承渔线轮的卷线筒
CN1488250A (zh) 旋转绕线轮的鱼线引导机构
CN1505928A (zh) 旋转绕线轮的卷筒支承结构
US10327431B2 (en) Reciprocating mechanism for a fishing reel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806

Termination date: 2013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