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392048A - 胶印机 - Google Patents

胶印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392048A
CN1392048A CN02122798A CN02122798A CN1392048A CN 1392048 A CN1392048 A CN 1392048A CN 02122798 A CN02122798 A CN 02122798A CN 02122798 A CN02122798 A CN 02122798A CN 1392048 A CN1392048 A CN 139204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inting
forme
printing cylinder
offset press
cylin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021227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古川胜一
大关秀英
山野上善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118071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02370466A/ja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3920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9204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NPRINTING PLATES OR FOILS; MATERIALS FOR SURFACES USED IN PRINTING MACHINES FOR PRINTING, INKING, DAMPING, OR THE LIKE; PREPARING SUCH SURFACES FOR USE AND CONSERVING THEM
    • B41N1/00Printing plates or foils; Materials therefor
    • B41N1/16Curved printing plates, especially cylind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CPROCESSES FOR THE MANUFACTURE OR REPRODUCTION OF PRINTING SURFACES
    • B41C1/00Forme preparation
    • B41C1/10Forme preparation for lithographic printing; Master sheets for transferring a lithographic image to the forme
    • B41C1/1083Mechanical aspects of off-press plate prepar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NPRINTING PLATES OR FOILS; MATERIALS FOR SURFACES USED IN PRINTING MACHINES FOR PRINTING, INKING, DAMPING, OR THE LIKE; PREPARING SUCH SURFACES FOR USE AND CONSERVING THEM
    • B41N3/00Preparing for use and conserving printing surfaces
    • B41N3/006Cleaning, washing, rinsing or reclaiming of printing formes other than intaglio form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P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AND TO STAMPS
    • B41P2227/00Mounting or handling printing plates; Forming printing surfaces in situ
    • B41P2227/70Forming the printing surface directly on the form cylind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Rotary Presses (AREA)

Abstract

一种胶印机,以谋求进一步降低成本为目的。其包括:印刷装置(1a),其具有装着印版(11)的印刷滚筒(3)及转印印板(11)上的图样的转印筒(4);再生式机侧制版装置(1b),其配设在印刷装置(1a)的近旁、能改写印版(11)上的图样;同时,上述印版(11)由无接头无间隙印版所构成。

Description

胶印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胶印机。
                         背景技术
图8是表示一般的胶印机要部构成的典型的侧面图。图中符号1表示印刷机的任意印刷单元,在进行多色印刷的印刷机情况下是在沿卷筒纸2的走行路径上设置多台这样的印刷单元1。
如图所示,胶印机上分别装有印刷滚筒(印刷筒)3及橡皮滚筒(转印筒)4。这里,所述印刷单元1为可在卷筒纸2两面印刷的结构、在卷筒纸2的上下分别装有印刷滚筒3a、3b及橡皮滚筒4a、4b。以下,在无特别需要区别上下时,则分别以符号3、4表示印刷滚筒及橡皮滚筒。
还有,如图9所示,各印刷滚筒3上装有印相了印刷图样(画线)的印版5,图中未示出的油墨供给装置一供给印刷滚筒3油墨,所述印版5上的图样就转印到橡皮滚筒4上一次,之后,转印到橡皮滚筒4上的图样被印刷到走行的卷筒纸2上。
用所述印版5的图样印刷终了时,拆下所述印版(旧版)5,在印刷滚筒3上装上形成的(印相)的有别的图样的新印版(新版)。交换版后,拆下的印版5由于没有新用途而被废弃。
对此,近年来有把印相在印版5上的图样一次消去(再生),能把新图样印相上去的再生印版及制版装置的提案。若使用这样的再生式制版装置,由于一个印版5可反复几次使用,所以也可以成为除可降低成本外还有利于环境的印刷机。
众所周知,作为再生式制版装置,有与印刷单元1分别配置的机侧制版装置和在印刷单元1内与之构成一体的机上制版装置。其中机上制版装置,配设在印刷单元1内的卷筒纸走行路径上,是不把印版5从印刷滚筒3上卸下来,即,以装在印刷滚筒3上的状态就能在印版5上印相上新图样的制版装置。因此,装有再生式机上制版装置时,交换印版的频度也大幅降低。
而机侧制版装置是与印刷单元1分开的结构,例如可考虑对多台印刷单元设一台制版装置或在各印刷单元每一台上都设制版装置。而且这样的机侧制版装置,印刷完毕的印版5从印刷滚筒3一拆下来就将所述印版5装在制版装置上进行新图样的写入。且图样的写入操作一完毕,就等待下次的版交换而处于备用状态。
因此,相对机上制版装置,机侧制版装置有以下优点。
①在机上制版装置上,必须在各色的印刷单元1上分别各装一台制版装置,而在机侧制版装置上,可对多台印刷单元1仅设一台制版装置,故除可降低成本和设置空间外还可降低繁杂的维修。
②在印刷单元1内运转时的环境条件恶劣,最好不把再生式制版装置这样的精密机械装在印刷单元1内。例如,墨雾和洗净液的飞散和纸屑等若附着在再生式制版装置内的激光发信号部的盖子上,则因为所述部分的图样不被描画而成为形成图像不良的原因。
且相当于机上制版装置成像装置部的一般的CTP(制版装置),在控制温度、湿度的房间里使用,把这样的制版装置设置在印刷单元1内时,存在随温度变动激光功率变动及因湿度变化而结露的可能。
③在印刷单元1内设置制版装置时,为此需要有设置空间,对在印刷滚筒和橡皮滚筒周围的操作和日常维护等有妨碍。
因此,作为再生式制版装置来说,与印刷单元1分开配设的机侧制版装置,比在印刷单元1内构成一体的机上制版装置的优点多。
在此,对机侧制版装置的交换印版5的操作进行简单说明,交换印版5时,把印刷滚筒3上形成的间隙6内配设的紧固装置(图示中省略)放松,把印版5的另一端(衔尾部)5b从上述间隙6拆下。之后,把印刷滚筒3如图9中顺时针方向转动,同时把印版5拆下来。最后,使印版5的一端(衔部)5a从间隙6的端部脱离。这样,印版5就从印刷滚筒3拆下。而印版5的安装操作以与上述相反的次序进行。
但是在上述现有的胶印机中,交换印版的操作时间长,有造成成本增加的课题。
还有,在使用再生式机侧制版装置时,因为反复使用印版,尽管能谋求降低成本,但由于上述交换版而使成本增加,而存在不能充分享受再生式机侧制版装置的降低成本效果这样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这样课题而开发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胶印机,以求能更加降低成本。
因此,本发明的胶印机具有:印刷装置,其配置有装着印版的印刷滚筒及转印所述印版图样的转印筒;再生式机侧制版装置,其配设在所述印刷装置的近旁,能改写所述印版的图样;所述印版由没有接头的无间隙印版构成。
通过这样的结构,有交换版操作变容易、能高效率地进行交换版的优点,与用再生式机侧制版装置能反复使用印版这一优点的复合效果,从而能谋求大幅降低成本。
另外,最好把所述再生式机侧制版装置配设在所述印刷装置的侧面,所述印版由于可沿所述印刷滚筒的轴向移动,所以有相对所述印刷滚筒可拆装的构造,同时有相对所述再生式机侧制版装置可拆装的构造。
在这样的构造中,有把印版(旧版)从印刷滚筒拆下与往再生式机侧制版装置取回用一个动作便能完成,而且与此相同,把印版(新版)从再生式机侧印版装置拆下与向印刷滚筒安装也用一个动作便能完成这样的优点。因此它有能更加高效率地进行交换版操作的优点。
设置多台印刷装置时,对这些多台印刷装置也可设一台(共用的)再生式机侧制版装置。这时,可谋求降低成本和节省空间。
另外,最好对所述印刷滚筒及所述转印筒分别各自地设置驱动源的同时,有所述印刷滚筒及所述橡皮滚筒有能在径方向上移动的构造。
用这样的构造,可变更印版的周长(切断),有用一台印刷机可对应不同规格卷筒纸的优点。以此,对现在需要两台胶印机的用户来说,用一台印刷机便可,除可大幅降低成本负担之外还可谋求节省空间。
另外,最好把所述再生式机侧制版装置在所述印刷装置运转中进行下次印刷用印版图样改写的操作的构造。
在这样的构造中,在交换版时,可连续实行拆下旧版和装上新版、能大幅缩短交换版的操作时间。
另外,最好把所述转印筒作成没有接头的无间隙转印筒,这时可消除印刷物与印刷物间的空白部分,有能消除发生废纸的优点。
进而,最好把所述无间隙印版具有:在径向上可弹性变形的无接头空心轴;在所述空心轴上形成构成非着墨部分的疏油层;在所述疏油层上形成构成着墨部分的亲油层。
在这样的构造中,可以靠空心轴的摩擦力把印版固定在印刷滚筒上,而不必要设置把印版固定在印刷滚筒上的任何装置。且因为空心轴上形成有疏油层和亲油层,所以有使印版的再生及写入变得容易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胶印机主要部分构成模式图;
图2(a)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胶印机任意印刷装置的侧面图;
图2(b)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胶印机任意印刷装置的印版形状的图;
图3是表示适用于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胶印机的无间隙印版的模式立体图;
图4是把适用于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胶印机无间隙印版的要部放大表示的模式剖面图;
图5是为了对适用于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胶印机无间隙印版向印刷滚筒拆装作说明的模式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胶印机的印刷滚筒的模式剖面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胶印机的印刷滚筒的模式剖面图;
图8是表示一般的胶印机主要部分构成的模式侧面图;
图9是表示一般胶印机所用的印刷滚筒及印版的模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按照附图对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胶印机进行说明。
在图1中,符号1表示胶印机的印刷单元,符号2表示卷筒纸。本实施例的各印刷单元1上装有印刷装置1a和再生式机侧制版装置(以下简称为机侧制版装置)1b,印刷装置1a上分别装有上下印刷滚筒(印刷筒)3a、3b及上下橡皮滚筒(转印筒)4a、4b。以下在无特别需要区别上下时,则分别简单地以符号3、4表示印刷滚筒及橡皮滚筒。
各印刷滚筒3上装有把印刷图样(画线)印相上的印版11,用图2(a)所示的油墨供给装置21向印刷滚筒3供给油墨。这样,把印版11上的图样一次转印到橡皮滚筒4上,然后把转印到橡皮滚筒4上的图样印刷到走行的卷筒纸2上。
机侧制版装置1b是把印刷终了的印版11上的图样一次消去(再生)、印相(写入)新图样的装置,装在印刷装置1a的侧面(机侧)。如图所示,机侧制版装置1b具有:用于图样再生的版再生装置31,把图样写入的版写入装置32。在所述实施例中,印刷装置1a因为有两个印刷滚筒3a、3b,所以与这些印刷滚筒3a、3b对应,一台机侧制版装置1b上分别在两处装有版再生装置31和版写入装置32。
如图3所示,印版11是作为无接头的无间隙印版构成的。所述无间隙印版11由无缝(无间隙)的空心轴12构成,在所述空心轴12上形成有后述的被覆层(疏油层)及有机系化合物层(亲油层)。
在橡皮滚筒4上也装有无接头的无间隙(无缝)橡胶版(图示省略),构成作为所说的无间隙橡皮滚筒。因为无间隙橡皮滚筒是众所周知的,故省略其说明。
空心轴12是用可弹性变形的材料例如镍材所制、形成两端开口的圆筒状。所述空心轴12的内径仅比所安装的印刷滚筒的外径略小,装到印刷滚筒上时,靠与印刷滚筒间的摩擦力印版11固定在印刷滚筒上。
如图4所示,在空心轴12上形成有氧化钛(TiO2)的包覆层(疏油层)13。所述包覆层13,是在镍空心轴12上涂覆氧化钛光触媒层而形成,通过把氧化钛光触媒的活性光照射在所述包覆层13上,使所述包覆层13具有不附着油墨部分(非着墨部分)的机能。
作为所述包覆层13的制法,有CVD法,飞溅涂膜法,溶胶凝胶法等,但并不限定于这些制法。为了提高氧化钛光触媒层包覆层的强度,或为了提高与基底的粘合性,或为了提高光触媒的活性,或为了提高包覆层的亲水性、保水性,可添加第二物质。进而,为提高氧化钛光触媒与基底的粘合性,当然也可以在镍空心轴12与氧化钛光触媒包覆层13之间设有中间层。
在此,氧化钛的包覆层13,当用所述光触媒的活性光、即波长400nm以下的紫外线向包覆层13照射时,因氧化钛光触媒的作用,包覆层13显示高疏油性(亲水性)。且这样紫外线等照射过的部分就形成了不附着油墨的非着墨部分。还有,在氧化钛光触媒的包覆层13上,用光触媒的活性光照射包覆层13时,因氧化钛光触媒的作用可分解光触媒表面的有机化合物。
在包覆层13的上面形成有机系化合物层(亲油层)14。
由所述有机系化合物形成的表面显示高亲油性、在不粘水而接受油墨的同时,有在前述活性光照射下靠氧化钛光触媒的作用而分解的性质。
下面对形成有机系化合物层14的方法的一例进行说明,所述有机化合物层14是在包覆层13的表面上反应乃至粘合时,把显示亲油性的有机系化合物溶解或分散在水系或有机系的液体中,把所述液体涂布在包覆层13的表面而形成的。涂布后当然也可根据需要使其干燥。
在有机系化合物层14上用图像写入装置32把图样写入。这里,版写入装置32装有能照射红外线激光的写入头,通过红外线激光照射有机系化合物层14,激光照射到的部位则被加热、硬化、粘合在包覆层13上。
之后,把激光未照射的部分洗净、除去,使包覆层13的亲水性非着墨部分显现出来,在印版11上形成由着墨部分和非着墨部分组成的图样。
作为除去激光未照射到部位的方法,有在印刷开始前用洗净剂洗净的方法,有在印刷刚开始后利用油墨粘性除去的方法等。
作为写入装置32,例如可使用能照射前述活性光的写入头。用活性光照射有机系化合物层14,照射到的部位被分解除去,使包覆层13的亲水性非着墨部分显现出来,在印版11上形成由着墨部分和非着墨部分组成的图样。
印刷终了后,用洗净装置(图示省略)除去版面的油墨,之后用紫外线照射装置(图示省略)照射紫外线,在分解除去由有机系化合物组成的着墨部分的同时,使包覆层13表面亲水化。之后,通过再次涂布有机系化合物层能再生(消去图样)印版11。这些洗净装置210及紫外线照射装置220构成了版再生装置31。
上面对用氧化钛形成包覆层13的情况作了说明,但也可以用铝形成包覆层13替代氧化钛。这时把光感光树脂涂覆在包覆层13上形成亲油层14。
所述机侧制版装置1b,在印刷装置1a运转中进行在下次印刷中使用的印版11的写入。且新图样的写入终了,就把所述印版11置于准备下次交换版时的所定位置等待。
交换版时,印版(旧版)11一从印刷滚筒3拆下被机侧制版装置1b取回,约与此同时,印版(新版)11就被安装在印刷滚筒3上,这样就能谋求缩短交换版的操作时间。
如图5所示,交换版时通过把印版11相对印刷滚筒3从轴向拔出***、来进行印版11的拆装。这是形成圆筒状印版(无间隙印版)11的一大特征,这样,交换版的操作性大幅提高。
这里,印刷滚筒3的外径,仅比空心轴12的内径略大,利用空心轴12的弹性变形把印版11固定在印刷滚筒3上。且如图5所示,所述印刷滚筒3形成一端301比另一端302径小的锥状,这样就使印版11往印刷滚筒3上的安装容易。
如图6所示,印刷滚筒3的内部形成有空间33。所述空间33通过空气供给路34与图中未示出的气泵(高压流体供给装置)连接,所述气泵通过空气供给路34把加压的高压空气(高压流体)供给空间33。
如图6、图7所示,印刷滚筒3的外圆上形成有与上述空间33相通的空气通路35。如图6所示,所述空气通路35沿印刷滚筒3的轴向、以每隔规定间隔设置在全长上,同时如图7所示,形成有多个的放射状且能在约全圆周上均匀喷出高压空气。上述空气供给路34可以与印刷滚筒3的一端301或另一端302的任一端连接,但考虑到交换印版11时的操作性,最好与印刷滚筒3的另一端302连接。
印刷滚筒3通过轴承36支承在图中未示出的印刷机机架上,其中印刷滚筒3的一端301可从机架上拆下。且在把印刷滚筒3的一端301从机架上拆下的状态时,进行交换印版11的操作。
因此,在交换印版11的操作时,首先停止印刷滚筒3的转动,把印刷滚筒3的一端301从印刷机机架上拆下,接着使图中未示出的气泵动作。这样,高压空气在从空气供给路34供给空间33的同时从各空气通路35吹出,在印刷滚筒3的全圆周及全长上作用上高压空气。
在这样的高压空气的作用下,以前装在印刷滚筒3上的印版(旧版)11弹性变形,内径略有变大。这样,在印版11的内圆面与印刷滚筒3的外圆面间形成微小的空隙,在所述状态下把印版11从印刷滚筒3的一端301拔出,这样拆下旧版。
在装印版(新版)11时,同样是在有高压空气作用的状态下把印版11***印刷滚筒3的一端301。这时由于印刷滚筒3的一端301比另一端302呈外径略小的锥状,所以即使不使印版11弹性变形也能把印刷滚筒3的一端301***印版11。
印刷滚筒3的一端301一插进在印版11内,之后由于在高压空气的作用下,在印刷滚筒3***的部位印版11弹性变形,所以通过把印版11慢慢地挤入就能把印版11装在印刷滚筒3上。
然后,通过停止气泵的动作,印版11恢复到原来的形状,这样,印版11固定在印刷滚筒3上。这时,印版11嵌合在印刷滚筒3上,靠印版11与印刷滚筒3之间摩擦力的作用,印版11固定在印刷滚筒3上。
这样装好印版11后,再把印刷滚筒3的一端301装在印刷机机架上,结束交换印版操作。
机侧制版装置1b配设在印刷滚筒3正横向,通过这样配设机侧制版装置1b,把印版(旧版)11沿印刷滚筒3的轴向移动,能把旧版11从印刷滚筒3拆下与放入到机侧制版装置1b用一个动作完成。与之相同,安装印版(新版)11时,通过把存在机侧制版装置1b上的印版11沿轴向移动,能把新版11的从机侧制版装置1b拆下与往印刷滚筒3安装用一个动作完成。
所述印刷装置1a,是作为能变更切断(印版周长)的印刷装置而构成的。
这里,对一般的胶印机作一简单说明,一般胶印机通过主轴(驱动轴)把来自一个驱动力源的驱动力传给各印刷单元。且各印刷滚筒及橡皮滚筒相互用齿轮连接,这些齿轮由通过上述主轴传来的驱动力驱动。用这样的结构使各印刷单元的转动正确同步。
但这样的结构,由于印刷滚筒及橡皮滚筒是用齿轮连接,所以印刷滚筒及橡皮滚筒的中心轴位置不能变更。因此印版的外径被规定为一种。但卷筒纸主要有A系列和B系列两种规格,故而一般的胶印机因上述理由只能对应某一种规格的卷筒纸。
而适用于本实施例的印刷装置1a,是在A系列及B系列两者都应能印刷的、可变更切断(印版周长)的结构。即如图2(a)所示,印刷滚筒3及橡皮滚筒4分别装有作为独立驱动源的电机41,能分别各自驱动(分段驱动)各印刷滚筒3及橡皮滚筒4转动。虽未详细图示,但印刷滚筒3及橡皮滚筒4可用例如圆头螺栓机构等构成可分别在径向(例如图2的上下方向)移动的构造。
作为印版11,如图2(b)所示,有形成对应A系列周长的印版11a和形成对应B系列周长的印版11b。这些印版11a、11b虽然外径不同但内径相同,有能装在同一印刷滚筒3上的结构。
由于这样的结构,用一台胶印机就能对应多个卷筒纸规格。例如,用A系列用的印版11a印刷终了后使用B系列的印版11b时,在把印版11b向印刷滚筒3安装前,把印刷滚筒3及橡皮滚筒4移动至B系列用的规定位置。
之后,印版11b一安装到印刷滚筒3上,就用电机41分别驱动各印刷滚筒3及橡皮滚筒4进行印刷。各电机41根据来自图中未示出的控制器的控制信号控制转动速度。
如以上所详述的,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胶印机,由于组合使用了无间隙印版11和机侧制版装置1b,所以能得到交换版操作容易、能有效进行版交换这一优点与用机侧制版装置1b能反复使用印版11这一优点的复合效果,能谋求大幅降低成本。
由于印版11可沿印刷滚筒3轴向移动,其结构是对印刷滚筒3能拆装、且对机侧制版装置1b能拆装的可拆装构造,所以有印版(旧版)11的从印刷滚筒3拆下与放入到机侧制版装置1b能用一个动作完成,且与之相同,印版(新版)11的从机侧制版装置1b拆下与往印刷滚筒3安装能用一个动作完成这样的优点。因而有能进一步有效地交换版操作的优点。
印刷滚筒3及橡皮滚筒(转印筒)4分别各自地设有电机(驱动源)41,具有印刷滚筒3及橡皮滚筒4在径向可移动的构造,所以有用一台印刷机能对应不同规格卷筒纸的优点。这样,对现在需要两台胶印机的用户来说,用一台印刷机就可以了,除可大幅降低成本负担外还仅只需要一台印刷机的设置场所,故而能谋求节省空间。
机侧制版装置1b,是在印刷装置1a的运转中进行在下次印刷中用的印版图样的改写操作,所以交换版时能连续进行拆下旧版与安装新版,能大幅缩短交换版的操作时间。
由于无间隙印版11与无间隙橡皮滚筒4的组合,有能消除印刷物与印刷物间的空白部分和消除发生废纸的优点。由于无间隙印版11是由径向可弹性变形的无接头空心轴12所形成的,所以靠摩擦力能把印版11固定在印刷滚筒3上,而不需要把印版11固定在印刷滚筒3上的装置。
现有技术中,因为印刷滚筒3和橡皮滚筒4上存在着间隙(参照图9的符号6),所以印刷滚筒3及橡皮滚筒4每转一圈,两间隙部就接触,这时印刷滚筒3和橡皮滚筒4上就产生急剧的负荷变动,而本发明的胶印机,印刷滚筒3和橡皮滚筒4上因为不存在间隙,所以有能消除这样急剧变动的负荷优点。
由于在空心轴12上形成有构成非着墨部分的包覆层(疏油层)13和形成在包覆层13上、而形成构成着墨部分的有机系化合物层(亲油层)14,所以有容易进行印版11的再生和改写的优点。
由于空心轴12是由弹性构件(例如镍材)形成的,所以在装印版11时可使空心轴12弹性变形而将印版11固定在印刷滚筒3上。即把印刷滚筒3的外径形成得仅比空心轴12的内径略大,安装版时进行弹性变形以使空心轴12的内径变大,装在印刷滚筒3上后把空心轴12的内径复原,这样就可以把印版11固定在印刷滚筒3上。因此没有必要设置为把印版11固定在印刷滚筒3上的装置,能谋求印刷滚筒3的轻量化。且由于使印刷滚筒3的轻量化,能减小印刷机运转时印刷滚筒3的惯性力,有能提高转动精度的优点。
印刷滚筒3的一端301的外径比另一端302的外径小、呈锥状地形成印刷滚筒3,故而把印版11的开口向印刷滚筒3安装变容易,有进一步提高操作性的优点。
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范围内可进行种种变形。例如上述实施例中对每一台印刷单元1分别设置了机侧制版装置1b的构成作了说明,但在这样的构成之外,在进行彩色印刷时也可以在设置多台印刷单元1时仅设置共同的(即一台)机侧制版装置。例如对八台印刷单元1、设置两台机侧制版装置1b,每四台印刷单元用一台机侧制版装置1b。
这时,区别于印刷单元1a,把机侧制版装置1b设置在对温度及湿度进行控制的房间中,也可以由操作者把要交换的版从印刷单元1a拆下后装在机侧制版装置上。
进而,也可以把机侧制版装置1b可移动地设置在印刷单元1的近旁,使机侧制版装置顺次向要交换的各印刷滚筒移动。
在这些情况下,在各印刷单元1进行交换版,旧版被拆下,这些多个的旧版在使用新版印刷中用机侧制版装置顺次进行改写。
在这些情况下,虽不能像上述实施例那样全部同时地进行版交换及再生,但另一方面,其除有可谋求降低设备成本和节省空间的优点外,还有可抑制繁杂的维修的优点。
另外,还可以把全部印刷滚筒中的规定数的印刷滚筒编成组,所述印刷滚筒组各设一台机侧制版装置。即根据用户的需要(优先缩短版交换及再生操作的时间,还是优先降低设备成本和节省空间这样的需要)可适当决定对印刷滚筒的机侧制版装置的设置数。
与上述实施例相反,也可把空心轴12的径形成得仅比印刷滚筒3的外径略大。在这样的情况下,交换版变得更加简单、大幅提高操作性。在这样的结构中,有必要重新把印版11固定在印刷滚筒3上的装置,但作为固定装置、向例如图6、图7所示的空间33内作用负压就行。
以上,对作为高压流体的高压空气、对作为高压流体供给装置的气泵的应用例作了说明,但也可用其它流体。另外,对于形成在印刷滚筒3上空气通路35的穿设位置和根数,可在不妨碍交换版操作的范围内适当变更。

Claims (9)

1.一种胶印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印刷装置,其具有装着印版的印刷滚筒及转印所述印板图样的转印筒;再生式机侧制版装置,其配设在所述印刷装置的近旁、能改写所述印版的图样;所述印版由无接头无间隙印版所构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胶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再生式机侧制版装置配设在所述印刷装置的侧面,由于所述印版可沿所述印刷滚筒的轴向移动,且相对所述印刷滚筒呈可拆装的结构,同时,相对所述再生式机侧制版装置也呈可拆装的结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胶印机,其特征在于,设置多台所述印刷装置,对所述多台印刷装置设置一台再生式机侧制版装置。
4.如权利要求1到3中任一要求所述的胶印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印刷滚筒及所述转印筒上各自分别设置驱动源,同时,所述印刷滚筒及所述转印筒呈在径向上可移动的结构。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胶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再生式机侧制版装置在所述印刷装置运转中进行下次印刷用印版图样的改写操作。
6.如权利要求1到5中任一要求所述的胶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印筒是无接头无间隙转印筒。
7.如权利要求1到6中任一要求所述的胶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无间隙印版包括:空心轴,其在径方向上可弹性变形并无接头;疏油层,其形成在所述空心轴上,构成非着墨部分;亲油层,其形成在所述疏油层上、构成着墨部分。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胶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心轴由镍材形成,同时,所述疏油层由铝或氧化钛形成。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胶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亲油层是在所述疏油层上涂覆有机系化合物或光感光树脂而形成的。
CN02122798A 2001-06-14 2002-06-13 胶印机 Pending CN139204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1180714 2001-06-14
JP2001180715A JP2002370466A (ja) 2001-06-14 2001-06-14 ギャップレス刷版及びオフセット印刷機
JP180715/2001 2001-06-14
JP180714/2001 2001-06-14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392048A true CN1392048A (zh) 2003-01-22

Family

ID=266169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02122798A Pending CN1392048A (zh) 2001-06-14 2002-06-13 胶印机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020189478A1 (zh)
EP (1) EP1266752A1 (zh)
CN (1) CN1392048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0631793A (en) * 2004-12-10 2006-09-16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Printing machine
DE102006032204B3 (de) * 2006-07-12 2007-10-31 Koenig & Bauer Aktiengesellschaft Verfahren zur Bereitstellung mindestens einer Druckform an ihrem Montageort auf einem Formzylinder einer Rotationsdruckmaschine
US11247451B2 (en) 2016-10-18 2022-02-15 Asahi Kasei Kabushiki Kaisha Printing apparatu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144812A (en) * 1975-01-08 1979-03-20 Strachan & Henshaw Limited Printing sleeves
US4718340A (en) * 1982-08-09 1988-01-12 Milliken Research Corporation Printing method
DE3543704A1 (de) * 1985-12-11 1987-06-19 Md Papierfabrik Pasing Nicolau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m bedrucken einer bahn
US5129321A (en) * 1991-07-08 1992-07-14 Rockwell 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 Direct-to-press imaging system for use in lithographic printing
DE9218056U1 (de) * 1992-04-21 1993-06-03 Albert-Frankenthal Ag, 6710 Frankenthal Vorrichtung zum Erzeugen eines druckenden Musters auf einer Druckform-Hülse
DE4309658C1 (de) * 1993-03-25 1994-10-27 Roland Man Druckmasch Vorrichtung zum automatischen Wechseln von Druckplatten bei Bogenoffsetdruckmaschinen mit mehreren Druckwerken
US5802975A (en) * 1993-12-03 1998-09-08 Man Roland Druckmaschinen Ag Device for manipulating sleeves on cylinders
US5440987A (en) * 1994-01-21 1995-08-15 Presstek, Inc. Laser imaged seamless lithographic printing members and method of making
EP0689096B1 (en) * 1994-06-16 1999-09-22 Kodak Polychrome Graphics LLC Lithographic printing plates utilizing an oleophilic imaging layer
US5813336A (en) * 1995-12-22 1998-09-29 Heidelberger Druckmaschinen Ag Printing unit with axially removable printing sleeves
US6374731B1 (en) * 1997-04-18 2002-04-23 Heidelberger Druckmaschinen Ag Lithographic newspaper printing press
DE69805723T2 (de) * 1997-09-12 2003-01-02 Fuji Photo Film Co Ltd Flachdruckverfahren und Druckplatte-Vorstufe für den Flachdruck
DE19805898C2 (de) * 1998-02-13 2003-09-18 Roland Man Druckmasch Druckwerk für eine Rollenrotationsdruckmaschine
JP2000098831A (ja) * 1998-09-21 2000-04-07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印刷用版材の再生方法及び印刷機
US6186068B1 (en) * 1999-05-18 2001-02-13 Creo Srl Method for holding printing sleeves in an imaging device
US6487970B2 (en) * 2000-01-18 2002-12-03 Agfa-Gevaert Method of lithographic printing with a reusable substrate
DE10021451A1 (de) * 2000-05-03 2001-11-08 Heidelberger Druckmasch Ag Gesteuerte Bebilderung und Löschung einer Druckform aus metallischem Titan
JP3407112B2 (ja) * 2000-10-30 2003-05-19 株式会社東京機械製作所 刷版装着位置判定装置
US6748864B2 (en) * 2000-11-14 2004-06-15 Agfa-Gevaert Apparatus for automatic plate coating and cleani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20189478A1 (en) 2002-12-19
EP1266752A1 (en) 2002-12-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524693A (zh) 单张纸胶印双面印刷机中压印滚筒包衬的清洗装置和方法
US6318264B1 (en) Printing machine and printing process
US5713287A (en) Direct-to-Press imaging method using surface modification of a single layer coating
CN1960880A (zh) 利用了喷墨方式的胶印印刷方法及利用它的印刷体
CN1642738A (zh) 可变数据平版印刷设备和方法
EP1478512B1 (de) Verfahren und einrichtung zum drucken, wobei eine hydrophile schicht erzeugt und diese strukturiert wird
DE19612927B4 (de) Druckmaschine und Bilderzeugungsverfahren für eine Druckmaschine
CN1196301A (zh) 印刷装置、印刷方法和记录媒体
JPH11157046A (ja) 輪転印刷機の作動方法、この方法を実施するための装置およびこの装置を備えた印刷機
CN100339232C (zh) 模板印刷机和油墨回收、防图像不均匀、油墨调配的方法
CN1392047A (zh) 胶印机及无间隙印版
CN1392048A (zh) 胶印机
US6997108B2 (en) Plate-making type printing press, multi-color printing press and plate-making type printing method
CN1186191C (zh) 压印设备
EP1346827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leaning coating materials from a substrate
EP1346847A3 (en) Printing press, and apparatus and process for regenerating printing plate
CN102253630A (zh) 可使显影辊表面获得紫外光保护层的方法和装置
CN1220595C (zh) 苯胺涂敷膜转印装置及其方法
US6935235B2 (en) Printing method and device
JP2003062967A (ja) オフセット印刷機
JP2002370466A (ja) ギャップレス刷版及びオフセット印刷機
JP4607395B2 (ja) 自動的な版コーテイングおよび版クリーニングを用いるダイレクト−ツー−プレート平版印刷方法
JP2003001790A (ja) オフセット印刷機
JP2002059527A (ja) 機上製版印刷機及び印刷版修正装置並びに印刷版修正方法
WO2003068523A1 (fr) Materiau de plaque d'impression, procede pour regenerer/reutiliser un materiau de plaque d'impression, et machine d'impress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