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496997A - 聚合物中挥发性成分的分离工艺 - Google Patents

聚合物中挥发性成分的分离工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496997A
CN1496997A CNA2003101024217A CN200310102421A CN1496997A CN 1496997 A CN1496997 A CN 1496997A CN A2003101024217 A CNA2003101024217 A CN A2003101024217A CN 200310102421 A CN200310102421 A CN 200310102421A CN 1496997 A CN1496997 A CN 149699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chnology
styrene
vinyl cyanide
volatile component
vinylbenze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31010242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326885C (zh
Inventor
T・柯尼
T·柯尼
格吕伯
K·科尔格吕伯
费尔德
U·利森费尔德
德尔
M·比尔德尔
栏穸
H·迈尔
R·韦德
J·克吕格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anxess Deutschland GmbH
Original Assignee
Bayer A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ayer AG filed Critical Bayer AG
Publication of CN14969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49699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326885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26885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6/00Post-polymerisation treatments
    • C08F6/06Treatment of polymer solutions
    • C08F6/10Removal of volatile materials, e.g. solven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6/00Post-polymerisation treatments
    • C08F6/001Removal of residual monomers by physical means
    • C08F6/003Removal of residual monomers by physical means from polymer solutions, suspensions, dispersions or emulsions without recovery of the polymer therefrom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Dispersion Chemistry (AREA)
  • Addition Polymer Or Copolymer, Post-Treatments, Or Chemical Modifications (AREA)

Abstract

公开了一种通过蒸发使聚合物浓缩的工艺。该工艺包含(i)得到一种含有聚合物和挥发性成分的混合物,该挥发性成分以相对于该混合物的重量而言低于20wt%的数量存在于该混合物中;和(ii)在向下方向、在压力下、使该混合物经由多个垂直平行排列的喷嘴导入一个脱气容器中,形成一种挤出物。该挥发性成分含有残留单体、低聚物和溶剂中至少一种,且每个喷嘴的混合物通过量是0.3~2kg/h。该挤出物的挥发性成分的蒸气压高于2.5巴,该脱气容器中的绝对压力是50~5000Pa。用该工艺制备的聚合物的特征在于它以低于300ppm的数量含有挥发性成分。

Description

聚合物中挥发性成分的分离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聚合物树脂,具体地说,涉及其中挥发性成分的分离工艺。
                       背景技术
聚合物溶液中挥发性成分的脱除是很多聚合物生产中的最终工艺步骤之一。要脱除的挥发性成分可以是例如溶剂、未聚合单体、或反应期间生成的低聚物。该聚合物中残留挥发性成分的脱除往往涉及加热,这可能导致所不希望的效果,例如损害固有颜色、交联、或解聚并重新生成单体或低聚物。把小的品质损失与良好的脱气结果结合起来总是有益的,因为残留挥发性成分可能损害材料性能并产生所不希望的臭味,而且也有健康考虑,因为其中许多物质是有毒的。
聚合物溶液中挥发性成分的各种脱除方法是已知的。例如,EP 0 768 337A1中描述了用化学手段的残留单体脱除。该脱除是通过添加CH-酸性有机化合物进行的。残留单体的这种化学转化同样导致有所不希望生态关注的产品,从而显著地使得更难以在实际上使用该产品。这种方法也无法用于脱除残留溶剂。
按照US 42 15 024用不饱和脂肪酸来减少残留单体的方法也有同样的缺陷。
另一种已知方法描述了通过用电子束处理模塑组合物来减少残留单体,如DE 28 43 292 A1中所述。然而,这种方法太昂贵了,无法在工业规模上实施。EP 0 798 314 A1中描述的一种通过向聚合物熔体中注入超临界溶剂来脱除残留挥发性成分、随后发泡的方法,也发现同样是昂贵的。
惯常方法是以借助于机械支持***来脱除残留单体和溶剂为基础的。例如,使用了挤塑机(US 4 423 960)、脱气离心机(US 4 940 472)或薄膜蒸发器(DE 19 25 063 A1)。
所有这些方法都有在设备中需要重型运动部件的缺点。这导致成本密集且容易失灵和损坏的工艺。在这样一种工艺中巨大的机械能量输入也导致高温,这又会促进产品损害。该机械能量通常是从电能发生的,这导致高成本和与一次能源的使用相比更大的环境负担。
DE 100 31 766 A1提出了一种苯乙烯共聚物两级连续脱气方法,其中,在第一级的管壳式热交换器中,在能量输入的同时使挥发性成分蒸发而使聚合物浓度达到99.8wt%以上;在第二级的挤塑蒸发器中,无中间过度加热就达到最终浓度。这种方法的缺点是可能导致所不希望的产品变色的、这两级的底部高温的长滞留时间,而且在第一级的管式蒸发器中的长滞留时间内,会在残留单体的存在下发生高壁温引起的加热。
US 4 699 976描述了一种含有橡胶的苯乙烯聚合物的两级连续脱气方法。这种方法使用两个配备管壳式热交换器的脱气阶段。在第一阶段,使聚合物溶液浓缩到3%~15%之间的残留挥发性成分含量。在第二阶段,蒸发一直进行到最终浓度。发泡在这些管内发生。在这种情况下,缺点是暴露于热且在残留单体的存在下的长滞留时间,这是由于在第二阶段中使用惯常管壳式设备的缘故。
EP 0 749 343 B1描述了一种装置和一种方法,其中,向该聚合物溶液的传热是用一种特制的板式热交换器进行的。在这种情况下,产品是从上下排列的水平缝隙水平地出现的。这种排列的缺点是不同的发泡聚合物挤出物组合在一起,因此,对聚合物挤出物的抽真空变得更加困难。因此,这样一种安排会有高的残留挥发性成分含量,这是所不希望的。
“Neue Mischverfahren mit geringem Energiebedarf fürPolymerherstellung undaufbereitung”,Chemische Industrie(1985)37(7),第473~476页描述了一种方法,其中,在最后阶段之前使一种共沸剂与该聚合物混合,然后使该产品进入最后阶段,即一个脱气容器。主要的是,如同业内人士所熟悉的,使用惰性气体例如氮气或二氧化碳,或替而代之,使用水作为共沸剂。两种方法都有缺点。惰性气体降低了意在使挥发性成分冷凝的冷却器的能力,并增大了真空***要抽真空的体积,从而使该方法变得更昂贵。使用水也有缺点,因为为了防止凝固,必须将冷凝器的温度限制到0℃以上,从而限制了该冷凝***的能力,这又需要用更大、更昂贵的真空泵予以补偿。
                       发明内容
公开了一种通过蒸发使聚合物浓缩的工艺。该工艺包含(i)得到一种含有聚合物和挥发性成分的混合物,该挥发性成分以相对于该混合物的重量而言低于20wt%的数量存在于该混合物中;和(ii)在压力下使该混合物经由多个平行排列于一个单一平面上的喷嘴导入一个脱气容器中形成一种挤出物。该挥发性成分含有残留单体、低聚物和溶剂中至少一种,且每个喷嘴的混合物通过量是0.3~2kg/h。该挤出物的挥发性成分的蒸气压高于2.5巴,该脱气容器中的绝对压力是50~5000Pa。用该工艺制备的聚合物的特征在于它以低于300ppm的数量含有挥发性成分。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实施方案的图示表述。
图2是本发明第二种实施方案的图示表述。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一种通过蒸发来浓缩聚合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聚合物与含有残留单体、低聚物和溶剂中至少一种的挥发性成分的混合物在向下方向上、在压力下、经由多个垂直且彼此相邻排列的喷嘴导入-即挤塑到一个脱气容器中。这些喷嘴较好全都位于同一平面上。该工艺的特征在于每个喷嘴的该混合物通过量是0.3~2kg/h、较好0.5~1.5kg/h、尤其好0.7~1.3kg/h,在于进入该脱气容器的挥发性成分的蒸气压高于2.5bar、该挥发性成分的浓度低于20wt%、且该脱气容器中的绝对压力具体地是50~5000Pa、较好100~1500Pa。
一种较好的方法是其特征在于按面积表达的喷嘴数目是1500~5000个喷嘴/平方米、较好2000~3500个/平方米的方法。
一种较好的方法也是其特征在于该喷嘴的自由横截面积即该喷嘴的内直径是0.3~2cm2、较好0.5~1.2cm2
该脱气容器的规模也是确定投资成本、从而确定一种聚合物脱气方法的经济可行性的一个因素。首先,归因于所有喷嘴的横截面积在这一方面有重要影响。然而,喷嘴间隔太小也是不利的,因为此时发泡挤出物的粘合会发生,这导致较差的可抽真空性、从而较差的脱气。已经发现,特别有利的是安排1500~5000个喷嘴/平方米、较好2000~3500个喷嘴/平方米。这些喷嘴可以以业内人士熟悉的各种方式排列、例如矩形或三角形排列。喷嘴在等边三角形顶点上的排列是较好的。喷嘴的横截面积较好是0.3~2cm2、较好0.5~1.2cm2。喷嘴的形状可以是矩形、缝隙形、椭圆形或圆形。较好的是圆形喷嘴。
通常,为了达到按照本发明的蒸气压所需要的温度,聚合物溶液的加热是需要的。这较好能用一台有间接热交换的热交换器进行。当聚合物溶液从中流出的喷嘴直接连接到该热交换器的各个通道时,得到了对保护该产品有用的、热交换器通道流动的特别短滞留时间。作为一个特例,该喷嘴可以具有与该热交换器的通道一样的横截面几何形状。已经发现,与具有柱形管的惯常设计比较,具有更短滞留时间和更高传热的热交换器的选择是有利于产品品质的。
也有利的是,较低的壁温-管壁温度-是达到脱气所需最终温度所需要的。扁平管或有旨在改善传热的***物的管材,在这种情况下是较好的,例如,如US 40 62 525、“Neue Mischverfahren mitgeringem Energiebedarf für Polymerherstellung undaufbereitung”,Chemische Industrie(1985)37(7),第473~476页、“Statische Mischerund ihre Anwendung”,Chemie-Ingenieur-Technik 52(1980)No.4,第285~291页中所述。以上引文中所述的扁平管和螺旋混合器是较好的。较好的管是那些变形前即扁平化之前其内径为8~15mm、较好10~12mm、且其长度为200~1000mm、较好300~700mm、而且是以其间隙的内部宽度为2.5~6mm、较好3~5mm这样一种方式扁平化的管材。对螺旋混合器较好的几何形状是内直径为7~15mm、特别好10~12mm、且长度为100~500mm、较好150~300mm。
较好的方法也是其特征在于聚合物溶液在进入各喷嘴之前是由热交换器加热的、聚合物溶液在该热交换器中的滞留时间是0.5~3分钟、较好1~2分钟、且其每一个通道较好都直接连接到各个喷嘴上的方法。
较好的方法也是其特征在于该热交换器含有一种旨在改善传热的静态混合器件、较好螺旋混合器、该混合器件的较好内直径是7~15mm、特别好10~12mm、且其较好长度是100~500mm、较好150~300mm的方法。
较好的方法也是其特征在于该热交换器呈圆管形式且为了改善传热其中部已经扁平化的方法。该原圆管是有圆横截面的管材。这些管材是以能在该管的长度的一半处形成颈缩或间隙的方式扁平化的。较好,这些是用扁平化之前内直径为8~15mm、较好10~12mm、长度为200~1000mm、较好300~700mm、而且是以间隙为2.5~6mm、较好3~5mm这样一种方式扁平化的管材制作的。
较好的方法也是其特征在于使用一个或多个蒸发阶段使之预浓缩到20wt%以下的方法。
如果从该反应或者前蒸发阶段得到一种含有50~80wt%聚合物的溶液,则按照本发明这种溶液将在一个预蒸发阶段蒸发到浓度>80wt%。惯常,为此将使用一种来自热交换器的产品要流进的脱气容器。该热交换器可以不同方式设计。例如,可以使用惯常的管壳式热交换器、螺旋混合器或盘管,如DE 27 19 968 C2中所述。该脱气容器有一个或多个孔,挥发性成分就是经由这些孔以气体形式抽出的。该脱气容器中的绝对压力选择得介于0.5~3bar之间、较好的是1~2bar之间的压力。
此外,使用滞留时间短(在0.5~3分钟之间、较好在1~2分钟之间)和改善了预备蒸发浓缩阶段的传热的热交换器,也特别有利于产品品质。在这种情况下,较好的热交换器是其流动通道由扁平化管材组成的热交换器,该管材在形变前的内直径为8~20mm、较好8~14mm、特别好10~12mm,压扁到2.5~7mm、较好3~5mm,长度为200~3000mm、较好300~1500mm、特别好500~1000mm,或者是一种螺旋混合器。该螺旋混合器较好的是其直径为8~15mm、尤其10~12mm。该螺旋混合器的长度较好是100~1000mm、尤其200~500mm。
预蒸发阶段涉及的主要问题是,在各流动通道之间可能发生聚合物溶液分布不良,如“Slit Devolatilization”,G.Ianniruberto et al.,in“Polymer Devolatilization”,Marcel Dekker Inc.,1996,ISBN 0-8247-9627-6,第291~323页中所述。按照本发明,这个问题是通过给该热交换器的每个流动通道嵌入一种附加流动阻抗来解决的。这可以是诸如一种管材颈缩、静态混合器的一个或多个元件、或一个孔隙。较好是一个直径为1.5~3mm的孔隙。该孔隙的长度可以介于5~150mm、较好20~70mm之间。这较好是在一个该聚合物溶液以单相形式存在的区域、特别好在该流动通道的入口处制作。
较好的方法也是其特征在于加工苯乙烯的均聚物或共聚物、较好苯乙烯/丙烯腈、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腈、α-甲基苯乙烯/丙烯腈、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丙烯腈、苯乙烯/N-苯基马来酰亚胺、和苯乙烯/N-苯基马来酰亚胺/丙烯腈的共聚物,其乙烯基芳香族含量较好为40~85wt%,特别好的是乙烯基芳香族为67~84wt%且丙烯腈为16~33wt%的苯乙烯/丙烯腈和α-甲基苯乙烯/丙烯腈的共聚物的方法。
较好的方法也是其特征在于加工橡胶改性的苯乙烯均聚物或共聚物、较好苯乙烯/丙烯腈、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腈、α-甲基苯乙烯/丙烯腈、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丙烯腈、苯乙烯/N-苯基马来酰亚胺、和苯乙烯/N-苯基马来酰亚胺/丙烯腈的共聚物,其乙烯基芳香族含量较好为40~85wt%,特别好的是乙烯基芳香族为67~84wt%且丙烯腈为16~33wt%的苯乙烯/丙烯腈和α-甲基苯乙烯/丙烯腈的共聚物、其中较好使用聚丁二烯和乙烯、丙烯与偏亚乙基降冰片烯的三元共聚物作为橡胶状聚合物的方法。
本发明也提供一种使用按照本发明的方法加工的、残留挥发性成分含量低于300ppm的、有或无橡胶成分的苯乙烯聚合物。
按照本发明的方法适用于脱除聚合物中的任何挥发性成分、尤其适用于脱除未交联热塑性聚合物在其单体或任何溶剂中的溶液中的低分子量单体或低聚物成分,旨在产生残留挥发性成分含量低的聚合物。
所描述的方法尤其适用于生产颜色良好的苯乙烯共聚物和颜色良好且机械性能良好的橡胶改性苯乙烯共聚物。对于挥发性成分的分离来说特别有关的聚合物全都是未交联的热塑性聚合物,例如,苯乙烯、丙烯酸、丙烯酸酯和甲基丙烯酸酯、碳酸酯、酯类、酰胺类、氨酯类、苯醚类和苯硫醚类的均聚物或共聚物,这一类物质的成员不胜枚举。
尤其可用于采用按照本发明的方法进行的低分子量挥发性成分分离的热塑性聚合物溶液是苯乙烯聚合物和苯乙烯共聚物的反应溶液。这些是乙烯基聚合物,其组成为至少一种乙烯基芳香族单体、尤其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或环上有取代的苯乙烯,任选地与选自丙烯腈、甲基丙烯腈、丙烯酸或甲基丙烯酸的酯类,马来酐和有N-取代的马来酰亚胺这一组的一种或多种不同烯键不饱和单体共聚,且任选地有一种或多种额外含有的溶解或溶胀的橡胶状聚合物的存在。该反应溶液可以进一步含有溶剂。这些一般地是可与该反应溶液混溶的低沸点化合物。它们可以是诸如芳香族化合物例如苯、甲苯、乙苯、一氯苯或二甲苯,酮类例如丙酮、2-丁酮或高级酮,醇类例如甲醇、乙醇、正丙醇、异丙醇或高级醇,醚类,氯烷烃类例如一氯甲烷或二氯甲烷,或未氯化烷烃类例如戊烷、正己烷或环己烷。
较好的可用乙烯基聚合物是苯乙烯/丙烯腈、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腈、α-甲基苯乙烯/丙烯腈、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丙烯腈、苯乙烯/N-苯基马来酰亚胺、和苯乙烯/N-苯基马来酰亚胺/丙烯腈的共聚物,其乙烯基芳香族含量有利地为40~85wt%。
特别好的可用乙烯基聚合物是苯乙烯/丙烯腈和α-甲基苯乙烯/丙烯腈的共聚物,较好其乙烯基芳香族为67~84wt%、丙烯腈为16~33wt%。
按照本发明的乙烯基聚合物较好有重均分子量Mw为10,000g/mol-200,000g/mol,在25℃用二甲基甲酰胺测定的特性粘度〔η〕为20~100ml/g。
这样的乙烯基聚合物是广泛已知的。这些聚合物可以用本体聚合、溶液聚合、悬浮聚合或乳液聚合法生产,任选地添加适用的聚合引发剂。然而,特别适用于按照本发明的方法的是本体方法和溶液方法的反应溶液,它们任选地可以含有可高达25wt%、特别好可高达18wt%额外添加到该聚合中的橡胶状聚合物。这些橡胶状聚合物可以是例如聚丁二烯、聚异戊二烯或聚氯丁二烯,或者含有50wt%以上丁二烯或异戊二烯以及进一步含有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或丙烯腈等乙烯基单体的共聚物。这些共聚物可以以无规结构或作为嵌段共聚物存在。所述橡胶状化合物可以是部分或全部加氢的。进而,还可以使用乙烯共聚物,例如,乙烯、丙烯和双烯成分例如偏亚乙基降冰片烯的共聚物。聚丁二烯以及乙烯、丙烯和偏亚乙基降冰片烯的三元共聚物是较好的橡胶状聚合物。
按照本发明,脱气任务是通过把一种来自前面工艺步骤且含有挥发性成分的聚合物溶液经由一个或多个彼此相邻排列的喷嘴挤塑到一个脱气容器中来完成的。刚流出的挤出物的温度是以这样一种方式选择的,使得该聚合物溶液在进入该工艺步骤时有2.5bar以上的蒸气压。心里应当明白的是,如果这种蒸气压是用计算手段得到的,则要考虑各挥发性成分与该聚合物的相互作用。该脱气容器中有50~5000Pa、较好100~1500Pa的绝对压力。因此,该聚合物发泡并形成发泡的挤出物,后者向下伸进该脱气容器中,并在某距离之后在其自重作用下断裂。然后,该聚合物集合于该脱气容器的底部、用业内人士熟悉的器具例如齿轮泵或挤塑机泵取出。蒸气是经由该脱气容器上的孔排放的。这些喷嘴较好排列在相同高度上,但在不同高度上排列也是可以的。聚合物溶液的高蒸气压是有利的,因为这导致强烈发泡和良好脱气结果,且不使用会给真空***带来负担的不可冷凝共沸剂。
以下将根据附图更详细地说明本发明。在图1中,显示的是一种脱气容器4,它有高挥发性成分的出口5和聚合物的出料器具6。聚合物与挥发性成分的混合物是在朝下方向上经由多个喷嘴3挤塑到该脱气容器的顶部的。这些喷嘴是在喷嘴板2上,即在一个共平面上,彼此相邻排列的。在进入喷嘴3之前,该混合物在热交换器1中加热。
在图2中,显示了另一种实施方案。在这种实施方案中,热交换器11的每一个通道都直接连接到喷嘴板12的喷嘴13上。该脱气容器14配备高挥发性成分的出口15和聚合物的出料器具16。聚合物与挥发性成分的混合物在朝下方向上经由多个喷嘴13挤塑到该脱气容器的顶部。这些喷嘴是喷嘴板12上彼此相邻排列的。在进入喷嘴13之前,该混合物在热交换器11中加热。
                        实施例
实施例1
19kg/h的一种有残留单体和溶剂的弹性体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经由19个膛孔挤塑到一个脱气容器中。这些孔的直径是10mm。该挥发性成分的组成是3wt%丙烯腈、65wt%苯乙烯、25wt%乙苯和7wt%2-丁酮。该脱气容器中的压力是1100~1200Pa。挥发性成分的总比例是随着进入该脱气容器时的温度变化的。
表1显示在进入该脱气容器的温度下该溶液的蒸气压,以及所达到的残留含量。显然,2.5bar以上的蒸气压是良好脱气结果所需要的。
表1
温度 挥发性成分含量 蒸气压 残留含量
丙烯腈 苯乙烯 乙苯 丁酮
 240℃ 4.2% 1.91bar  33ppm  1364ppm  673ppm  151ppm
 240℃ 9.4% 3.8bar  3ppm  127ppm  55ppm  8ppm
 210℃ 9.4% 2.4bar  8ppm  572ppm  309ppm  37ppm
如果该聚合物溶液以20wt%以上存在于该进料中,则有利的是,在将其送到最终阶段之前,在初步阶段的冷却器温度下,先使其蒸发到20wt%以下的浓度,因为要不然气体速度和真空技术的成本太高。
实施例2
一种橡胶改性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即ABS的溶液经由一个直径10mm的孔膨胀到一个绝对压力为1000Pa的脱气容器中。聚合物通过量是1~3kg/h。进入该脱气容器中时该溶液的温度是229℃~230℃。挥发性成分的比例是溶液总量的10wt%。挥发性成分的组成是5wt%丙烯腈、20wt%2-丁酮和75wt%苯乙烯。表2显示所达到的残留含量。脱气结果的低流量率优势是显而易见的。
已经令人惊讶地发现,如果每孔的聚合物通过量选择得低于2kg/h、较好低于1.5kg/h、特别好低于1.3kg/h,则有利于最低残留含量。
表2
通过量 残留含量
丙烯腈 丁酮 苯乙烯
 1kg/h  8ppm <20ppm  28ppm
 2kg/h  14ppm  97ppm  560ppm
 3kg/h  23ppm  210ppm  1100ppm
实施例3
表3显示在喷嘴上测定的、脱气容器的导入点的挤出物温度,以及丁二烯橡胶改性的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溶液1.5kg/h通过量的滞留时间。该溶液的进入浓度在12~13wt%挥发性成分的范围内。出口压力是1000Pa。一根内径10mm的圆柱形管(1310mm长)与一根实测长度700mm并在600mm长度范围内压扁使得留下内宽5mm的间隙的管材进行比较。当比较入口温度时,清楚地显示出扁平化管的优势。更大的压降处在技术上容易控制的压降范围内。
表3
管材长度 1310mm 700mm
管材几何形状 圆柱形 600mm扁平化
喷嘴直径 10mm 10mm
入口温度(管材) 180℃ 170℃
入口温度(脱气容器) 218℃ 226℃
挥发性成分比例 12.3% 13%
压降 15.4bar 40bar
滞留时间 184s 77s
在热交换器通道中0.5~3分钟、较好1~2分钟之间的产品滞留时间是有利的。
实施例4
使有3.3kg/h的76wt%苯乙烯与24wt%丙烯腈的共聚物的6kg/h反应溶液在第一阶段蒸发到聚合物含量为86.25wt%和挥发性成分为13.75wt%。第一阶段的热交换器是一根总长度1100mm并在1075mm长度范围内压扁到间隙宽度为4mm的管材。第一阶段的压力是1bar。
第一阶段预蒸发的溶液在一个热交换器中加热,该热交换器由3根内直径为12mm、长度为340mm并在300mm长度范围内压扁到3.5mm间隙的管材组成。出口温度是221℃。喷嘴有直径为12mm的圆形横截面。在出口温度下溶液的蒸气压是3.4bar。沉降容器中的压力是120Pa。测定了5wt%聚合物/四氢呋喃溶液的吸光度,采用的是在一台双光束光度计中经由厚度100mm的液池并以纯四氢呋喃作为参照的光照射;结果是在450nm波长上为3.24%。在550nm波长上为1.97%,而在650nm波长上为1.66%。残留含量是200ppm丙烯腈、38ppm乙苯和60ppm苯乙烯。
尽管以上为了说明之目的已经详细描述了本发明,但要理解的是,这样的细节仅适用于该目的,而且除可能受到权利要求书限制的外,业内人士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在其中做各种变异。

Claims (18)

1.一种通过蒸发浓缩聚合物的工艺,包含
(i)得到一种含有聚合物和挥发性成分的混合物,该挥发性成分以相对于该混合物的重量而言低于20wt%的数量存在于该混合物中,知
(ii)在一个朝下方向上,在压力下,使该混合物经由多个垂直且彼此相邻排列的喷嘴导入一个脱气容器中形成一种挤出物,
其中,该挥发性成分含有从残留单体、低聚物和溶剂组成的一组中选择的至少一个成员,且其中,每个喷嘴的该混合物通过量是0.3~2kg/h,该挤出物的挥发性成分的蒸气压高于2.5bar,且该脱气容器的绝对压力是50~5000Pa。
2.按照权利要求1的工艺,其中,多个喷嘴系指1500~5000个喷嘴/平方米。
3.按照权利要求2的工艺,其中,每个喷嘴有0.3~2cm2的自由横截面积。
4.按照权利要求1的工艺,其中,该混合物在进入该喷嘴之前是通过使其在一个有通道的热交换器中经受0.5~3分钟的滞留时间来加热的。
5.按照权利要求4的工艺,其中,该热交换器带有一个静态混合器。
6.权利要求5的工艺,其中,该静态混合器是一种螺旋混合器。
7.权利要求6的工艺,其中,该螺旋混合器有7~15mm的内直径和100~500mm的长度。
8.按照权利要求4的工艺,其特征在于该热交换器呈中部扁平化的圆管形式,该管材有8~15mm的形变前内直径和200~1000mm的长度,该扁平化产生2.5~6mm的内间隙。
9.权利要求1的工艺,其中,该聚合物是苯乙烯的均聚物或共聚物。
10.权利要求9的工艺,其中,该共聚物选自下列组成的一组:苯乙烯/丙烯腈、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腈、α-甲基苯乙烯/丙烯腈、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丙烯腈、苯乙烯/N-苯基马来酰亚胺和苯乙烯/N-苯基马来酰亚胺/丙烯腈。
11.按照权利要求1的工艺,其中,该聚合物是一种橡胶改性的苯乙烯均聚物或共聚物。
12.权利要求11的工艺,其中,该共聚物选自下列组成的一组:苯乙烯/丙烯腈、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腈、α-甲基苯乙烯/丙烯腈、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丙烯腈、苯乙烯/N-苯基马来酰亚胺和苯乙烯/N-苯基马来酰亚胺/丙烯腈。
13.用权利要求1的工艺制备的聚合物,其特征在于它含有低于300ppm数量的挥发性成分。
14.权利要求10的工艺,其中,该共聚物相对于其重量而言含有40~85%的乙烯基芳香烃。
15.权利要求10的工艺,其中,该共聚物是从苯乙烯-丙烯腈和α-甲基苯乙烯/丙烯腈组成的一组中选择的一个成员。
16.权利要求15的工艺,其中,该共聚物相对于其重量而言含有67~84%的乙烯基芳香烃和16~33%的丙烯腈。
17.按照权利要求1的工艺,其中,多个喷嘴排列于一个单一平面上。
18.按照权利要求4的工艺,其中,每个通道都直接连接到一个单独喷嘴上。
CNB2003101024217A 2002-10-17 2003-10-17 通过蒸发浓缩聚合物的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326885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48571A DE10248571A1 (de) 2002-10-17 2002-10-17 Verfahren zur Abtrennung von flüchtigen Bestandteilen von Polymeren
DE10248571.2 2002-10-1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496997A true CN1496997A (zh) 2004-05-19
CN1326885C CN1326885C (zh) 2007-07-18

Family

ID=320493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310102421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326885C (zh) 2002-10-17 2003-10-17 通过蒸发浓缩聚合物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7144981B2 (zh)
EP (1) EP1415693A1 (zh)
JP (1) JP2004277702A (zh)
KR (1) KR20040034494A (zh)
CN (1) CN1326885C (zh)
DE (1) DE10248571A1 (zh)
MX (1) MXPA03009452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97687B (zh) * 2004-04-21 2010-06-02 拜尔材料科学股份公司 生产聚碳酸酯的方法
CN105410936A (zh) * 2016-01-18 2016-03-23 浙江农林大学 一种竹笋加工剩余物制备酵素的方法
CN107257808A (zh) * 2015-02-27 2017-10-17 Sabic环球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制备高耐热性共聚物的连续方法
CN109715675A (zh) * 2016-09-21 2019-05-03 博里利斯股份公司 用于从聚合物中分离碳氢化合物的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188607A1 (en) * 2007-02-07 2008-08-07 Nova Chemicals Inc. Low odor resin compositions
EP2289623A1 (en) * 2009-08-31 2011-03-02 LANXESS Deutschland GmbH Metathesis of nitrile rubbers in the presence of transition metal catalysts
WO2011065909A1 (en) * 2009-11-27 2011-06-03 Ge Healthcare Bio-Sciences Ab Printing of electrophoresis gels
JP2015124247A (ja) * 2013-12-25 2015-07-06 出光興産株式会社 重合溶液の揮発成分除去装置、および重合溶液の揮発成分除去方法
WO2017093468A1 (de) 2015-12-02 2017-06-08 Ineos Styrolution Group Gmbh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abs-kunststoffen mit verbesserten eigenschaften
ES2817825T3 (es) 2016-09-27 2021-04-08 Ineos Styrolution Group Gmbh Procedimiento mejorado para la preparación de plásticos de ASA
CN112292201A (zh) 2018-05-31 2021-01-29 陶氏环球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聚合物生产的方法和***
JP7404273B2 (ja) * 2018-05-31 2023-12-25 ダウ グローバル テクノロジーズ エルエルシー 脱揮装置設計
WO2022175283A1 (de) 2021-02-16 2022-08-25 Ineos Styrolution Group Gmbh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r thermoplastischen formmasse enthaltend ein thermoplastisches copolymer a und ein pfropfcopolymer b
WO2023166120A1 (en) 2022-03-03 2023-09-07 Ineos Styrolution Group Gmbh Continuous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crylonitrile-containing copolymers with reduced content of propionitril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NL154065B (nl) * 1949-11-23 Western Electric Co Transistor voor toepassing bij hoge frequenties en werkwijze voor het vervaardigen daarvan.
US3234994A (en) * 1963-04-26 1966-02-15 Dow Chemical Co Concentration of polymers from solutions by flash vaporization
BE732280A (zh) 1968-06-08 1969-10-28
US4537734A (en) * 1977-10-07 1985-08-27 Radiation Dynamics, Inc. Method for reducing the monomer content in acrylonitrile containing polymers
US4215024A (en) * 1978-11-02 1980-07-29 Monsanto Company Molding compositions and process for preparing same
DE3026842C2 (de) * 1980-07-16 1984-02-16 Hermann Berstorff Maschinenbau Gmbh, 3000 Hannover Doppelschnecken-Entgasungsextruder für thermoplastische Materialien
JPH06827B2 (ja) * 1985-04-01 1994-01-05 三井東圧化学株式会社 重合反応液混合物の連続的処理方法
JPH0735409B2 (ja) * 1986-02-03 1995-04-19 三井東圧化学株式会社 揮発性物質の除去方法
US4940472A (en) * 1989-01-17 1990-07-10 The Dow Chemical Company Centrifugal devolatilizer
IT1255247B (it) * 1992-07-23 1995-10-20 Enichem Polimeri Procedimento per l'allontanamento dei componenti volatili da soluzioni contenenti polifenileneteri
US5453158A (en) * 1994-03-10 1995-09-26 The Dow Chemical Company Polymer devolatilizer
DE19538207A1 (de) 1995-10-13 1997-04-17 Bayer Ag Thermoplastische Formmassen
US5691445A (en) * 1996-03-28 1997-11-25 Novacor Chemicals (International) S.A. Devolatilization
DE19918728A1 (de) * 1999-04-24 2000-12-14 Bayer Ag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Eindampfen von Polymerlösungen thermoplastischer Polymere
DE10016894A1 (de) * 2000-04-05 2001-10-18 Bayer Ag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Entfernung flüchtiger Bestandteile aus Polymermassen
DE10031766A1 (de) * 2000-06-29 2002-01-10 Bayer Ag Kautschukfreie Copolymerisate mit niedrigen Monomerrestgehalten und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 ihrer Herstellung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97687B (zh) * 2004-04-21 2010-06-02 拜尔材料科学股份公司 生产聚碳酸酯的方法
CN107257808A (zh) * 2015-02-27 2017-10-17 Sabic环球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制备高耐热性共聚物的连续方法
CN107257808B (zh) * 2015-02-27 2020-07-21 Sabic环球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制备高耐热性共聚物的连续方法
CN105410936A (zh) * 2016-01-18 2016-03-23 浙江农林大学 一种竹笋加工剩余物制备酵素的方法
CN109715675A (zh) * 2016-09-21 2019-05-03 博里利斯股份公司 用于从聚合物中分离碳氢化合物的方法
US10988555B2 (en) 2016-09-21 2021-04-27 Borealis Ag Method for separating hydrocarbons from polymer
CN109715675B (zh) * 2016-09-21 2021-12-07 博里利斯股份公司 用于从聚合物中分离碳氢化合物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4277702A (ja) 2004-10-07
EP1415693A1 (de) 2004-05-06
CN1326885C (zh) 2007-07-18
US20040255780A1 (en) 2004-12-23
US7144981B2 (en) 2006-12-05
MXPA03009452A (es) 2004-07-16
DE10248571A1 (de) 2004-04-29
KR20040034494A (ko) 2004-04-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326885C (zh) 通过蒸发浓缩聚合物的方法
CN1056621C (zh) 用于从聚合的单乙烯基芳族化合物中去除挥发物的方法
US10759880B2 (en) Process for recovering hydrocarbons in a solution polymerisation process
CN1128159C (zh) 聚合物溶液组合物的脱挥方法
CN1097472C (zh) 蒸发热塑性聚合物的聚合物溶液的方法
US4439601A (en) Multiple stage devolatilization process for mass processable polymers
US6211331B1 (en) Polymer devolatilization apparatus
CA2493819C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removal of volatiles from a mass processable polymer
CN107250176B (zh) 用于从聚合物中分离烃的方法
JPH06157636A (ja) ポリマーの残留揮発性物質の減少方法
CN1193060C (zh) 聚酰胺组合物和生产聚酰胺组合物的方法
CN1083458C (zh) 从聚合物组合物中除去挥发性材料的方法
KR101770892B1 (ko) 탈휘발화 방법
US7153929B2 (en) Copolymers, devoid of rubber, with low residual monomer content and a method and device for producing the same
CN1100581C (zh) 从溶液中分离聚合物的方法
CN1302020C (zh) 用于将聚合物脱气的方法和设备
CN1374326A (zh) 控制聚合反应过程中分子量分布的方法
CN114437253A (zh) 聚合物脱除挥发性组分的方法及其装置与应用
KR100324986B1 (ko) 중합체의정제방법
JP2002161109A (ja) イソブチレン系ブロック共重合体樹脂溶液からの有機溶媒除去方法及びペレット製造方法
US6962960B1 (en) Method for removing volatiles from a block copolymer
CN1214341A (zh) 脱除聚合物溶液中挥发性组分的方法
RU2255091C2 (ru) Способ выделения синтетических каучуков
AU8979598A (en) Method for reducing the formation of foam during the treatment of a dispersion or a liquid with water vapour
JPH04130105A (ja) 揮発性物質の除去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Owner name: LANXESS GERMAN LIMITED LIABILITY COMPANY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NAME OR ADDRESS: LANXESS DEUTSCHLAND GMBH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Germany Leverkusen

Patentee after: Lanxess Deutschland GmbH

Address before: Germany Leverkusen

Patentee before: Lanxess Deutschland GmbH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0718

Termination date: 2009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